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贺景卫
教授 【学术硕士导师(美术学)方向:绘画艺术研究】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设计教育、民族民间艺术研究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11B
电子邮箱:653642041@1qq.com
一、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美术学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设计教育和民族民间艺术研究,在《美术研究》、《装饰》、《艺术评论》等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和作品17篇(幅),出版了专业著作和教材七部,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
二、教育背景
1990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6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三、职业经历
1990年任教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遴选为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方向)。
2019年广州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引进,现担任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四、教授课程
岭南民俗文化设计延展性研究与实践、饰品设计、广告营销策划、现代设计与整合传播研究
五、主持课题
(1)广州十三行外销品艺术价值及创意传播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重大研究专项 GD21ZDZYS01 2022-01;
(2)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岭村”非遗文创设计体系与活态传承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GD20XYS052021-06;
(3)《土家织锦矢量图典》、《土家织锦创意产品设计》国家出版基金 2016;
(4)湘西土家织锦数据库建立及产业创新研发与示范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2014GK2017 2014-2016 已结题;
(5)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体验式平台研发与示范、基于体验式的韶山旅游文化数字表演与展示研究与示范 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2014BAK08B01 2013-2016 已结题;
(6)湖南瑶族服饰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博物馆的建立 湖南省教育厅 13K032 2013-2015 已结题;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绘画作品《瑶乡风情》获日本世界艺术文化联盟举办的“2019年世界艺术展绘画部”金奖等。
2.近年论著目录
(1)《湘西土家织锦矢量图典》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6
(2)《电脑时装画》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11
(3)《illustrator·PhotoshoP实用服饰图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07
(4)《数码服装设计与表现技法——CorelDRAW》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7
(5)《电脑时装画教程》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6.09
3.近期发表的期刊文章
(1)《傩戏法衣形制及意蕴探析——以梅山傩戏为例》,湖南社会科学,2020年04期;
(2)《勾蓝瑶水龙祠壁画图像与画意探析》,美术研究,2020年04期;
(3)《勾蓝瑶水龙祠壁画兵将服饰形象图考及宗教内涵阐析》,装饰,2019年06期;
(4)《巴楚巫文化影响下的湘西苗族女装探析》,湖南包装,2018年04期;
(5)《探析土家织锦中的仿生图形艺术特征》,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10期;
(6)《里耶秦简隶变审美与其特定文化内涵探析》,艺术评论,2015年10期;
(7)《以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用户体验设计》,艺术科技,2015年16期 ;
(8)《里耶秦简中“隶变”的艺术特征初探》,艺术评论,2014年2期;
(9)《永州瑶族服饰年龄符号的意指层次解析》装饰,2014年11期;
(10)《传统建筑造型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浅析》,装饰,2012年4期
(11)《浅析服饰文化中的服饰伦理》,美术观察,2010年5期;
(12)《从阿玛尼看材料知觉特性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装饰,2009年6期;
(15)《浅析数码时装画的运用与表现》,美术大观,2008年1期;
(16)《贺景卫服装设计作品》,装饰,2006年2期。
七、指导学生获奖
(1)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总决赛“银奖”,获得“优秀导师”;2021;
(2)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金奖”,获得“优秀导师”,2021;
曹晖
教授 【学术硕士导师(美术学)方向:艺术哲学与视觉理论)】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文化)】
研究领域:艺术哲学、美学理论与视觉认知。
电子邮箱:caohui_xlm@hotmail.com
一、个人简介:
曹晖(1972.12-),哲学博士,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HPS)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美学、艺术理论、西方视觉认知理论。现为现为广州大学教授,百人计划突出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项目2项、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专著2部,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辑刊》、《郑州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8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二、教育背景:
l 2002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l 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三、任职经历: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2001-2010),讲师、副教授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2010-2022),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2-),教授,百人计划突出学科带头人。
四、教授课程:
l 本科:《美学》《西方美学史精读》
l 硕士:《中西艺术史专题》、《学术前沿问题》
l 博士:《现当代西方美学专题》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1.“现代性的视觉秩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项目批准号:20AZX019),主持人,在研。
2、“西方视觉形式研究:从形式本体到意义语境”,国家社科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3,项目批准号:13BZX095),鉴定结果为“良好”,结题编号:20193540,结题时间:2019年10月。
3、“视觉形式的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08,项目批准号:08JC720003),2012年结题。
4、“视觉形式的美学理论与文化研究”,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2010,项目批准号:10D029),2013年结题,鉴定结果为“优秀”。
5、“当下黑龙江省视觉艺术公共领域的考察与研究”,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一般项目,(2009,批准文号:09B041),2012年结题。
6、“视觉艺术的文化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2009,项目批准号:LBH-Z09021)。
7、“20世纪初哈尔滨侨民建筑的美学与文化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2012)。
8、“从表层形式到深层形式——视觉形式语法的转换生成关系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2013,项目批准号:12532275),2017年结题。
9、“从形式到意义——视觉语法的转换生成关系研究”,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3,项目批准号:JC2013W5),2019年结题。
10、项目名称:The Cognition of Form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Visual Art.
