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毅
出生年月:1972 年 12 月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王灵毅,1972 年生于陕西,教授,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国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委员、全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评委、九一创作协会会员,2019年获湖北省“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作品入选第十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曾获 2004年“苏州印象”全国广告展银奖,第二届西部之星设计大赛银奖,第十届湖北省美展铜奖,2010 年度“GSSP 金曦奖国际设计金奖”设计大赛优秀设计奖,2014 年湖北省美术设计大赛金奖,另有多件作品和论文被采用或发表。
获奖及参展情况:
2014 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获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金奖
2014 年 作品《同在蓝天下》获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4 年 作品《饕餮》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入选奖
2015 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获第三届中国西部之星艺术设计大奖优秀奖
2015 年 作品《霞浦旖旎》获湖北省“诗光画影山海行”摄影大赛二等奖
2016 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获中国创意年鉴 2014-2015 年度金奖
2016 年 作品《同在蓝天下》获中国创意年鉴 2014-2015 年度银奖
2016 年 作品《文明之痛》入选丝路精神-首届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
2016 年 作品《新思路,新丝路》入选 2016ADCK亚洲 Young Design 邀请展
2016 年 作品《古韵新声》入选 2016ADCK 亚洲 Young Design邀请展
2018 年 作品《推陈出新》、《砧砧铁骨》、《曲尺方圆》入选 2018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
2019 年 作品《影·桥》入选“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大型作品展览
2019 年 作品《座》入选“克莱因平面:躯体与意识的共享场域”展览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专著出版:
1、《艺术设计理论及应用》;排一;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第 249491号;ISBN:978-7-5068-4536-6;300 千字/256 页;
论文发表:
1、2014年论文《解构传统:数字出版物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发表于《出版广角》;国内统一刊号:CN45-1216/G2;2014.07;
2、2014 年论文《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的民俗观探微》发表在《芒种》;国内统一刊号:CN21-1040/l;2014.12 下半月;
3、2015年论文《基于城乡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差异化策略研究》发表在《学院美术》;国内统一刊号:CN 42-1441/J;2015.02 ;
4、2015 年论文《数字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的符号化与人文关照研究》发表在《包装工程》;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94/TB 2015.03 第六期;
5、2017 年论文《楚剧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发表在《中国民族博览》;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C0;2017.06;
6、2018 年论文《道器共生味趣同源从漆木古琴形制演变看中国文人审美趣味之转变》发表在《学院美术》;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441/J;2018.01;
7、2019 年论文《论科学技术对工艺美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评《科技进步与工艺美术发展》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国内统一刊号:CN36-1001/C 2019.05
科研课题:
1、《基于城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差异化教学研究》;项目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3 年;
2、《楚剧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项目主持;湖北省教育厅 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
3、《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湖北籍·湖北卷》;参与;2015 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 年;
4、《楚木胎漆古乐器制备工艺研究》;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2016 年;
5、《明清以降湖北马口窑陶瓷文化艺术遗产研究》;项目主持;2017 年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2017 年.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中华文明绵延千年,人类的物质生产、迁徙以及因迁徙带来了观念的对话、交流、碰撞与互融。由此产生的各项物质文化成就可谓是几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时间的长河冲刷着人们的记忆,传统的断裂更加大了古今的距离。现今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传统物质文化始终是当代艺术设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这也正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在吐纳当代文化思潮之中又自觉回溯传统文化的沃野,是设计师的使命与担当。
四、本人指导历届研究生的代表性学术及科研成果
1、指导 2016级研究生获全球食品饮料包装设计大赛学生组“天马·行空”一等奖;
2、指导 2017 级研究生海报《科技海洋》获全国大中学生第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3、指导 2017级研究生论文《浅析当代图形标志的形式与意趣》发表于《中国民族博览》;
4、指导 2017级研究生论文《论包装要素现象下的设计本质》发表于《中国民族博览》。
5、指导 2017 级研究生包装《美分滋养》获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美灵宝专业奖学金一等奖;
6、指导 2017 级研究生海报《朋友圈,也请与他同行》获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
7、指导 2017级研究生海报《同行不再孤单》获第四届孝文化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优秀奖;
8、指导 2017级研究生作品《雨巷》入选“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大型展览;
9、指导 2017级研究生海报《祈》获全国大中学生第八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10、指导 2017级研究生论文《浅析中和之美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发表于《艺术家》
11、指导 2018级研究生作品《沱川早春》入选“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 大型展览;
12、指导 2018级研究生作品《蓝谱》获全国大中学生第八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
13、指导 2018级研究生论文《以原研哉作品为例试析通感修辞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发表于《文艺生活》
14、指导 2018级研究生海报《人类不想要的 我更不需要》获得第八届全国海洋文化大赛入围奖;
15、指导 2018 级研究生海报《福鼠报财》获得山西云媒体首届手机海报设计二等奖;
16、指导 2018 级研究生海报《THE FUTURE IS OUT THERE》获得 2019创新未来设计大赛暨未来设计艺术展三等奖。
17、指导 2018 级研究生海报《快克陪你安度四季》获学院奖 2019 春季征集比赛快克企业创新实战奖金奖;
18、指导 2018 级研究生海报《“因果循环”》获 2019 泰达杯全球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
19、指导 2018 级研究生海报《中国未来》获 2019创新未来设计大赛三等奖。
刘念
出生年月:1978年 7月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1、2015 中国包装创意大赛 二等奖 排 1
2、2015 中国包装创意大赛 三等奖排 1
3、2015 中国包装创意大赛 三等奖排 1
4、2015 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赛 铜奖排 1
5、2013 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 三等奖排 1
6、2015 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赛 优秀奖排 1
7、2013 在湖南古丈城市雕塑方案征集赛 第三名
8、2015 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赛 入选排 1
9、2015 中国包装创意大赛 入围奖排 1
10、2015 湖北美术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11、2016 湖北美术学院“优秀党员”先进个人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1、《触发网视觉识别设计》《多用户差旅系统视觉解决方案》独创 发表于《艺术百家》核心期刊
2、《国产动画电影审美取向与特征》第一作者,发表于《电影评介》核心期刊
3、《自媒体影像视觉传播的新特征》独撰,发表于《传媒》核心期刊
4、《试析文化视域下的网络艺术》独撰,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专业权威期刊
5、《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网页视觉语言特征探析》发表于《大观》
6、《地域性视觉元素在交互设计中的表象特征探析》发表于《文艺生活》
7、《区域文化在交互艺术中的视觉延伸研究》独撰,发表于《大观》
8、《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传播途径研究》发表于《现代装饰》
9、《电子图书界面艺术设计的视觉应用》发表于《大众文艺》
10、《创意及非遗视角下的手工艺术新论》发表于《手艺的温度》
11、《高校网站建站风格探析》发表于《艺术科技》
12、《基于符号学概念下的动画角色探微》独撰,发表于《艺海》
13、地域性视觉艺术在交互设计中的审美表象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排 1
