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刘晓天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刘晓天

0
回复
336
查看
[ 复制链接 ]

57

主题

57

帖子

701

积分

荣耀黄金

Rank: 4

积分
701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THINKING AND DEVELOPMENT PATH UNDER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刘晓天

摘要:
探索“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创产品的当代价值及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和梳理当前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新思维,并以此为指导,构建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发展路径。形成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和创新设计发展路径。该创新设计思维和发展路径可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2-0128-03

Abstract:Explore innovative design thinking and methods of innovative produ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k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summarize the new thinking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and take this as a guide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Form new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design development path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The innovative design thinking and development path can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DesignThinking;Design Methods;Innovative Development


引言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奋斗历程、初心使命、斗争气魄和民族精神,凝结着上下五千年的宝贵经验。当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战略,各地的传统文化遗产都开始注重创意性和现代性,竭尽全力确保其文化的传承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文创产品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教育公众、启发人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对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也是对传统的现代传承。如何让文创设计真正兼顾文化遗产和全球消费者需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创产品的当代价值及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大众,中国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当前,公众的需求和观念在不断变化,消费市场在体验和审美经济学时代不断进步。因此,文创产品不仅要具有设计感、体验感,还要将氛围、美学、符号和意义与其融合。

(一)文创产品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仅仅是在少数人之间活态传承,相对于大众文化,传播渠道比较闭塞,造成了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文创产品隐含着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潜质[1],文创产品设计则是通过设计将功能造型与文化内核相结合,通过材料、结构、色彩、造型的运用,实现产品艺术形象、设计语言、使用要求与文化内涵高度统一,使产品体现形式美、和谐美和情感美,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传承心理和民族审美心理。因此,文创产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创”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文创产品是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文创产品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可以更深层次发掘其精神内涵,诠释其时代价值,重塑其文化信仰,拓展其传承载体,增添其传承形式。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传承和设计转化,以“艺术+ 设计+ 创意”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进行“再挖掘”,不仅可以深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内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促进多元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库的构建,还能匡正价值取向,塑造中国审美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挥国家文化安全盾牌的作用,提升中国在世界语境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话语权,抵御不良外来文化入侵,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彰显中国担当。

(三)文创产品是情感、价值和文化表达的载体。好的文创产品必须具备激发消费者文化代码的能力,只有给消费者留下产品印记,才能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设计师利用材质感、造型感、设计感和装饰感,通过设计创意赋予产品意义,让产品除了在功能层面提供特色,还可以在功能层面为人们提供更深层次的体验。当产品设计具有情感意识特质时,可以帮助用户的思路从理性转向感性。简而言之,就是设计可以让人们从对功能的满意过渡到情感的感动体验。就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和印象而言,消费将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物品,商品已经演化为情感、价值和文化的载体,消费者真正想要购买的价值是一种意识流,或者说是文化代码。正如欧美人喜欢神话石饰的故事一样,购买它们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它们是中国汉代的“肖像砖”,更多的是一种东方文化的情感表达。


二、当前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文创产品缺乏创新和价值内核。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文创产品逐渐兴起。当前阶段,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文创产品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文创产品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从整个开发过程来看,仍存在着创意设计能力不足、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文化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由此导致了当前文创产品市场同类型品牌恶意竞争、缺乏基本产权保护意识以及滥用传统文化符号等相关问题。
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应该能真正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种文化其背后蕴藏的精神内涵,能够将其核心价值观通过物化的形式展现。例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具有典型的北欧现代有机主义特点,处处体现了北欧独特的价值观—设计来源于生活。北欧设计的灵感源泉来源于其历史资源和自然环境,植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使斯堪的纳维亚的不同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如芬兰的饰品品牌Aarikka,将芬兰人们喜爱的自然主题与其传统木作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木质手工艺饰品,既体现了芬兰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价值,又传承了其传统的木作手工艺(如图1 所示)。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二)文创产品设计思维固化,理论缺乏系统性。设计如今已成为创造市场机会的创新驱动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除了功能性和实用性外,今天的产品必须以消费者意识和产品需求为导向。当产品设计具有情感意识的特质时,可以帮助用户的思路从理性转向感性。因此,强调文化内核与价值、美学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开发已成为文创产品设计过程的关键。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文创产品设计起步较晚,虽有符号学、叙事学等理论指导,但未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体系,导致其设计思维仍处于固化阶段。与此同时,当前国内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更多信奉的是“拿来主义”,设计师对文创产品理解不足,对区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只是简单使用一些文化符号给予产品所谓的创意或兴趣,导致产品往往只停留在形式和表面,无法实现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真正期望[2]。
因此,中国的设计师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时,一定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核心内涵和美学价值,立足于中国审美和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以设计赋能产品,设计出具有美观性、新颖性和创新性的文创产品。如图2 所示,这是纪念圆明园罹难16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圆明园研究院联盟成果展的文创设计作品《圆明园大水法香薰蜡烛文创产品设计》,设计师巧妙地将圆明园的历史与现存遗迹相结合,将现存遗迹设计简化为烛台,并以蜡烛复原其历史面貌。当用户打开包装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圆明园当年的雄伟壮观,但当看到蜡烛一点点溶化,又会引人深思,让人痛心疾首的同时反思历史,反思现在,反思未来。同时,在包装展示上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产品很好地结合,既体现了东方美学,又体现了现代性传承。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三、以“会意”拓展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
“会意”一词来源于六书,是指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的汉字,根据原义,组合起来构成新义的汉字,是一种合体字,包括同体会意字和异体会意字[3],其逻辑严明且富有规律性,能够促进思维发散。而设计中的“会意”则是表达完整的概念或设计过程的方式。因此,本文以“会意”为切入点探讨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中的相关性问题,将产品设计思维与工艺美术思维融合,以全新的视角对文创产品设计思维进行重新思考,从中寻找到新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拓展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模式。

