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3-5-11 14:40:59

南京工业大学产品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于东玖
设计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亚洲科学艺术学会(韩国),正会员;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07-2012/12);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理事(2008-2012);
韩国设计趋势科学会,会员;
韩国基础造型学会,会员;
韩国韩南大学校造型艺术大学特聘教授(2009/09-2010/12)

主要研究方向:可持续创新与设计(生态竹材应用、可持续创新方法、共享设计、健康医疗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

教育履历
1991/09-1995/06,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士;
2003/09-2005/08,韩国东西大学,数字化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学硕士;
2009/03-2012/2,韩国东西大学,设计专门研究生院,设计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8/11始,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导;
2012/11-2018/10,广东工业大学,先后担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工业设计系主任/工业设计系党支部书记,教授,硕导;
2010/09-2011/12,韩国韩南大学校,造型艺术大学DESIGN学科,特聘教授;
2009/03-2012/02,韩国BK21(Brain Korea 21,脑力韩国 21计划),研究员;
2005/09-2012/11,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导;
2004/09-2005/08,韩国产业资源部韩国东西大学DIDIC(数字化影像设计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1995/07-2005/08,合肥联合大学(现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科研项目:
1. 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应用型技术研发专项资金重大项目, 2015B090923001,消防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15/01-2018/08,800万元,在研,项目负责人,主持子课题项目:应急救援消防整车集成创新设计技术研究,80万元;
2.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3YJAZH121,基于D4S理论竹子材料的工业设计应用研究,2013/07-2016/12, 10万元,已完成;
3. 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G075,面向‘生态文明’的中国传统竹产品再设计研究,2013/07-2016/12,12万元,已完成,(排名三);
4. 主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YJC760004,设计政策驱动经济变革——芬兰的启示与借鉴,2015/07-2018/12,7.5万元,在研,(排名二);
5. 主持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科学研究基金(人才引进科研启动),405130038,竹子型材化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u002c15万元,已完成;
6. 主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YJC760092\u002c 基于用户认知模型的艺术设计方法与实践应用研究,2012/07-2014/12,7万元,已结题,(排名二);
7. 主持韩国Brain Korea21基金项目(BK 21\u002c脑力韩国21计划),生态竹材与可持续设计理论研究,2009/03-2012/02,3600万韩元,已结题;
8. 主持宁波市科技局一般创新创业项目\u002c 2011B710026,ES-3数字健身椅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2009/06-2011/12,15万元,已结题;
9. 在河海大学工作期间,主持企业委托横向课题项目近10项;
10. 1996-2002年期间,创立“合肥拓尚产品设计工作室”,承担来自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安徽、河南等地10余家企业委托设计项目,横向课题达40余项,涉及领域包含传统光学产品、数字光电产品、家用电器产品、医疗康复护理器械、工程机械产品、电动工具产品、电动摩托车、户外休闲产品、矿下特种装备、燃气设备产品、个人电子产品、雷达卫星高频头、高铁和公共汽车站售票系统终端设备等10余个产品领域,投产上市产品设计作品达400余件,直接设计服务合同金额达1000万以上,创造企业效益达亿元以上.

