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3-5-8 14:46:06

华侨大学装饰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赵洋
副教授,硕导,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台湾东海大学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景观学系访问学者。现任美术学院工会主席、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兼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审专家,CIID中室学(泉州)室内建筑师中心专家顾问、泉州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泉州市建协建筑装饰分会专家、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等。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民俗民艺、人居环境可持续设计。

学术专著:
《泉州古厝建筑装饰图绘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20.12,ISBN:9787539895659;
《高等院校环境空间设计表现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6.5,ISBN:9787539869223。

科研论文:
《闽台园林历史年表》,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1月,ISSN1000-72371,CN11-2173/TU,主办: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
《厦门菽庄花园造园艺术探微》,古建园林技术,2020年6月,ISSN1000-72371,CN11-2173/TU,主办: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
《闽南习俗文化对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的影响》,中外建筑,2020年11月 ISSN 1008-0422,CN43-1255/TU,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湖南长沙建设信息中心;
《福州滨海新城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外建筑,2018年10月,ISSN1008-0422,CN43-1255/TU,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湖南长沙建设信息中心;
《台北林本源园林造园设计美学刍议》,古建园林技术,2017年9月,ISSN 1000-72371,CN11-2173/TU,主办: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
《观念与思想:汉代虎形肖形印的解读》,民俗研究,2017年9月,ISSN1002-4360,CN37-1178/K,主办:山东大学;
《农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及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永春漆篮为例》,美术大观、2017年5月ISSN1002-2953 CN21-1173/J主办:辽宁美术出版社;
《闽台红砖建筑水车垛装饰艺术探微》,美术大观,2017年2月,ISSN1002-2953,CN21-1173/J,主办:辽宁美术出版社;
《泉州“妆糕人”艺术特征及传承与创新》,装饰,2016.6第6期,ISSN0412-3662,CN11-1392/J,主办:清华大学;
《“非印学因素”与篆刻史研究范围的拓展》,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月第3期,主办单位:华侨大学,CN35-1049/C;
《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美术大观,2015年1月,ISSN1002-2953,CN21-1173/J,主办:辽宁美术出版社;
《侨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美术大观,2015年7月,ISSN1002-2953,CN21-1173/J,主办:辽宁美术出版社;
《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艺术教育,2014年12月,ISSN1002-8900,CN11-1188/J,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永春漆篮技艺考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装饰,2013.11第11期,ISSN0412-3662,CN 11-1392/J,主办:清华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兼论泉州市文化产业走向》,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4第二期,ISSN1674-5442,CN22-1285/I,主办:吉林艺术学院;
《论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开发——以泉州中山路为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4第二期,ISSN1008—1933,CN51—1142/TU主办: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城市色彩建构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究――以泉州市为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12第6期,ISSN1008—1933,CN51—1142/TU,主办: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美术大观,2013.8总第4期,ISSN1002-2953,CN21-1173/J,主办:辽宁美术出版社;
《夜景照明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以泉州中山路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12第6期,ISSN1008-7192,CN 61-1330/C,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西合璧庭院之美”—— 闽南华侨别墅庭园研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3.1第1期,ISSN1009-3729,CN 41-1312/C,主办:郑州轻工业学院;
《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探索与重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4第2期,ISSN1009-3729,CN41-1312/C,主办:郑州轻工业学院;
《晋江回族祠堂建筑艺术特征探析》,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第5期,ISSN1007-9882,CN 23-1412/C,主办:佳木斯大学;
《城市文化与街道景观设计》,福建论坛,2011.8总第8期,ISSN1672-6847,CN 35-1268/C,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4第2期,ISSN1009-3729,CN41-1312/C,主办:郑州轻工业学院;
《泉州回族祠堂建筑的审美文化分析》,福建论坛,2010.2总第2期,ISSN1672-6847,CN35-1268/C,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
《构建城市生活环境的生态和谐》, 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0.1总第98期,ISSN1003-3653,CN45-1077/J,主办:广西艺术学院;
《浅析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盐城工学院学报,2010.12总第4期,ISSN1008-5092,CN32-1499/C,主办:盐城工学院;
《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设计》, 美与时代,2006.4,ISSN1003-2592,CN41-1061/B,主办: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伊斯兰教纹饰与象征意义》,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4第2期,ISSN1003-3653,CN45-1077/J,主办:广西艺术学院。

