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考研狗 发表于 2023-8-5 00:50:14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知识整理-第六章近现代时期美术

本帖最后由 环艺考研狗 于 2023-8-5 00:50 编辑

1.上海画派(海派)
【简析】
此题须解答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及总体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上海画派”,指19世纪中叶活跃于上海的绘画群体,任熊、任薰、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等人是海派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代表。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相结合,并与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以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为胜,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海派前期代表为“海上三任”,指上海画派发展前期的三个重要人物:任熊、任薰、任颐。晚期海派以吴昌硕为巨擘。


2.潘天寿
【简析】
此题须解答潘天寿的社会地位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1)社会地位: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1923年后在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中国画及中国绘画史。1928年,潘天寿出任国立西湖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1932年潘天寿与张振铎、诸闻韵、吴茀之、张书旗组织“白社”,切磋交流花鸟画艺术。1944年担任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2)绘画特点:
花鸟画作风雄浑奇崛、苍古高华,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人物画也很有特点。他十分讲究笔墨运用,用笔强悍而有控制,果断而精练,藏豪放坚劲于含蓄朴拙之中,具有雄健、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善用浓墨,间用焦墨、破墨,枯湿浓淡均见笔力;又善用泼墨,元气淋漓,苍茫厚重。同时他特别看重画面布局,经营严谨而又出奇制胜,倾向于豪放奇崛一格。


3.齐白石
【简析】
此题须解答齐白石的绘画成就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齐白石原名齐纯芝,号渭清,别号白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其绘画在师法徐渭、八大、石涛的基础上,又吸收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等的长处而自立门户。在选材上,专画自己亲眼所见的花鸟草虫,以真情实感为依据进行艺术创造,以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为“万虫写照,百兽传神”的笔墨技巧,成功实践了他所坚持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
同时把对诗的涵养化为画的情趣,从而勾画出具有诗的魅力的艺术形象。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有自己劳动者出身的鲜明特色,把旧文人笔下的羸弱伤感一变而为爽健盎然。另外也擅长画山水和人物。山水画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作,是在传统写意山水与民间艺术基础上的发展。代表作品有《群虾图》《借山图》等。


4.月份牌
【简析】
此题须解答月份牌的概念及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概念:
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一种商品广告画,用擦笔画和水彩画两种技法结合而成。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绘对象的是郑曼陀。郑曼陀1914年到上海谋生,以擦笔画的时装美女画立即轰动上海,受到欢迎。他的画细腻,眼神处理得好,“眼睛会跟人跑”。他与水彩画家合作,将水彩风景画作衬景,使画面效果更加有生气。
代表人物:
周暮桥、郑曼陀。


5.岭南画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惯上被称为岭南。活动于这一带的画家被称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有“二高一陈”。“二高”指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一陈”指陈树人。三人绘画皆受居氏兄弟影响,并都曾留学日本,较早参加了辛亥革命,并且都是同盟会会员,他们学习过日本画,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辛亥革命以后,他们在绘画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注重写生,吸收外来技法,强调表现时代精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树立起了改革国画的旗帜。高剑父为岭南画派成就突出者,其代表作《鹰》,即是其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西洋画技法的典型。


6.陈师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陈师曾的社会地位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1)他帮助齐自石并促进了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变化
(2)绘制《北平笺谱》并为同古堂墨盒盖设计新花样;
(3)在对传统绘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中国人物画之变迁》《清代山水画之派别》《清代花卉画之派别》《中国画小史》《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等多篇专论。
(4)以《文人画之价值》影响最大,因为他没有延续革新就是学西画的路子,而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传统上做文章,提出文人画之完善在于人品、学间、才情、思想四要素高度结合的观点。陈师曾的作品比较多的是大写意花卉画和那些山水画。


7.泥人张
【简析】
泥人张指天津的张长林,此题解答泥人张的雕塑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晚清案头泥塑的代表人物是天津的张长林,人称“泥人张”。他善于通过自己的研究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如戏剧、绘画、碑刻、文学等的有益因素,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充实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及文化素养。在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既有形神毕肖的人物塑像如《严仁波》等,又有具有生活趣味的民俗风情如《殡仪式》等,还有对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冲突的古典文学、民间传说的片断演绎,如《惜春作画》等。从这些取材广泛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张明山的泥人既饱含世俗的生活情趣,又富于雅致的文化气息。


8.决澜社
【参考答案】
20世纪重要的现代艺术团体之一,由庞薰茉、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0年开始酝酿,1932年正式成立, 至1935年止,先后举办四次展览,影响颇巨。该社有明确的宣言,以提倡现代艺术为己任,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9.营造学社
【参考答案】
1929年由朱启铃在北京创办,1946年停止活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为重点,在调查、研究和测绘古建 筑实例以及搜集、整理和研究有关文献方面,成就卓著,不但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而且培养了一 批像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那样的高级专业人才。