主要论文成果:
1.于东玖,王样,社会价值驱动的可持续创新与设计策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CSSCI源刊,2016\u002c2:171~176
2.于东玖,张继发,曾丽娣,陆济利,基于D4S理论的穿戴式汽车维修工具灯设计研究,包装工程,CSCD源刊,2016\u002c37(16):87~90
3.于东玖,高文亮,山西本土化便携式醋包的可拓创新设计应用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u002c33(4):7~11
4.于东玖,张浩,基于使用性的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研究,包装工程,CSCD源刊,2016\u002c37(14):109~112
5.于东玖,王样,基于人文关怀的老人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包装工程\u002cCSCD源刊,2015\u002c 36(22):92~94
6.于东玖,凡荣, 基于D4S理论的竹家具设计研究,包装工程,CSCD源刊,2014,35(8): 66~69
7.Yu Dongjiu\u002c A study of sustainablebamboo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Chinese ant tribe’s needs,基础造型学(韩国基础造型学会会刊)\u002c 韩国国家级期刊,2011\u002c12(6): 280~289
8.Yu Dongjiu\u002c Koh Kyeong-Wook\u002c AStudy on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that use Bamboo Material, DesignForum\u002c(韩国设计趋势科学学会会刊)韩国国家级期刊,2011\u002c 30(2): 211~220
9.于东玖,熊志刚,基于使用为核心的形态设计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文核心期刊,2010\u002c(7): 119~121
10.于东玖,王若愚,熊志刚,数字游戏健身椅设计研究,包装工程,CSCD源刊,2010\u002c31(4):10~13
11.于东玖,冯亚娟,逆向工程在产品曲面重建中的应用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文核心期刊,2009,(7):97~99
12.于东玖,冯亚娟,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设计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文核心期刊,2007,(11):32~34
13.于东玖,吴晓莉,关于现代设计中从用心走向用情设计观的探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文核心期刊,2006,(11):175~176
14.于东玖,吴晓莉,设计中易用性原则与情感的关系,包装工程,中文核心期刊,2006,(6):308~309
15.于东玖,王侠,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文核心期刊,2006\u002c(3):170~171
16.于东玖,谢玓,严波,本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包装工程,中文核心期刊,2006,(6):193~195
17.李立,于东玖(通讯作者),基于A-B-C-D法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研究,家具与室内设计,全国家具设计类核心期刊,2017,(1):69~71
18 于东玖,戴雪玲,基于AT-ONE法则的居家养老创新平台研究,设计艺术研究,2017,(1)
19.张浩,于东玖(通讯作者)\u002c工业废弃物的升级利用设计实践,设计 \u002c2017\u002c(5):122~123
20.于东玖,贺可可, 基于工业包装纸升级利用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生态经济\u002cCSSCI扩展版(2014-2015),2017,(5)
21.俞红艳\u002c于东玖(通讯作者),基于适度原则的童车可持续设计研究,包装工程,CSCD源刊,2017,(10)
22.易显钦,于东玖(通讯作者),基于用户体验的老人购物车设计研究,包装工程,CSCD源刊\u002c2017\u002c(12)
23.张继发,于东玖(通讯作者),黄子乐,基于Kano模型的中年人腰部护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CSSCI源刊,2017,(已录用)
24. 王样,于东玖(通讯作者),社会创新驱动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设计研究\u002c生产力研究,CSSCI扩展版(2014-2015),2017,5
25. Yu Dongjiu\u002c Zhou Xinyun\u002c LiJia\u002c Sustainable bamboo product design research based onmaterial-science features\u002c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Science Engineering\u002c Guangzhou\u002c China\u002c 2014.6.29-30,ISTP收录
26. Yu Dongjiu\u002c Yang Wenlong\u002c AStudy of Sustainable Design Method about Mobile phone Products Based onthe Core of Using,2013 IET/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Sustainable City\u002c Shanghai China\u002c 2013.8.19-20,EI收录
27. Yu Dongjiu\u002c A study onconcept design interaction control of digital game fitness chai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dio\u002c Language Image Processing\u002cShanghai\u002c China\u002c 2010.11.23-25,EI收录
28. Yu Dongjiu\u002c A Study on thefactors of Automobile Styling with Preferences of Young People in China,IEE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Design & Conceptual Design\u002c Yiwu\u002c China\u002c 2010.11.17-19,EI收录

研究方向介绍
可持续创新与设计(包含以下聚焦点)
生态竹材应用、可持续创新方法、共享设计、健康医疗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
可持续设计是一个开放、包容、跨界、前沿的命题。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维度看,设计是创新广泛概念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创新是坚定的基石,而设计创新则是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并取得经济效益增长的显性手段。可持续设计自上个世纪以来,先后经历了生态创新、可持续创新,到今天的社会创新的转型。其关注的可持续性的焦点也从过去的关注生态、环境、绿色等亲环境性问题,到现在和今后从考虑环境性和经济性的社会认知到包容人性的更广泛的社会性问题,范围不断的融合和扩大。所以,创意设计学科更应具备“大设计”的概念和战略性的前瞻性的眼光,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协同、产业协同、技术协同、战略协同、国际协同。个人关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发展脉络也从关注生态竹材的创新应用,到可持续创新方法研究,再到社会创新理念指导下的包容性设计,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共享产品创新方法与设计实践,老龄化趋势背景下的健康医疗产品系统创新与服务创新设计等。