科研项目:
2017-2018年主持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州滨海新城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编号(2017FZC1);
2013-2015年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编号(FJJKCG13-064);
2013-2015年主持华侨大学教改一般立项项目“侨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2013-2014年主持泉州市哲社规划项目“永春漆篮技艺考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H20);
2011-2012年主持泉州市哲社基金青年项目“夜景照明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以泉州中山路为例”,编号(2011Q07);
2010-2011年主持泉州市社科基金自筹项目 “泉州城市公共艺术的探索与重构”,编号(2010C-ZC05);
2009-2011年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泉州回族祠堂建筑艺术研究”,编号(09HSK22);
2009-2010年主持泉州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保护与发展”编号(2009C-QZ05);
2017—2019年参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排名第2;
2017-2018年参与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宜居度假为导向的福州山区遗弃村落空间再设计研究”,编号(2017FZC02),排名第2;
2017-2018年参与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传统工艺美术的数字化产业建设的对策研究”,编号(2017D09),排名第6;
2017-2019年参与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海丝视角下妈祖动画形象服饰文化元素研究”,编号(JAS170029),排名第4;
2014-2015年参与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石狮通草画研究(2010C-ZC01),排名第2;
2010-2011年参与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图书馆要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2010C-ZC01),排名第2;
2013-2015年参与华侨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排名第4;
2011-2012年参与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老龄化的城市公共导向系统设计研究” (11HSK27),排名第2;
2011年参与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泉州市科技馆(新馆)设计理念”(2011W13),排名第8;
侨校“竞、教、践”多维一体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级二等奖,排名第3。

重要活动:
2021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及学术研讨会;
2018年首届中国茶空间高峰论坛暨茶空间邀请展;
2017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第52 (泉州)设计师年会;
2014年“问路中国设计”《装饰》杂志年度系列活动。

获奖情况:
第六届“中国营造”2017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设计作品《会馆设计》获建筑创意设计专业组优秀奖;
2008年 设计作品《广场景观设计》入选福建省首届艺术设计大展;
2001年 油画作品《江南水乡》入选镇江市首届小型油画作品展;
1999年 油画作品《静物》发表于《镇江市青年书画大赛作品集》;
2021年7月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8-2019年度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018-2019年度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杨光奖教金”;
2017年12月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精彩一堂课”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6-2017年度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7月获华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0-2012年获华侨大学优秀教师;
2004-2006年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优秀班主任;
2002-2004年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优秀班主任。







许苏嘉
讲师。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视觉传达专业,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获硕士研究生。2009年9月,入职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现任设计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动画设计。