项目来源:国家基金委青骨项目·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学(2015-2016)
11、项目名称:The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s of Visual Art Form
项目来源:黑龙江大学公派出国研修项目·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学(2019-2020)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1、2022年,论文《社会、环境、艺术:威廉·莫里斯的生态自然观研究》获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2021年,论文《社会、环境、艺术:威廉·莫里斯的生态自然观研究》获黑龙江省高校社科人文成果一等奖。
3、2020年,论文:《从“纯真之眼”到“概念性图式”——谈图像认知的先验性和经验性》,获2020年第19届黑龙江省社科成果二等奖。
4、2019年,论文:《从“纯真之眼”到“概念性图式”——谈图像认知的先验性和经验性》,获2019第五届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5、2017年,论文《电影:提升软实力的途径》,获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2014年,论文《发生•建构•转换•生成——视觉形式的美学阐释》获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2014年,论文《论西方视觉艺术形式与主体性》获第二届黑龙江省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一等奖。
8、2013年,论文《论西方视觉艺术形式与主体性》获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2012年,论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的审美特征分析》获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2011年,论文《中国美育现代性问题与反思》,获省艺术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11、2010年,专著《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获省艺术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12、2010年,专著《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获黑龙江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13、200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毅”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2)近年论著
专著《人构建符号的宇宙——卡西尔<人论>导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17.4万字。(独著)
专著《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6万字(独著)。
专著《企业形象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6万字,本人撰写11万字(第一作者)
主编教材《美学概论》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30万字。本人撰写7万字。
(3)近年发表的期刊文章
1、科学如何构建秩序的宇宙 ———基于卡西尔的“符号形式”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 2023年第1期
2、真与幻的悖论:视错觉论析,《外国美学》(CSSCI集刊),2022年总第37辑
3、卡西尔艺术理论中的形式和情感辨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年6月8日。
4、卡西尔“符号形式”理论中的“生命”概念及其美学意义 《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22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5、视觉现代化 ——现代艺术背后的人类视觉观念(德)马耶夏克 著,曹晖译 《河北大学学报》(CSSCI扩展版),2022年1期 2/2
6、情感、知觉和实在:“有意味的形式”解读,《艺术学研究》,2021年4期。
7、亚里士多德“形式”的美学意蕴探究,《学习与探索》,2021.02
8、论潘诺夫斯基透视理论的认知价值——基于符号理论,《社会科学辑刊》,2021.02
9、秩序的知觉:贡布里希的“秩序感”解读 《河北大学学报》,2020.09
10、社会、环境、艺术:威廉·莫里斯的生态自然观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19.0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9.03全文转载。)
11、精神习性:潘诺夫斯基艺术史的哲学指向,《学习与探索》2019.03.(第一作者)
12、从纯真之眼到概念性图式:谈图像认知的先验性和经验性,《文学评论》2018.0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8.05全文转载。)
13、感性、理性和公共性:图像的阐释途径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18.03
14、主体的客体化:潘诺夫斯基“透视”观中的空间表征和现代性内涵,《河南社会科学》,2018.08。
15、符号性、系统性、构形性——卡西尔的文化形式特征阐释,《哲学研究》,2014.12.
16、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学习与探索》,2013.12。(《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03全文转载。)
17、发生•建构•转换•生成——视觉形式的美学阐释,《哲学研究》,2012.07。(《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2.11全文转载。)
18、论西方艺术的视觉形式与主体性 《文艺研究》,2012.07。(《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10全文转载。)
19、形式美与生命意志的统一:陕北门窗的美学风格与文化内蕴,《艺术评论》2012.04。
20、世界感、生命感和艺术意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语国家视觉形式美学研究,《文艺争鸣》2011.01。
21、自然美的拓展形态与人的主体性关系论析,《晋阳学刊》2011.04。
22、空间关系的虚幻性和情感表现的逻辑性——苏珊•朗格的视觉形式理论分析 《文艺争鸣》,2010.09。
23、视觉形式美学接受论,《西北大学学报》,2010.01。
24、中国美育现代性问题与反思,《河北大学学报》,2009.02;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9.05全文转载。《教育科学文摘》2009.02摘编。)
25、城市美学论纲,《城市问题》,2007.06。
26、视觉艺术美学风格的形成与范式转变,《学习与探索》2006.04.
27、从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看美的经济性原则,《北方论丛》、2002.01。
28、论科学与艺术的共通性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4.
