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目标院校 湖北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硕导信息汇总
收起左侧

院校信息 湖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硕导信息汇总

0
回复
812
查看
[ 复制链接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1901

管理员

image.png
章倩砺
副教授   环境设计系主任

研究方向:
1、理论研究:近代汉派民居空间意识形态与权利逻辑关系下的居住空间演进特点。
2、实践研究:景观空间形态研究、新型博物馆的空间形态设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学术主张:
正如法国亨利·列斐伏尔所说:"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容器'或'平台',空间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构和变化。"在当前的现代技术与消费意识形态的开发下,驱使我们将旧建筑的空间情怀开发成为一种设计消费品。殊不知,潜在的意象及意识形态早已不覆存在。我们在一个精神空壳中被消费,成为全球化消费空间的一个注脚和牺牲品。另一方面同质化消费场所还驱赶了原居民这一活的文化群体。让原本延续的生活形态与空间变得贫瘠与单一。
那么这些被时间消耗殆尽的空间该如何重生?即我们应充分研究历史建筑空间中的多重形态与文化,寻找历史背后诸多生活要素与情感,将其构建成活的空间博物馆和历史空间,让人们从生活中去感知与体味。

研究成果:
先后完成《建筑空间快速表达》、《完全绘本》、《血火中的文化脊梁》等数本专著;多年从事湖北城市文化及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参与多项武汉民国时期的建筑、园林、规划等文章与书籍的撰写工作;发表《唤起城市记忆,彰显文化名城》等论文十多余篇。

教学情况:
担任《居住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




image.png
华勇
硕士研究生毕业,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研究、古典园林设计研究、艺术设计教育

学术主张: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园林造境是文化、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物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知、理解和诠释。创新的使用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使现代设计走向经典。

主持课题:
1、培养市场需要的创新能力,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2009y006),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09.5;2、武汉市城市家具的整体性与地域文化特色研究(whsk1006),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2010.9;3、武汉地区高校身份认同与校园景观个性的个案研究(2011juty046),省教育厅项目2011.3;4、艺术学院与荆州规划设计院合作规划项目,荆州规划设计院,2008;6、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计划项目,2011年;7、地铁与地面普通交通换乘区间生态景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2013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8、基于3S 技术的乡土人文景观动态和数字保护研究(2014cfb546)省科技厅项目;9、地域文化在城镇线形空间中的景观重构研究,2014湖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

发表论文
1、设计作品,文艺研究ISSN0257-5876,2010.6;独撰;2、论材料语言的现代化方向,华中建筑 ISSN1003-739x/cn42-1228TU,2008.5;独撰;3、园林景观与抽象艺术,艺术教育,ISSN1002-8900,2011.1;独撰;4、论园林景物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教育  ISSN1002-8900,2010.9,;独撰;5、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美术大观ISSN1002-2953,2010.3独撰;6、从场地阅读看景观设计教学实践,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ISSBN978-7-04-030274-5,高等教育出版社,独撰;7、从创新过程的特征看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CN34-1313/J,ISSN1674-9286,独撰;

获奖:
1、论高校校园与城市景观,2010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独撰,三等奖;
2、城市家具设计,2010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独撰,铜奖;
3、基于系统性与地域性特色下的城市家具研究,2010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独撰,优秀奖。

专利
1、一种手捏气压出水保温瓶,实用新型专利,ZL 2009 2 0084910.7,2010.2;
2、一种多功能卷尺,实用新型专利,ZL2009 2 0084911.1,2010.1;

