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学/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班丽旋副高级 (4575145@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民族艺术个人简介
硕士,副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民族艺术。
教育背景
1997年9月-2001年7月 东华大学装璜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9月-2006年7月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研修;2006年9月-2009年4月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学习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年7月-2006年7月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任教2009年4月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主要荣誉
1.插画作品于2019、2020连续两年入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人民日报人民文创举办的《华人设计师生肖文化作品征集》100件优秀作品,并于中非共和国邮政特别发行超大版纪念邮票《百福齐聚 生肖有礼》;2.包装设计作品《点将台茶叶》在“首届中国绿色环保包装与安全设计大赛”获三等奖;3.包装设计作品《骆越古法红糖》“2018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专业组二等奖;4.2017年《设计创新 文化传承--广西民族艺术资源与设计课程深度融合研究及实践》获广西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七);5.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6.2014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教学信息
主讲课程(本科生):《标志设计》、《文字设计》、《品牌整合设计》、《绘本插画设计》、《海报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主讲课程(研究生):《品牌形象与营销推广》
主要论文
1.《阿尔伯克基市街区导向系统的设计启发》2.《金秀五支系瑶族传统银饰用品的设计文化差异研究》3.《从设计的情感诉求看导向系统的发展趋势》4.《城市街区空间引导系统的设计思考》5.《手工字体——字体设计教学中的创意激发训练》6.《课程探讨——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再造》
陈光喜正高级 (chgx@guet.edu.cn)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数字媒体设计;
个人简介
陈光喜,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CCF、CAAI会员。1997年7月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专业硕士毕业;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毕业。研究方向: 机器学习、智能软件与算法、数字媒体、信息安全、符号计算。 先后承担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广西科技开发重点项目、广西科学基金及企业开发项目多项。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1部;获软件著作权11项。获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2项。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离散智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广西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已指导计算数学、计算机相关专业、艺术设计等领域毕业硕士近50人。
教育背景
1999/09 – 2002/0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1994/09 – 1997/06,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硕士1990/09 – 1994/06,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09/07 – 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2012/07– 2012/09,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2010/08–2010/12, 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客座研究员2006/08–2006/10,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访问学者2003/09–2009/0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1997/07–2003/08,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自动推理实验室,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主要荣誉2019,“三全育人引领、四个融合驱动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广西区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人201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名师2021,201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硕士指导教师2020,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工作者
学术活动2021,组织中国计算机数学学术年会
教学信息
主讲 国家精品课程 离散数学 2010-今主讲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离散数学2013-今主讲 计算理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2012-今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主讲 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硕士专业基础课程, 2017-今, 设计学/艺术设计
主要论文
1. G. Chen, L. Hu, Q. Zhang, Z. Ren, X. Gao and J. Cheng, "ST-LSTM: Spatio-Temporal Graph Bas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For Vehicle Trajectory Prediction,"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ICIP),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 2020, pp. 608-612, doi: 10.1109/ICIP40778.2020.9191332.2. Guangxi, Chen; Ze, Chen; Daoshun, Wang; Shundong, Li; Yong, Huang; Baoying, Zhan.Combined DTCWT-SVD-Based Video Watermarking Algorithm Using Finite State Machine. Sourc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CACI 2019, p 179-183WOS:0005713820000333. Chen, Guangxi; Lv, Fangfang; Zhan, Yijun; Huang, Yong. Seatbelt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onvolutional Attention Mechanism. Source: 2019 IE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CET 2019, p 187-192WOS:0005456383000394. Chen, Guangxi; Zhan, Baoying; Tang, Min; Xie, Chen. Pedestrian partial occlus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YOLO network structure. Source: Proceedings -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CICAS 2019, p 359-3635. Chen, Haoyan; Chen, Guangxi; Lu, Qinghao; Peng, Lei. MMSE-based Optimized Transfer Strategy for Transfer Prediction of Parking Data. Source: 2019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ference, ITSC 2019, p 407-412,WOS:000521238100065
6. 陈光喜,王佳鑫,黄勇,吕方方,詹宝莹.基于CNN通道建模的行人检测方法.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40(08):2337-2341.
7. 詹益俊,陈光喜,黄勇,王佳鑫,吕方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员检测和安全带识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39(03):211-217.
8. 张婷,黄帆,陈光喜.基于VideoAI技术的创客园产品宣传视频的广告互动实现.科技传播,2019,11(08):1-6.
9. 陈光喜,王佳鑫,黄勇,詹益俊,詹宝莹.基于级联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计算机应用,2019,39(01):186-191.
10. GuangXi Chen, TianRen Cai, DaoShun Wang, etc. An Improved Histogram Based Boosting Detection Rate Video Watermarking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Future Revolution in Computer Science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2018,4(4):757-76611. 陈光喜,蔡天任,黄勇,王佳鑫.基于聚合通道特征及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8,39(07):2059-2063+2068.12. 张婷,陈光喜.以广西壮族铜鼓文化传播为主题的APP产品架构设计.包装工程,2018,39(12):169-175.
学术著作
陈光喜,刘卓军 译著. 高阶逻辑辅助证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万字,2013.05陈光喜,丁宣浩,古天龙. 离散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52万字,2008.01
科研项目
1. 公益诉讼智慧办案关键技术及数字化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2022-2025,第二,240万,桂科AB220350492. 校园安全应急侠系列动画项目广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1-2018.12,参与 横20190176
2. 多元多项式方程组求解算法及其在数学机械化上的应用研究,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2018.12-2021.11 桂科AD182810243. 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会议(CM2020), 国家基金委, 2020-2021.12, 120421024. 侗族艺术的空间观念与符号化表征研究,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2018.12-2021.11, 参与, 桂科AD18281023
5.数字展厅模型研究与应用 企业开发项目 2018-2019 9.6 主持
6.面向蛋白质分子位点标记的多源特征提取和深度序列学习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62018), 2015-2018
知识产权
1. 申报发明专利3项2. 获软件著作权15项
陈旭正高级 (104252275@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设计理论、设计管理、设计教育;设计文化、社会服务与创新等;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
个人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硕导;广西高校设计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包装工程》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会员;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三十年,对于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设计教育等颇有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教学质量优良,学生评价高。近五年主持并主要参与自治区级科研及教改项目10项,其中结题8项;主持校级科研及教改6项,其中1项获校级三等奖;横向科研2项。近五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5部,专著1部。其中发表的论文3篇被ISTP收录,6篇被EI收录。
教育背景
1986-1990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 大学本科;1998-2001 湖南大学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工程 硕士;2014-2015 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工业设计系 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0年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教师
褚海峰副高级 (12672142@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个人简介
个人信息褚海峰,硕士,副教授,男,1977年出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求学经历2000年本科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21年获风景园林博士学位。现参与的专业组织或机构以及任职情况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研究方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学术成果简介近5年来发表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14篇,其中:国际四大索引收录期刊 3 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篇(其中CSSIC-3篇)、教学研究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其中CSSCI-3版) 发表3个专版设计作品多件。主编出版教材《环境艺术模型制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建筑陶瓷室内设计与装饰》(中国经济出版社),参编教材3部。近5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科项目1项,6项地厅级科研项目(主持2项),2项本科省部级教改项目(主持1项),主持省级研究生教改课题1项;横向科研经费约50万元;设计作品曾获得2021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专业组二等奖;论文与设计作品刊载于《装饰》、《艺术与设计》、《艺术百家》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核心刊物,如《城市传统步行商业街道地域性景观及环境塑造探析》(装饰)《广西玉林市“龟山湿地公园”驳岸景观设计方案》(艺术百家)、《刍议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问题)等;获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8-2022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级奖过百项;指导学生获研究生创新项目省级、校级共4项;硕士研究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多年来设计完成多项建筑设计、环境景观、住区与村落规划设计和研究项目。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历史街道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研究》、《广西城市历史街区空间记忆与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及评价研究》、《广西桂林地区城市住宅建设与广西本土民居之关系研究》、《兴安灵渠历史文化街区(财神庙街)提升改造项目方案设计》、《灵川大圩上读礼村整体规划以及民居建筑设计》、《桂林市清秀小区住宅设计》、《广西新宁县沿江风光带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等。
教育背景
求学经历2000年本科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
2000.07--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环境设计系,环境设计系专业负责人。
教学信息
2018-2022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一等奖20余项,其他等级奖150余项。近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2项,省部级2项;研究生省级创新项目1项,校级2项;第六、七、八、九届广西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主要论文
近年来发表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20余篇,其中:国际四大索引收录期刊 3 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篇(其中CSSIC-3篇)、教学研究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其中CSSCI-3版) 发表3个专版设计作品多件。论文与设计作品刊载于《装饰》、《艺术与设计》、《艺术百家》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核心刊物,如《城市传统步行商业街道地域性景观及环境塑造探析》(装饰)《广西玉林市“龟山湿地公园”驳岸景观设计方案》(艺术百家)、《刍议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问题)等。
学术著作
主编出版教材《环境艺术模型制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建筑陶瓷室内设计与装饰》(中国经济出版社),参编教材3部。
科研项目
多年来设计完成多项建筑设计、环境景观、住区与村落规划设计和研究项目。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历史街道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研究》、《广西城市历史街区空间记忆与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及评价研究》、《广西桂林地区城市住宅建设与广西本土民居之关系研究》、《兴安灵渠历史文化街区(财神庙街)提升改造项目方案设计》、《灵川大圩上读礼村整体规划以及民居建筑设计》、《桂林市清秀小区住宅设计》、《广西新宁县沿江风光带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等。
崔丽丽副高级 (45105703@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及理论研究;
个人简介
