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考研狗 发表于 2023-8-5 00:49:07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知识整理-第五章明清时期美术

本帖最后由 环艺考研狗 于 2023-8-5 00:49 编辑

1.四家(明四家)
【简析】
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考生须注意与"吴门画派"内容不同。此题须解答"吴门四家总体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吴门四家”指吴门画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也被称为“明四家”。四人都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淡于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秉承元人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绘画传统,其山水花鸟画具有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作品:
沈周《夜坐图》、文征明《江南春图》、唐寅《秋风纨扇图》、仇英《汉宫春晓图》

2.清初“四王”。
【简析】
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此题须解答"清初四王"的总体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清初四王指清初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合称。他们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崇尚古人,以临摹代替创作,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缺乏生活气息。“四王”派的山水分为娄东和虞山两派,在董其昌影响下,“四王”的山水画得到发展,赞赏他们的不只是一般士大夫,更重要的是皇帝给他们以荣誉,被视山水画的“正宗”,故有“正传派”之称。他们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对于传统的技法,当做教条,生般硬套,单纯追求笔墨趣味,缺乏生活气息。但这种“正统”态度,符合当时统治者粉饰太平的政治需求,故在清代的山水画中,“四王”势力最大,影响画坛近两个世纪之久。
代表作品:
王时敏《溪山楼观图》、王鉴《长松仙馆图》、王翚《千岩万壑图》、王原祁《仿巨然万山云起图》

3.南陈北崔
【简析】
"南陈"指陈洪绶,"北崔"指崔子忠,此题须解答陈洪绶、崔子忠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绘画特点:
"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绶,"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二人均擅长人物画。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 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 风尚。多画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占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 上的变形主义。其中,陈洪绶早年师法蓝瑛,取法李公麟,上溯晋唐,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风格。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善"易 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崔子忠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

4.南北宗论
【简析】
此题须解答南北宗论的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晚明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不同风格。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将王维和李思训分别定为南、北两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赵伯驹、赵伯骕(sù)和李、刘、马、夏为北宗。他极力推崇南宗为画家正统,贬斥北宗为行家画。“南北宗论”在绘画中尚率真,轻工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chù)刻画。在理论上董其昌更加推崇南宗山水,他进一步提纯了“南宗”山水画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造成了明末以后有些画家一味摹古和追求笔墨而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南北宗论”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5.波臣派
【简析】
此题须解答"波臣派"的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而得名。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还吸取了西 方明暗法之长,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烘染数十层,使人物面部结构更具立体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写照如灯取影,妙得神情"。在画法上既吸收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力图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质相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其肖像画或有背景,或不着一笔,皆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而定。曾鲸最擅长描绘文人学者的肖像,代表作如《王时敏像》。

6.浙派
【简析】
此题须解答"浙派"的代表人物及总体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绘画流派。因开创人戴进为浙江钱塘人,所以后人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其主要成员还有吴伟、张路、蒋嵩、汪肇(zhào)等人。戴进取法南宋马、夏为主,上溯北宋,并及元人。他善于在山水实景中安排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卧游”细看又多生活情趣。这种山水画,实质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比如其代表作《春游晚归图》即描写了现实生活风情。作品还有《三顾茅庐图》等。吴伟虽“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吴伟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他的不少山水画有较大的人物。画中人物大多气宇昂扬潇洒,飘然物外,典型作品有《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等。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浙派画家由于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逐渐失去画坛主流地位,而被新兴的“吴门画派”所取代。

7.扬州八怪
【简析】
此题须解答"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及总体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扬州画派、扬州八怪:扬州画派是清朝雍正到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地区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燃、黄慎、李、罗骋、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所以有人称之为“扬州八家”。
又因为这些画家大胆地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所以有人称之为“扬州八怪”。这些人的艺术态度和政治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特点,所以把这些画家统称为“扬州画派”为宜。扬州画派的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仙佛鬼趣等。

8.清初“四僧”、
【简析】
指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此题须解答"清初四僧"的总体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清初四僧”指清初画坛上四位僧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
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属于文人画系统。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的影响。