10.八五新潮(85美术思潮)
【参考答案】
八五新潮是由1985年在杭州的一批年轻艺术家举办的“85新空间”展览为象征的现代美术创作活动,立 刻在全国引起反响,由《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引发了此后一系列的学术和艺术探索 活动。在理论上,范景中通过浙江美术学院学报《新美术〉〉《美术译丛》,系统介绍欧美艺术史学的传统,使 得学生的思想认识空前活跃。从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这股新潮作为20世纪80年代文化精英的启蒙结果, 形成了 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1.新兴木刻运动
【参考答案】
由鲁迅于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旨在以艺术为普通大众服务。新兴木刻受到日本创作版画和德国表现 主义艺术的启发,是不同于传统插图版画的独立创作。它同时在国民党和共产党所辖区迅速发展,对抗日救亡 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


12.清末“三任”
【简析】
指任熊、任熏、任颐。此题须解答三位画家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海上三任为清代晚期“海上画派”(海上指上海)的代表人物任熊、任薰、任颐的合称。“海上三任”一改清代人物画的颓废,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他们所倡导的市民化、世俗化、职业化倾向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内涵,为传统中国画增添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传统中国画由此从清以来保守衰微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寻找到一条与以往主流精英式绘画不同的、贴近社会大众的发展道路。



13.吴昌硕
【简析】
此题须解答吴昌硕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吴昌硕,名俊卿,擅长大写意花卉,画藤本植物,显示出他“试演草作画”的主张。用墨浓淡干湿,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色彩上使用强烈、鲜艳的重色,擅用西洋红,对比中生意盎然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大写意绘画传统。他的画经营位置十分考究,画面疏密错综,虚实相间,配合得很和谐得体。代表作品:《红梅图》,梅枝干自上而下,纵横交错,枝干上繁花错落绽放,画面左侧以顶格长题,行书的金石味与梅枝的刚直酣畅互为衬托,充满老辣之气,同时又不失文人意趣。


14.丰子恺
【简析】
此题须解答丰子恺的漫画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丰子恺 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代表作品:
丰子恺的画最初以古诗为题,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


15.徐悲鸿
【简析】
此题须解答徐悲鸿的社会地位、艺术观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徐悲鸿:徐悲鸿在美术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定“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 要靠写生,而乞灵于抄袭模仿只能造成中国艺术的停滞不前。这种艺术观和他一贯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从而创作出了中国画《奔马》《逆风》《愚公移山》《九方皋》《巴人汲水》,以及油画《田横五百士》《往我后》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其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歌颂英雄与鞭笞邪恶的主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不愧为中国近代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16.西泠印社
【简析】
此题须解答西泠印社的代表人物、宗旨及意义。
【参考答案】
清光绪三十年夏,杭州印人丁仁、王提、吴隐、叶为铭在杭州孤山商议筹建以专研印学为主的学术团体。社址在孤山之侧西泠桥畔,“社以地名,人因印集”,故称“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西泠印社成立早期,按社约在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各雅集一次,此外,每逢五年、十年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周年纪念活动,进行学术交流。保存文物,也是西泠社约之一。印社收藏中尤以古代玺印、明清篆刻印谱为丰。西泠印社还以围绕金石篆刻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出版物在学界享有盛誉,如《西泠八家印谱》《二百兰亭斋印谱》《遁庵秦汉古铜印谱》《广印人传》《印学史》以及《西泠艺丛》《西泠艺报》等书报的编辑出版,整理和记录了金石篆刻的既有资料和现有成果。西泠印社是迄今为止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民间学术团体。


17.《开国大典》(油画)

【参考答案】
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油画,是受动于中国国家行为下,代表一个民族的政治无意识,该幅作品作为红色经典,是对一个政党、国家与民族,行走至一个重大历史时刻的集体记忆,是红色政治无意识的视觉想象,而全然不是画家董希文的个人视觉私语。《开国大典》充满了新中国诞生时中国人意气风发的豪情,以及在油画民族化探索中的自觉践行。该油画作品,是中国老一辈文人、画家关于政治无意识的集体记忆,由于该幅作品的创作,是那个时代中国美术界的国家行为,所以其本身必然就是一幅红色经典。《开国大典》油画,成功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它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表现事物的本质,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又要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最后要被人民所接受和喜爱。《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不仅超越了以书写的语言对历史的红色记忆,更是以画语完成了多元的视觉想象:在红色记忆下,去重塑新中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知识整理-第六章近现代时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