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3-5-7 21:57:03

泉州师范学院环境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王坤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6年1月1日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人因工学、工业设计、环境设计
E–MAIL:wangkunnuc@163.com
通信地址: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大街398号泉州师范学院
邮编:362000

个人简介:
王坤,男,1986年1月生,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留学德国安哈尔特大学学习艺术设计,博士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现任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主任,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教育经历:
2005/9-2009/6,中北大学工业设计工学学士
2010/9-2012/6,德国安哈尔特大学文学硕士
2015/9-2021/6,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工学博士

学术兼职: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秘书长
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福建方圆建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产品及环境设计顾问。

成果奖励:
2021年中国好设计创意奖;
2022第三届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科研项目:
2022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居体验性要素指标的构建研究” ,在研;

教学情况:
硕士研究生:设计实践、人因工学等课程。
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多个奖项。

论文:
Product modeling desig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BP neural network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21, 33(9):4111-4117.







赵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年6月9日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民俗民艺、人居环境可持续设计
E–MAIL:spectre_zhao@163.com
通信地址:丰泽区华大街道华城小区7-1001室
邮编:362000

个人简介:
赵洋,男,汉族,1980年6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导,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现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工会主席、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
高校任教19年,长期致力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民俗民艺、人居环境可持续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装饰》、《民俗研究》、《华侨大学学报》、《SUSTAINABILITY》等核心期刊,出版作品集2册,设计作品曾多次获奖。

教育经历:
1999/9-2003/6,江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文学学士
2005/12-2008/12,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艺术硕士
2014/8-2015/2,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审专家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
泉州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泉州市建筑装饰协会专家
CIID中室学(泉州)室内建筑师中心专家顾问
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泉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果奖励:
1.指导2022届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获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奖
2.中展艺术科技设计大赛《2022世界文化遗产泉州西街课题》成果一等奖
3.2021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设计作品《咖啡店设计》铜奖
4.2021年设计作品获第三届泉州市文化创意产品展泉州文创奖•非遗文创大赛 铜奖
5.指导2020届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获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奖
6.2018年首届中国茶空间高峰论坛暨茶空间邀请展
7.2017年第六届“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设计作品《会馆设计》获建筑创意设计专业组优秀奖
8.2013年论文《永春漆篮技艺考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被《装饰》杂志评为年度优秀论文

科研项目:
1.2019-2022年主持横向项目“华人华美品牌空间策划设计”编号(20192HH015)在研
2.2017-2018年主持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州滨海新城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编号(2017FZC1) 结项
3.2013-2015年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编号(FJJKCG13-064)结项
4.2013-2015年主持华侨大学教改一般立项项目“侨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结项
5.2013-2014年主持泉州市哲社规划项目“永春漆篮技艺考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2013H20) 结项
6.2011-2012年主持泉州市哲社基金青年项目“夜景照明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以泉州中山路为例”编号(2011Q07) 结项
7.2010-2011年主持泉州市社科基金自筹项目 “泉州城市公共艺术的探索与重构”,编号(2010C-ZC05) 结项
8.2009-2011年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泉州回族祠堂建筑艺术研究”,编号(09HSK22)   结项
9.2009-2010年主持泉州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保护与发展”编号(2009C-QZ05)结项
10.2017—2019年参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排名第2结项
11.2017-2018年参与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宜居度假为导向的福州山区遗弃村落空间再设计研究”编号(2017FZC02),排名第2结项

教学情况:
1.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空间设计观念、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传统造园与现代景观设计应用实践、艺术设计实践、综合设计作品展示、艺术设计专业考察等课程
2.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级设计竞赛20余项
3.2018-2019年度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杨光奖教金”
4.2017年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精彩一堂课”职业技能大赛 一等奖
5.2010-2012年获华侨大学优秀教师

