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4-9-26 17:05:35

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哲学思辨与解析-周玉基

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哲学思辨与解析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Peter Behrens and Related Analysis

周玉基 Zhou Yuji

内容摘要:本文以设计史学研究为基点,对现代主义设计奠基人——德国设计大师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实践及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以期对其设计思想和设计哲学有所提炼、归纳和总结,并对其设计行为和设计主张进行思辨分析以从中有所启示。

关键词:彼得·贝伦斯、设计哲学、思辨、解析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 1940)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在世界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贝伦斯涉足建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留下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设计作品。他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强烈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教育先驱,培养出了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以及勒·柯布西耶等杰出的设计大师。今天,我们身处当今世界的设计环境,再次回望这位先驱的设计历程,感悟他的设计哲学和设计思想,以期得到启迪来充盈我们的设计思维,重新思考当代设计者的行为、思想与历史使命。


一、设计哲学及其之于设计实践的意义所在
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精神和物质是辩证统一的两方面。在设计领域中,设计哲学可谓“形而上”,而设计行为、设计作品可称之“形而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应是遵循哲学规律而存在的。设计哲学可以看作是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学科体系去探索设计本质。现代设计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设计过程也是人类的创意思维以不同的途径和技术手段最终物化的一个繁杂过程。因此,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寻求一个简短通俗的设计哲学的概念,而是要借助哲学的思维和手段去认识设计的本质并指导于人类当前和将来的设计实践。
设计哲学是设计师的一种设计主张、一种声音、一个宣言、一个准则,是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的思想和灵魂。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和设计行为都是物质存在,但没有精神的物质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回顾设计史中所有有所作为的设计大师,无不有其独特的设计哲学和坚定的设计理念,这此都是先人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设计营养。彼得·贝伦斯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二、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哲学”
在设计史的相关著作中我们很难看到贝伦斯本人成文的设计哲学表述,但他用他一生的设计行为和作品表达了他完整的设计哲学理念。关于设计哲学所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庞杂的,为了使研究结果简明扼要,笔者比较赞同罗玲玲教授在《设计哲学浅议》一文中对于设计相关哲学问题的论述。在此,也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彼得的设计实践活动来梳理他所奉行的设计哲学。通过相关典型事例以及对史实资料进行思辨和解析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的设计思想的成因过程和转变提升的轨迹。

1. 设计思想和原则:开放,包容,勇于创新变革,理性务实,严谨求真
设计思想是指导一个人设计行为的根源。贝伦斯的设计思想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起始与形成阶段(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
①密切关注并紧跟设计的前沿思想,积极投入但并不盲从。贝伦斯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前沿的设计活动,为他的设计哲学形成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发展到德国之后被命名为“青年风格”继续展开,贝伦斯是 “青年风格”运动中的重要设计家。那个时期他主要进行海报、书籍插图和版面的设计工作。自然有机曲线是那个时代形式美感的主要特征。贝伦斯的作品中有比较明显的“新艺术”特征,但相比同时期的曲线装饰至上的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贝伦斯并不极端,他的理性风格和功能主义思想都已充分体现出来。
②在设计运动中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勇于突破自我、接纳新的设计思潮。19 世纪末,新艺术运动席卷欧美,身处这场没有半点民主色彩的表面装饰运动大潮中的年轻的贝伦斯却保持着自己清醒理智的思维,他意识到工业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逐渐看清了设计艺术改革与发展的道路,认识到新时代的设计必须结合工业化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工艺才能有新的发展。笔者认为,这对学习绘画出身的贝伦斯来说应该是一个的质的飞跃。这同时也是纯艺术与设计的一种脱胎式分离。他勇敢地走出了艺术家孤傲的自我,进入了面向社会大众的实用物质层面中。这体现了现代设计师一种朴素的价值观,不再以高贵的艺术家自居,而是服务于大众,坚定地走向摆脱虚无的装饰,高度功能主义的设计实践中。
(2)发展与成熟阶段(进入20 世纪以后)
① 凸显功能主义、强调统一设计。1900 年,贝伦斯参加德国赫森大公爵恩斯特赫斯的设计实验,他为自己设计了包括全部用品的住宅(即统一设计、完全设计,Total Design, 并在1900 年的国际博览会中展出了“贝伦斯住宅”,T h e H a u sBehrens),这个作品表明他明确地摆脱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向现代设计的功能主义方向迈进。
②勇于突破传统,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1907 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由建筑师、工程师和生产者联合的设计联盟,提出了现代设计哲学思想:艺术与工程结合。随后,1909 年贝伦斯为德国电器集团(A E G)设计的厂房建筑从结构和材料上都完全摒弃了传统陈旧的方式,采用钢铁和混凝土两种新材料,构建了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2. 设计美学:朴实简洁,轻装饰、重功能,精细完美
1900 年贝伦斯在出版的一本只有25页的小册子 中全部采用无装饰线字体印刷,表明了他与陷入表面形式主义的“装饰”决裂的设计立场。无装饰线字体是20世纪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关键因素,贝伦斯也因此被视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平面设计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其使用的标准方格网络构图,使所有的图文信息清晰有序。他严谨务实的设计哲学思想为德国现代设计视觉面貌特征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德国设计在美学方面呈现出理性、简洁、朴实、精美的特征。