团队招新要求:
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懂得尊重、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审美和道德素养,外语水平优秀(英语达到六级以上者为优),跨专业跨学科者更加欢迎!







吴琼
工学博士,教授
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工业设计。
研究方向:产品系统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文化、设计教育、文化创意产业

主要科研:出版2部专著,发表46篇论文,主持(完成)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专利24项。

主要奖项: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

1969.11,生于江苏省丹阳市。
1984.9—1987.7,江苏省丹阳中学。
1987.8—1991.7,重庆大学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兼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1.7—1994.6,南京机床厂从事工业设计工作。
1994.6—2007.2,常州工学院从事工业设计教学科研工作。
2000.8—2003.4,江南大学设计艺术专业产品设计方向,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6—2006.6,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业设计方向,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2至今,南京工业大学从事工业设计教学科研工作。







曾勇
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设计工效学分会委员,美国人类工效学学会(HFES)荣誉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论文评议专家

教学经历:
从事设计教育近30年
主讲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产品设计等课程
讲授过可持续设计、设计研究、专题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学、设计原理、产品语义学、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创新设计与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产品造型研究、设计综合表达、形式美学等18门课程
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等海外设计名校访学一年

主要承担课题:
基于UED实践的新型产品设计教学改革(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基地建设
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研究
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
上汽商用车外观和内饰设计
医疗器械造型设计开发(多功能特护病床、医用推车、护士工作站、射频治疗治疗仪、激光治疗机、血沉仪、电解质分析仪、紫外线光疗仪等)
信息交互产品设计
家电产品设计
城市设施设计
户外用品设计
工业装备设计
世博会礼品设计 等

主要研究方向: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软硬件界面一体化设计)
形态语义与感性工学(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度量系统)

主要设计领域:
信息交互产品
交通工具与智能驾驶
医疗健康设计

主要获奖经历:
个人获得——
江苏省工业设计年度学术奖/设计奖
江苏省艺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中国流行色协会年度论文优秀奖
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等
指导学生获得——
首届全国笔记本电脑设计大赛金奖
广州国际设计周可持续设计“金羊奖”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大赛国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一等奖
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省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
“紫东杯”工业设计产业大赛产业组二等奖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论文奖” 等
并获相关赛事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作为本学科骨干教师,发表论文19篇,著作2部,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知识面广、创新力强,注重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富有责任心、关心同学生活和人生成长。
被评为校第五届“师德十佳”。
所率领的教学-设计-研究团队,由多位年富力强、学科交叉的教师组成,形成了从设计基础研究到设计深度开发的有机梯队构成。
近五年,一共指导了45名硕士研究生。多人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称号;指导研究生成功申请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五项。
毕业生就职于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大众集团、三星电子、华为集团、三洋荣事达、TCL集团、莱克电气、泉峰集团、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等大型企业和设计公司;亦有成功创业,独立开办集成创新设计公司的案例(如杭州DST集成创新设计集群、无锡威来氏汽车影像科技、扬州昕绿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等);并指导学生成功留学或升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爱丁堡大学、拉夫堡大学、布鲁内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日本艺术大学、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国内如江南大学等名校硕士。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邮编:211816
电话:13813920410(微信同号)
邮箱:zengyong@njtech.edu.cn,478906775@qq.com(私信首选)







曹洪霞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会员
从事设计教育二十年,讲授过多门主干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创意设计、造型艺术、产品形态研究、设计色彩、装饰艺术。
在上述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致力于跨学科合作,将艺术设计与视觉生理学、视觉心理学、中国传统审美等领域相结合。
已经发表论文2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7篇。