编著教材
设计透视,湖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94-2104-9,2007.11,第一编著




image.png
叶云
男,教授(三级),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曾在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等校学习。1969年2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1993-2000年任武汉科技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教师, 2000-2005年任武汉科技大学建筑系艺术教研室主任, 2005-2009年任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2009-2017年任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创办了武汉科技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团队师生长期保持在30人左右),先后获得“利尔杯十佳青年教师”,“武汉科技大学教学模范、科研模范”等荣誉称号。2017年5月——至今年任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2019年5月——2019年6月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担任湖北大学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建成遗产保护与活化、城市更新、城乡聚落环境与民居研究、新农村建设研究等工作,坚持每年2-3个月的田野调查研究。现任湖北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第八届科学研究专门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第二届校务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大学2018年“卓越主体”培育计划学员导师,获批湖北大学教学团队,荣获湖北大学2019年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大学2020年优秀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招投标专家库专家;武汉市建委专家库专家。研究方向:新乡土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研究 ; 城乡聚落环境与民居研究 ;乡村建设研究。学术成果: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与设计;主讲本科与研究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从业至今,共完成各类设计近100项;著书出版5部;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省部以上级奖励12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8项。1、探索了“内生模式”乡村振兴方法、策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并应用在湖北武汉、鄂州、黄石、天门等地新农村建设中。主持设计的新农村建设---湖北鄂州梁子湖万秀村、湖北黄石熊家境村获得“湖北荆楚十佳村庄”称号,武汉木兰山村为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黄石龙衢湾探索文化驱动乡村振兴,在鄂州梁子湖探索深度乡居、相伴养老驱动乡村振兴的方法。2、研究环境设计之中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究中国城乡快速发展中人民对环境设计的需求,研究环境设计学科可持续发展系统知识的建构及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等的关系,强调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代表性获奖11项:
(1)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基于社会服务导向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构研究》2018,一等奖;
(2)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鄂州市梁子湖区建设实验》2020年,三等奖
(3)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汉派新民居研究》,2011,二等奖;
(4)湖北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湖北农业品牌创新路径及政策支撑研究报告》,2015,优秀调研报告;
(5)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于地域特色的鄂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策略研究》,2013,二等奖;
(6)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2,三等奖;
(7)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工科大学艺术类设计人才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创新》,2012,三等奖;
(8)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创作作品《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生态景观模式研究 》,2007,最佳学术奖;
(9)第十七届科协年会创作作品《博物馆陈列布置工程》,2007,创新设计奖;
(10)湖北第十三届《楚天创新奖》作品《中山舰旅游景区配套项目之金口老街改造研究设计》,2007,优秀奖;
(11)《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生态景观模式研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研究方向代表性著作和论文12项
(1)著作《“内生模式”美丽乡村---鄂州市梁子湖建设实验》30万字 人民出版社2017
(2)著作《竹建构艺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3)论文《“公益创投”在混合社区中重构公共秩序的逻辑——以苏南地区J社区为例》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
(4)论文《汉派新民居——武汉市江夏区自然村建设规划设计》发表于《建筑学报》2008
(5)论文《试析社会网络视角下多元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构平衡》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
(6)论文《城市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边缘区聚落阶层权力转变》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4
(7)论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异化”的表现、缘由与修正路径》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6
(8)《 鄂东南传统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探悉——以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芭蕉湾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
(9)论文《城市边缘村落公共空间形态演变机制研究》发表于《华中建筑》2013
(10)论文《三峡库区消落带景观规划模式研究》发表于《装饰》2010
(11)论文《现象学视野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3
(12)作品《黄石熊家境村缘味设计方案》发表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6

主持纵向课题9项
(1)建设部项目“汉派新民居---武汉地区自然村或中心村改造建设规划设计研究”2008
(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城乡交错带聚落自发景观研究 ”2010
(3)湖北省社科基金 “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2015
(4)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 “湖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与突破”2017
(5)文化部基金 “城市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边缘区聚落景观过程研究”2013
(6)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及教学方法模式研究”2012
(7)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基于“政产学研用”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与教学平台模式研究”2016
(8)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2016
(9)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具有地域特征的大中城市门户标志性构筑物设计”指导老师

