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体现-刘盛开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体现-刘盛开

0
回复
183
查看
[ 复制链接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1881

管理员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体现

刘盛开1,雷四平2(1.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规划建筑系,湖南 益阳 413000;2.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建科,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具体到幼儿园的环境里即是以幼儿为本的设计原则.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里活动,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幼儿为本的设计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体现主要反映在安全性、特殊性、参与性和可变性原则.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幼儿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的意义在于将这些条件互相联系,促进幼儿活动兴趣的提高和获得必要的体验.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形语言,它能通过色彩、形象、布局的安排随时随地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空间环境能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如何设计好幼儿园环境对设计者来说责任是非常重大的。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设计要以幼儿为出发点,以幼儿健康的身心发展为目标来展开进行.


1 安全性原则
幼儿时期的孩子骨骼发育还不完全,他们行动较笨拙,防护意识差,而且好奇、好动、好幻想,因此,创建安全、利于防护环境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如幼儿园的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 m,垂直装饰条间的净距应不大于0.11 m,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在距地1.2 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距地0.7 m处,应安幼儿专用扶手.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不应设置门槛,也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活动室、音体活动室距地1.3 m内不应设平开窗.幼儿经常接触的室内墙面宜装饰光洁易清洗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和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室外1.3 m以下墙面不应粗糙等[1].


2 特殊性原则
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因此,在采光和色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首先,从采光方面来说,日照对幼儿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冬天来,晒太阳,大人小孩身体壮”,这句顺口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照环境与幼儿身体健康的关系.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对细菌有较大的杀伤力,能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防止幼儿出现佝偻病;室内充足的阳光可以在冬季增加房间温度,在潮湿季节保持室内的干燥.因此,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达到日照不少于3 h的要求,楼层活动室设置的露天阳台,不应遮挡底层活动室的日照及采光,为保护儿童视力,应尽量减少窗间墙的宽度以增加窗口采光面积,可以利用天花板、墙面、地面的反射增加室内的照度,尽可能地保证活动室内充足的照明.去年,笔者走访了某省直机关的一所幼儿园,在参观中发现,该园活动室朝南的窗为了符合整个建筑外观的美感,普遍偏小,不能达到窗地面积比1:5的要求,而且深蓝色的窗框更减弱了室内的光亮度.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不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的好设计.
其次,是幼儿对色彩的要求.提到幼儿园色彩,大家总是觉得越鲜艳越好,其实不然.色彩太“花”是现今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毛病.太多的色彩不仅使整体的环境变得支离破碎,还会给幼儿造成视觉混乱,不易分辨物体.色彩有其自身规律,如我们熟悉的冷暖感觉、重量感觉和疲劳感觉,这些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如果给一所幼儿园的一组攀登架涂上白色,另一组涂上深红、深蓝色,白色的那组就没有幼儿攀登,因为他们觉得白色的那组不结实,怕摔下来.如果一间活动室的色彩太多太杂,而且色度强烈,幼儿很快就会感到疲劳.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色与光的协调,力争把光照和环境色这两个因素协调起来,还要注意背景色的协调,如在选择活动室的地面色彩时,应考虑到幼儿活动室内的各类家具和玩具已经有很丰富的色彩,所以地面的色彩宜采用单一的较深和耐脏的色彩,可以为其余的色彩布置留下余地.另外还要尽量采用幼儿喜爱的色彩.从色相上来说,幼儿喜爱柠檬黄、桔黄甚于中黄和米黄;喜爱粉红、玫瑰红甚于大红和深红;喜爱天蓝、湖蓝甚于深蓝;喜爱草绿、浅绿甚于深绿和墨绿;喜爱浅青莲、浅藕荷甚于深紫.幼儿对纯白色和纯灰色没有反映,认为那不算颜色.在他们心目中,最讨厌的颜色莫过于黑色和褐色.从明度上来说,幼儿喜欢明色,不喜欢暗色;从纯度上说,幼儿喜欢高纯度色,不喜欢低纯度色和灰浊色.了解了这些,我们在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幼儿喜爱的色彩,尽量放弃或少用他们没有反应或讨厌的色彩[2].


