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陈高明
职 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单 位: 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专 业:环境设计邮箱:chengaoming_vip@163.com
教育背景2000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获博士学位
专业履历2006年至今,任教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教学:视觉设计,建筑基础,艺术史与设计史,毕业设计科研方向:人居软环境设计(室内、景观)研究、传统文化与传统设计的现代性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创设计研究
近期学术成果1、《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与地缘文化》,文艺争鸣,2010,42、《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审美转向》,文艺争鸣,2010,103、《生活空间艺术与城市视觉文化品牌的塑造》,文艺争鸣,2011,14、《广义设计学观念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文艺争鸣,2011,25、《从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及意义》,城市发展研究,2013,36、《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张大千的造园思想与造园艺术》,风景园林,2014,17、《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反思与再认识》,建筑与文化,2014,38、《从历史中建构未来—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再生》,天津大学学报,2014,59、《艺术,让城市更美好—遵循艺术方式建设城市人居软环境探索》,建筑与文化,2015,510、《从博观、融通到自由、创新—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探索》艺术教育,2013,711、《设计,改变城市—对当代城市的反思与探索》,2013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大赛优秀论文集,2013,1212、《京津冀地区发展立体绿化的必要性》,建筑与文化,2014,513、《走向优化的现代设计》,设计学研究,201614、《当城市遇见艺术》,社科动态,201815、《论地铁站空间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工业工程设计,2020
专著教材1、《中国古代系统设计思想》,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2、《中国传统设计的现代性转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3、《环境设施设计》、化工出版社,2017、34、《现代设计的风格与流派》,江苏科技出版社,2015、55、《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江苏科技出版社,2015、56、《现代艺术设计简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67、《城市艺术设计》,江苏科技出版社,2014、58、《视觉设计基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39、《快速环境艺术设计80例》,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8
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艺术类项目,《广义设计学基础理论研究》2、国家哲学社科项目,《地铁站域空间视觉传播研究》3、教育部人文社科,《传承与再生-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4、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立体绿化在创建天津生态宜居城市中的作用及发展模式研究》5、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公共艺术在塑造天津城市文化品牌中的作用及意义的研究》6、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京津冀生态宜居城市圈立体绿化发展规划研究》7、天津哲学规划,《城市形态与公共艺术》8、天津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低炭经济的包装设计发展思路研究》9、天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基于“大艺术”视野的当代城市人居软环境系统建设研究》
荣誉获奖1、2014年公共艺术作品荣获“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设计大展银奖2、2016年空间模型设计获第四届青年设计师设计大展银奖
指导学生竞赛获奖1、指导的学生获“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金奖2项,银奖5项。2、2022年指导的学生作品获“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大赛景观类一等奖。
学术兼职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通讯员全国艺术类专业考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天津装饰设计协会委员天津风景园林协会会员
郝卫国
职 称:教授单 位:环境设计系专 业:环境设计邮箱:haoweiguo@tju.edu.cn
专业履历:2000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201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艺术专业博士;
本科生教学:毕业设计、景观设计、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环境设计概论、建筑设计基础、视觉设计基础;研究生教学:西方现代景观艺术论;设计学、设计、风景园林硕士生导师,风景园林学博士生团体导师;
科研方向: 1、城乡景观设计与保护;2、建筑环境设计及理论;3、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
近期学术成果:专业论文1.郝卫国、牛瑞甲,基于活态遗产传承的传统民居院落形态更新策略——以天津市西井峪村为例,装饰,2021(3)2.郝卫国、王少威,自然主导、人工引导工业废弃地改造——以唐山市野生动物园为例,景观设计,2022(2);3.郝卫国、朱雅晖,基于内生发展理论的乡村废弃空间社区营造实践,景观设计,2021(6);4.郝卫国、朱雅晖,“垚·望”夯土技艺应用下的乡村空间装置设计与建造,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6);5.郝卫国、侯宇,观念艺术中“非物质性”对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启示,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4);6.郝卫国、谢明君、牛瑞甲,社区营造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研究——以京西古村落为例,工业工程设计,2021(3);7.郝卫国、黎黎,杨柳青年画中的乡村景观意向与现实启示,创意设计,2019(6);8.郝卫国、黄磊,“刻花活儿”——天津砖雕的艺术价值,装饰,2018(6);9.郝卫国、韩冬、王淼,“石·书·树”集装箱阅读体验舱庭院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16(2);10.郝卫国、刘星烁、魏广龙,凤城•展翅——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2号主门区设计,建筑与文化,2016(12)11.郝卫国、甘达娅、董小雨,整体设计观——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随想,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2)12.郝卫国、董雅,“视觉•造型•建筑”三位一体的设计基础课程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作用,装饰,2015(12)13.郝卫国、魏广龙、陈凤华,共生•涅槃——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唐山园设计之忆,中国园林,2014(5);14.郝卫国、孔祥伟,城市•展园——折射一座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装饰2014(3);15.郝卫国、董雅,整体设计观:理想景观串联城乡生活,装饰,2011(3);16.郝卫国,生态设计观:多元共生营造绿色生活,文艺争鸣,2011(3);17.郝卫国、沈瑾、林澎,采煤沉陷区的嬗变——唐山南湖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刍议,新建筑,2011(3);18.郝卫国,第一面粉厂的演变——唐山市城市展览馆公园规划建设刍议,园林,2011(11);19.