1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室内软装饰设计应用与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排 2
15、湖北美术学院二级网站建站风格与运营规范的研究,湖北美术学院校级课题,排 1
16、胜意科技 C 端网站视觉设计,横向课题,排 1
17、获武汉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成果名称为: 制造业信息化网上支持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8、《文化语境中的艺术设计意境探析》发表于《教育百家》
19、《字符•图形•多通道――谈谈 Windows图形界面设计的发展特点》发表于《美术大鉴》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专业技术方面: 一直积极致力于交互艺术的实践开发与理论应用,并担任国际国内多个大型网站/软件界面/富媒体界面的首席设计师,同时,在武汉重大图形数字科研项目担任首席设计师,曾获得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证书。
以主创与首席设计师身份,在实践开发中,完成的重大项目设计包括:国家商务部人才外包平台、湖北省政府政务信息网、武汉光谷软件园技术平台、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等。并曾为东方航空、蒙牛乳业、深圳航空、海信集团、广发证劵、泸州老窖、招商银行等著名企业进行相关互联网产品及无线产品界面设计。
教学方面:近几年评教均为优秀,曾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
自进入学院工作以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注重艺术教学和应用效果相结合,积极寻找外来项目或科研项目运用与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适应于艺术教学的“导入式”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艺术设计与整体项目的演绎过程:
2012年,联合校党委宣传部,将校二级网站建设引入课堂,并在课程结束后同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网•视觉——湖北美术学院各系部网站提案展”;
2014年,课堂中导入“C 端网站前台建设”的实体项目,使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在课堂上就转换为经济效益;
2015 年,联合校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敏行艺术实验计划”,将个人省级课题研究过程成功导入课堂教学,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并在课后举办了"域---交互设计项目导入式教学成果展"。
科研方面:始终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将科研工作同教学紧密结合,多年来发表各级论文十多篇,其中两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各级作品获奖与发表十多次,其中两幅作品发表于艺术类核心期刊;主持与参与省、校级研究项目四项。
刘瑗
出生年月:1977年 2月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教师,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九三学社书画社社员。
作品参展:
“手工为本”——书籍装帧探索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17 年)
“本体与多元”第九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16 年)
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0 年,2012 年,2014年,2017 年)
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2013 年)
第二届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3 年)
入选中国设计年鉴,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2012 年)
首届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艺术设计,湖北省文化厅 (2012 年)
首义之光海报设计展,辛亥革命博物馆(2012 年)
第二届直觉武汉国际海报邀请展,武汉双年展组委会(2012 年)
湖北省庆祝建党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2011 年)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主要论文: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art design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Engineering. CRC Press/ Balkema出版公司, 2015 年,第 143-146页
《科学信息与艺术设计综合研究平台的实现与价值》,湖北美术学院《学院美术》杂志, 2013年总第 61期,第 125-126页
《书籍形态多元化探索》,河北省文化厅《大众文艺杂志》,2012年第 14期,第 263-264页
《“空白美学”与版式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杂志 2012第 10 期;第 61-63 页
《解析图形设计中的解构与重构》,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美术教育研究》杂志, 2012年第 42期,第 66-67页
《艺术多元化视角下的海报设计》,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美术教育研究》杂志, 2012年 39期,第 80-81页
谭炜、刘瑗 “Studyon theForms ofPublic Sculptures intheContextof Multimedia.”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telligent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s. Springer Verlag出版公司,2019 年第 1209-1213 页
谭炜、刘瑗 “The Transfer of Weight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Sculpture.”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Elsevier B.V. 出版公司,2018年,第 585-590页
科研基金资助课題项目:
刘瑗(项目主持人)《科学信息与艺术设计综合研究平台》,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8结题)
刘瑗(项目参与人)《AI时代的视觉文化转向下的图像叙事研究》,2018湖北美术学院科研项目(2018-2019)
刘瑗(项目参与人,第二)《马克昌雕塑设计》,武汉大学横向课题项目(2012)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我在设计系印刷图形教研室长期致力于书籍设计、插图和印刷设计的综合研究与创作。书籍是一种基于阅读而产生的信息传播载体,是将设计、绘画、摄影、印刷、造型等多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文字的编排、图像的绘制、信息的整合、纸张的应用、印刷以及装帧的样式等等,每一项都需要设计师赋予细腻而丰富的体验,从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精神感受。中国的书籍装帧有几千年的历史,宋代、明代书籍中无论是插图、版式还是装帧都极为考究,我们至今仍然可以从古籍中吸收养份,针对特定题材的书籍,结合创新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赋予书籍一种独有的韵致。当前的多媒介阅读时代延展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行为,而书籍设计已成为纸质书籍生命力延续的最佳依托,好的设计赋予读者愉悦舒适的阅读状态、新颖独特的的阅读兴趣以及情感化的阅读体验。手制书、手工装订和独立出版拓展了书籍的范畴,注重书籍的收藏性和艺术性,赋予更多的情感化体验,我在目前的创作中研究手工造纸、纸张塑性、多元材料和书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个人体验以物化的书籍形态呈现出来,读者有时无须按照既定的顺序阅读,有时需要主动参与体会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语境意义,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自由的作书体验。
李海平
出生年月:1979年 10月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李海平,籍贯福建,2008年 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设计系专任教师。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论文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30篇论文之一);
第二十四届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 JOZEF MROSZCZAK荣誉奖(波兰);
第一届波兰奥斯维辛社会政治国际海报双年展 一等奖(波兰);
第七届热舒夫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 荣誉奖(波兰);
2011年伊朗设计节 提名奖(伊朗);
2006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奖 评委特别奖(台湾);
第三届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 铜奖(香港);
第七届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 银奖 (北京);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课题:
《汉字字库字体混合方体与长体的可行性研究》、2013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年项目,(项目编号:Q20132304)
《电影片头中的字体设计和字体版式研究》、2013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d089)。
《历代刻本字体样式的单一现象及其成因》、201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Q222)
专著:
《汉字字形学新论》,李海平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年;
《汉字字体设计原理》,李海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论文
《字体在电影片头中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当代电影,2015 年第 9 期(C 刊、中文核心);
《汉字字体设计的春天——从方正悠黑引起的争议谈起》,装饰,2016 年第 5 期,(C 刊、中文核心);
《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包装工程,2015 年第 8 期(中文核心);
《从上至下从右往左,数千年来汉字为什么这样读》,中国青年报,2019 年 11月 19日.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重视平面设计相关设计项目。强调基本功,技法层面的基本功及知识结构层面的基本积累。
吴萍