主要建设实践项目9项
(1)黄石市东方山风景区南大门片区策划、规划和建设设计
(2)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鄂州市梁子湖区万秀村
(3)广义农村经济合作社示范村——鄂州市梁子湖区张远村
(4)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黄石市铁山区熊家境村
(5)华中民宿第一村——武汉市黄陂村木兰山村
(6)江汉平原花卉旅游发展示范村——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村
(7)湖北旅居康养示范村——鄂州市梁子湖区陆家咀村
(8)鄂南第一素食文化村——黄石下陆区管山村
(9)黄石市下陆区旧城更新---三味坊美食街改造设计

教学情况:本科课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居住小区建筑及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研究生课程《乡村建设设计及研究》;《环境设计专题》。




image.png
张峰
教授  高级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竟陵画派研究会副会长
湖北省国画院签约画家

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学术主张:
国际化导致千城一面,建筑文化趋同,出现特色危机,解决之重要手段是强调建筑的地域性。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地域界限被打破,社会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的趋同性影响着设计与创造,要在现代建筑共性中、整体设计中表现地方个性,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建筑新技术来体现建筑和环境的地域性技术和艺术。整理和创新传统地域建筑符号文化特征,提炼其设计哲学及美学思想,处理传统与当代关系,打破各类设计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从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与陈设等整体思考,注重生态,营建地域特色强,且具有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人居空间。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符号学视角下荆楚民居当代化研究》、《乡村公共空间营建与社会关系重构》等厅级以上课题5项,专著1部,结合本人教学科研以及设计实践,,编著了的《建筑快图思维》、《建筑速写》、《室内设计》等系列教材6部。近年来研究视野主要在乡土建筑及其景观方面,主持了鄂东南地区系列乡村公共建筑及其景观设计项目;以及"东西湖.礼村"等武汉周边系列汉派美丽乡村规划及民居建筑改建设计项目。常年坚持速写来进行资料收集,创作了系列以民居建筑为主题的水墨画并参加各类展览。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
其它课程:建筑制图、设计快题、专业实践。




image.png
潘锋
设计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设计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健康景观设计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湖北省社科项目1项,省教育厅青年社科项目2项,在《装饰》、《美术研究》、《新华文摘》及其他艺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0余篇(幅),EI检索3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健康景观设计研究》(科学出版社),副主编及参编教材4部。获省厅级高校美术与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的全国设计竞赛中获优秀奖1项,获其他行业设计协会主办的全国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




image.png
沈劲夫
职称: 副教授
一、教育经历
1993年9月——1997年6月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08年9月——2011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 数码艺术设计专业 获硕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97-2017 任职于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
2017-至今 任职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三、学术兼职
武汉设计联盟学会 秘书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 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 会员
武汉市绿色设计发展促进会 常务理事
第十一届湖北省青年联合会 委员
第十六届光华龙腾奖 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终评评委2020年 《室内装饰设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
IHIDA国际人居空间设计协会  理事

四、研究方向
商业品牌与空间整合策略规划与设计研究
人居空间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五、学术成果
专业成果
主要作品:
2008年  万科南昌四季花城艾溪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009年  金地武汉格林春岸商业示范区总体包装规划设计   
2010年  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与开发基地空间设计
2012年  武汉市公安局警务综合服务站设计
2012年  武汉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整体形象包装设计
2012年  首届武汉国际时装周形象及秀场总设计及总执行 (武汉市重点品牌项目)
2013年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武汉总部整体空间设计
2014年  光谷客十七排小剧场空间设计
2014年  武汉市洪山区岭南路商业街整体改造设计
2014年  武汉市交管局大桥大队改造项目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2014年  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空间设计
2015年  融科天域商业包装设计
2015年  小小青石玖宫亲子餐厅整体形象设计
2015年  亚洲超级模特大赛武汉赛区总导演及总设计
2016年  武汉市中山大道改造”项目城市公交系统站点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2016年  武汉市交管局大桥大队改造设计
2017年  尚系品牌整体形象及产品设计
2018年 “和平之心”——武汉市青山区公共空间旧城改造设计
2019年 尚系涂料艺术馆(广州)整体空间设计
2020年 尚系涂料艺术馆(武汉)整体空间形象改造设计
2021年 尚系涂料艺术馆(红星)整体空间设计