崔丽丽,女,2006年6月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景观规划设计及理论,室内设计及理论。 近5年来先后承担参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步行街景观规划研究》等教育部项目3项,地厅及企业项目多项,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就相关学术研究在《艺术百家》及其他中文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十余篇/幅。
葛俊杰副高级 (418923350@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及设计教育等;
个人简介
葛俊杰,男,1976年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级创业指导师。中国高校科学与艺术创意联盟副秘书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及设计教育。近年来,先后发表《基于产品设计创新理念概念设计技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业设计发展对策研究》、《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工业设计美学与文化的变革》等40余篇论文,其中4篇被ISTP和EI收录;编著出版《工业设计的发展与方法研究》、《3ds Max 2012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Photoshop 手机APP界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桂北与东南沿海建筑特色鉴赏》等4部著作;参编《广告设计》教材1部;发表产品及视传作品10余件/幅;主持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基于新兴媒体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优化创新研究》、主持广西区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广西创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主持广西区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等及主要参与国家和广西区课题研究近30项;曾获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字设计大赛获得金、银奖3项、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一、二等奖多项。个人获得全国美育成果展评先进工作者、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全国数字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教育背景
1976年9月—2000年6月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工业设计(本科)2007年3月—2009年6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工业设计(硕士)
工作经历
2000年 本科留校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专任教师 学生党支部书记2003年 低职高聘讲师 任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团委书记 学生党支部书记2007年 获评讲师 任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团委书记 党务秘书 学生党支部书记2009年 硕士毕业 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2011年 获评副教授 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2017年 任学校档案馆副馆长(其间2016年挂职任桂林市兴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2017-2018年 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纪委委员、学校北海校区纪委书记2018-今 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纪委委员、学校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
主要荣誉
个人获得全国美育成果展评先进工作者、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全国数字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广西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
学术活动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类专业类专业委员会;全国传媒职业教育联盟;
教学信息
主要课程:产品改良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
主要论文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功能与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于现代设计中文化性的思考基于工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新兴媒体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创新研究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工业设计美学与文化的变革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业设计发展对策研究
学术著作
3DS Max 2012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工业设计的发展与方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10月。桂北与东南沿海建筑特色鉴赏,漓江出版社,2015年10月。Photoshop手机APP界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4月。
科研项目
主持:广西区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2014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基于新兴媒体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优化创新研究》,2017年。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广西创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2013年。参与:广西区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背景下的文化礼品设计开发》。2014年广西区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少数民族银饰符号的艺术设计与应用》,2014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以任务驱动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2015年。广西区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传媒全球化时代下国际旅游城市全球媒体形象研究—以桂林为例》,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面向两化融合的广西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2015年。
和钰正高级 (heyu_990815@sina.com)艺术与设计学院 信息传播与视觉设计;民族艺术传播与设计整合;
个人简介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传播与视觉设计;民族艺术传播与设计整合。目前招收设计学学术型硕士与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欢迎对设计方法论、视觉传播、设计语意与公众信息行为感兴趣的设计类专业同学报考。也欢迎传播学、管理学专业同学跨学科报考、调剂。
教育背景
2010年-2012年,武汉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硕士2002-2019,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信息
1.主要讲授的研究生课程:《设计方法》《图像与视觉语言研究》《视觉新媒体设计研究》
2. 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设计方法学》《品牌形象设计》《标志设计》《广告策划与推广》《设计语义学》《民族民间装饰图案》
主要论文
Mass aesthetic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museu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21.(SSCI/2区)模因论视角下桂林傩面具的审美嬗变与设计创新研究.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2022 Imitation or Efficiency? Aesthet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undations of Science, 2020. (A&HCI) Correlation of Christian ethics and developm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SSCI/3区)瑶族纹样衍生及文创产品设计. 印染(中文核心),2022 社会化媒体地域文化传播的形态与归因.出版广角,2017(CSSCI/中文核心) 社交用户科学传播行为生成因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结构方程模型视角的实证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9(CSSCI/中文核心) 科学学的研究进路暨前瞻——基于贝尔纳奖的分析视角. 科学学研究, 2017 (CSSCI/中文核心) 平面设计创新思维启发模式探究. 大舞台(中文核心),2015“七巧板原理”在包装设计思维中的应用.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11试论多样化广告信息传播模式中广告语的嬗变和拓展. 大家(中文核心), 2012音乐会海报设计. 大舞台(中文核心), 2013新文科背景下设计类“课程-专业-学科思政一体化”建设与实践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2.具身认知视角下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析. 科教导刊,2022.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艺术大观,2022.媒介融合时代地域文化传播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草原文化传播为例. 新闻传播, 2016内蒙古草原文化传播力的提升途径——基于扎根理论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Role Transition and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CPCI-S;CPCI-SSH)
学术著作
1.专著《设计&游戏——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研究》,2015.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主编教材《产品包装设计》,201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艺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3.参编教材《广告法规与广告伦理》2017.05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参编教材《中国造型艺术赏析》2011.12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1.主持在研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全媒体时代广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研究”2020-2022;2.主持在研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科研项目“数字时代视觉传播情境下的设计语意与用户信息行为研究”2021-2024;3.主持在研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思政建设与实践”2021-2023;4.主持在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广西民族艺术传播机制研究” 2019.12.1-2021;5. 主持完成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多元媒介视域下内蒙古草原文化传播力提升途径研究》2015-2018;6. 主持完成校级教材基金项目“产品包装设计”,2014-2015;7.主持完成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12-2013;8.主持完成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广告客户管理”,2012-2015;9.主持完成校级教改研究项目“广告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9-2010。参与项目1.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传播研究”,2013-2018;2.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2.0时代Web学习资源多特征融合的联合排序推荐模型研究”,2021-至今。指导学生项目:
1.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侗族百家宴非遗文化推广与传播路径研究”,2020-2022.2.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图像学视域下广西恭城瑶族纹样转译与再生设计研究”,2021-2023.3.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互动视觉艺术场域下融水苗族纹样记忆与创新研究”,2021-2023.4.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宾阳炮龙节民俗文化视觉表达与设计创新研究”,2022-2024.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艺桂坊”文创——基于桂电校园文化的创意产品研发与品牌创业项目”,2020-2022.
联系信息邮箱heyu_990815@sina.com。如果你以学术为志,并做好了走入科研领域的准备,请发送邮件给我,并在邮件中附入个人基本信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资料、个人研究专长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黄江文副高级 (9495622@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个人简介
男,1974年11月生,于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及理论。 本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设计理论及实践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核心论文及作品十余篇(件),EI及ISTP收录论文3篇。主持教育部纵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纵向项目1项,地厅级1项;参与省部级纵向项目1项,地厅级3项;主持及参与环境设计实践横向项目十余项,均已结题。
教育背景
本科:重庆工商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经历
1999年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要荣誉
2020年 获得第四届日本亚细亚产业设计大赛环境设计专业组金奖
教学信息
授课《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画技法》、《展示设计》等
主要论文
1.壮锦文饰在南宁市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美术大观.2.城市家具设计,建筑结构.
科研项目
纵向主持:1.《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城市家具系统研究》,教育部项目。2.《北部湾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研究》,广西教育厅项目。纵向参与: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步行街景观规划研究》,教育部项目。2.《城市公共环境与广西本土文化之关系研究》,广西教育厅项目。3.《广西桂林地区城市住宅建设与广西本土民居之关系研究》,广西教育厅项目。横向主持及参与:1.《华青坊景观设计》2.《临桂区横山村陈宏谋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3.《临桂区四塘镇横山传统古村落控制性详细规划》4.《临桂区大岩遗址文化展示园控制性详细规划》5.《荔浦银子岩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规划》6.《江华县河路口镇倒水湾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规划》7.《桂林市临桂区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8.《江华县河路口镇拔干头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规划》9.《资源县资江——天门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规划》10.《江华县河路口镇牛路村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规划》11.《漓江风景区竹江客运港旅游码头基础设施投资规划》
黄艳梅副高级 (452660258@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民族服装设计、欧洲服装设计、插画设计、;服装设计、插画设计;
个人简介
曾在英国、瑞士留学,完成硕士研究生研究学习,在瑞士进行访问学者学习交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民族服饰研究领域,东西方艺术文化与服饰交融领域的研究,近五年发表的论文和作品有10余篇,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教育厅以及横向课题有10余项。
教育背景
2005-2008年 英国桑德兰大学插画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5-2016年 瑞士西北科技应用大学 访问学者 服装设计专业
工作经历
1994-1999年 桂林电子学院 学生处团委 干事1999-2005年 桂林电子学院 设计系 分团委书记、99级年级主任2008-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任教师
教学信息
主要从事的教学方向: 服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服饰配件设计、首饰设计、服装创意设计等等
主要论文
1、《产业开发下黑衣壮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芒种 》,2012年第7期,核心期刊。2、《黑衣壮服饰工艺传承和保护研究》,《作家》,2012年第9期,核心期刊。3、《品牌服装设计之个性化表达的研究》,《作家》2012年第9期,核心期刊。4、《广西白裤瑶服装的造型艺术及隐性元素的设计应用》,《四川戏剧》2014年第12期,核心期刊。5、《Aesthetic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 value of heiyi Zhuang》,《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11年4期,EI 检索。6、《黑衣社服饰的审美表述和美学价值 》,《视域》2010年第9期。
科研项目
