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精神与匠人精神的比较研究
刘丹(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2015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会上首次提出匠人精神,至此匠人精神在沉寂多年以后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它与设计精神又有何内在联系呢?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对匠人精神和设计精神的理论综述、各自特点进行一系列的对比研究,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在这种趋势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关键词:匠人精神;设计精神;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9-02
匠人精神和设计精神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难得的忘我状态,对两种精神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的为人所服务,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它也能够为企业,社会和国家服务,有利于政府的全面推崇和根植文化,最终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匠人精神从过去的倍受诟病到如今政府的大力推崇,历经磨难终于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是对社会的浮躁之心的一次洗礼。科技的进步以及机械化大生产使得我们在掌握一项技能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从而使得只为把事情做好而做好的这种坚守的精神显的更加的难能可贵。设计从上古时代就已萌芽,在经历工业革命时期的工艺美术运动到后工业时期的现代美术,设计精神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慢慢的沉淀下来,设计精神同匠人精神一样难能可贵。
1 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代表着一种坚守,更代表着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努力。“匠”汉字释义为会意。从匚,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框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匠”字本义就是从事木工的人,在中国最早推崇匠的人就是鲁班。匠人精神从古就有,《庄子》中曾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神乎其神的解牛技艺已达到了人,物合一的状态,这种技艺状态非经历过长久的时间练习与熟悉牛的生理结构的人所望尘莫及。到机械化大生产的今天,匠人精神遍布各个行业,大到对国家的管理,小到对子女的教育都推崇着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在对待材料的选用往往持感恩的态度,就如同人们对大自然包含着崇敬之心。在对材料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后便对此充满感情,从而将材料慢慢的人格化。材料的纯粹精神是他们的价值观,越稀少昂贵的材料更能体现对极致的追求。在生产力方面它是不排斥提高自己效率的工具但排斥那些取代人精神范畴的内容。匠人精神必须要有手的介入,这是它的唯一性,手工可以因情而变,使工作更感性,与材质的可交流性也是他充满艺术性的原因。在技术方面追求极致,甘愿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并且心甘情愿以此为乐。技术的传承往往无法言传,具有隐蔽性,只能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与揣摩。
匠人精神不分国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一直都是勤劳和智慧的代名词,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工艺制品。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特殊工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造型优美,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华丽,为世人所赞叹。这种技艺的出现以及流传是千百年来历代匠人们的积淀。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同样推崇匠人精神,有寿司之神之称的小野二郎就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他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尊重的关键”,制作寿司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他却将简单的事做精做细,这是一份简单而又伟大的坚守,他们不仅是厨师,更是制作工艺品的艺术家。德国以机械制造和汽车生产而闻名世界,理性而严谨的民族性格就是德国人的匠人精神,“德国制造”给世界人民留下了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的印象,这也反映出了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每个国家都需要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专注、责任、追求完美的极致,匠人精神的推崇给国家进步、科技进步、人民意识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设计精神
设计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精神,它拒绝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不断追求创新的一种时代精神. 设计这个词是由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这个字而成,除了设计这个词以外,也曾用“意匠”“图案”“构成”“造型”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design”。
设计精神对于材料的要求有很大的可选择性,会不断地选择尝试各种新材料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也会设计通过改变材料的外形来达到更好的使用功能或更加美丽的外观。对材料很熟悉并对最终呈现的结果充满感情。在生产力方面具有不排斥任何提高自己效率的工具,但对于完全取代人的设计精神的范畴持排斥态度。制作手段具有广泛性,可以手做,也允许机械的介入以及各种能够帮助呈现最终成果的制作手段。制作过程是理性的,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感性,是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技术的传承有一定的模式,但更为重要的是有创新的思维和敢于创新的勇气。技术的要求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模式,它多变且可以经常改变,并为最终的效果服务。
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早在古希腊时期设计就已出现,它一直存在并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需求逐渐不满足于功能性,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出现并满足于人们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是设计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它需要不断地创新,在发展中不断的产生自身的精神文化并与艺术有着充分而深刻的联系,设计精神在不断的传承中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人们美好生活进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的便利舒适。好的设计要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进行创造或创新,创新注重产品的艺术性,对于产品设计性和艺术性的追求显示出人们对于更高的生活追求的需要,这就要求设计精神在基于生活的基础上做到更高的超越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匠人精神与设计精神的对比和启示
人类之所以有文明并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类存在精神追求,当人们拥有丰富的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显得十足必要,匠人精神与设计精神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精神范畴,它们的存在是因为人类的需要。
匠人精神与设计精神二者和而不同。首先单纯从字面所呈现的意义上两者就有很大的不同,匠人重“人”,重手做,亲力亲为,做工求精,并对每件物品都充满深厚的感情。设计重想法,重新颖的思维,并对物品最终呈现效果的形式充满感情。其次从合作方式上看,匠人精神是一种互相合作协作统一的开放状态,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互助,而设计精神往往是一种孤立的状态,需要靠自己独立的思考。再次匠人精神看重技艺传承的延续性,即使事物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还是会在情感的催使下以另一种形式被保留下来。如影视艺术、表演艺术等众多新艺术形式的出现使一些传统的表演形式逐渐没落,但他们却以另一种形式大风光彩,皮影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如今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也被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特色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设计精神却不是这样,一旦一种新的技术出现并且优于旧的技术,旧技术将会被淘汰,这种状态是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永无尽头的。如一些智能的电子产品,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的造型和外观设计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必要的,用为它们被设计的越来越轻巧方便,越来越便于人们的使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方面要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运用“匠人精神”不停的打磨自身。匠人精神与设计精神是一种互相补充融合的状态,通过匠人精神与设计精神的对比研究,可以认识到二者有很多深刻的内在联系,二者不是孤立的存在,匠人精神促进设计精神的发展,在专注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创新,设计精神指导着匠人精神,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进一步解释着设计精神,同时让我们更为理性的看待匠人精神。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桑内特著,李继红译.匠人[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07),第一版
[2]刘海琪. 论“匠人精神”与当代设计的融合[D].南京林业大学,2016.
[3]毕鸿昌.创新层面上西方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匠人精神比较[J].西部皮革,2016,38(10):164-165.
[4]陈梦秋.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匠人精神的回归[J].大众文艺,2015(15):125.
作者简介:刘丹(1990- ),女,汉族,安徽人,硕士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方向:工艺美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