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8-8 22:02:08

627设计史及评论

适用专业方向:
130500 设计学
01 设计理论与设计教育
02 家居产品设计
03 室内环境设计
04 服务设计


一、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流线型运动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外部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2、后现代设计
战后人们对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设计的厌恶,是新生代对一成不变的单独风格的挑战“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反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但在设计实践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出现了各种设计样式,流派纷杂,没有一个占主要地位的流派或思想。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领域对主流文化的叛逆,设计艺术也走向了多元化、多品位的发展方向。

3、新文化运动(超纲)
新文化运动(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1915年-1923年)是由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荷兰风格派
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对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组织形式,它的主要成员们通过《风格》杂志交流并因此命名。共同点:绝对抽象原则-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的几何形象来体现欧洲人民渴望和谐与平衡的心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蓬皮杜中心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了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应当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这个术语也于1978年由祖安.克朗和苏珊.斯莱辛两人的专著《高科技》中率先出现。高科技风格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高科技(high tach)是在建筑形式上突出当代技术的特色,突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内容,以夸张的形势来达到突出高科技的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目的。这个风格在建筑上和工业产品设计汇丰银行总部大厦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任佐.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家理查.罗杰斯于1977年设计的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1986年设计的位于伦敦的洛伊德保险公司大厦,就是高科技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工业产品设计中,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的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如1984年意大利设计师马内奥.波特设计的金属椅子,1987年英国设计家诺尔曼.福斯特设计的小几。
高科技风格的实质在于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和机械部件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2、简述日本是如何运用传统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的。
(1)总体概述: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尤其令世界瞩目,50年代初结束朝鲜战争后才发展现代设计的日本,仅仅过了十几年,其产品就打入国际市场,70年代欧美的制造商开始为大量流入本国市场的日本产品忧心忡忡,80年代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今天,日本制造的各种产品已畅销全世界,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已成为设计理论的研究课题。
(2)日本设计特点综述: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3)双轨制:日本的双轨制即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并行。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即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日本是一个极擅长吸收别国成果的国家,就像他们曾在中国唐代时期全盘吸收汉字而发展出自己的文字那样,在保持自己国家传统的基础上,他们也全盘接受了欧美现代设计的成果,把欧洲设计的式样完全照搬过来。日本设计界在“拿来主义”式的发展本国现代设计时,他们很注意发挥欧美国家的长处而避免短处,如他们的汽车设计就接受了美国汽车设计发展过程中注重形式忽视质量的教训,走的是欧洲汽车讲究功能、注重产品质量的发展道路。
(4)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顺利接轨的原因:
①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的,而非贵族的。②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阶级隔阂而成为全民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全国人民都是一个种族,这种高度单一的文化特征,的确大大减少了文化过渡时的种种障碍,国家狭小,民族单一,因而文化比较容易成为全民的。这是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③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这种因素,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也非常有意义。

3、简述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形成过程。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份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它的深度还是探索的范围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但是,由于这个前卫的探索遭到斯大林早在1925年前后开始的扼杀,因此,没有能够象德国的现代主义那样产生世界的影响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20世纪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和俄国的重大的历史转折。俄国的革命信条和激进的革命纲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份子为之狂热。他们希望能够协助,参与共产党的革命,为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新俄国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俄国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设计家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状况中开始了自己的为革命的设计探索。最早的建筑之一是由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在1920年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这个塔比埃菲尔铁塔要高出一半,内中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其实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
1918-1921年,是俄国历史上的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列宁对于艺术创作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也没有执行任何审查。因此,各种各样的艺术团体开始大量的涌现。

4、简述荷兰风格派设计特点和代表人物。
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对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组织形式,它的主要成员们通过《风格》杂志交流并因此命名。共同点:绝对抽象原则-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的几何形象来体现欧洲人民渴望和谐与平衡的心态。
风格派认为艺术应该消除与人和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最基础的视觉元素和原色才是真正传达“宇宙真理”的词汇。因此,由最基本的直线、方形及原色和黑白灰构成的作品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画。风格派完全拒绝具象元素,“作为纯粹的精神表现,艺术将以种净化及抽象的美学形式来表现它自己。
风格派四大特点:(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和鲜明的可视性;(3)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与运用;(4)非常特别的反复运用综合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总体特征:以原色和纯粹的直线纵横相交的构图是风格派得艺术语言最为充分的表达。建筑方面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完全的非再现性的设计方法,形式被减少到纯粹的几何要素,色彩也只限于中性色和三原色,首先考虑了超越建筑本身的空间自由流动,让空间功能细胞(单体)既有整体结构也有相对独立性。
代表人物:西奥·凡杜斯伯格、蒙德里安—《红黄蓝》《百老汇爵士乐》、胡扎—《风格》杂志书名页、建筑家里特维特-红蓝椅子、施罗德住宅、巴特·凡德列克——《有酒瓶的静物》《西方20世纪美术》。


三、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已有 1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30 金币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我趣^-^ 发表于 2023-9-12 11:14:42

{:6_424:}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年627理论(学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