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环境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沈康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办公电话:020-34396132
教育背景:博士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领域: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景观与城市设计/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当代景观设计与公共艺术
主要学术兼职:
广州美术学院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协设计艺术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展演空间的创新设计与展演技术的集成研究”
广东省科技厅的纵向研究项目“室内装饰设计与产品交互式网络虚拟展示服务平台研发”
广东省教育厅的高层次人才项目“数字化设计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设计形态基础(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著作:《空间的形式实验》、《建筑空间实验教学研究专辑》(1/ 2/ 3)
论文:
1. 《历史环境保护更新规划的另一种策略——广州黄埔村(港)规划设计事件样板研究》,(《建筑学报》2010年12月)。
2. 《艺筑集成,思行并重——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探索》,(《装饰》2012年第11期,2012年11月)。
3. 《斯蒂文•霍尔与现象学的建筑》,(《新建筑》2012年第6期,2012年12月)。
4. 《也谈岭南建筑学派--建筑教育的合作、互助与共赢》,(《南方建筑》第5期,2012年10月)。
5. 《中国博物馆的五个侧影——公共空间边界的转移》,(《新建筑》2011年12月)。
6. 《阿尔瓦罗·西扎与诗意的建造》,(《华中建筑》2011年12月)。
展览:
1. “约会广州——基于广州的城市研究”,入选2011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2. “城市设计实验”,入选2013年上海艺术设计展
3. “边界医疗+杂交空间——广州城市研究的四个样板”,入选2013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4. “微观与介入”,入选2014年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杨岩
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室内建筑设计、城市公共艺术接入、品牌空间设计、设计传播广州市重大项目专家评审库专家
亚洲设计学年奖终评委
1、《官洲论坛主题酒店项目》, 2017年
2、《桃花江广州酒家餐厅室内设计项目》 ,2017年
3、《广州酒家品牌标志与空间导视系统设计》,2018年
4、《广州市市政路桥交通设施建设艺术介入方案研究》,2014年
5、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协同育人平台,2015年
6、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联合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2018年
7、《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表达研究课题》,2019年
代表项目:
2008 广州 广东凉茶博物馆
2009 广州 厚朴养生餐厅
2010-2014 四川 富临大都会酒店室内设计
2010-2014 安徽 百信生态园规划、景观、建筑、室内设计
2013 成都 富临运业总部品牌设计
2014 广州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与设计规划
2015 广州 海珠桥历史文化研究与设计规划
2016 广东 连州腊味文化园规划与设计
2016 广州 从化城市景观与照明艺术设计
2017 广州 南沙区明珠湾城市品牌设计
2017 广州 国际生物论坛总部建筑与室内设计
2017 广州 国际生物论坛总部酒店品牌设计
2018 香港 坚道100号 住宅设计
2018 广州 广州酒家天字码头店室内设计
2018 广州 广州酒家餐饮品牌设计
2019 广州 广州酒家珠江新城店室内设计
2019 成都 锦外酒店室内设计
2019 文和友广州太古店室内设计
2020 成都 锦外中心商业体综合空间设计
2020 广州 广州酒家临江大道店室内设计
展览:
1、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录,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组委会,2009年)
2、第二届广州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会场设计,(广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11月)
3、第三届广州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会场设计,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6月)
著作:
1、《营地-毕业设计训练教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 )
2、《营地:毕业设计训练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 )
3、《3+3三校联合毕业设计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4、4校联合毕业设计营—后世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1月)
论文:
⑴、《论空间的叙事性设计》,(《艺术百家》)
⑵、《设计中的资源互动——广州美术学院“07毕业设计营”的教学回顾与感悟》,(《装饰》)
⑶、《2009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合作毕业设计营课题总结》,(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
⑷、《建立以师生为本的设计教学场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
⑸、《从设计的结果回到设计的原点—基于建筑与环境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
杨一丁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教育背景:
硕士 艺术设计学 广州美术学院
学士 建筑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
实验建筑与环境营造
当代意识与艺术设计
主要学术兼职: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负责人
主要科研项目:
长期致力于艺术学院中建筑及环境设计的教学研究,先后参与设计学院基础部和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筹建及教学框架的设计,合作编著出版《转译与生成》《触摸边际》等教学著作,并获得省级教研类奖励。目前负责《艺术院校风景园林示范专业建设》《多向度的景观设计资源共享课程》《观看与介入研究生共享课》等教学改革项目。
结合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广州织金彩瓷厂创意园更新与改造概念设计》《佛山顺德伦教678旅游区创意概念设计》《广州细岗菜市场线上线下结合生活模式与空间环境改善》等研究,并参与策划及组织多次校际国际城市设计相关的联合教学工作坊。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习,以及在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工作各阶段,参与和主持完成《日本横滨废弃码头区城市更新概念方案设计》《天津城建大厦建筑设计》《天津迎宾馆接待楼建筑方案设计》《烟台国防大学校区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烟******滨度假村服务设施设计》《广州美术学院综合教学大楼建筑设计》《广州华南快速干线管理中心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佛山南海39度创意园改造规划及景观方案设计》《福州马尾东江滨景观带公共艺术设计》等项目。
独立及合作撰写发表《旧瓶新酒|新瓶旧酒》《一些断线头》《让训练变成一场游戏》《同济大学建筑C楼双重解读》《河畔故事——圣凯瑟琳码头城市景观解析》《照明设计教学中显与隐的转化训练》等文章。
林红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 艺术设计学 广州美术学院
学士 土木工程 天津大学
研究领域:
照明设计与光艺术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教育会员(IALD Educator)
《照明设计》杂志编委。
艺术与光环境设计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科研项目:
长期从事照明设计与光艺术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并完成相关的设计创作,目前负责《城市文化形象LED照明应用研究及艺术创作》、《照明设计教学》精品视频公开课,《面向空间环境的照明设计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实践》等科研项目。曾担任深圳大运会主场馆建筑形象照明、杭州奥体城核心区照明、长沙梅溪湖文化中心照明规划等项目的评审和艺术咨询工作。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独立及合作撰写发表 《照明设计教学中显与隐转化训练》,《广州珠江新城照明质量评价》,《光的小剧场—模型引导的建筑照明设计教学》、《连续的光谱》、《实验与创作—照明设计教学在广州美术学院建环系的尝试》、《装配的风景》、 《声音塑造的空间》等文章。
完成城市滨水景观带、文创产业园区建筑、办公建筑、商业综合体、艺术院校照明实验室建设等建筑环境照明设计作品及公共艺术项目。
谢璇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1992.7 本科毕业 建筑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1996.4 硕士研究生毕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重庆建筑大学
2011.12 博士研究生毕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领域:
从事城市与建筑设计及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城市更新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完成多个历史街区的研究和保护规划。
主要学术兼职:
担任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术委员会(简称艺委会)副秘书长。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在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主持完成市级教研课题1项;作为主要合作者,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市级课题1项,横向科研课题6项。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
伍端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培养部门: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办公电话:020-34396132
教育背景:
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空间大数据与分析设计方向(PhD),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硕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城市设计硕士,城市设计方向(M.Sc),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学理论方向(M.Arch),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学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建筑学方向(B.Arch),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专业执照: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 Royal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 & Architects Registration Board
专业职称:建筑学高级工程师
研究领域:
空间数字化研究
现代建筑理论
建筑设计
城市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广东省美协艺术设计委员会秘书长
《时代建筑》海外编辑
主要科研项目:
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数字人文的公共艺术环境研究。
2.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跨学科数字人文空间研究教育改革。
3.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名称:基于数字人文的多维度空间研究
4广东省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升级重点项目(人文社科),名称:数字化文化艺术设施的创新性研究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出版专辑
2005-11:空间句法,《世界建筑》(1002-4832)185期,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
2002-06:伦敦新建筑,《世界建筑》(1002-4832)144期,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
发表文章
国内
2019-06:Pliancy of Architecture andits Implication Today: O-office’s Reflexive Practic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Cambridge Journal of ChinaStudies, SSCI.ISSN: 2054-3719.