1、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广西黑衣壮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2、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广西瑶族服饰开发研究》。3、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审美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李纳璺正高级 (182252503@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理论、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家居与室内设计;
个人简介
李纳璺,教授,硕导,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设计理论、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家居与室内设计。研究成果: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横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经费300多万。 先后获得区级教学成果一三等奖各1项。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CSSCI、国际期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编参编教材3部。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教育背景
199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得工学学位。2001年毕业于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获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从1997年至今一直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主要论文
1、古船木家具的原生态设计价值探析 艺术百家 2014.1
2、传统水墨画艺术在古船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包装工程 2013.5
3、旅游产品服务设计的再设计研究——以三江侗族程阳八寨区为例,装饰201606
4、透视“绿色家居” 生态经济 2014.1
5、以创意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与职业 2014.4
6、The Realization of Campus E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OpenGL and 3D //2008 IEE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Conceptual Design。 2008
7、A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System //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Digital Society。 2009
8、基于消费者心理的青年家具设计 轻工科技 2013.9
9、以创意为核心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美术教育研究 2013.12
10、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讨 广西教育 2012.12
11、从“营养套餐”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视域.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0。
12、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策略初探 广西教育 2009.6。
13、三维校园电子地图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7。
科研项目
1、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西民间编织手工艺在家具中的产业化研究。2、主持2022年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益诉讼智慧办案关键技术及数字化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240万。2、主持、2013、2019年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4万。
3、主持、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广西侗族家具与室内环境文化研究。
4、主持、广西区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当代家具的服务设计研究。
5、主持、污水泵站集中控制软件修改服务合同,20万。
6、主持、桂林市英才园、东山、铁山园、雉山污水泵站控制系统,4万。
7、主持、桂林市工商局网站系统开发合同,6万;
8、主持、桂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访系统开发合同,5.5万。
9、主持、李纳璺桂林青禾美邦和象山公园触摸系统设计,4.8万。
10、主持、设计类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与实践。
11、主持2019年家居产品设计开发,25万。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成果10项,发明专利1项
李旭副高级 (alias001@163.com)艺术与设计学院 动画及数字媒体设计;数字创意产品设计;数字创意传播;
个人简介
李旭,男,1977年生,中国动画协会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动画设计,数字创意产品设计,数字创意传播。 近年来,先后发表《动画创作中的数字资产管理》、《情感与产品特征的关系研究》、《传统美学理论对中国动画的影响》《案例教学引入三维动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数字油泥助力动画模型制作课程的改革与思考》等多篇论文;编著出版了世界经典设计丛书——《世界经典动漫设计》等著作;主持2017广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互联网+”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创意产品形态研究》,目主持201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下的动画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主持广西教育厅2011一般项目《三维动画脸部表情及中文口型系统研究与开发》。研究开发的动画三维表情型系统,其成果《MAYA插件式脸部表情口型动作管理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主持柳州市科技局地厅级项目《三维动画脸部表情及中文口型系统研究与开发》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获得全国十佳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第三届、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开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8门,指导硕士研究生2人,毕业一人。
教育背景
2001年7月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4年6 月至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首届动画师资高级研修班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 浙江理工动画专业研究生班研修 2006年4-2007年6月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研修 2006.3-2009.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2013年7月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动画专业负责人。
主要荣誉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优秀指导教师 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区教育厅 2012年9月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区教育厅 2012年12月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区教育厅 2015年12月
教学信息
主讲课程: 三维动画设计 (本科生) 二维动画设计 (本科生) UI与交互设计(研究生) 数字造型基础 (本科生) 动作设计 (本科生) 场景设计 (本科生) 动画导演 (研究生) 数字媒体应用研究 (研究生)
主要论文
形动传神,虚实写意——中国经典动画的形神观探究.装饰, 2012.6 数字油泥助力动画模型制作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大舞台, 2013.11 汉语发音口型系统在三维动画中的应用研究.溯洄从之,2013.5 案例教学引入三维动画教学的实践与思案例教学.时代教育,2013.6 情感与产品特征的关系研究.科协论坛,2009.1 传统美学理论对中国动画的影响.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2011.8 案例教学引入三维动画教学的实践与思案例教学.时代教育,2013.6 动画创作中的数字资产管理 .工业设计与创意业,2010.9 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旅游产品新形态研究——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数字创意旅产品为例 .装饰 2016.6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移动应用交互设计研究 .包装工程 2018.4
学术著作
李旭,孟辉 世界经典动漫设计.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04
科研项目
“三维动画脸部表情及中文口型系统研究”.广西区教育厅基金一般项目,2011.07-2013.07 李旭“三维动画脸部表情及中文口型系统研究及开发”.柳州科技局技术研究项目,2012.07-2015.07 李旭“基于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下的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广西区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4.07-1016.07 李旭“某军工产品宣传片制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横向协作项目,2012.06.-2014.06 李旭“艺考帮产品运营设计”.深圳艺考帮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协作项目,2014.06.-2015.12 李旭“桂林市税收宣传动漫制作”.桂林市地方税务局横向协作项目, 2012.04.-2014.06. 李旭“VR虚拟体验馆游戏制作”桂林盈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协作项目, 2016.04.-2018.06. 李旭“互联网+模式下的增强交互式儿童读物研究与开发”.广西区教育厅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5.01.-2016.06.李旭“互联网+理念高校数字出版平台研究”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科研项目,2015.01.-2016.12.李旭基于“互联网+”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创意产品形态研究,2017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2017.7.-2019.10.李旭 西南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意产品转换途径及实证研究,201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2018.6.-2021.12.李旭
知识产权
Maya插件式脸部表情及中文口型动作管理软件V1.0 国家版权局 2011年3月《寻叶之旅》儿童交互式数字绘本移动应用软件[简称:《寻叶之旅》儿童数字汇报APP]V1.0 (证书号第2017SR032384号 兔米回家》儿童交互式数字绘本移动应用软件[简称:《兔米回家》儿童数字汇报APP]V1.0(证书号第2017SR032607号
廖克敏副高级 (37964122@qq.com) 艺术与设计学院 文艺美学;民族学;
个人简介 廖克敏,1982年9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师,副高级职称。平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注前沿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服务意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认真投入到一线教学工作当中,能较好完成本职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主要学术专长是美学、文艺学。在科研方面具有强烈的科研兴趣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共计主持项目10余项。2020年主持结题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教育部级)成果鉴定良好; 2020年主持结题的广西区哲社项目,成果鉴定良好;主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排名第二;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9项;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项目6项。作为指导老师曾获第十二届MOS全国大赛PPT指导教师二等奖;指导有国家级和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曾获广西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
教育背景
2006-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 美学专业
工作经历
2019-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主要论文
1.北核,独著,《我们天上见》的时代性审美意象分析,电影文学,2020年2.北核,独著,解析《影》的自由主题,电影文学,2018年3.北核,独著,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协同发展研究,福建茶叶,2018年4.南核,第二,基于数字传媒的高校党外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
学术著作
1.独著,基于数字媒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年2.第二作者,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美学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
科研项目
1.2016-2020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教育部级),成果鉴定良好2.2018-2020年,主持,广西区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成果鉴定良好3.2014-2019年,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排名第二4.指导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刘伟元副高级 (908369578@qq.com)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及理论;产品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及服务设计;设计教育
个人简介
刘伟元,男,湖北天门人,1980年12月出生,副教授,现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硕士导师,2018-2020年担任产品设计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及理论,产品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教育。指导学生参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多项。指导2015年和2017年区级创新项目,2016国家级创业项目各1项并均以结题,近五年专项科研项目经费总和达到20余万。
教育背景
2000-2004,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本科)2005-2008,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陈汗青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及其理论。
工作经历
2008至今,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要荣誉
多次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老师(省部级)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优秀指导教师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学术活动
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研讨会议和教学会议
教学信息
主要讲授产品系统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交互设计等
主要论文
用户界面中的图标设计原则发表于《包装工程》,多件设计作品发表于《艺术百家》,《包装工程》等
学术著作
Rhino 4.0完全实例教程(合著)
科研项目
教改项目:依托“设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的产品设计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省级教改重点项目,结题)教改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的产品设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年度:2020-2022,一般B类)科研项目:产品用户界面设计研究(主持,结题)科研项目:服务广西的农产品交易手机APP交互与界面设计研究(主持,结题)横向项目:桂林旅游文化产品虚拟展示及交互设计方案(主持完成)横向项目:桂林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主持完成)横向项目:视力矫正器设计(主持完成 )横向项目:一种预防、矫正近视眼、驼背并能提高学习注意力的多功能眼罩,(完成)横向项目:佛山科力远混合动力创新馆影片制作,排名第二横向项目:矿石绳锯机设计 排名第四横向项目:桂林神剑一号整体形象设计与施工改造一期工程 排名第三
知识产权
一种吊扇清洁装置(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2022702317.3,一种漏斗(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1920469636.9一种具有按摩和香薰功能的枕头(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1821315103.7一种儿童互动益智玩具棋(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1821315079.7一种桌边夹子挂钩(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1620863595.8一种带有架子的辅助架(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1621408986.7可自由调节垃圾桶(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号:CN201420462396.7垃圾桶(简易)(外观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430290419.6
吕屏正高级 (284548107@qq.co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视觉文化设计;设计史论;
个人简介
200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符号传播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设计与设计史论。代表性作品和论文多次在《装饰》、《艺术百家》等核心期刊发表,并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教育背景
