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 ...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刘恒

0
回复
495
查看
[ 复制链接 ]

27

主题

28

帖子

284

积分

秩序白银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论文介绍

作者:刘恒
论文名称:《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参赛类别:论文类
等级:优秀论文奖

正文内容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澳门科技大学 刘 恒
近年来,关于设计思维的研究成为设计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很多学者正试图从中国的传统造物智慧中发掘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思维方法。2012 年,李立新教授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为《重构造物的模仿理论——紫砂器形的来源》的论文,文中写道:“在造物设计历史中,各种方式的模仿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贯穿于造物设计风格的发展过程中,并以一种渐进式的演变最终达到一种全新的创造。”此文从一系列器物的功能、形式的演变例子中分析了中国传统造物的模仿及“创新”问题,对设计方法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如果说中国传统造物中的“创新”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突破了原有器物的造型、材料、工艺并产生了新的功能和形式,我们就不得不把它归纳成为一种优化式创新思维。
一、“创新”与“优化思维”之间的关系

“创新(innovation)”的起源可追溯到 1912 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一书,书中指出:创新是把一种新生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系统。这里强调了“新结合”的重要性。创新思维包含四种类型:1. 差异性创新思维;2. 探索式创新思维;3. 优化式创新思维;4. 否定型创新思维(如图 1)。创新有别于“创造”和“发明”,发明是“无中生有”,而创新是“有中生新”。因此,笔者认为这种以模仿入手进而对事物进行“创新”构造的传统造物思维正是一种“有中生新”的思维,这种模仿式创新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设计优化思维应用于各类型的产品设计之中。


二、产品设计中的优化思维
1. 吸管设计演变中的优化设计思维

从吸管的演变过程来看(如图 2),在 19 世纪,美国人发现天然麦秆可以用来吸饮冰凉的淡香酒,并增加了酒的冰冻感,这就产生了“麦秆吸管”,我们可以从“麦秆吸管”中看到现代吸管的雏形。这种麦秆吸管的发现是根据人类的生活需求产生的,也是偶然的。直到 1888 年,美国卷烟制造商马文·史东(Marvin Stone)发明了纸质吸管,从而设定了吸管的原型。这种纸质吸管的优点是能够随意控制长度,生产成本很低,适合大批量生产。所以,这种纸质吸管是建立在对麦秆吸管模仿基础上的优化创新,对吸管的功能、形式、材料都进行了优化,从无到有,可以看作是第一代有设计的吸管。到了 1937 年,发明家 Joseph Friedman 发明了可以轻易弯曲的螺旋纸质吸管,可以说这种设计正是“有中生新”的思维,优化了吸管的功能,从设计方法角度看是对第一代纸质吸管的模仿和优化,这种优化后的吸管使得卧床无法坐立的人可以喝到杯子里的水或饮料;随着二战后塑料的民用化,塑料吸管诞生了,这类吸管模仿了纸质吸管的螺旋折弯形式,改变了材料,增强了吸管的耐用性和方便性。由于吸管材料和技术都发生了大变革,这类早期塑料吸管可以称为“第二代吸管”。在后来的几十年,这种塑料吸管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市场上又出现了艺术化吸管、大号吸管等各式各样的吸管,这些吸管优化了“第二代吸管”的外观,吸管的视觉体验不断地和饮品口味相融合,愉悦了消费者的心情,增加了饮用过程的感受,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三代吸管”。到了 2000 年以后,由于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不可降解性带来的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环保主义者的抵制,从商业到设计业掀起了新一轮对吸管的优化浪潮。众多针对吸管的创新优化设计不断产生,例如金属吸管、玻璃吸管、新型纸质吸管、新型麦秆吸管、淀粉吸管等(如图 3),对此类吸管的设计已经不再是形式,而是更加理性地提出了产品的被认知性,既模仿塑料吸管的功能又对“第三代吸管”进行了认知的优化,从不环保和不可降解的角度解释了塑料产品的危害,提醒消费者不该因为喜爱和心情愉悦去使用塑料吸管,而是应该出于一种对环保的关注、参与角度去使用“新型”吸管,是一种设计思维上的进步,我们可以归纳这类吸管为“第四代吸管”。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第一代吸管到第四代吸管在一百多年的演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一件事物认知的有限性,“模仿”正是这种有限性的表现。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创新优化的重要性,这种创新优化的过程是漫长的:产品发明——功能优化——材料优化——形式优化——体验优化——认知优化(也有功能优化和材料优化交替发生的现象),这正是一种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的过程。沿着这个思路,“新中生优”就是当下对产品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正如博朗顶级设计师迪特·拉姆斯曾经说过的“less but better”一样。很多经典的设计都具备这一重要特征:模仿—创新—优化。2. 手机迭代设计中的优化思维“迭代”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不断优化的过程。著名的 iphone 手机自第一代的问世到当下流行的 iphone X 的一系列产品一直处在不断优化、不断升级的状态(如图 4)。之所以称之为“迭代”,是因为我们能够看到无论是在外观样式上,还是在软件程序、交互设计方面,每一代新产品都是基于上一代产品的基础内容上而进行升级、优化的。这些升级、优化与材料技术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互联网思维的变化是分不开的。设计师不断地从功能形式、信息处理、软件交互等设计角度去创造“新中生优”的设计,同时又保持了 iphone产品的一贯性,没有失去产品的标准和特征,这正是一个设计团队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所以,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升级、迭代也属于一种创新优化设计思维,类似这样在迭代基础上的创新优化思维在汽车设计、家电设计、日用品设计上也均有体现。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三、家具设计中的优化思维