9.斗彩
【简析】
此题须解答斗彩的彩瓷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熟于明成化时期。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主要为宫廷赏玩品,由于烧造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在明后期已相当名贵。成化斗彩瓷器胎质细腻,釉质精良,雅丽和谐。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有的多达六种以上,用色纯正鲜明,故而在图案设计上能够根据画面内容、题材从容自如地配色绘制。成化斗彩的形制多为小型器物,如小型的酒杯、高足杯,尤以鸡缸杯、葡萄杯等“精妙可人”。

10.景泰蓝(掐丝珐琅)
【简析】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此题须解答景泰蓝的工艺特点、装饰纹样及代表作品。
工艺特点: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形、纹、色、光四字。其制作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十个阶段:制胎,用红铜板制成各种器形;掐丝,把铜丝压成扁丝并根据装饰图案粘在铜胎上;烧焊。将铜丝烧焊在铜胎上,使两者紧密结合;点蓝,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嵌在花纹里,其底色多填蓝料;烧蓝,点蓝后入火烧制;磨光,烧数次后用粗砂石、细砂石、黄石、木炭逐次加以打磨,使蓝料与铜丝平整:镀金,镀金可增加光泽并避免生锈。
装饰纹样:
景泰时期的作品,品种繁多,既出现了鼎葬之类的大型器物,也有大批花瓶、盘盒、熏炉、灯台、碗碟等日用器皿。装饰图案除番莲、饕餮、蕉叶外,还有菊花、楼台、山水、人物、云鹤、龙凤等式样。地色多为翠蓝釉、宝蓝釉,以之衬托纹饰中的鸡血红、深浅绿、深浅黄、车梨白、葡萄紫各色釉,光亮夺目,华贵晶莹,再配以镀金掐丝,愈显富丽华美。
代表作品:
故宫所藏的《宣德铜胎掐丝珐琅三足炉》。


11.青藤白阳
【参考答案】
徐渭风格和陈淳一致,大刀阔斧,纵横脾睨,使画面产生墨汁淋漓的酣畅感,形象勾画,简练明快,丰富和提高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后世以陈徐并提,称为“青藤白阳”,影响了近代的花鸟画家。

12.《髹饰录》
【简析】
《髹饰录》是中国第一部专论漆器工艺的著作,作者黄成,此题解答著作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
明代制漆名匠黄成撰写,是古代重要而完整的漆工专著,较详细地记述了漆器品种、制作方法、原料、工具,资料相当丰富,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极为典型地反映了古代手工造物的独到思想、精致尚古的审美观及敬业敏求的工匠精神。

13.吴门画派
【简析】
考生须注意,与"吴门四家"内容不同。此题须解答吴门画派的概念及代表画家的总体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概念:
吴门画派是对吴地文化的一种继承与 传扬,以刚柔并济、素朴雅致、秀外慧显为特征。吴门画派在创立之初叫作“松江画派”,吴门是后人根 据地域特点及画家特长所总结归纳出的一个称谓。吴门是苏州的另外一个名字,自古多出画家。明朝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画界知名巨匠,这其中 便包括“吴门四大家”,即为后人耳熟能详的仇英、沈周、 文徵明和唐寅四人。
绘画特点:
题材的时候多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追求意境,注重生活 情趣和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既具有文人画的雅致,又不刻意追求高雅脱 俗,经常放映社会中真实的世俗情趣,故而赢得了不同阶 层人群的喜爱和传颂。

14.明式家具
【参考答案】
中国家具发展到15至17世纪出现了一个高峰,因这一样式始于明代,所以习惯上把这一时期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品类齐全,分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等大类。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利,装饰适度,十分重视实用美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其艺术风格为∶简、厚、精、雅;其优美特征体现为结构美、材质美、造型美、装饰美。

15.《天工开物》
【参考答案】
在文化、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有关手工业方面的专门著作。它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详细地记述了乃服(衣服、丝织)、彰施(染色)、陶诞(陶瓷)、冶铸(铸造)、锤锻(锻工)、五金(金工)、珠玉(珠玉)等各种手工业,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杨柳青
【参考答案】
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出现年画作坊,已知最早的画店有戴廉增、齐健隆两家。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在画法风格上,明显受到殿版版画(包括西洋画法)与宫廷绘画的影响,比较追求绘画效果,单色版印刷后,再辅以人工填色开脸,线刻精工细腻,色彩鲜艳辉煌,以典雅细丽为主要特色。乾隆以后,反映现实的作品有所增加,甚至描写流行的时装发巳,人物增多,场面加大,加强了背景的描写。道光以后至清末,人物形象又受到了海派画家钱慧安的影响。其产品行销华北、东北和西北各地,对河北武强、山东倭县等地年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康熙年间的《嬉叫哥哥》、乾隆年间的《盗仙草》和道光年间的《庄稼忙》等。著名年画艺人有《嬉叫哥哥》杨柳青年画高桐轩等。

