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葛乐佳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葛乐佳

0
回复
259
查看
[ 复制链接 ]

9

主题

9

帖子

37

积分

守恒黑铁

Rank: 1

积分
37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INTERIOR DESIGN OF CHILDREN’S EARLY EDUCATION CENTER BASED ONDESIGN PSYCHOLOGY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葛乐佳 单炜

摘要:早教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0-6岁的孩子,属于特殊室内空间设计的一种,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幼儿智力开发、个性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早教中心室内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设计心理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儿童的心理特征,结合案例分析了儿童在早教中心常出现的心理需求与心理问题,接着运用设计心理学的方法与步骤。提出了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教中心室内空间中还需改进的设计要点。以创建更佳的儿童早教环境,切实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早教中心;室内设计;儿童;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8-0149-03

Abstract:The main service object of the early education center is children aged 0-6, which is a kind of special indoor space design. Correct early education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growth. Therefore,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education cent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Taking design psycholo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then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problems that children often encounter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enters.Then use the methods and steps of design psychology. The design poin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enter in line with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s early education,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healthy growth.
Keywords:Design psychology;Early education center;Interior design;Children; Design principles


引言
儿童早教中心是为0-6 岁的婴幼儿及其父母家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儿童多元化的智力发育和健全个性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早教市场蓬勃发展,早教中心遍地开花,幼儿的早期教育在教育中占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高,但与之相配套的早教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良莠不齐。在高度重视之下,作为教育发生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得到了更多关注。幼儿的心理、智力发展与沟通是十分关键的,环境对其大脑的刺激作用不可忽视,安全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助于幼儿自我角色的调整,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全面促进综合发展,使其在未来能更好地树立起自信心和融入社会。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手段来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包括设计中对人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的表现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解决人与物、人与人及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问题[1]。设计心理学从艺术、设计、心理学等方面对人类的认知与行为进行了探讨,在保证了设计实用性的同时,又通过对用户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把消费者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转变成他们的心理诉求,并应用到空间及产品的设计中,以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设计心理学在儿童早教中心室内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进步,生活的日益富足,父母越来越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家长对学前儿童早教的渴求心态,使得设计一个符合设计心理学的婴幼儿室内空间环境极为迫切。空间环境是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到的,对未发育的婴幼儿而言也是如此,无趣乏味的空间环境对其心理和身体都会产生影响。如今,早教中心室内空间的设计日趋同质化,并没有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来设计空间场所,大部分建筑的外观缺乏趣味,内部布置缺乏设计感,采用传统教室的并排布局格式,空间设计缺乏创新性,没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对儿童缺也少吸引力,使他们逐渐缺少学习动力、实践体验感和创造力[2]。在此空间内,儿童玩耍、探究的本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本应是婴幼儿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能力提升的场所,却忽视了活力与创造力。
设计应是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理解其所想、所感、所用[3]。传统早教中心的室内环境设计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所以将设计心理学融入到早教中心室内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灯光、色彩、空间、材质四大方面入手,深度剖析室内空间环境对0-6 岁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意义及作用,力图将该年龄段儿童心理实际需求与具体室内空间设计应用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学习、生活、娱乐三位一体的室内空间设计思路,以此来提高婴幼儿的使用满意度,使室内空间设计更适用于儿童心理发展。


