|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鞠晓玲1,梁芳2(1.潍坊教育学院艺术系;2.青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普遍存在而且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几点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传统艺术理念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07)02-0033-03
一、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社会中
什么叫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东西。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在现代设计领域,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会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因而继承传统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承袭了中国传统的美术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而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因而,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青睐。申奥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范: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识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1.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演变之后,可以说融天地之内蕴、人间之智慧于一体。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字进行图形创意的平面设计十分常见,可以说是最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可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
2010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象征着“你、我、他”,即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可说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篆刻逐渐成为现代设计的设计元素。篆刻是中国所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篆刻艺术于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 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像外,像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诠释。
2.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图形”是新词汇,它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来寻找现代中国图形设计的可能性。英文中有graphic 一词,其含义指版画、水彩、印刷品、电脑图形等,但graphic 背后所指的实际上就相当于中国的图案设计、纹饰等。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3.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色彩对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即黑、白、赤、青、黄,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
设计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设计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而传统的民舍用黑白灰等色,在现代设计作品中依然能感受到色彩表现上的朴素与浓艳、大俗与大雅的独特个性。
提到中国的传统色彩,中国红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在2006年北京《财富》论坛上,传统色彩可谓出尽风头。为了表示对北京的重视,《财富》论坛方面专门将论坛标识由传统的蓝色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大红底色,凸现了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
4.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太极图”,其形式和理念就常常为设计师们所借鉴,如深圳主体公园“水上乐园”的标志就是以“太极图”为基础设计的,并在“太极图”框架里加入了上下翻卷、生生不息的水纹造型,体现出“水上乐园”中主题“水”的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它在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的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理念,传递着道家学说的“动静观”和“时空观”。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之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现代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能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招贴设计者构思时借鉴传统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运用空白,对空白经营很用心,如同有画的部位一样,画面上留下的空白会让欣赏者感觉到画家的思想在这一空间里驰骋。在我国的现代设计中,动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设计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如中国银行的标志,造型简洁却寓意深远,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的“天圆地方”,并在造型上借用了汉字演化的构成手法和古代钱币的形状,中心的方孔以中线贯穿象征流通和联系,外圆则代表中国银行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态势,集中体现了银行的行业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情结。
靳埭强先生曾说:“对中国传统的感情和思考,使我在设计时一直在关照我们文化的根源”。他的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三、中国传统文化将继续影响着现代设计
日本设计师-广川启智认为,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东方文化的根在中国。他发现在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里各朝代的建筑、服饰、器具、装饰品、日用品造型精美,图案考究,色彩绚丽。广川启智从内心里崇拜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也非常羡慕现今中国设计师们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财富……
新一轮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将在东方,许多有见地的思想家和设计大师曾这样说。5000年的文化底蕴,使“中国”这个大品牌有着智慧、神秘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一系列富有诱惑力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中国发展中却有渐渐磨灭的倾向。这足以警醒大谈国际化的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血脉。
传统文化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它对人类创造现代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能离开。
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我们可以借助设计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
中华民族的美是我国独有的,但美是没有国界的,所以我们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能充分表达出我们神秘的东方色彩,也能更好的起到国际传播及交流作用。设计师应该继承并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与再创造,打造出真正属于本民族又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2] 田艺珉.民族化本土设计语言之我见[J].装饰,2006,(11).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4]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张蒙.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造型与现代吉祥物设计探议[J].装饰,2006,(12).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鞠晓玲(1979-),女(汉族),山东青州人,潍坊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