获奖/评委:
2020年 荣获湖北大学2018—2020年度“优秀教师”奖
2020年 荣获湖北大学2017—2019年度聘期考核取得突出业绩或超额完成科研任务荣誉证书

(设计类)
2007年 美国《INTERIOR DESIGN》·德国HANSGROHE PHARO汉斯格雅时尚卫浴设计大赛    卓越设计大奖
2009年 中国营造 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 优秀奖
2013年 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    铜奖
2017年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    铜奖
2018年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    银奖
2018年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最高奖) 学院奖
2018年 获  "我要去米兰" 《中国设计力青年榜》青年设计领袖奖    银奖
2018年 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国际设计大奖    国际创新设计大奖
2018年 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国际设计大奖  TOP10 最具国际影响力知名设计师大奖 (受邀法国巴黎颁奖盛典 专业主题分享嘉宾)
2018年 加拿大GPD设计大奖 优秀奖
2019年 中国室内设计30年 “1989-2019”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 荣誉称号
2020年  2020年度 网易态度设计大奖    设计城市贡献奖
2020年 红棉中国设计奖    室内设计至尊奖
2020年 2020“城市表情”装置设计展“2020中国(武汉)设计名片”荣誉称号
2020年 2020 IAF锋建筑节    优胜奖
2020年  康耐登《我要去米兰》中国设计力青年榜    特邀评审
2020年  2020 第十六届光华龙腾奖 抗击疫情    特别奖
2020年 芒果奖│十间坊实战赛事    中国设计推动奖

(论文类)
论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理想与现实》2011年 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论文评选 ,教师组论文三等奖
论文《理性游戏•快乐设计》2014年 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教师组论文二等奖

指导学生获奖
2020年 “居住在中国”2020中国样板间设计大赛 指导研究生(邓伊玲)参赛获 星系赛道金奖(奖金20万)/网络最佳人气奖(奖金5千)

城市贡献
武汉市公安局警务综合服务站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武汉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整体形象包装设计(武汉市团市委重点项目)
武汉市交管局大桥大队改造项目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武汉市洪山区岭南路商业街整体改造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武汉市中山大道改造项目城市公交系统站点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与开发基地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空间设计(武汉市重点项目)
光谷客十七排小剧场空间设计(重点文化项目)
YEH青年创业港(武汉市市共青团表彰)
宜昌市伍家岗区检察院办公空间设计(宜昌重点项目)
宜昌市伍家岗区税务办公空间设计(宜昌重点项目)
首届武汉国际时装周形象及秀场总设计及总执行 (武汉市重点品牌项目)
亚洲超级模特大赛湖北分赛区  总导演及总设计(武汉市政府发改委委托)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总部(北京)整体改造设计(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委托)
武汉市青山区政府“青山区和平大道‘和平之心’亮点区块建设提升”“和平之心”城市更新改造——武汉市青山区公共空间旧城改造设计 (奖金30万)

策展及个展
2012年 首届武汉国际时装周  主策展人 / 总设计师 / 现场总执行
2013年  美克美家SHOW ROOW (北京世贸天街)邀请展
2018年  《色彩魔方》加拿大品牌 MF 广州家博会展厅
2018年  广州设计周“设计中国”之“设计武汉—留住长江的微笑” 联合策展人/主设计师
2019年  《泳池派对》加拿大品牌 MF 广州家博会展厅
2019年  未来生活方式展“超级共享家”联合策展人 《寻找错过的时光——择趣园》项目主创  网易新闻家居 东莞设计周
2020年  落叶回声——让世界重回东方 璞睿【落叶】艺术展主题沙龙     联合策展人
2020年  受邀广州设计周/领路策划 中国城市设计名片装置设计展  《UP武汉——我要为你跳一跳》主策展人
2021年  受邀广州家博会(广州)×网易家居   “拾°”平行空间展——轻松派对 10大网红态度空间展  《者者的世界》主策展人