作品成果:
《天马行空的幻想插画》论文,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寻找幻想插画的灵感》论文,文学教育,2011年7月;
《插画》作品,美术大观,2014年04期;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的汉服造型应用》论文,美术大观,2015年1月;
《妈祖服饰文化及其传承研究》论文,芒种,2018年4月;
《浅析莆田妈祖服饰语言及其文化内涵研究》论文,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3月;
《2017泉州海丝动漫文化节海峡两岸传统文化高峰论坛》,特邀嘉宾;
2017泉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 “海丝书信美丽丰泽”,特邀嘉宾;
2021年11月,中国好创意第十五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福建分赛区,评审专家;
2020年7月,福建省连环画插画与绘本人才智库;
2020年10月,作品《勤俭不分家》 福建省首届连环画展优秀奖;
2021年6月,作品《上学路上》入选华侨大学百人百画作品展;
2021年8月,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作品《传家宝》福建赛区三等奖;
2021年12月,“泉信杯”第三届福建省水彩画展入选;
2022年8月,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作品《国之重器》福建赛区三等奖;
2022年12月,中国好创意第十六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福建分赛区,评审专家;
2022年12月,作品《华侨李俊承》福建省第二届连环画展入选奖;
2022年9月,第三届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指导);
《藤牌文创》金奖,张伊宁,福建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
《万花筒里的平潭》铜奖,王佳雨,福建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
2022年11月首届“刺桐海海”IP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指导);
《鲸鱼船》IP设计金奖,杨超婕,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郑黎1975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2006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闽南民间工艺美术域外交互提升文化认同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17 - 2021年;《海丝语境下泉州金苍绣生态审美研究》,泉州市社科基金,2016 - 2017年;《非物质文化视野中的泉州金苍绣艺术》,泉州市社科基金,2010 - 2011年;《艺术性•设计味 —中国当代绘画与平面设计》,华侨大学社科基金,2006 - 2008年;《当代中国绘画中的孩童情结》,华侨大学学报,2008年;《鞋底图案设计的装饰构成》,艺术•生活,2008年;《当地中国油画的无表情情结》,华侨大学学报,2014年;《技礼并存的泉州金苍绣艺术》,美术大观,2015年。






何增炎
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科研成果:
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及各类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1项,主持福州市人文社科课题1项、主持泉州市人文社科课题1项,并多次主持和参与各类横向课题及省市级社科项目。

获奖情况:
《为儿童的导向系统设计》获2012年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专业组优秀奖,获第十一届华东大奖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
《樱乐》酸奶吧标志设计获第十一届华东大奖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中德文化交流海报》获2013年中国包装设计大赛专业组二等奖,入选第十一届华东大奖创意设计大赛。







孟凡军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福建省平面设计协会会员,福建省连环画插画与绘本人才智库研究员,知道设计品牌策略机构创始人,2021年GDC卓越导师,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16届中国好创意优秀指导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民艺、平面设计、品牌研究。

获奖情况:
2022年,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2022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图形类,二等奖;
2022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品牌类,三等奖;
2022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新时代海报,优秀奖;
2021年,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赛三等奖;
2021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品牌类,三等奖;
2021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包装类,三等奖;
2021年,第二届最美福建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优秀奖;
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文创组,二等奖;
2020年,中国旅游协会特色商品大赛,银奖;
2020年,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奖教师组,银奖;
2020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特色商品大赛,铜奖;
2019年,《民间艺术考察与再设计》课程入选2019全国高等教育成果系列展;
2018年,福建省文创奖,银奖(两项);
2018年,美育八闽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福建省首届艺术设计大展,铜奖。

论著:
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五项;
《论闽南木版年画视觉文化的延伸与发展》,美术大观;
《浅析现代餐具设计中的“中西文化合璧”》,美术大观;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现代前卫艺术对传统艺术审美的颠覆》,福建艺术;
《视觉思维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教文汇;
《民俗文化语境中的闽南普渡民间绘画艺术研究》,泉州学林。

指导学生项目:
指导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省级项目三项,互联网+项目铜奖。

指导学生获奖:
2022年,中国好创意,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2022年,第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2022年,中国包装创意大赛:三等奖7项、优秀奖4项;
2022年,SGADC-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银奖;
2021年,标志作品获得台湾国际年度艺术奖,铜奖;
2021年,GDC设计奖—IP类,银奖;
2021年,GDC设计奖—品牌类,优秀奖;
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21年,靳埭强设计奖,入选奖;
YoungBattle Awards 2021毕设奖,top100;
2018年,丝路精神第二届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1项,入围作品3项;
2018年,福建文创奖文化旅游产品类,银奖;
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奖,铜奖;
第四届中国设计院校大学生生肖狗文化设计大赛,优秀奖;
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美育八闽--福建省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第四届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三等奖。







赵炎龙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装潢设计专业,担任时报金犊奖特约推广人。近年来主持市厅级课题一项、教改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教学成果奖一项。