2019年6月——至今: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2012年9月——2013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06年9月——2009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要荣誉
1.2014年主持完成教改项目获广西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19年参与完成教改项目获广西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信息
承担的本科生课程:《装饰设计》、《书籍设计》、《视觉编辑设计》、《设计考察》 承担的研究生课程:《民族图形符号设计》
主要论文
1.专著:《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壮族绣球工艺传承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2. 广西龙胜红瑶非物质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18(12).3. 基于VR技术的虚拟博物馆交互设计,《包装工程》2017(12).4.《金秀瑶族女性头饰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图式》,《丝绸》2013(11)。5.《广西少数民族图案特征及其在本土艺术设计中的演绎》,《包装工程》2013(1)6.《三江侗族农民画中的乡土意象与现代转型》,《农业考古》2013(1)7.《广西区域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14(1)8.《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织锦——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1)9.《宗祠建筑的历史人类学审视——评祖先之翼》,《三峡论坛》2014(4)10.《广西少数民族竹器包装及其设计美学探析》,《传承》2013(8)11.《广西旅游招贴设计中壮族文化语境的营造》,《包装工程》2010年第10期。12.《跨越边界:人类学方法与美术史研究》,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13.《壮族绣球工艺的文化转型与社会意义》,发表于《中国民族》2011年第10期。14.《毛南族肥套仪式中的造型艺术及其文化功能阐释》,《装饰》2010年第7期。15.《壮族传统绣球的社会功能与审美表述》,《装饰》2009年第七期。1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三期。17.《产业开发场域下的传统工艺发展》,《艺术百家》2008年第三期。18.《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品——文化产业进程中壮族绣球的传承与变迁》,《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一期。19.《文化产业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六期。20.《从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转换》,《桂海论丛》2007年第五期。
学术著作
1.专著:《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2013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材:《装饰基础》2014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南岭走廊瑶族民间美术传承图谱的编制与研究》2.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度艺术学青年基金项目《壮族绣球工艺传承的艺术人类学研究》。3.广西教育厅2010年面上项目《文化产业开发背景下壮族绣球的传承与变迁》。4.2011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支助计划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5.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度一般项目A类《广西优势艺术资源运用于地方高校〈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6.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创新性传承研究》
马红副高级 (18278366806@163.co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非遗传统手工艺研究;服装与服饰设计;
个人简介
1989年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民艺传习研究所所长。美国东中央大学公派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作经历
1989、07-2003、08,桂林市职工大学工作,曾任系主任;2003、09-2011、01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作,曾任系主任;2011、02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作,任专业负责人。
学术活动
1、DIALOGUE对话·从中国桂林到美国俄克拉荷马——马红艺术作品展,(ADA公共图书馆•美国OKLAHOMA),2017.112、吉祥中国红——马红剪纸艺术作品展,(添福楼素食会所•中国 桂林)2019.43、惠风和畅——马红服装设计作品展,(王城美术馆•中国 桂林)2006.14、纤维艺术作品《花非花》参加“从洛桑到北京第四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20065、中国画作品“女人•花”参加“山水撷英•艺海拾贝——桂林高校教师艺术作品展”,(香港创价协会•中国 香港 澳门)2008.56、国画作品《对话》等2幅“以心接物•高校教学成果展”,(中国国家画院•中国 北京)2009.117、中国画作品《屏·境》系列参加“世界自然风景画室 中国桂林日本佐渡国际艺术交流作品展”,(中国 桂林)2014.48、服装设计作品《山歌一唱心花开》参加“绽放·2015时装艺术国际展”,(中国 长沙)2015.119、服装设计作品《墨韵》参加“2015广西首届艺术设计双年展”,(中国 南宁)2015.610、“彩墨禅心”——武丹·马红中国画展,(东中央大学美术馆•美国)2017.811、中国画《山歌 山妹》参加“庆祝广西区成立60周年-广西女性艺术作品展”,(中国 南宁)2018.1012、扎染服饰作品《层林尽染》参加“2018国际植物染艺术联展”,(中国 深圳)2018.513、马红师生“原创之源-民艺手作展”,(中国 桂林)2018.1214、中国画《别有洞天》参加“江山如画-中国致公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市书画展”(中国 广州、张家界、长沙、常德、桂林)2019.15、中国画《春华秋实》参加“致公党广西区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展”,(中国 南宁)2019.8
主要论文
壮锦的审美艺术与传承,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壮锦艺术的审美及其保护与开发,美术大观,2007.7中国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思考,大家,2012.3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写意精神”,装饰,2012.6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之觉醒——对广西瑶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思考,美术界,2013.8论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美术大观,2014.9地域文化与服装面料设计的传承发展研究,美术界,2018.9科教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服装专业的应用研究,美术大观,2018.8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排名第二),中国民族博览,2018.11时尚男装融入非遗剪纸的设计应用研究(排名第二),西部皮革,2020.9
学术著作
专著:1、马红《意写霓裳——时装画写意精神探微》ISBN978-7-5314-4737-5.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年4月.2、马红《水墨意蕴——服装设计的多元表达》ISBN978-7-5314-8354-0.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年5月.教材:1、《设计速写》ISBN978-7-5084-9947-5.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2、《设计色彩》ISBN978-7-111-32463-8.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ISBN978-7-111-32974-9.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联系信息
手机号:18278366806邮箱: 18278366806@163.com
彭国斌正高级 (282891820@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动画与文化产业研究;
个人简介
彭国斌(1979—)男,澳门城市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ASIFA-CHINA)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评委专家、中国陕西“安康杯”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国际大赛专业评委、广西工业设计大赛评委。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与文化产业研究。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多项,包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广西哲学社科项目1项,广西社科联重点项目、广西教育规划重点项目、广西中青年课题、广西教育厅课题多项,参与完成澳门基金会2项。发表成果论文30多篇,中文核心15篇。出版著作:《中央纵队过兴安》连环画,《中国西部民族生态博物馆三维虚拟展示设计研究》、《复活的文明——龙脊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灵渠人家》、《湘江源人家》《桂北老家》等著作6部。主编《数字影视编辑与制作技术》、《影视后期设计与特效制作教程》、《影视美术设计》等高等教育规划教材3部。教学成果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精品视频课与自治区本科一流课程1门。在第十九、二十一、二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3项(第一作者2项目),全国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优秀奖3项(第一作者)。指导大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60余项,获第五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教育背景
2001年7月至2012年6月北京金亚影视公司设计师;2002年7月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任教;2007年6 月至2008年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学习;2006.3-2010.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21.9-至今澳门城市大学文化研究研究博士。
工作经历
2012年7月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教师,动画系第五元素创作中心工作室负责人。
主要荣誉
2017“数字化时代的摄影视觉艺术”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二等奖(中央电化教育馆);2017年网络视频公开课《数字化时代的摄影视觉艺术》获省级精品视频课程称号;2015年《拍摄模式模拟体验》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4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研究”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2012年教改成果《基于动画创作实验示范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广西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2011年专题作品《山水桂林》获广西电视文艺优秀作品评比一等奖(广西广播电视局);2011年《基于动画创作实验示范中的创新团队研究》获广西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科研论文类三等奖(广西教育厅);2011年《摄影及数字技术处理网络教学平台》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1年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教材《影视后期设计与特效制作教程》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教材评选三等奖。
指导学生获奖:2014年第六届全国大广赛获指导学生全国三等奖1名、优秀奖1名;区4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1个一等奖;2014.6第七届全国美誉成果展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3名;2013年第五届全国大广赛指导学生获全国优秀奖1名,区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2013.7第六届全国美誉成果展(动漫绘画)一等奖2名等等;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广告赛,获广西区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1名、入围奖1名;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名;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由中国动画协会、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的中国(广州)大学生金锄奖原创动画大赛获优秀奖;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桂林国际动漫节动漫大赛分别获得2名银奖、3名铜价和4名优秀奖;2009年第三届全国大广赛获指导学生全国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
教学信息
主讲课程: 影视合成 (本科生) 摄像及非编技术 (本科生)数字摄影 (本科生) 数字插画设计 (本科生) 场景设计 (本科生) 动画创作(本科)、动画设计研究(研究生)、 专题记录片创作(研究生)。
主要论文
34、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Sp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Consolidating Poverty Alleviation。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e-oriented Science & Technology,(EI检索)第一作者 ;33、Resear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 of Film and Television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e-oriented Science & Technology,(EI检索)第一作者 ;32、THE MODERN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ANIMATION FILM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THERAPY ,(《Psychiatria Danubina》2023 ,Vol. 35,SSCI)第一作者;31、共生理论视角下澳门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文化产业研究》2023年4月、CSSCI核心)通讯作者;30、传承与开拓:文化消费语境下军事题材电影的时代嬗变,三明学院学报,2022年10月,第一作者;29、数字化时代下摄影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包装工程》2012年3月、北大核心)第一作者;28、动画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独著;27、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湖南包装,2018年,独著;26、生态视域下桂北壮族用具的设计与审美研究,(《包装工程》2017年9月、北大核心)独著;25、高校办学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思考——以工科背景下动画专业为例,《教育现代化》2017年独著;24、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12独著;23、《三江侗族木架构古建筑三维虚拟展示设计的思考》《艺术百家》2012年8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2、《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虚拟展示设计研究》(2012年6《装饰》)(CSSCI、北大A类权威核心)独著;21、《动画创作与传统艺术元素的创新论》(《飞天》2012年6月北大核心)独著;20、《民族文化与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三维虚拟设计为例》2012,年6月(《大家》北大核心)独著 3;19、《城市形象宣传片与城市形象要素》(《新闻爱好者》2011年11月、北大核心)独著;18、《毕尔巴鄂案例与城市电视广告创意》(《新闻爱好者》2011年10月、北大核心)第一作者;17、《城市品牌形象与电视广告宣传策略研究》(《新闻爱好者》2011年9月、北大核心)独著;16、《Case Study about City Brand Image Design Orientation of ZhangShu》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telligent System and Environment(EI检索、2011.9)独著;15、《Three-Dimensional Game Modeling and Design Research Based on 3Dmax Software》(EI检索)2011年8月22第一作者;14、《当代数字动画电影创作特征解》(《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4月、北大核心)独著;13、《从《里约大冒险》解构美国动画电影创作特征》(《电影文学》)( 2011第19期北大核心)独著;12、《动画设计语意学研究》(《电影文学》)( 2010年第22期、北大核心)第一作者;11、《从《阿凡达》谈立体动画电影美学》(《电影文学》2010年第24期、北大核心)第一作者;10、《Animation Creation and Nation Culture》(ISTP检索)2008年12月独著;9、《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research based on animation crea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ion center》(EI检索)第一作者;8、《Consideration about Humanist Core Design of Animation Creation Art Design》2009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nrence 0n CAID&CD(EI\ISTP检索)独著;7、三维场景设计的过程性研究(《视域》辽宁美术出版社)独著;6、《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out design methodology in animation design specialty》(EI检索)第一作者 ;5、《Design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City Ad Titles in the Image Software》(EI检索)独著;4、《Strategic Thinking of Modeling Method and Modeling》(EI检索)第一作者;26、《Experience of Nurbas Modeling Design Process》(EI检索)独著;3、《Man-Machine Engineering Design Analysis of Computer Chair》(EI检索)第一作者;2、《Dicussing about art and“contradication”and“practice”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I检索)独著;1、《Dicussing about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idea of nokia mobile phone》(EI检索)独著。