主持完成的教、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艺术类学生学习心理及行为习惯与教学改革的关联性探索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住宅设计理念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性研究》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横向课题:
《武汉市洪山区岭南路商业街整体改造设计》政府委托 65万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检察院壁画设计项目》政府委托 2.2万
《“和平之心”武汉青山区公共空间旧城改造设计案》政府奖励 23.46万
《尚系品牌整体形象及产品设计》商业委托 120万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办公楼整体改造设计案》协会委托 20万
《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棚户区安置房改造装修工程》政府委托 50.2万

论文:
1.沈劲夫.艺术设计教育中学习心理及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8(01):58.(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060295;)
2.沈劲夫.起点与终点——现代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的环节控制及其关联性[J].华中建筑,2007(08):62-63.(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鄂教科[2007]4号;)
3.沈劲夫.设计综合表达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忽略的训练主题[J].艺术教育,2007(04):55+53.
4.沈劲夫,薛燕妮.从凤形象的演变谈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更新和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44-46.(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2A29011);)
5.沈劲夫.设计教育中的“设计心态”及“游戏心理”认知[J].文教资料,2006(29):94-95.
6.沈劲夫.关于楚文化的文化影响力及其商业价值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8):33-35.
7.沈劲夫,李修建.“世说新语时代”的人物之美[J].美与时代,2006(06):22-23.
8.沈劲夫.武汉里分的特色和历史文化意蕴[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05):8-11.(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3A008);)
9.《艺术与设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


专著:《当代设计家——沈劲夫作品选》  ISBN 978-7-5153-3993-1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2

参编并出版教材:
教材《景观艺术设计》(第三作者)ISBN 978-7-5609-6667-0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材《办公空间设计》(副主编)ISBN 9787302248125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精编教材)
教材《室内设计》(第二作者、编著)ISBN 978-7-5006-8728-3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5(二十一世纪环境艺术设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教材《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三作者、编著)ISBN 978-7-5153-0226-3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0(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当代设计家——沈劲夫作品选》ISBN 978-7-5153-3993-1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2

作品发表:
《商业街入口设计》ISSN 1006-8899/CN11-3665 J《美术观察》2012.1
《商业街后庭设计》ISSN 1006-8899/CN11-3665 J《美术观察》2012.1
《浩一设计》标志设计ISSN 1006-8899/CN11-3665 J《美术观察》2012.1
《YEH武汉青年创业港》ISSN1007-4759/CN44-1262/TB
《2011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获奖作品选集》2011.12
《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与开发基地》ISSN1007-4759/CN44-1262/TB
《2011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获奖作品选集》2011.12
《样板房之门廊篇》ISSN:2095-414X/CN42-1818/Z《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10
《样板房之客厅篇》ISSN:2095-414X/CN42-1818/Z《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10
《世贸云鼎汇》ISSN 1006-8899/CN11-3665 J《美术观察》2014.6
《茂锦咖啡会所》ISSN 1006-8899/CN11-3665 J《美术观察》2014.6
《1911咖啡吧设计》ISSN:2095-414X/CN42-1818/Z《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5
《光谷客小剧场》ISBN978-7-122-19127-4《2013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获奖作品选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
《凤凰大境销售中心》ISBN978-7-122-19127-4《2013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获奖作品选集》
《Wagon咖啡推广海报设计》ISSN1003-9929/CN 33-1092/TB《包装世界》2015.9
《80M design office概念景观设计》2010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

六、教学情况
1、主要承担的本科生课程:《室内设计一 (原理及居住空间)》、《室内空间设计二(办公空间等)》、《室内空间设计(三)(商业设计与策略、餐饮等)》
2、主要承担的研究生课程:《环境设计研究与实》、《环境设计研究与实践(一)》、《环境与规划设计研究》




image.png
吴义曲
副教授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艺术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 室内设计