出生年月:1970年 3月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吴萍,1970 年生于武汉,湖北美术学院教授、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学位评定分委会主任、“东+西”国际设计周副主席、湖北省广告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评委、丝路精神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首届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百人美术作品展、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楚天文华美术奖”、入选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2005年水彩画作品《阳光下、向日葵》荣获湖北省中国画、油画、水彩风景画作品展学术奖(最高奖),该作品编入湖北省中国画、油画、水彩风景画作品展作品集;
2006年会徽设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入围奖;
2006年水彩作品《我的椅子》获第五届湖北省水彩水粉展优秀奖,该作品编入第五届湖北省水彩水粉展作品集;
2007年水彩画作品《阳光下、向日葵》入选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该作品编入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作品集;
2007年水彩画作品《远山》获纪念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成立 5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铜奖;该作品编入纪念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成立 50 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作品集;
2008年作品《我的椅子》和《状态系列》入选首届《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美术与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并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展出;
2008年招贴设计《状态系列》获湖北高校第三届美术大展教师组金奖;
2009年水彩画作品《守望》荣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0 年海报《武汉印象》参与“直觉武汉海报邀请展” ,同时作品被湖北省武汉美术馆收藏;
2011年水彩画作品《农闲》荣获湖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学术奖;
2011年海报《武汉印象》获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铜奖;
2012年系列海报《Order city No.1、Order city No.2》获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教师组金奖;
2012年《秋葵》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美术奖;
2013 年海报《云图》入选字·汇-中美两国字体设计展 2013,并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第五美术馆展出;
2014年水彩画作品《农闲》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招贴设计作品《order city No.1, order city No.2》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
2015年《城市文化系列(2幅)》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国际公益海报佳作展佳作奖;
2015年《城市印象系列》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百人美术作品展;
2016年《我的椅子》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17年《夜幕降临》入选 2017年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百人美术新作展;
2018年《夜幕降临 I》《夜幕降临 II》入选《多维景观》湖北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2018年《夜幕降临 I》《夜幕降临 II》入选 2018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
2019年《东南西北》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美术作品展;
2020年《东南西北》参展“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
2020 年《we are one》系列入选 2020 北京国际设计周 751 国际设计节《抗击疫情国际优秀海报作品展》。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横向《首届东+西大学生国际艺术节暨第四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
横向项目《地铁四号线——赵家条艺术墙》;
横向项目《中国武汉国际渡江节 VIS 视觉形象设计》;
十二五规划《包装设计课程生态体系的链动式教学研究》;
校级教研《包装设计教学体系中的课程生态研究》;
人文社科类《武汉城市精神的视觉表现及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民艺造物观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影响》;
社科《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校级教研《全媒体语境下的广告设计立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超容量信息语境下信息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的建构及相应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横向课题《两型社会的 VI 视觉形象设计》;
《民艺造物观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启示》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02;
《城市文化中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发表于包装工程 2015.03;
《从鄂西竹编背篓看民艺造物之美》发表于手艺的温度:第八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论文集 2015.09;
《设计向前-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的学脉、现状与发展》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报 2012年 2 期;
《招贴设计中的抽象语言研究》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报 2012 年 3 期;
《浅析视觉艺术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对表达方式的影响》发表于美术大观 2010.;
《浅析设计中情感的视觉传达》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11;
《现代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发表于美术大鉴 2010。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设计,是视觉秩序的再造。
视觉秩序(Visual order)即一种源自物质世界既定规律的视觉表现,是一种为人所熟知的、对真实世界客观且直接的反映。人类通过视觉秩序不断寻求与事物认知领域相适宜区,是描绘事物存在方式的直观参照。而又通过视觉秩序的打破重构,寻求对客观世界、意识领域新的突破。
设计,视觉秩序的再破在立,是一场再造出新的仪式。
四、本人指导历届研究生的代表性学术及科研成果
2013级研究生获南昌地铁文化公益海报设计大赛 金奖 2014年;
2013级研究生入选参加ROBOMASTERS全国机器人大赛夏令营并获得设计类最佳项目管理奖(2015年);
2013级研究生百度股票官方网站优秀案例设计;2014年;
2013级研究生获《Xloong AR 包装设计》Xloong x Lenovo联名包装设计创新奖;2015年;
2016级研究生获第六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2017年;
2016级研究生获 2016“东+西”国际设计周暨大学生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将帅月饼包装》2017年;
2016级研究生 2016“东+西”国际设计周暨大学生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包装创意奖-《宽窄/都江堰》2017年;
2016级研究生获第六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lifebeginsin theocean》 2017年;
2016级研究生获 2017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将帅月饼包装》2017年;
2016级研究生获第十七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学生组]海报设计类一等奖-《life begins in the ocean》2017年;
2016级研究生获“学院风——首届全国研究生艺术作品大展”设计类视觉传达组铜奖2017年;
2016级研究生获第六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 “东+西”特别贡献奖 2017年;
2016级研究生作品入选《学院风——首届全国研究生艺术作品大展优秀作品集》2018年;
2016级研究生获“我的偶像我设计”武汉消防 LOGO设计入围奖 2019年;
2016级研究生论文《交互设计中基于心理模型的信息传达方式》发表于《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 10 月下半刊;
2016级研究生设计出版《图说病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5月第 1 版;
2016级研究生参与设计出版《美院美术》第 77 期,湖北美术学院出版;
2016级研究生装帧设计《字问字答-中文西文对照邀请展》,武汉出版社;
2016级研究生装帧设计《第六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作品集》,武汉出版社;
2016级研究生装帧设计《2016“东+西”国际设计周暨大学生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作品集》,武汉出版社;
2017级研究生获第六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东+西”特别贡献奖 2017年;
2017级研究生“新起点 新征程”大学生微创大赛优秀奖 2017年;
2017级研究生获 2018标志大赏 学生组“Ecolean·Creative”一等奖 2018年;
2017级研究生包装设计《美分滋养》获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美灵宝专业奖学金一等奖2018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 Hiiibrand Awards 2017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2018年;