二、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123+ 早教中心”优秀设计案例位于上海市合宝路40 号,占地面积约为467 平米。该案的设计师是一位妈妈,可以很好地结合自身以及儿童的心理来完成对早教中心室内环境“不凑合”的设计,图1-4。在灯光设计上,该案例在不同空间选用了不同的灯光营造方式,在教学空间的顶部使用面积相对饱和的灯片作为普通照明,以达到明亮的效果;在活动空间中使用大小变化的圆形灯结合自然光达到空间灯光的效果,使用壁灯营造出艺术氛围,满足0—6 岁儿童对任何事物好奇心的需求;在独立空间中使用带有造型的花瓣灯勾起孩童的兴趣,在这个空间里做什么都将有儿童自定义开发。在色彩设计上,该案例中大量使用木质暖色彩,细节上,高饱和度的红色极易引起0—6 岁婴幼儿的注意,带给他们热情、活力和温暖感,因此,通风管道改造成了一个红色树屋;在空间墙面色彩中,运用了暖色绿色来作为整体空间的点缀。但教室中纯白的色彩无法激起儿童的求知欲望,可将空间适当用颜色进行装饰,会使婴幼儿在此空间中更加舒心,如淡蓝色代表天空和海洋,使人感到轻松愉悦;粉色代表了浪漫、天真和温馨,给人温暖的感觉。在材质选用上,该案例整体空间采用木质材料,营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木质材料使能使心理不稳定的婴幼儿感到舒适,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在楼梯区域根据婴幼儿的活动行走需求特征,也设置了圆环形可抓扶手,避免触碰不到造成他们的心理恐慌。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马场旁的早教中心”优秀设计案例位于上海外环,占地面积约为560 平米,图5-8。该儿童早教中心室内主要由五间教室、一个公共阅读区域和室内活动舞台组成,场景丰富,设施配备齐全且安全环保。与室内教学空间相比,室外走廊具有良好的视野和公共性质,更适于发挥孩子们对自然探索的天性。该案例对调了二楼的教室和走道,消灭了无采光的消极空间,同时,走廊与教室间的隔断也被加厚,成为了一个综合采光、教学、儿童活动的多功能场所,也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蹲爬坐卧跳等行为特征。在大厅的正中央设置了一个圆形的树屋,在树屋下自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型舞台,为教师和儿童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活动空间。圆形软垫、镜面不锈钢板在大厅内自由穿梭,与不远处的蓝色海洋球池和攀岩墙相映成趣,整体的空间充满了流动感和趣味性。大厅室内空间的顶部由数根长短不一蓝色丝带组成,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童年。在教室区域,室内墙面以一条蓝色的弧线勾勒出波浪的影子,灯光则由北斗七星形状的灯具来营造,将整个教室都笼罩在一片星空之中。灵动而温馨的早教中心室内空间,给予儿童无限的探索和想象。


三、儿童早教中心室内环境设计原则
当代早教中心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对设计细节的疏忽,大多数的设计以成人思维,对儿童缺少细致的关怀,没有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因此,在早教中心室内环境空间设计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进行设计[4]。

(一)安全性原则
3~6 岁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还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和障碍的判断力较差,不具备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可能会忽视所处环境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因此,儿童早教中心室内空间设计中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儿童的安全性。例如,在室内空间中合理规划人流动线,防止由于无法预测的行为而发生的碰撞;地面材料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避免使用大理石等硬质材料,并事先做好防滑处理,以保证婴幼儿自由活动的安全性;对于尖锐的边缘、坚硬的凸起部位要进行软包处理,防止锋利的边缘造成的伤害;婴幼儿的活动路线应事先安排好,在路线规划处可设置色彩鲜明的指示标志,减少其在大空间中行走奔跑发生的碰撞。

(二)合理性原则
作为早教中心的主要使用者,0—6 岁的婴幼儿是室内空间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与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相适应。在他们世界里,空间元素和空间形态都与成年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从婴幼儿的心理层面进行分析,设计既要符合儿童的视角,又要给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满足他们自由施展的需求。婴幼儿的视野相对较低,对视觉的敏感区也较小,因此,在设计中应以视线敏感区作为主要的感知区域,例如卫生间洗手池、开窗高度的设计,应在婴幼儿的视野高度上,设计一个合理的数值区间;在活动区域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婴幼儿行为活泼、思维活跃的特性,在空间尺度上进行充分考虑,带动婴幼儿一起来创造空间。

(三)自然性原则
婴幼儿处在发展的关键期,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成长,因此,早教中心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环保的空间环境。在早教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上,应尽量与自然相融合,让婴幼儿机会去亲近感受自然,去探索热爱自然。所选用的材质不仅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且要尽可能选用自然的环保材质,避免化学物质对儿童的伤害,也可以满足感官需要。如在早教中心内部空间可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线,也可以通过绿色植物来进行空间的划分,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作用。

(四)趣味性原则
充满趣味性的儿童早教中心空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婴幼儿的学习兴趣。空间环境的趣味性能给予婴幼儿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让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活动选择。利用他们对趣味空间的探索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自我启发和探索。因此,在营造室内空间的环境时,要坚持趣味的原则,运用不同的色彩对比、丰富的材质和设计元素、不同的触觉和空间形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赋予他们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多样的行为表现,增强其空间认知能力。


