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美术史论 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人物龙凤;
2、女史箴图;
3、赵孟fu;
4、华山图序;
5、土山湾画馆;
6、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
7、圣德列萨祭坛;
8、哈尔斯;
9、萨达纳巴尔之死;
10、苏里科夫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B;
2、A;
3、C;
4、B;
5、D;
6、C;
7、D;
8、A;
9、B;
10、B
三、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长信宫灯
出土地、时代: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汉代。2分;
材质:青铜鎏金.1分
灯的造型结构与功能:宫女与灯的造型,所有的构建可拆卸组装,烟道的设计方法及环保特点、灯的使用所带来的视觉变化等。7分
2.《千里江山图》
时代、作者: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2分
作品的创作缘起:宋徽宗的指导与提携。2分
作品风格特点:山水树石建筑的布局与造型、色彩、线条等,6分
3.拉斐尔前派
产生背景:英国历史画陷入低潮,皇家艺术学院的青年学生要求复兴英国历史画传统;现代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3分
艺术主张: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表现自己的感情和观念。2分
代表艺术家及作品:布朗、亨特、米莱斯、罗塞蒂、伯恩—琼斯、惠斯勒等的代表作及特点(举出两位代表艺 术家即可得分)5分
4.《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创作时间及作者:17世纪弗兰德斯画家鲁本斯。2分
画面的内容:描绘希腊神话中两个孪生兄弟抢劫两个孪生姐妹的故事。2分
形式风格分析:构图,人物、马的运动与冲突,背景的处理,色彩的使用等。6分
四、论述题(共7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举例说明夏、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及纹饰(包括铭文)的发展变化。(15分)
夏:铸造技术水平较低,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如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牌饰等。(3 分)
商:青铜器主要用于礼乐器和兵器,早期,造型庄严、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如郑州杜玲出土的饕餮乳 钉纹方鼎;后期,制作工艺精湛,器形丰富,纹饰繁丽雄奇,主题纹饰突出,形制凝重结实,如龙虎尊,四 羊方尊等(4分)
西周:青铜礼乐器、兵器,风格凝重典雅,装饰题材丰富,出现长篇铭文,列鼎制,图武王征商簋、毛公鼎 等。(4分)
春秋战国:出现地方风格,模印法、失蜡法、错金银、刻画等新技术,花纹繁密剔透,形状富丽,出现狩猎、 采桑、攻战、宴乐等新的生活化题材,如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王子午鼎,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北京 故宫藏采桑宴乐攻战铜壶等。(4分)
2.从北宋、南宋和元代各选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它们在风格、样式和意境上的差异。(20分)
要求选择的作品代表当时的山水画时代风格,体现山水画的革新与变化,并能够充分分析作品的形式风格; 北宋主要强调全景式构图,对物象的深入刻画,南宋主要强调“边角山水”的新风,元代强调以赵孟fu和元 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体统的发展。答出一件作品得6分,综述2分。
3.简述中世纪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的区别及其成因。(20分)
时间:罗马式建筑的起止时间是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时间是12世纪到15世纪。(2分)
罗马式建筑特点:分布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数量众多,巨大、华丽;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并开始用石头屋顶代替过去的木顶;广泛采用拱券,创造出复杂的骨架体系建筑拱顶的方法;具有封建城堡的性质,石墙很厚,窗户小,距离地面较高,教堂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的塔楼。代表作为法国圣赛尔南大教堂、英国杜勒姆教堂。(6分)
哥特式建筑特点:起源于法国,轻盈、纤细的结构;采用尖券和肋拱来减轻拱顶的重量,并能跨越各种形状的开间;窗户大人增加,采用彩色玻璃面;建筑平面遵循了带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后堂回廊式型制,礼拜堂的墙壁去除了,造成了一种统一的空间效果;宽敞、开放、充满各色光线。代表作:法国巴黎圣母院。(6分)
以下成因:(共计6分)
罗马式建筑:①10世纪以后,西欧经济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稳固;②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教会势力也与贵族势力并行发展,特别是修道院制度更加完善;③十字军东征和大规模的传道活动扩充了教会的势力和影响;④对圣人遗物的崇拜,掀起了各地朝拜的热潮。
哥特式建筑:①从11世纪末开始,西欧的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显著提高,逐渐摆脱了封建领地的手工艺人使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从而成为文化的中心;②行会成了手工艺的的基本组织,也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③12世纪,法国出现了强大的君主政体,巴黎成为一个新的、极富创造力的艺术中心,在艺术上也要求产生新的风格;④随着艺术和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克服材料重力的能力已相当成熟,这为哥特建筑和玻璃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分析未来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来艺术的影响(15分)
未来主义的性质:1909年诞生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文艺运动,参与这个活动的有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建筑家等。1909年,未来主义主将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浮夸的文字宣告传统艺术的死亡,号召创造与新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1910年《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发表,1912年在巴黎等十余个城市举办巡展,扩大了对欧洲的影响。(3分)
社会背景:(3分)
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的鼓舞;20世纪初,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映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分期情绪;20世纪以来,欧洲传统哲学中重个性、重创造的成份对未来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不满19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停滞、落后,希望发展、创新,以跟上现代主义的步伐;尼采强调人的自由本能、摆脱一 切道德法则思想和贝格松直觉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观点的影响。
艺术主张:(3分)
①把战争、暴力和恐怖看作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未来所必须的手段,都给予赞美和歌颂。 ②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谐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特色:(3分)
①受立体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运动的场面和运动的感觉。 ②受新印象主义点彩手法的影响。未来主义艺术家热衷于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交错的组合,并用波浪线和直线表现光和声音,或者迅速运动的物象。 代表人物:(3分)
巴拉:《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台上奔跑的小女孩》 博乔尼:雕塑《空间中连续的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