2017级研究生获丝路精神—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2018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第十九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 2018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 2018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第二届长江之光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 2019 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 Hiiibrand Awards 2018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2019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 2019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2019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 2019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 2019年;
2017级研究生入围 Hiiibrand Awards 2019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2020年;
2017级研究生入选“设计的疫义”武汉设计战疫展 2020年;
2017级研究生入选城市重建|新行为方式创意作品展 2020年;
2017级研究生获第十届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评审奖,银奖;2020年
何清俊
出生年月:1976年 12月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何清俊,男,(1976年-),博士,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 2015年首批湖北省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工程、2018年湖北省第二批美术人才创作人才培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山水画创作。工艺美术作品《金漆错古琴》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设计作品《炫彩·运动》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山水画《溪山云起》、《雨洗春山》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文化艺术机构收藏。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2019年 作品《流霞古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文化与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一作者
2019年 作品《背影》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省美展\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美协\第一作者
2019年 作品《山鬼式古琴》入选国博工艺美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独立创作
2018年 作品《细腰古琴》入选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独立创作
2018年 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工程\独立创作
2018年 《松绿金漆错古琴》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独立创作
2017年 设计作品《炫彩·运动》第九届中国体育美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体育总局\独立创作
2017年 设计作品《炫彩·运动》被国家奥委会、国家体育博物馆收藏\独立创作
2017年 获得湖北省第一批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工程 2017年度资助
2017年 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作品展\独立创作
2017年 日本国民艺术节暨第十七回大分县国民文化艺术节\独立创作
2016年 工艺美术创作《金漆错古琴》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独立创作
2016年 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车满城》三等奖\独立创作
2016年 设计作品《读书》2016 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百人美术作品展入选奖\独立创作
2016年 受邀参加日本竹田国际墨彩画展\独立创作
2015年 设计作品《姓氏风韵》2015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5年 设计作品《中国墨·和合美》2015 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第一作者
2015年 设计作品《中国梦·武汉梦·我的梦》2015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奖\第一作者
2015 年 山水画《疏林溪桥烟雨》日本竹田国际墨彩画展 立命馆太平洋大学校长奖\独立创作
2015年 中国画作品《烟雨图》系列 2015日本第十七回大分县文化艺术节暨大分·武汉友好美展 教育长奖\独立创作
2015年 平面设计作品《渴》入选第二届湖北艺术节\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独立创作
2015年 平面设计《雾霾之污》2015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赛优秀奖
2015年 平面设计《佛的艺术》2015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赛入选奖
2014年 设计作品《水墨青花》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一作者
2014年 工艺美术作品《天问古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一作者
2014年 插画作品《海子诗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二作者
2014年 设计作品《渴》入选第十二届湖北省美展\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一作者
2014年 中国画《溪山春雨》入选第十二届湖北省美展\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二作者
2014 年 作品《中国梦》、《敲门砖》、《飞翔的鱼》入选中国包装联合会主办《中国设计年鉴》
2014年 论文《永字八法的美学意蕴及设计学意义》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 一等奖\第一作者
2013年 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大大赛 银奖\\独立创作
2012年 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 优秀奖\独立创作
2012年 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艺术设计比赛优秀奖\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独立创作
2012年 湖北省第五届高校美展铜奖\湖北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独立创作
2012年 中国黄石第三届国际乒乓球节徽设计大赛 优秀奖\独立创作
2012年 首义之光海报设计展\独立创作
2012年 东+西国际海报双年展邀请展\独立创作
2011年 湖北首届设计展\湖北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独立创作
2011年 第二届全国院校美术大赛优秀奖\独立创作
2010年 湖北省第四届高校美展银奖、优秀奖\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主办\独立创作
2010年 直觉武汉海报邀请展\独立创作
2008年 全国抗震救灾海报作品展\独立创作
2006年 “东+西”中国青年设计师作品邀请展\独立创作
2005年 中国美术学院“白金创意”设计大赛\独立创作
2005年 “2008.扬帆青岛”第二届奥运会帆船委员会招贴画大赛 优秀奖\独立创作
2005年 第二届中国国际商业美术大赛\独立创作
2005年 “中国元素”中国平面设计国际巡回展 优秀奖\独立创作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1.2019年:国家课题:《存世唐宋古琴的斫制、髹漆与校音技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专项——冷门“绝学”项目,本人为主持人
2.2018年:国家课题:《金漆错古琴》, 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本人为主持人
3.2016年:国家课题:《金漆错古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资助项目,本人为主持人
4.2017年:省级课题:《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研究》获得湖北省非遗项目,本人为主持人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从对天空的仰视开始,然后在对大地的俯视中完成人在天地之间的定位。诗性是东方文化的主要基因,天地之间是诗性思维借以驰骋的空间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人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嵌入世界,将天地之间的存在作为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诗性对象。东方设计应该在这种诗性观照中,将遥远的东西诉诸眺望和想象,将临近的对象诉诸品味和体悟,世界因此体现出为美而存的属性。儒、释、道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人生哲学,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不管形式如何炫丽,缺乏本土文化滋养的设计始终是贫血的。因而,东方设计的内质应该体现在诗意与哲思的整体呈现上,用感动生成的审美直觉来诠释永恒的生命力量。
陈日红
出生年月:1974年 9月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陈日红,湖南安乡人,1998 年 6 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装璜艺术设计专业;2004 年 6 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2013 年受教育部资助赴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15-2016 年,受湖北省教育厅资助赴东京艺术大学工艺史研究室做外国人客座研究员。现为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北省重点文化工程《荆楚文库》专家库专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长江文化促进会个人会员。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1.2018年,专著《荆风楚韵——湖北民间手工艺研究》获第十一届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2.2017年,专著《荆风楚韵——湖北民间手工艺研究》获湖北省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2017年,《从传统工艺品展 WAZA 管窥日本传统工艺振兴之路》 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乡土奖一等奖;