论文:
1.《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A Study on Visual Evaluation of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 Landscape in Quanzhou》(《SUSTAINABILITY》2022年7月) SSCI\SCI
2.《A Crea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emple Garden Plants Based on Tourists’Perceptions》(《SUSTAINABILITY》2022年1月) SSCI\SCI
3.《闽台园林历史年表》(《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1月)
4.《闽南习俗文化对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的影响》(《中外建筑》2020年11月)
5.《厦门菽庄花园造园艺术探微》(《古建园林技术》2020年6月)
6.《台湾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的美学比较研究》(《广东园林》2020年2月)
7.《观念与思想:汉代虎形肖形印的解读》(《民俗研究》2017年9月)CSSCI
8.《台北林本源园林造园设计美学刍议》(《古建园林技术》2017年9月)
9.《闽台红砖建筑水车垛装饰艺术探微》(《美术大观》2017年2月)
10.《泉州“妆糕人”艺术特征及传承与创新》(《装饰》2016年6月)CSSCI
11.《“非印学因素”与篆刻史研究范围的拓展》(《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月)CSSCI
12.《城市色彩建构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究―以泉州市为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12月)
13.《永春漆篮技艺考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装饰》2013年11月)CSSCI
14.《融入海洋文化理念的滨海城市景观特色塑造—以泉州市为例》(《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7月)
15.《夜景照明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以泉州中山路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2月)
16.《城市文化与街道景观设计》(《福建论坛》2011年8月)

专著:
1.《泉州古厝建筑装饰图绘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社),2020.12,ISBN:9787539895659
2.《高等院校环境空间设计表现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社),2016.5,ISBN:9787539869223







李子蓉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30日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乡村地理
E–MAIL:15906062396@126.com
通信地址:泉州市丰泽街群星广场1号508
邮编:362000

个人简介:
李子蓉,三级教授,泉州师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国家一流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头人,福建师大硕导、福建师大旅游学院客座教授。2018年荣获福建省首届“中国旅游业杰出女性”提名;2019年荣获中国旅游业榜样人物;兼任福建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省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协会副理事长;2018年荣获泉州师范学院“教学名师奖”,福建省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专家,闽江科学传播学者,刺桐科学传播学者,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主持和完成的主要纵向课题:
1.2018年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工程前沿技术研究/市科协项目/2018;
2.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旅游开发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省教育厅项目/2018;
3.福建省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省科协一般项目/2017;
4.泉州市城市矿产开发路径与管理政策研究究/市科协项目/2016;
5.福建省休闲乡村研究/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16;
6.基于生态文明水平差异的泉州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市科协项目/2016;
7.转型背景下“做中学”提高学生就业力的探索/省教育厅项目/2015;
8.“一带一路” 倡议中泉州地缘环境比较研究/市社科联项目/2015;
9.福建省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省科协重点项目/2014;
10.(全国农业资源区域)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研究/省科技厅一般项/2012。

主持和完成的主要横向课题:
1.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2020;
2.泉州市鲤城区“十四五”文化与旅游专项规划/2020;
3.上杭县体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
4、惠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9;
5、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6;
6、南安市“十三五”防灾减灾专项规划/2016;
7、南安市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专项规划/2016;
8、南安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2016;
9、晋江市安海镇瑶前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7;
10、南安市官桥镇洪岭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6。

获得奖项:
1.2019年荣获中国旅游业女性榜样人物;
2.2019年第六届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3.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最佳指导教师;
4.2018年获泉州师范学院“教学名师奖”;
5.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最佳指导教师;
6.2017年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7.2016-2017学年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8.2015-2016年度校优秀教师奖。

近几年学术论文:
1.福建省泉州市“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研究/第一作者/2018;
2.泉州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探析及启示/第一作者/2017;
3.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第一作者/2017;
4.创意农产品的开发与地域耦合性的探讨/第一作者/2016;
5.地理思辨力的可视化研究/第一作者/2015。

出版书籍:
泉州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创新与探索/2019。

指导学生专业竞赛获奖:
1.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创意设计竞赛获第六届和第七届一等奖
2.指导福建省师范教学竞赛一等奖两人和二等奖三人
3.指导福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铜奖一次