(一)以“说文+ 解字”促进产品设计思维与工艺美术思维新融合。“会意”本身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通过“会意”可以让我们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学会如何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说文”“解字”则是“会意”过程的直接手段。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理论学习是“说文”的过程,创新则是“解字”的变化。将“说文+ 解字”与设计可视化结合所形成的新设计理念,能够帮助设计师抓住产品、文化和设计的本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因此,我们要多方面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革命性创新和成果性转化。
产品设计思维与工艺美术思维看起来完全是设计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一个是适用于当下批量化大生产的模式,一个适用于个性化、艺术化的工艺传承。但是,文创产品因其具有文化性、市场化的特点恰恰成为两种思维融合的交叉点。通过“说文+ 解字”的方式将“产品设计思维”与“工艺美术思维”结合,将工艺美术的核心与大工业产品设计的核心融合,以设计赋能传统造物观,将产品设计方法论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时代性和突破性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如图3 所示),应用在现在的文创产品开发生产中,从而实现物-物到概念- 概念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工艺美术其实是一个固定封闭的“矿洞”,如何注入不同的思维用设计的方式去挖掘,从而使其成果能够输出上、中、下游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应该去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设计力量的介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也是设计师需要探索的重点。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二)以“设计+”的形式开辟文创产品设计新思路。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称,从名称上看即是将文化通过创意的方式以设计的形式表现在产品上。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时,要开辟多维度多层次的“设计+”模式,从科技、创意、跨界和旅游等多角度开辟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新思路。首先,将文创设计与科技结合,通过“文创+ 科技”的形式促使传统文化传承领域与空间的扩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关键途径;其次,文创产品与创意设计结合,以“文创+ 创意”的方式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赋予新面貌和注入时代灵魂,通过创造、应用、阐述与审视的再次发掘,以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推进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再次,将文创设计与跨界合作结合,以“文创+ 跨界”的形式打破传统文化原有传承方式和文创产品传统设计方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更多的共通点,通过“别致”的跨界文创实现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从理念到形式的深度结合。最后,可以将文创产品与旅游业融合,以“文创+ 旅游”的形式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搭建展示和传播的桥梁,将全新的文化融入地域性经济发展中来,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共赢,以及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提供源动力。

(三)以“创意+ 工艺+ 设计”构建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时应该抓住其核心要素,以创新的设计思维去思考文创产品设计的全流程全要素,这样才能设计开发出具有创意、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以及精神追求的真正“文化创意产品”。“创意+ 工艺+ 设计”的结合,不仅是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简单流程,更是一种全局考虑的创新设计新思维模式。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中,“创意”就是将优秀文化元素通过观察、转换以一种象征的形式进行主体对象的展示,其实是一个将抽象意识形态转变为具象IP 的过程;“工艺”则是依托于设计师的经验,将中国的“意匠精神”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方式结合的形式赋能在产品中,提升文创产品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核;“设计”则是通过设计方法将创意与技术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物化的过程。从整体来看,“创意+ 工艺+ 设计”的设计创新思维模式,是将我们所认知的现实层面的物质通过“创意”的方式进行思维拓展,再通过“工艺”的手段将传统造物观与思维延展结合,最终以“设计”将复杂的对象和过程进行嵌合,在设计语境下实现物物结合,并通过设计赋能实现从物质性的到精神性的追求,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亦是如此。


四、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发展路径
(一)以“解构+ 重构”转译文化内涵和价值。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感性工学理论与语义微分法结合,将传统文化的感知意象划分为三大情感因素,以“解构+ 重构”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进行重构和再设计,转译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从而创造“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而基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解构和重构,可以分为抽象和具象两个层次:抽象层面的解构重构是指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IP 采用符号学中的图形符号化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目的是提炼出能够传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内涵的记忆点符号。抽象重构的过程可以是对中国传统优秀具象文化符号的抽象化简,也可以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抽象的图形以现代审美具象的方式表达;具象层面的解构重构是指使用“逆向技术”拆解、解构具有中国传统优秀内涵的现有产品,通过使用逆向技术让设计师深度学习现有文创产品的细节,甚至某个世代相传的非遗技术,使文创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与原产品功能相近、技术相近、工艺相近、文化符号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符合当代审美的中国传统优秀创意设计产品。