4.2012年,《从荆楚民艺管窥辛亥革命》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论文评比山花奖银奖;
5.2012年,海报《天门糖塑》获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艺术设计比赛一等奖;
6.2012年,《西塞神舟会历史探源》在湖北省高校第四届美术大展展评中获得银奖;
7.2011年,海报《2010湖北民间美术展》获得 2011 中国设计之星优秀奖;
8.2011年,包装设计《老河口木版年画》获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银奖;
9. 2010年,论文《湖北民间雕花剪纸现状探析》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山花奖二等奖;
10.2008年,海报《关注艾滋儿童》在湖北高校第三届美术大展展评中获得银奖;
11.2008 年,宣传画《中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网球篇》(合作,排第二)在“奥运之光 湖北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12.2007 年,宣传画《中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网球篇》(合作,排第二)在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宣传画定向征集中获中标奖;
13. 2007年,标志《凤舞楚天》获第八届中国艺术标志征集入围奖;
14.1997 年,书籍设计《符号——生命的虚妄与辉煌》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装帧艺术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一)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荆风楚韵——湖北民间手工艺研究”, 主持,2012年;
2.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湖北大端午——西塞神舟会文化空间研究”, 参与(排名第二),2008年;
3.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数字技术的鄂西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参与(排名第二),2012年;
4.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湖北卷·工艺陶瓷 漆艺篇”,主持,2015年;
5.湖北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荆风楚韵——远去的民间手工艺术”,主持,2012年;
6.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主持,2016年;
7.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世纪湖北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主持,2012年;
8.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湖北传统民居艺术研究”,主持,2011年;
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民艺造物观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影响”, 参与(排名第二),2013年;
10.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湖北民俗与民间美术研究”,参与(排名第二), 2006年;
11.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项目“湖北传统织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研究”,主持, 2015年;
(二)专著
1.《荆风楚韵——湖北民间手工艺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 12月;
2.《荆楚文库——西塞神舟会》(合著执笔,排名第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 9月;
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龙从发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6年 6月;
4.《西塞神舟会》合著执笔,排名第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 9月。
(三)论文
1.《中国民间糖塑艺术源流略说》,《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 4 期;
2.《对<陈之佛年表>中留日学习图案经历的相关考证》,《装饰》(CSSCI),2017年第1 期;
3.《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语境下的工匠精神》,《包装工程》(核心),2018年第 4期;
4.《基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形象传播》,《包装工程》(核心),2015 年第 6期;
5.《中国民间年画对现代海报的影响》,《包装工程》(核心),2013年第 12期;
6.《从荆楚民艺管窥辛亥革命》,《大舞台》(核心),2013年第 2期;
7.《扎纸送瘟神——西塞神舟会中的纸扎艺术》,《大舞台》(核心),2010年第 7期
8.《武陵山区土家织锦传承源流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 3期;
9.《近代以来日本传统工艺发展策略探析》,《设计艺术研究》,2018年第 1期;
10.《湖北近代手工艺人研究——以竹器名匠章水泉为例》,《民艺》2018年第 1期;
11.《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学科结构和教学模式考察》,《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 3 期;
12.《明清以来湖北民间手工艺源流探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 3期;
13.《20世纪湖北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述略》,《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 年第 4 期;
14.《身怀民间技艺 心系家国情怀——从辛亥革命时期民艺作品看民间艺人的时政情怀》,《中国美术馆》,2013年第 7期;
15.《锲而不舍,融俗于雅:坚持数十年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体系》,《学院美术》2012年 2期;
16.《湖北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拓者——李一夫生平及工艺美术思想研究》,《学院美术》,2010年第 2期;
17.《西塞神舟会历史探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 10期;
18.《略论老河口民间木版年画》,《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 4期;
19.《Building Skills of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nality Incorpor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Folk Beliefs》,《Landscape Research》,2018年第 4 期;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近 20 年来一直致力于艺术设计、民间美术和传统工艺以及民俗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坚持田野调查,并以此作为自身学术研究的基础。
四、本人指导历届研究生的代表性学术及科研成果
2018年,指导研究生团队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河口木版年画开展调研,最后该项目获得由友成基金会和唯品会公益共同发起的“唤醒千年之美”大学生非遗传承奖学金资助三等奖。
陈保红
出生年月:1965年 8月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陈保红、1965 年生于湖北,1992 年 7 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学院美术教育专业;2006年 7 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包装联合会全国委员,中国服装学会会员,中国科协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湖北画院副院长等。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2001年《系塬》参加第三届中国服装设计作品大赛,获金奖;
2002年《生命》参加第四届中国服装设计大赛,获最高奖终评提名奖;
2005年《老蜂农》获国际设计连线全球竞赛优秀奖;
2005年《孽花》获上海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创意优秀奖;
2006年《心源》参加第二届国际艺术与科学作品展;
2007年《心源·2》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教师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8年《飞》入选湖北省体育美术作品展;
2008年《一花开时百花杀》第三届湖北省高校美术作品展获银奖;
2009年《花非花》参加第 11 届美术作品展湖北省展
2009年《花.2》入选“中国环境与健康周”宣传画展
2010年《视觉图式的重读与翻新》第四届湖北省高校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11作品《一花开时百花杀 2》参加 2011中国设计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海报类
2012年作品《生》获 2012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4年《大工地:窗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三等奖
2014年《CHINA DESIGN》参加省第六届美术设计大赛获优秀奖
2015年《和平家园》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6年作品《筑》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
2018年《筑.明天更好》第三届湖北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项目:
1.2012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手绘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2.2013年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武当道教文化中的彩绘艺术研究(13D088)
3.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教学项目:“超容量信息语境下信息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的构建及相应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4.《文创产品的文化认同与设计创新》2018年度湖北美术学院科研立项。
教材:
200年 教材《艺术设计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教程》合著(副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308-4669-814.
论文:
1.论文《繁复与简约---视觉语言的流变》发表于《艺术评论》 2015 04 (北大核心期刊)