郝卫国、于坤,城市记忆的延续——唐山系列工业旧厂区再生为展陈空间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10(2);20.郝卫国,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回顾综述,中外景观,2010(4);21.郝卫国,开滦旧矿区的重生——唐山市南湖生态公园规划建设,景观设计,2010(3);22.郝卫国,受灾记忆的传承——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规划建设刍议,中国园林,2009(12);23.郝卫国,一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走进唐山市城市展览馆,城市规划,2009(8);24.郝卫国、潘福超,天津鼓楼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项目用后评价及几点反思,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12);25.郝卫国,公共艺术与公共参与,雕塑,2004(12);26.郝卫国、牛瑞甲,养心殿后殿内檐木隔断设计手法研究,“为中国而设计”第九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作品论文集,2020(10);27.郝卫国、董小雨、米傲雪,乡关雍阳——天津市武清区乡村景观文化基因再生研究,第五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学术论坛论文集,2018(10);28.郝卫国,设计教育领域中的“通识教育”,“为中国而设计”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10);29.郝卫国,工业旧厂区的涅槃——以唐山系列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2009(11);30.郝卫国、董雅,浅析景观设计中公共艺术的运用与意义,设计与教育——2007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12);31.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位与定向,目标与特色——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1);
专著教材1.郝卫国、于坤、牛瑞甲,以石入画——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的自然、文化、聚落与更新,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11);2.郝卫国、于坤,西方现代艺术与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7);3.郝卫国、李玉仓,走向景观的公共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4.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5.郝卫国、王艳婷、许稚菲,儿童空间设计(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郝卫国,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教师教学科研论文集(副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12) ;7.郝卫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获奖作品集1995-2007(副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9);8.郝卫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5-2006(副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
科研项目:1.京津冀地区乡村文化景观协同保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负责人,2019.09-2022.12;2.建设美丽乡村——京津地区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06-2015.12;3.天津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中文化特色保护研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负责人,2012.12-2014.12;4.广义设计学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08.07-2011.07;5.以景观规划设计为途径的京津冀地区城市自然与人工水循环系统耦合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16.01-2019.12;6.基于空间形态定量研究的京杭大运河景观遗产保护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13.01-2016.12;7.村庄改造技术路线和操作办法研究,国家乡村振兴局重点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22.06-2022.12;8.天津市环境艺术设计地域化问题与对策,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14.09-2018.12;9.五大道洋房花园保护恢复与开发研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重点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08.04-2011.12;10.小城镇土地资源集约优化利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2008.08-2009.10
荣誉获奖:科研与教学获奖1.以石入画——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的自然、文化、聚落与更新,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12);2.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生院景观设计,CBDA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22(3);3.共生▪涅槃——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唐山园设计之忆,第五届“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二等奖,中国建筑学会,2015(11);4.遁石幽居,“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2022(11)5.“视觉•造型•建筑”三位一体的设计基础课程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基础作用,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11);6.“石·书·树”集装箱阅读体验舱庭院景观设计,“为中国而设计”第七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2016(10);7.设计教育领域中的“通识教育”,“为中国而设计”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010(10);8.天津市古文化街海河楼综合商贸区景观设计,“为中国而设计”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006(5);9.天津大学北洋广场环境规划设计,天津市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天津市规划局, 2005(11);10.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主要出入口门区设计.唐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唐山市城乡规划局,选用,2015(3);11.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唐山园景观设计,园博会组委会,选用,2013(5);12.抗日战争警示门,天津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组委会,选用,2005(9);13.“以美育人 励我民魂”综合大学“3+3+3”美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2022(11);14.《装饰设计概论》课程教改,天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大学, 2018(1);15.“建院环艺”杯四校联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校,2018-2022(6);16.天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天津大学,2018、2020(11);17.天津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天津大学,2012(6);18.天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CCDI悉地国际,2011(11);指导学生竞赛获奖1.