四、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设计探索与实践

(一)内部光源设计
光源设计在环境空间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内部陈设的灵魂。灯光可以构成空间,光线会影响到儿童对活动空间陈设的心理,光线的类型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光源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情绪,影响儿童。0-6 岁的幼儿处于成长阶段,光源对其的影响十分重要,稳定的光源有助于视力的保护,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灯光设计中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选择:不同空间的灯光、灯光的类型以及灯光的强度方向。
1. 各空间的灯光选择:早教中心室内空间在灯光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场合及功能,选择相应的照明方式,整体空间的灯光应该比较温馨。学习需要精神的高度投入,尤其要注重健康光照,因此教室学习区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卫生间灯光设计则尽量柔和温暖;活动区的可以选择装饰型的柔和,不仅让空间充满童趣,而且可以激发儿童无限的想象力。
2. 不同类型的灯光选择:灯光类型可以使用软白炽灯、镜面白炽灯这类对光污染的影响较小的光源。在局部照明灯具时,利用遮光性能好的壁灯可阻挡光源中含有对婴幼儿有害的红外线辐射。在空间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区域可用引导式照明,如回字形走廊和楼梯的拐角区可安装感应式壁灯来提醒儿童需要减速。
3. 灯光强度与方向的选择:在设计时也需要注意照明灯具的强度与方向。对于处在生长期的儿童来说,保护视力是非常重要的,强光直接进入眼晴,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对儿童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灯光的强度不宜过强。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闪烁的灯光,稳定的光源反而能够对视力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利用光线射入天花板后进行反射,既不会损伤儿童的眼晴,又提升了空间的温暖气氛。

(二)空间色彩应用
色彩对0-6 岁幼儿的视觉感官刺激有强烈的冲击作用,也会对其心理产生强烈的干涉作用。在空间中,色彩比触碰感受更快捷、更及时、更真实,幼儿的大脑通常会首先对收到的色彩信息进行处理,不同的色彩会导致不同的心理的产生,空间色彩的设计品质将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选择恰当的色彩是十分重要的。儿童进入早教中心,有些时候可能会脱离家长的陪伴,离开了父母的照顾极易产生焦感与不安。在空间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儿童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色彩会安抚儿童焦虑的心理。在色彩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空间色彩、主题色彩与色彩搭配的选择这三方面。
1. 空间主题色彩:早教中心室内空间主题色彩的选择,应该遵循简洁、清新及合理的原则,不能一味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在保证色彩心理学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照顾儿童的特殊心理。在满足幼儿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性,避免出现过度刺激。空间色彩不宜过于丰富,过多的色彩会造成视觉的污染,儿童在这种大面积与纯度高的空间中,心智会变得躁动不安。空间色彩不宜灰暗沉闷,灰暗沉闷的空间会使孩子感到乏味,失去活力。因此,在早教活动中心设计时,应避免色彩滥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 不同空间色彩:早教中心室内的不同空间应当有不同的色彩选择,在公共区、游戏区等活动区域可以点缀以红色、橙色等温暖活泼的颜色,加强幼儿的活跃度与想象力;在楼梯、走廊等区域可以选择淡蓝、浅绿等平静自然的颜色,扩大幼儿的视觉宽度,使他们不会在心理上觉得害怕恐慌;在绘画音乐室等空间可以浅紫色等沉稳神秘的颜色,营造激起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空间中座椅和桌子可以使用原木色和浅蓝浅绿色,原木的色调和纹理有助于营造出一种轻松、柔和的氛围,使其具有归属感;浅蓝浅绿色,让幼儿接近天然材质,使他们感受平稳舒适。
3. 色彩搭配:色彩的搭配也是极为重要的,在0~2 岁年龄段的婴幼儿看来,刺眼的颜色在他们的世界中就是噪音,他们的视觉功能未发育健全,不仅对噪音敏感,颜色过于鲜艳也会使他们过度兴奋,对色彩感知失衡,因此,活动空间的色调应以浅色系为主,设计成安静、舒适、安全的地方。对于3~6 岁的儿童来说,此时正是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时期,他们能透过色彩丰富、奇幻的图案,感受到世界的奇妙,而合理的组合则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三)灵活空间设计
作为室内空间环境的基础存在,儿童早教中心室内空间的类型、形状、大小,会给0-6 岁婴幼儿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对其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此阶段的特征,喜欢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和交往,因此,儿童早教中心室内空间在设计时要保证幼儿的自主性,使其获得更多的活动和交流的空间[5]。在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空间类型、形状与大小的选择这三方面。
1. 不同的空间类型:早教中心的空间应配备有教育空间、交往空间、游戏空间和交通空间等空间类型,满足儿童教学活动需求。教学空间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自主探究,为儿童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交往空间不仅是儿童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的交流场地,让儿童可以充分地与人进行交流;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通过游戏空间来感受快乐、获得满足,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2. 不同的空间形状:室内空间形状应选择圆形、方形或者一些异性空间。圆形的室内空间带给孩子们一种融洽感、被环抱的温馨感,如活动空间可以采用圆形形状,在此空间中儿童的心理会得到和谐,而圆形同时也暗示了无限的团结。方形的室内空间有一种稳定感、规整感,教学空间往往采用方形,能够使儿童静下心来稳定的学习。在室内顶面上有时会采用异形来拓宽儿童的想象力,如在顶面选用“小房子”的开窗形式,同时阳光也可以透过天窗进入表现出明暗变化,营造氛围。
3. 不同的空间大小:儿童早教中心的室内空间尺度大小影响着婴幼儿的感知,室内环境中不仅要有满足儿童群体学习活动的大尺度空间,也要有满足游戏交往活动的半开放空间,除此之外,小尺度空间也有利于婴幼儿心理安全感的营造[6]。课堂、活动场所等空间适于大面积的开放,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探索、发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小尺度空间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实现与外界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完全隔离。

