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杜 ...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杜乐乐

0
回复
1009
查看
[ 复制链接 ]

27

主题

28

帖子

284

积分

秩序白银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摘要
19世纪末期,工艺美术运动蓬勃发展,威廉·莫里斯成为这场运动的奠基者。威廉·莫里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无论是主张自然风与哥特式结合,还是反对机械化生产的思想;无论是提出设计应服务于大众的想法,还是他一生的探索实践,都对这场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


在工艺美术运动中,威廉·莫里斯付诸的实践对英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当时的社会发展并不适合威廉·莫里斯极力推崇的运用手工艺制造进行自然中动、植物的设计,但是他依旧强调了设计的材料和目的性。为此,威廉·莫里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如,他设计出了一系列自然风格浓郁的家具装饰品,对当时的设计革新运动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一、工艺美术运动简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受威廉·莫里斯理论的影响,从英国开始,发起了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这次运动源于约翰·拉斯金的理论一设计的服务对象应由贵族转为大众,设计风格应针对大众而改变。
这场运动强调用手工艺生产代替机械制造,艺术家主张恢复中世纪风格,借鉴哥特式风格,并利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获得他们想要实现的效果。其中,大部分的艺术家学过建筑构造,威廉·莫里斯就曾经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后来受“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影响,转而设计小家具物品。因此,他们把威廉·莫里斯当成楷模,向他学习,也转向了产品设计。


二、威廉·莫里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在这场运动中,威廉·莫里斯的实践对英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来的设计师纷纷向他学习,转变了发展方向。威廉·莫里斯的思想核心是否定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冰冷构架,主张建立一个装饰体系,统一管理装饰语言,把字体、纹饰、浮雕、绘画、建筑统一在同一个体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弥补了当时社会审美的缺失。


三、威廉·莫里斯的设计主张
威廉·莫里斯否定现代设计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内容,他希望融合中世纪田园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进行创作。
威廉·莫里斯年少时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在那里,他首次接触到了约翰·拉斯金关于设计应服务于大众的思想。受约翰·拉斯金的影响,约翰·莫里斯不仅继承了其当时提出的“师承自然、忠实于传统材料”等的改革思想,而且为此进行了实践和改变。
威廉·莫里斯作为一名杰出的平面设计师,改变、重合了动植物素材,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自然风格的作品。
约翰·拉斯金认为,机械化的机器生产是产品粗制滥造最大的原因,因而他竭力发展手工艺,抵制机械产品。威廉·莫里斯赞同这一说法,但他认为,机械化生产只是造成粗糙装饰品的部分原因,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才是根本原因,因此,他在后续的设计中一直注重装饰的完整性。


四、威廉·莫里斯作品简析
1.“红屋”的建造装修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威廉·莫里斯非常注重在作品中融合自然风格和中世纪风格。在“红屋”(图1)的装修设计中,威廉·莫里斯首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红屋”位于英格兰肯特郡乡间。1958年,威廉·莫里斯与好友菲利普·韦伯决定建造一座住宅,无论住宅的外表还是内在装饰,都只需要简单的设计。1860年,中世纪风格浓郁的屋子建成了,外表上,“红屋”呈“L”形,与当时对称的屋子形成区别;塔楼、尖拱入口等细节表示这是一座中世纪田园风格的建筑。
“红屋”建成后,威廉·莫里斯自己设计生产,按照自己想要的风格装修室内空间。在设计过程中,他改变了动、植物的自然形态,使设计的图案样式颇具自然风味。在威廉·莫里斯的图案中,他大量地使用西方传统卷草纹样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蔑苕叶和葡萄藤的纹样。由于卷草纹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卷草纹样的大量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富有生机,而且能够使作品的传统性和历史性更加明显。

2.《董苕叶》装饰色彩的平面化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擅长将植物的主干弯曲形成弧形结构,然后对主干外的枝叶摆放位置进行微调,统一作品图案的整体走向,使整体看似“S”形结构曲线。作品的主干部分即视角的中心点,衍生出外表不同的枝叶及其不同的走向,并将这些枝叶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改变,使作品呈现出饱满又不拥挤的效果。在作品《震苕叶》(图2)中,蔑苕叶就按照“S”形曲线进行排列组合,其本身的叶片既宽大又修长,能够很好地体现作品所需的装饰性和结构性。同时,这一作品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相连的两片叶片为一头一尾相连。威廉·莫里斯使两片叶片的首尾衔接处呈弯曲状,使其形成一个漩涡状的回旋,配以鲜艳的颜色,炫目多彩。在此作品中,虽然萇苕叶像是随意摆放的,但是其中的巧妙处恰恰体现出设计者的强大思维能力和对植物生长方向、结构发展形势的精准把握。威廉·莫里斯在作品中运用各种线的变化,配合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真实形态,加上对一些细节处的结构微调,使作品的图案变化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3.《偷草莓的贼》实用性与美感并存
威廉·莫里斯在设计作品时非常注重实用性与美感。为了使设计的图案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他将作品中的枝条和叶片等进行扁平化处理并融入背景,极简化后的枝干、
叶片变成了其产品设计中的设计图形元素。同时,威廉·莫里斯将图案的色彩进行重叠交错,色彩鲜艳,极具感染力,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实用性。
威廉·莫里斯将平面化的设计元素和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地毯和壁纸的图案设计中,他尤其注意了设计元素的融合,使其完美地融入背景,既不突兀,又和谐统一。威廉·莫里斯为此进行了许多尝试。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简析

在《偷草莓的贼》(图3)这幅作品中,威廉·莫里斯改变主要元素——花卉和枝条,使繁错具体的植物变成平面化图案,仿佛它们本身就是背景布上的一部分;然后利用差距较大的不同色彩,使图案设计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具有层次感和秩序感。此外,虽然这幅作品包含几大要素,但是威廉·莫里斯将不同的元素进行交叉折叠,协调组织图案元素与背景的融合,使作品变成了一个整体。


结语
威廉·莫里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对当时的设计革新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否定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冰冷构架,主张建立一个装饰体系,还是对装饰语言进行统一管
理,把字体、纹饰、浮雕、绘画、建筑统一在一个体系中,他独特的设计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审美的缺失。威廉・莫里斯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时代的审美缺失,深层次分析了装饰设计的理念研究,利用日常生活题材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归类,实现了设计语言的规范化和艺术化。


参考文献:
[1]吴言,李雪艳.从“赤裸生命”到身体艺术——以弗朗西斯·培根为例.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5).
[2]芮晨晨,周琦,孔德金.大地艺术在景观中的人性化探索.设计,2018(24).
[3]纪亚丽,张耀.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格尔尼卡》.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4]朱永亭,熊瑶,张婷婷.历史文化背景下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8(24).
[5]程敏,张乘风.从社会学视角论美式家具风格的起源与形成.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1).
[6]倪庆,邢雯.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赏析.美术教育研究2019(10).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编辑 王雨晴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破镜重圆 + 10 欢迎分享,社区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