2019-03:知觉的空间——情景论范式下的空间深层结构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83期,CSSCI,ISSN:1008-9675(复合影响因子:0.271,综合影响因子:0.161,引用:0,下载:17)
2019-01:建筑的流变性及其当代因应——源计划于珠三角城市的反思性实践,《美术学报》112期,北大核心期刊,ISSN:1004-1060(复合影响因子:0.255,综合影响因子:0.160,引用:0,下载:17)
2018-05:艺术与日常的庆典——当代公共建筑的意义转向,《建筑学报》596期,CSSCI,北大核心,ISSN 0529-1399,(复合影响因子:0.886,综合影响因子:0.435,引用:0,下载:0)
2017-11:片段的情境建构——解码布莱恩墓园的空间美学,《建筑学报》590期,CSSCI,北大核心,ISSN 0529-1399,(复合影响因子:0.886,综合影响因子:0.435,引用:0,下载:156)
2017-11:日常性集体空间的生产——东莞万科松山湖集合住宅,《时代建筑》,158期,ISSN 1005-684X,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埃维利建筑期刊引索(Avery Index)(复合影响因子:0.470,综合影响因子:0.291,引用:0,下载:96)
2013-06:空间情景美学及其图绘探索,《世界建筑》276期,(1002-4832),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引用:3,下载:358
2008-12:空间叙事认知:电影实时三维虚拟现实生成的运动视觉经验,《建筑师》136期, (1001-6740),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影响因子:0.374,引用:22,下载:1090
2007-01:提问马岩松,《时代建筑》,ISSN 1005-684X,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埃维利建筑期刊引索(AveryIndex),(第二作者,复合影响因子:0.470,综合影响因子:0.291,引用:10,下载:581)
2005-11:空间句法理论导读,《世界建筑》185期,(1002-4832),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引用:160,下载:3488
2005-03:’疯狂‘对话,-对话马岩松《东方艺术》83期,引用:1,下载:275
2004-04:固化,《建筑师》110期,(1001-6740),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影响因子:0.374,引用:12,下载:267
2004-01:寻求建筑师与规划师之间的互动平台《建筑技术及设计 》112期,
2003-05:脂肪:外部陈述《时代建筑》73期,ISSN 1005-684X,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埃维利建筑期刊引索(Avery Index)(复合影响因子:0.470,综合影响因子:0.291,引用:0,下载:101
2003-02:流动文脉《时代建筑》70期,ISSN 1005-684X,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埃维利建筑期刊引索(Avery Index)(复合影响因子:0.470,综合影响因子:0.291,引用:26,下载:1506
2002-06:伦敦城市建筑相关链接《世界建筑》144期,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
2002-06:伦敦新建筑篇首语《世界建筑》144期,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
2002-06:巴特雷特-工作单元与创意教学《世界建筑》144期,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引用:3,下载:229
2002-06: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互动策略《世界建筑》144期,国家级重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471,综合影响因子:0.213
2002-02:拉伸的万花筒《设计新潮》99期
2002-01:进口景观《时代建筑》63期,ISSN 1005-684X,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埃维利建筑期刊引索(Avery Index)(复合影响因子:0.470,综合影响因子:0.291)
国际(学术会议演讲&论文发表)
2017-12:‘媒体城市:艺术、科技设计’工作坊+展览+国际研讨会;广州美术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K)(项目负责人)
2009-12:剑桥大学举办的′城市和影像′国际研讨会
2009-07: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举办的′视觉性与物质性′国际研讨会
2008-11: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三届′设计和电影 ′国际研讨会
2008-09:法国格兰罗波大学(GRENOBLE)举办的名为′创造气氛’′的国际研讨会
2008-04:葡萄牙波尔图(PORTO)建筑学院(FAUP)举办的,由欧洲共同体,波尔图大学和剑桥大学资助的名为′电影建筑′ 国际研讨会
2007-12:剑桥大学举办,由英国艺术,社会科学,人文研究中心(CRASSH),英国人文艺术委员会(AHRC)及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资助的名为′权力与空间:当代城市转变′ 国际研讨会
2007-04:剑桥大学和英国人文艺术委员会(AHRC)举办及资助 ′未来博物馆′国际研讨会
覃大立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学士 染织服装 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领域:
空间与结构艺术研究
陈设艺术研究
纤维艺术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纤维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
覃大立老师作品《弃生系列》2015年参加“北纬35度”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
作品《弃生》2014年10月参加“‘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并荣获优秀奖。
作品《老墙》2010年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
作品《涟漪》获“从洛桑到北京”第四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银奖;
作品《涟漪》受邀参加“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优秀作品展”
作品《毛毛球系列》荣获《第五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学院奖;
作品《五谷丰灯》荣获第六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优秀奖;
作品《废墟》获“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
2010年纤维艺术系列作品受邀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2010年纤维艺术创意展”
2016年,筹办首届中国陈设艺术设计教学与应用研讨会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作品《弃生》2014年10月参加“‘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并荣获优秀奖。
作品《涟漪》受邀参加“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优秀作品展
作品《废墟》获“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
以及作品《老墙》《五谷丰灯》《毛毛球系列》
樊威亚
基本情况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
研究领域
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空间陈设艺术设计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会员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会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 常务理事
广东省艺术设计高级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 专家委员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广东电信广场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2、主持完成“中石化大厦室内装修设计”项目
3、主持完成“东莞信息大厦二次装修设计”项目
4、主持完成“开封国际金融中心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5、主持完成“中国南方电网生产科研综合基地室内设计”项目
6、主持完成“巩义市文化艺术中心室内设计”项目
7、主持完成“郑州蓝码大厦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8、主持完成“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室内设计”项目
9、主持完成“顺景花园酒店室内设计”项目
10、主持完成“金钻酒店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论文:
《公共艺术在社区的角色》 广州美院学报
《公共艺术与空间环境》 广州美院学报
《智能空间的设计感悟》 清华大学出版社
研究成果获奖:
1、《广东新港明珠大酒店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获第五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银奖
2、《广东电信广场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获第六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3、《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室内设计》项目 获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金奖
4、《顺景花园酒店室内设计》项目 入选为中国而设计《中国环境设计年鉴》
5、《金钻酒店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获广东室内设计大赛银奖
6、《东莞信息大厦二次装修设计》项目 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7、《开封国际金融中心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钱缨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 环境艺术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