家具(furniture)是指人在室内生活和工作中所使用的一种器具,是源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满足了人类的基本心理和生理需求。而“明式家具”以其材料精良、做工精细、结构合理、姿态挺拔、装饰微妙等优点融于一身,是东方哲学内敛柔和的象征,成为现代家具设计相继模仿的重要原形之一。


1. 明式座椅的设计样式分析

明式座椅的界定是以明代皇室和官宦、大户人家使用的座椅样式为标准的。由于郑和下西洋带来的进口贸易,紫檀木、鸡翅木、花梨木等国外的木材被大量引入宫廷家具制作,这些硬木与明式座椅复杂的榫卯结构相匹配,工匠们能够讲究因材施艺,主要样式有交椅、太师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等等(如图 5)。


2. 明式座椅的特征、意义分析

搭脑从后至前到扶手,由高至低,对人体起到了包裹的作用,强调流畅和舒适;靠背板:轻盈柔美,模仿了人体的曲线,同时伴有少量的浮雕或镂空雕刻,是中国传统图案的着重刻画点;座面充分利用攒边工艺限制了硬木的变形率,增加了使用寿命;结构件多为“罗锅撑”和“霸王撑”辅助框架的榫卯结构,增加了稳定性;底部框架结构来自古人对建筑结构的深刻理解,相互榫卯、交错,平衡了座椅的扭力,形成四平八稳的样式和文化内涵。明式座椅特意强调座椅形制的庄严、肃穆,极具象征意义,传达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顶峰。明式座椅的造型和样式能够成为中国家具及中国哲学观的代表,甚至能够引起世界的各国优秀设计大师的模仿和借鉴,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仅看到了明式座椅的影子,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在形式上更适用于现当代生活的设计产品,这正是从模仿到创新并从创新到优化的典型案例。


四、国外设计师对明式座椅的模仿与优化创新
1. 汉斯·维格纳对明式座椅的模仿和优化设计

汉斯·维格纳对于明式家具的特点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他曾说过“他们也许几百年前就做了它了,这里没多少新的”。这句话中能看到汉斯·维格纳“新中生优”的观点。1949 年他设计了著名的“中国椅”,在这个设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汉斯·维格纳对明式圈椅的模仿与优化(如图6)。模仿之处有以下几点:1. 选材上以天然木材为主,以木材自身肌理作为椅子的主要色彩。这里所指的“肌理”是指细微的木纹所带来的对木材的理解,“色彩”指原木在木蜡油涂装后显示出的木质本色。2. 造型上基本接近明式圈椅的造型,上圆下方,搭脑和靠背板及底部框架的特征十分相似。3. 整体样式与明式圈椅传达出同样简洁、流畅、秀丽、挺拔。优化之处有以下几点:1. 明式圈椅体型偏大,正常坐姿无法完全贴服其中,其目的体现端庄、肃穆,但没有考虑到舒适性。而汉斯·维格纳的“中国椅”尺寸更适宜,非常符合人体工学及舒适度需求,尤其在搭脑的扶手之处,更加符合使用者小臂的放置,这些都是一种尺度优化的体现。2. 材料上采用软木去制造,避免了珍贵硬木的浪费,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复杂榫卯的应用,使座椅更轻便、简洁,更适合量产。3. 去除了明式座椅座面的攒边工艺,增加了座面软垫,视觉上和体验上更舒适。4. 座椅底部框架采用开敞式的结构,去除了明式座椅四框式的建筑式围合结构,更简洁、更轻盈,但如此制作必须加强连接撑,所以他将横撑贯通、加宽,解决了稳定性和扭力的问题,优化了结构。显然,汉斯·维格纳对明式座椅的模仿同时已经利用了模仿和优化设计思维,创造了一件全新的属于当下设计的“圈椅”。随后他又设计了两款针对自己作品的模仿和升级设计:The Folding Chair 和 The Y-Chair(如图 7),这是基于“中国椅”的继续创新优化的设计,也可以说是一种“新中生优”的体现,得到了设计界及市场的高度认可。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2. 库卡波罗对明式座椅的模仿和优化设计