3. 设计方法论——注重构成和基础美感培养,强调理性系统思维
设计方法论研究的是从设计理念到创意思维、再结合技术手段和方法程序、最终解决各种设计问题并呈现出设计结果的完整过程。设计实践是检验设计方法的正确与否的有力证明。1907 年,贝伦斯成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这是现代意义上最早的独立设计事务所。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贝伦斯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设计程序。他担任A E G 公司的设计顾问,参与从建筑、产品设计到平面宣传品设计等多方面的设计。他非常注重设计的前期工作,对公司的产品和各方面情况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设计过程中也严谨求精,设计方案都是经过多次修改而确定。对于整个电器公司的设计任务,从宏观上予以把握,注重总体的统一性和功能性的协调。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贝伦斯设计方法论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而有效。

4. 设计伦理——民主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
伦理学讨论的核心是人的道德问题。设计伦理学是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以研究人的设计活动之于人、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所涵盖的一系列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设计伦理是设计活动所需考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贝伦斯所处的时代,现代设计只是刚刚萌生,虽然设计伦理的观念意识还很淡薄,但今天看来,他所注重的设计的功能性、设计与社会的关系,对产品设计质量的严格标准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等等已经是设计伦理的诸多体现了。由此可以看出贝伦斯心怀大众,关注社会,所以才会设计出许多具有以人为本的经典设计作品,这也应是设计哲学规律的一种隐形制约作用吧。
贝伦斯投身于设计教育。笔者认为,设计教育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1903 年,贝伦斯被任命为杜塞尔多夫美术与工艺学院的校长,在学校推行设计教育改革,也为日后包豪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启示
彼得·贝伦斯只是设计史中众多先驱中的一位,他的设计生命一直与社会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他的思维是开放的、包容的,他不会固守自我的成见,而是不断接纳新的思想,他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他具备一个全面设计师的综合素养,以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设计哲学为大众呈现优秀的设计作品。
在设计史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历史上有所成就的设计大师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大多身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历史环境中。也许应了一句古语——“时势造英雄”。研读贝伦斯的设计人生有诸多感悟。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将他的视角投向社会发展的方向,内心中不断感受和思索设计与社会的定位和关系。无论身处何处,都应把持和坚守设计伦理,心怀设计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己之微力尽全心以能事,才能为世界留下真正纯净永恒的设计文化。
设计应该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执着的热情、激情,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今天的设计界中,大量的设计行为和设计作品为了商业目的或其它客观因素在短时间内产生并作用于当今社会,在这种快节奏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似乎已经无法顾及“器”中是否有“道”,此“道”是否受之于此“器”。各种模仿和抄袭使许多貌合神离的下等之器离“道”愈走愈远。凡事都是有两种属性的,人的劣根性和社会的丑恶面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那些让我们心痛和不齿的设计行为在此用纸笔去声讨,力量似乎太微弱了。我们在此只能呼吁每个有良知和设计伦理的设计师都应该时刻以走正设计的大“道”为己任。


注释: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深圳,1998,第135-136 页。

同,《庆祝艺术与生活—— 作为文化最高象征的演艺事业的审视》(Celebration of Lifeand Art:A Consideration ofthe Theater as the HighestSymbol of a Culture)

参考文献: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深圳,1995。
罗玲玲:“设计哲学浅议”,《中国技术哲学第十届年会论文集》,沈阳,2004。
(英)理查·荷里斯:《平面设计发展史(增订版)》,徐明洁校对,龙溪国际图书有限公司,台北,2005。
Richard Hollis: GraphicDesign, A Concise History,Thames & Hudson world ofart, London, 2002.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Behrens.

周玉基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哲学思辨与解析-周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