七、指导学生获奖:
1、2019年6月,所指导的博士张红芸的博士论文《从形式到观念: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图像学研究》,获黑龙江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2022年6月,所指导的硕士付文汐的硕士论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立秋”的审美意蕴研究》,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王汇文
教授【学术硕士导师(设计学)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工艺美术、设计史论、影像艺术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楼
电子邮箱:459530060@qq.com
一、个人简介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
二、教育背景
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毕业,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学者,浙江大学访问学者
三、职业经历
2021年10月入职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9年7月—2021年9月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2年受聘硕士生导师
2014年11月—2018年3月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后
2016年7月—2017年8月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交流学者
四、教授课程
《摄影摄像》、《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原理》等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1. 202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越地造物史研究》
2. 2016年主持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中韩古代陶瓷交流史》
3. 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南方原始瓷工艺文化史》编号15FYS001
4. 2015年主持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先秦越地造物研究》
5. 2015年主持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设计概论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引入与实践》
六.近年论著
1.学术专著《南方原始瓷简史》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2.《商周时期仿青铜原始瓷礼器与制瓷工艺研究》《艺术百家》2017年第2期。
3.《越国原始瓷礼乐器的生产制作工艺探微》《中国陶瓷》2017年第10期。
4.《二里头镶嵌绿松石铜牌图像与制作工艺考》《装饰》2016年第8期。
5.《再论中国黑釉瓷器的起源与早期工艺发展》《美术观察》2016年第6期。
6.《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研究》《美术界》2016年第7期。
7.《中国史前时代绿松石器的装饰之道》《创意与设计》2016年第6期。
8.《商周时期南方印纹陶和原始瓷装饰艺术》《装饰》2011年第11期。
9.《越国原始瓷装饰与蛇图腾意象解析》《装饰》2011年第4期。
10.《从东周刻纹铜器的图像管窥吴越之习俗》《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1.《先秦赣鄱地区几何形印纹陶装饰艺术之流变》《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
罗洁
教授【学术硕士导师(设计学)方向: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
研究领域:功能性服装设计、智能可穿戴产品设计、信息与健康产品设计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清楼212
电子邮箱:jieluo@gzhu.edu.cn
一、个人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纤维科学与服装设计学院博士后。广州大学特聘教授、广州学者、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州市青年文化英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课题十余项,已在A&HCI、SCI、EI、ISTP/CPCI 、CSSCI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出版国际书籍1部,获得功能性及智能服设计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得设计应用型软件版权6个。作为主设计师完成2012年伦敦奥运会香港自行车队奥运参赛运动服设计,以及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香港队参赛服的设计工作。设计作品获得国内外设计奖6项,其中国际1项、中国文化部1项、国家级金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并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银奖,同时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国际、国内设计大赛金奖等奖项近二十余项。
二、教育背景
博士后: 2015.08-2016.08,美国康奈尔大学,纤维科学与服装设计系,智能可穿戴设计方向
博士研究生:2009.10-2012.07,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哲学博士(服装设计方向)
硕士研究生:2006.09-2009.04,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服装设计专业
大学本科: 2002.09-2006.07,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服装设计专业
三、任职经历
2012.10-至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2015.08-2016.08,美国康奈尔大学,纤维科学与服装设计系,博士后
2011.03-2013.02,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顾问(兼职)
2008.01-2009.10,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助理研究员
四、教授课程
本科教学:教授《功能性服装设计》、《专题设计研究》、《人机工程学》、《立体裁剪》、《面料纹样设计》、《服装设计软件》等课程。
研究生教学:教授《专题设计研究》、《设计理论导读》、《材料创新表现研究》、《服装创作流程研究》、《流行趋势预测与实践》 等课程。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1、主持科研及教研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高性能运动服数字化设计中的热功能量化计算与舒适性评估研究》,主持。
(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主持。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协同创新机制下提升我国体育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持。
(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服装设计策略与应用研究》,主持。
(5)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智能竞技体育运动服数字化功能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6) 广东省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协同创新驱动下转变广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方式的研究》,主持。
(7)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人体运动热生理和热舒适性的数字化仿真与评价系统研究》,主持。
(8)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机制研究—以智能设计产业创新发展为例》,主持。
(9)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智能服装数字化设计中的功能定制仿真研究》,主持。
(10)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跨学科创新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主持。
2、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
(1) 2019年度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婴幼儿温湿度智能服装创新设计》,省级立项,指导老师。
(2) 2017年度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年期女性智能健康服产品的创新研究》,省级立项,指导老师。
(3)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广东省皮草服装制造业设计创新研究》,省级立项,指导教师。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1)人才称号:2019年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2019
(2)人才称号:2015年广州市青年文化英才,2015
(3)人才称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2014
(4)特聘教授:广州大学特聘教授C档,2017
(5)特聘教授:广州大学特聘教授B档,2020
2、近期发表的期刊文章
(1)Sensor-based smart clothing for women’s menopause transition monitoring, Sensors,2020. (SCI)