17.宣德炉
【简析】
此题须解答宣德炉的题材内容、制作技法及装饰纹样特点。
【参考答案】
是明代王室祭祀宗庙和陈列玩赏的器皿,盛行于宣德年间。这一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具有铜质细腻、色彩丰富、花纹华美、形式新颖的特点。
制作技法:
宣德炉所用原料以产于暹罗的风磨铜为主,并加入白水铅、黑水铅、日本产的生红铜、荷兰的花洋斗锡、阿拉伯产的番碌沙、加里曼丹产的紫矿石、胭脂石以及国产金银、明矾、水银、黄丹等三十多种珍贵材质,按一定比例进行反复调配。宣德炉的冶炼吸取了历代冶炼技术,铸造一器往往炼铜多达十余次,体现出明代工匠精湛的炼铜技艺。经这般工序而成就的宣德炉,内涵珠光、外观恬静,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色泽--如朱砂斑、茄皮紫、甘蔗红、栗壳色、秋梨白、鹦羽绿、秋葵色等,不下四十余种,取得了精致美观、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装饰纹样特点:
宣德炉的花纹、形式是明代工匠艺术家们借古以开今的一种艺术创造,他们大量参考了历代陶瓷、青铜器等的形制和纹饰,其中从《博古图》《考古图》《祥符礼器图》《绍兴鉴古图》中选出图式88种,从内库所藏宋代定、汝、官、钧等名窑精品中选出 29 种,作为蓝本以资借鉴,同时又不拘泥古风而屡有创新。素面和花式是宣德炉的两大品种。素面宣德炉是指未经装饰花纹的类型,这类器物绝无任何花纹布陈,而以纯熟圆浑的轮廓,光滑温润的外观,既有青铜器的凝重,又兼备宋代钧汝名瓷的优雅内蕴,充分突出了宣德炉的造型和色泽变化;花式宣德炉即为经过艺术加工的器物类型,集錾刻、镶嵌、镂空、鎏金等工艺之大成,并作细致入微的刻画,夔纹、云龙纹、狮子纹气势宏大,梅竹秀石写实生动,四花纹等装饰图案典雅大方,而炉盖镂空、炉身錾刻则将不同的装饰技巧有机结合,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明代铜器工艺技术的进步。

18.《苦瓜和尚画语录》
【简析】
此题须解答《苦瓜和尚画语录》的主要内容、观点及影响。
【参考答案】
全书分十八章,前四章围绕“一画论"就画法原理发挥见解,高屋建瓴,多有精义。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就山水形象、意境、笔墨、格调、书画关系等,展开讨论。第十八章则明确提出了革新创造的绘画思想。统观全书,先讲原理,次述运腕,最终引申出理论主张,构成了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石涛把对画理画法的认识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具有充分的逻辑力量。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是“一画”,“一画”被视为是世界万物包括绘画的根本原理和法则。以“一画”观认识绘画,则“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在此认识基础上,石涛从“常”与“变”“万”与“一”“受”与“识”等辩证关系出发,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多样与统一的关系,抨击了食古不化的时弊,提出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创造性见解,进而阐明了自己的艺术主张。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反对拟古,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提倡自由创作的强烈主张,对18世纪以来的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19.徐渭《墨葡萄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徐渭《墨葡萄图轴》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号天池,晚年又号青师道人.浙江山明(今绍兴)人徐滑的水墨大写意“纵墨淋漓”风格之形成,与他生坎坷悲惨的经历而形成独特复杂的性格极有关系。徐渭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纵横肆逸,墨笔淋漓,水性卓然。《墨葡萄图》是徐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以饱蘸水墨之笔,挥写一支墨葡萄。画面中只见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灵晶莹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及枝、干等皆以大块墨绘成,笔墨酣畅,浑然-体。该画风格疏放,不法形似,正是画家作画时将情感泻于笔锋的结果。
作品是一幅纸本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藤条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画上题诗,其书为行草,字势欹斜跌宕。笔墨极为桀骜不羁,有一气呵成之感,字势欲斜跌宕,令人联想画家的不平凡经历。徐渭寥寥几笔,信笔挥洒,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以泼墨晕染而出,具有动人气势。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 和文人画所追求的“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的高度。
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酶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将水墨的表现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20.陈洪绶