设计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大展、GDC设计奖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亚洲艺术节海报招贴大赛、福建省艺术设计大展、河南省美术新人新作展、海峡两岸汉字文化创意大赛、“字酷”文字艺术设计展、东+西国际海报双年展青年设计师邀请展等并获奖。

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设计展览及竞赛并获大奖多项,其中包括GDC设计奖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学生组金奖、最佳奖,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全场大奖未来设计师大奖等。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教育厅、台湾教育部、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长春电影节组委会及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组委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赵鹏
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从事数字媒体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完成横向课题3项。兼职于泉州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闽台工业设计技术战略创新联盟理事。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提升,其参与创办的矮凳网——首个创新设计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度华侨大学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三等奖,2016年12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李诗芸
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设计师、福建省连环画插画与绘本人才智库研究员、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会员、泉州市诗芸文艺创作有限公司主理人。一直致力于戏曲动画、中国风插画、国潮设计、IP设计的研究与创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为社会所肯定。

主要研究方向:
IP、潮玩、动画、插画、绘本、平面。

代表作:
绘本《象牙卫士》(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成果,2019年);
动画《戏曲动画百折•孟姜女》(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2010年);
动画《戏曲动画百折•笋江波》(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2012年);
潮玩《(HANA)海女》(泉州宝藏新年艺术作品展作品,2021年);
绘本《追逝》(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绘本,2011年);
插画《大爱无疆》(“致敬平凡英雄”创作纪念款手表插图设计,2020年);

获奖情况:
《创维——让科技惊艳世界!》获中国好创意第十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金奖;
《孟姜女》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提名;
《大爱无疆》获未来设计师·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 一等奖;
《孟姜女》获首届浙江省数字影像大赛一等奖;
《新时代的故事》获福建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征集评选展示活动 一等奖;
《新突破海报》获《中国设计师作品年鉴·2011》金奖;
《反贪·反腐·扫黄·治暴》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精品作品;
《被解放的双脚-百年中国交通工具演革史》入选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改革开放”之交通工具篇》入选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
《孟姜女》获201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最佳新人奖;
《孟姜女》参展2012台北数位艺术节魔幻动画展;
《孟姜女》参展第十四届广岛国际电影节——教育电影市场;
“新突破”系列之“森·木” 参展浙江省建党九十周年艺术大展;
《端午·游龙》获“五色端午”·浙江省民俗宣传(招贴)画作品大展;
绘本《追逝》参展“我们的献礼”8090浙江当代青年美术大展。






李鑫
1979年10月15日生人,籍贯辽宁省锦州市。2003年至今,任教于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1999年—200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进修研究生课程。2009年—201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科研成果:
主持《产品形态设计外延的重新思考》06HSK03华侨大学校基金课题06-08;
主持《“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视野下福建传统工艺美术的海外影响力提升模式研究》JAS170030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青年教师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7-19;
论文《浅析产品形态创意设计的审美意象》2008年2月《作家》杂志刊号:CN22-1028 ISSN1006-4044,独撰;
论文《产品设计师的设计定位》2014年12月1日《美术大观》三类B, 刊号CN21-1173/J ISSN1002-2953,独撰;
论文《浅谈懒人设计》2015年6月1号《美术大观》三类B,刊号CN21-1173/J ISSN1002-2953,独撰;
论文《浅谈产品设计的实践与发展》2015年1月1日《美术大观》三类B,刊号CN21-1173/J ISSN1002-2953,独撰;
论文《浅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表现》2016年8月1号《美术大观》三类B,刊号CN21-1173/J ISSN1002-2953,独撰;
论文《“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视野下福建传统工艺美术的海外影响力提升模式研究》2018年4月1日《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 ISSN1008-2832,独撰;
论文《“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工艺品产业化发展策略新探》2019年1月20日《大观》刊号CN41-1431/J ISSN2095-8250,独撰;
参与编写教材《产品三维造型CAD设计基础》教材编写,副主编,2021年6月1日,负责第1章至第2章的内容,约9万字。