教学职务:
中国武汉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2015-)
中国武汉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2009-2015)
中国武汉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2006-2009)

学历:
中国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博士(导师:武星宽,2013-)
中国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硕士(导师:武星宽,2006)
中国湖北博克景观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师(2003)
中国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学士(2002)

科研课题:
吴义曲(项目主持人)《基于遗产廊道理论的历史文化名镇绿地系统构建研究与实践》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016.7(项目编号: 16YJC760057 )
吴义曲(项目主持人)《荆楚元素在湖北省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15.6(项目编号: 15Q006 )
吴义曲(项目主持人)《鄂西乡村文化景观的延续与再生模式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14.5(项目编号: 14G090 )
吴义曲(项目主持人)《楚风园林设计的继承拓展与创新》湖北省教育厅,2013.6(项目编号: 13G137 )
吴义曲(项目主持人)《环境与规划设计研究案例库》湖北大学,2016.12(项目编号:440-150267 )

专著出版物:
吴义曲专著《完全绘本钢笔淡彩风景手绘技法》,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1月。ISBN:9787539455884。
吴义曲专著《景观设计表达篇》,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1月。ISBN:9787539435367。

发表学术论文:
吴义曲《乡村景观特色的延续与再生》,中国武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湖北大学主办,2015年第3期,第157-158页。(国家级核心期刊CSSCI)。
吴义曲《吴义曲作品》,中国北京,《美术观察》杂志,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2017年第1期,第103页。(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吴义曲《楚风园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拓展》,中国北京,艺术教育,中国文化报社主办,2014年第4期,第190-191页。(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吴义曲《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国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中国武汉理工大学主办,2010年第8期,第56-59页。
吴义曲《探析景观手绘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路》,中国安徽,美术教育研究,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2014年第3期,第132-133页。

主要获奖:
2014年   中国武汉湖北美术馆"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赛"(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金奖)
2012年   中国武汉湖北美术馆"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赛"(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一等奖)
2008年   "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设计作品年度奖"(辽宁美术出版社主办)(优秀奖)
2004年   "中国第五届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铜奖)




image.png
周李春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硕士学位
副教授

研究方向: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更新、室内空间改造

学术主张: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外部景观还是室内空间,设计都应该存在和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历史对于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新的设计与空间的过去怎样关联。并应将上述思考带入课程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感。

学术成果:
A、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如《装饰》、《艺术教育》、《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上发表论文和作品数篇,获得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项。
B、参与河南王屋山地质博物馆广场景观设计、罗田县一河两岸景观带方案设计、武汉江夏区龙祥山庄景观设计、浠水县香榭旅游度假山庄景观设计等。

教学情况:
2007年-2017年担任的课程:《概念空间与模型》 、《设计史》 、《构成基础》 、《建筑制图》 、《小型建筑设计》 、《小区规划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 、《展示设计》 、《景观设计》 、《餐饮空间设计》




image.png
张小溪
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态人文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学术成果:
A.多年来参与设计与实践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包括:湖北省博物馆设计、湖北省武汉市大禹神话园广场设计(汉口江滩公园)、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城中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白莲河防汛调度中心办公大楼建筑设计、随州市千年银杏谷景观规划设计等。
B.主持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获得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奖。
C.公开发表多篇公开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专业论文。

教学情况:
2010年到2018年担任的课程:
《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设施课题设计》、《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设计》、《广场设计》、《快题设计》、《建筑制图》、《餐饮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宾馆设计》、《构成基础》、《立体构成》、《设计与制作》、《民居考察》
带领学生进行景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实践。
指导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




image.png
李晶涛
副教授
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获硕士学位
2010年7月至今,任职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于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做研究学者
2021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西哲系教育部骨干项目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理论方向:空间与观念
实践方向:当代艺术与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城乡景观设计、桥梁造型设计