郝嘉徵、李嘉岩、齐田雨、王若临,“联结UNITE”——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金奖,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会,2022(10);2.吴萌、金轶轩,哈尔的一步花境,第七届“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一等奖,“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组委会,2022(6);3.郝嘉徵,Unbounded——海河柳林地区“设计公园”,CBDA设计奖,一等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22(3);4.雷昊玥、刘映麟、杨洋、李嘉岩、成一凡、王少威、杨岳帜,太湖石——可生长的东方空间模式,“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匠心构筑作品奖(一等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020(10);5.王欢、牛瑞甲、朱雅晖、张婧悦,亚麻精神的坚守与供养,“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设计竞赛,金奖,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组委会,2018(11);6.董小雨,以石入画——天津市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景观设计,第十三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2015(10);7.赵益弘、段佳伟、唐兰慧,行流散徙——防疫隔离背景下校园风动装置设计,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二等奖,《设计》杂志社,2022(10);8.杨童禹、张斯容、贺芯玥,鎏云千叠,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二等奖,《设计》杂志社,2022(10);9.杨云歌、郗瑞南、王佳,解构主义下的社区中心,ROCA平面与空间设计奖,银奖,西班牙ROCA美术馆、巴塞罗那人文研究院,2022(6);10.刘泉妤,ITCD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银奖,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组委会,2022(11);11.吴萌、金轶轩,哈尔的一步花境,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二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织委员会,2022(6);12.郝嘉徵、曾庆栋、董珂、王若临,旧曲新语 忆居相生——基于互动体验的叙事化历史村镇改造设计,首届农村人居环境(留坝)公共空间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复兴论坛,2022(8);13.詹泞伊、刘诗雨、孙赢、任新月、刘育豪、张一得、于泽明、黄昱铭,重明,“心境空间•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创新创意作品奖(二等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021(9);14.姚瑶,“无界之内”——历史街区的韧性生长(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主府地块历史更新设计),CBDA设计奖,银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21(3);15.韩冬、王淼,“石·书·树”——集装箱阅读体验舱庭院景观设计,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11);16.董小雨,以石入画——天津市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景观设计,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银奖,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12);17.郝嘉徵、李嘉岩、齐田雨、王若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铜奖,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12);18.石帅、裴雨竹、鲍广益、张波、于连池、李雨琦,风镜——风动艺术装置,第二十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2022(12);19.高泽楠、孟祥钊、赵倩,森林庇护——后疫情时代大连维特奥适老化景观设计,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三等奖,《设计》杂志社,2022(10);20.王小涵、张乾、李函阳,拾忆而生——西井峪村村落环境更新设计,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织委员会,2021(5);21.杨童禹、张斯容、贺芯玥、缪灿、周一凡,林壑石吟,“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2022(11);
学术兼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与乡村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装饰设计协会专家委员;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技术服务团队专家。
贾巍杨职称:副教授单位:环境设计系专业:建筑学,环境设计邮箱:jiaweiy@tju.edu.cn
教育背景:200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200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专业履历:2008-2016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2016-至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本科生教学: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无障碍设计;设计技术基础
研究生教学:无障碍设计理念与实践研究;建筑学博士生导师;设计学、艺术学硕士导师;建筑学硕士导师
科研方向:1、无障碍与适老性规划设计2、环境设计技术
学术兼职:天津大学无障碍通用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残联无障碍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天津市残疾人无障碍督导总队专家顾问。
近期学术成果:基金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无障碍理念的建筑地面通行安全性能关键指标研究》,2021-2024,主持人.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面向冬残奥会无障碍需求的便捷智慧生活服务体系及技术路线》,2019-2022,主持人.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建筑无障碍标识色彩与尺度量化设计策略研究》,2015-2017,主持人.4、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住区居住空间与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评价指标研究》,2017-2020,主持人.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光热环境综合优化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研究----以天津为例》,2018-2020,排名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2020-2023,排名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养老设施无障碍环境的色彩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019-2021,排名3。8、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社区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2-2015,排名4.9、天津市艺术科学重点规划项目《天津市无障碍标识调研与设计策略分析》,2012-2014,排名3.1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居家养老体系的新型住环境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2015-2018,排名4.11、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历史建筑再生博物馆的无障碍改造策略研究》,2018-2020,排名3.12、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公共建筑空间无障碍设计模式研究》,2011,排名3.