学士 建筑设计广州大学(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华南理工大学 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1.研究方向: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执着于构建在当代复杂语境下功能与美学的连续空间。聚焦空间的多样性、叙事的多元化,以及面向未来的设计趋势。
关注环境艺术、建筑、景观;关注三者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整合重构多向路径,扩展设计阈限,研究的四个关键词分别是:理念(ideas)、创新(innovation)、启发(enterprise)、技术(technology)。
2.研究内容:
1.“大设计”与跨界设计;
2.文化与旅游空间设计;
3.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
4.文化创新品牌与空间整合;
5.岭南原生文化与非遗创新;
6.文化资源转化设计;
7.工业遗产文创园区更新;
8.岭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
9.整合城市空间复杂因素的艺术实验。
主要学术兼职
广州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副书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广州专委会理事
澳门科技大学 客座教授
入选文化部2015年度创意人才扶持计划
作品《山水为邻》荣获环境艺术设计学术最高奖--“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的殊荣
主要科研项目
1.纵向科研课题
(1)《非遗新造物—岭南传统文化创新设计路径研究》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8XYS22);
(2)2015年12月《格局张拉与联想创新--设计程序的系统优化与全面升级》(广东省教育厅 特色创新人文社科类 2015WTSCX046)
(3)2017年09月《环艺教学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课题
(4)《基于设计计划学的城市形象提升与公共艺术研究》 2014GWXM020;教育部国家重大培育项目。
(5)《环境艺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课题
(6)2015年07月《设计程序》教材(广州美术学院)
(7)2017年09月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程序》(广州美术学院)
(8)2010年07月《公共空间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广州美术学院)
(9)2007年07月《建筑负形空间(景观)设计程序》(广州美术学院)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论文
(1)论文《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设计模式》2011年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上。
(2)论文《微观社会学背景下的内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2010年获“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优秀论文奖。
(3)论文《城市设计的非线性模式》2013年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术学报》44-1135/J上。
(4)著作《室内设计程序》ISBN987-7-5586-0035-7;2017年1月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入选上海市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5)论文《论系统变量催生的环境艺术“大设计时代”》 2017年8月发表在《艺术教育》(文化部主管ISSN1002-8900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Z)N0675)
2.设计作品获奖:
(1)作品《陋室》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作品《山水为邻》获得2010年“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最高奖--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
(3)作品《半山、半水、半田》入选 文化部2014—2015年度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青年优秀创意作品。
(4)作品《从龙眼屋到源美术馆》入选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5)作品《现代乡土》获得2006年“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奖。
(6)作品《此时荷塘无月色》入选2008年“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大展”。
(7)作品《圈椅》参加2011广州国际设计周“时尚东方原创家具设计邀请展”,获得创新设计贡献奖。
3.学术活动与展览
(1)2018年7月策展《非遗新造物——传统工艺创意活力展》广东省文化厅指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广东省文化厅巡视员陈杭主持揭幕。
(2)2019年10月策展《非遗新造物——创艺风物志》(主办单位同上)。
(3)2013年策划组织《城市整合设计》展览,《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全版报道。
(4)2017年策划组织《美物计——儿童阅读空间设计》展览,获广州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报道。
(5)策划组织《沥窖站》展览,被《新快报》、《广州新闻台》等多家国内媒体报道。
4.教学奖项
(1)优秀指导老师奖2013第十一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教育委员会)
(2)优秀指导老师奖2015第十四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
5.专利
(1)2018-07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装配式墙面金属板挂结构(CN 208870333 U)国家知识产权局
(2)2018-08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装配式悬挑铝合金玻璃栏杆结构(KYGZ(2)20181148)国家知识产权局
王铬
硕士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
学士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当代景观设计与公共艺术
文旅策略与城乡更新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主任
科研类: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以公共艺术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环境创新提升的设计策略研究》(第二)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展演空间的创新设计与展演技术的集成研究》(第三)
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当代珠三角城市形象与公共艺术一体化设计研究》(主持)
主持科研创作横向项目《广珠西线高速顺德大良出入口沿线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旧城中心公共空间提升概念设计研究》、《华盖山公共景观艺术介入策略研究》《大良河滨河景观展示设计》《大良街道华盖山主题公园城市雕塑化效果研究》《大良街道华盖山栈道北入口连接走廊城市雕塑化效果研究》《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及使用规范导则》《商业综合体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拉萨天海商业广场建筑设计》《顺德城市形象策划》
获取软件著作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教改类:
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空间设计形态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空间设计形态基础》(第二)
主持校级精品开放课课程《形式语言》
主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空间形态》
主持校级《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风景园林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主持校级《城市微观设计策略国际创新平台建设》
主持校级《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贝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广美—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3-2019)2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7个
代表性著作、论文
主要著作《城市微观设计实验》(第一)、《触摸边际》(第三)、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形式、色彩、空间—三大构成与设计基础训练》(第二)
主要论文《庙港一体:对外贸易视野下南海神庙聚落空间形态的美学特征》(装饰)、论文2《沉浸式展演空间体验模式与空间组织设计探究》(华中建筑)、论文《微尺度策略——面向亚洲的城市设计实验教学》(基层建设)等
代表作与展览获奖
作品《多彩云计划》获入选2019全国美展、入选2018中国设计大展暨公共艺术展、获2019A-designAward(建筑类)、2015上海艺术设计展设计师提名奖、入选第六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作品《噪音涂鸦》入选2018中国设计大展暨公共艺术展、入选珠海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站
作品《桂山岛美丽渔村民宿改造设计》入选第八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作品《飞鹰驿站》获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一等奖
