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理论专区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模拟卷(一)
收起左侧

中国美术史模拟卷(一)

0
回复
684
查看
[ 复制链接 ]

18

主题

19

帖子

182

积分

倔强青铜

Rank: 2

积分
182
本帖最后由 小张有话说 于 2023-12-8 22:19 编辑

选择题(10题,共20分)
1【单选】仰韶文化出现于什么时期?
A 新石器时代末期
B 新石器时代早期
C 新石器时代中期
D 新石器时代晚期
解析:黄河中游地区有分布广泛的仰韶文化(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文化。
答案:D

2【单选】代表西汉纪念碑雕刻,具有划时代成就标志的作品是?
A 马踏飞燕
B 击鼓说唱俑
C 马踏匈奴
D 踞坐石人
解析: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马踏匈奴”,由马、虎、象、牛、人、熊、猪等14件大型花岗圆雕组成,艺术表现运用循石造型的手法,气派恢弘沉雄,是西汉纪念碑性质雕刻的杰作。
答案:C

3【单选】提岀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的理论家是?
A 谢赫
B 孙畅之
C 王微
D 陆探微
解析:王微提岀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答案:C

4【单选】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黄庭经》
B《兰亭集序》
C《快雪时晴帖》
D《洛神赋十三行》
解析:《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B

5【单选】元代花鸟画发展的主流方向是?
A 工笔重彩
B 着色富丽
C 文人画情趣
D 大写意
解析:元代花鸟画的主流是向文人画情趣发展,绝少宋画院之工笔重彩富丽细腻者,文人以画竹、梅表现其高雅品格,水墨竹梅遂成元代文人画中盛行题材。
答案:C

6【单选】明代擅长“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崔子忠
B 陈洪绶
C 丁云鹏
D 吴彬
解析:陈洪绶的人物画,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杨慎簪画图》等。
答案:B

7【单选】文人篆刻的先导、明清流派篆刻的奠基人是?
A 顾听
B 文彭
C 邢侗
D 文徵明
解析:文彭尝试改用冻石治印,石材的易刻,为文人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条件,文人治印遂蔚然成风。文人篆刻的兴起,标志着篆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彭则被公认为文人篆刻的先导、明清流派篆刻的奠基人。
答案:B

8【单选】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A 蔡元培
B 刘海粟
C 徐悲鸿
D 林风眠
解析:徐悲鸿1949年被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答案:C

9【单选】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造型最大的龙图形,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蚌壳摆塑属于?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红山文化
D 半山文化
解析:蚌壳摆塑之龙、虎,仰韶文化,龙长178厘米,蚌壳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
答案:B

10【单选】“六要”, 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是在哪部作品中被提出的?
A《笔法记》
B《画品》
C《古画品录》
D《历代名画记》
解析:《笔法记》提出了 “六要”, 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答案:A



名词解释( 5题,共40分)
1【名词解释】“蚕头燕尾”
参考答案:
东汉隶书用笔技巧更为丰富,在波挑中充分发挥笔毫的变化,提按顿挫,起笔止笔,波势明显,有“蚕头燕尾”之称。结构上疏密多变,呼应变化,既规整又自由灵动。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2【名词解释】
颠张狂素

参考答案:
颠张狂素即为唐代书法家张旭与钵素之并称。在历史上有一定书法艺术地位。张旭,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有“张颠”的雅称,代表作《古诗四帖》。怀素,其草书如风,奇幻变化,舒展自如,飘逸自然,用笔有“风趋电疾”之势,世称“狂素”,传有《自叙帖》、《食鱼帖》等。

3【名词解释清初“四僧”
参考答案:
清初“四僧”是指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4【名解释】小景山水
参考答案:
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作画多是小轴,很秀雅,也很有情趣,引人入胜。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之外别开新境,使现实可居的世界变得清丽可善,受到宫廷贵族与文人骚客的欣赏和喜爱。代表作品有惠崇的《溪山春晓图》和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

