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2艺术设计理论
适用专业方向:
130500 设计学
01(全日制)设计历史与理论
02(全日制)数字视觉艺术理论与实践
03(全日制)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
135108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01(全日制)数字媒体艺术
02(全日制)平面设计
03(全日制)空间设计
04(全日制)工艺美术设计
05(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一、简答题(3*20分,共60分)
1、可持续设计的概念。
可持续设计体现在四个属性上,它是一种综合标准的设计,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就自然属性而言,它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就社会属性而言,它是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或品质);就经济属性而言,它是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至最大限度;就科技属性而言,它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
可持续性设计的焦点在于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把那些产生正面影响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曼梓尼教授为可持续设计下的定义是:“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针对整个生产消费循环,利用系统式的产品与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曼梓尼教授对于可持续设计的定义是理想化的,有非物质主义设计的偏向。非物质主义设计是以信息社会是一个“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为前提,以“非物质”这个概念来表述未来设计发展的总趋势:即从物的设计转变为非物的设计,从产品的设计转变为服务的设计,从占有产品转变为共享服务。非物质主义不拘泥于特定的技术、材料,而是对人类生活和消费方式进行重新规划,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产品和服务,突破传统设计的作用领域,去研究“人与非物”的关系,力图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物质产出,保证生活质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然,人类社会甚至于自然环境,都是构建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的,人的生命活动、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本质,可持续发展的载体本身也是物质的,可持续设计不可能完全脱离其物质本体。
简而言之,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再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的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式,是设计师设计观念上的一种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过分强调产品外观上的标新立异的做法,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方法去创造。用更简洁、更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也是设计师社会责任的体现,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师应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解决生态问题,这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历史使命。
2、简述装饰主义运动的形成因素和特点。
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欧美的工业设计逐渐走向成熟。仍然经常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设计运动,已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纷纷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机械生产,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进行新的探索,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源于法国,以法国、英国、美国为代表的一次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集中于豪华和奢侈产品和艺术品设计上。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现代装饰与国际工业艺术展览,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
装饰艺术不是一种由单独因素影响的风格,而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风格所组成。所以它被认为是带有折衷主义的,被各式各样的因素而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是“装饰艺术”运动的来源之一。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发现了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出土文物中的金首饰和法老金面具震惊世界,采用简单明快的从自然中抽象提取的几何图形,并采用金属色系和黑白色彩,达到高度装饰的效果,给了设计师极大启示。古埃及宫廷艺术是继日本风格之后,对欧洲设计的又一次强烈影响。
第二,原始艺术的影响。20世纪初以来,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部落的艺术对于欧洲前卫艺术界的影响非常大。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的视觉语言给了西方艺术家和设计师极大的灵感。
第三,古典艺术也影响着装饰艺术的形式。一战结束后,人们向往欢乐抒情的主题,因此不少艺术家转向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雅典娜等形象十分流行。众多设计师开始在纺织品、墙纸、玻璃器皿上设计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形象,他们的古典艺术设计深受公众欢迎。
第四,新艺术运动同样影响着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设计师对新艺术运动中过于复杂的曲线、缠绕纹样以及崇尚手工艺的倾向呈批评态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从新艺术运动中吸取精华。另一方面,许多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也认识到要将传统的设计应用到机械产品中去。
第五,舞台艺术影响着装饰艺术运动。20世纪初芭蕾舞艺术出现了重大变革,导致了芭蕾舞的舞台服饰也风靡一时。另一方面,节奏鲜明极富韵律的美国爵士乐也给了设计师很大的启发。因此,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舞台艺术兴盛,芭蕾舞剧的服饰、布景、道具、音乐,以及爵士音乐,其夸张、归纳的手法,新颖、强烈的色彩,洋溢的激情,都是设计师获得灵感的来源。
