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王彬雪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王彬雪

0
回复
458
查看
[ 复制链接 ]

27

主题

28

帖子

284

积分

秩序白银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下的现代设计思想受到了全球化趋势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将引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利用的思辨。本文将以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和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考工记》中的传统造物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从而打破全球化设计思潮对于现代设计思想的冲击,使现代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绽放别样的光彩,打造属于中国的设计魅力。

关键词
造物思想 器具设计 现代设计 传统文化


1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研究
在中国的传统造物思想中,中国器具的产生演变也引发了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思考。这种思考如何与当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如何将中国这部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创新点,这都是当下中国设计想要突破创新的关键问题。

1.1墨法两家
器物的形式外观为百家论坛普遍涉及。在器物的外形上面,墨法与儒家也持重点不同的观点。当然,这是在先秦思想的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墨法两家主要强调器物的实用功能。无论在器物的结构还是在器物的纹饰上,两家都要求设计必须最大实现使用价值,也就是利用则止。除了强调这一点,也说明了器物的纹饰辅助使用的美学理念,而非把器物的美学分开研究。这种局限的器物的美学观点,当然不是现代设计所要进行讨论与结合的。

1.2 儒家
儒家则倾向于文质彬彬。也就是说,器物不论外形还是结构,纹饰,都要以文化道德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来评定一件器物的美,这种器物的美学观点被儒家落实在设计方面,就是器物设计要符合社会思想与人文价值。具体的表现可以在器物设计要符合人的思想,实现人的意愿。在这一点上,儒家和墨家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但是儒家重点强调的还是器物要有一定的文化道义。不论是器的质,还是其纹饰都是如此。审美追求要符合社会的规则准则,而美学的问题就是从属于道德之下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把儒家的造物思想归纳为“道”、“器”、“形”所谓道,在其思想中,有两层深厚的含义,一次层可以被认为是器具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另一层含义可以被认为是器物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社会道义。而“器”则强调的是器具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注重它的功能性,即有“器用”之说。“形”可以理解为器具本身的外形,造型等。“形”所代表的是一种外在的,具象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器”则是一种内在的、功能性的内在变现,而“道”则是一种隐喻的,赋予器具别样的一种内涵,提高器具的文化价值,从而提高器具的产品附加值。“道”、“器”、“形”是儒家造物思想的重要要素,其赋予了器具设计的三个层次,“道”与“器”两者相互依存,并统一于形中,“形”是“道”与“器”的外在表现,“道”与“器”赋予了“形”精神与灵魂,让器具活了起来。

1.3《周易》
另外还有一种思想是来自于《周易》,即讨论器的结构材料的“质”,与装饰的关系问题。在这一方面,《周易》中辩证地看待了文与质,文要辅助于质,改善或者是完善器物的实用功能,最大化地实现其实用价值,逐渐从实用功能想审美需求过渡。
由以上的先秦部分的美学思想可以看出,不同的思想学派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器物的使用价值的考虑是相通的。因此,实现实用价值,也是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


2《考工记》中传统造物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讲述奴隶时期的青铜工艺道封建时期手工
工艺制作的专著,又名《周礼·东官考工记》。在此论著中就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理念,成为近几千年来中国器物工艺制作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1 智者创物
谈论起设计的起源,《考工记》是这样描述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物”为智者所创,而百工将圣人创造之“物”守行于世。“创”和“述”的区别便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分,从而智者创物,巧工能匠因循智者创物之法来创物。智者创物,这种物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而是一种能够实现特殊功能,满足需求目的功能结构体。比如“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斫、揉、刳、剡木使之为材,更将其构造成特殊的结构一车、舟,行车能载物载人、跨越山川,而乘舟能乘风破浪、横渡江河。圣人创造了一个个的器物概念,百工要述、守的便是关于“行陆”、“行水”等功能的概念。概念的实现才是最终的目的,而刃、器、车、舟等都只是实现终极目的一个手段。
中国古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早期便明确地认知了人的创造力,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有的现象,明确认识到物为人创,而非仰仗神人的恩泽才得以享有。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贤知、大能极为尊崇,很多创物智者至今仍被尊为古圣先王。这也在源头上开启了中国文化务实精神的滥觞,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和造物历程的走向。