主要承担课题:
色彩设计及其CAI实现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开发
企业形象设计研究

主要获奖经历:
个人获得:
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优秀奖
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评审省级二等奖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术奖等
指导学生获得:
广州国际设计周可持续设计“金羊奖”
全国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一等奖 等
以及相应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从学习和生活上都非常关心学生,深得学生喜爱,并获得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孟刚
联系电话:1350519660
电子邮箱:573484929@qq.com

简介:
视觉传达系主任 设计学博士 副教授 硕导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设计分会副主任
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联盟常务理事
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员、特聘硕导
南京智库联盟学术委员会专家

学习工作经历: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设计学博士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波兰海报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系 平面设计专业 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2002年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
创新设计思维及其方法
1.视觉传达创新设计方法及其理论
2.产品设计创新方法及其理论

专著论文:
近年相继在权威期刊、CSSCI、高质量 期刊发表:
1. 《基于“视知觉”作用机制的多维产品包装设计方法研究》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2
2. 《基于创新扩散的智能助眠枕分型优化设计研究》发表于《装饰》2021.12
3. 《艺术设计提升汉字国际影响力》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5
4. 《数之变——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随机性形态再思考》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2

北大核心论文发表:
1.《创新扩散视野下颈椎枕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2022.10 一作
2.《基于多重触控的多通道视觉界面信息传达仿真》2022.1 一作
3.《中国大学艺术博物馆构建思考》 2021.3 一作
4.《基于交互设计方法的产品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2021.10 一作   
5.《视觉传感网络图像破损数据交互方法仿真》 2021.10通讯
6.《学科会聚背景下胰腺影像三维重建可视化综合方案设计研究》 2021.5通讯
7.《隐喻设计研究的现实形态与未来描述》2021.7通讯
8.《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研究》2020.8一作
9.《基于用户认知的设计批评标准探析》2020.3一作
10.《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优化设计——以环境艺术专业“装置艺术创新与实践”课程为例》2020.12   通讯
11.《创意驱动过程的美国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解析-以美国宾州州立大学“Time and Sequenc”课程为例》 2019.11 一作
12. 《二战后文化视域里的波兰海报艺术》 2010.16一作

主要教学论文、教材发表:
1.《对话美国平面设计大师———兰尼•索曼斯》2022.1 一作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2020一作
3.《以竞赛为导向的包装设计实践教学研究》2012.06一作
4.《论吉祥文化的艺术符号——悬鱼的流传与意义》2011.08一作
5.《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设置新探》,2009.09一作

教材:
6.《Photoshop cs6 完全学习教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 一作
7.《完美创意色彩——包装色彩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01 一作
8.《国际广告艺术设计教程——创意思维》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09译著
9.《包装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8 二作

主要研究课题(纵向):
1.2021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主持:创新扩散视角下的江苏城市形象设计策略研究 (21YSD006)
2.2020主持: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智慧学习融合性平台的建设与运维(2020JDKT109)
3.2020主持南京工业大学教改课题建设项目,专业金课也是思政平台 :设计课程与责任担当的融合实践 (招贴设计 文字设计 插画设计)
4.2019智能时代插图设计课程跨界教学实践研究,20191212,南京工业大学教改课题建设项目,共同主持。(20191212)
5.2019基于视觉符号设计的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排名第二。(19YB66)
6.2019基于职业能力目标的设计学本科生创新力构建因素研究,2019139,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排名第二。(2019139)
7.2018 江苏省高校哲项目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南京民俗艺术的活态传承研究(2018SJA0207)第二
8.2017 江苏省高校哲项目主持:AR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小教育中的应用(2017SJB0199)
9.2011城市形象视觉平面化创作研究-以青奥会为例,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 第二

主要研究课题(横向):
1.与城市形象提升相关的超大型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EPC项目)
2.城市特大型标识系统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家)
3.南京大型(500间客房以上)新冠隔离酒店导视系统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
近年与以上相关合同额累计6000万余元
4.为上海Nitetronic公司设计的智能止鼾枕(第一发明人 京东有售)累计销售额2000万余元 相关论文发表于《装饰》和《包装工程》

