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肖发展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肖发展

0
回复
309
查看
[ 复制链接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1881

管理员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

文/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肖发展 樊宇翔

摘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简单的几何型风格和功能主义、技术至上论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设计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是对现代主义的觉醒、反叛和矫正。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隐喻和象征、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折衷的设计手段,从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创造性特点。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人性化设计;多元化;折衷主义


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对工业社会的自我反省进入了高潮,对300年工业文明和现代主义普遍不满,希望以新人文背景下的真实复杂情感代替单一纯粹的功能主义审美形式,提倡以人的多元性发展来代替科学逻辑所提供的单一选择性。后现代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这种思潮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觉行为,也是对文化艺术的积极超越和矫正。试图将技术生产方式从现代主义的逻辑中摆脱出来。后现代主义(P o s tmo d e r n i sm)设计运动始发于建筑领域,因为建筑和设计与生活的距离最近,对文化和思想变革的感受和反应也更加真实、敏锐和迅速。  

从六十年代开始,年轻的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冷峻和与人疏离的风格产生厌倦,人们对密斯·凡德罗那种充分展示力度和刚性的火材盒式建筑造型强烈不满,当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一种“国际式风格”的时候,人们充满压抑而无可逃遁。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想。“1977年,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发表《后现代建筑的语言》,更直接地宣称:‘现代建筑已经死亡’,并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话语体系作了系统的探索[1]”。建筑师是首次使用“后现代主义”词语,从不同的角度对风行了近40年的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修正与超越。表明现代主义已经逝去,而后现代主义阶段已经到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领域迅速波及其它设计领域,在经历了设计团体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在70年代后期达到成熟。著名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1980年成立了“孟菲斯”小组。孟菲斯的设计中大量运用艳丽的颜色和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装饰图形、纹样等,大量运用装饰元素和华丽色彩形成后现代设计的主要特征,“成为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计活动,使这一酝酿已久的设计运动达到了高潮[2]”。80年代中后期,后现代建筑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基本的设计手法。它以历史主义、多元折衷为主要手段,独立自由地发展和完善着自身。


一、装饰、隐喻和象征的多样性风格  
后现代主义意味着经历了300年的工业文明进行自身内部的调整和裂变,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那种单一、呆板的形式进行超越。摆脱现代主义的固定、冰冷、缺乏人情味的风格和理念,重新厘定设计与技术、与艺术、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回归历史和传统,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和对生活的隐喻。对装饰、隐喻和象征非常重视,但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设计为了逆反纯理性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表现出对新的价值和方法的自觉追求。“文丘里提出了‘兼容并蓄的双重性’理念,以取代现代主义建筑的‘排他性’和‘一元性’,强调了继承传统和改变文脉的意义,重新赋予象征和装饰以存在的价值[3]”。后现代主义设计追求文化的多样性的风格,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追求个性化设计方法,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借用、变形、夸张、嘲讽、综合等,达到至少在表面上彰显出基于传统的和复杂的风格,严格拘谨且无厘头的各类抽象画诸如“硬边的”、“色域的”、“现代的”等,会被寓意绘画或隐喻主义绘画所取代,以更加具象的形式来阐释传统和神话的隐喻。雕刻也以再现叙事性和真实性来替代构成主义的形式感作品。这在设计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人性化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反对生硬的国际主义风格表现形式,关注设计“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人性化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推崇高技术和高情感,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设计给人拘束和单调,过分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就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而具有现实意味的后现代设计则充满真实而感性色彩,从人的使用和精神功能方面进行考虑,呈现诗意化的居住体验,这才是其价值所在,它打破了现代设计国际主义风格单调乏味的沉闷气氛,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它与后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有机的和应用性装饰的,注重对人的关怀,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使设计呈现通俗化轻松化的特征,呈现出更无拘无束和丰富多彩的面貌。  

现代主义设计过分迷恋机器和工业,忽视传统和自然,否定文化和人的个性和多样性的设计理念,忽视文化传统和文化的民族差异,而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情感与爱心,关注人性,改变现代主义设计严肃的、单一的、冷漠的面貌,反对理性主义和机器美学,崇尚人文历史个性化,以及产品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地把握。认为功能应该是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师不能只是机械的数学计算,也不只是面对冰冷的物质材料,要具有人文情怀,也要像诗人和艺术家一样富有情感和想象,迈入乐观、聪慧、激情澎湃的设计境界,最后形成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复杂和谐的设计作品。表现出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传统的回归,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钢筋混凝式玻璃匣子”相比,后现代主义“人性化”设计理念受到人们的欢迎,关注人性,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历史性娱乐性装饰或者卡通形象,甚至是幽默和调侃的。以通俗化的设计将轻松的人文精神融入生活。后现代主义提高了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