2.论文《毛泽东时代海报设计研究》发表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502 (北大核心期刊)
3.论文《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启示》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501(北大核心期刊)
4.论文《审美视域下公益广告的有效性和价值观诉求》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 2015 03 (北大核心期刊)
5.2007年论文《激情与理想》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教师组最佳学术奖。
6.2008论文《诙诡绝美的图式—战国楚漆器释读》发表与《2008文化遗产研究文集》2009该论文转载与《学院美术》200903 2011 03
7.2010论文《视觉图式的重读与翻新》入编《90周年校庆学术论坛文论集》
8.2011年论文《象征与寓意—古民宅建筑中“门当”与“户对”的形式与寓意探析》发表与《学院美术》2011 03 ISSN 1009-4016
9.2012论文《解放思维-探寻视觉图式设计的无限可能》刊于《美与时代》2012.1
10.2012论文《广告的“夸大”与真实性探究》获 2012中国国际包装印刷创意大赛优秀奖发表《包装世界》2012.5
11.2012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再植入》发表与《学院美术》2012 02
12.2012论文《视觉图式设计的繁简之辩》发表与《包装与设计》2012.4
13.2016论文《再论感受真实与观念真实》发表于《艺术品投资》 2016.9
14.2012 年论文《视觉语言的陌生化与再设计的探究》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中获银奖。
15.2012 年论文《手绘语言在视觉形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六届全国视觉传达教育论坛优秀奖。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好的设计是入世的艺术,它使受众运用美的观念去思考,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不是故弄玄虚的标榜,不是剑拔弩张的张狂,不是远离公众的自我炫耀,一切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以捕捉的。设计不属于沉默者、等待者,真正的设计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真诚无私地奉献,面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急剧变迁,现代艺术潮流的迅猛冲击,要创作出好的作品,不仅需要天赋的敏锐感觉、经验的丰富积累、个人的卓越品质、传统的广阔理解、人文的内化涵养、当代的问题直觉,还要把这些素质有机地融合贯通在艺术语言图式中,进而感动观众、使观者留驻在他的作品面前,在审美欣赏中重铸自己的情感,陈保红在她的创作中也在找寻着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观念,以此来建造一个充溢着心灵激情和思索的空间世界。设计师应当不拘泥于对个人情感的关照,更多的是要对这个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文化和主流意识抱有自己的一观点,然后通过自己的设计语言来传递思想和能量。
四、本人指导历届研究生的代表性学术及科研成果
1.2013年指导研究生获中国元素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大奖;
2.2013年指导研究生获中国梦主题海报设计大赛优秀奖;
3.2013年指导研究生获第二届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
4.2015年指导研究生获第四届海洋文创设计大赛银奖。
5.2013年指导研究生获第二届海洋文创设计大赛银奖。三等奖
6. 2016年指导研究生获 IADA国际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
7.2016年指导研究生获亚洲大学生生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8.2016年指导研究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
9.2018年指导研究生获全国标志大赛二等奖
10.2018年指导研究生获湖北省大学生文创大赛一。三等奖
11.2018年指导研究生获时报金犊奖大赛广告设计奖
12.2014 年指导研究生获第二届海洋文创设计大赛银奖
13.2018年指导研究生获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金奖
凃志初
出生年月:1977年 12月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设计与实践教研室主任,“东+ 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策展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包装》副主编,湖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ADCK亚洲中韩设计协会会员,ADP 亚洲设计交流协会会员,武汉九一创作协会学术委员。中国知名设计自媒体,组织策展多项设计活动,策划评审多项设计赛事,设计作品国内外多次获奖、展览并收藏。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包装》副主编,湖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九一创作协会学术委员,ADCK亚洲中韩设计协会会员,ADP亚洲设计交流协会会员。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湖北高校第八届美术与设计大展”,包装设计作品《卓尔楚茶合义盛鸿运连年茶礼盒》获教师组铜奖;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9.12
2018Marking Awards 标志大赏,包装设计作品《合义盛“楚茶有礼,鸿运连年”贺岁典藏礼盒》获标志视觉奖;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组委会 2018.4
第三届中国“西部之星”艺术设计大奖,海报设计作品《白色污染之 SAFETY安全》获优秀奖;陕西省包装技术协会/陕西师范大学/大奖组委会 2015.03
“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海报设计作品《城市雾霾》获教师组优秀奖;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4.10
“第四届江西平面艺术设计双年展”,标志设计作品《武汉地铁电视》获金奖;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平面艺术委员会 2012.12
“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海报作品《白色污染之 THINK篇》获教师组银奖;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2.05
“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评比”,标志设计作品《武汉西藏中学》获铜奖;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 2011.12
“2008 江西之星设计大赛”,标志设计作品《绿系列地板》获金奖;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西省包装技术协会 2008.07
“2008江西之星设计大赛”,标志设计作品《健康美事业》获银奖;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西省包装技术协会 2008.07
“湖北省第十二届《楚天创新奖》”,作品《东方皇家旅游船系列形象推广》获铜奖;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 2005.11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科研课题:
2015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号 2015ZD001)《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湖北籍·湖北卷》参与编撰
2016年度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立项号 16Q223)《湖北体育赛事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研究》主持课题
横向课题:
2007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2010 主持武汉“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2014 主持“中国·武汉国际横渡长江活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2015 主持“贵州新蒲新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2017 参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标识和吉祥物提升设计研究
2018 主持“卓尔楚茶合义盛鸿运连年茶礼盒”包装设计
2018 主持“武商超市四大超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2019 主持“武汉 7.16渡江节”视觉识别系统升级设计研究
2019 主持“湖北盐业集团”系列包装设计
2019 主持“浙江富阳湖源乡”全域旅游形象研究
担任评审:
2008 DAF国际大学生“反对皮草”设计大赛中国赛区评委
2015第十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平面类初评评委
2015山西平面设计展(全国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终评评委
2016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秋季赛评审
2016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初评评委
2017第六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初评评审
2017全国大中学生第六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初评专家
2017“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全球初审评审
2018全国大中学生第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初评专家
2018山西平面设计展(全国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终评评委
2018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初评评审
2018第一届美国“PosterFor”国际海报竞赛评审
2018第二届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初评评委
2019全国大中学生第八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初评专家
2019山西平面设计展(全国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终评评委
2019第六届湖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复赛评审
2019第十八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评委委员
2020全国大中学生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初评专家
2020“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全球初审评审