专业论文:期刊论文: 贾巍杨,程麒儒.理想妥协现实?——人性化设计思潮在欧洲.中国建筑教育,2019,12(01):52-58. 贾巍杨.建筑无障碍标识色彩与尺度量化设计研究.南方建筑,2018(1):48-53. 贾巍杨.社区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城市规划, 2016,351(8):65-70. 贾巍杨.建筑无障碍标识字体量化设计研究.建筑与文化, 2016,147(6):108-109. 贾巍杨.建筑无障碍标识量化设计技术研究综述.建筑新技术, 2016,7:219-224. 贾巍杨,王小荣,王晶.医院无障碍标识调研与量化设计策略.城市空间设计,2015,41(1):144-147. 贾巍杨,王小荣.天津市公园无障碍标识设计调研与分析.风景园林, 2015,116(3):174-179. 贾巍杨,王小荣.从业务素质与社会责任到综合创新——建筑教育中无障碍设计意识的调查与培养模式初探.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1):1-4 贾巍杨,王小荣.中美日无障碍设计法规发展比较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4, 29(4):116-120. 贾巍杨.美英无障碍法规发展与我国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建筑与文化, 2014,124(7):89-91. 贾巍杨.交互审美——建筑学审美方式的革新.河北学刊,2010,4(7):252-254. 贾巍杨.信息化建筑思潮与我国的建筑方针.工业建筑,2009,39(6):70-72. 王小荣,张梓乔,贾巍杨.康复景观的社区适老性模式构建探究.景观设计,2019(05):36-43. 贾巍杨,程麒儒.社区闲置建筑适老化改造预评价指标初探.建筑技艺,2019(12):44-47. 贾巍杨,王小荣,王羽.无障碍人体尺度实验比较研究与居住空间设计应用报告.住区, 2017(3):147-151.会议论文: Jia Weiyang. Survey & Quantitative Design Strategies on Hospital Accessible Signs.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507:31-35. Jia Weiyang. Comparative Study and Enlightenment of Barrier-Fre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America , Britain and China.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v 584-586:790-795,,-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s ,Haikou, 2014.5.24-2014.5.25. JIA Weiyang, Wang Xiaorong. Research on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ndex for Retirement Community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Elderly Life. Zhu Xiaolei. Ecological and Wisdom: Towards a Healthy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14:150.11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〣ehavior Research,Guangzhou, 2014 .11.7-11.9. 贾巍杨.找寻实地调研的意义——真实地形建筑设计课题教学切入方式初探.2014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39-41. 贾巍杨.广义无障碍设计意识培养模式浅析.201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292-295,2015-11-6~11-8. JIA Weiyang.S urvey & Design Strategies on Landscape Accessible Signs—A Case Study of Tianjin City. 12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〣ehavior Research, Chongqing, 2016.10.28-2016.10.29. 贾巍杨.培养人性化设计情怀——无障碍设计融入与拓展教育刍议. 2017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2017.11.03-2017.11.05. Jia Weiyang. Research Review on Evaluation Index for Age-friendly Community.第五届土木、结构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珠海,2017.6.29-2017.6.30. Jia Weiyang, Qu Cuicui. Research on Color Perception Design of Signs for Visual Impair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8:194. 贾巍杨,赵伟,曲翠萃,王小荣,张小弸.虚拟仿真实验在无障碍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无障碍通用标识环境设计实验为例. 2020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哈尔滨,2020.
