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究-万蔚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究-万蔚

0
回复
142
查看
[ 复制链接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1881

管理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究

◇万蔚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人居环境的治理、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管理制度的健全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以改变乡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科学规划美丽乡村的建设思路,让科学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蓝图不再是梦想,真实呈现在村民面前。基于此,有必要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原则,并对当前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均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很多地方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整治,村庄建设也在不断改造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建设轻规划设计、后续管理跟不上、未保留当地原有特色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还会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展开探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原则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建设美丽乡村,整治乡村环境,是缩小贫富差距、巩固民生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均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获得了各地村民的支持。借助科学的规划、适用且规范的设计,有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具体说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 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原则
我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等均各有不同。因此,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村庄的地形地貌、地域文化、当地经济、乡村历史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1]。做到既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破坏其原始风貌,又要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同时,乡村规划建设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尽量避免异地购入大量原材料,以节约运输成本、搬运成本,注重环保和节约。此外,规划设计要突出当地特色,切忌“千村一貌”的白墙青瓦,而应各具特色,千村千貌,展现地域独特之美。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需要设计师深入乡村一线,体验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多方收集当地村民的意见,而非仅凭自身感觉和主观印象来设计。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村委会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收集整理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诉求,同时还可就村民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进行现场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以确保满足村民审美需求和相关诉求[2]。

(三) 坚持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原则
我国的一些村庄至今仍存在古老的村寨文化,这些村落文化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民间文化的瑰宝,又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在规划设计建设美丽乡村时,要坚持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原则,确保规划建设项目保持原生态特点和传统风土人情,体现乡村民俗风情。这样不仅能避免乡村传统文化的流失,还能强化村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且利于后期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乡村景观建设规划,轻产业规划布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景观建设已步入升级改造的阶段。而当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设计师习惯于照搬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对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视,而对村民赖以为生的农田规划布局和生产景观的设计却有所忽视,农村田园文化难以体现[3]。同时,当地有关部门缺乏对乡村产业布局的长远规划,并在其调整上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 重硬化、亮化改造工程,忽视自然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进村庄建设,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内公共场所及主要街巷照明亮化、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圈等一系列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而且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在规划建设时,却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存在砍伐树木、填埋水体、整平丘陵等现象。绿化地带多种植单一的乔灌木,绿化总量虽得到提高,但却未重视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自然生态均遭受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4]。

(三) 历史文脉遭受破坏,乡村传统文化载体缺失
我国村庄数量众多,不同的村落经历农耕文化千百年来的浸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及民风民俗,同时还保留有许多古建筑、历史文化景观。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时尚,存在大拆大改大建等做法,道路村巷盲目拓宽、硬化过度,古风古貌未得到保护,历史文脉遭受破坏,并且建设过程中对于乡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场地未能综合考虑,以致缺失乡村传统文化载体。

(四) 片面理解发展乡村农旅产业,造成决策失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客观上增大了对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地区对乡村农旅产业的理解比较片面,错误估计乡村旅游业的前景,盲目发展乡村旅游。同时部分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中缺少对特定区域乡村人文资源、自然禀赋的深入了解,在设计方案上一味推崇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而未根据当地农旅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盲目将大量资金投入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中。建成后门可罗雀,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巨大,难以收回,产生投资浪费的严重后果[5]。

(五) 重前期硬件建设,轻后期软件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部分地方将乡村景观的建造视为政绩工程,为此不惜集地方财力打造样板工程,甚至为此负债。只重视前期的硬件建设,而对景观构筑材料的寿命、植物生命周期等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虽然短期内给人焕然一新的观感,但因忽视后续的管理与维护,或缺乏养护资金,几年后便开始破损直至逐渐衰败[6]。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一) 做好农业产业布局的优先规划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同时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更需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收入来源问题。因此,农村要向生态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业与生态能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为此,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做好农业产业布局的优先规划,坚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来建设,严禁出现侵占农田用于安排其他建设的现象。为此,设计师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要以镇域、村域农业产业规划为指导来设计农业生产性景观,打造满足农业产业布局的美丽田园风光,改善农村环境[7]。对于乡村自然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宅基地,以一户一田政策为导向,规划设计出内外一体化的自然景观,如此既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又能增添农村生态自然之美。

