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邹涛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邹涛

0
回复
316
查看
[ 复制链接 ]

57

主题

57

帖子

701

积分

荣耀黄金

Rank: 4

积分
701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NIMALISM AND WABI AESTHETICS

中南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邹涛  时昀


摘要:极简主义作为现代设计延续与进化的基因之一,不断推动着设计的发展,近年来,日式极简主义愈发为大众所接受,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设计力量,侘寂美学作为日本传统美学核心,对日本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明了侘寂美学与极简主义表现形式的不同,并论述了其背景和原因,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对产品设计中侘寂美学和极简主义表现形式的运用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以期通过比较,探寻未来极简主义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极简主义 侘寂美学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5-0048-02

Abstract:Minimalism,as one of the genes of continuity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design,has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 recent years,Japanese minimalis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esign force. WABI aesthetics as the core of Japa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Japanese desig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of WABI aesthetics and Minimalism.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of WABI aesthetics and minimalist form,and discusses its background and reasons.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WABI aesthetics and minimalism in product desig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found out,and the new ideas for minimalist design in the future can be found.
Keywords:Minimalism WABI aesthetics Comparative study


引言
从现代设计开始,极简主义就在各个时代与思潮中占据制高点,贯穿于现代设计的整个历程。极简主义在时代的发展中隐隐成为现代设计延续与进化的基因之一,推动着设计的发展。而日本的设计因为其中浓厚的东方色彩,被国际所认可并学习,侘寂美学作为日本传统美学核心,对日本乃至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侘寂美学与极简主义本不同源,却在设计的全球化中进程中不断融合与变化,表现出了密切的联系。