专著教材: 贾巍杨,赵伟,王小荣.无障碍与城市标识环境(“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分册),ISBN 978-7-205-09649-6.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 王小荣,贾巍杨,李伟,赵伟.无障碍设计(第二版,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ISBN 978-7-112-23196-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4. 贾巍杨.集合住宅建筑课程设计,ISBN-978-7-214-08598-6,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0. 王小荣,许蓁,贾巍杨.无障碍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ISBN-978-7-112-13488-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标准编写: 主编中国残联标准《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导则》,2019年通过专家评审。 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适老化居住空间与服务设施评价标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联合主编),2018年立项,2021年已送审。 参与国家强制性标准《无障碍及适老建筑产品基本技术要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持)研编工作,负责信息无障碍部分,2019年通过专家评审。 参编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标准《养老设施与适老建筑部品体系标准》,2018年立项,公开征求意见已结束。 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适老化住区室外步行环境设计标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2018年立项,2021年已送审。 参编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室外适老健康环境及康复景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2021年已送审。
荣誉获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贾巍杨,王天骄,冯天仪,颜海玉.《遛遛Fitness Pocket——社区可移动健身装置设计》,2020首届兰坪种子竞赛一等奖. 宋祎琳,李伟,贾巍杨.指导学生张姝铭/朱文渊作品《复现百年》获2020年TEAM20建筑与规划新人奖一等奖. 贾巍杨,王焱.指导学生张晓珊、张绍祎作品《春》获得2019第一届五大道夜景灯光装置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郝卫国,贾巍杨,蹇庆鸣. 2018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作品获金奖. 贾巍杨,2016“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王露作品《天津水上公园盲人植物体验园设计》获金奖,2016-11. 贾巍杨,第六届艾景奖国际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大赛年度最佳指导老师奖,学生王露作品《围墙花园——天津水上公园盲人植物体验园设计》获金奖,2016-9. 贾巍杨,王小荣. 2019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作品《水院风堂》获优秀奖,2019-6。 王小荣,贾巍杨,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国际竞赛,指导研究生作品《树下的蛋》获入围奖,2017-12。 贾巍杨,2017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指导学生作品《Ecology Evolution》获优秀奖,2017-8。 贾巍杨,2013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最佳指导教师奖,学生作品《绿色栖居》获铜奖,2013-12。 贾巍杨,2015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作品《升·生不息》获优秀奖,2015-7。教学获奖: 2018年获天津大学“第十二届本科教学竞赛”三等奖。 2020年作为主要成员的《无障碍通用标识设计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主讲的《无障碍设计》入选“天津市一流课程”。参与实际项目获奖: 贾巍杨,兰巍,米仓沟将军墓高句丽遗址公园保护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案,2013年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优秀奖,2013-12。科研获奖: 参加的《社区适老性规划、建筑设计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2017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参加的《养老设施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规划设计技术与应用示范》获得2020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它获奖: 2014年荣获天津大学“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
曲翠萃
职 称:副教授单 位:环艺系专 业:设计艺术学、艺术学
专业履历:200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200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201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本科生教学:设计基础;科研方向:1、建筑教育;2、住宅原理;
近期学术成果:专业论文:1.曲翠萃、高辉、方轶、何邕健,太阳能空气加热系统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5);2.曲翠萃、李伟,场景蒙太奇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3卷2期;3.曲翠萃、方轶、宝建华,儒雅意境的山水画作——天津普育学校设计,建筑学报,2010(01);4.许蓁、曲翠萃,认知?思维?表达——Autodesk Revit Building软件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建筑学报,2007(05);5.王志刚、张颀、曲翠萃,殊途同归——东西方园林与景观设计比较,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已录用;
王晶
职 称:副教授单 位:艺术设计系专 业:建筑设计及理论邮 箱:sevenmao7@163.com
专业履历:200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200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本科生教学:建筑设计;植物造景
科研方向:1、住宅节能设计及节能计算2、适老性住宅规划、建筑设计