【简析】
此题须解陈洪绶的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陈洪绶:早年师法蓝瑛,取法李公麟,并上溯晋唐,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善“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杨慎簪花图》等。他的版画成就也很突出,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和《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等,陈洪绶还擅长工笔与写意花鸟,作品有《杂画册》《莲石图》等。

21.吴门书派
【简析】
指祝允明、文征明、王宠。此题须简述三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吴门书派是指明朝中期活跃在苏州并以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书法流派。
“吴门”,即今苏州之别称。明代中叶以来,苏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形成的一种被称为“吴门书派”的群体,颇具实力,改变了明初以来低靡单调的书法审美趣味,成为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影响达百余年之久。
代表人物指祝允明、文征明、王宠。
艺术特点:
文征明、王宠的笔下,有沉着少飞动,祝允明则有飞动少沉着,有人以同时期吴地陈道复的书法与诸位比较,得出陈道复有文征明的醇古,无其规正;有祝允明的放逸,无其粗野;有王宠的高雅,无其板拘,也能看出几位在书法上的区别。
代表作品:
祝允明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太湖诗卷》、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王宠《秋生赋》等。

22.西冷八家
【简析】
此题须解答八位代表人物的篆刻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西泠八家:丁敬是“浙派”篆刻的开创者,他与其派后学黄易、蒋仁、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被合称为“西泠八家”。丁敬,工诗文书画,尤擅长篆刻,也精于金石碑版的鉴别与收藏。与金农、吴西林并称“浙西三高士”,他的刻印见于《丁黄印谱》《西泠四家印谱》及《西泠八家印谱》等书。丁敬的篆刻力追秦汉,博取明人,以缪篆式的俗体字入印,并以切刀碎刻的技法追求线条的古拗峭折,直中有曲,挺中带涩,既增加了统一中的变化,又强化了金石趣味。他还一变文彭、何震以来作边跋先书后刻的方法,径直刊刻,开启了在印章边跋中体现拙趣与碑味的先河。其篆刻以雄健古朴为宗,一扫工细妍媚的两浙时风,创造了平正朴茂、雄健古逸且刀法斑驳的风格。他的篆刻体貌较多,主要有仿汉白文印、方朱文印和圆朱文印三种。其代表作品有仿汉白文印《阿同》、方朱文印《豆华村里草虫啼》等。“西泠八家”中,黄易篆刻追踪两汉,旁及宋元,绍述其师的各种体格而更加工稳生动。蒋仁和奚冈亦私淑丁敬,奚冈的篆刻能拙中存秀、方中求圆,风格严整茂古。蒋仁主要发展了丁敬仿汉白文与方朱文两体,寓圆于方,貌拙神酣。“钱塘二陈”也是通过黄易而追踪丁敬的,陈豫钟恪守汉印,风格平正工致;陈鸿寿则善于“我用我法”,所用缪篆在装饰趣味中杂以草体,强调了笔画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对比及刀锋的曲直藏露。赵之琛其篆刻章法精整,刀法简挺,功力深厚,但晚年发展了装饰性的一面,颇有习气之嫌。最晚的钱松则在继承“浙派”的基础上开始融合“皖派”风格,布白在平匀中求自然,结字避免过多的装饰性,刀法更突出笔意。

23.董其昌
【简析】
此题须解答董其昌的绘画特点及绘画主张。
【参考答案】
董其昌为明末著名画家、理论家,华亭派的代表人物,追求“以书法入画”。提出了南北宗论,将水墨山水的文人画称为“南宗”;以李家画派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称为“北宗”,“崇南贬北”,标榜文人画,认为南宗才是文人画的正宗。其绘画代表作品有《青牟图》、《秋兴八景图册》等,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的主导地位。
绘画特点:
①其作品以平淡天真、古雅生秀取胜。
②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鲜明地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中的表现力,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来自大自然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的运动做“不似之似”的组合。
③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与含蓄性,也发展了墨法,推出了以前人母题作画,结合有关画史画论题记而发挥笔墨个性的表现方法。
绘画主张:
主张绘画创作应从学习古人的作品入手,在熟练地掌握古代大师的笔墨与图式的基出上,进而以秩序化的图像程式的重新组合为媒介,以充满个性化的笔墨操作抒发出个人的情味,最终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杼”。

