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简史第七章重点知识整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术
本帖最后由 研究僧 于 2023-8-9 20:33 编辑名词解释
1.浮世绘
【简析】
此题解答浮世绘的兴起、代表人物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浮世绘: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中心江户,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产生了反映市民审美意识的风俗画“浮世绘”(浮华世界的绘画),表现美人、浴女、俳优等各种市井人物、花街柳巷和风景名胜,以套色木刻版画为主。江户的浮世绘创始人苏川师宣使小说插图独立出来,直接描绘市井生活,并改进印刷版画技术。钤木春信发明了多色木版印刷 技术,效果灿若锦绣,被称为“锦绘” 。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麿是浮世绘美人画名家,清长的美人匀称文雅,歌麿的美人常釆用面部特写(大首绘),秀丽多姿。葛饰北斋与安藤广重是浮世绘风景画名家,北斋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活泼生动。广重的代表作《东海道五十三次》充满诗意。日本浮世绘版画流行民间二百多年,当时被日本正统画坛鄙夷,19 世纪后期却对欧洲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提供了重要启示。
2.非洲伊费艺术
【简析】
伊费的赤陶头像、青铜头像和青铜器皿是著名的尼日利业艺术品,此題须解答伊费的雕塑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标志着非洲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过去和未来艺术的连接环节。未来艺术指的是比尼族艺术,即贝宁艺术。从伊费雕塑来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塑家极其众多,雕塑制作的历史也很悠久。当时,伊费的能工巧匠在青铜雕刻的处理上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技巧,能够铸造出精致优美的雕刻品。伊费匠师在那时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失蜡法”的铸造技术。这种铸造方法,先出现于伊费,后传入贝宁。
3.翼狮形角杯
【参考答案】
在古代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代表性。它的基本结构都是前而为带翼的脚头、鹰头或其他动物的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形的杯子,大都以金、银等贵金属制成。它不仅作为饮用酒或其他饮料的实用容器,同时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物。作品结构严谨、做工考究、形象饱满,反映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处于黄金时代——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的风采。《翼獅形黄金角杯》和《翼脚形银制角杯》等,代表了此类作品的基木面貌。
4.萨珊银器
【参考答案】
银器从造型上看以八曲长杯、盘、执壶、瓶、碗等居多,其中尤以八曲长杯最具特色,它因杯子的口缘弯曲成八份,并呈细长形状而得名。其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领具装饰效果。《人物纹八曲长杯》和《动植物纹八曲长杯》,即为这一时期金属工艺的典型之作。
5.犍陀罗艺术
【简析】
此题以《犍陀罗佛陀立像》为例,解答犍陀罗艺术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
贵霜王朝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在位时期,以深受希腊化文化影响的犍陀罗地区为统治中心。迦腻色迦信奉波斯拜火教,也尊崇佛教,被誉为“阿育王第二”。在迦腻色迦时代,犍陀罗艺术家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仅以象征物暗示佛陀的惯例,仿照希腊、罗马神像的模式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这种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等于希腊、罗马的写实人体加上印度佛陀的象征标志。例如片岩雕刻《犍陀罗佛陀立像》头部造型接近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通肩式袈裟类似古罗马长袍托格,顶上肉髻覆盖着波浪式卷发,头后光环是朴素的平板圆片,手势作施无畏印。片岩雕刻《王子菩萨》带有印欧混血儿的特征。片岩雕刻《苦行的释迦》造型冷峻逼真而又高度夸张,被推崇为犍陀罗艺术的最高杰作。