5【名词解释】“二居”
参考答案:
居巢、居廉系堂兄弟,广东番禺人。居巢(1811-1865年),字梅生,号梅巢。居廉(1828-1904年),字士刚,号古泉。艺术特点是:(1)强调作画以自然为师,自己栽花叠石,饲养花鸟虫鱼,以供写生;(2)作品设色妍丽,笔致工整,寄妙趣于笔墨之外,颇得悸南田飘逸之姿;(3)二人均善于用粉和用水,以“撞粉”和“撞水”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此法是趁色彩未干之际,注入适量的粉和水,使之互相渗化交融,这样画面干后即出现一种特殊的效果。此法虽古已零星有之,但发展成特殊技法的成就则应归功于“二居”。



简答题(2题,共30分)
1【简答试说明清初“四僧”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及其与“四王”的区别
参考答案:
“四僧”是指清初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与“四王”的区别在于:(1)四王重临古,重对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承传总结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2)而四僧在继承借鉴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情感意趣的同时,不拘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悟,用灵活自如的笔墨独抒灵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四僧的出现,冲破了清初四王摹古习气充斥画坛的沉闷气氛,给清初画坛带来了生机。

2【简答
简述唐寅、仇英与沈周、文徵明等人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唐、仇不同于沈、文等人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
(1)唐寅虽是著名文人,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父亲是开设酒家的小商人。仇英虽倍受文人称扬,但出身漆工。在思想上或趣味上,他们或多或少地与一般民众乃至新兴市民存在一些联系。
(2)因步入仕途而遭受意外打击的唐寅,尽管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却不得不“闲来写幅丹青卖”聊谋升斗。以摹古为生的仇英,来自民间,了解群众好尚,但为了售出作品,也无法摆脱顾主对题材与画法的要求。这些顾主多是项元汴、陈官一类的文人收藏家。
(3)唐、仇同师周臣,周臣艺术渊源南宋院体,但非马、夏,而是李唐与刘松年。在遗产的借鉴与继承上,他们自然有别于浙派,亦不为沈、文所囿。
(4)他们均擅人物,这在吴派文人画家中并不多见。



论述题(1题,共60分)

论述】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客观性论述)
参考答案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其发展演变表现在;
(一)秦汉时期
山水画作为绘画题材,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岩画上,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中也时有出现,但仅作为图符或宣教故事的衬景。
(二)魏晋
魏晋以后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和自觉的山水画,反映出中国古代山水意识及相应审美观的变化,体现出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性质和规律。宗炳的《画山水序》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隋唐
隋唐的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形成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道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金碧山水一派。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长卷;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创水墨山水一派。山水画由此自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四)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山水画步入发展期,并逐步走向成熟。皴法完备、构图以全景式呈现。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形成两种不同风格和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五)北宋
北宋的山水画主要沿袭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的山水形象。
(1)宋初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李成尤负盛名。中后期山水名家有郭熙、王诜等,皆受李成影响,同时又出现以燕文贵的集山水界画于一体的“燕家景致”,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米家山水”和以王希孟、赵孟坚为代表的臻丽细密著称的青绿山水。
(六)元代
元代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融合,但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一部分汉族士大夫虽身在统治机构,政治上却难以施展,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把宋金以来形成的文人画绘画推向新的高潮。
如元四家,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fu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1)①他们的山水画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2)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为一例。但情调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3)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倪瓒的《六君子图》即以六棵树比拟为“六君子”,同时以喻自我。
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七)明清
明清的山水画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时代。所谓继承与创新是就明清时期画家对待传统的态度和表现方式而言。
(1)明初院体及浙派、吴门画家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a.明代初期山水画中最著名者是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戴进的山水取法南宋李唐、马、夏为主,上溯北宋李、郭,并及元人,终自成家。
b.明中期吴门画派则致力于表现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进而体现元人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2)以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为代表的画家,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力主摹古
a.董其昌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了单独的审美客体,使笔墨的精妙与趣味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b.“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挪前搬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他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 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
(3)与“四王”对传统的态度不同,“四僧”则着力于“借古以升今”
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然是文人画系统,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灵性,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他们的艺术风貌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新颖的创造。石涛的艺术主张更证明了这一点,石涛主张“借古开今”,其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其灿烂自由的艺术精神不仅开启了“扬州八怪"的创新之风,而且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影响。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圈圈圆圆圈圈 + 8 欢迎分享,社区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