(2)Fus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ofessional Cycling Sportswear Design , Leonardo, 2014 (A&HCI)
(3)Highly Portable, Sensor-Based System for Human Fall Monitoring, Sensors,2017 (SCI)
(4)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behaviors of a clothed human body with evaluation of indoor solar radiation,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SCI)
(5)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ultiscale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the thermal smart clothing system ,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6(SCI)
(6)Knitted fabrics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novel CAD system for qualifying bagg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geometric-mechanical models , Computer-Aided Design,2016(SCI)
(7)Numerical Analysis of Functional Fabrics for Cycling Sportswear Design ,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14(EI)
(8)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ultiinteraction Thermal Behaviors in the Clothing Wearing System,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12 (EI)
(9)An Innovative Engineering Design Framework of Digital Clothing for Superior Therm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11 (EI)
(10)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Wearable Devices Technology,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Growth ,May 7-8, 2017, Singapore,2017 (CPCI)
3、近期获得专利授权
(1)适用于更年期女性的智能健康服及其实现方法,发明专利,已授权。
(2)自行车运动服制备方法和自行车运动服,发明专利,已授权。
(3)更年期女性智能健康服的物联网在线诊疗系统,软件著作权。
(4)基于衣片设计的高性能服装3D虚拟试穿系统,软件著作权。
(5)基于蓝牙的可穿戴人体健康监测系统,软件著作权。
(6)3D人体热力生理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软件著作权。
李娟
副教授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字体设计与应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楼
电子邮箱:lijuangzu@gzhu.edu.cn
一、个人简介
李娟,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电通公司广告人才基金项目高级研修学者,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国际文字设计协会(ATypI)会员。致力于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及教学研究工作,专注于字体设计及应用的探索与研究。主持多个省市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在设计学核心期刊发表作品、论文十余篇。
二、教育背景
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4年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日本最大广告公司株式会社电通研修
2019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字体排印与视觉传达设计系访学
三、职业经历
2002年至2004年,广州日报社
2015年至2016年,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学术兼职
2007年至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任教师
四、教授课程
文字与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出版物设计、广告创意与营销、社会创新设计
五、科研服务
1. 主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T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年立项;
2. 主持《广州城市文化品牌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推广》,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年立项;
3. 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景观导视字体设计研究》,广州大学校内科研重点研究项目,2020年立项;
4. 参与《基于岭南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的视觉设计课程探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19年立项;
5. 参与《大数据时代基于粤剧服饰与妆容的数字化整理研究》, 广州市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年立项;
6. 参与《岭南特色视觉符号的研究及设计实践》,广州市教育局社科项目,2010年立项;
7. 参与《数字媒体设计与中小企业品牌形象推广的发展研究》广州市教育局社科项目,2009年立项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作品获第十一届 “方正奖”设计大赛字体设计类拉丁文组入围奖,2022
作品入选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2016
作品获第五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作品优秀奖,2015
作品获第16届亚洲运动会核心图形设计优秀奖,2010
作品获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吉祥物设计优秀奖,2010
作品《笔画生肖日历》《路·由心生系列》入选第三届亚太设计年鉴,2007
作品《路·由心生》被胡一川美术馆收藏,2007
作品入选05平面设计在中国GDC展,2005
作品获第三届、第四届“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入围奖,2005-2006
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广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021
第四届电通创新人才训练营创新奖指导教师,2018
ONE SHOW 中华青年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
第五届羊城杯公益广告创意大赛实践教学创新奖,2016
第13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2015
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艺术美育个人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
第五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11
2.发表论文
“协调设计”概念下的汉字与拉丁字体适配设计,装饰,2022(5)
字体设计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定制字体设计探析,设计,2022(6)
材质与形态异化的艺术表现与设计应用,设计,2020(4)
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多样性探讨——兼论广州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创新设计,设计,2017(9)
广州“迎春花市”城市文化品牌视觉形象创新设计探索,大众文艺,2017(18)
T型创意人才培养的思考——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转变,艺术教育,2016(2)
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思路的转变,艺术与设计,2015(7)
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与公共艺术的交叉融合,广州大学学报,2014(8)
从企业换标看品牌标志及视觉形象的设计趋势,包装工程,2012(7)
卡通形象代言人在广告中的应用价值,包装工程,2012(5)
Web2.0时代互动网络广告传播形式探讨,包装与设计,2011(7)
大众文化氛围下汉字创意设计的可能性,包装工程,2008(11)
广告创意中的独特品牌影象,装饰,2008(9)
陈晨
副教授【学术硕士生导师(设计学)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硕士导师(方向:动画与跨媒体艺术)】
研究领域: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楼
电子邮箱:ccycg1998@163.com