(二)以“艺术+IP”构建文化传承新路径。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应该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考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实践情况并总结规律[4],其次,要侧重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子IP 工艺形态与中国IP 传播方面,延续工艺的传统,突出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之美;最后,要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现代造型和审美元素进行创新制作,设计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重回当代、重回日常”[5]。
同时,设计师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还要以传承优秀文化为核心,围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IP 转化,形成“IP+ 故事”“IP+ 场景”“IP+传播”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IP 多元转化机制[6],将提炼的传统优秀文化视觉符号与现代造型和审美元素融合,将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进行归纳、分析,以设计的语言形式使图形符号化、艺术化解构和重塑,从而让鲜活的历史事迹、感人故事、英雄人物等通过文创产品的方式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延续中国优秀传统,突出中国之美,促进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化事业衔接,形成“重塑性存续”“基因性复原”的活态传承体系。

(三)以“叙事+ 技术”建立文化传承新模式。智媒时代下,用创新叙事结构与创新媒介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创新叙事结构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特点的“主题一致”叙事框架下,挖掘从单一到多元的叙事环节预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阶段性叙事拆解,挖掘片段化文化闪光点,以“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特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多途径传播,以便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叙事宇宙,为多元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出赋能。创新媒介方式,即在智媒时代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以设计助力多媒介内容媒体融合:第一是通过设计思维转变,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演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设计聚焦于传统文化的受众需求,从而使受众变成文化的主动内容传播者和再造者;第二是优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利用媒介融合打造优质且互动的自助性文化内容,提高创新型文化内容的优质定位;第三是借助产业融合和多行业深度协作,用“叙事+ 技术”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意转化成果利用智媒时代下的高新技术实现国家文化产业层面的融合。
同时,依靠数字化平台搭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群的开发,形成互动关联的合作性、专业化、相关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域现象,共同完成数字化转化后期的成果互通,使不同元素IP 集结,共同组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体系[7]。并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精确定位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实现虚拟仿真传统技艺制作流程和场景空间再现,构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8],让人们更有娱乐性地体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图4 所示)。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思维与发展路径研究


(四)以“双创+ 融合”建立设计教育新范式。
在艺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教育要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为指导,建立创新设计教育理论框架。
(1)创新文化资源挖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为学术核心,深入进行传统艺术资源文化内涵挖掘,重点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内相关遗产及其历史、人物、民俗、非遗、活动等文化内容,系统整合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文创产品本体,通过设计赋能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讲好中国传统艺术故事。
(2)创新设计教学方法:以全球多元文化为基础,遵循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和数字化生态创意平台打造具有国际认知的中国文化创意品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设计教学融合,利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视觉更新和课题演练,鼓励学生创作具有在地感的文创产品,使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地产生链接。
(3)创新产学研用模式:鼓励传承人进入院校建立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坊,搭建文创产品设计平台,深入实施产学研融合,通过教师和传承人双导师指导,让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提炼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以最原生的状态、不使之改变和适应现代消费市场的方式代代相传。
(4)创新设计实践体系:通过设计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融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以实现文化艺术产业化。并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传播,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再生”,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价值,促进中国优秀传统艺术融入生产生活,推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


结语
文创产品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文创产品设计缺乏创新和深层价值内核、文创产品设计思维固化,理论缺乏系统性、文创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从“会意”的角度以“说文+ 解字”的方式将产品设计思维与工艺美术思维进行融合,结合“创意”“工艺”“设计”形成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新思维。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解构+ 重构”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转译新方式,构建了“艺术+IP”的文化传承新路径,建立了“叙事+技术”的文化传承新模式。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要解构未来发展趋势,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秉承“设计+ 创意+ 文化”原则,以文化价值转译为核心,以创新价值为指引,围绕文创产品“日常实用性、文化内涵性、设计语言创新性”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基金项目:2021 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传统优秀艺术资源发掘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1YTA006)


参考文献
[1] 滕菲.首饰:一种精神的载体[J].美术研究,2008(01):48-50.
[2] 张燕. 基于情境构建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8.
[3] 陈琛.巧用"六书"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5):148.
[4] 庞涛.IP转化视角下的燕京八绝技艺文化研究[J].包装工程,2020,(16):31-36,42.
[5] 郝凝辉.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J].工业设计,2016(09):73+76.
[6] 马晨雅,杨晓燕,王伟伟.基于情感化理论的IP形象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设计,2022,35(20):30-33.
[7] 亓明静,万萱.非遗博物馆文创产品古今结合的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20):20-22.
[8] 石娟娟,聂茜.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宁强羌绣数字化交互设计[J].设计,2022,35(19):58-61.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圈圈圆圆圈圈 + 10 欢迎分享,社区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