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目标院校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分享-张学长
收起左侧

经验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分享-张学长

0
回复
419
查看
[ 复制链接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1882

管理员

76bfa2b426431f058457154adcebddfe.jpeg
Mr Zhang
张学长
上岸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上岸专业:设计学           
初试成绩:365分           

本科院校:湖北大学        
感谢作者无私分享
作者照片及创作文字信息
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很感谢环艺考研狗提供给我这样一个优质的平台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从去年打算考研到复试录取,大概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可能是我担心自己学的不够扎实,在大三的时候就刻意将备考时间线拉长,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提前做好战略准备。同时在不耽误本科课程的情况下,抓紧课余时间学习专业课并积极与师哥师姐沟通和交流。在直系学姐的指导下顺利通过了初试。在复试的时候,我根据往年的考试要求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最后顺利通过收到了拟录取通知。我认为考研的整个过程是没有通用的学习计划和备考经验,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使用,化为对自己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专业课。
      华师的设计学总的分三个研究方向,但三个方向的参考书目是一致的,只是出题方向略有区别。专业参考书总共五本,专业一是大多数学校设计专业会考察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二的难度略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理解记忆,包括三本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以及一本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没有错,这本是新传考研会用到的书)。总体来说理论学习和理解难度中等偏上。华师近几年的考纲变化幅度较大,但这并不影响每年逐渐增加的报考热度,211头衔、不压分,保护一志愿等等,这些又是华师在作为艺术类考研热门高校的优势所在。

      首先我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在专业考纲出来前,需要要将学习重心放在专业一上。我就读的学校之前有开设过设计史的课程,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学习专业一时,尤其是在学习设计史方面比较顺利。对于我来说专业学习更像是在巩固知识点,扩展一些未学过的知识面。所以对于本科所设的理论课部分,我觉得有必要重视起来,如果未来有考研的打算,这无疑是能为专业学习提前打下基础。

4月前:2-3h/day
      拿到参考书后,先是看一遍中工艺和世界现代设计史,理清朝代以及世界各国的时间轴,脑子里需要有个总的思路。如果这时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的话,可以尝试着自己做出大概的思维导图。比如我在看中工艺的时候,每看完一个章节或朝代,我会大致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根据自己的逻辑,大致排列出这一章的导图。将陌生和不能理解的知识点标记,课后自行查询资料追本溯源,去尝试理解知识点。
      当然,这样的学习途径也有很多,最直接且有效的是找研究生学长学姐请教解答,以及一些其它的比如知网、万方等论文网站搜索关键词,这样能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同时也能够拓展理论知识的广度。再者,也可以去公众号、b站、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求解,这也是我认为较为有用的途径。

4-6月:3h/day
      我正式的专业课学习大概从四月份开始的,当时我也在顺便联系在校研究生和课任老师请教专业学习方面的经验,后来是找了学姐进行辅导。具体安排是花2个月的时间将专业一的两本书按照辅导资料系统学习一遍,在每学完一个章节后,立马进行背诵记忆,最后抽出时间进行检查背诵效果。就这样先对书上的知识点进行全盘式记忆,以便找出疑难点,这样在进行第二遍复习时,能够有的放矢,将书越背越薄。争取在七八月份结束的时候,将这两本书的重要知识点背过三遍以上。

7-8月:6-7h/day
      大概对两本理论书有了系统的理解后,就可以开始从头整体背诵和记忆了。每天的时间我大致控制在6-7h,也就是分早读和晚读,一般上午3h,晚饭后3-4h。这样的时间分配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当时我的学姐就有和我说背书可能花的时间太多了,时间尚早,可以适当减少。只是我个人比较患得患失,想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趁自己还有动力背书的时候先放手去背。但从整体上来看,考研是个持久战,如果前期过度投入,可能在后期会略显疲惫,是不利于整体的备考计划的。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这段时间的英语学习时间会大大增加(当然英语特别好的除外),比如按照当时我自己的计划,我是要将英语97-10年的真题完成一刷并且精读,这时候大概每天的下午午睡起来后到晚饭的时间,就是精读真题的时间。