一、个人简介: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画工程师,广东省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主要学术专长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空间规划、影视动画编创、传统文化数字创新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省级以上哲学社科项目多项。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三部,先后在CSSCI期刊《新美术》,北大核心期刊《美术学报》、《美术大观》,韩国基础造型学会,韩国设计学会,融合设计学会等国内外艺术类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二、教育背景:
博士研究生:2020年,韩国国立釜庆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2013年,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大学本科:2007年,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三、任职经历:
1.学术工作经历
2007年8月—2013年6月,广州科技贸易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动画系讲师。
2013年7月至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教授。
2018年3月韩国国立釜庆大学PCD LAB设计研究院担任艺术设计研究员。
四、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信息可视化设计、三维动画、三维角色设计、三维动画编创、动画原理、交互界面设计、分镜头剧本、专题设计等。
研究生课程:新媒体表现技术比较研究、动漫和跨媒体艺术表现技法训练、传统文化价值挖掘与动漫文创题材开发价值研究、视听合成创新实践与研究。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1. 2021年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潮州大吴泥塑“非遗”技艺的保护路径研究》。
2. 2021年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岭南文化艺术+科技”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3.2014年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电脑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4.2014年主持广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基于数字技术的水墨动画视觉空间化表现研究》。
5.2013年12月参与广东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项目《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技艺传承——与教学资源的融创研究与实践》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2019年11月作品入选第二届广东省美术教师作品展。
2016年12月广东省高效设计作品学院双年展一等奖。
2014年11月广东省高效中国画作品学院展一等奖。
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
2021年中国好创意第15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
2018年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金辰奖,优秀奖指导教师。
2016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金辰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2.近年论著目录
2017年,专著《玉汝于成—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及其技艺传承》,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4年,主编《艺道可观》书籍画册,岭南美术出版社
3.近五年发表的期刊文章
国内:
2016年7月,《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新美术(中文社会科学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美术学院,独立完成;
2014年9月,《探究民间美术对动画创作的启示》,新美术(中文社会科学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美术学院,独立完成;
2015年7月,《三维技术对水墨动画视觉空间化的创新与发展》,美术学报(北大核心期刊),广州美术学院,独立完成;
2016年7月,《潜意识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运用探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独立完成;
2016年1月,《动画基础教学对动画人才培养的作用》,美术大观(艺术类高级别刊物A类),辽宁美术出版社,独立完成;
2015年6月,《实验性动画的创新思维研究》,美术大观(艺术类高级别刊物A类),辽宁美术出版社,独立完成;
2015年9月,《基于影视动画的场景设计方法研究》,文艺生活.艺术中国,独立完成;
国外:
2020年2月,《A Survey Research on Tourists’ Satisfaction with Digital Technology-based Special Exhibitions: Focused o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韩国融合设计学会,KCI收录,独立完成;
2020年2月,《A Study on Interactiv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Expressed in Experiential Immersive Interactive Work in New Media Art Genre》,韩国基础造型学会,,KCI收录,独立完成;
2019年3月,《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design features of "subject carriage" of metro in China and Korea》,韩国设计学会,独立完成;
2018年7月,《The Research on Human Engineering-based Design of Website Interface of Smart Cellphone》,EI检索,2018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GDIP 2018),独立完成;
2018年6月,《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VR Technology on Product Design》,CPCI检索,2018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ocial Science,独立完成;
2018年11月,《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yle migration technology on the field of image design》,韩国设计学会,独立完成;
2018年11月,《Research on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Projection Art in Public Space》,韩国基础造型学会,独立完成;
七、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张燕参赛作品《边缘》获全国一等奖。
(2)2021年中国好创意第15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石一凡等参赛作品《醒狮》获全国二等奖。
(3)2021年第二届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顾君语等参赛作品《暗自运转的代孕产业》获全国三等奖。
(4)2020年中国好创意第14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邹斌参赛作品《无翼鸟》获全国三等奖。
(5)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陈华轩参赛作品《领地》获广东省二等奖。
(6)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赵威等参赛作品《藥+app》获广东省二等奖。
(7)2021年中国好创意第15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陈曦等参赛作品《代孕危害你知否》获广东省二等奖。
(8)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李坤洋等参赛作品《假如我是一朵新疆棉花》获广东省三等奖。
(9)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张楚曼等参赛作品《南派牙雕》获广东省三等奖。
熊忆
副教授【学术硕士生导师(设计学)方向: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服装设计,插画与视觉应用,跨界创新设计,粤剧服饰与面谱的文创设计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17
电子邮箱:msxy@gzhu.edu.cn
一、个人简介
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向:服装设计/视觉传达。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事厅纺织服装专业职称专家库评委。2018.08至2019.08国家公派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英国访问学者(唯一被允许跨艺术与服装两个学院的访问学者)。致力于跨界设计实践基础上的学术研究,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艺术设计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化研究。国家艺术基金小舞台剧《站在云朵上的人》唯一服装设计与制作。2016年印尼领事馆本土传统面料开发设计,两次演出活动总编导、编排。第六届发生艺术节服装设计总监。广州十佳服装设计师,粟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国内外知名企业设计与开发总监。第五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决赛获教师艺术类铜奖。近年来多次参加艺术设计创新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发表专业论文和作品多篇,收录于CSSCI、北大核心、行业期刊、EI等。设计作品获得各种专业设计奖项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内外专业设计奖项多项。
