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霍普杯二等奖<收获之环>深度解读
编者按:UIA-霍普杯202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Morphosis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汤姆·梅恩(Thom Mayne)担任主席并拟定题目“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得本次竞赛二等奖作品《收获之环》的深度解读吧!
UIA-HYP CUP
PART Ⅰ 设计说明
▲ 收获之环概念图 @笔者自绘
我们设想在2077年城市化进程达到100%,城市吞并乡村,只剩下农田,而城市直接对接农田。城乡关系中的乡消失了,如何满足城市的粮食需求?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外部的规划模式来实现城市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它必须是高效率的、满足城市需求的。
在什么样的城市会面对最棘手的城乡矛盾?又或者什么样的城市发展被粮食问题所困扰?我们推测,在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地方也是城乡矛盾最剧烈的地方,城市通过规划功能、建设高楼、聚集人口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乡村往往因为分散的小农经营和不够统一合理的规划安排而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选择高度发达人口密集的日本东京都市圈作为选址。
根据东京的人口和人体所需营养金字塔,研究出每年所需求的粮食总量。结合东京的纬度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找出最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并且推算出55.7km的农业带。
我们结合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时间进行轮作安排。将农业带划分出不同的轮作组合带,条带环绕东京都市圈,而我们的“移动建筑”则在土地上耕种收割、加工生产。我们希望运用建设城市的思维去建设农田。农田在总体的规划下合理利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对土地的绝对支配,小农聚集的农村不复存在,农村与城镇的冲突也迎刃而解。
UIA-HYP CUP
PART Ⅱ 研究过程
01
主题解读
对于竞赛主题,我们小组在初期寄希望通过建筑、规划意义的“折叠”来设想城乡结合的新形式。在查找有关资料时,我们发现“郊区化”的现象,并将“折叠”和“郊区化”这一现象结合,不仅仅局限在对于建筑规划形式的研究,更详细讨论了对于土地农业模式、经济模式的改良。“折叠”可以是对于土地的极致开发,可以是资本的高效运转,城乡结合的新的形式可以是“折叠”所带来的农民身份的转变,从而减弱了城乡之间的矛盾。
02
概念提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不断扩张、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城市郊区化严重等问题,城乡矛盾加剧、分散的农田在小农经济下效率相对较低。基于城市扩张是以压缩乡村为前提,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以及一些食品问题也因此产生。
▲ 背景 @笔者自绘
由于是概念性的设计竞赛,我们选用了一种比较激进和叛逆的方法去试图解决这样的矛盾。假设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达到百分之百,城市完全吞并乡村,第一产业由城市统一接管规划,那是不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也会因此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呢?
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他的一本著作叫做《农民的终结》当中有着这样的观点:农民的终结并非是农民的消失,而是将农民转化为具有创造力的生产者。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不是将原本的农民的存在抹去,而是将其转化为城市中的新身份。
▲ 理论 @笔者自绘
▲ 政策 @笔者自绘
另外,在规划层面上,地块规模与机械化经济的整合是客观需要。如果地块太小太零碎,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所以,集中土地并制造适应各种地理环境的农业工具是迫切需要的。我们以一个农业圈的形式完成我们的初步规划,以整合农田资源为主要目标来继续深化我们的规划设计。
▲ 理念 @笔者自绘
我们由此设想在未来的2077年城市化进程推进到百分之一百,城市完全吞并乡村,留下的只有农田,而城市则可以直接对接农田。我们设计的这套体系也就是城市直接对接农田资源的一个新载体。在这样的城乡新范式中,所有人都进入城市,而原有的农民也在我们新的城市当中扮演着具有创造力的生产者的角色。
▲ 转化 @笔者自绘
03
深入设计
城乡关系中的乡消失了,如何满足城市的粮食需求?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外部的规划模式来实现城市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它必须是高效率的、满足城市需求的。
在什么样的城市会面对最棘手的城乡矛盾?又或者什么样的城市发展被粮食问题所困扰?我们推测,在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地方也是城乡矛盾最剧烈的地方,城市通过规划土地、建设高楼、聚集人口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乡村往往因为分散的小农经营和不够统一合理的规划安排而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选择高度发达人口密集的日本东京都市圈作为选址。
根据东京的人口和人体所需营养金字塔,研究出每年所需求的粮食总量。结合东京的纬度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找出最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并且推算出55.7km的农业带。
▲ 城市 @笔者自绘
▲ 作物 @笔者自绘
我们结合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时间进行轮作安排。将农业带划分出不同的轮作组合带,条带环绕东京都市圈,而我们的“移动建筑”则在土地上耕种收割、加工生产。例如A条带上的农作物有菠菜、玉米、胡萝卜、小麦,那么粗略估计三月到五月是菠菜季节、五月到八月是玉米季节、八月到十月是胡萝卜季节、十月到三月是小麦季节,其中每种作物占用的面积不一样,最大的面积是小麦占用了一圈条带,其余的作物在不同的时间占用一圈中的一部分面积,剩下的面积耕种四季作物(如土豆),或者给土壤施肥恢复。除了A条带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物组合条带,这些作物在上页图中都有一一列举。我们希望运用建设城市的思维去建设农田。农田在总体的规划下合理利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对土地的绝对支配,小农聚集的农村不复存在,农村与城镇的冲突也迎刃而解。
▲ 轮作组合带 @作者自绘
在建筑内部,我们对其进行功能分区。
▲ 建筑内部 @作者自绘
在外立面,我们用透明管道做装饰和运输功能,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 建筑立面 @笔者自绘
内部功能分布明确:在加工市场层,农作物的加工和生产和销售结合为一体,为顾客提供最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参观体验。
在办公居住层,移动建筑内部办公人员会居住在层,他们或许是土壤检测的研究员、或许是曾经富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又或许是经营工厂市场的商人。他们就像航海的船员,在种植季节、收获季节、淡季参观时节居住在其中,并且在里面工作。
在观光顶层和展览层,致力于发展田地旅游观光和各种巡回城市的展览,并带动一系列餐饮和酒店商服,成为城市新的娱乐消费地。
▲ 内部功能 @笔者自绘
04
场景设想
我们设想,在热闹拥挤的城市,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我们看见天地生产的移动建筑缓缓经过。我们抬头向上望共享着收获的喜悦。
我们设想,在田地中,孩子们好奇地奔跑去追赶移动建筑。田地中农业专家研究着土壤的肥力和植株的健康情况。
我们设想,在建筑的底层有专门的观看层,城市中的市民近距离接触农耕的作物,打卡拍照,接触农业知识,共享属于城市的田地。
我们设想,在加工层中的工人工作之余,抬头透过窗户看见广袤的田野,丰收的果实,鲜美的果汁在机械管道中运输。
我们设想,小农经济的乡村不复存在,城市之外的农田在统一的规划管理下,高效的产出城市所需的食品,对于农田和移动建筑的管理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岗位,在农田工作成为城市行业的一部分。移动建筑在农田中缓缓驶过,带来丰收的喜悦。无数作物条带成为了城市的收获之环。
▲ 场景 @笔者自绘
Team Members
团队成员
吴芷锐
许天鸣
杨思琦
高逸松
组长姓名:吴芷锐组员姓名:杨思琦、许天鸣、高逸松指导老师:杨思声、戚立
撰文 | 2022霍普杯组委会
编辑 | 2022霍普杯组委会、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新媒体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