一、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差异

(一)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分析
20世纪以来,科学、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取代自然和古典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在这种大环境下,极简主义开始在西方艺术和设计领域崭露头角,这标志着传统艺术精神内核被推翻,艺术与设计开始趋向理性与逻辑,向“抽象”和“减少”发展,这也是极简主义的主要特征与核心要素。现代艺术在经历了由繁琐到简约、由具象到意象的转变和发展后,最终归于极简主义,其表现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减法之美:Fischer Volker在《Design-Now industry or art?》一书提到,极简主义的形式特征是具有美学性的“减化”主义,是对设计对象“量”和“形”的简约化设计,是对设计对象不断概括抽象的过程。极简主义追求对结构、材料、造型等特征的简化,如丹麦高端音响品牌B&O的耳机设计(如图1),通过减法,最终留下流畅清晰的线条、平直细长的结构,给人以纯净的感觉。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2.几何之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均可被提炼简化,得到长方体、球体、圆柱等不同的几何形体,经过高度几何化的物体,能够表现出清晰的直线、空间、比例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独特的美感。极简主义常常表现出以几何造型为基础的特征,强调直线、空间与比例。如B&O的一组极简主义产品(如图2),设计师通过将这些元素进行组合以实现功能与美感的表达。这是一种高度几何化的设计表达方法,设计师抛开自身对产品造型形态的偏好,将设计抽象成几何造型,理性地传达出产品的功能与美感。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3.抽象之美:极简主义常表现为透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来表达概念的抽象形式,较大程度地偏离了自然世界,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和整体性。设计师力求以一种客观的态度,避免主观情感表现,将更多的感受空间留给观众,实现产品内在的升华。
4.功能之美:极简主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受到了70年代出现的“强调以功能取代形式,成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观念的影响,表现出功能主义的一些特征,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提倡功能性审美,即以保障产品的功能实现为目标的审美特征。如迪特拉姆斯设计的收音机(如图3),整体采用简洁、准确、大方的造型,体现出理性化、简单明快的特征。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二)侘寂美学的表现形式分析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原因,日本自然灾害频发,时代传承形成了“物哀”理念。16世纪以后,由禅宗演变而来的侘寂美学从茶道开始逐渐影响到日本人民的方方面面。侘寂美学讲究尊重和仔细照顾身边的物品和环境,以一种简洁、纯净的方式来表达,为生活创造出一种智慧的美。侘寂美学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残缺之美: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指出,禅认为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实都更能表达精神。如花道中的花瓶形状多不对称,器皿局部也并不平滑,瓶口在某些部位缺失一些,构成不完整的圆(如图4)。由于太过完美的形式会让人流于表面,忽视其内涵与真实性。侘寂美学风格欣赏甚至说刻意追求残缺之美,追求在残缺中感受事物的本真,这与极简主义注重几何完整性不同。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2.空寂之美:“侘”是一种空间性的事态,强调心境的平和质朴,在空寂中不断延伸思维,去感触物质世界的变化万千,寻找万物之美。典型的生活状态表现为独自于茶室之中,体味心灵的轨迹(如图5)。反映在设计中则表现为注重简洁空白的画面或轮廓,在这种环境中,人的认知范围被拓展,开始无限联想。这一点与极简主义的高度抽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了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体悟的余地。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3.痕迹之美:在日本的产品设计中,痕迹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人们在凝视痕迹的过程中可以想象过去时空的场景和运动,获得一种感知上的体验。如坪井浩尚的樱花杯,将杯底设计成樱花形状,给桌面留下不一样的痕迹(如图6)。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4.净素之美:禅宗认为,事物表面的绚丽多彩,实际上扰乱了人们的心智,若能去除华丽的装饰和色彩,剩下的没有明显情绪倾向的颜色,显得中庸自然,能启发心智。如三宅一生为无印良品设计的咖啡机没有多余的装饰和色彩,在极大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给人以淡然、舒适的心理感受(如图7)。虽然本源不同,但侘寂美学风格与极简主义都一致地表现为去装饰性,倾向无色系,讲求纯洁、明快,给人带来素净的心理感受。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5.原始之美:侘寂美学倡导对自然的尊重,讲求“天人合一”,应用到产品中表现为器物天然的质感、肌理与色彩,并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如喜多俊之的TAKO 灯(如图8)。还原事物自然原始的面貌,强调自然朴素,回归万物本性状态的思想则是原始之美的核心理念。极简主义的功能性更偏向于外形需要为功能服务,侘寂美学则同时强调质感、肌理和色彩等方面。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二、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联系
S.埃万斯所著《极少主义与禅宗》中提到“精神上的简朴或严峻的体验在日本的术语‘雅致的’形式中得到例证。这一概念是禅宗所固有的并成为日本美学的一个完整的部分”。这从侧面可以看出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之间的联系。
在侘寂美学中,极简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物体本身的材料与质感,突出自身的功能特征,是一种对还原本真的极度追求。那些在外人看来不以为然的“简单”,实则是经过了重重地推敲与细致地考量之后,在禅宗思想的要求下,不断简化、提炼成型的,“简单”凝结了设计师或工匠们对细节的执着与追求、对工艺的尊重与坚守,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思想与理念。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本源不同,在某些方面却表现出了默契般的相似,将这两者相联系融合,原本理性、充满秩序的极简主义便融进了来自东方的悠远和对自然与空间更深入的体悟。对此,从色、形、神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极简之色
在日本设计中,白色是最常见的颜色,如MUJI的收纳系列,采用白色半透明材料,没有任何装饰,极简到极致,不同型号可自由组合,带给人一种无限延伸感(如图9)。与其他的颜色相比,白色显得尤为单调没有个性,然而在光谱中,白色却能通过将所有颜色混合而得到,白色为空,却包含一切。除了白色,本色和原色在日本设计中也为常见,保留材料本身的颜色,让人能够越过其他颜色的干扰,直接关注设计本身。去除多余的颜色,其实也是在做减法,只不过并非形式上的简化,而是色彩上的简化,通过减法,最终留下事物最本真的部分,如初生状态般纯净,让人产生无限的思考。如深泽直人设计的±0厨具(如图10),造型十分简单,乍看觉得单调乏味,实则打破产品的使用界限,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用户都能快速地理解使用方法。原木的砧板和金属的勺铲,是材料本身的碰撞,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禅的意味。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二)极简之形
日本的建筑设计讲究间歇感,注重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关系,这个距离既包括物理距离、时间距离,也指思维上的停顿。在纷繁杂乱的生活中人为制造这样的间歇,能够让人在快节奏中慢下来,得以休憩与喘息,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与舒适。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墙壁上开有十字形洞口,阳光透进形成“光十字架”,空间由静态变为动态(如图11)。这巧妙的设计,不仅在物理上将空间隔断,也通过室内与室外光线的对比,形成思维上的间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由此可见,当代或未来的极简主义,需要更关注在外形的减法之外的内容,注重细节的丰富性与文化的传承。如深泽直人设计的CD机(如图12),在造型上减去过多的修饰成分,简单而直指人心,简单之外,是对开关方式更深的思考,追求寻找人在无意识下的行为表现。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


(三)极简之神
侘寂美学受日本手工艺文化影响颇深,很多日本家庭里都有着被经年累月使用、甚至代代相传的生活用品,它们没有名字,没有标签化的设计风格,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与检验。在万物皆可设计的时代,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设计,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一种减法。例如,在各个企业都在强调品牌意识的时候,MUJI却选择抛弃标签,将品牌名称在产品中弱化,MUJI的极简不仅体现在设计物本身,更体现在设计态度与观念上。


结语
日本设计在国际设计界愈发被看重的原因在于,日本设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西方极简主义与传统侘寂美学,形成了有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侘寂美学源于禅宗,讲求回归事物本身的功能与美感,为了获得更多在精神层面的满足,尽可能地将形式进行简化,因此,少即是多并不是真的“少”,而是让设计隐没于生活的背景之中,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本身,用物质上的“少”,寻求精神上的“多”。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8-39
[2] VOLKER F.Design Now:Industry or Art [M]. Munich Germany:Prestel Verlag,1989.[2] 孔德骐. 无印良品的独特设计美学 [J]. 设计,2017,(12):96-97.
[3] 顾蓉,穆宝宁,李珂,杨延璞,田颖. 产品设计中的wabi-sabi美学风格探究 [J]. 包装工程,2016,06:67-70.
[4] 铃木大拙.禅者的思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37.
[5] 王朝侠. 极简主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包装工程,2016,37(10):167-169.
[6] 张小华. 残缺之完美——日本现代设计的特质探析 [J]. 设计,2014(7):123-124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破镜重圆 + 10 欢迎分享,蓝代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