二、教育背景
国家公派英国访问学者:2018.08.25-2019.08.25,School of Art and School of Fashion, BCU. UK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
硕士研究生:1999.09-2002.07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处,服装设计专业。
大学本科:1995.09-1999.07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学士学位。
三、任职经历
2002-至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2006-2007,广州奥利维斯服饰有限公司,针织设计师。
2008,上海欧普久久服饰有限公司,羽绒服设计师总监。
2008,粟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2012年完成“粟”时装设计品牌的注册。
2013,中国(福建)盈艺纺织,面料开发与设计。
2014.08-2014.12,韩国明宝纺织,系列设计品牌开发总监。
2014,第六届发生艺术节,服装设计总监。
2015,新民族现代舞剧《站在云朵上的人》服装设计与制作。
2016.05-2016.12,印尼领事馆传统面料应用开发服装设计,两次演出活动总编导、时装表演编排。(国际合作项目)
四、教授课程
教授《前沿设计讲座》,《专题设计1&2》,《服装创意设计》,《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产品设计方法学》,《针(毛)织设计》、《服装画创意技法》,《成衣设计》,《化妆与发型》,《化妆基础》,《人体速写》,《专业导论》,《服装材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采风与文化考察》等课程。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2016.12-2018.12 广东省教育厅2016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面向大数据应用的建筑学复合型创新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16JGXM_ZD_55,8万,参与。
2016.08 小舞台剧《站在云朵上的人》获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资助项目立项,唯一服装设计与制作。证书编号20162043,20万。
2017.05-2020.05 广州大学2017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衣设计》课程跨界创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201723,2万,主持。
2017.07 广州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果展示主题活动项目:广东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设计作品),3万,主持。
2018.03-2021.03 大数据时代基于粤剧服饰与妆容的数字化整理研究:广州市社科规划办,项目编号2018GZYB 116,到账经费5万,主持。
2018.05-2019.05 广州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立项《服装画技法》,主持。
2018.11-2019.02 创建30间云丝尚平台设计工作室,广州云杼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委托,1.55万,主持
六、研究成果
1.展览
2019.11,手工编织服饰品参展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广东省教育厅,省级
2.获奖与专利
2018-2019 基于课题的应用型设计作品获得国家11项外观设计专利
2019.11 手工编织服饰品《Cantonses Opero Scraves》,第四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高校组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省级
2020.06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代表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发表于国内唯一服装设计行业与学术期刊《服装设计师》,国内编制刊号:ISSN1009-6256
2020.08 指导学生课程作业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华南区)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省级
2017.12 指导学生思政数字多媒体服装设计作品《“扫一扫”服装:情理兼修》入选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
2017.01 感恩伯乐奖,亚洲模特协会中国模特教育委员会,行业国际级
2016.11 印尼指定面料设计与展演表彰,印度尼西亚驻穗领事馆,国际合作
2016.12 印尼艺术晚会表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国际合作
3.论文、作品、专著
2014.06 专著《成衣设计手册—实用主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12 电子书:粤剧服饰数字化整理
2020.12 电子书:粤剧面谱数字化整理
2021 专著《服装画技法》,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06 参编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身边的设计》,独立编写第四章《流行的服饰设计》,广东教育出版社,ISBN7-5406-5469-4/G.4848
Min Huang, Yi Xiong(2020.April)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Using the All-Media Matrix to Shape and Promote "Healthy Guangzhou" Cultural Brands(pp.191-19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EI收录)(第一通讯作者)
2005.11 贵州麻塘革家人传统服饰,《装饰》,北大核心,CSSCI
2005.11 时装设计作品2件发表于《装饰》,北大核心,CSSCI
2005.11 《成衣设计的选料》发表于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标与特色》,湖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94-1637-8。
2005.11 服装设计中的材料学,《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纵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7-111-04346-4/TH·
2007.08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对成衣设计制作的影响,《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 978-7-111-22883-7。国际会议
2009.08 女装设计作品2件发表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作品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 -5362-3901-2。
2010.10 功能性和艺术性结合——羽绒服设计,《文艺争鸣》,ISSN 1003-9538。双核心(北大核心,CSSCI)
2011.08 女装设计作品7件,发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大众文艺》,ISSN1007-5828。
2013.02 女装设计作品《妖娆》之一、之二,《飞》之一、之二,《PRINCESS》之一、之二6件作品发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CCSE中国学术核心期刊),ISSN1671-394X。
2015.05 跨界艺术创作探索——以第六届发生艺术节现代舞剧的服装设计为例,《艺术评论》,ISSN1672-6243。双核心(北大核心,CSSCI)
2020.01 成衣设计课程的“跨界”,《艺术家》杂志2020.01,总第253期,国内统一刊号:CN12-1035/J
2020.11 粤剧戏服数字化整理研究,《戏剧之家》,2020年第32期,国内统一刊号:CN42-1410/J行业专业期刊
2020.12 基于高等教育的服装与纺织品设计课程改革研究,《魅力中国》2020 年 51 期,国内统一刊号 CN41-1390/C,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3-0992
缪鹏
副教授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艺术设计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楼
办公电话:13802944259
电子邮箱:30482955@qq.com
一、个人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主编教材《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艺用透视》,主编《拾穗集》、《地平线》、《风景线》美术作品集,出版专著《绿色家居》;先后在《装饰》、《美术大观》、《艺术百家》、《美术界》、《文艺评论》等艺术类核心期刊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油画作品及设计作品二十余篇(件)
二、教育背景
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
大学本科:1988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专业。
三、职业经历
1988年—2000年,在广州师范学院任教
2000年—至今,在广州大学任教
四、教授课程
《品牌广告策划设计》《视觉传达专题设计》《设计色彩》《透视》《创意基础》《构成基础》
五、研究成果
1.近年论著目录
主编教材《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艺用透视》