冯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4.09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资源与景观规划设计
E–MAIL:fengy0919@126.com
通信地址: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邮编:362000

个人简介:
冯莹,女,1984年9月生,安徽金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泉州市“规范性文件审查专家”、“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并多次荣获泉州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称号。
高校任教8年,长期致力于园林植物及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主持省、市级项目4项;论文发表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期刊15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教材2本;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6项,指导学生参加泉州师范学院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并获得一等奖。

教育经历:
2001/9-2005/7,安徽科技学院园艺教育专业学士
2005/9-2008/7,福建农林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
2010/9-2014/7,福建农林大学花卉与景观园艺专业博士

科研项目:
2022年,主持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钱柳离体根系发生过程酚类物质的调控机制研究”,在研。
2021年,主持泉州市科技项目“珍贵资源青钱柳人工林高值化可持续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在研。
2017年,主持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重点项目“福建青钱柳仿生栽培及其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结项。
2017年,主持泉州市科技项目“福建青钱柳特色资源高效智能栽培研究”,结项。

教学情况:
硕士研究生:景观规划设计、城乡规划。
指导大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论文:(1)Feng Y. Hu J.C., Chen Y.Sh., Xu J.H., Yang B.F., Jiang J.P.. Ecological effects of antibiotics on aquaculture ecosystems based on microbial community in sediments.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2022, 224: 106173
(2)Feng Y., Zheng K.L., Lin X.L., Huang J.P.. Plant growth, physiological variation andhom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Cyclocarya species inex situ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Physiology, 2022, 10(1): coac016.
(3)Feng Y., Hu J.C., Chen Y.Sh., Xu J.H., Yang B.F., Jiang J.P.. Ecological response to antibiotics re-entering the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with possible long-term antibiotics selection based on enzyme activity in sedi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 29: 19033–19044
(4)Feng Y., Xu J.H., Wu Z.W., Qian L.W., Jinping Jiang J.P., Chen Y.Sh.. Cyclocarya paliurus for Phytomanagement of Lead Contaminated Soil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21, 106(6):1003–1008
(5)Feng Y., Lin XL., Qian LW., Hu NJ., Kuang ChF, Li XF., Li Zh., Huang LR., Liu MM.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various of Cyclocarya paliurus under different soil water capacities.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2020,26(8), 1663-1674
(6)冯莹,林庆良,潘东明. 青钱柳愈伤组织的离体保存. 林业科学, 2020, 56(9):58-66
(7)黄浚钋,郑晨琪,钱莲文,冯莹. 青钱柳繁殖和人工幼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福建林业科技, 2020, 47(4): 114-118
(8)冯莹,钱莲文,林庆良. 不同激素对青钱柳叶片外植体及愈伤组织褐化调控的研究. 植物学报, 2019,54(5): 55-66
(9)冯莹,丁安琪,潘东明. 水仙芽可溶性糖含量及NtTIM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12): 2789-2796
(10)冯莹, 陈权伟, 曾李帼. 福州市五个城市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比较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1): 93-100
(11)冯莹, 曾李帼, 卢敏勇. 福州市居住区园林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分析. 福建林业科技, 2016, 43(2): 238-241
(12)冯莹, 李晓琪, 曾李帼.城市公园景观铺地艺术表达及应用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4(1): 106-109
(13)冯莹, 曾李帼, 吴玉香, 钱莲文.福州市高等院校校园景观铺地应用研究. 广东园林, 2016, 38(1): 66-69
(14)冯莹,周翔,潘腾飞,郭志雄,潘东明. 中国水仙ZDS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9): 157-164
(15)Feng Y.,. Zhu L.Y, Pan T.F., Guo Zh.X., Zhong X., Ding An-Q., Pan. D.M. Characterization of summer dormancy in 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and the role of NtFTs in summer dormancy and flower differentiation。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5,183:109-11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泉州师范学院环境设计导师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