刘姝慧
现任教于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讲师,泉州莱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美学顾问。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环境艺术及应用研究专业,台湾铭传大学博士生在读。主要承担《立体构成》,《模型制作》,《室内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材料技术与工艺》等专业课程。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与社区营造,城市微空间规划以及闽台文创空间研究。


主持与参与课题:
主持泉州市规划课题《面向智慧城市的泉州微空间设计研究》
参与华侨大学校级课题情感化体验在《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参与项目《湖南新农村居住环境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表论文:
1、《浅析滨海城市海绵社区的规划与营造》 发表于《美术大观》
2、《面向智慧城市的泉州微空间设计研究》发表于《美术大观》
3、《基于行为体验视角下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发表于《现代城市》
4、《汉字创意字体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发表于《铭传大学研究生论文集》
5、《浅析低碳厨房设计》发表于《艺海》
6、《室内光环境的解读》发表于《美术教育研究》
7、《创意地产:城市更新的有效路径——以福建泉州为例》发表于《中国文化产业》
8、《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发表于《住宅科技》
9、《从审美体验看城市广场设计》发表于《艺术与设计(理论)》
10、《浅析情感空间在独立式住宅中的运用》发表于《山西建筑》







高赛赛
1981年生于辽宁沈阳,1999年考入沈阳师范大学美术系,2003年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沈阳的大型工装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工作。2009年考入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科研情况:
1、《浅析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与发展方向-以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发展模式为例》,2015年12月,第336期,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ISSN1002-953,CN号:21-1173 /J
2、《福建泉州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初探》,2016年05月,第341期,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ISSN1002-953,CN号:21-1173 /J
3、省社科项目:《福建木偶与动画关系研究》,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排名第三
4、省旅游局项目:《福建省观光工厂建设与服务规范》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排名第十

主要业绩:
1、指导2011级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戴彬枫同学的《室内陈设设计》作业作品《茶香韻—品味禅意生活》参加2014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并带领学生赴台湾中原大学领奖。
2、2016年申请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绘画基础-油画入门》,经华侨大学教学工作委员会评审通过,评选为2016年华侨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首批)。
3、2016年参加闽江学院举办的“第一届非遗保护福州漆艺高级研修班”的研修课程,学习漆艺。






江绍雄
现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艳遇中国首席设计师,蓝道广告执行创意总监,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教育部艺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国内国际多项广告创意营销大奖评委,中华区艾菲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广告节中国广告大奖评委,台湾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评委及顾问,2008全球华文报纸优秀广告奖广州日报杯评委主席,2008中国元素国际创意设计大赛评委副主席,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评审委员,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评审委员,纽约国际广告奖评审委员,伦敦国际广告奖评审委员,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创意天王,2004年荣获中国10大创意总监称号。1998年以来个人及带领团队所做《艳遇中国》等作品荣获国内外广告大奖(金银铜及优秀奖)百余项。

艺术经历:
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研究生研修班;
2004年由北京大学与中国广告协会联合授予“中国10大创意总监”称号;
2004年至2008年每年都作为中国广告学术会委员和常委在每年一度的学术委员会的年度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2006年,受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演讲;
2006年被聘为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评委(香港);
2007年6月 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广告教育论坛”会议,并做主题发言;
2007年8月 作为中国代表赴马来西亚参加 “全球华文广告论坛”会议 ,并做专题演讲(吉隆坡);
2007年11月 作为中国官方代表前往韩国参加“亚洲(中日韩)广告研讨会”并代表中国做唯一主题发言(首尔);
2007年被聘为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评委(香港);
2008年8月 作为中国代表赴日本东京大学参加“2008亚洲教育论坛”会议 ,并做主题发言(东京);
2008年被聘为2006-2010教育部艺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8年被聘为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评委(香港);
2009年被聘为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学院奖评审委员;
2010年被聘为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营指导教师(台北);
2012年被聘为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评委(香港);
2012年被聘为伦敦国际广告奖评审委员(伦敦);
2013年被聘为纽约国际广告奖评审委员(纽约);
2013年被聘为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学院奖评审委员(北京);
2015年被聘为全球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台湾);
2016年被聘为第七届虎啸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南京);
2016年被聘为中国广告智库专家;
2016年当选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被聘为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17年被聘为大中华区艾菲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著:
《创意撩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广告创意与实训》,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艳遇中国》,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11月;
《广告创意与实训》(再版),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9月。