(二)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做好乡村自然生态保护和优化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对农村自然生态怀有敬畏之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导致超出其自我修复能力而产生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对于乡村原本就有的林木、水体、丘陵等自然资源,应尽量保留其原始风貌。在整治乡村环境、治理污水、铺设水电管网、硬化道路等改造中,要充分尊重乡村原有的自然条件,对村道两侧空间加以美化,用于种植植物,能绿则绿[8]。针对村庄内的低洼地带,可依山就势设计成生态湿地。绿化工程尽量避免引进外来树种,以本地树种为宜,保证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同时保留原本就有的大树,特别是古树名木。此外,规划设计好不同树种的配置,合理搭配不同树种的比例,以避免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保持生物多样性,以保证生态平衡。

(三) 尊重历史文脉,保护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既不能生搬硬套城镇建设经验,以免建成后不伦不类,过于突兀,与乡村环境格格不入,又不可贪大求洋,盲目大拆大建,浪费资源和资金。因此,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尊重其历史文脉,对当地优秀乡土文化做好保护与传承。同时对其蕴含的村落文化及承载形式深挖,对当地特色文化准确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此外,对于古建筑古民居,不可将其拆除,而应对其加以修缮和保护,并且将原有民居、建筑等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村民举办文化活动、传播乡土优秀文化的场所和空间,以强化村民对村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总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城市设计标准为借鉴和参照,同时又不得对原有村庄景观和风貌造成破坏,形成设施设备城市化与景观文化本土化的组合,从而让美丽乡村既见新貌又留古韵,突出当地乡村特点和地域特色。

(四) 做好事前调研,合理规划设计农旅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旅游不是其核心目的。因此,在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建设时,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农旅产业的发展,不可盲目照搬其他村庄的经验,而应结合当地原有资源,如山水风光、古村古居,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全盘考量,深入调研,评估农旅产业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对乡村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在充分调研后,根据调研结果做出合理决策[9]。对于古建筑古风貌保留完整、乡村传统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还要考虑客源问题,是否符合都市圈乡村旅游者所期望的距离。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其在游客期望的距离范围内,方可开发农旅产业。再由设计师以农旅项目建设要求为村庄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五) 建管并重,保障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中,绝大多数地区均是全力支持美丽乡村的建设,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倾注了许多心血,为乡村面貌的改观、人居环境的改善、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诸多方面劳心费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美丽乡村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还需加强后期的维护与保护,才能巩固建设成果,达到长治而久美的目的。因此,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应本着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初心,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全力推进建成后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完善、建管并举、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从而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长期稳定保持提供有效保障[10]。因而,旅游主管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功底扎实、管理能力强大的管理团队,虚心听取规划设计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并将其管理维护成本纳入年度预算,为美丽乡村提供维护管理资金上的保障,确保管理的常态化。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民风民俗、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认真收集和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和诉求,在此基础上科学统筹土地资源开发格局,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各功能区域,从而尽最大努力满足当地群众的审美需求及其他诉求,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传斌.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J].中国住宅设施,2023(10):106-108.
[2]钱圣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建议[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9):27-29.
[3]韩酉廷.“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现代园艺,2023(19):138-140.
[4]宋哲.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乡村建设规划设计[J].建筑结构,2023(13):175.
[5]张建荣.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实施路径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8):70-71.
[6]陈港能,邱雨靖,江琼,等.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增刊1):3-4.
[7]陈伦思.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J].乡村科技,2021(1):35-36.
[8]徐翠婷.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索[J].河南农业,2020(29):59-60.
[9]全威.乡村振兴战略下“科学规划整村推进”建设美丽家园探讨[J].河北水利,2020(2):18-19.
[10]林征,周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以潭头镇边兰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4):46-48.


作者简介:万蔚,硕士,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大王没有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