学术著作
1、《红军长征过湘江》连环画系列丛书之二《中央纵队过兴安》,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一作者;2、《复活的文明——龙脊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年,独著;3、《灵渠人家,兴安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一作者;4、《桂北老家,兴安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漓江出版社,2017年,第一作者;5、中国西部民族生态博物馆三维虚拟展示设计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二作者,2015年;6、主编:《数字影视编辑与制作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7、主编:《影视后期设计与特效制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1.(40万字);8、《影视美术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学出版社,第二副主编, 2011.8.(25.7万字)。
科研项目
17、岭南民间古建筑文化基因图谱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22年主持;16、南岭走廊瑶族民间美术传承图谱的编制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2014年立项参与;1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西部民族生态博物馆三维虚拟展示设计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项目主要完成人;14、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桂北民间古建筑遗产影像志研究,广西哲社课题,2017年主持;13、《桂林动漫文化创意产业与会展平台品牌构建研究》2014广西社科联重点项目,2014年主持;12、《广西地方高校艺术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0年主持;11、广西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数字化保护研究,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6年主持;10、《桂林动漫文化创意产业会展平台品牌创新研究》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主持;9、桂北民俗博物馆数字化网站及公众号技术开发服务项目,桂北民俗博物馆横向协作项目,2018年主持;8、长岗岭古村落生态博物馆二维码设计服务项目,长岗岭古村落生态博物馆横向协作项目,2019年主持;7、三维实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专项,2017年,主持;6、桂北民居古建筑保护与数字影像传播在数字视频中的教学应用研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专项,2017年,主持;5、广西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介环境下广西新形象”建构与传播对策研究》(第2)2011年8;4、《商务购物网站开发与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立项,横向协作课题(主持)2011年7月;3、“深海空间站体系组成功能与作业虚拟展示动画”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横向协作项目2011年(排名第2);2、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城市品牌形象推广与传媒技术应用研究”(主持)2010年1月;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项目《基于动画创作实验示范中心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主持)2010年1月主持;
知识产权
授权专利: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城市形象水上展示装置,专利号:ZL202122973570.7,授权时间:2021-11-30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旋转式服饰展示设备,专利号:ZL202123212521.8,授权时间:2022-6-73.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石刻图形的拼图益智玩具,专利号:ZL202123235293.6,授权时间:2022-6-34.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儿童实体拼图玩具,专利号:ZL202123235360.4,授权时间:2022-6-7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摄影录音用调节式挑杆,专利号:ZL202123322059.7,授权时间:2022-6-7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固定伞的相机背包装置,专利号:ZL202123321195.4,授权时间:2022-6-7
彭玉元副高级 (pyy688@foxmail.com) 艺术与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文旅融合;元宇宙
个人简介
彭玉元,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网络传播与网络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省部级政府采纳决策咨询报告2项,市厅级政府采纳决策咨询报告11项。获得广西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在研省部级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项目等8项厅级课题。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社科课题2项(排名分别第二、四)、国家自科课题1项(排名第三)。主持完成企业委托横向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到位经费达300余万;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15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外观专利等7项。
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竞赛获等级奖40余项。开设本科生主要课程7门、研究生主要课程3门;指导学生获得2019年研究生国家级奖学金。
教育背景
2001~2005年,艺术设计专业动画方向,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2010年,计算机技术专业多媒体设计方向,获工程硕士学位;2019~2021年,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7.11——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2008.09——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传播与网络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及新媒体部主任,承担新媒体相关研究工作。
3.2010.09——至今,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及新媒体部主任,承担政府数字传播与新媒体开发相关工作。
主要荣誉
广西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22年;
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9年;
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17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书育人”示范岗先进个人, 2016-2017年度。
学术活动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高级专家委员。
教学信息
主讲课程: 虚拟现实技术 (本科生)、UI与交互设计 (本科生)、多媒体设计(本科生) 等。 数字合成与CG创作(研究生)、虚拟现实技术与设计研究(研究生)。
主要论文
1.Research on Guilin Smart Cultural Tourism Service Scenario based on Digital Twin Technology,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ducatio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EMEHSS2021),2021
2.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墨画合成方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
3.桂林VR旅游——地方特色体验游戏创意产品设计等设计作品4件 ,上海纺织科技,2019
4.《2020年**观察:聚焦** 分析***》等决策咨询报告2项,中共中央宣传部采纳,2020-2021
5.《基于IPA******桂林***策略研究》等决策咨询报告11项,中共桂林市委员会采纳,2019-2022
科研项目
1.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6-2018,主持,已结题;
2.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重大项目问题牵引的艺术硕士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2-2024,主持,在研;
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2023,主持,在研
4.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立项重点项目,2017-2019,主持,已结题;
5.广西云计算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立项项目,2017-2018,主持,已结题;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2.0时代Web学习资源多特征融合的联合排序推荐模型研究》,排名第三,2021-2024,在研;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骆越文化社会认知及其新媒体传播研究》,排名第二,2017-2021,已结题。
8.近五年主持校级横向课题“汽车驾驶员培训平台系统开发”、“企业数字展厅中的互动多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等20余项,到位经费300余万元。
知识产权
1.软件著作权14项:MR互动体验游戏、桂林VR旅游特色体验游戏、基于雷达的投影互动体验系统、VR化学实验室课程软件、VR物理实验室课程软件、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等;
2.专利7项:“一种巡逻机器人外壳”实用新型专利、“校园安全巡逻机器人”、“印象桂林-象山茶具系列”等外观设计专利。
史卓副高级 (shzh@guet.edu.cn)艺术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数字化艺术设计;智能图形图像处理;
个人简介
男,1978年生,中山大学工学博士毕业,导师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罗笑南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出站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入选第二批广西千名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微软认证系统设计师(MCSD),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10余次,曾在国际图形学界三大会议的Pacific Graphics宣读论文,申请国家专利1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近年来主持、指导、主要参与纵横向项目20余项,曾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主持国家基金1项,参与国家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 博士后研究成果“机床产品3D立体互动综合展示平台”入选2012年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成果展,广西区仅6个项目入选,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等多位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参观。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数字化艺术设计、智能图形图像处理。目前招收计算机类学硕、电子信息专硕(计算机学院),艺术硕士和设计学硕士(艺术学院),目前在读研究生18人,尤其欢迎数学、数字媒体技术考生报考、调剂计算机专业硕士,或者工科考生报考、调剂艺术类或设计学硕士!有意向者邮件联系:Shzh@guet.edu.cn。 我团队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首席专家为广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唯一国家杰青获得者罗笑南教授,并拥有多名双聘教授专家,招生名额较多,欢迎考生报考、调剂。
教育背景
2003年-2009年,中山大学数字家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及软件与理论专业学习,导师为国家杰青罗笑南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年-1999年,江南大学,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2020年9月-2021年1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2017年-2018年,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2014年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曾任院长助理、数字媒体系主任;
2009年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副教授;
2012年至今,中山大学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
2011.08-2016.12,华南理工大学、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研究;
2006.12-2008.03,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1999.09-2000.08,江苏海洋大学,助教。
主要荣誉
《三全育人引领、四个融合驱动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广西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主讲人。
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广西区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双语)》主讲人。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二等奖。
《体感互动的XK2310-5X工业立体仿真》获得2014年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排名第1。
《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软件系列-我的校园》获得2015年第15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立体显示的机床交互动画》获得2013年广西区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一等奖,排名第1。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课件获得2012年广西区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最佳创意奖,排名第1。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课件获得2012年广西区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二等奖,排名第1。
学术活动
2008年,Pacific Graphics 2008大会报告,国际计算机图形学三大会议之一。
教学信息
本科:先后承担过《计算机科学导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机网络(双语)》-“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虚拟现实技术》-Google公司 “Android认证课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技术前沿》、《专业英语》、《信息可视化》、《信息设计概论》等多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大类本科生课程的主讲工作。
研究生:主讲设计学硕士课程《虚拟互动设计》、《数据可视化设计》和艺术硕士课程《虚拟展示专题实践》、《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
主要论文
Zhuo Shi, Shujin Lin, Xiaonan Luo, Renhong Wang, Interpolatory and Mixed Loop Schemes, Pacific Graphics 2008, Tokyo, Japan Oct.8-10, 2008, Computer Graphics Forum, 27(7) :1829-1835, 2008, (SCI JCR2区 IF:1.861).
Deng,Daiguo,Wu,Hefeng,Sun,Peng,Wang,Ruomei,Shi,Zhuo, and Luo,Xiaonan. "A new geometric modeling approach for woven fabric based on Frenet frame and Spiral Equation."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329, (2018): 84-94.(SCI JCR2区 IF;1.439).
Lan Rushi; Zhong Si; Liu Zhenbing; Shi Zhuo; Luo Xiaonan, A simple texture feature for retrieval of medical images,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77(9):1853-1866, 2018,(SCI).
Pang, Cheng,Wang Wenhao,Lan Rushi,Shi, Zhuo,Luo Xiaonan, Bilinear pyramid network for flower species categorization,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20,(SCI).
Zhuo Shi, NPIPVis: A visualization system involving NBA visual analysis and integrated learning model prediction, Virtual Reality & Intelligent Hardware, 2022,(EI)
Zhuo Shi, Yinghui Li, Ke Yu, Yuanquan Cheng, Changshao Zhou, Research of hand gesture using Kinect based on finger recognition, COMPUTER MODELLING & NEW TECHNOLOGIES, pp158-162, 2014, 18(10). (EI).
孔谦,史卓等,瑶族纹样符号的智能分类方法,包装工程,2021年.
史卓等,基于二面角逆插值Loop细分的渐进传输方法,图学学报,2019年.
史卓等,基于插值Loop细分的Pytorch3D三维重建研究,中国科技论文,2023年.
史卓等,基于知识图谱的文学叙事可视化研究,中国科技论文,2023年.
