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3-5-2 00:12:49

华中师范大学视觉传达导师信息汇总



辛艺华
1963年12月生,四川广安人。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2009年获评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称号;2014年获评省级“湖北名师”称号;2016年获评省级教学团队“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致力于视觉传达设计、民间美术等领域研究。二、 代表性学术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土家族民间美术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形式》,1999;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博物馆的视觉信息设计研究》,2013;主持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武汉市城市空间公共视觉设计状况调查与应用研究》,2011;主持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2004;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及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共15项。
专著《土家族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选题;2011年第二版;2016年入选湖北省“荆楚文库”,2020年专著《图形语言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入选北京大学“博雅大学堂·艺术”系列丛书,2017;主编教材《版式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专著《土家族民间美术》获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6;专著《土家族民间美术》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06;教研成果《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获第六届湖北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09;书籍装帧设计《土家族民间美术》获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4;论文《楚风丝纲纹饰风格特征略论》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家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1994;论文《社会转型与公共视觉信息沟通的关系——以博物馆功能转型中的视觉信息设计为例》获第八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13;障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多媒体课件《版式设计》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三等奖,中央电化教育馆,2009;论文《设计艺术教学的CAI课件开发》获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2000;论文《关于高师美术专业中的立体构成教学》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论文《鱼纹演变规律试探——从鱼纹演变看吉祥纹样的发展规律》获湖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1992;
论文《楚风丝绸纹饰风格特征略论》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论文《综合与创造——关于设计基础课教学的探讨》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1996年第1期;论文《借形寓意与谐声双关——民间装饰字体的审美特征》发表于《文史知识》1998年第3期;论文《设计基础课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发表于《美苑》1999年第5期;论文《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学实验》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2000年第5期;论文《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论文《从武陵家具木雕艺术的风格看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4年第2期全文论文《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论文《图形设计中本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发表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论文《社会转型与公共视觉信息沟通的关系——以博物馆功能转型中的视觉信息设计为例》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论文《重构经典——以彩陶蛙纹图形为例》发表于《西北美术》2015年第1期;论文《从受众行为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导向的转型》发表于《齐鲁艺苑》 2016年第4期;论文《来自自然之美——小岛良平设计作品图形语言分析》发表于《学院美术》2016年第4期;论文《老字号品牌价值的图像转换研究——以曹祥泰品牌为例》发表于《北方美术》,2018年第4期;论文《陕北武将门神剪纸的诗性审美》发表于《西北美术》2020年第1期;(5) 展览入选平面设计《一针一线》入选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水墨与纹藏——国际设计特色作品展》,北京国际设计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设计学会,招贴作品《唐诗新唱》入选“2020第二届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海报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UNCCD)、高雄市广告创意协会,2020。






庄黎一、 个人简介
庄黎,1978年3月生,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于跨媒介创意可视化、视觉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学术及实践研究。设计作品曾在全国美术作品展、美国科罗拉多海报双年展等多个国内外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数十篇。