《城市设计实验》入选2013年上海艺术设计展;《边界医疗+杂交空间——广州城市研究的四个样板》入选2013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微观与介入》入选2014年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亚洲连线》、《交织与介入》入选2017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教学成果与获奖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第二届广东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9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美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广东省 “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计划教学改革试验项目优秀课程奖;2016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本科课程教学文献展一等奖;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老师奖等
何夏昀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访问学者 设计学 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 环境艺术设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学士 环境艺术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领域
数字技术与设计应用研究: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研究;数字技术与设计流程的系统创新
材料工艺与设计应用研究:材料工艺与空间建构的研究:传统工艺与数字建造的融合创新
设计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设计教学理论与设计教学方法研究;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主要学术兼职
2016年至今 媒体空间工作室主任
主要科研项目
1. 2018年校级横向课题《艺术展示空间设计课题》;排名1
2. 2013年校级横向课题《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排名2
3. 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项目《数字技术及空间艺术的网络与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排名1
4. 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项目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绿色技术下的岭南建筑形式语言研究》;排名1
5. 2014年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室内装饰设计与产品交互网络虚拟展示服务平台研发》;排名2
6. 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展演空间的创新设计与展演技术的集成研究》;排名6
7. 2015年广东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及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珠三角当代城市与建筑创新的艺术策略》
8. 2014年广州美术学院“创新强校”暨质量工程项目《环境设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排名1
9. 2014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排名3
10. 2019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排名4
11. 2017年广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排名1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1. 2014年,专著《《光?合?作?用》ISBN 978-7-112-17518-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2018年,论文《问题导向型建造教学——以广州美术学院材料与工艺基础教学应用为例》,《艺术教育》
3. 2018年,论文《数字设计的实验与实践》,《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论文集》ISBN978-7-112-22723-5
4. 2018年,作品:沉浸式展演空间的参数化优选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入围奖”
5. 2014年,作品:Sunbloc诗意与日常居住,第六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入围奖”
6. 2018年,《众生浴—日常性公共浴室设计》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金奖,优秀指导教师,排名:1
7. 2016年,《仓街十号》第十四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优秀指导教师,排名:1
8. 2018年,《创集》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铜奖,优秀指导教师,排名:2
9.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第十六届AIAC建筑竞赛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排名:2
10. 2015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课程教学文献展,二等奖
11. 2016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优秀试验课程
黄全乐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博士建筑学博士,法国巴黎第八大学 “城市与环境”博士学院
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国巴黎美丽城国立高等建筑学院;
硕士 建筑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学士建筑学学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领域
城市空间类型学、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
——主要专注基于“城市类型形态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以此为出发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机制, 展开城市案例的实证与比较研究;同时亦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具体参与国内大城市的都市更新、城市设计与策划、建筑设计项目,以此为研究提供大量鲜活的实证素材,并积累如何应对城市演进中的新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主要学术兼职
曾在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ITDP)广州分部,从事“城市最佳实践社区”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项目
一、科研实践:
1)主要参与城市研究与城市设计课题,曾主持或参与国内大城市的重点城市空间研究与设计项目如:
苏州市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核心区整体设计(2012);
南京市栖霞古镇城市设计、策划与建筑方案(2016);
河南封丘教育公园城市设计(2016)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旧村改造(2016);
秦皇岛市西港区城市更新总体设计国际竞赛(2018);
天津市五大道城市更新与建筑方案(2014);
广州城市新轴线南段“三馆一场”城市设计与建筑方案(2014);
南京市溧水县县城南新区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2012)
广州市黄沙广铁南站旧建改造(2010);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总体设计(2011),等等。
同时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主要方向为公共建筑、教育建筑等,如:
广西崇左东盟职业技术学院大会堂(2017);
广州市黄沙广铁南站铁路博物馆旧件改造(2010);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2009);
广州市珠江新城西塔(2006)
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图书馆(2002)与科技大楼(2003)等等。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1、2015年,个人著作:《乡城:类型形态学视野下的广州石牌空间史(1978-2008)》,“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吴庆洲教授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语发表的论文包括:
(1) Huang Quanle, Li Tao, In the Shadow of the Metropolis-Shipai Village, in “Village in the City: Asian Variations of Urbanisms of Inclusion”: page 22-27. Edition: Park Books, Zurich, Swiss, 2014. (英语,论文书籍《城市中的村庄》,苏黎世,2014);
(2) Huang Quanle, Li Tao, Nell’ombradellamegalopoli : un villaggionellacitta a Guangzhou, in Archivio di studiurbani e regionali , 2008,92 : 93-108.(意大利语论文,发表于《城市与区域研究文集》,米兰,2008);
(3) 《Urban village code(城中村密码)》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理工大学出版,书籍名称为“Urban form at the edge: Proceedings from ISUF2013. Volume 2 (边缘上的城市形态:2013年国际城市形态研讨会论文集,第2卷)”;
(4)Zacharias John, Hu Yue, Huang Quan Le, “Morphology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Urban Villages in Guangzhou’s CBD,” Urban Studies Research, vol. 2013, Article ID 958738, 10 pages, 2013. doi:10.1155/2013/958738(互联网期刊“城市研究”论文发表成果,2013)。
3、吴中平,郑少鹏,黄全乐(第三作者),古城?河畔?新心——石家庄正定新区文化中心区及建筑设计,南方建筑:2012(3):83-85页。
4、 黄全乐,刘宇波,李涛, 从“围村”到“浮城”——关于一个城市村庄的理想文本,建筑学报:2004(11):27-29.