3 参与性原则
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活动,这个环境应是他们熟悉的乐于参与的环境.让他们把周围环境看成是自己的环境,并与此融为一体,大胆与环境进行交流,接受更多的刺激与体验,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有什么样的环境设置,幼儿就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如在小班里布置了温馨的娃娃家环境,小锅、小铲一式多份,幼儿自然会在逼真的环境里学到基本的生活常识;而在大班可设置丰富的数学角、图书角、建筑角等等,因为大班的幼儿接触面广,知识经验丰富,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了.环境的设置应该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玩具柜的设计要考虑到便于幼儿直接取用,深度不要超过0.3 m(幼儿前臂加手长),加上方向轮,玩具柜就能方便的移动,成为各个活动角之间的隔断.在家具不足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家具嵌入墙的方式,也可以安装一些伸拉式的吊篮,用的时候拉下来,不用的时候拉上去,漆成幼儿喜爱的颜色,不但能让幼儿乐于使用也对空间起到了装饰作用,这些都是能让幼儿参与的.一般说来,尽量完备的幼儿园环境景观,有助于引发幼儿积极而又全面的行为活动.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尽最大的努力利用现有条件,创设出适当的、较为全面的环境,以满足幼儿对不同活动的参与需求.如长沙育苗附属幼儿园改造工程中,将原有的一个几近废弃的干池改造为水深0.3 m造型为青蛙的水池,同时利用原有地形增设了玩沙池,因为玩水和玩沙都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戏水和沙土游戏有利于幼儿开展各种创造性游戏,从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为了防止幼儿把沙带出沙池,在沙池中央设置了一块塑造平台,幼儿可以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平台上表现.为了增加趣味性,用废弃的轮胎漆成彩色,排成一条蜿蜒的“勇敢者之路”直通沙地,幼儿可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克服胆怯,走上这条安全的“独木桥”,到沙池里和伙伴们一起尽情的游戏.同时为了防止沙子被带进活动室,在沙池和活动室之间设置了草地,又在活动室入口设置了洗手池,待幼儿洗净身上的沙土,又可以干干净净的开展别的活动了.
幼儿参与的环境除了室内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意识到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与自然接触的重要性,她说:“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童时期,他必须从自然中汲取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力量” [3].她提倡让幼儿与自然接触的最初方式是让幼儿培养植物或动物.她的这个观点在当今的中国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由于家庭居住环境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居民大院逐步被高层的封闭的住宅楼所代替,幼儿的生活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住宅楼里不能养动物,难以种花草,许多幼儿不仅缺乏关于自然的知识,而且对自然美的感受,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都大大减退了.所以在幼儿园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沙石、水、泥和动植物等,创设一个充满自然风貌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走访中看到长沙育苗附属幼儿园在室外场地局促的条件下,利用走道的边角设置了各班的种植角.由幼儿亲自种植的作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会受到幼儿更多的关注和喜爱.幼儿在劳动中不但了解到自然作物的生长规律,体会到大自然给予的乐趣,而且在共同劳动中也能培养起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精神.所以在设计中为幼儿留一块自己的种植园地和小动物的笼舍也是很有必要的.种植园地不用受地形面积的限制,可以利用室外的任何边角.小动物笼舍最好安排在园里偏僻的角落,笼舍的造型要充满童趣,例如,小兔房可以设计成萝卜等形状,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环境里与大自然尽情对话.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因地制宜,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与探索的欲望.


4 可变性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亨特发现“让儿童增生快乐感的主要源泉之一在于他在其所熟悉的认知结构中意外发现了新内容”[4].对幼儿来说,不是活动引起了疲劳,而是单调而枯燥的活动引起疲倦,而不断变化的环境能通过引导幼儿经常变化活动方式,来避免幼儿的厌倦感.这一点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就意味着更要考虑到设计的可变性.如在某些墙面可采用局部充磁的材料,以便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或结合某些主题经常更换墙饰内容;又如利用玩具柜充当活动区的隔断时,可以把一面漆成蓝色,围成数学角,因为蓝色的背景能使幼儿的情绪趋于平静,为教学活动的开创创造了良好的气氛.而另一面漆成粉红色,成为娃娃家温馨的背景.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灵活多变的余地,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对幼儿关爱的体现.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不要忽略给幼儿之间的沟通交往留一些空间.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期间,除了与教师的交往,互相之间也在交往学习.我们在设计时要给不同年龄的幼儿都提供交往沟通的机会和空间.例如设计通透的走廊、楼梯、室外空间,让幼儿有府视交往、窥探交往和接触交往的机会,利用楼梯或走道的角落,铺上小坐垫或放置几把小椅子,就成了幼儿的私密空间了.5 结束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一个家庭而言,幼儿是全家的希望;对国家而言,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设计是不受设计者的个人喜好所影响,不被流行的潮流思想所左右,一切以适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设计,以安全性原则为前提,以特殊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变化性原则为指导的环境设计.笔者相信,这样的设计一定会受到幼儿的喜爱,并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宗尧,赵秀兰.托幼.中小学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岳晓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3] [美]波拉·波尔克·里拉德.现代幼儿教育法[M].北京:明天出版社,1986.
[4]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黄正彦.幼儿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徐修余.幼儿园空间环境布置[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大王没有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