主编《拾穗集》、《地平线》、《风景线》作品集
出版专著《绿色家居》
2.近五年发表的期刊文章
2016主编《地平线》美术作品集、2017年;
主编《风景线》美术作品集;
油画作品《港弯》发表于《文艺评论》2017/5 ;
2020年绘画作品《破茁》发表于《同舟共济 文艺战“疫”》(第二十五期) ;
先后在《装饰》、《美术大观》、《艺术百家》、《美术界》、《文艺评论》等艺术类核心期刊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油画作品及设计作品二十余篇(件)。
蔡忆龙
副教授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7楼
办公电话:39366713
电子邮箱:cyl_200606@126.com
一、个人简介: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摄影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任素描基础、速写、摄影基础、商业摄影、时尚摄影等课程的主讲教师。与课程相关的教改项目获广州大学第二届、第八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广州大学学年本科课堂教学优秀一等奖、二等奖;获广州大学历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优秀班主任称号、获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艺术美育突出个人贡献奖、获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艺术美育个人教育成果一等奖等称号。
曾策划“魅力广州”图片展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展出、策划中国——伊朗友好交往图片展在马赞特兰大学展出、策划“群贤毕至·共享的摄影术——广东省首届摄影教师作品邀请展在新石湾美术馆展出。组织学生与英国西敏寺大学摄影系师生共同完成“‘聚焦广州’ 影像的魅力,中、英学生看广州”系列活动。活动作品在信义会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英国的London Gallery West博物馆展出。
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万象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教学论坛”中,被邀请为主讲嘉宾,介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果。
策划、主持:2017“聚焦——人文广州”摄影展览及高校教师研讨会、2018“广韵万象”人文关怀在岭南摄影展览、2019“我和我的祖国”摄影展。
二、教育背景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大学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版画专业。
三、职业经历
1.学术工作经历
1993年—至今,在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任教。
2.海外工作经历
2016年9月策划“魅力广州”图片展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展出、
2019年5月策划中国——伊朗友好交往图片展在马赞特兰大学展出。
四、教授课程
任设计素描、速写、摄影基础、商业摄影、时尚摄影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1、2019.6广州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拟立项项目;用镜头拓展大学生艺术视野的探索JY201968公共艺术教育专项。
2、2018-2019获外观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4项。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油画作品《听到夏天的歌声》入选第二届广东省美术教师作品展并获三等奖2019.11。
摄影作品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摄影教师作品展2018.10。
油画作品《对日子致意的方式》入选首届广东省美术教师作品展并获三等奖2018.06。
油画作品《听到夏天的歌声》 入选第二届亚洲美术双年展并获优秀奖2018.01。
油画作品《解暑》入选广东体育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6、10。
油画作品《苍穹繁星》入选“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广州美术大展” 2016.12。
摄影作品《祈福》入选故宫太庙全国高校教师优秀艺术作品展2014.12。
摄影作品10幅参加:“面对面”人物肖像摄影展2014.10。
油画作品《悠然自在》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美术展览2014.8。
摄影作品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万象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作品展2011.12。
油画作品《一种心情》参加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览获三等奖2011。
木刻作品《自画像》应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作品展2010.12。
个人近期作品被广东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广东新石湾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2.近年论著目录
专著《目光所及》蔡忆龙摄影作品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19.11年版)
主编《“广韵万象”广州大学学生摄影作品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19 年出版)
主编《“聚焦——人文广州”摄影作品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 年出版)
主编《对影——中英青年视觉下的广州》时代美术馆2006.8
编著教材《摄影与技法实验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2015 年再版)
编著教材《商业摄影与技法实验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
编著《素描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年出版)
合著教材《宾馆、酒店空间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 年出版)
参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室内设计》(第三版)第九章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出版)
李小敏
讲师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图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办公地点:文逸楼7楼
电子邮箱:25685626@qq.com
一、个人简介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艺术硕士导师。从事图形设计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担任课程有:网络媒体设计实践、游戏界面设计、二维游戏设计等;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及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作品入选全国首届平面设计大展、深圳GDC平面设计大展等;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大赛,并获多个奖项。
二、教育背景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三、任职经历
2001年4月—2002年5月任职于广州日报大洋网
2002年5月—2003年8月任职于广州电信广州视窗网站
2006年8月至今 任职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四、教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网络媒体设计实践》
本科课程:《二维游戏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网页设计》、《界面设计》等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1.主持2018年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广东旅游文化主题的网络动漫产品开发研究》(编号:GD18CYS10),结题.
2.主持2017年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食在广州”主题的网络动漫创作研究》(编号:2017GZYB90),结题.
3.参与2010年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编号:GD10CYS05),排名第三,结题.
六、研究成果
(1)近年论著
著作《粤品滋味:“食在广州”主题的网络动漫设计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68-2971-9,独立,2020-12.
画册《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作品:李小敏》,岭南美术出版社,978-7-5362-3901-2,独立,2009-8.
漫画绘本《波罗鸡的故事》,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34264-2,第二,2013-11.
漫画绘本《军训物语》,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35868-8,第二,2014-5.
漫画绘本《魔笔》,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35869-5,第二,2014-5.
(2)近年发表的期刊文章
《从联想到形象演绎——谈同构图形的创意思维》,美术观察,独立,2014-4.
《点画折转见巧拙——谈汉字创意造型设计》,艺术评论,独立.2015-8.
《“粤饮粤食”在网络动漫中的多维呈现》,美术大观,独立,2018-7.
《谈广东海上丝路文化主题下的漫画角色塑造》,艺术教育,独立,2021-7.