近期学术成果:专业论文:1、王晶、沈勇嵬,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设计计算的影响,建筑节能,2014(02)2、王晶、沈勇嵬,开放的选择性BIM概念下的住宅节能可视化计算研究,建筑节能,2014(06)3、王晶、汪丽君,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铁路遗产园区模式研究——以吉林四平市中东铁路遗产园区设计为例,工业建筑,2015(6)4、王晶 沈勇嵬,滨海度假酒店规划及建筑设计探析——以马尔代夫Fesdu岛W酒店为例,城市空间设计,(已录用)专著教材:(1)2009年参编教材《建筑设计教学丛书.集合住宅设计》(2)2011年参与编写《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为第五分册娱乐建筑部分第三章的主要参编人员(3)2012年参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生作品集》的整理、编著、排版工作。2012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即将出版(4)2013年编写教材《五维绘景------植物造景艺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即将出版。荣誉获奖:2013年荣获2013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竞赛最佳指导教师奖2014年荣获2014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2014年荣获艾景奖.2014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2013年,本人论文《有关大自然元素在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探讨》获2013 第二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教师组论文三等奖。2011年被评为天津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被评为天津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王焱
职 称:讲师单 位:环境设计系专 业:景观设计及其理论邮 箱:memying@163.com
教育背景:200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研究生,文学硕士;2009年-今,天津大学建筑环境设计博士
专业履历:2008-今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2005-2008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助教
本科生教学:建筑设计基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原理
研究生教学: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
科研方向:1、雨洪管理型景观设计2、现代景观美学研究3、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化设计
近期学术成果:专著教材:1、曹磊、王焱著,曹磊工作室景观作品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荣誉获奖:1、于庆成雕塑园室外工程,教育部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园林和景观项目),二等奖,2013.102、京唐港湖林新河河道景观工程,“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一等奖,2012.103、山东省无棣新城中心区景观工程,“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奖(专项工程),一等奖,2013.104、天津滨海一号区域内景观设计工程,“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奖(专项工程),二等奖,2013.105、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入口前区规划景观设计,“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作品,20106、宁河湿地牡蛎礁博物馆规划设计,“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景观设计类,铜奖,20097、天津市古文化街海河楼综合商贸区景观设计,“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作品,2006学术兼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吴静子
职 称:副教授单 位:环境设计系邮箱:493128712@qq.com
教育背景:200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201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专业履历:2007年至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业教师
本科生教学: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设计课(三年级),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B, 学科竞赛,毕业设计
科研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学术兼职:全国游憩环境专家智库首批入库专家
基金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52008288,中国风景概念史研究(先秦至魏晋南北朝)2021-01至2023-12,在研,主持2、天津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第一批批准项目,2009-01至2011-12,结题,主持3、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传统自然观与当代艺术设计研究,D14017,2017-01至2018-12,结题,参与
近期学术成果:1、从Garden,Landscape Garden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西方风景园林观念中的中国文化因子,吴静子、王其亨、赵大鹏,中国园林,2015(02);2、“景”的释义,王其亨、吴静子、赵大鹏,中国园林,2012(03);3、基于文字与文献研究的“山水”语词风景审美探源,吴静子、王其亨、赵大鹏,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8);4、中国古代教育场所选址及营造意象浅析,赵大鹏、王其亨、吴静子(通讯作者),景观设计,2022(近期发表)5、Landscape Design Core Curriculum Study,吴静子、赵大鹏,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1;6、天津市南运河河道整治景观设计,吴静子、赵大鹏,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9(5);7、天津市城市色彩研究(四)——传统色彩的运用,吴静子、赵春水、赵大鹏,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专著教材:1、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论丛:中国风景概念史研究——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吴静子、王其亨,2019-12,天津大学出版社2、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业点评 三年级篇。邱景亮、陈学文、吴静子,2014-01,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环艺设计/建筑专业徒手草图100例,邱景亮、吴静子,2012-11,江苏人民出版社3、快速环境艺术设计80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学文、邱景亮、陈高明、吴静子、王焱,200909,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叶武职称:副教授
单位:环境设计系专业:建筑学,环境设计邮箱:1104977767@qq.com
教育背景:
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本科生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产品通用设计,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环境设计毕业设计,平面与立体构成,建筑色彩,钢笔画,水彩画,美术实习,专业表现技法
研究生教学:设计学硕士生导师、艺术学硕士生导师;城乡规划学(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博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1、低碳建筑表皮设计及室内环境;2、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3、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
近期学术成果:
专业论文:
1、公共设施设计---工业设计原则的应用,天津大学学报,2001,(12).