24.徐渭
【简析】
此题须解答徐渭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尤擅狂草,精通民间戏曲,并深受以个性解放为实质的新思潮的影响。
①徐渭的花鸟画,兼收吴门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他往往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且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②写意花鸟画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气韵的体现,同时抒发“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

25.八大山人
【简析】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此题需解答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花鸟画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又名朱耷,江西南昌人,入清之后出家为僧,把绘画艺术当作寄托理想、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画笔曲折地反映出来。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清的“海派”以及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都深受其影响。
(1)山水画:学董其昌,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中的旧江山。
(2)花鸟画:他上承沈周、陈淳、徐渭以来的文人花鸟写意画风,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的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

26.戴进
【简析】
此题须解答戴进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人。对人物,山水均有较高的造诣。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又融合米家晕墨法,既有画工的熟练技巧,又有一定的文人修养,故被视为行家兼利者于一身。他的山水大多宗南宋画院,以斧劈为主,用笔挺劲,气势恢宏。用色则轻重兼施,绚丽而淡雅,一反元人那种萧疏苍凉之气,在明代早期,影响极大。代表作品:《风雨归舟图》、《春山积翠图》。

27.粉彩
【简析】
此题须解答粉彩的彩瓷工艺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粉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又名“软彩”,是在康熙彩色的基础上受搪瓷彩的影响发生的新品种,制造技术最精深的是雍正期间,所以称为“雍正粉彩”,粉彩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始于康熙晚期,之后历朝盛行不衰。
粉彩: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出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粉彩之不同于一般釉上彩之处,在于用含有铅粉的“玻璃白”加入呈色金属在素胎上作画,而后入炉烘烧而成。由于用彩较厚,花纹略凸起,有一定的立体感,色彩鲜亮明快又淡雅柔和。粉彩最早出现于康熙时期,至雍正时无论在造型、胎釉和彩绘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28.五彩
【简析】
此题须解答五彩的彩瓷工艺特点及代表作作品。
【参考答案】
五彩:是斗彩后彩瓷的又一突破,其彩绘烧制方法大略同于斗彩。但釉下青花是构成整个画面纹饰的一个因素,与釉上的红、绿、黄等色处于同等地位,致使釉下彩与釉上彩相映生辉,浓艳绚烂。明代的五彩瓷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图案花纹满密,尤其突出红色,使色釉浓翠红艳,刻意追求华丽的效果。如万历时的代表作《五彩鸳鸯莲花纹瓶》《五彩云龙纹盖罐》。康熙五彩是清代景德镇的重要品种,能够熟练使用釉上蓝彩、黑绘和描金等装饰手段,大大地丰富了釉上彩色,基本改变了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雍正和乾隆时期的五彩瓷在整个彩瓷烧造中所占比例日益降低,风格则以仿成化五彩、仿康熙五彩为主,但在器形、图案上颇具特色。器形多为葫芦瓶、方花盆、笔筒等,图案多数偏于幽雅,尤以人物、花草、简笔山水与鱼藻纹样为突出。

29.《芥子园画传》
【简析】
此题须解答《芥子园画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芥子园画传》:由金陵画家王概根据李流芳稿本增辑绘制而成的一部画谱,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因为此书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和流派,图文结合,简要明了,便于初学者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来学习绘画,因此广为流传,成为影响深远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30.清六家
【参考答案】
“清六家”为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yùn)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视为“正统”。其中,王时敏擅画山水,少时学于董其昌,并临摹家藏宋元名迹,以黄公望为宗,其画笔墨苍润雅秀,从其学画者颇多,“娄东派”山水为其所创。作品有《云山图》等。王鉴工画山水,长于青绿设色,擅长烘染,风格华润,作品有《夏山图》。王翠擅画山水,对古人的作品,下过苦功临摹,其画以元人笔法而运用唐人气韵为主,具有古朴清丽的特色,《溪水红树图》为其代表作。王原祁擅长山水,学黄公望浅绛一路画法。他的作品笔墨气味醇厚,《辋川图》为其代表作。吴历与王翠同师王时敏,画宗元人,气韵高雅厚重,代表作品有《湖天春色图》。恽寿平原画山水,后专攻花卉,创没骨画法,其创作重在“摄情”,画风清新,形成清代花鸟画的“写生正派”-“常州派”。《锦石秋花图》为其代表作。

