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 中国设计艺术源流一、选择题
1、人面色身纹足(1)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1)仰韵文化彩陶
2)庙底沟彩陶
3)马家窑彩陶
4)半山彩陶
2、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4)铸造的。
1)染缴工艺
2)夹缴工艺
3)景泰工艺
4)失蜡法工艺
3、宋代(4)瓷器大量使用开片的装饰方法。
1)定密
2)汝窑
3)钩窑
4)哥窑
4、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3)。
1)螺旋纹
2)云气纹
3)餐餮纹
4)莲花纹
5、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2)。
1) 《考工记》
2) 《园治》
3) 《天工开物》
4) 《营造法式》
二、简答题
1、明代“宣德炉”、“景泰蓝”的特点是什么?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艺人们吸收了历代冶炼技术(有说要经“十二炼”),并吸取了古代铜器、宋代瓷器的优点,创造出铜质细腻、色彩丰富、花纹精美、造型新颖的铜制工艺品。“景泰蓝”则是金属胎的珐琅器。珐琅器的制作,从元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了明代,结合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便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民族工艺美术。宣德时期制品已很精美,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因这种工艺的原料色彩,早期主要为蓝色,所以得名“景泰蓝”。
2、失蜡法的特点是什么?
它是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以泥土,外空间用绳和泥将其包裹,待干后自然成为范,然后灌入金属液,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来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为器型。失蜡法可以制作精致、复杂、多层次的型体。
3、什么是缂丝及顾绣?
宋代的缂丝技术已经能够“随心所欲,作花鸟禽兽状”,把丝织品原来无法表现的绘画艺术巧妙地在织物上体现出来。宋代的缂丝能手沈子蕃、朱克柔等人的作品传世较多。朱克柔名刚,他织的缂丝,表面紧密丰满,丝缕匀称显耀,画面配色变化多端,层次分明协调,立体效果甚佳,确实与中国画绣效果几近一致。顾绣又称露香园绣,自顾汇海妻缪氏为开端,到顾汇海侄寿潜妻韩希孟时作品最为有名。顾绣的用丝细过毛发,配色精妙,独出心裁,多为花鸟、人物、昆虫、走兽为主题的纯欣赏性艺术品,并常用绘画来补刺绣不足,有“绣画”之称。
4、什么是石器设计?
原始石器的设计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人们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人们的设计创造能力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不断设计创造出各种合乎实用功能的石器工具。
5、 “哥窑”的特点是什么?
是宋代名密,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哥密瓷器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最先原是烧制上的一种缺陷,但是由于纹理具有特殊的效果,以后就人为地使它形成自然的装饰。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
三、思考题
1、试论中国古代设计中造型趣味的变迁。
2、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
3、试论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