主要展览:
1.2017年5月12日 “字间形意”——字体海报设计 孟刚、时澄、薛冰焰三人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HUB-Robeson Gallery,同时孟刚成为HUB-Robeson Gallery的签约艺术家。
2.2017年12月21日 美国平面设计大师“兰尼·索曼斯海报设计展”在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举行策展人
3.2010年5月31日 波兰招贴藏品暨文献展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展出 策展人





付强
一、个人简介
1979年出生,山东荣成人,工学学士、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后。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
2019.9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
2015.9~2016.9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
2014.8~2015.8江苏省第七批科技镇长团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挂职党工委副书记

2014.4江苏省委党校第37期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2012.4 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2010.1~2012.4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工业设计博士后研究
2006.9~2009.12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攻读艺术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3.9~2006.6昆明理工大学攻读设计艺术学获得硕士学位
1998.9~2002.7昆明理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产品设计、设计学、艺术学及相关理论和实践。

四、科研成果
(一)著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研究述评1》,济南出版社,2015.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03)的子课题,本人完成字数6万。
2、《山东艺术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4,山东省政府重大科研项目《山东地方史文库》第三辑子课题,本人完成字数30万。
(二)论文
1、《设计教育中的批评精神》,《创意与设计》2019.3,第一作者;
2、《设计类学生认知自主能力培养探析》,《创意与设计》2017.5,第一作者;
3、《设计学高等教育中的比较优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5,第一作者;
4、《设计学高等教育体系的逻辑认知》,《大众文艺》2017.3,中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5、《文化产业的地位与精神》,《美与时代》,2017.3,第一作者;
6、《论设计中艺术创意的逻辑问题》,《装饰》2011.7,CSSCI(扩展版),第一作者;
7、《艺术本质的摩仿与表现之辩》,《文艺争鸣》2011.6,CSSCI,独立完成;
8、《创意特征新论—以设计与艺术为例》,《文艺争鸣》2011.4,CSSCI,第一作者;
9、《和谐社会之真善美探论》,《东岳论丛》2009.3,CSSCI,独立完成;
10、《工业设计知性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12,CSSCI,第一作者;
11、《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4th ICMEM), 2011.8,ISTP检索,独立完成;
12、《论设计中艺术创意的意义和价值》,《美与时代》2011.7,第一作者;
13、《透过文化人类学观点看艺术》,《美与时代》2008.1,独立完成;
14、《电影中的艺术辩证法》,《电影评介》2008.11,中文核心期刊,独立完成;
15、《试论荀子音乐思想》,《理论界》2008.1,中文核心期刊,独立完成;
16、《电影鉴赏维度探讨》,《电影文学》2007.11,中文核心期刊,独立完成;
17、《谈谈艺术设计美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独立完成。
(三)科研项目
1、《设计美学视野下南京城市品牌建设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9YSB002,主持人。
2、《新时代传统经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研究——危机、文本与亲和力》,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B-a/2020/01/34,主持人。
3、《江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和的协调发展模式及创新机制研究——兼论南京与伦敦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比较研究》,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17syb-084,主持人;
4、《审美创造力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B6300046,主持人;
5、《基于工业设计系统方法的核电阀门功能与形态创新研究》,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1001008C,主持人;
6、《低碳理念下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博士后重点资助项目,3202000601,主持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研究述评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 (项目批准号11JZD003)的子课题,(已出版)。
8、《山东艺术史》,山东省政府重大科研项目《山东地方史文库》第三辑的子课题,(已出版)。

五、教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设计美学》、《设计调研》。
本科生课程:《设计学概论》、《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等。

六、获奖情况
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设计竞赛奖;曾获得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江苏省教育厅师德征文三等奖;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南京工业大学师德征文二、三等奖;南京工业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七、社会服务
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副总

八、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邮编:211816
电子邮箱:fqinv@aliyu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工业大学产品设计导师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