5、 黄全乐,李涛,大学与城市:法国大学校园变迁的启示,新建筑:2004(5):52-54.
6、2013年,主持研究与设计的“苏州市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核心区整体设计与建筑方案”项目,获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陈鸿雁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任教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2015-2016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进修。
研究领域
岭南地域风景园林研究与设计;岭南地域环境艺术研究与设计;
乡村振兴策略与设计;低碳空间研究与设计;
主要学术兼职
1.2016年8月,获得广州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奖,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2.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科研项目
1.负责主持科研项目:
(1)2012年9月,“节约型社会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与实践”获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艺术学项目立项,立项批号:12CG094,项目负责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2011年7月,“低碳家居用品设计研究和实践(编号11Y108)”,获广州市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立项(一般课题),2012年7月28日结题,项目负责人。(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2016年,“从技术追求到文化复兴----欧洲当代低碳建筑项目的考察及趋势研究”获得校级课题立项,批准号:16XJA005.负责人,陈鸿雁。
(4)2013年,基于低碳策略的岭南地区居住设计研究课题,获得广州美术学院校级课题,批准号:13XJA013,2016年已经结题。
(5)2011年10月,“低碳家居用品设计研究与实践”获得广州美术学院课题,已经结题。(广州美术学院)
(6)2011年4月,“横向课题--再生树“获得广州美术学院课题,已经结题,项目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
(7)2015年,横向课题--万科云城集装箱创意空间设计获得立项,已经结题,项目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8)2009年12月,“创意表达课程的课题设置研究”获得广州美术学院院级课题,2010年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2.参与科研项目:
(1)2017年,“广东都市绿道景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本人是第一参与人。编号:17BG137,立项单位: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2017年5月,受北滘镇人民政府委托,完成“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党建主题文化公园整体设计与实施”,获得肯定。第一参与人。
(3)2019年3月,受受北滘镇人民政府委托,完成“佛山市北滘城市色彩与人文地理环境研究”项目,获得肯定。第一参与人。
(4)2011年7月,“广东绿道景观的功能与美学评价体系研究”获得201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已经结题,本人是第四参与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12月结题。
(5)2016年7月,横向课题《东莞水乡村落的更新利用研究》,项目第一参与人,项目来源: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
(6)2016年10月,横向课题《低碳家具设计与展示》,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
(7)2016年12月,横向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莞万江的艺术化表达》立项,本人是第一参与人,项目来源: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1、论文
(1)2012年5月,论文《从评价、建造、使用到管理--基于POE的广州南亭村使用者参与深度研究》在清华大学的《装饰》杂志2012年5月期刊第67-69页发表。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0412-366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392/J。(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2012年10月,论文《升级改造、创造参与的可能-----住宅空间低碳用品设计与实践的价值》在清华大学的《装饰》杂志2012年10月期刊的第116-118页中发表。(该论文是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节约型社会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与实践”的成果之一,项目立项:12CG09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0412-366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392/J。(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3)2013年1月,论文《低碳家居用品的设计策略和实践研究》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学报》2013/01总第76期的第109-114页。(该论文是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节约型社会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与实践”的成果之一,项目立项:12CG094),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4)2014年1月,论文《融于生活的线性景观--广东绿道景观主要路段的整体设计改造》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学报》2014/01总第82期的第094-099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
(5)2014年9月,陈鸿雁论文《基于地域性的教学研究——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的毕业设计探索》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学报》2014/05的第075-078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6)2015年11月,陈鸿雁论文《从建筑到生活的整体价值--“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相关概念辨析及发展研究》刊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学报》2015/6的第073--078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7)2017年3月,论文《日常创新——岭南乡村有机构成设计的低碳视角》刊登在省级核心期刊《美术学报》2017/2的第091--094页,第二作者。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省级期刊
(1)2006年,论文《场地生成景观》发表在北京大学第三届景观大会的论文集中。
(2)2007年10月,论文《在建成环境中的营造实验—对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的空间形态课程思考》发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2007.4.VOL.51第59-63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
(3)2008年10月,论文《非视觉的深度感知—针对盲人的设计研究》发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2008.04.VOL.55第62-66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
(4)2009年1月,论文《系统化的香港街道设施景观》发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2009.01.VOL.56第37-41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
(5)2009年7月,论文《制作与表达——图形语言课程的介入方式》发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2009.02.VOL.57。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
(6)2011年1月,论文《工作方式的初步形成及其价值——广州美术学院创意表达课程的课题设置研究》发表在“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论文集”,第117——119页。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4153-3,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7)2011年7月,论文《工作方式的初步形成及价值——广州美术学院创意表达课程研究》,发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2011.04.VOL.67的第110-113页,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1060,国内统一刊号CN44-1135/J。
论文集
(1)2012年10月,论文《低碳家居用品的设计策略和实践研究》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获得优秀论文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7-112-14752-6。(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
(2)2014年6月,论文《融于生活的线性景观——广东绿道景观主要路段的整体设计改造》获得“为中国而设计-第六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组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2169283
(3)2016年10月,论文《从建筑到生活的整体价值--“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相关概念辨析及发展研究》获得“为中国而设计--第七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奖。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4)2016年11月,论文《从建筑到生活的整体价值--“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相关概念辨析及发展研究》获得2016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编号:16C015.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5)2016年10月,陈鸿雁论文《从建筑到生活的整体价值--“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相关概念辨析及发展研究》刊登在《为中国而设计--第七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论文集》的第181-185页,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承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 978-7-112-19950-1/29410