约里奥·库卡波罗在 20 世纪下半叶几乎获得了国际、国内有关室内与家具设计的所有著名奖项。是当代世界顶级家具设计大师之一,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库卡波罗的“红木椅”(如图 8)也是建立在对明式圈椅的模仿之上的产品。整个椅子从搭脑、靠背座面及木质色彩都体现了对明式圈椅风格的模仿,但尺度和结构已经从明式圈椅中解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板式家具的样式和结构,更加符合当代的轻简理念。从结构入手对明式座椅去创新和优化,这也是优化思维的体现,尤其是向上倾斜的座面,使人坐上去更加后仰,减缓了垂足对膝盖的压力,充分体现了人体工程学的运用,更加强调了座椅的舒适和体验。在工艺上,库卡波罗采取了组合的标准件安装结构代替了手工的榫卯结构,能够做到拆分组装,大大降低了运输时的体积,强调了家具量产的可行性,这是工艺优化的最佳体现。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3. 凯尔·柯林特对明式交凳的模仿和优化设计

凯尔·柯林特是丹麦现代家具设计的鼻祖,他善于在模仿中提炼精华,将现代生产技术和工艺与传统造物的精髓结合起来。“螺旋凳”就是其中对明式交凳模仿的作品(图 9)。折叠、皮面牵拉是对交凳结构的模仿,而材料和工艺是优化创新之处,其独特的腿部螺旋曲线将交凳的四条蹬腿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折叠后形成两条简洁的圆柱直线,这是最大的优化所在,成功的地方在于把简单的凳腿通过丰富的曲面展现,彰显了现代感和技术性。为了凸显现代感和厚重感,凯尔·柯林特将座面设计成皮质扎线工艺,既现代又结实,完美的和螺旋蹬腿的样式相融合,这又是优化中的创新之处。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从“模仿到创新”—通过经典产品、家具案例谈优化设计思维


4. 深泽直人对明式座椅的模仿和优化设计

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的“ 广 岛Maruni 椅”模仿了明式座椅“宜人”的一面(如图 10),接近女性柔美曲线起伏的扶手与明式座椅的搭脑有所不同,似乎是日本设计中所传达的“暧昧”哲学的体现。整体材质模仿明式座椅一料而成的视觉效果,但山毛榉和橡木的浅纹理和色彩恰恰创新了材质的“色”,给人一种肌肤之“质”的体验,优化了座椅材料带给人的感受,直至使用者心理层面,抓住了使用者内心的“潜意识”,这也是日本“无意识”设计的典范。结语从模仿到创新,从创新到最优。在以上经典设计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一个历史时期的模仿和创新还是在一个产品上的迭代或是跨越历史的模仿和优化,都是基于“模仿”这个基本动力而产生的。李立新教授指出:“在人类造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古今中外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模仿的结果最终导致创新的产生,其中有着各种动力和历史连续性。”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模仿和创新的关系,又如何晓佑教授所讲:“我们从事现代设计,强调的创造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未来的趋势,强调关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心理方式和行为方式……”新中生优,现代设计已经脱离传统的视觉、造型设计,上升到设计思维的最优表达与研究。所以,“模仿—创新—优化”必然会成为保持设计风格和设计内涵的一种有效思维方式。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优化思维,这种优化思维包含形式功能层面、行为方式层面、心理认知层面、价值理念层面的最优化。如今全球设计趋势和关注点正在发生变化,设计思维的发掘和研究则更需要我们深度了解已有设计思维和方法,在信息、服务、交互、健康、环保等领域去优化我们的设计意识,提升我们的设计思维,创造新的思维范式。



本论文发表于《美术大观》2019.09
参考文献
[1].李彦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方法 . 科学出版社,2012
[2].周浩明,方海 .现代家具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胡景初 ,方海 , 彭亮编 .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后藤武 ,佐佐木正人 , 深泽直人 .设计的生态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6].杨耀 .明式家具研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8].康晓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圈圈圆圆圈圈 + 5 蓝代社区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