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发展与实践
The Notion, Evolution and Practices of Sustainable Design
文/刘 新 Liu Xin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观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澄清广泛存在的对“绿色”概念的误读;通过介绍LeNS(The 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可持续设计”国际教学合作项目,探讨设计从业者在向可持续社会转型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即从“形式的供应商”转化为各方利益的“协调人”。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LeNS;设计教学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skeleton and core point of "sustainable design",analyses and clarifies the misconception of "green" by using the case stud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LeNS, it presents the role of designer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era,namely from the suppliers of form to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parties' coordinator.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sign; green design; LeNS; design education
“ 可持续设计” D F S ( D e s i g n F o rSustainability)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设计界对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可持续设计”最初的尝试应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的“绿色设计”浪潮。从本质上讲,任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教学、设计实践和设计研究活动都属于“可持续设计”的范畴。可见,“可持续设计”指向的是设计发展的策略和方向,其含义也十分宽泛。
第二阶段属于“ 生态设计” ( E c o -design)阶段。“生态设计”是面对“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完整过程的设计方法,不仅仅关注最终结果,而且全面思考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的环境问题,可称为“过程中的干预”。具体说来,“生态设计”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对水源、空气和土壤的污染排放;噪音、 振动、放射和电磁场等领域产生的污染;以及废弃物质的产生和处理等问题。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Cycle Assessment)是目前推行“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段,它使用系统的方法、量化的指标,来指导和规范设计过程。LCA正在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环境政策制定的关键内容。
第三阶段可称为基于生态效率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阶段,即超越一般只对“物化产品”的关注,进入“系统设计”的领域,是对“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干预。米兰理工大学的Carlo Vezzoli教授认为:“系统设计”是从设计器具转变到设计“解决方案”(Fromthe device of products to the contrive of“solutions”)。这种解决方案可能是物质化的产品,也可能是非物质化的服务。清华大学的柳冠中教授提出的“设计事理学”理论方法与“系统设计”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显然,“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是力求将处在大的商业环境中与设计相关的诸多因素进行整合,并创造出新型“商业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法。正如保罗·霍肯在《商业生态学》中所讲:“企业需要将经济、生物和人类的各个系统统一为一个整体,实现企业、消费者和生态环境共生共栖的循环,从而开辟出一条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要从对“物质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过分依赖中转变过来是个痛苦的历程。但是,这种转变是未来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LeNS(T h e L e a r n i n g N e t w o r k o nSustainability)可译为“可持续的学习网络”(图2),为目前国际教育机构间规模较大的合作项目之一,也是欧盟资助的Asia-Link研究课题之一。该项目主持方为意大利的米兰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芬兰、荷兰、印度以及泰国的共六所国外大学作为合作方参与研究。LeNS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有力推进亚洲和欧洲各大学间在“可持续设计”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的交流与合作。项目从2008年正式启动,参与方将在三年的时间内收集、整理本地区各种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方法、案例等资料,通过大学间的设计教学合作,将这些成果不断梳理、完善、系统化,并使之适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最终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届时,全球有意愿开展“可持续设计”课程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免费下载相关资料和教学演示课件,并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关知识、信息的更新过程中,共建一个可持续设计的共享资源库。LeNS项目的多方参与者都希望通过努力,使http://www.lens.polimi.it这个网络教育平台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关注和使用,由此推进“可持续设计”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然而,这个伟大的设计并没有与社会需求相契合。高昂的售价、相对宽大的身躯,20公里的时速,使它非但无法在长途交通上替代汽车,而且在短途交通上也无法与现有的方式,如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滑板甚至旱冰鞋相媲美。此外,对于回归自然,崇尚步行、运动、健身的现代都市人来说,SEGWAY宣传的在草坪和室内骑行的方案完全没有得到响应。著名设计评论家Nathan Shedroff甚至认为,SEGWAY是个“让懒人变得更懒的产品”(N a t h a nShedrof 2009)。显然,这是个不同凡响的创新设计,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设计。
在某种意义上,“可持续”距离我们还非常遥远,或许只是理想主义的憧憬。它所描绘的是一个人类不断提高自身智慧、寻求意识进化的目标和方向。要想真正实现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繁荣,并不断增进人类可持续的福祉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众多专家、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一代又一代国民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面对“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可持续设计”将责无旁贷地成为实现这种转型的关键力量之一。 然而,设计从业者——无论是职业设计师、设计管理者、研究人员或教育家,推进“可持续设计”的能力和力度是有限的。但我们有个梦想,借用LeNS课题会议的开篇词:We have adream,to change a bit the world——改变这个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
参考文献:
[1](美)保罗•霍肯著,夏善晨,余继英,方堃译.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宣言[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Carlo Vezzoli, Ezio Manzini(2008) Design for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Springer-VerlagLondon Limited.
[3]Diehl, JC, Brezet, JC (2006), Design forSustainability: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Developing Economies, Delft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4]LeNS(2007), 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Working Hypothesis, www.lens.polimi.it.
[5]梁町 曼梓尼.持续之道:中国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设计与探讨[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6]刘新 余森林.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与中国现状[J],D2B2: Tsinghua International Design ManagementSymposium, 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收录,2009:143.
[7]Nathan Shedroff. Design is the problem: thefuture of design must be sustainable,RosenfeldMedia,2009.
[8]Wayne Visser. THE TOP 50 SUSTAINABILITYBOOKS,Greenleaf Publishing,2009.
刘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讲师 博士)
Liu Xin(Academy of arts & Design, TsinghuaUniversity Lecturer, 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