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学概论611(学硕/专硕)
一、选择题(10*2分)
1、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它的基本原则是用(c)来描绘客观世界。
A三原色B曲线线条C几何图形D机器形式
2、意大利建筑师(B)和英国建筑帅罗杰斯设计了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A柯伦波B皮阿诺C乔治亚罗D贝聿铭
3、20世纪初,(A)政府率先把工业设计职业化,从而形成工业设计师登记制度。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4、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了20世纪(A)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A50 B60 c70 D80
5、包豪斯建筑学校的创始人是(B)
A汉内斯·迈耶B格罗皮乌斯C密斯·凡·德·罗D莫里斯
6、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B),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设计文化学B人机工程学C设计美学D设计史学
7、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B)的工作
A企业主B设计师C消费者D以上都不是
8、设计批评者是指设计的欣赏者和(A)
A使用者B爱好者C科学家D政治家
9、在德国,新艺术运动被称为(A)
A青春风格B分离派C风格派D自然主义
10、中国明清在园林方面的专著是(B)
A《考工记》 B《园冶》 C《天工开物》 D《营造法式》
二、名词解释(4*10分)
1、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此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展,所以无论是从材料还是形式上都受到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与强调为大众服务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相区别。这一艺术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延伸也是设计师在接受了机械化和新材料后的装饰活动,它在风格上还受到了当时西方流行的现代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体现在此时期的招贴画上,也反映在些器皿设计上。“装饰艺术”运动喜欢直线和对称的抽象构成形式、极富光泽的材料、具有强烈色彩效果的颜色,反映出艺术家在工业化生产发展进程中对装饰艺术留念的矛盾折衷心理,“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创造了20世纪新生活的景观,成为极富时代特色的艺术运动。
2、流线型设计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了这一新的设计的形成。这种风格与当时的时代气氛、技术发展水平是很适应的。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流线型主要出现在产品设计上,特别是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是20世纪30年代很经典的风格,与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大相径庭。三四十年代流线型风格已蔚然成风,遍及美国工业产品的各个方面,造成了消费者追逐潮流的购买热,是设计促进销售的一个成功例子。使流线型风格普及化的人物是诺尔曼·贝尔·盖迪斯等人。二战后,美国的流线型运动开始式微,而欧洲却兴盛了相当一段时间。流线型运动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赤血了二十多年,其最重要的发展是汽车设计中的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形成,以及它对于全世界设计行业、工业企业行业、市场、消费者等造成的影响。
3、哥特式风格
哥特( 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同时,哥特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 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黑色装扮、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4、现代主义
【参考答案】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一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一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一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推崇功能主义,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二、简答题(2*20分)
1、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参考答案】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再次面临新的革命,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已经退出主流的形态,信息、数码艺术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文化主流。从“工艺美术”到“国际主义”风格,都充分说明了设计是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的。今天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宽带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设计的出现,艺术设计受到的影响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现代信息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绘图工具。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图形处理软件和硬件,代替了传统的纸和笔,极大地提高了艺术设计的工作效率。二是设计语汇。由于计算机所独具的一些图形与色彩处理功能,使设计师用来进行艺术设计的一些软件所产生的色彩与图形变化是传统手绘设计所难以达到的,给艺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语汇和设计风格。三是传播形态。国际互联网在联通世界的同时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自己的设计作品,还可以与他人交流设计思想、赏析设计作品等。信息技术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艺术设计作品传播新媒体,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设计交流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通过数字化这一手段,用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人性化来拓展设计领域的精神空间,为科学和艺术加起桥梁。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彻底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模式和内涵。信息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是当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产物,同其他的艺术方向相比,它更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符合性的特点。而随着数字信息的传播更加深入和全面,信息化的艺术设计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简述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参考答案】
(1)二战后欧洲开展的现设计运动,其成果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其未受战争的破坏,所以美国的生产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另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传统需要打破,对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没有抗拒的心理。他们建立的民主制度也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美国还是一个商业味极浓的国家,销售至上的原则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另外,包豪斯被迫解散时很多教师包括格罗皮乌斯都来到美国,他们把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带到美国,从而迅速带动了美国的现代设计运动,美国很快成为战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最快的国家。
(2)从2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工业设计师后,设计师逐渐从生产中独立出来而职业化。对美国现代设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设计师有提格、德雷佛斯、依姆斯等。美国职业设计师的出现既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过设计师们的革新和创造,美国的交通工具、家具和日用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主要建立在消费主义之上,商业效益是美国设计的特色,设计成为促销和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