第六,汽车设计的影响。1898年前后汽车被发明并被视为未来的象征,对于汽车设计的热爱,启发了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大胆采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装饰艺术运动与大工业生产联系比较密切,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简单几何外形成为20世纪20年代设计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第七,大型国际展览的影响,1925年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主题为“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展”,专门展览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个展览吸引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上千名设计师参展,超过1600万观众前来参观,这成为了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次展览明文规定了参展作品必须是表现现代精神的,展品的大部分也的确具有新时代的创新意味。因此这次展览不仅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对于确立装饰艺术风格的主题和形式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简单分为四点:第一,简洁的几何外形;第二,强烈的装饰性;第三,独特的色彩系统;第四,材料的选择。
装饰艺术运动整体而言是手工艺和工业的结合;东方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结合;古代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结合;人情化和机械化的结合。它良好的解决了艺术趣味同工业生产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同时强调了实用的主张。不论是建筑、室内装饰还是产品设计,都向着造型简洁、装饰单纯、反传统而行的方向不断发展。
所以“装饰艺术”风格能够超越“新艺术”运动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风格。可以说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呈上启下的设计运动,采取折衷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出一种体现新时代精神的新风格。
3、简述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代表作品。
扎哈·哈迪德是重要的解构主义设计家;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设计理念:
第一,信仰新的结构方式。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第二,信仰新视点。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第三,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代表作品:
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
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自由的节奏,墙面倾斜,屋顶跳动着晃动的曲线,或规则,或扭曲,而细部则呈现女性的柔美感。不稳定的变化动感和结构的分解势态贯穿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被夸张强调的水平线条和突出的尖角使这座消防站如“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向上的动感使建筑物和地面有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伊莱和伊迪特·布罗德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呈现出一个锋利的、定向的体块,由定向的褶皱组成,反映了周围景观的地形和循环特色。外部皮肤和不同的方向及导向相呼应—赋予了建筑充满变化的外观,激发游客好奇心的同时又不轻易揭示其实质内容。这种开放特质强化了博物馆作为文化大本营的功能性。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该项目的外观由蛇一般弯曲的曲线所勾勒,是一个包括现代艺术博物馆,多功能厅,酒店,以及各种辅助设施在内的综合型建筑。博物馆由三个花瓣组成,围绕中庭展开。多功能厅内可以进行各项活动,在这个下沉式的庭院中,人们可以在这里做零售。
解构主义一直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前卫探索,具有强烈的试验气息,没有真正成为引导性的风格;解构主义存在许多结构的、工程上的问题,对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影响甚微。
二、论述题(90分)
论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思维。
思路:【这一题是一道相对而言有点难度、较为综合的题目,可以结合设计史和设计概论进行综合论述。首先需要明白的一定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含义,以此去论述在此背景下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思想即可。如技术的升级、产业化、虚拟化、创新性等等。总而言之,其母题还是在探讨设计与科技。】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设计方式和设计思想:将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跨界融合。设计进入一个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乃至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非物质主义设计、跨界合作成为必然、个性化设计、量身定制的设计方式、虚拟设计、人工智能、数字化设计、体验式设计......)
非物质主义设计:20世纪90年代,电子空间的虚拟化设计、信息设计、网络界面之类的设计成为中心话题,这类设计都涉及数字语言的程序化问题,都是非物质主义设计,因此“非物质设计”的话题显露出来,信息是非物质的,对于设计而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设计手段、方式、过程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迈进了“数字化”的设计时代。非物质主义设计的兴起即是其变革的内容之一。非物质设计师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
虚拟设计:信息空间即所谓“电子空间”“虚拟空间”,以数字化方式构成的通过网络、电脑而存在于其中的空间,艺术设计师使用电脑进行设计,用程序的语言的方式在虚拟的信息空间中构建艺术形象、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是虚拟的、数字化的。设计师使用数字化的编码程序和指令,创作形象和结构。
体验设计:数字化世界的不断扩展是电脑科技的发展方向,数字化产品将提供越来越多新的生活方式和使用方式。在数字化的休闲娱乐活动中,体验已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未来设计界对于感觉的设计,实际上是对体验的创造性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