《基于网络动漫形式的广东旅游地图设计研究》,文化月刊,独立,2021-2.
《新媒体作品中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字图形设计研究》,设计,独立,2020-3.
(3)作品获奖
海报《基因·艺术与科学》,入选全国首届平面设计大展,中国美协,2020-12,独立.
海报《同源共生·互动互融》,入选“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暨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获“二等奖”,广东省教育厅,独立,2022-1.
文字设计《方立体》,入选“GDC设计奖2011展”,独立,2011-12.
平面设计《CAD概念图形设计及其版面应用》,入选“GDC设计奖2007展”,获“优异奖”,独立,2007-12.
海报《互联网+》,入选“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独立,2016-12.
海报《丰盛》,入选“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获“优秀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独立,2014-10.
七、指导学生获奖
指导学生作品《红头船与天后宫娘娘》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省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2021年
指导学生作品《粤港澳美食号》参加“中国好创意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国赛“二等奖”,2022年
指导学生作品《耀州瓷》参加“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获国赛“一等奖”,2021年
指导学生作品《万众抗疫》参加“大广赛”获省赛“二等奖”,2021年
指导学生作品《茂名木偶活动书签》参加“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获“一等奖”,2020年.
袁媛
讲师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岭南文化创意整合设计研究、手工艺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文逸楼119C
电子邮箱:yyiddd@163.com
一、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致力于岭南文化创意整合设计研究与实践,担任美术与设计学院科创中心副主任、视觉传达设计实验室主任,广州市文旅局广绣工作站文创设计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新华集团广州购书中心“阅读+”产业智库专家成员。
主持教育部、广东省社科、广州市教育局等多项科研及教育教学项目,荣获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得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荣誉称号。
二、教育背景: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研究方向,获美术学硕士学位
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研修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三、任职经历:
2008年至今任职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四、教授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史及方法
空间视觉设计实践
岭南区域文化传承与个案研究
五、主持/参与课题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岭南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的文创设计课程探索》(201802144011)主持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项目 《广州百年音乐家数字化档案建设及其视觉叙事策略研究》(GD21CYS14)主持
广州市教育局2015、2016、2017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广州市青少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设计大赛》(2015-320、2016-425、2017-457) 参与
广州市音乐家协会2021年度项目《广州百年音乐家信息资源数字档案与应用服务研究》(JY201327 )主持
广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迁移式教学在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Y201538)主持
广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创业教育理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Y201327)主持
广州大学2016年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构成基础》主持
六、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
广州大学优秀教师(2016年)
广州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一等奖(2015年)
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
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十届、第十二届)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第十四届)
(2)近年论著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教学探索》收录于《反思与责任——视觉艺术教育的现在与未来》主编:周至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软装实战指南》第二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3)近年发表的期刊文章
《信息媒介下艺术设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发表于《包装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溯源》发表于《美术观察》
《文化交流对英国动画发展的创造性价值》发表于《芒种》
《岭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解读》发表于《艺术教育》
《基于认知建构理论的艺术设计迁移教学》发表于《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线上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索》发表于《艺术教育》
《浅析动漫文化中的“艺术与技术”》发表于《文化月刊》
《英伦创意下的吉祥物——文洛克》发表于《文化月刊》
《互动艺术的视觉传达策略》发表于《包装与设计》
《Visual Literacy--A New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Coordinate for the Major of Art Design》发表于《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Design and Contemporary Education 》
(4)作品获奖
第五、六、七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优秀创意作品奖,广州市政府(2015年-2017年)
广东省第七届水彩、粉画展入选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2015年)
广东省首届美术与设计教师双年展三等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2014年)
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入选奖,重庆市美术家协会(2019年)
立陶宛“汉字现象”招贴设计展入选奖,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立陶宛国家画廊(2019年)
(五)其他
CD装帧及文创纪念品设计《红手印》,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2021年)
CD装帧设计《往日时光》,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2020年)
黑胶唱片装帧设计《故乡的云》,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2020年)
七、指导学生获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教育部)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多项、国家级三等奖一项( 广东省教育厅 )
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 广东省教育厅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国家级优秀奖一项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7年全国高等院校优秀学生作品展 :一等奖一项(教育部、上海大学)
陈广英
讲师 【艺术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研究领域:数字信息可视化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广告策划设计等研究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导师(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当代水彩粉画研究院研究员;日本新泻国际艺术学院研究员;2016、2017日本佐渡国际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美术与设计教学与实践。出版学术著作1部,科研立项8项,外观专利5项;论文及作品20余篇发表于《美术观察》、《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研究》等专业期刊。2018年担任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赛评委;2019年至2022年,担任第十至十三届中国商务广告“虎啸奖”全国赛评委。2021年担任DMT数字营销人才认证委员会委员。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设计大赛,获全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颁发奖励30余项。其中设计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30余项,获得各项荣誉称号如下:
2021、2019、2016年,第十三届、第十一届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省一等奖,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广东省教育厅)
2020年,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金奖,获全国杰出指导教师称号(中国广告协会)
2015、2014年,第八届和第七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一等奖,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15年,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