学术主张:
我的研究将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相关专业如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空间是以上所以设计门类的核心命题(回归本源),所以对于空间的当代性诠释,即利用当代艺术、哲学、建筑学、人类学、几何学等来重新认识和解读空间(再创造与再认识),专注于空间设计在当下的存在状态与各种可能性。
从空间本体出发,将空间定义为物质构成的三维实体,研究通过哲思化的概念建构空间的可能性,从而为青年学生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考建构空间的方式,另外也关注空间的大概念,即中国古典绘画里的空间、音乐里的空间、声音里的空间、装置艺术与空间的关系、东西城市空间对比等来拓展空间的概念,使用一种更加广义的空间思维思考空间的存在,从而反补实体空间。空间是建筑设计的灵魂,试图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培养观察空间和分析组织空间的能力,最终能够创造出新的空间样式。

学术成果:
著作
1、 专著《空间与观念——空间设计的当代性追问》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8.5
2、 教材《空间设计原理》副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

主要发表论文:
1、《从装置与影像艺术谈当代展陈空间的建构》,《全国展示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1年
2、《公共艺术促进城市夹缝空间再生》,《山东工艺美院学报》,2019年第五期
3、《虚实掩映之间--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布局手法浅析》,《设计艺术教育》,2014.第1期
4、《形式与语义--观念艺术背景下环艺专业空间建构教学改革研究》,《艺术教育》,2017年9月上
5、《空间建构的秩序逻辑》,《大众文艺》,2017年第20期

科研成果:
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四项
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主要设计项目:
2012年杭州斐梵医疗美容会所室内设计 方案
2013年九江历史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 竞赛二等奖
2013年九江云景湾酒店室内及庭院设计 建成
2015年荆门炼油厂入口景观设计 建成
2020年武汉青川怀石日本料理餐厅万达壹号公馆店 建成
2021年武汉青岚私人定制餐厅万达壹号公馆店 建成
2015至今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铁四院福厦客专泉州湾跨海大桥造型设计、山东东营黄河大桥造型设计、南昌赣江大桥造型设计等。




image.png
杨黎
职称:副教授
一、教育经历
2003年09月—2007年06月,就读于湖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
2011年09月—2015年06月,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06月-2019年06月,美国North Arizona University访问学者。

二、工作经历
2015年09月至今,任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三、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中国美学

四、学术成果
可包括专著出版、参编教材、论文刊发、科研项目(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设计作品、绘画作品、作品参展、获奖等版块
1.学术论文:《论文艺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当代意义》、《在艺术教育中坚持文化自信的意义探析》、《构建武汉友好人文环境的思路研究》、《“书写”中的艺术人生—读陈方既先生<书理思辨>有感》、《对艺术教育中“生态性”教学理念的分析研究》、《对仁者之乐中生生之美的思想解读》、《跨学科视域下艺术学与符号学的基本关系探讨》、《社区·艺术:对“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考察研究》、《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启示下的艺术课程教学研究》等。
2.专著:《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美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3.科研项目:“构建和谐武汉的思想资源研究”(2015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传统儒家人格美论的价值研究”(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新农村宜居社区的规划策略研究”(2017年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依托荆楚文化拓展艺术教学资源的教学改革研究”(2016年湖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研修项目;2018年湖北大学教学名师团队:《突显地方高校特色,服务区域建设——湖北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艺术与科学跨界融合下的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019年湖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湖北大学教学名师团队:《艺术学数字化智慧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团队》;《中外建筑史》在线精品课程(2020年湖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
4.获奖: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 教师组优秀奖;湖北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湖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五、教学情况
1、主要承担的本科生课程:《设计与制作》、《环境设计初步》、《中外建筑史》、《公园景观设计》、《旅游景观课题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
2、主要承担的研究生课程:《设计方法论研究》、《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专业论文写作与规范》、《美学导论》、《专业外语》等。
大王没有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