(6)2018年10月,陈鸿雁论文《基于地域性的毕业设计教学》刊登在《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论文集》,获得优秀论文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承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 978-7-112-19950-1/29410
2.代表作及获奖
国际设计奖项5个:
(1)2012年11月,设计作品《The Sustainable Products Base on POE on Nanting Village of Guangzhou 》获18th BraunPrize--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product design concepts 的”Special Mention”奖。(第18届博朗奖--国际工业概念设计大赛专业组的“特别提及奖”,全球50强。)
(2)2011年12月,设计作品《The Sustainable Design Based on the POE(Post-Occupancy Evaluation)in Nanting Village of Guangzhou》获“2011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DFA铜奖”。(主办:香港设计中心,香港贸发局)。
(3)2011年12月,设计作品《基于POE的南亭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获“金羊奖—2011中国低碳生活设计大奖的至尊奖(产品与项目类最高奖)”。(证书号码:JP2011C001。主办:广州国际设计周,羊城晚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
(4)2011年12月,设计作品《低碳家居用品设计系列(玩具,家居与灯具)》获“金羊奖—2011中国低碳生活设计大奖的入围奖”。(主办:广州国际设计周,羊城晚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
(5)2007年6月,设计作品《T-shirt for the blind》获“07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中国赛区的优秀奖”。(主办:德国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公司。)
国家级设计奖项7个:
(1)2009年12月,设计作品《芯.椅》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工业艺术设计大赛。(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2)2009年12月,设计作品《旧与新的生态技术景观—小洲村景观设计研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3)2012年10月,设计作品《基于POE的广州南亭村公共空间可持续设计与建造》获得“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奖。(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
(4)2004年6月,设计作品《广州市康王路沿线景观设计》获 “为中国而设计首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
(5)2006年5月,设计作品《生态的遮阳景观设计》获“为中国而设计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
(6)2018年10月。设计作品《更新/创新--万科云城创意样板空间设计》获“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
(7)2019年10月。设计作品《鱼水之情---北滘黄龙村党建主题公园整体设计》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省级设计奖项6个:
(1)2007年9月设计作品《生态技术景观----小洲村景观规划设计》获“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设计大赛的金奖”。(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设计师协会。)
(2)2008年11月设计作品《基于POE的广州南亭村景观场所设计研究》获 “广东省第三届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主办: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师协会)。
(3)2008年11月设计作品《纯色—亿丰布行展示策划设计》获“广东省第三届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主办: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
(4)2014年6月,获得广东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大赛专项奖-绿棕榈.奖的“最具潜力新人奖”。(主办: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
(5)2014年9月,荣获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的特殊贡献奖,作品“感碳号--创新的低碳家具设计与实践”入选中国国际环境艺术设计互动体验展。(主办: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
(6)2014年11月,荣获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的特殊贡献奖,作品“节约型社会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与实践”入选中国国际环境艺术设计互动体验展。(主办: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
(7)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2017年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获得筑梦特优奖。(主办: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设计学术委员会(18)2019年10月,作品《鱼水之情--黄龙村党建主题公园设计》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主办:中国文化与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市级设计奖项2个:
(1)2001年设计作品《景观厕所》获“首届国际公共厕所空间设计大赛三等奖”。
(主办:中国桂林市人民政府,中国《新建筑》杂志社)。
(2)2016年8月,获得广州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奖,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李光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199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2001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研究领域
环境艺术设计、照明设计、公共艺术
主要学术兼职
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常务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主持201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编号:2010tjk221)
主持2010年度广州美术学院年度科研课题(编号:OOXJA015)
主持建设“广州美术学院AD照明教学实践基地”项目。
主持2016年度广州美术学院年度科研课题“岭南水乡夜景公共艺术设计与研究”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代表作品: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灯光秀设计
代表作品:鹤山美术馆室内设计
代表作品:鹤山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
代表作品:东莞常平国际创新港环境艺术总体设计
代表作品:梅州平远相思谷景区度假酒店总体设计
代表作品:粤电集团展示与应急指挥中心室内设计
代表作品:南沙科技馆展陈设计
代表作品:佛山千灯湖桥体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 “小众品牌的展示空间与照明设计” 发表于《美术观察》
论文“从2010上海世博会浅析展示设计中的互动性” 发表于《艺术评论》
论文:“LED城市光环境艺术设计初探”发表于《照明工程学报》
论文:“以法国里昂灯光节为例分析城市灯光节的创意和设计”发表于《照明工程学报》
论文:“互动展示设计初探”发表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
论文“自然朴素之美—论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酒店室内设计”发表于重庆大学学报《室内设计》
论文:“谈夜景光环境创新设计与城市更新”发表于《为中国而设计--第七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论文集》
论文:“The Lighting Design Education in GAFA”发表于第四届中日韩照明大会论文集
论文:“The Display and Experience of the Lights” 发表于第五届中日韩照明大会论文集
许牧川
性别:男
联系电话:13600004677
电子邮箱:xumuchuan@126.com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 建筑设计 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校(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London);
硕士 建筑历史理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学校(Bartlett School, UCL);
学士 建筑学 同济大学
研究领域
复合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与研究;
酒店空间与艺术设计研究;
TOD综合体设计与研究;
交通空间设计与研究;
数字建筑与参数化设计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
1. 2019年,《基于协同创新的商业空间室内设计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省级;
2. 2019年,《信息技术迭代与复合商业空间创新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省级;
3. 2019年,建立《广美-郑中室内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4. 2019年,《广东省政协机关食堂修缮装修工程(整改优化)设计》,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采纳;
5. 2019年,《基于消费迭代空间创新的科研团队培养》,校级;
6. 2019年,《基于消费迭代的空间创新学术提升计划》,校级;
7. 2017年,《空间形态的数字衍生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项目结题,校级;
8. 2015年,《室内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校级;
9. 2015年,《环境设计示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项目,校级。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论文:
1. 2020年1月,在CSSCI核心期刊《装饰》(ISSN0412-3662),发表论文《“知觉与空间”: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2. 2012年10月,在CSSCI核心期刊《装饰》(ISSN0412-3662),发表论文《模数化与衍生式设计》;
3. 2020年3月,在核心期刊《美术学报》(ISSN1004-1060),发表论文《复合商业综合体的迭代与设计研究》;
4. 2013年1月,在核心期刊《美术学报》(ISSN1004-1060),发表论文《后殖民建筑:多元文化的载体》;
5. 2019年6月,在核心期刊《WOP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Research》(ISSN2515-477X),发表论文《信息技术迭代与复合空间创新研究》;
6. 2019年1月,《建筑细部》(ISSN1672-4518),发表论文《住宅产业化背景下的室内设计趋势研究》;
主要设计作品获奖
1. 2018年,获意大利A’DESIGN AWRAD & COMPETITION 国际设计奖,铂金奖;
2. 2020年,获意大利A’DESIGN AWRAD & COMPETITION 国际设计奖,银奖、铁奖;
3. 2017年,美国《室内设计》年度设计大奖Best of year Awards,Honoree;
4.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建筑艺术类入选
5. 2019年,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设计作品展暨第四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一等奖;
6. 2020年,获金堂奖致卓越人物奖;
7. 2019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室内设计》作品展,参展;
8. 2019年,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办公空间类,金奖;
9. 2018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国家级;
10. 2016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11. 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及设计艺术博览会2018-2019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金奖;
12. 2018年,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商业综合体空间类金奖;
主要教学获奖:
1. 2016年5月,授予“广州美术学院2014-2015学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2. 2019年11月,第5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3. 2019年,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4. 2017第十五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5. 2017年第3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
6. 2017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最佳指导老师奖;
7. 2018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联展第3届未来?展,优秀指导教师;
8. 2020年《面向跨界创新的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9第九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级;
9. 2014年《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联合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获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省级;
主要指导学生获奖:
1. 2019年,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指导学生作品《垂直衍生-自媒体产生与消费叠合空间设计》,获商业建筑与空间组金奖;
2. 2019年,第十六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年会,指导学生作品《混合核心》获金奖;
3. 2017年,第十五届亚洲设计学年奖,指导学生作品《南昆山蜂蜜体验馆设计》项目,获商业建筑与空间金奖;
4. 2017年,第十四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优秀作品展,指导学生作品《窥园-南昆山十字水小茶坊设计》项目,获金奖;
5. 2017年,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指导学生作品《窥园-南昆山十字水小茶坊设计》项目,获羊盟?未来设计之星;
主要负责和已完成设计实践项目:
1. 2020年,百花洲悦苑酒店设计;
2. 2019年,济南历下区文体档案中心设计;
3. 2018年,三亚华尔道夫酒店项目室内装饰深化设计
4. 2017年,横琴南光大厦项目精装修设计
5. 2016年,蓝润优悦广场项目室内装饰方案设计;
6. 2016年,卓越集团教育综合体室内空间设计;
曾克明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联系电话:13719377329
电子邮箱:zkm369@126.com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M.Arch),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本科: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建筑学方向 (B.Arch),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访学: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基础教学方向,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究领域
1、建筑设计:文博展演建筑叙事性设计研究;住居建筑理论及应用研究;
2、城市设计:城市综合体空间研究;住居规划理论及设计方法论;
3、景观设计:景观叙事分析及设计;城镇叙事性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XAA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顾问
广州广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技术与创意工作室 主任
主要科研项目
1、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号:GD20CYS05,项目名称:基于空间叙事与空间感知的广州历史街区微 改造设计研究
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号:GD13CYS01,项目名称:柯布西耶“螺旋形”空间形态原型的当代演绎
3、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号:粤教高函20181205,项目名称:VR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研究
4、广州美术学院省级学术提升科研项目,项目号:19XSB07,项目名称:博物馆空间叙事研究
5、广州市城乡规划与国土局,项目号:穗财建520号,项目名称:广州市村庄艺术特色项目规划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出版专辑:《空间构成》,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62-5186-1
论文1:博物馆空间与叙事的美学探究,《美术观察》(CN11-3665/J)
论文2:博物馆建筑空间形态的叙事性设计策略解析,《美术学报》(CN44-1135/J)
论文3:合作居住的低碳建构,《美术学报》(CN44-1135/J)
论文4:客家传统聚居建筑的现代启示,《北京规划建设》(CN 11-2882/TU)
作品1:《兰亭御园》,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住宅与住宅小区 三等奖
作品2:《御岭山庄》,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 优秀建筑创作奖
作品3:《远山?近水?竹居》,首届中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职业组 银奖
作品4:《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工程设计 三等奖
谢菊明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联系电话:13928828736
电子邮箱:jimixie@163.com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 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建筑构造设计 重庆大学
学士 环境工程 重庆大学
研究领域
建筑设计及技术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与空间设计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海南元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总建筑师
广东天盾人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顾问
广州奥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顾问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科研项目
1. 广州美术学院VR实验教学平台(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01802138014) ,2019.03-
2. 华南美术教育主要基地及岭南画派活动历时空间的虚拟重现( 广东省教育厅,2019WTSCX052) ,2019.11-
3.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广州美术学院,18XJA026),2018.08-
4. “建筑技术的形式语言”教学研究(广州美术学院,JXGG201814) ,2018.08-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论文:
1.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Virtual Marin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19.12 ,SCI收录)
2.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9.08,CSSCI期刊);
3. 绿道休闲游憩功能的评价——以广州生物岛绿道为例,美术学报(2014.01,北大核心);
4.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上的应用,智能城市(2018.02)
代表作:
1. 江西省井冈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客园项目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2016.05,投标中标)
2. 顺德北滘雄峰集团总部地块项目概念方案设计(2018.06)
3. 顺德工业文化体验中心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2019.08)
么冰儒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硕士 工业设计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学士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广州美术学院
研究领域