31.画珐琅(珐琅彩)
【简析】
此题出解答珐琅彩的工艺特点、装饰纹样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珐琅彩:
又称瓷胎画珐琅,以取法铜胎珐琅器而得名。最早始于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珐琅彩大多为盘、壶、盒、碗、瓶、杯等供皇帝、嫔妃玩赏和宗教、祭祀之用的小件器物。起初彩料来自西洋,后则自行生产,彩料多至十余种。其工艺多以彩料铺地后,用油施彩绘制各种图案。图饰布满器身,较厚的彩料凸显于底色之上,鲜艳明亮,花纹绚丽。雍正以后,珐琅彩瓷的制作日趋精致,大多是在经过严格遴选的白瓷器上精描细绘而成。图案表现内容改变了康熙朝只绘花枝或有花无鸟的单调画面,创造出花鸟、竹石、山水等丰富多变的题材类型。同时吸收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不仅出现了水墨珐琅彩及薄胎精绘的所谓“古月轩”,还致力于将图画与精美的书法题诗相匹配,成为了制瓷工艺和诗、书、画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代表作品有《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雍正珐琅彩喜报双安把壶》等。

32.娄东派
【参考答案】
清初绘画流派,由曾受教于董其昌的王时敏开派,又由其孙王原祁为中坚。时敏、原祁为太仓人,太仓在娄江之东,故称“娄东派”。该派以黄公望为宗,极重笔墨功力。由于王原祁为朝廷重臣,画艺深得康熙皇帝欣赏,所以宫廷绘画即笼罩在其风格之下。弟子如唐岱等,对画学原理都有深入的认识,但画艺本身尚未出王原祁之右者。

33.虞山派
【参考答案】
“虞山画派”为清初山水画家流派之一。创始人为“四王”之一的王翚,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晚号清晖老人。清初著名画家。
王翚出身于以仿古为生的职业画师,善于囊括古来自各家各派传统,不限于董其昌划定的南宗范围,自称“以元人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也注重观察自然,因此能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达到夺抉造化之神髓、重开古人之生面的效果。其作品功力深厚、面貌多样,代表作《溪山红树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等,追随者如杨晋、王玖、蔡远、李世倬、宋骏业等,形成了以王翚为归依的虞山派。

34.《庐山高图》

【简析】
沈周的代表作品,此题解答《庐山高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①《庐山高图》作于成化三年,沈周时年41岁。该画是为其师陈宽祝寿而作,开创了以山水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笔法细密、融合王蒙、董源、巨然诸家之法。沈周以庐山为题是因为陈宽的祖籍是江西。令人惊叹的是沈周从未到过庐山,他仅凭借文字描述就将黑龙潭瀑布、五老峰等庐山著名景观,描绘得具体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画中古树、流水、山石等物象寓意深刻,无不透露着沈周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②“庐山高”,含有“高山仰止”的寓意,是沈周对老师高尚人格和高明学文的表彰和赞美。全画饱满繁复,成“S”形构图,以庐山为主峰,近、中、远景气息贯通,类似宋代院体画构图程式,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画面在结构布局上灵活运用了“三远法”。沈周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前者以董源披麻皴法为主,融入吴镇的湿笔画法,笔墨苍劲气势雄健,是成熟后的面貌。后者学“元四家”中的王蒙,用笔细致繁密,《庐山高图》即是“细沈”之代表作。
③沈周采用了王蒙的画风,不仅是“沈细”风格的体现,更是有意味的选择——陈宽祖父陈惟允与王蒙交好,画家以此暗示陈家和王蒙的渊源。而作品构图采用“大中堂”式的全景山水,重岭叠嶂,布景严谨,气势雄浑,有北宋山水遗风。整幅画面气息连贯,运笔细腻,结构繁复,综合前人笔法精髓,能看出沈周的用心。也是沈周中年时期的集大成之作。

