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第三章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认识自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主要表现在:
①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③艺术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艺术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通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客观显示主观,使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内涵。
2、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 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 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审美教育作用具有三个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3、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 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 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4、高峰体验
答:高峰体验,存在于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中,指的是人处在最佳状态的时候并感受到最高快乐的实现。由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高峰体验”,在这种时刻里,人会感受到强烈的幸福、狂喜、顿悟、完美。不但诗人和艺术家在创作狂热时是处于“高峰体验”之中,甚至聆听一首感人至深的音乐乐曲也可以产生“高峰体验”。马斯洛还进一步指出,审美活动中的“高峰体验”实际上是通过自我证实而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5、美育
答: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由徳国美学家席勒首次提出。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②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③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④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它 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6、艺术教育
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 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 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 专业艺术院校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 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另一方面, 也可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
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 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2)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
有审美认知作用。以电视艺术为例,专门以传播 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等,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大量观众,就是因为它们充分调动 了电视的先进手段与艺术手法,将上至宇宙天体、下至地理生物的广博内容,以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广大电视观众,使人们在欣赏电视精美画面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科学文化知识。
2、艺术在认知功能上与其他学科存在怎样的异同?
答:(1)不同点
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功能。这就是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它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由于艺术的认知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映对象的本质特 征时,又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堵、愿望等主观世界,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
(2)相同点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当然,对艺术的认知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艺术毕竟比不上物理、化学等自然 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
3、艺术审美教育作用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 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徳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徳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2) “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 “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
4、请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
答: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著中,不但首次提出了 “美育”这一概念,而且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1) 席勒美育理论的内容
①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将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比,感到在古希腊社会中,人的天性是 完整和谐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而人的天性遭到这样严重的破坏,活生生的个人变成了缺乏生命力的机器,是 由于近代文明的发展和国家成为强制性机器所造成的。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这种分裂,要把感性的人 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办法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只有审美才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
②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③席勒明确地把体、智、徳、美四项教育并提,使美育具有了独立的地位和任务。
(2) 对席勒美育理论的评价
①席勒己经不限于仅仅从道徳教育的特殊方式这一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 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②从美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席勒对于美育的认识,确实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把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的狹隘观点,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对后来世界各国的美育理论产 生了很大影响。
③席勒主张以美育来实现人性的改造乃至社会的改革,完全脱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无疑只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空想。
5、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1)从狭义上来说
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等。
(2)从广义上来说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 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同时,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特别是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和消遣需要。另一方面,高科技社会又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被程序化和符号化。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夏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艺术天地里恢殳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 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开设出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艺术类课程,内容除涉及各门艺术和艺术史外,还涌现出一批新的艺术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如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文化学、 艺术管理学以及艺术理疗学等等。
三、论述题
1、艺术在认知功能上与其他学科存在怎样的异同?请举例说明。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另一方面, 也可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1) 不同点
①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功能。这就是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它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由于艺术的认知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时,又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 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愿望等主观世界,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例如,我国优秀古典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形象地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这部小说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 宗教、道徳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使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还可以了解 到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方式,乃至饮食、医药、园林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堪称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 的百科全书。
②当然,对艺术的认知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艺术毕竟比不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
(2) 相同点
①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 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掲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 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例如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 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例如专门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要内 容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等,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大量观众,就是因为它们充分调动了电视的先进手段 与艺术手法,将上至宇宙天体、下至地理生物的广博内容,以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广大 电视观众,使人们在欣赏电视精美画面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科学文化知识。
2、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 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总的来说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在“立徳树人” 的目标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 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现代人都离不开艺术,但要真正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 还需要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艺术欣赏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因为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和再评价,只有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欣赏能力,通晓艺术的基本知 识,才能从更高的起点上去欣赏艺术作品,更充分地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和现实作用。
(2)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 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髙人 的思维能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强调音乐艺术对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他晚年甚至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美学与艺术方面的问题。
(3)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 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太不错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