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3-5-15 20:01:27

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设计学/美术考研主题写作真题

783主题写作
适用专业方向(部分)
130500设计学
01 广告设计
02 创意媒体设计
03 创新设计理论

130400美术学
01 美术史论
02 传媒美术

135107美术
01 演出美术设计
02 综合绘画创作



一、主题写作(150分)

材料:

文化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秩序,这么说可能比较空洞。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的实践算是一种文化。在经济生活中,精神产品的实践算是一种文化。而从文化上来说,文化是一种生活的行为方式,通过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才使它富有了意义。文化具有联系性,它永远都不是静态的,每种文化都与其他文化相关联。在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真正与他种文化隔绝的。现在来自各大洲各地区的人们,尽管他们生活的社会不同,所处的历史发展背景和阶段也有差异,但他们能在城市大街上相遇,在电视屏幕上互相看见彼此的形象,在音乐录音带上互相听到彼此的歌声.·····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还奢谈什么保卫永恒的特性,那简直是可笑的和危险的。

文化的特性是历史的,有渊源的,要从古至今去看待文化。随着历史不断演进不断变化。我们要挖掘自己的历史,在历史当中找到自己的本来。在国际传播的旅途中,存在文化“特性”,重要受众的“共情”,以进行植入式的理解。

在文化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文化共同体”,它作为“中国”这个“国家”的基础,是相当清晰和稳定的,经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明推进之后的中国,具有文化上的认同,也具有相对清晰的同一性。历史上的文明推进和政治管理使得“中国的文明空间和观念世界,经由常识化、制度化、风俗化逐渐从中心到边缘,从城市到乡村从上层到下层扩展,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想象的”共同体;所谓“想象的共同体”这种新理论的有效性,似乎在这里至少要打折扣。因此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情境性的历史设想与对照性的现实理解。

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体之间生活习惯与形式的碰撞。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欣赏与互鉴。事实上,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故事得以被分享,过去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阻碍了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但是国际传播使得他们得以相互交流、理解。比如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无法阅读,接触的世界是有限的,往往是绘本,窗外的事物以及大人谈话间的只言片语。但是现在,还不能独立过街的儿童,就已经可以在网络上游览世界各地了。孩子可以通过具有极强国际传播特性的社交媒体看遍天下,甚至小朋友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掌握了信息。

在这个以不同文化模式为特征的全球化世界中,国际传播是如何发生的?尽管传播过程存在分裂分化定制分割,那么国际传播过程能否在其超越所有这些分裂的社交行动中重新整合?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文化是否会分解?分解后是否会进行整合?答案是两者皆有。在国际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解,而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传播协议,它又在意义生产中得以整合,从而使其在不同国度被理解。为了实现传播,发送者和接收者需要共享代码。

要求:

请仔细阅读材料,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论说文。写作要求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表明主要观点,2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正文:2000—3000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5.你对材料中的哪些观点有不同看法,请在文末单独一段列举说明。(200字以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设计学/美术考研主题写作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