(四)使用适宜材质
材质的不同应用,在活动空间环境中会使儿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儿童感觉到的物质特性包括纹理、质地、颜色、透明度、光泽度以及它们的表现。不同的材质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有时会激发起一定的联想,促进儿童情绪的抒发。学龄前0-6 岁儿童处于以自我为中心阶段,需要通过和同伴交往来学习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在此阶段,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材质的使用能够空间设计的乐趣性能够获得幼儿的认可。在材质的选择上有3 个方面值得注意:硬装材质、软装材质以及环保材料。
1. 软装材质:在软装方面,家具桌椅要考虑环保性,不使用油漆污染物大的,选材宜以柔软、自然素材为佳,如地毯、原木、壁布等。这些耐用、易于维修、非高价的材料,可以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家长也没有安全上的忧虑。除拥有宽敞的学习场所外,还应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区域,地面上可选择软性防滑材料,便于他们更好地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探索发现,同时也可以获得与同伴相处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社交能力。
2. 硬装材质:早教中心室内硬装材料应选择环保标准高的内外墙涂料,根据VOC、甲醛、重金属等各种有害物限量指标来完成设计。如在墙面刷完涂料后,可再铺上一层环保墙纸,草墙纸既是环保材料同时也能够驱虫,在蚊虫多的季节能发挥其功效。在这样的场景下,每个进入早教中心的儿童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被喜爱的感觉,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情商。
3. 环保材料:同时,采用的环保材料应符合儿童活动中心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更符合儿童的要求,既节约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如在室内选择不含污染物质的实木地板,在室内外活动区域连接处可以选择铺上植草路面砖这种环保地面材料,雨后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不会使地面过于湿滑,减少了对儿童的伤害。在选择材质时,要尽量选择柔软、表面光滑的材料,并要注重对儿童的不同心理体验。


结语
儿童早教中心是婴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儿童作为该空间中的主要的使用对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身体状况等因素,并鼓励和引导他们接触新的事物,激发潜在的兴趣。在进行早教活动中心设计时,应该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从儿童的心理、行为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和设计,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把握各种设计要素之间的平衡,从而营造舒适的环境,设计出一个优质的儿童早教中心室内环境。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GX19007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情感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郭星露.淄博市体验式儿童活动中心空间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2.
[3]王紫静.设计心理学在儿童早教机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21(09):81-82.
[4]范蓓,李润坤,盛子健.基于幼儿行为心理的幼儿园室内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08):143-145.
[5]赵乐飞.基于儿童发展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20.
[6]刘梓玉.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幼儿园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22.
[7]曾山.发展心理视野下的幼儿园装饰设计问题研究[J].设计,2021,34(17):100-103.
[8]马广韬,安莹丽.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03):115-1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