35.松江派
【简析】
题须解答松江派的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董其昌为代表,故曰松江派。作为明末画家、绘画理论家的董其昌在艺术实践与理论上都有突出成就。董其昌长于山水画,提倡“元四家”,轻视“吴门画派”,极力鼓吹纯“文人画”。所作山水作品注重笔墨技巧,书画同体,讲求气韵,追求似与不似。董其昌善于将古人的结构、技法特点加以归纳,使画面富有清润温雅、平和怡然的趣味,带有宁静、自然的文人之思。董其昌在美术理论上以禅宗南北之分来总结画史,认为从唐朝开始,以王维的水墨渲淡一派为“南宗”;以李思训工笔重彩一派为“北宗”。前者注重抒情,有文人气;后者注重写实,有工匠气。他崇南贬北。董其昌的实践与理论得到松江地区画家陈继儒、莫是龙等人的支持,弟子满门,流风不绝,人称“松江派”。

36.唐寅
【简析】
此题解答唐寅的人物画、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①人物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笔,线条细匀劲利,设色妍丽浓重,承继唐五代人物画的传统,如《王蜀宫妓图》;一为写意,笔墨洒脱爽劲,线描流转抑扬,如《秋风纨扇图》。
②仕女画:尤其富于时代特色,创造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
③山水画:出入宋元,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而不造作,作风沉郁潇洒,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南游图》等。

37.石涛

【简析】
此题须解答石涛的山水画、花鸟绘画特点及理论主张。
【参考答案】
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他的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的成就。
(1)山水画:他的山水不宗一家,戛戛独造,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想象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了昂扬的激情和旺盛的活力。传世作品有极尽丘壑变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充分发挥水墨遣情效能的《泼墨山水卷》,具有强烈笔墨情趣与效果的《山水清音图》,以及精妙变幻的《苦瓜和尚妙谛册》等。
(2)花鸟画:继承徐渭等人的大写意花鸟传统,并自探“灵苗”,以天骨开张的艺术魅力表现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花卉墨竹,纵横恣意,于无法中有法,直抒性灵,并讲求诗情与画意的结合生发,开拓了作品的意蕴,代表作品有《牡丹竹石图》《墨竹》等。

38.文征明
【简析】
此题须解答文征明的山水画、花鸟画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1) 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于繁密中见工致文秀。其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丘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树如纵剖、山多斜倚,追求平面感,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雅洁,风格缜密秀雅,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胜于沈周,气度格局却不如。细笔作品有《江南春图》《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粗笔作品《古木寒泉图》,描写古木矗立,流泉直泻,气象萧森,笔力遒健,在粗放中体现了宁静典雅的气质。
(2)花鸟画:多画竹兰,优美秀雅。代表作有《湘君湘夫人图》,线条流畅劲挺,简洁洒脱,风姿清丽超逸。


39.仇英
【简析】
此题须解答仇英的山水画、人物画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仇英: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但临古功力深厚精湛,善于囊括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又不失与民间一脉相通的欣赏习惯,尤长于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在精丽秀美中闪现文人画的妍雅温润,在当时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
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秋原猎骑图》描绘游牧民族的生活风俗,人马造型准确,神态如生,用笔流畅而多顿挫,取得了严谨而生动的效果。
山水画:
《桃源仙境图》则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巧妙地结合为一,在雅静而绮丽的青山白云中,描写了几个临流抚琴、听琴的高士,情景交融,工而不板,引人入胜。他的小写意人物如《松溪高士图》《蕉下弹琴图》等也具有极高水平。

40.龚贤
【简析】
此题须解答龚贤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金陵八家”之首。他主张“我师造物”,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作品主要有两种面貌,一为“白龚”,一为“黑龚”。“白龚”强调用笔,极少皴擦,代表作品有《自藏山水轴》等;“黑龚”笔丰墨健,层层积墨,墨气滚郁,尤擅黑白对比,造成光影明灭、空气流动之感,代表作品有《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等。

41.《芥子园画谱》
【简析】
亦称为“《芥子园画传》”此题须解答《芥子园画传》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参考答案】
《芥子园画传》:由金陵画家王概根据李流芳稿本增辑绘制而成的一部画谱,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因为此书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和流派,图文结合,简要明了,便于初学者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来学习绘画,因此广为流传,成为影响深远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知识整理-第五章明清时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