学术著作
广东省地方标准《对等网络分布式存储流媒体传输协议》(DB44/T525—2008)排名第5。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主持,基于混合LOOP细分逆简化的动态医学图像四维网格重建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62018,金额41万,2019-2022。
主持,基于混合细分逆简化的动态医学图像重建方法,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AA138084,金额10万,2019-2020。
主持,智能媒体语境下的广西少数民族符号非遗保护与传播研究,广西教育厅项目,金额10万,2020-2021。
主持,智力电子积木虚拟现实教程1期项目,肇庆智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金额19.8万,2020-2020。
第2,新一代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子项目,U1701267,金额60万,2018-2021。
第2,面向公共卫生的社交网络用户画像研究,广西教育厅项目一般项目,金额2万,2019-2020。
第5,基于北斗技术物联网创新中心,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CD17014X,横向,金额200万,2017-2021。
第5,基于手势的体感交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20180107-4,金额40万。
第7,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7129053,金额400万,2017-2020。
结题项目:
主持,体感互动、立体显示的智慧旅游综合展示平台,广西科技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598019-5,金额35万,2015-2017。
主持,体感立体测展平台,广州中大数字家庭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金额7.986万,2017-2017。
主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数字媒体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B213,金额1万,2015-2016。
主持,基于可逆混合细分的RGBD点云简化及重建方法研究,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学开放项目,金额3万,2015-2016。
主持,艺术品三维扫描中的RGBD点云混合逆细分简化方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金额0.5万,2015-2016。
主持,基于深度图的可信三维模型检索技术研究,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课题,KX201304,金额3万,2013-2015。
主持,机床产品3D立体互动综合展示平台,桂林市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金额20万元,2012-2014。
第4,智能医疗信息的检索分析与三维重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61320106008,金额280万,2014-2019。
第2,基于现代非接触测量模式的历史建筑数字档案建立与应用,广西科技攻关计划,桂科攻1598019-8,金额6万,2015-2017。
第2,橡胶挤出部件在线数字图像快速检测装置及应用研究,桂林市科学技术局,20140101-6,金额10万,2014-2016。
主要研究人员,壮族特色村寨的视觉图像研究,广西教育厅项目-一般项目,金额2万,2016-17。
主要研究人员,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世纪广西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金额3万,2011-2012。
主要研究人员,数字家庭标准规范及专利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H13B01,金额704万元,2007-2010,结题。
主要研究人员,以数字电视为中心的家庭联网体系结构与组网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金额96万元,2007-2009。
主要研究人员,基于图形理解的高精度三维图形信息处理与传输方法研究,国家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金额40万元,2007-2009。
主要研究人员,WPS智能文档数据交换中间件平台,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金额100万元,2007-2009。指导学生项目: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子积木搭建的智能识别系统,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2万,2019-2021。
儿童积木玩具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广西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0.6万,2019-2021。
桂电校园航拍全景地面互动导览,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2万,2016-2017。
基于VR穿戴设备的立体射击FPS游戏,广西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0.6万,2015-2016。
基于微软Kinect的无菌医学影像体感操作软件,广西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0.6万,2014-2015。
手语识别中的景深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1万元,2012-2014。
基于VR的快速三维房屋导购系统,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金额3万,2009-2011。
知识产权
已授权专利:
第一发明人,散点图描述的自然语言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10477050.9。
第一发明人,一种三维手势验证方法及系统,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33405.4。
第一发明人,基于景深图像的手指手势识别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213052.7。
第一发明人,一种户外广告的手机屏幕投影灯,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720702673.0。
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智能衣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45383.6。
第一发明人,地垫(互动投影),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173066236903。申请专利:
第一发明人,基于逆插值Loop的网格简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6067192 A。
一种基于BDS和超宽带双模定位技术的居家老人应急监测系统,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9035695A。
一种人体直骨CT图像的模拟仿真方法及系统,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7085866A。
一种基于累加弦长二次参数样条曲线的预测方法与系统,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71103382A。
一种适于IPTV流媒体业务可扩展岛式多播传输系统,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200810220080.6。已获得软件著作权:
非接触式手势识别软件V1.0,登记号:2013SR051702。
基于二面角插值Loop自适应细分软件,登记号:2017SR439864。
基于逆插值Loop细分的网格简化系统软件,登记号:2017SR439854。
基于OpenGL的3D迷宫游戏软件,登记号:2017SR439878。
桂电校园航拍全景地面互动导览系统软件V1.0,登记号:2017SR723797。
宋冬慧副高级 (54033760@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民族艺术符号形象设计;媒体交互艺术设计;民俗文化;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
个人简介
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中国工业机械设计协会会员、广西广告协会会员 。 一直在高校从事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研究,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及多幅设计作品,并有5篇论文被ISTP、IEEE检索收录。设计作品分别在 “中南星包装设计大赛”、“中国之星设计比赛”中获奖;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区级、校级教改:“以“民族民间文化”为核心的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广西旅游城市形象指示系统现状调查与应用研究”、“基于大众传媒环境下旅游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等项目,曾获国家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区教育厅“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同时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多项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项。负责大量出版社、学校、公司等组织机构及社企业服务的设计项目。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教育背景
1996-2000 艺术与设计学院 学士 2006-200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生 2019- 韩国又石大学读博
工作经历
1996.7-2000.7 广西艺术学院 学习 2000.7-2004.1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工作 2004.3-2005.3江南大学 学习 2006.4-2008.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习 2008.5-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工作
主要荣誉
2013年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作品指导教师, (教育部高教司/全国大广赛组委会主办) 排名第1 2013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2015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微课比赛三等奖(中央电化)排名第1 2014年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赛一等奖作品指导老师, (教育部高教司/全国大广赛组委会主办) 排名第1 2011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 2014年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一等奖指导作品指导教师, (教育部高教司/广西大广赛组委会主办) 排名第1 2016年第十五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二等奖(教育部)排名第1 2017年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微课比赛二等奖(中央电化)排名第1 2017年第十六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一等奖(教育部)排名第1 2018年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微课比赛二等奖(中央电化)排名第1 2019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一等奖指导作品指导教师, (教育部高教司/广西大广赛组委会主办) 排名第1
教学信息
要开设课程方向:品牌整合传播、民族符号图形设计、设计研究、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 为硕士生开设课程包括:设计研究、符号形象学、品牌形象设计 为本科生开设主要课程包括: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图形设计。
主要论文
1. 《蒙太奇手法与现代广告》包装工程2009年11期30卷 2. 《手机媒体新互动传播形态的思考》艺术百家2012第7期 3. 《传统民间艺术之美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才智2012 4. 《包装结构多功能化的创新研究与制作》艺术百家2013第7期 5.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中图形化的研究》包装工程2014年第7期 6. 《桂林旅游形象广告设计探析》《Knowledge Econmy Era of Cultural Industries》(EI检索收录) 7. 《图形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年第10期
学术著作
《现代城市形象塑造及本土化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科研项目
1. 2008年广西区人文社科“广西旅游城市形象指示系统现状调查与应用研究”; 2. 2011年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3. 2013广西人文社科“广西创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 4. 2015年广西区人文社科“传媒全球化时代下国际旅游城市全球媒体形象研究—以桂林为例”; 5. 2015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项目“以“民族民间文化”为核心的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6. 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两化融合的广西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7. 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大众传媒环境下旅游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8.2020年广西一流本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知识产权
2019年实用新型专利5个
谭嫄嫄正高级 (tyyshow@126.com)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方法;服务设计;文化遗产利用;
个人简介
谭嫄嫄,女,1980年出生,广西人,博士,教授;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方法、服务设计、文化遗产利用等。 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广西教育厅、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研究基地项目和企业服务等立项项目多项。在《包装工程》、《艺术百家》等核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多项;编写《设计概论》、《世界现代设计史》、《产品设计思维》等教材。
教育背景
1.本科就读于陕西科技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硕士阶段就读于湖南工业大学的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3.博士阶段就读Woosuk University,研究方向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工作经历
2001.07至今任职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产品设计本科专业负责人;兼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承担本科生、学硕专硕研究生培养的教学任务。
主要荣誉
《多重互动的产品设计专业生态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面向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成果获得广西区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9年第十一届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作品获全国二等奖;2014-2020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广西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论文《“中国生活学”视野下的金秀瑶族传统生活用具设计文化研究》,获第十六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专业组学术论文类二等奖。
学术活动
在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过交叉学科教学改革、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相关的研究成果。
教学信息
1.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用户研究与创新设计、设计研究、产品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 2.主要教授的研究生课程:设计学原理、产品语意学、社会创新设计、专题设计。
主要论文
1..生活形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研究,入选《包装工程》设计艺术类2016年高下载学术论文(TOP50);2.互联网时代用户参与制的产品设计研究;3.“零废弃”产品包装设计案例探析;4.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5.几何风格的当代产品造型设计分析;6.匈奴饰牌的用途与制作工艺考述;7.匈奴饰牌设计艺术的文化阐释及其影响。
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生活学”视野下的金秀瑶族传统生活用具设计文化研究及其AR技术展示,2012-2016; 2.参与完成(排名第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重点项目,广西文化形象设计与传播机制研究,2017-2020; 3.主持完成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数字时代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途径设计研究,2015-2016; 4.主持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培育基地项目,航天文创产品开发之航天精神文化认同的符号学研究,2016;5.主持企业委托横向项目,“盯盯拍”产品设计服务,50万,2019。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基于壮锦技艺的智能织机玩具、背带式水果采摘装置、自动化油茶机、智能冰箱的内部结构、水果面膜机、室内蔬菜栽培器发明专利:具有报警定位功能的救生衣
联系信息
联系电话:18007878080,电子邮箱:tyyshow@126.com.