9月以后:
      22年的考纲是在9月底官网公布的,相对于去年来说比较晚一些,考纲内容总体来说并没有变化。待考纲公布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专业二的学习了。需要说的是,鉴于华师往年对考纲的不定期改革(主要是针对专业二),最好是等考纲出来后,再做对于专业二学习的打算。因为每年的考试动向较为不稳定,且出题风格也在随之变化,你不能保证第二年它还会不会考这些书籍,它的题型还是一成不变等等。应对这些不可控因素,我认为灵活应考是非常必要的,而不是一味地按往年考试作为参照或者只是单独以本校真题作为唯一参考。因此,对于这种考试风格,这时候的心态以及时间的自我把控就显得极为重要。

9-10月:8-9h/day
      去年的专业二考试,也才仅仅是21年考纲改革后的第二年。我记得当时考纲出来后,就把英语的学习时间从每天的4h压缩到1-2h,将这腾出来的时间留给我去翻阅专业二的书籍。设计心理学在设计界中也是非常经典的书籍了,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去佐证他所提出的设计概念,读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但也是第一次作为考研参考书出现在考纲中,几乎没有真题和资料能供参考,所以需要自己的逻辑框架去整理知识点。再者,我认为书籍本身可能是由于外语翻译而来,所以如果在阅读方面会有些障碍也是很正常的。书本中的文字本就不适合用来直接去强记,有的地方需要自己按照理解重新解读,收集更多的设计案例去理解,这样做同时也能为后期论述写作积累素材。而另外一本理解媒介是作为新传的著作,读起来是相当晦涩,关于这本书,如果是针对应试,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能够去收集新传考研相关的真题,去了解它们的答题风格以及侧重点,当然也可以直接去问新传的大佬,这样做会更直击痛点。
      当做完以上的笔记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记忆和背诵了,总体来说专业二相对于专业一知识更为精简,所以在专业二的学习中其实更侧重的是理解。这个过程的时间不宜太长,但需要多次快速的反复记忆。

11-12月:8-9h/day
      这最为关键的两个月主要是用来进行大量的真题训练。在收集好专业一和专业二的历年真题后,就可以掐时间进行模拟训练。如果想达到逼真些的考试环境,最好能找到一间相对空闲的教室(最好是自己学校经常能够用来考试的教学楼里),用b5自命题考试纸进行测试。
      答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真题真正吸收消化。除了要能根据自己所学作答真题外,在答题后应该也要第一时间发现自己作答的漏洞。是在规定时间内没做完?还是审题环节就出了问题?作答的格式不规整?找出诸如此类错误批红,收入自己的文件袋中,在第二天进行早晚读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回顾,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记忆。也可以请学长学姐帮忙进行批阅找出错误,这样会更高效,比如我一般会请我的学姐进行批改和指正,打出一个大概的分数,知道自己处在哪个分数阶段,确定下一次需要去努力达到的分数目标,这样也会在后期有些许继续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模考进行了三四轮以后,大概在考前一个星期左右知识掌握已经非常饱和了,这个时候稳住心态,持续复习就够啦。



二、公共课。
      关于公共课,这方面在网上有非常多的大佬,只要大致方向没错就都可以借鉴下他人的学习方法。我的公共课分数也不算太高(可能因为压分),这里就几个板块简要谈一谈自己的学习经验:

1.英语
①词汇/语法
      对于英语,词汇是血肉,语法是骨骼,一个长难句再复杂也可以转化为一个简单句型,一个基本的骨骼框架。无论英语一还是英语二,大纲词汇大致都有5500左右,当然英语一会更难一点,因为会经常考察生僻词,以及考题的角度比较刁钻。如果英二只是经常考察常见的词汇,英一就等同对于词汇的全面考察,不漏死角。所以大纲词汇中词汇都必须牢记,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最好每一个单词都能够去熟记它。英语词汇记忆需要快、准、狠,不需要过于纠结某个不认识的单词。这里的大纲词汇背诵可以跟颉斌斌老师的安排来,比如过第一遍需要一个月,第二遍则可缩短至半个月,第三遍根据自己情况是否加快记忆速度......这样一遍遍循环下来,大致到考前,一周或者半周时间就可以过完一遍。是的,只要早点开始这样记下去,后面达到这种速度根本不是问题。语法我是跟斌斌老师和田静老师学习的,他们都讲的非常详细,思路也非常清晰,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不过这两位老师,任选其一即可。
②阅读/写作
      阅读主要跟的是唐迟老师和斌斌老师,他们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是把握文章主旨,紧扣题意,读懂长难句(长难句一般是出题点)。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和语法基础,所以平常的学习积累不可忽视。将文章能够看懂百分之九十以上,剩下的就只是锻炼自己的阅读技巧了。写作方面如果时间够充裕的话,可以跟石雷鹏写作班,从八九月开始背写作文,顺便练习下英文书写字体。如果时间比较仓促,建议直接用斌斌老师的作文模板,Monkey的救命作文。

2.政治
      政治可以从九月开始,它是性价比最高的考试科目,花较少的时间快速提分。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政治老师有徐涛、腿姐、米鹏等,课程安排上都蛮相似,我认为选择其一并跟课即可。听课+课后练习习题巩固的模式打牢基础,最后在考前一个月大量做模拟真题,如肖四肖八、腿四等选择题,多看政治的热点事件,有选择的去背大题,强记大题的一些政治术语,运用到答题中并与材料相结合。



三、补充。
1.心态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研er的心态可能有时会很不稳定。如在择校时的犹豫与焦虑,在进行学习时的自我怀疑,在做题时的自我否定等,当出现这些较消极的心态时,没有关系,因为这不是意味着你快要放弃了,而是意味着你仍不屈于现状,想要继续前进,只是一时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一切的重点还是在于自己能够即时调整,将挫折视为前进路上检测自我抗压能力、学习能力的关卡。这里推荐一本书《认知觉醒》,这本书,也是在考研的时候能够解决我很多内心困扰的问题,帮助我调整心态。自我调整心态是一种主要的方式,毕竟考研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另外,其实也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沟通交流,互相帮助解答疑惑,这些都可以是线上考研群的考同专业的群友或是线下一些认识的同学,比如我当时和我的好朋友(考翻译专业),在我英语学习遇到障碍的时候便向她请教,互相增长学识,我们也可以在心情低落时互相给予安慰、鼓励。也可以与同专业的研友或直系学长学姐积极沟通交流,在重要时间节点互相提醒,缩小信息差。

2.环境
      我个人是比较在意学习时的环境,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在宿舍学习,宿舍的床可是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像图书馆和教室会更有学习的氛围,有时还也会不由自主的考研er自律起来。但考研er大军有时候会把图书馆和教室包围的水泄不通,像需要长时间背书的考研er会受到很大干扰,为自己创造一个环境,去体育馆、操场等一切能够安静点的地方去背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总结。
      23考研这一年,我们仍受疫情的肆虐,暑期的封校、11月的封寝、考前的小阳人风波,这期间难免会感到压抑、沮丧,但最后感谢自己仍然挺了下来,成为了那位在考场上的特种兵。在这里我由衷感谢父母对于我考研的大力支持,感谢老师、学姐对于我考研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在考研路上与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学!
      希望大家能够在考研路上坚持初心,永不言弃,实现自我真正的蜕变。
      最后送给24考研er一句话: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联系学长。
狗哥在这里唠叨一句,如果找学长学姐取经,客气礼貌是基础,其次如果感觉学长学姐的解答对你有帮助,不妨请学长学姐喝杯奶茶。添加时备注:环艺考研狗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大王没有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