三、折衷主义(多元化)和包容性  
面对后工业社会中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现代主义大一统的抽象风格已无法满足如此多样化的需求了,设计的多元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于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应运而生,为了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它囊括了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通俗和流行文化、历史和当代文化等等。也许正是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多样性风格特征和多元的建筑理念,使人很难把握其整体的性质,它避免一切规律,它是无所不包的集合体和大杂烩。后现代主义设计认识到建筑与文化的复杂联系,将不同的风格融合于一起,甚至将相互矛盾的元素杂糅在一起,使设计有更丰富的解读和内涵,正如文丘里提出的“矛盾共处”观念。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显示出  

一种比任何派别都更加趋向和包容多种多样的设计文化的迹象。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成为反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宣言。文丘里的理论激发鼓舞着建筑界反现代主义者的决心,他说:“我喜欢建筑要素的混杂甚于纯粹,喜欢折衷妥协甚于利落干脆——我赞成含义的丰富甚于简明,既要含蓄的功能,也要明确的功能。我爱‘彼此兼顾’而不要‘非此即彼’,我爱有黑有白或是灰色甚于全黑或全白[4]”。他号召那些还在迟疑的建筑师们不要被正统的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所吓服了。但文丘里也将现代主义作为新的形式有所体现,以折衷的方式在建筑中隐含其形式,其“包容”意识多于任何其他个别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风格和折衷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价值,文丘里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认为创新就是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进行挑拣。

城市建筑是一个文化综合体,设计师需要对建筑设计所处的文化场域有充分的认识。查尔斯-摩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为了得到意大利人的文化认同感,摩尔大胆运用了各种古典主题,以柱廊、拱门、台阶,都仿照意大利古典建筑形式和早期建筑风格。细节上经过变形和简化,整个广场既有哈德良时期的海上剧场和辛克尔的胜利凯旋门,又有现代主义摩天楼的身影,传统前卫,古典新奇,严肃滑稽,这正是一个文丘里所谓复杂而矛盾的杰作,是折衷主义的代表。戈德伯格认为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是多年来美国所有城市中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场,充满亲切意味,热情快乐。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的修正与超越、补充和矫正,它并不是割断了现代设计的历史文脉,是对文化和价值的多样性学习和选择,因此,后现代设计获得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丰富的设计话题和更多样的表现手法。


四、创造性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多极化倾向和创造性调整,它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以不确定性、多元、包容、边缘性、差异性为标志,形成自己的设计面貌。如果仅从反现代主义的意义上来认识后现代主义是不够的,创造性新的多元语义解读是其基本特征。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正是基于独特的创造,摩尔探究古典元素与现代材料所构成的丰富涵义,创造了一个复杂的、微妙的构图,充满了才智与创造力。

格雷夫斯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核心式人物,他将历史的材料与现实的要求加以整体的、合理的,艺术的处理,创造出一种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建筑。格雷夫斯于1982年10月落成波特兰大厦,整体宛如多种色彩构成的一幅抽象拼贴画,白色的墙面上点缀着蓝色的方窗,建筑功能合理,而且外立面的装饰及内部空间的安排,均表现出独特的象征意义,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中的一座里程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出的觉醒性和新的价值选择性,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可以看出,格雷夫斯创造出全新风格的建筑令人耳目一新,他摒弃了简单生硬地复制古典的狭隘的历史主义,对古典和历史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变成一种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为我所用。


五、后现代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当强调理性和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在全球扩展和发展之间,人们已经惊奇地发现,自己被风靡世界的国际主义建筑隔离在钢筋混凝土的玻璃匣子中而无所适从,所有对现代的进步、新奇、信仰、理智都已失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渺茫、彷徨,人们拒绝接受传统价值标准,这种反抗与改革意识促使了建筑领域对现代主义教条的质疑,后现代主义历史地出现了,他们冲破现代设计的种种精神和理念枷锁,挑战垄断多年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利器,阐明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重新审视起被忽视的历史元素,尝试连接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历史文脉,创造出一个温馨的乐园。  

后现代主义扩宽了设计师的视野,打破现代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单调乏味的沉闷气氛,寻找到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文化发展形态,在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大潮中,人类生活越来越体现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追求更加多样性,更加自由的生活熟练地运用人性化、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段,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的多元化特点,丰富了设计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03):25-29.
[2]欧阳代明.后现代主义设计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133-134.
[3]罗萍嘉,周浩明.西方后现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修正与超越[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67-70.
[4]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03):25-29.
[5]冯守宏.觉醒与超越_论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131.
[6]牛耘.议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借鉴古典主义风格的后现代主义建筑[J].大众文艺,2010.(04):93.


【作者简介】
1.肖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2.樊宇翔,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环境设计1班,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大王没有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