6.埴轮
【参考答案】
埴轮是古坟的附属物,所以可以说是贵族阶层的东西,但制作埴轮这种古坟随葬品的作者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是器物上下呈圆筒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常作为丧葬用品,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啕制纪念物,可被分为四种类型;“房屋埴轮” “器物埴轮” “人物埴轮”和“动物埴轮” 这种形式抽象、造型夸张而寓意深刻的埴轮,以其静穆而冷峻的气质和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日木工艺和雕塑艺术的水平。
7.泰姬陵
【简析】
此题须简述泰姬陵的建筑艺术特点及象征
【参考答案】
泰姬陵是沙·贾汉为他的皇后穆姆塔兹·马哈尔修建的陵墓,由波斯建筑师乌斯塔德·艾哈迈德设计,根据伊斯兰教的乐园意象设计成“天国的花园”。
(1)布局简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泰姬陵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2)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糊不清的东西,诚朴坦率。
(3)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例如,塔高(连台基)近于两塔间距离的一半,主体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于立面总宽度的一半,立面两侧部分的高近于立面不计抹角部分的宽度的一半,其余的大小、高低、粗细也各得其宜。
(4)分明:穹顶统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两侧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衬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们反过来衬托出中央的阔大宏伟。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层次进退、光影变化、虚实对照,大小穹顶和高塔造成的活泼的天际轮廓,穹顶和发券和柔和的曲线等,使陵墓于肃穆的纪念性之外,又具有开朗亲切的性格。
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圆顶寝宫倒映在水池之中,极其纯净幽美,赢得了“大理石之梦”“白色大理石交响乐”等无数赞誉。
简答题
1.日本佛教美术主要时期简述。
【简析】
此題对飞鸟时代和白凤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四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壁画艺术、雕塑艺术进行简述。
【参考答案】
(1)飞鸟时代和白凤时代:最早的佛寺飞鸟寺由百济工匠建立,川原寺是唐朝样式佛寺的先例。飞鸟时代的佛教雕塑沿袭中国南北朝样式,代表作为法隆寺金堂的《释迦三尊像》《梦殿观音》和《百济观音》。前二者由梁朝入日的工匠鞍作止利与止利派工匠所作,风格严峻,属于中国北朝体系,后者风格柔和。属于中国南朝体系。白凤时代的佛教雕塑流传中国隋唐样式,如药师寺金堂的《药师三尊像》等已呈现初唐风貌。
飞鸟和白凤时代的佛教绘画代表作有中宫寺的《天寿国绣帐》、法隆寺的《玉虫厨子》、 法隆寺金堂壁画《菩萨像》、《橘夫人厨子》等,与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绘画风格接近,法隆寺金堂壁画《菩萨像》的造型和线条甚至可看出已被中国吸收同化的印度和中亚壁画影响的痕迹。
(2)奈良时代: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和留学生促进了中日佛教美术的交流,佛教美术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飞鸟时代的木构建筑法隆寺 711年重建,仍保持南北朝样式的旧制。东大寺是奈良盛期佛教建筑的代表,仿照唐朝样式。东大寺法华堂的夹纺像《不空肇索观音》和东大寺金堂的 《毗卢舍那大佛坐像》,是奈良盛期佛教雕塑的代表,面容丰满,庄重静穆,被称为古典风格。东大寺正仓院的绘画遗品以《鸟毛立女图屏风》为代表,收藏的57件“奈良三彩”或称“正仓院三彩”陶瓷,受中国唐三彩影响。
(3)平安时代:前期唐风极盛并向和风(日本风格)过渡,后期兴起日本民族文化复兴热潮。平
安京(今京都)的佛教寺院逐渐受日本神社、住宅的和风建筑影响。平等院凤凰堂的整体平面设计模拟凤凰飞翔形状。平等院凤凰堂的《阿弥陀如来坐像》,比例匀称,面容圆满,螺发细小,线条柔和,被奉为和风佛像的典范。平等院凤凰堂壁画《九品净土》和高野山《阿弥陀圣众来迎图》融合了佛教绘画与山水背景。
