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星可 江南大学硕士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习者, 手绘一直伴随着我们, 从高考到考研都是衡量基本功的重要参考之一。 考研有幸取得了快题144 分的成绩, 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对手绘学习的理解。
观自然 设计是心中的自然。 观察自然,体悟自然, 设计才会自然而然的生发。
格物致知, 手绘正是设计者格物的眼睛。
细腻的体察。 此时手绘追求对光影、结构、空间、 氛围、质感、栖居关系等的切实感受, 力求真实的描摹自然, 也就是无我而有物的阶段。 相比于相机能瞬间高效捕捉真实, 手绘则用看似低效的笔笔描摹, 达到了对客体事物本性更加深切的理解。
主观的表达。 此时手绘之意不在物本身, 而在于绘图者是如何理解物自体的存在, 达到主客相融的状态。
无序摆放的干柴、自由散漫的稻田、 熙熙攘攘的街道、宁静的冬驶过的车, 这些事物幻化成意象, 任绘图者在纸间表达自己对事物所理解的样子。 这种从有物到无物感知对象的方式, 才能渐渐接近设计构思的状态。
想方法 设计是偏向实践的学科, 尤其现在大环境的高效率运转, 大家都在不停的做, 可是做的是自己想要的设计状态吗?
停一停, 想一想, 或许更有益于对设计的理解。 读研正是这样的机会, 手绘则成了最便捷的思考方式。
关于设计, 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
传统与当代、厚重与轻薄、 经典与多元、场所与氛围、 结构与体量等都是伴随设计的重要命题。
读研期间, 实践经历相对较少, 那只能凭借草图将所想所感记录下来。 或许是某次阅读的启发, 又或者是对某位大师的作品经验的学习。
庭院设计是大多数环艺专业入门设计的必修课。 以前觉得是因其小,便于设计的缘故,
读研期间再来复盘与回想, 才觉得更是因其大, 大到无所不包,处处需精巧。
正是因其小,与身体的感知密切, 才把所有的设计关系都放大了, 如一棵树的位置, 需考虑视线、均衡、遮挡、景致、姿态, 稍有偏差便趣味全失。
做设计 学生时代的做设计, 多是纸上谈兵, 看似除了完成作业、考研快题,并无太多意义, 而我觉得这种无意义, 才给表达本我的真实状态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开始做设计时可能更关注技法, 效果图好不好看,平面的构成感。 这些偏向视觉的感受, 对于初学者来说, 还是有利于快速的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但很显然这不是设计的全部。
手绘设计的提升需要交流探讨, 感受他人做设计的思考方式, 避免设计的单一困境。
字如其人,手绘也同样, 有的人具有形式语义的多样性, 有的则具有巧于因借的灵活性, 还有的具有大道至简的纯粹性。
考研的快题, 也是提升设计思维的重要方式。 三小时虽不能尽善尽美, 但却能够逼迫你抓住设计的本质, 剔除庞杂的干扰,专心解决出题者给定的问题。
从自己考研练习快题到读研期间, 偶尔参与教快题改快题的过程中, 能明显感到高分的快题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一是有没有回应出题人给定的设计要求, 这也是决定分数能不能及格的关键;
二是表达是否清晰可读, 给考官良好的视觉体验;
三是设计是否熟练, 如形体、比例、尺度、内外等给人舒适合理之感;
四是手绘表达是否熟练得体, 这决定分数的上限,属于锦上添花, 如最简单的一棵树, 从枝干到树丛、比例到尺度、 高于低、线条与色彩、 主与从等的处理能否胜人一筹。
当手绘设计不再是为了考学之时, 便更多的能表达自己心中现阶段所理解的设计。 上图不规则场地是山居环境中, 宾馆餐厅的庭院设计, 住宿为场地的最高点, 往餐厅侧逐渐降低。 设计立意为听枫庭, 转化高差为西侧竹林小径,沿台阶旱溪而上; 东侧最低处顺势为雨水收集池, 听枫寻源桥蜿蜒其上,过桥、坐亭、踏石、寻枫, 一路漫步,不觉中已到住处。
上图规则矩形场地为城市休闲公共小空间设计,
场地平整,任务书要求为取诗境做设计。 设计则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整体立意为一圆园,一园境。 南侧入口寻觅而上, 微光透树林,曲径寻幽处, 忽逢一潭影,归心在此处, 悠悠慢慢转,禅房隐花丛。 整体空间营造静谧氛围, 给繁忙的都市人一处安宁归心处。
观想做,设计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