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PDF电子书-田自秉
ISBN编号:9787806271148
书名:中国工艺美术史 修订本
作者:田自秉
定价:58.00元
出版社名称:东方出版中心
1. 作为国内*部《中国工艺美术史》,它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田自秉教授三十多年厚积薄发的成果。
2. 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获全国首届教材奖。“工艺美术”这个词因此书的历史性的系统描述而进入学理的层面。3. 这本书的出版,将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格局奠定下来。之后不断有新的《中国工艺美术史》问世,但大抵不出田著的体系。
4. 几经修订,时至,它依然毫不逊色于其他同类著作,而且在的现实意义也不容小觑:一方面文化作为一种国际竞争力,其内涵和实质意义日益突现,越来越成为作为民族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成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内驱力;但另一方面,中国工艺美术自身的发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代际交替,很多奇妙和精湛的技艺因缺少传承而濒临灭绝。因此,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不于学科格局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护、推动作用。
前言
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从工艺美术的种类分,可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前者如花布、陶瓷、家具等,后者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等。有人把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混同起来,也有人把工艺美术只看作装饰,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至于在外国,有的把工艺美术称为次要艺术,有的不把工艺美术列为美学的对象和艺术的范畴,则是出于一种偏见。
工艺美术反映着时代的思想,又直接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工艺美术史,就是研究人们生活用品的审美演变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古代的工艺美术,正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反映,它既体现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又体现了社会生产水平和人在自然界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对待工艺美术史,也有几种不同的论点。有的只注重考古材料,把它当成了考古学。有的则只注重审美分析,把它变成了艺术论。实际上,它既是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就应当有历史的系统性,有它的艺术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所以工艺美术史应当以史料为基础,史中有论,史论结合。本书即是本着此原则进行的尝试。
我国工艺美术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丰富多彩。它使我们的博物馆,放射着灿烂的光彩。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时代在发展,工艺美术的创作手段,由长期的个体的手工制作,跨入了机器大生产的阶段。知识要换代,但是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不要遗产。“包豪斯”(20世纪初德国建筑学校)对于历史的偏见,造成了它单一的唯理性的局限。
当然,工艺美术是在阶级社会特别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由于时代的局限,不免掺杂有封建的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加以批判的继承,而汲取其中的精华。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工艺美术的创新,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工艺美术设计,不仅需要深厚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前人的创作经验。古代工艺美术,为我们在创作设计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例如,在生活实用方面:汉代的“长信宫灯”,造型优美,一个仕女手提灯盏,灯体既有罩板能调节光照面,又考虑了吸烟设施以防止空气污染。它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件装饰品。汉代漆器的多子盒,将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各种漆盒集装在一个圆盒里,既节省了放置的空间,在装饰上又统一协调,这正是体现了现代包装工艺中*精心的设计意匠。
在造型方面:或因提高实用功能,或因生产条件发展,或因时代风尚,历代以来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从粗到长,有的由矮到高。提携的或抱着的器物,大多细而长,如辽金的鸡腿瓶;头顶的器物,大多器底小,如彩陶壶;放置的器物,为了安定,大多底部宽大,如宋代梅瓶到元代底部变成鱼尾形。
在装饰方面:席地而坐的历史时期,器物放在地上,装饰部位多在器体的肩部;垂足而坐以后,人们使用桌椅,器物放在桌上,装饰部位下移。都是为了适应人们欣赏的视线。
在材料和技术方面:从商周时期的青铜材料,战国汉代的漆,六朝以后的瓷,以至近代的塑料、钢管等,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技术,又直接影响着艺术风格的变化。新兴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发展,给工艺美术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段。而战国铜器装饰之用模印法,汉代印染的套版,宋代陶瓷的叠烧,都是适应大量生产而发展起来的技术,为取得既经济而又美观的效果作出了贡献。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还可从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中,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从而使我们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的工艺美术。
例如,从装饰纹样看: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而古代装饰纹样,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面貌。如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纹,有的和生产、和编织物有关,有的则是动物纹之抽象化,是原始氏族部落的标志和表号。商周至汉魏六朝,是以动物纹为主体的装饰阶段,人们对于天和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纹表现出来。隋唐以后,花鸟图案在装饰中占了主导地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高,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解脱,人们把自然界美丽的花鸟当作了主要欣赏对象。
从艺术风格看: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总的来说,它又不断形成和发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如完整、浑厚、质朴、典雅、大方、明快,而又富有浓厚的装饰美等等。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亦可增强我们爱国主义的情操。我们勤劳智慧的劳动祖先,留给我们如此丰富的卓越的工艺美术艺术创造,为我们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的光彩。青铜器制作的失蜡法,至今仍是世界上制造精密机件的常用方法。唐代银薰炉中的万向支架,和现代航空设施的定向部件是同一原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东南海域的“陶瓷之路”,通过优美的丝绸和陶瓷等工艺文化,把我们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联系起来。人们把我国称为“丝国”、“瓷国”、“漆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荣耀,也反映了我国对于世界工艺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阅读这本《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过程中,如果读者能够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能够体会出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一些古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创作方法,使读者在创造更多更好的新工艺美术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从而为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为世界工艺文化作出贡献,则作者多年的夙愿就算得到了些许的实现。
本书详尽、系统地汇编和整理了我国古今工艺美术史料,阐述我国各种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分析艺术特色,介绍制作工艺,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到新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全部历程,通过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式,令人折服地对我国工艺美术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勾勒。而且,本书非常重视工艺美术的物质文化的属性,它对工艺美术史的勾勒都是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种的叙述和描绘来完成的,翔实的史料经过作者的整理排比,显得格外有说服力,并根据史料的叙述,辅以多张工艺品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说明某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概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书对学习和研究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田自秉(1924-),湖南石门人。工艺美术史论家。1948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央美术学院等校任教,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史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著有《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染织史》(合著)、《中国工艺美术》(合编)、《民间染织刺绣工艺》(合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编)等。主要论文有《论工艺美学》、《论工艺形象》、《论工艺和科学》、《空间时间系统》、《工艺美术的抽象和抽象主义》和《图案美的探索》等。
打卡打卡完成✅,努力学习 感谢分享👍🙏,超级超级棒👍 还可以再分享一次吗?链接失效了,感谢! 希望对制作电子导图有帮助 感谢分享 太好了,丰富 打卡,内容丰富,太好了 我想要这本书 感谢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