(4)镰仓时代:平安时代以后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日本世俗美术日益兴盛,佛教美术逐渐衰微,伴随着中国禅宗传入日本,镰仓时代的佛教美术吸收了南宋的影响。南宋样式的禅宗寺院有建仁寺、建长寺等。镰仓时代的雕塑流派庆派(代表人物运庆、快庆)脱离平安时代的定朝式,与宋风结合创造了庆派样式。佛教绘画也受到南宋绘画的影响。
2.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
【简析】
此题简述诺克、伊费和贝宁的雕塑、雕刻、非洲民族雕塑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诺克美术:大约在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400年间,即在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渡时期,有过兴盛阶段。诺克赤陶雕像和头像是最古老的西非雕塑作品。诺克美术是伊费艺术的前身,诺克雕塑通常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例从上往下缩小,运用夸张手法,使雕像的头部为全身的四分之三。
(2)伊费美术:伊费的赤陶头像、青铜头像和青铜器皿是著名的尼日利亚艺术品。这种艺术品是为宗教祭祀仪式制作的,它们在技巧和形式上十分完美,在形象上自然逼真。
伊费雕塑:标志着非洲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过去和未来艺术的连接环节。未来艺术指的是比尼族艺术,即贝宁艺术。从伊费雕塑来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塑家极其众多,雕塑制作的历史也很悠久。当时,伊费的能工巧匠在青铜雕刻的处理上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技巧,能够铸造出精致优美的雕刻品。伊费匠师在那时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失蜡法”的铸造技术。这种铸造方法,先出现于伊费,后传入贝宁。
(3)贝宁雕刻:贝宁城位于尼日利亚西南部的森林地带,它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悠久和发达的非洲青铜雕刻艺术中心。15世纪至16世纪,贝宁艺术达到了极盛时期,声名远播。贝宁青铜雕刻是奥巴(国王)的宫廷艺术,它表现王室题材,歌颂王公贵族,颂扬奥巴的权力,塑造他们的武士和盟友形象。贝宁王国的文化艺术在15世纪就已经达到了极盛期,并对尼日利亚南部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时,贝宁的青铜雕像和浮雕,在铸造的技术上和雕刻的技巧上已经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雕刻水平。
贝宁雕刻那精雕细镂的技巧是值得称赞的,但这种艺术的表现力不如伊费艺术那样强烈,有忽略写实的倾向,并快多个性。贝宁雕像作品大都是表现国王,王后,大子,达官显骨、僧侣、贵族和有易的.国王雕像满戴胸徵,有时还用鳄鱼作眼--以象征他们是海神奥洛贡。武士雕像是右手持矛、左手拿盾、全身披挂的立像。青铜头像的代表作品有《国王头像》及《母后头像》。贝宁青铜装饰浮雕早已驰名于世。尤其是以一种花纹图案雕刻的浮雕背景见长。在浮雕作品中,主要是表现国王的丰功伟绩以及战争、对猎、出游、宫廷生活、外国人及动物等,各种人物的社会身份可以从服装、头饰、挂珠等鉴别出来。因此。这些青铜饰板不仅是艺术史方面的可靠材料,而且是物质文明、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珍贵资料。
3.简述伊斯兰的绘画特点。
【简析】
此題须从抄本插图绘画、建筑、壁画、地毯等四方而简述其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抄本插图绘画:在伊斯兰时代,伊朗美术的最具影响力的成就是波斯细密画。波斯细密画是 13 世纪至 17 世纪在波斯文化圈内流行的抄本插图,线条工细,设色富丽,约略相当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重彩,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蒙古征服者带来的中国绘画的影响。突厥人帖木儿在中亚建立的帖木儿王朝于14 世纪末征服了伊朗,以都城赫拉特画派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波斯细密画臻于成熟,出现了波斯细画大师毕扎德,代表作有波斯诗人萨迪的《果园》抄本插图和尼扎米的《五卷诗》抄本插图等。毕扎德创造了波斯细密画的精致笔法、简洁构图、写实造型与和谐色彩,其鞍马人物可以同中国元代画家赵孟畋燃纭Hㄎ醭持问逼谑遣ㄋ瓜该芑幕平鹗贝1显略翘径贝绽鼗傻牧煨洌质侨ㄎ贝蟛焕锸炕傻拇词既恕Hㄎ贝笃诘南该芑涨鞒淌交阆蛴诮檬畏绺瘛S《饶远醭贝瞬ㄋ瓜该芑俳四远该芑男纬珊头⒄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