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胡荻女,1991年生,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士学位,2016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2019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康养;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发表SCI论文6篇,ISTP收录1篇;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软件著作权及实用新型专利数项。指导学生获2020年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王小冬男,1982年生,在读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客座教授,泰国格乐大学客座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宜居委”专家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委员,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丝路国际设计协会四川省理事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毕业成果质量评价专家,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专家,浙江省乡村文旅设计师智库专家;《中华民居》编委,《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编委,《产教融合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筑与室内外环境设计、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先后于《中外景观》、《中国艺术》、《西北美术》、《建筑经济》、《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与作品40余篇,其中10篇被SCI、EI、CSSCI等核心库检索,出版著作《新疆传统村落景观图说》、《人居环境景观设计实践》2部。主持教育部项目3项;主研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新丝路民居建筑的审美文化思维模式建构》获第四届中国“一带一路”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所载金牛道沿线城市的景观类型与审美特征论析》获第四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从村落景观整治设计视角解读<乡村振兴促进法>》被人民之窗、腾讯新闻、中城网等刊发与转载;《“乡村振兴+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之培养现状与自新路径》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公众号、中城网等刊发;“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计划”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并获丝路国际设计协会金奖;主持《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设计和施工完成政府、高校、企业等相关实践类项目六十余项。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因材施教,长期关注后进生的性格重塑和综合素质提升,曾获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谭杰男,1983年生,硕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武汉大学研学建筑学、设计管理、城乡规划设计。曾赴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研究所考察研修。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级会员、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分会会员。省建设行业技术能手。四川省委宣传部项目评审专家、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省文化和旅游厅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省科协省专家智力转化促进会专家成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城市景观》课程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四川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带领团队完成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十届残运会吉祥物及奖牌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场景与空间研究、设计教育研究、公共艺术与社会创新。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多篇论文见专业学术期刊,出版专著1本(合著)。曾获省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市社科成果奖1项,省教育科研论文奖1项,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项(集体)。作品或论文曾获中国美术最高奖提名(集体),2008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中心景观环境设施方案设计三等奖(集体),省住建厅景观园林创新大展三等奖,省文旅厅文化设计大展银奖,亚洲融合设计大奖银奖,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国赛专业组学术奖等,设计作品3次入选中国美协“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设计大展及上海设计艺术大展、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韩国釜山国际环境艺术展、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师作品展、四川省文旅厅科研成果汇编等多个专业竞赛和展览。曾参与包括2008北京奥林匹克中心景观环境设施设计、北京前门大栅栏规划改造设计、北京延庆县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规划、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和发改委的《北京设计白皮书》等大型项目。2018年以来,主持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学工部、团委新楼及环境规划设计获突出贡献奖。完成川师大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设计与施工、景观墙设计与施工等校园建筑景观案例。2020年3月至今,派驻川师大青白江校区、遂宁校区建设指挥部工作。截至2022年6月,指导学生多次在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竞赛中荣获佳绩。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年度优秀毕业生作品(论文)和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国家级大创2项(重大培育1项,结题优秀),省级、校级大创各1项。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和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袁园女,1981年生,硕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先后获得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学士及设计艺术学士学位;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传统家具艺术、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良木匠心》、《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实践研究》,编写出版高校艺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6本,荣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授权3项;主持及参与了三十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主持教育部产学研课题、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四川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项,校级科研及教改课题10余项;论文发表在《人民论坛》、《贵州民族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20余篇,其中9篇收录于国际艺术核心A&HCI、SSCI等国家级权威期刊,曾获教研论文四川省教育厅论文比赛一等奖;设计作品获全国数字艺术大赛教师组省赛二等奖;国家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历年获各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川师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四川师范大学第五届“四川师大教学新秀”等荣誉称号。
周伟男,1966年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四川省数字艺术作品大赛评审专家。现任美术学院工会副主席、教代会副主任,曾担任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四川省高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学术交流中心优秀指导教师,四川师范大学从教30年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规划、建筑空间设计、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主持《传统建筑榫卯结构虚拟仿真实验》获得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金课”认定,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主持校级人文社科类教学改革项目1项,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金课1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2020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中国而设计”第九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暨作品集》发表论文1篇,在ADCS2019年《亚洲设计文化学会学术论文集》发表论文1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2篇。《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施大纲》获得四川师范大学A级认定。1998年至今参与了重庆市万州区三峡移民纪念馆建设方案、云阳县凤鸣镇梧桐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行政楼建筑外观设计、三峡移民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万州区恒河民族街整体规划改造等50多项城镇规划、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建筑外观设计合作项目,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三十载讲台耕耘,岁月渐长,践行传道授业本怀如初。默然中步步踏实,烛光续明,朗润三尺台下无言桃李。
黄东升男,1980年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园林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士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获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澳门城市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专业,在读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专业访问学者。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专家、湖北民族手工艺产品评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第四十七专委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传统聚落及民居;民族文化研究等。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厅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主持和参与了景观规划、景区规划、乡村建设、城市绿地、居住环境、办公空间、商业空间等相关横向项目百余项,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研究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出版专著1部,在《艺术评论》、《美术观察》、《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等二十余篇。
冯志男,1972年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第1440号)。2017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访问学者。2022年,国家公派任英国利兹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文化保护与利用、公共艺术设计。1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于《装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主持、主研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地方建筑、景观和公共艺术实践项目20余项,包括四川省蜀顺驾校总校规划、都江堰管理局东方渠给水实验田设计、四川师范大学秋实农场设计、盐亭县桂花村民居建筑设计、四川旅游学院景观雕塑、郫县豆瓣博物馆豆瓣历史文化墙、茂县牟托村灾后重建公共艺术景观等。主持教育厅教改优秀教材子项目1项。主编十二五四川省规划教材1本。指导学生参加景观大赛获1、2、3等奖多次。
邱月女,1972年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成都市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改革论丛》编委,四川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景观设计师和室内装饰设计员)考评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主持校厅级项目3项,主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开放实验项目2项。多篇论文在《装饰》等核心期刊发表。应邀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在分会场宣读论文,得到孙鸿烈院士(原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肯定,参加四川省科协主办、西南交大协办的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并在分会场宣读论文,论文均收录于大会论文集。设计项目有金沙遗址博物馆景观设计、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扶贫开发与林业生态建设实验区总体规划、隆昌古宇湖生态景观总体规划、广元市城周绿化总体规划、内江市城周绿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项目等;同时还在四川罗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设计总监。
文志远男,1973年生,硕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四川省展示与会议协会、中国工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建筑空间设计、风景园林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新性研究。2018年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艺术学项目《川西林盘农耕景观修复与保护型建设研究》,2022年主持四川省十四五规划项目《美丽中国语境下四川丘陵地区农文旅融合村落规划研究》,另校厅级科研十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专著一本。带队指导参加全国A类赛事总决赛获1等奖5项、2等奖3项,3等奖2项;A类省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其余省级、市级比赛各等级奖20余项。指导研究生科研、论文20多项。2019年获川师大“2017-2019年度师德教育先进个人”,2020年评为“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主持设计乡村振兴项目、公园城市项目、非遗项目、老旧社区项目、室内项目、建筑外立面项目、雕塑项目三十多项等等。
刘传军男,1974年生,汉族,风景园林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四川省美协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风景园林评审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在《装饰》《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川西地区传统藏族民居改造评述》《城市新文化景观建设浅析》等 10 多篇,专著《家居色彩设计速查》《园苑溯源》2部,独立承担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形态规划研究》《文化馆文创项目开发的前景与挑战——以成都地区文化馆为例》等10余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多项。主持或参与多项景观规划设计及大型室内项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