商业与办公空间、展陈设计、文化空间、当代公共艺术等环境设计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商业与办公工作室负责人,亚洲设计学年奖专家评委
主要科研项目
1、2016年省级纵向课题《岭南建筑形式语言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以广州城市形象升级设计研究为例》
2、2016年省级纵向课题《岭南建筑形式语言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以珠三角城市形象升级设计研究为例》
3、2016年省级纵向课题《广州市公益广告规划与设计研究》
4、2016年省级纵向课题《格局张拉与联想创新---设计程序的系统优化与全面升级》
5、2016年省级纵向课题《岭南派空间设计形式与风格研究》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著作:
《 室内外设计快速表现》、《 从基础到风格室内外手绘教程》、《 空间?建筑?环境设计快速表现》
论文:
2018在《艺术工作》发表论文《融入岭南文化的酒店装置艺术创新设计研究》 ;
2018在《美术大观》发表论文《岭南建筑形式语言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2018论文《融入岭南文化的酒店装置艺术创新设计研究》入选《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暨优秀作品展成果集》;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DNA及其发展》、
《设计教学的基础与应用》、《手绘表现的意义与未来》、《广府文化在城市街区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表现研究》等多篇论文在一级刊物发表。
代表作:
2019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入选证书
2018设计作品入选“为中国而设计”2018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入选证书
2017获中国装饰设计奖(CBDA设计奖商业空间方案类 银奖
2017获第六届“中国营造”2017全国环境艺术双年展专业组 铜奖
2016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 银奖
2016获“第二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空间类 银奖
2016获第13届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专业组 优秀奖
2008获 “利豪杯”手绘艺术设计大赛 一等奖
2006获第二届IFI国际室内设计大赛 一等奖
获IDA第二届国际建筑艺术大奖赛 金奖
获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 手绘奖
获第二届广东省室内设计手绘大赛 银奖
2005获首届广东省室内设计手绘表现图大赛 佳作奖、铜奖
参加展览及策展:
1.2016年3月参加第二届《女性生活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及学术研讨会》主办机构: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合作单位:CIID09广州专委会
2. 2017年5月策展第三届《女性生活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及学术研讨会》主办机构: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广州术学院城市学院。合作单位:CIID09广州专委会,CIID10佛山专委会
3. 2018年3月参加第四届《女性生活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及学术研讨会》主办机构: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合作单位:CIID09广州专委会,东莞东莞名家居世博园
4. 2017年5月2-9《积淀一号》《积淀二号》两幅作品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春暖花开——广州美院师生作品展》 主办机构:广州美术学院
5.2017年5月10-19十幅作品《秋之叶殇》、《春之蛰动》、《夏之蝉鸣》、《冬之暖阳》、《暮雪》、《银舞》、《静山》、《云巅》、《幽水》、《峰魂》《态度》参加女性生活与艺术设计作品展 主办机构: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广州术学院城市学院。合作单位:CIID09广州专委会,CIID10佛山专委会
6.2016年11月25-12月1《展示空间系列》作品共十幅作品参加2016“设计学视野下的绘画”-暨第二届“界筑介画”作品展 主办机构:广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界筑介画社团
7. 2017年11月25-12月1《空山系列》共八幅作品参加2017“设计学视野下的绘画”-暨第三届“界筑介画”作品展 主办机构:“界筑介画”社团
8.2018年12月22-29《空间建构》共八幅作品参加2018“设计学视野下的绘画展”-暨第四届“界筑介画”作品展 主办机构: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界筑介画社团
9.2019.4.19-22当代水墨作品“波峰 . 浪谷”系列、“重峦 . 叠嶂”系列、“万象 . 浑然”系列、“春意 . 阑珊”、“翠色 . 欲流”、“姹紫 . 嫣红”、“意趣 . 迭生”系列共24幅作品参加2019佛山潭州会展--创.设计巴塞尔岩板艺术展 主办机构:佛山潭州会展中心
10.2019.4.24-5.6“《万象.浑然》——么冰儒、蔡同信涂墨作品个展”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图书馆展厅展出主办机构: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 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
刘珩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培养部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办公电话:020-34396132
教育背景: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博士
研究领域:
室内与建筑设计研究
城市功能景观设计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
香港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创建人/主持建筑师、香港霍英东鸹崮仙承鲁枪婊杓谱芗唷⑾愀壑形拇笱Ыㄖг核妒可际�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展览:建基香港·三角四方1984-2044 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馆
从困到闲:关于深圳流动性与边界的研究 2013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城市流动Urban Mobility 2012奥迪全球未来都市设计大奖
代表作:“浮云”:蛇口浮法玻璃厂入口改造、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项目第二标段、
2013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场地——价值工厂主入口建筑及砂库改造建筑
南京珍珠泉艺术家工作室
广州时代美术馆
南沙科学馆
南沙书城
叶敏
性别:女
职称: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联系电话:13808889118
电子邮箱:michelle@feiarchitects.com
教育背景:
硕士EMBA 香港科技大学
硕士 建筑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导师何镜堂
学士 建筑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
研究领域:
当代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衍生与共生
可持续发展建筑
主要学术兼职:
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委员,、广州市越秀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州市越秀区各界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小童群益会大陆事务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
① 艺术家的哲学观,建筑师的方法论
② 当代艺术植入本土建筑的创作
③ 文创产业管理与建筑文化传播
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
代表作:
2006年,《亿达大厦》,评为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获APIDA第十五届亚太区室内设计优异奖,第七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首届《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展》参展作品;
2009年,《扉艺廊》,获第四届“美穗GRG杯”优秀奖;
2010年,《鸣泉居国宾馆》,获第四届“美穗GRG杯”优秀奖;
2011年,《方所》,获第三届筑巢奖优秀奖,第九届双年展金奖;
2012年,《星海音乐大厅改造》,获第十届双年展金奖,2014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提名奖;
2013年,《扉建筑办公室改造》,获第十届双年展铜奖;
2015年,《二沙文化艺术中心》。
展览:
2006,《亿达大厦》,首届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展;
2013,《方所文化创意店》,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2014.11.08 - 2014.11.29,建筑之外——小而美的生活;
2016.09.28-2016.12.04,《“休”比特城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城市的文化维度:当下与传统》
黄建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CAA国际艺术创意联盟执委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lOAC)委员,并兼任纽约室内设计学院、罗马圣拉斐尔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湖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还兼任西安美术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
黄建成曾担任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艺术总监、总设计师,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总监,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艺术总监,2015、2016、2017、2018年度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纽约主题活动总设计,还主持了中国考古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大型文化空间的室内展陈总体设计。黄建成的作品曾参加多次国家级和国际性美展和设计展,获多项重要奖项; 2014年《场域·黄建成设计》艺术展曾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上海新美美术馆成功举办,2015年《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在德国宝马展示中心盛大展出,2019年《机械手稿-黄建成的艺术》展分别在威尼斯主教博物馆、北京环球金融中心成功展出,2020年大型装置作品《进步的阶梯-机械手稿3》被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