汤洁副高级 (854543@qq.co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服装设计;民族服饰文化与设计;服装品牌形象与营销;
个人简介
汤洁,女,1979年生,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服装专业,现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广西服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民族服饰与文化、服装品牌形象与营销。近年来发表《广西侗族女子服饰的形式艺术及设计应用》等教学、科研及国际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独著18篇,在《装饰》、《丝绸》、《艺术百家》、《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核心期刊设计作品28件。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级、教育部及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18项,如课题《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等,教改课题主持2016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一般A类1项,指导学生申报课题获得2014年、2019年及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各1项和自治区级大创项目3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比一等奖2次,近三年来指导学生参赛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项赛事如大广赛、米兰设计周、工业设计大赛等级奖项30余项,获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王洁正高级 (472500761@qq.com)艺术与设计学院 水彩画语言探索与研究;艺术设计;摄影艺术;
个人简介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水彩画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桂林画院院士桂林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8——2016年,第1-5届中国水彩.国际高研班结业2010——201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11——2019年,先后10次赴日本艺术交流2013年,第26届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班结业2013年,赴欧洲艺术考察交流2016年,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结业2018年,文化部“一带一路.十全十美中国当代女艺术家德国邀请展”2018年,举办《王洁的水彩世界》作品展
教育背景
1987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2007——2009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学专业2010年——2011年清华大学美学学院访问学者 2016年——2017年日本新泻国际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7年——2009年8月:桂林市直属兴安中等师范学校2009年9月——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要荣誉
2011年获清华大学优秀访问学者荣誉证书
学术活动
一 举办个人水彩画展1、《王洁的水彩世界》作品(2018.广西南宁中国——东盟艺术馆)2、《人洁地灵——王洁水彩画作品展》(2007.桂林市花桥美术馆)二 联展水彩作品在中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奥地利联展三 学术成果1、《驰援》获2020年广西统战部“战疫情”作品展优秀奖2、《秋醉灵渠》2019年获“全国女画家庆三八水彩作品展”优秀奖3、《光之韵》入选“静水深流——2018.中国水彩研究优秀作品展”4、《印象漓江》系列作品参加2018“十全十美——中国当代女艺术家德国邀请展”5、《归程》入选2017 .第二届全国女性水彩.粉画作品展“6、《乡愁的味道》入选“2015——2016“深圳国际小幅水彩画交流中美巡回展 ”7、《灵渠.湘江北去》参加奥地利维也纳"2016.水彩在线——中国当代水彩绘画邀请展”8、《探渠问故》参加“2016.清风三月——中国女性水彩画作品邀请展”9、《乡愁的味道》入选“2016广西第三届艺术作品大展”10、《中药铺一角》入选“响秋赛上、巾帼丹青——2015全国著名女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11、《挽一段夕阳》入选“2015.中国桂林当代国际水彩名家邀请展 ”12、《舌尖上的乡愁》入选2015.中国首届女性水彩、粉画作品展”.中国西安13、《圣马可广场记忆》获“2014.中国水彩国际高研班欧洲写生作品展”最高奖14、《天下灵渠》获“2013.广西水彩三十年回顾展”二等奖15、《月上西楼》获“2012.日本国际水彩大会第12回佐渡春季展金奖
教学信息
一、2015年,主编《设计色彩》艺术设计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二、2016年,主编《色彩》”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艺术设计类
主要论文
一、水彩画的跨界融合——以“印象漓江”系列作品为例(美术观察2018年9月)二、论岩彩画与水彩画语言的融合之路——以“天下灵渠”系列创作为例(美术观察 2015年6月)三、论漓江画派地域性艺术特征——以广西水彩画的发展态势(美术观察2014年9月)四、从绘画的气场谈水彩画的创作感悟(美术观察2014年8月)
学术著作
一、中国当代著名女水彩画家——王洁水彩画作品集二、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洁水彩画作品集三、中国实力派画家——王洁水彩画作品集四、世界文化遗产.灵渠文化图书艺术卷:醉在灵渠——王洁摄影作品集
科研项目
一、 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传承发展的对接性应用研究——以灵渠申遗为例二、主持《中日国际艺术作品交流展》三、主持《中日国际水彩画写生作品交流展》 四、主持《秦凿渠》纪录片摄制
知识产权
2017年实用专利发明《一种可以升降的艺术设计版》,获中国专利局专利证书。
联系信息
联系电话:13768535999
王莉正高级 (42265301@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品牌形象设计;图像符号艺术;视觉传播;
个人简介
女,湖南邵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硕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先后在《装饰》《艺术百家》《包装工程》等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和作品。主持教育部、区级项目多项,指导学生大广赛获奖多项,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艺术类核心期刊《包装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背景
本硕: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工作经历
2005年7月 就职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要荣誉
第一主编教材《装饰造型基础》2014年获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022年获评广西区优秀教材二等奖。2015年获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十佳优秀教师。
教学信息
主讲课程:品牌设计、设计潮流及趋势、艺术论文检索与创作等
主要论文
1.“表面”符号的视觉显著性及弱传播逻辑:以品牌舆论为例,发表于《装饰》,202192.新媒体视角下民族特色品牌的视觉构建——以“旧州绣球”品牌视觉推广为例,发表于《装饰》,20163.几何抽象图形在装饰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发表于《装饰》,20124.从十二生肖装饰图形的教学创新谈材质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发表于《装饰》,20115.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发表于《装饰》,20036.地理纪录片的图像修辞与视觉映像——从《长江之恋》谈起,发表于《中国电视》,20207.地域特色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发表于《艺术百家》,2014
8.品牌危机舆论中视觉形象的弱传播,发表于《包装工程》,20209.自媒体对知识产权的价值及边界,发表于《新媒体与社会》,202310.作为图像媒介的农民画, 发表于《艺术大观》,202311.Reconstruction of brand communication on media integration in the 5G digital era,EI会议收录,2019
12.刘三姐山歌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传达创新设计,发表于《包装工程》,201213.再谈包装的环保设计,发表于《包装工程》,2008
14.融媒体语境下广西花山岩画的视觉隐喻与再设计,发表于《包装工程》,202215.浅议版式设计中视觉构成的抽象性,发表于机械工程协会年会,200616.新技术条件下重谈构成设计教学的创新,发表于中国科协年会,200717.设计思维——设计的根本,发表于机械工程协会年会,200718.民间艺术在装饰设计课程中的开发应用,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201519.禅意理念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设计方法,发表于《中国文艺家》,2017
科研项目
2020年主持项目:教育部一般西部项目,广西农民画民族认同与社会变迁的视觉修辞研究(1949-2019)2020年主持项目:广西区哲社项目,融媒体视角下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符号的视觉传播2013-2016主持项目:广西区哲社一般项目,三江侗族农民画品牌化推广与传承研究2014-2016主持项目:广西区教改一般A类项目,基于广西民族资源的《装饰基础》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研究
汪沙娜中级 (wangshana1987@126.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艺术设计;参数化设计;
个人简介
广西人、1987年出生,壮族,博士,产品设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产品数字化设计
教育背景
2008年9月-2010年6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士2010年9月-2013年6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2019年9月-2022年2月 庆一大学 产业设计专业 美术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3年7月——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专业教师
主要荣誉
荣获2018年广西企业创新创新奖产品概念设计奖
教学信息
主要讲授产品设计专业工程类相关课程,主要课程为《工程制图》《产品结构设计》《电子产品信息工作室实验》《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
主要论文
(1)核心期刊:汪沙娜,梁香香.针对上下肢偏瘫患者的康复器械创新设计.机械设计.2019.10.(2)核心期刊:汪沙娜,林旭.外卖电动车创新设计.包装工程.2019.09.(3)核心期刊:汪沙娜.基于参数化驱动的产品造型设计应用研究.包装工程.2017.03.(4)核心期刊:汪沙娜,刘夫云,匡兵,杨运泽.基于CAD/CAE集成的零件变型设计系统开发.机械设计与研究.2013.08.
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多项。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魏加兴副高级 (623489822@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产品数字化设计;用户研究;
个人简介
魏加兴,山东临沂人,1975年11月出生,副教授,现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教育背景
1996—2000,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本科);2000—2003,就读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3至今,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教学信息
主讲产品结构设计,人机工程学、专题设计等课程。
主要论文
[*]基于现代工业设计方法的古龙窑生活性保护与创新设计,装饰,2016.06.
[*]基于设计流程的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包装工程,包装工程,2011.
[*]基于Pro/Engineer与AutoCAD回油阀的参数化设计,煤矿机械,2010.
[*]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设计,煤炭技术,2010.
[*]基于CAD、CAM的复杂曲面产品设计,包装工程,2011.
[*]作品4幅,艺术百家,2010.
[*]Exploration on Blending Learning of Industrial Design Based on SPOC,ICMIBI-HESS2016,2016.
[*]Research of Products Digital Design Based on Design Process,ICMA2016,2016
学术著作
[*]工程制图,电子工业出版本书,2012,10
[*]工程制图习题册,电子工业出版本书,2012,10
[*]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零件设计 ,2010.
科研项目
1. 教改项目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区教改B类项目),2104-20162. 广西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基于桂林旅游的电动观光车设计,2015-20173. 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工业设计方法的古龙窑陶器创新设计——201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桂林福利镇板凳龙创新设计保护研究——201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竹子工艺品深加工(竹子建筑模)——2014区级大学生创业项目4. 横向科研藤制品家具设计——浙江开心工贸有限公司,2013丰胸健身器设计——广西明惠科技有限公司,2015近视矫正器设计——广西明惠科技有限公司,2016
联系信息
手机:13788562372
吴毅强中级 (393222588@qq.com)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史论;设计理论;摄影理论;
个人简介
艺术与摄影批评家,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当前的学术研究重心集中在摄影及视觉与设计文化理论、艺术社会史及艺术体制批评理论研究。论文发表于《学术研究》、《美术研究》、《艺术当代》、《江苏画刊》、《当代美术家》、《中国摄影》、《人民摄影报》等杂志报刊。
译著有《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托马斯克洛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先后受邀参加2020上海多伦多美术馆青年学者讲坛、2018“观念之道”国际雕塑研讨会(央美)、2016 南京“当代艺术研究:哲学和社会学的维度”
高端论坛、2014三联生活周刊“思想广场”高端学术论坛、2014“中国和美国的现代主义美术”研讨会(Autumn Seminar Modernism in China and America)、“523中国海安当代艺术思想论坛”、深圳圈子当代艺术高端思想论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国黟县国际摄影节并作主题发言与讲座。先后策划《中国呼吸》和《南方影像公社第一回展”》等大型影像艺术展览,受到业界好评。
教育背景
2016年,获得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
学术活动
1、2022年8月26日,受邀担任2022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摄影推广计划终评评委;2、2019年9月19日,受邀参加2019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并做《摄影艺术的未来》主题讲座;3、2018年11月19日,受邀参加2018连州国际摄影节,并做《摄影的三种视角》主题讲座;4、2018年6月11日,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勒梅特夫妇影像艺术收藏展》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影像、介入、生活》。5、2017年5月6日,受邀参加南京凤凰台饭店举行的“当代艺术研究:哲学与社会学的维度”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美术馆、体制与前卫》的主题发言。6、2017年8月16日,受邀参加四月风影像文化网站在河北张家口8号驿站召开的学术研讨年会,并作《 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主题讲座。7、2016年9月19日,受邀在2015平遥国际摄影节四月风单元作《为什么批评“景大人小褪饱和”-论如何看待当代摄影》主题讲座。8、2015年1月30日,广州289艺术空间,学术讲座《中国当代摄影的节点性思考》;9、2014年11月27日,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节,担任《国内艺术家个展》策展人及学术论坛嘉宾;10、2014年10月25——30日, 参加中国美术学院2014“中国和美国的现代主义美术”研讨会(Autumn Seminar Modernism in China and America);11、2014年10月17日,担任杭州《“沉渔”——王枝善摄影作品展》策展人及学术研讨会主持人;12、2014年9月22日,受邀参加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三联生活周刊“思想•广场”高端学术论坛,并作《你还在摄影吗?》主题讲座。13、2014年9月21日,受邀在2014平遥国际摄影节四月风单元作《艺术的自由与批判——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主题讲座。14、2014年9月19——25日,担任2014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型装置影像作品《中国呼吸》策展人。15、2014年9月7日,担任《心境•痕迹——何天泉绘画作品展》策展人和学术研讨会主持人。
主要论文