陈清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原工艺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台湾艺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泉州市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泉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工艺美术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考核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各类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硕士论文被学校评为“优秀硕士论文”;
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校级项目5项;
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及校级项目十余项;
出版书籍《形形色色》;
合作出版书籍《古代建筑雕刻纹饰——寓意吉祥》。

获奖情况:
教学上曾获华侨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作品曾多次参加福建省、市各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中国纺织面料设计大赛三等奖”、“福建省首届美术院校教师作品联展优秀奖”。







崔洪亮
自2001年7月入职华侨大学以来,在壁画艺术、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教学研究,尤其在产品设计专业方向上,积累20年之久,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研发及创作经验。并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大展入选、国际设计红点奖、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奖(教师组)铜奖等多项业绩。

参与市厅级重点科研项目一项,对“德化传统陶瓷产品的设计策略及开发”有了深入的研究,参与了项目结题报告的写作,以第二作者发表了相关论文,最终项目顺利结题并获得良好等级的验收评价。2018年2月,以“一种带挤牙膏功能的牙刷”独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CN201720678604.0)。2020年12月,被聘为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文创产品设计及理论、产品设计、动画设计。

科研成果:
参与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工匠精神视域下德化传统陶瓷产品的设计策略及开发”课题(第二作者),2018年。







郑超
1983年生于秭归。2011年于湖北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工作于泉州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职称。

参展情况:
“1+1”湖北当代艺术展:(湖北省美术馆,武汉,2010年);
“无域之城”青年实验影像展:( k11画廊,武汉,2010年);
“罗中立奖学金”作品邀请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11年);
“陌生的亚洲”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5);
先后在《民族艺术》《山花》《美术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及作品六余篇,多次指导学生作品参赛并获奖。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尚婕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至今工作于华侨大学美术学院。2021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抗疫精神”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绘本创作、水彩。

科研成果:
主持省级项目2018年度省社科普及出版资助项目《重走海丝路:泉州传统街巷民居绘本图鉴》;
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6年《从闽南木偶戏看中国学派动画的互融》;
主持华侨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侨校“工作坊”制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主持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后“中国学派”的互融性——以闽南木偶戏和偶动画为例》。

专著:
《重走海丝路:泉州传统街巷民居绘本图鉴》,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21年1月。

代表论文:
《在开放的延展性中建构秩序——邵昱皓的水彩画视界》,《美术》,2022年第3期,CSSCI;
《泉州城市吉祥物设计探讨》,《美术观察》,2019年第3期,CSSCI;
《初探泉州木偶造型装饰性语言与“中国学派”动画造型》,《美术大观》,2018年第3期。

参展及获奖情况:
2023年水彩作品《姥爷的手帕》入选“福建省美术作品展”;
2023年连环画作品《李奶奶的守候》入选“福建省第二届连环画展”,获优秀奖 ;
2023年水彩作品《静谧空间》入选“第八届全国女性水彩粉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22年水彩作品《空城记》入选“第三届福建省水彩画展”;
2021年水彩作品《暖春》入选“福建省美术2021年新人新作展”获优秀作品奖;
2019年作品《妈妈的新鞋子》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泉州市美术作品展”;
2018年水彩作品《年华》入选“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正青春’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1年插画作品《年》入围参展“首届中日韩大学生数字艺术双年展”。







冷昊锴
出于1977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会员,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侨大学装饰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