2020靳埭强设计奖初评评审
2020山西平面设计展(全国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终评评委
2020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动评委
赛事获奖:
“湖北高校第八届美术与设计大展”,包装设计作品《卓尔楚茶合义盛鸿运连年茶礼盒》获教师组铜奖;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9.12
2018Marking Awards 标志大赏,包装设计作品《合义盛“楚茶有礼,鸿运连年”贺岁典藏礼盒》获标志视觉奖;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组委会 2018.4
第三届中国“西部之星”艺术设计大奖,海报设计作品《白色污染之 SAFETY安全》获优秀奖;陕西省包装技术协会/陕西师范大学/大奖组委会 2015.03
“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海报设计作品《城市雾霾》获教师组优秀奖;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4.10
“第四届江西平面艺术设计双年展”,标志设计作品《武汉地铁电视》获金奖;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平面艺术委员会 2012.12
“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海报作品《白色污染之 THINK 篇》获教师组银奖;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 2012.05
“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评比”,标志设计作品《武汉西藏中学》获铜奖;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 2011.12
“2008江西之星设计大赛”,标志设计作品《绿系列地板》获金奖;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西省包装技术协会 2008.07
“2008 江西之星设计大赛”,标志设计作品《健康美事业》获银奖;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西省包装技术协会 2008.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项目,获荣誉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执行委员会宣传部 2007.10
“湖北省第十二届《楚天创新奖》”,作品《东方皇家旅游船系列形象推广》获铜奖;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 2005.11
论文发表:
论文《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Landscape Image of Large-scale Sports Event for the Shaping of City Brand 大型体育赛事景观形象对城市品牌的塑造研究》发表于《2016年第三届经济商业管理与教育创新国际会议(EBMEI2016)》捷克布拉格 2016.5;(CPCI-SSHH国外核心)
论文《On the UI Design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Internet+”Era论“互联网+”时代下的 UI 设计发展理念》发表于《2016 年第三届经济商业管理与教育创新国际会议(EBMEI 2016)》捷克布拉格 2016.5;(CPCI-SSHH 国外核心)
论文《Research on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of Digital Media Age 数字媒体时代视觉设计的表现与应用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四届应用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ASS 2015)》塞浦路斯 2015.10;(CPCI-SSHH 国外核心)
论文《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Art-Science Interactive Crossover Digital Media Designin NewMedia Age浅析新媒体时代艺术科学互动跨界数字媒体设计》发表于《2015年第四届应用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ASS2015)》塞浦路斯 2015.10;(CPCI-SSHH国外核心)
论文《基于武汉国际渡江节体育赛事品牌的城市形象研究》发表于《包装工程》2015.03;(中文核心)
论文《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Art-Science Interactive Crossover Digital Media Design in New Media Age 浅析新媒体时代艺术与科学互动跨界的数字媒体设计》发表于《2014年第四届应用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ASS2014)》新加坡2014.03;(CPCI-SSHH国外核心)
论文《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ast and West Desig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Platform构建东西方设计教育交流的平台》发表于《2014年第四届应用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ASS 2014)》新加坡 2014.03;(CPCI-SSHH 国外核心)
论文《莱克斯.德文斯基图形语言及教学理念研究——记 2012 湖北美术学院“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发表于《学院美术》2014.01(艺术核心);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从事视觉设计、广告传播、设计教育近二十年,专注品牌战略、品牌视觉语言构建与传播研究、包装设计实践研究与理论探索。秉承“谋战略定位,做实效设计,为品牌赋能” 的设计实践理念,努力构建东方语境下视觉设计理论实践新路径,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设计与品牌跨界传播的无限可能。
四、本人指导研究生的代表性学术及科研成果
2019指导研究生李惠琳、李廷淞、金明作品《湖山源水全域旅游形象研究》获“富春杯” 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营设计作品三等奖
2019指导研究生姚祎品牌设计作品《屋中奇缘儿童娱乐中心》获第十六届山西设计奖学科竞赛优秀奖
2019指导研究生姚祎插画作品《小鱼人》第十六届山西设计奖学科竞赛优秀奖
2019指导研究生姚祎插画作品《太空漫游系列》获山东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020指导研究生姚祎作品《2020 武汉加油》获 2020 抗击“新冠肺炎”公益宣传设计全球征集活动海报类、插画类入选奖
2020指导研究生姚祎海报作品《幽灵渔具 海洋灾难》获全国大中学生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潘虎
出生年月:1973年 11月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潘虎,广东深圳人,1996 年 7 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璜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 2019年 6月毕业于 UCA英国创意艺术大学,获荣誉硕士学位。
主要社会兼职:
范例: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首席设计师;深圳插画协会副会长。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2020年 美国国际设计大奖铂金奖/4项
2020年 美国国际设计大奖铂金奖/2项
2020年 铜奖/1项
2020年 设计奖/1项
2020年德国红点奖/6项
2020年意大利A设计奖 金奖/1项
2020年意大利A设计奖 银奖/3项
2020年意大利A设计奖 铜奖/2项
2020年意大利A设计奖 runner up/3项
2020年德国汉诺威 设计奖/1项
2019年 德国红点奖/3项
2019年 意大利A设计奖 金奖/2项
2019年意大利A设计奖 银奖/2项
2019年 意大利A设计奖 铜奖/1项
2019年 意大利A设计奖 铁奖/1项
2019年 iF德国汉诺威设计奖/2项
2019年 设计界“圣经 金奖/2项
2019年设计界“圣经”银奖/7项
201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3项
2018年德国红点奖/3项
2018年金奖/1项
2018年意大利A设计奖 铂金奖/1项
2018年意大利A设计奖 金奖/2项
2018年意大利A设计奖 银奖/4项
2018年意大利A设计奖 铜奖/1项
2018 年 金铅笔设计奖/1 项
2018年 iF 德国汉诺威 设计奖/3项
2018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3 项
2017年 Reddot 德国红点奖/5项
2017年 iF德国汉诺威 iF设计奖/3 项
2017年 IDEA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1 项
2017年 Pentawards 银奖/1项
2017年 Pentawards 铜奖/1项
2016年 Reddot best of the best awards 红点最佳设计奖/1项
2016年 Reddot 德国红点奖/4项
2016年 Pentawards 金奖/1项
2016年 Pentawards 铜奖/1项
2015年 Pentawards 银奖/2项
2015年 Pentawards 铜奖/1项
2014年 Pentawards 银奖/2项
2014年 Pentawards 铜奖/1项
2013年 Pentawards 铜奖/1项
2012年 Pentawards 银奖/2项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潘虎,当前最活跃的产品包装设计师,2012年创办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获得包含三大奖项在内的超过 100 个全球设计奖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英国创意艺术大学 UCA荣誉硕士,中国十五所设计院校客座教授。联合国生肖狗年邮票设计师,深圳市插画协会 SIA 副会长,并在全国插画双年展设立潘虎插画奖。
特立独行并吝啬出品量,每年仅 10个设计作品,却斩获该领域最多奖项。囊括世界三大设计奖(16 项 RedDotAward 红点奖包含中国大陆该类别首个 RedDotAward BestOfThe Best、9项德国汉诺威 iF设计奖和 1 项 IDEA美国卓越设计奖)和 1项 One Show金铅笔设计奖、14项意大利 A 设计奖(包含一座铂金奖)、14 项 Pentawards 及 6 项 GD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9 项设计界“圣经”Graphis金银奖在内的超过 100多个不同类别的奖项。
他一直坚信产品是设计价值最好的表现。以颠覆式设计创新,推动产品的审美进化和价值升级。从不需要让设计与商业冲突或博弈,而是用设计来创造意想不到的商业价值。他在美学领域不断的探寻学习同时也在 10 余所中国高等院校担任客座教授。他有其独特的美学体系和价值观念,使得他对周围人的标准高,对自己更是严苛。
燕林
出生年月:1961年 10月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燕林:湖北武汉。1990 年 07 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现为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性作品、展览及获奖经历:
作品部分:
1.2009年.海报设计《为了生存的空间》入选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
2.2009年.海报设计《暖》入选【乌克兰】第四届国际生态海报三年展.
