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霍普杯三等奖<躬耕云上>深度解读
编者按:UIA-霍普杯202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Morphosis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汤姆·梅恩(Thom Mayne)担任主席并拟定题目“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得本次竞赛三等奖作品《躬耕云上》的深度解读吧!
UIA-HYP CUP
PART Ⅰ 云上躬耕的梦
躬耕云上概念图 @笔者自绘
我们想讲述的,是一个能在云上躬耕的梦。
而今时代,高密度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城乡矛盾严峻,耕地缺失、人均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如果我们,能在城市空中创造一个能够折叠的现代化农场呢?
它能拆分折叠:大农村划分为小农场,小农场能在垂直空间里移动,而分散,而合并;它能机械化耕作:以高效率满足时代之需,以高产量满足人民之愿;它能转换模式:肆意生长时如天花,城市楼宇间穿梭,丰收之时如农田,众板合并,高效收获;它能动态调节:向阳之时找寻光亮,向阴之时暗藏影中;它能适应城市:以不同之策略植入城市高层建筑中,以不同的形制展现于城市各类区域。
深入挖掘,不同地块时空分布特征指导着垂直上空种植板的农业大类的结构空间格局,次级种植板回收——升降——回收的动态模式,亦是对应作物生长过程的五个阶段(播种机播种——作物自由生长——基于环境调节种植板状态——收割机收割——加工与运输)。以该模式的普适性以及数据挖掘模式来应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格局现状,补充城市耕地/绿地面积,并最终,通过不同范式应用的配合创造新型动态农业产业链。
这是我们的城市高层高效折叠农业体系,这是我们云上躬耕的梦。
UIA-HYP CUP
PART Ⅱ 走向天空之境
“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展现了较大信息量,题目回应中既要展现空间上或者概念的景观的折叠模式,也要将城乡的不同地域特色和发展模式进行表达,同时还应是一种可以普遍应用的模式。面对复杂解题之境,团队作出了考量:放弃通过讳莫如深的概念或者方法论进行统领,也放弃对于技术与表达的极致追求,而是想通过仅仅组合生活中的常识,并找寻一种巧妙的思路去回应所有题目信息。
我们决定从乡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出发,去探求一种和城市生活空间的“嫁接”的可能性,而题目提及“范式”,想必应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高效性的结构和运作模式,而农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若能从其入手,或可以创造普适性的产业发展并于小方向上突破。在团队四人浏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知识和书籍,提出大量可能性之后,终于在纠结又肯定之中,将核心概念凝结成了一句话:
“要在城市天空上做一片农田。”
效果图 @笔者自绘
概念 @笔者自绘
之后,我们选择深圳市石厦东村周边地区作为设计选址,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的研判。因源起于耕地的缺失,因此从人均耕地面积、城市人均绿化面积入手,将方案锁定于五个均展现了明显面积下降趋势或面积过小的城市,同时,基于深圳市较为明显的城中村等城乡发展矛盾,我们决定将六块选址拼合,落足于石厦东村及其周边地区,因此地能在六个地块的较小范围内呈现包含高密度城中村、低密度商住区以及二者的中间地区的复杂形态,最大化体现数据的差异化以及复杂对立性。
此次,秉持着核心理念,落足于设计选址,逐步走向天空之境。
选址 @笔者自绘
UIA-HYP CUP
PART Ⅲ 秉耕于长空
纵有核心思路在身,初始形态的探讨依旧花费了巨量功夫:它是直的还是斜的?它是一层还是多层?它是架空还是穿插?一张张草图记录着方案的废弃与新生。
手稿 @笔者自绘
最终立下决定:一层板展现纯粹性,水平化以利于设计推进,并贯穿以三栋高层建筑以展现和城市不同的交互状态。设计稿基本定型后,我们追随汤姆·梅恩的脚步,毅然决然走向参数化设计之路。
在手稿的指引下,参数化的进程有力而快速,我们按照逻辑思路,从分析场地开始,建立评估指标,对六块不同场地进行打分,基于得分进一步指导六块场地上空种植板结构的相关参数。框架建立完成后,依托于前期对于不同植物特性以及中国传统节气的研究,探索不同的种植时间链,并进行空间化的折叠表达。
系统评估 @笔者自绘
折叠模式 @笔者自绘
而后,为了回应“范式”,我们充分利用好参数化的优势,对于其在不同城市空间和发展模式下的可能性做出相关的探索。
地块划分 @笔者自绘
范式应用 @笔者自绘
在深化单体设计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适应性和植入策略,并对于种植空间,功能空间进行了细部设计。
建筑适应性 @笔者自绘
最终通过剖面图,爆炸图以及大样图等方式进行详细的呈现。同时,我们也在深化设计的同时开始了木制手工模型的搭建,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空间感并去探讨完成设计的同时,展现秉耕于长空的洒脱与境界。
系统解构 @笔者自绘
剖透视 @笔者自绘
UIA-HYP CUP
PART Ⅳ 回忆仲夏夜
2022的暑假,我们因霍普杯相聚一起,正值仲夏的夜晚,自习室里空调嗡嗡的声音下是此起彼伏的讨论。我们四个人,一同在大半个月的汗水与奋进中缓步迈进。一个相对而言成熟而纯粹的方案需要历经无数次在不成熟不纯粹下的迭代与洗礼,好在我们始终信赖自己,更信赖彼此,即便渴求的一蹴而就无法到来,也能在万千反复间看见希望。模型的设计,图纸的绘制,手工模型的搭建,每一步都有挣扎,欣慰的是,能从一而终的看见方案的生命力。
获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们的方案,但更多是肯定了我们的付出。而后回想起2022的夏天,未必记起方案的种种,而那仲夏夜晚的忙碌,却能始终铭刻心间。
Team Members
团队成员
古尤龙
闫杰龙
刘子晔
江祎贤
组长姓名:古尤龙组员姓名:刘子晔、闫杰龙、江祎贤
撰文 | 2022霍普杯组委会
编辑 | 2022霍普杯组委会、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新媒体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