2.2制器尚象
智者创物是创造一种功能结构,从而实现目的,那其根据又是什么呢?《周易》有云:“以制器者尚其象”,圣人是根据象来制器的。即是先观自然之物象,通过一定的抽象过程得到“卦象”,再根据“卦象”制器作物。这种卦象来源于对物象的理性思考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从而也是中国古人对于设计起源的深刻认识。
创物,也就是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制作过程,而是来源于智者对于自然的探索和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根据生活的实际要求而创造出特殊结的构。比如造船的过程,这种特定的形状在其构建的过程中必定经历了很漫长的规律性认识。“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见窍木浮而为舟”,最开始人类祖先必须对一些物体具有浮性的认识。随后人们发现中空的、凹凸的结构更容易浮在水面上,而在这个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这样的结构浮力更强、更平稳、且更便携,最后人们慢慢开始尝试兽皮筏子,将一些材料组合捆绑起来使用,甚至是开始制作独木舟。如神话故事中虚实难辨的“黄帝”便是驾着牛皮囊或瓠木而成的舟,驶出混沌的。最后一步成舟的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规律性认知的整理,把对材料、形状甚至加工制作工艺的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开始塑造适合人使用的独木舟甚至是木船。这个过程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过程,因为这涉及到了高级的抽象过程,必须从自然界中分析出规律性的认识。
制器尚象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高级抽象思维在创物过程中的重要过程的理解,也正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使人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人的基本属性。人们实现了创造,这便是设计的起源了。

2.3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考工记》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智者创物并不仅仅是创造一个物体,而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功能”的一种现实表现形式,是创造了一种功能的概念。比如车,在没有被圣人制作出来以前,人们并不知道还有一种工具可以载人、载物。当这种“功能”的概念被人们深深刻在心中以后,人们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去再创造。在创造与探索的过程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等汇成器具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与器具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关系,并且对于器具的整个神韵与精神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关联。
何为“天时”与“地气”,“天时”强调事物的自然客观性性,比如说环境的冷暖,四季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气候环境也不同,人应该遵循这些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做事。在古代的造物思想中,这是人们对自然环境与条件的掌握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地气”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存在。比如说人们在造物生产的一些社会条件,比如说当代的一些传统习俗,文化背景,技术的传承,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地区都会形成自己地区独特的一种“地气”,这种“地气”或变现在技术方面,也或表现在文化的传承中,总而言之,有了这种地气,我们所建造的器物将会有了自身的神韵以及灵魂所在。
何为“材美”与“工巧”,“材美”与“天时”在物理属性中有相似的一面,其都强调事物的自然客观性。“材美”强调的是在不同的气候与自然条件下,所产生的物质材料也不相同。而“材美”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美”其实主要强调一种功能之美,“材美”也更为希望器具能够实现自身的功能。“工巧”,“巧”字更多表达了造物中的客观能动性,“工巧”在具体的造物设计中,则更多地体现在精巧的技术上,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器物更好的完善。


3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结合设计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还有各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进而又引发了文化侵略与本土文化的流失。
这的问题也是中国设计所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真正的创造性并不导致一致性”。中国面对全球化的影响,采取了吸纳的态度,这种态度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同时也有极大的挑战。新文化带来的冲突,使得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产生了部分的冲突。但是对于中国设计所带来的压力,则是西化的影响已经使得自我的文化难有施展的环境。
因此,很多人在设计创意充斥着西方文化的背景下,逐步开始发掘中国文化与设计相结合的出路。而民族的文化底蕴,也未涉及提供了深厚的艺术创作主体。使得“中国化”成为中国设计的独特立场。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设计要想朝着本土化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在思想内容上借鉴学习以及转化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也就是类似于之前所提及的先秦思想。这种借鉴在根本上优于西化的设计理念,本土的才更具有掌握性,积淀的经验以及实现的基础相岳喂毯褪煜ぁ�
比如儒家所提侣的“道义”理论,植根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会更娴熟地利用传统的造物思想观念,更深入地理解器物设计所要涵盖的内在文化思想,从而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具有中国化的艺术特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品牌特色。例如当前设计中大量中国红的运用,就体现了中国对于红色的理解和中国化的诠释。因此,对于中国内在思想的运用,是最有优势也是最具影响力的。
其次,中国的传统造物工艺经验和图形器物,也是现代设计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的。无论各个时期,中国的器物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各种特色下产生的器物,基本上都沿袭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同时,也增加了当时人们对于器物设计新的认识和进步。比如现代椅子的设计,很多中国设计师以传统圈椅的设计为借鉴,利用其“人体工程学”作为设计优势。另外,在我们探讨的《考工记》中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制器尚象”也应该是我们现代设计中最能够挖掘中国文化的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此外,对于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事物的引用与再加工,也是中国设计的方向之一。比如中国潍坊的风筝,传统的青花瓷图样,龙凤的图腾等,都是可以直接运用的。波普艺术下,现当代设计中,对于“红小兵”时代的利用以及夸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此以外,民间艺术,也是中国现当代设计可以发掘的领域之一。传统剪纸,刺绣,书法等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元素。而现当代也称其为“中国元素”,可见,民间的手工艺等艺术,不仅仅被中国人所认同,同时贴近生活美的也极易被世界所接受。比如服装设计中对于传统纹样的利用,以及商标上的剪纸等图像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结语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想要突破现实设计中西化的困境,占领本土化的市场,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以及对传统造物的理解与再利用,都是符合现当代设计需求的。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同时也是中国现当代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破镜重圆 + 8 欢迎分享,社区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