3.2007 年.海报设计《感知难非》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获最佳学术奖
4.2010 年.海报设计《生命神圣》参加 2010·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获金奖
5.2005年.海报设计《HOME》参加 2005·湖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美术大展. 获银奖
6.2015年.海报设计《时间都去哪了》参加首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获铜奖
7.2011年.海报设计《源》参加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获铜奖
8.2011年.平面设计《一粒种子》参加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获二等奖
论文部分:
1.2007 年.论文《追寻边缘——传统图式与现代平面设计融合的魅力》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获最佳学术奖
2.2010年.论文《“书籍海报”课程的教学探索》参加 2010·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获一等奖
3.2012 年.论文《视觉寻缘---边缘化的跨界与融合》参加 2012·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获银奖
4.2008 年.论文《创造在边缘》参加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研究所和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获学术奖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国家课题:
1.《中国工艺美术大全》 ,(参与该课题研究与撰写)。2017年
厅局级课题:
1.《中国设计教育思想演变研究(1997---2013)》(主持该课题研究),2015年
2.《五峰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工艺与现代设计研究》(主持该课题研究),2016年
专著:
1.《设计全真试题(题型·题解)》 ,燕林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01月教材:
2.《艺术设计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教程》合著(副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社会实践: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参与 VI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项目设计),2008年
论文:
1.《对基础教学的前瞻性思考——论个性化信息素》、《基础展望(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文集)》2007年、独立完成、中国青年出版社
2.《海报,一种文化生命的形态》、《学院美术》、2012年第 01 期、独立完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3.《“书籍海报”课程的教学探索》、《Arts 学院美术》、2009 年第 04 期、独立完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4.《创造在边缘—传统与现代的谋和设计》、《2008 文化遗产研究文集》、2008 年、独立完成、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5.《被贴上标签的艺术设计》、《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独立完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6.《视觉寻缘—边缘化的跨界与融合》、《跨界·综合设计教育高层论坛文集》、2012年、独立完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7.《物化形态的书籍---印刷工艺中的纸与香墨对阅读的影响之探索》、《手艺的温度》、 2015年、独立完成、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美术出版社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艺术实践:
设计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物质活动领域,而同时又居于设计时尚的前沿。所以,当人的物质活动产生较大的转变的时候设计会及时参与其中。在大时代面前,如何面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围绕着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在思考中带着设计的眼光进行艺术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去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前瞻性来达到有效和合理性的设计,注重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现代设计思潮相融合,探索艺术设计与科技的关系。新的艺术观念通过设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拓展设计的视野与范畴。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换为可视的形态。
视觉表现的研究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注重时代背景下的视觉表现,真正做到用视觉语言表达情感。在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运用新的观念和思想面对多维度的社会时尚,通过物质形态去表达心中的意象。
学术观点:
注重理论研究与创作设计实践相结合。根据当代美术创作设计的现象,在关注中国本土艺术的思想传统及文脉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和艺术研究的理论及方法。设计是艺术、技术和审美的融合,而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及想象力是设计的生产力。设计的本质是在于发现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后,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事物的表象去追寻其内在的本质,从而使其获得文化价值及哲学意义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带动了人们思维发展。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四、 本人指导历届研究生的代表性学术及科研成果
2014 级研究生:陈镇
作品部分:
1.“2016 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大学生设计与策划大赛 金奖,2016.
2.2015 首届“国艺杯”两岸艺术设计邀请展 金奖,2015.
3.2016 首届“环亚杯”中日设计交流展 银奖,2016.
4.2015HKIAA 国际青年艺术设计大奖 铜奖,2015.
5.2015 英国切尔滕纳姆插图奖,2016.
6.全国大学生设计 DESIGN DOT 创意设计大赛 铜奖,2016.
7.首届学院派奖全国设计与艺术大展 二等奖,2015.
8 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 三等奖,2015.
10.2015 第四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 三等奖 2 项,2015.
11.第十二届 APD 亚太设计年鉴,2016.
12.2015“柔”国际扩展品牌设计大赛 优秀奖,2015.
13.第十届澳门设计双年展 入选,2015.
14.首届厄瓜多尔国际海报双年展 入选,2016.
15.第七届塞尔维亚国际大学生海报双年展 入选,2016.
16.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 二等奖,2015. 17.2016 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 佳作奖,2016.
论文部分:
1.《中国设计大师陈放作品探析》、《中国创意设计年鉴 2014-2015 论文集》、2015 年
2.《甘南郎木寺建筑彩绘艺术特征探析》、《现代装饰·理论》、2016 年第 6 期
2018 级研究生:廖姝雅
作品部分:
1.美国 poster for 双年展入选全球三十九强 2018
2.IDC Awards 国际设计师俱乐部奖 提名 2019
3.入选玻利维亚国际海报双年展 Bienal del cartel Bolivia 2019
4.入选 第 8 届塞尔维亚国际学生海报双年展 100 强 2018
5.入选 2018 第二届西班牙马德里 Gráfica 海报展 2018
6.DFL 创意国际设计奖 铜奖 2019
7.视宴未来视觉文化设计香港设计协会 银奖 2019
8.2018 山西平面设计 二等奖 2018
9.2019 年度 DFL 创意国际设计奖 铜奖 2019
10.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 铜奖 2018
11.入选 2018 亚洲学生日本 ASPaC 包装设计大赛 2018
12.第四届丝路视觉大师杯校园组 最佳 CG 静态类 2018
13.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乡念”文化创意设计邀请展 最佳优异奖 2018
14 .G3AWARD 数字印刷创意设计大赛 创意 100 奖 2019
15.深圳环球设计大奖 x2 2019
论文部分:
1.《莫高窟艺术数字化传播中的用户体验研究》、《艺术家》杂志 2019 年第 4 期
2.《从交互体验角度观视觉设计 》、《艺术时尚》2018 年第 10 期
戴萌
出生年月:1976年 8月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科:设计学
培养单位:设计系
招生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一、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 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2000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攻读平面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 年毕业授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湖北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教师。
2003年吉祥物《园园》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吉祥物征集活动一等奖;
2004年吉祥物《文鹏》获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公众评选活动一等奖。
2005年海报作品《渴》获“第十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奖赛”金奖
2005年海报作品《源》获“湖北省第十二届楚天创新奖”铜奖
2009年海报作品《任重道远》 获“楚天创新奖”铜奖
2012年海报作品《勿需求,不杀戮》获湖北省第五届高校美展 银奖
2012 年论文《民族及文化观念介入动画创作的必要性》获 2012 年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银奖
2014年设计作品《家园梦》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银奖
2015年论文《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研究》刊登《包装工程》核心期刊
二、主要科研、教研等成果
2010年参与武汉市两型社会改革实验整体 VI策划
2010年论文《艺术设计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两岸四地设计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收录,同时获 2012年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铜奖
2012年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
2015 年论文《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EBMEI2014 NVOL34-CPCI-SSH 收录
2015年武汉地铁项目 壁画《向往温暖》
2016年武汉地铁项目 壁画《汉正印象》
三、个人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观点
在新的社会和谐转型时代,世界迈向了新的文明,设计成为新动力。设计产业与异领域结盟积累创意产业,带动全球经济发展。设计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纯专业学术训练,更在于广度思维的形成,未来设计所做的是系统整合工作,在理解各领域知识的基础之上,将所有信息进行结合与融合,对未知结果有蓝图规划的能力。设计者不再是鉴赏者,而是广度与深度的 T 字型人才,具有垂直专业知识技能与水平横向的广度思考、系统整合思考素养,通过整合经验与设计实践活动获取新的创意思路。设计是 Design Thinker 而非 Design,设计的思考是多学科的集合,其中更是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门类人文学科,以科技商业的角度思考人性的价值,洞悉人类潜在的需求、产品的市场可行性实用性,了解需求是什么、热点是什么、人性反应是什么,最后才是技术与创意。设计作为黏着剂整合各领域能量,用以设计方法论调配科技与文化,让设计师、科学家、人文学家……共同用观察、使用、创造、评估的角度对待设计,有效的将科技为设计所用,将科技成果带入设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