(3)1938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这一组织通过发行杂志,评选年度工业设计大奖,开展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活动等,致力于向全社会、商界和政府部门宣传和介绍工业设计的价值,对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50年代,迅速上升的经济使美国进入了富裕社会,为了在激烈的竟争中占领市场和迎合不断求新求异的消费者的需求,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师厄尔推出了“有计划废止制度”,即在设计中有意识地使汽车在几年时间里老化而报废,从而推出新的式样。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追随新的潮流,放弃老的式样,促进市场销售额上升。这一极富美国市场竞争特色的设计策略,虽然对设计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引导了消费者盲日追求外观的畸形消费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遭到了环境保护者的谴责,也导致了美国汽车工业追求形式新颖,忽视产品性能的特点。
(5)5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人机工程学原理引入设计之中,使设计更具科学性。人机工程学通过对人与产品之间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在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生理和心理因素,寻找人与产品之间最佳的协调关系。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运用使产品与人体相关的部件更适应人体活动的基本要求,这在工业设计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积极介绍人机工学理论的是美国设计师德雷佛斯,他于1955年出版了《为人的设计》一书,介绍人机工程学提出设计要以人为本。人机工程学原理被广泛运用于居室、家具和交通工具的设计上。人机工程学的提出使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安全和科学的产品,为现代设计增加了新的内容。
3、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三、论述题
1、从莫里斯,格罗皮乌斯,贝聿铭三个人中任选一个,分析生平,作品,设计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让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德国工业联盟的主要成员,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设计艺术教育家与活动家。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与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进入贝伦斯设计事务所,作为贝伦斯的学生及助手开始建造设计;1910-1914年自己独立创办了建筑事务所在此期间与汉斯·辽耶合作设计了著名的法格斯鞋楦厂,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幕墙结构建筑。1925年,包豪斯迁到德绍之后,格罗佩斯设计了一座新校舍,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被认为是成功实现功能要求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设计思想:建筑应该考虑服务对象,建筑的对象是大众,建筑造价太高,大众无法接受。采用经济的方法,大量采用预制枃件,采用拼装方法,尽量缩短工期,降低建筑成本,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他强烈反对一成不变地因袭古典的方法。他认为功能决定了它应该具有的形式。
设计理念:①主张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②注重全面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系统化设计:③强调功能、技术与经济效益:④强调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大众化;⑤将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
2、简述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结合本专业论述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参考答案】
密斯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最著名的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通过教学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家,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很少有人对于现代建筑能产生如他那么巨大的影响。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1/3的天际线”。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他突出地运用子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加上为这个建筑设计的家具。特别是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密斯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密斯设计生涯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密斯担任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后离开欧洲到美国,提出“少就是多”和“上帝在细节中”的设计原则影响了世界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日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
“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日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1ou)银,雕缋(hui)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儿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综观上述三次运动,都主要是针对机器大批量生产之初对于产品形式的忽视,力求发展新的、合理的、完普的设计风格将对形式的追求融入其中。但是它们所借鉴的形式往往都是以往手工业生产的那种繁杂的装饰,显然有违当时工业化生产的现实。如何才能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促使人们又开始了对包含在设计产品中形式和功能新的探索。
产品设计与所处时代紧密相连,不同时代的设计都是所处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在设计中所体现的注重功能亦或是偏重形式也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古人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一个好的设计除了应是天、地、材、工的完美结合,还要把握一定的度。首先,这个度是要建立在对客观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人的需求不外乎物质的和精神的,设计者应充分了解所处社会的发展程度,使设计能够增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是历史的倒退。彼得·布兰特的作品解决了小空间的设计问题,这种对人性的关怀是社会进步的写照。其次,设计师还应使自己的设计符合人们的认知范围。超出人们认知范围的设计,在将来可能会成功,但是在当时就不会被理解和接受。马克·纽森的设计虽然侧重于装饰,但却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范围,基于这一点上是可以接受和有意义的。无论社会怎么变,人的需求总是客观的,而设计总是主观的,设计者的任务总是根据客观的需求来制定主观的设计,实现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统一,功能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总之,形式始终围绕了功能,同时又沿循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相对独立的不断演化、发展完善、优化。但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一定完全同人体的生理一心理结构和生理一心理运动逻辑相吻合、相一致、相协调。套用一句孔子的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相当于功能,文相当于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之间没有孰高孰低及主次之分,形式不必完全追随于功能,而功能也不必完全让位于形式。不同的设计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应针对其使用之目的进行选择,这才是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设计之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