二、 代表性学术成果
(1) 教材编写
编著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广告创意与表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主编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工业设计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编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材《版式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2) 研创获奖
《整合与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获湖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排名2),2018.2;
公益海报《禁止球场暴力》获第九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美术家协会),2000.3;
公益海报《BREATHE IN DEVIL’S HUG》获2019第十八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专业组金奖(主办单位:湖北、湖南、广东等六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 2019.11;
公益海报《RE-VISION》获2019第十八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专业组优秀奖(主办单位:湖北、湖南、广东等六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2019.11;
文化海报《非确定》获2017年湖北高校第七届美术与设计作品大展优秀奖(主办单位: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2017.4;
休闲椅设计“卧房中的蝴蝶”获第九届国际名家具设计大赛金奖,2003.3;
休闲椅设计“鼎”获第十一届国际名家具设计大赛银奖,2004.3;
抗SARS公益招贴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包装设计“楚天创新奖”铜奖(主办单位: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会,湖北省包协设计委员会),2003.12;
产品设计“百利恒电动跑步机造型设计”获“第十二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主办单位:湖北、湖南、广东等六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2007.11。
(3) 学术论文
论文《虚拟公共空间的信息界面架构用户体验研究——以新浪微博产品为例》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学院美术》,2013年第2期,一作;
论文《虚拟公共空间的用户量与用户存在感研究——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为例》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学院美术》,2014年第1期,独撰;
论文《伦敦地铁视觉设计色彩运用及色彩环境构建研究》发表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1期,CSSCI,一作;
论文《提升公众参与”导向下城市公共艺术创新思路研究——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视角》发表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2019年第12期,一作;
研究报告《江岸区——深挖文化资源,助力老区焕发新活力》入编创意城市蓝皮书《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独撰,武汉市人民政府采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
研究报告《洪山区——文化提升、科技带动,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入编创意城市蓝皮书《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一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研究报告《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创业扶持——东湖高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入编创意城市蓝皮书《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独撰,2015.9;
创作拍摄《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音像制品民间美术2、3碟,长江出版传媒、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19.4。
(4) 展览入选
公益海报《禁止球场暴力》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999.12;
公益海报《禁止球场暴力》入选第11届美国科罗拉多国际海报邀请展,1999.12;
公益海报《上下》入选首届“东+西”国际海报双年展设计师作品邀请展,2006年10月;
文化海报《触动》入选第4届“东+西”国际海报双年展青年设计师邀请展,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湖北美术学院主办,2012.11;
文化海报《炫彩时代 武汉发光》入选2018长江之光海峡两岸青年设计师 海报邀请展,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时际创意传媒、武汉纺织大学主办,2018.8;
观念动画短片《瓶子》入选第13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2019.07;
公益海报《DROWNING》入选第五届武汉设计双年展“2020黑科技海报设计邀请展”,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包装联合会主办, 2019.11;
文化海报《畲响——时代视野 多维建构》入选2019海峡两岸汉字文化创意竞赛,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台湾中时媒体集团等主办,2019.12;
文化海报《看法》入选2020第六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联盟高峰论坛暨教师作品联展,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师范大学主办,2020.10.24。
(5) 社会服务
武汉龙言文化传媒、江西正行天下、湖北六桥教育、武汉络福特广告等多家企业品牌识别设计;
日本东艺建筑、武汉市政路桥、武汉百信集团等企业画册设计;
武汉长征火箭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卫星接收器产品设计及界面设计;
武汉百利恒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跑步机产品设计。



李刚
一、个人简介
李刚,1981年4月生,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致力于平面设计与摄影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教材两本。

二、代表性学术成果
(1)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荆楚简帛文字空间形态研究》,2015.12;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晋地行走-晋派民居影像纪实》,2019.01。

(2)学术专著(教材)
教材《字体形态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6。

(3)学术论文
论文《武汉市商业场所导向系统设计文字形态应用研究》发表于《装饰》,2013年第1期,CSSCI,独撰;
论文《战国包山楚简文字形态设计维度思考——结字规律、轮廓、重心的关联性》发表于《装饰》,2013年第1期,CSSCI,合撰;

(4)展览入选
海报作品《东方维度》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7;
海报作品《我爱运动》入选第九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2019.7;
摄影作品《绝望的凝视》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金奖,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术设计家协会,2017.7;
海报作品《触》入选第20届芬兰拉赫蒂国际海报三年展,芬兰拉赫第艺术博物院、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2017.3;
海报作品《equality》入选第12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日本富山美术馆,2018.8;
海报作品《绿》入选第16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墨西哥外交部,2020.8。






严艳萍一、 个人简介
严艳萍, 1978年1月生,湖北汉川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名师工作室”成员,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致力于字体设计、图形设计、文创设计、设计教育等领域研究,主持教育部、省部级科研5项,教研课题3项;发表重要学术、教改论文7篇,其中CSSCI论文4篇;主编教材两部;多次获各类教学奖;指导学生设计作品参加国际国内专业竞赛获奖40余项。

二、 代表性学术成果
(1)科研项目
2011年武汉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武汉城市流动色彩设计研究》编号:201142333445;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丹桂计划《当代城市公共交通色彩设计研究——以武汉公交车为例》编号:CCNU12A03032;
2014年武汉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武汉“宜居村庄”建设研究》编号:2014040606010276;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自由探索《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专用字体设计研究》编号CCNU17A06020;
2018年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华中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实习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编号:201802372002。
(2) 学术专著(教材)
教材《广告创意实务》第二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16年6月;
教材《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指导》第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239-8,2020年6月。
(3) 研创获奖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博雅计划优秀导师”。
(4) 学术论文
论文《非师范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实践与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发表于《江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省级核心,第一作者;
论文《城市公共交通色彩设计研究——以武汉为例》发表于《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一期, CSSCI,唯一作者;论文《从绿色设计引领“宜居村庄”建设——以武汉市“宜居村庄”建设为例》发表于《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2期,CSSCI,唯一作者;
论文《论“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设计观》发表于《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4期,CSSCI,唯一作者;
论文《观照颂簋铭文构成特征与现代字体设计》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20年第3期,唯一作者;
论文《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观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发表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网络首发时间:2019年12月,CSSCI,第二作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中师范大学视觉传达导师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