1、《纪实摄影的危机和出路》,《艺术市场》,2021年第6期;2、《颓废美学——李政德和他的图层》,《当代美术家》,2020年第6期;3、《行走、考古与影像——陈华和他的长安》,《画刊》,2020年第6期;4、《摄影何以诞生?——巴钦摄影思想研究》,《文艺研究》,2018年第6期;5、《艺术与政治的象征逻辑——以德•迪弗的前卫理论为例》,《新美术》,2018年第4期;6、《新前卫是一种范式重复吗?——论布赫洛对新前卫艺术的辩护》、《美术研究》,2018年第6期;7、《一道当代文化折射之光》,《中国摄影报》,2019年7月12日版;8、《当代视野下的美术馆体制批评》,《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9、《前卫艺术的三种形式》,《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2期;10、《约翰伯格如何看待摄影》,《中国摄影》,2017年第2期;11、《时间、生命和非政治行动主义——比尔维奥拉的影像世界》,《画刊》,2017年第11期12、《艺术的自由与批判》,《艺术当代》,2014年第7期;13、《艺术体制批判与策展》,《艺术时代》,2014年第5期;14、《一种介入式影像样式——《新国人》解读》,《美术观察》,2014年第2期;15、《当代艺术的原创性就是观念性》,《雕塑》,2012年第8期。
学术著作
译著:《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托马斯▪克洛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第一译者)。
科研项目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课题编号:13ZD&124)子课题二:“西方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问题”的科研工作(第三参与人)。
武有能正高级 (13977386098@163.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传统文化与设计研究;中国画研究;公共空间艺术;艺术文化传播
个人简介
武有能(武丹)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桂电画院院长、学校图书馆书记。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武丹中国画 文论集》、《对话自然——武丹中国画作品集》、《中国优秀美术家作品集--武丹画集》、《设计素描》等专著、教材多部。中国画、水彩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性展览。2017年在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及美国东中央大学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及双人联展。主持“壮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卡通化系列化创新设计平台”、“高校动画教育传承壮乡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传统艺术与企业文化的研究”等并主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项目经费近200万元。论文“‘刘三姐’文化与数字化艺术形态研究”、“创意新空间的表现——设计素描教学新思路探究”及创作作品等二十余篇幅发表在《装饰》、《艺术百家》、《美术大观》等中文核心及专业杂志。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项目及全国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先行”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主要论文
论文:刘三姐文化与数字化艺术形态研究; 创意新空间的表现; 设计素描教学新思路探究;
学术著作
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当代美术家——武丹中国画 文论集》、《对话自然——武丹中国画作品集》、《中国优秀美术家作品集--武丹画集》等专著。
科研项目
项目:壮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卡通化系列化创新设计平台”、“ 高校动画教育传承壮乡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传统艺术与企业文化的研究
叶德辉正高级 (yagerfly@guet.edu.cn)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设计文化;民族艺术;
个人简介
叶德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广西工业设计协会执行会长,广西自治区级设计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一流专业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担任广西工业设计奖和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评委。
教育背景
1995-199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就读 2001-2004: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产品设计方向就读
工作经历
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任教,2010年赴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访学。于2006年起担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主任,现任学院副院长。任教十多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各类设计奖数百项。
主要荣誉
2015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全国十佳教育工作者”提名奖。
学术活动
现任广西区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工业设计协会执行会长
教学信息
在从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工作的十多年中,主持教学成果“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面向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广西教学成果奖二等、三等奖2项,出版包括《产品设计表现》、《CoreldRAW12产品设计快速表现技法》等工业设计专业教材10余部,并获得广西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发表教改文章6篇,主持广西区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2项,设计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桂电工业设计教学平台》先后荣获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和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三等奖。
主要论文
旅游产品服务设计的再设计研究─以三江侗族程阳八寨景区为例.装饰,2016(06):128-129. 具有山水文化特色的桂林旅游纪念品设计初探.装饰,2012(06):137-138. 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包装工程,2011,32(16):134-137. 手机服务设计探讨.装饰,2008(04):100-101. 手机设计的差异化分析.装饰,2007(03):110-111. 产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包装工程,2005(05):136-137+154. 男性手机设计的非装饰化分析.装饰,2005(06):123.
学术著作
出版专著三部: 《基于文化理念的消费电子产品及服务设计研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和《产品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科研项目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的设计扶贫模式研究”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重点项目“广西文化形象设计与传播机制研究”1项,广西教育厅重点项目“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创新性服务设计研究-以侗族为例”1项。参与科研课题9项:其中主要参加(排名第三)国家自然基金“消费者对‘国产’与‘进口’品牌感知差异及影响机制研究”,其他地厅级5项、横向项目等2项。出版个人专著三部,即《基于文化理念的消费电子产品及服务设计研究》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篇,包括装饰杂志论文4篇。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 童趣灯具. 广西:CN206145484U,2017-05-03.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玩具块可拆卸地多功能玩具箱. 广西:CN206604195U,2017-11-03. 电蒸锅. 广西:CN206239115U,2017-06-13. 便携式迷你厨房. 广西:CN206239116U,2017-06-13. 外观专利: 锅. 广西:CN302846849S,2014-06-18. 电脑. 广西:CN302010237S,2012-07-25. 手机(1). 广西:CN301938777S,2012-05-30. 手机(2). 广西:CN301914364S,2012-05-16. 音箱. 广西:CN301906659S,2012-05-09.
联系信息
邮箱:1784596@qq.com
庾萍副高级 (156274853@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创新思维研究;产品开发设计规划;;
教育背景
1995-1999年,北京服装学院,攻读工业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设计学,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年,广西北海强盛集团,产品设计; 2002年,北京化工报社,版面设计; 2003年,北京包豪斯艺术与制作中心,设计调研; 2005年,北京好易时空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 2006年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师。
教学信息
从事产品设计创新方面的教学,主要课程有产品系统设计、设计研究、设计与文化等。
主要论文
发表论文及作品十余篇,其中核心论文四篇。
学术著作
发表专业教学教材两本。
科研项目
参与科研十几余项,其中主持科研五项。
知识产权
2008年至今,共获国家外观专利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余项。
联系信息
手机:13978382917 QQ:156274853 邮箱:156274853@qq.com
杨倩副高级 (383717737@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研究;影像传媒设计;
个人简介
英国动画研究硕士,韩国又石大学博士在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负责人,一曲视觉体验设计中心负责人。有着多年的动画教学经验和影视传播文化研究,对项目的研究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多年带领教师团队及本科生团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与设计开发,近年来,主持和参与过多项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的设计类专业比赛,并获得不俗的成绩。
主要荣誉
1.第十五届全国课件大赛一等奖、三等奖2.第二十届全国信息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二等奖3.广西十六届、十七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二、三等奖4.第五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三等奖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6.指导学生参加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全国决赛一等奖7.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8.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
主要论文
杨倩.国产经典影视动画元素的重构研究——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 北大核心论文,《装饰》,2016年6月 杨倩. 电影《地下》的美学视角解读,北大核心论文,《电影文学》2019年7月杨倩. 视觉影像设计作品,北大核心论文,《上海纺织科技》2020年3月杨倩.地理标志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发挥,北大核心论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年12月 杨倩.“四个介入”在数字媒体相关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摄像技术》为例.《艺术评鉴》,2018年3月 杨倩. 学生情感培养反思.《文学教育》,2019年5月
科研项目
1.《微传播视域下的广西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主持 2021-2023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万)2.《回归“真、善、美”育人理念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主持 2021-2023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万)3.《民法典宣传动画项目》(主持 2020-2021年桂林律师事务所横向项目,5.8 万)4.《广西濒危手工艺的传承及创新影像研究》(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2016-2018 年,0.5万)5.《中国西部民族生态博物馆三维虚拟展示设计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等科研项目》(教育部项目、参与排名第五、 罗兴华主持,20万)
周泉副高级 (1520212@qq.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建筑设计;环境设计;
曾聪文副高级 (cwzeng@guet.edu.cn) 艺术与设计学院 图像图形算法;智能产品设计;
个人简介
曾聪文、男、博士,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计算应用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智能体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被EI检索。201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获博士学位论。读博期间,主要研究基于符号技术的智能算法研究,在期刊上发表1篇SCI论文、3篇国内/国际期刊E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国际会议论文,还有1篇非EI检索的国际期刊论文。工作期间,教学上多年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3D游戏开发等课程的教学,主持校级教改2项,参与区级和国家级教改4项,参加自治区项目3个,发表多篇教改论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主持科技三项项目子项目一项,主持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一项。主要从事结合智能计算的图像处理与图形学方面的研究,现正在从事结合图像图形算法的传统文化中的图案识别,分类、检索及设计研究。欢迎有此志向的同学加盟!
周威中级 (zhou_w123@sina.co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应用;植物生态景观修复;景观功能评价
个人简介
周威,男,1987年生,工学博士,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8篇。参编专著1部。
教育背景
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获硕士学位;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9年起,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要荣誉
202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
教学信息
1. 主要讲授的研究生课程:可持续设计研究2. 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版式设计,多维构成,植物配置,建筑设计基础,设计概论,中外传统园林艺术赏析,摄影及摄像技术
主要论文De novo assembly of the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transcriptom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pollination mechanism of female cone based on RNA-Seq data. Scientific Reports, 9: 10191. 2019.
黄河中游地区古树健康诊断标准及其应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36(06): 58-63. 2016.
天然针阔混交林下穿透降雨特征及其模拟. 水土保持通报, 34(03): 109-115. 2014.
锐齿栎林及其皆伐迹地休眠季土壤呼吸特征. 林业科学, 49(11): 1-8. 2013.
秦岭小陇山锐齿栎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5(02): 342-350. 2014.
不同树龄国槐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33(03): 7-13. 2018.
葡萄花粉形态学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3(04): 79-84. 2014.
皆伐对锐齿栎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33(08): 68-73. 2013.
毛白杨人工林生长季根呼吸特征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31(02): 15-19+44. 2016.
学术著作
参编《古树保护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2021
科研项目
广西传统村落中古树文化价值挖掘与管护现状优化研究,广西教育厅,主持
门店店面升级改造设计,横向,主持
都市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横向,主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