2、城市公共环境中的设施设计,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学报,2007,(06).
3、浅谈当代语境中动画的美学特征,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学报,2010,(03).4、New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building materials,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2012,(12).5、The Reverse-Engineering-based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CAD Parameterized OrganicMorphology Mold,Advances Materials Research,2012,(12).6、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expo new building materials,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2013,(05).7、基于几何美感的构成型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探索,中国轻工教育,2013,(01).8、公共艺术视野中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建筑与文化,2015,(08).9、论整体感和变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平衡,艺术教育,2015,(10).10、从“山水诀”与“林泉高致”的异同看宋代文人山水观,国画家,2016,(05).11、针对灾害环境中个体防护装备的设计研究--以防护靴的设计研究为例,艺术研究,2017,(06).12、从自然到人文—谈《林泉高致》体现的园林观,风景园林,2018,(05).13、情景交融—从绘画艺术中探析明清园林意境的表达,国画家,2021,(03)
专著教材:
1、设计手绘,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设计推广,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设计三维形态,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色彩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立体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平面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7、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新编教材-平面构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2.18、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新编教材-立体构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8.19、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新编教材-色彩构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6.110、建筑钢笔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6.111、徒手表达,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4.112、建筑色彩,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6.30.13、建筑钢笔画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9.114、建筑风景水彩表现技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2.115、 设计与建造,参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8-6954-3,2021.0616、秘境洛扎-2020西藏洛扎水彩画主题创作作品集,入选,安徽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8-9847-6,2022.01
科研项目:1、纵向国家级(军工项目),项目经费:80万元。2019.11.2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态聚光建筑表皮的集成设计与能量生产特性研究》资助类别:面上项目,项目经费:80万元。3、省部级科研项目,2010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全寿命期理念与中国城市雕塑建设与管理—以天津市为例》,项目经费:2万元。4、省部级科研项目《五大道洋房花园保护恢复与开发研究》,项目经费:2.4万元。5、省部级社科项目当前两种“公共艺术教育”严重混淆现象的危害成因及解决路径探索,项目经费:2.8万元。
荣誉获奖:
1、《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校课件讲课大赛》,一等奖,省部级,2001年2、《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水彩画),优秀奖,省部级,2005年3、《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新编教材-立体构成》,优秀教材奖,省部级,2014年4、《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名称《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灾害环境中个体防护装备研究》,2016年5、《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部级,项目名称《特殊环境基于人体工程学的35kV防护手型手套研究》,2017年6、《天津大学2021年度教职工年终考核》,2021年,优秀教师。7、《设计与建造》获“天津大学首届新工科项目式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第1名,2021年8、《美术实习》课程获”天津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建设”立项,一般立项,2021年9、《迎庆二十大“匠心筑梦劳动最美”教职工摄影展评》,特别题材奖,省部级(天津市教育工会),项目名称《劳动者之美-蓄势》,2022年10、绘画作品入选、获奖于2022年冬季奥运会“全国水彩名家邀请展”,“全国第五届新钢笔画网络展”(2022.10.14)、“2021年首届国际建筑与城市景观水彩画展”、“2020年国际(中国·青岛)水彩艺术季”、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2020.12.30)、“2021年全国第三届水彩画网络展”(2021.3.10)、“2020年秘境洛扎(全国)水彩主题创作展”(2020.12.1)、“2019年天津市第十三届水彩年展”(2019.12、1)、“2020年骅悦·印象五大道津门艺术家特期画展”、“天津首届钢笔画学术创新展”、“天津市第二届迎新春钢笔画作品展”(2021.01.01)等。11、中国新闻社“东西问”专访特约嘉宾,天津电视台《财富故事》专访嘉宾 、天津广播电台《正午杂谭》、《财富+》等直播栏目长期专访嘉宾;水彩画作品被《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特约连载刊发,水彩画及钢笔画的文创系列在“天津记忆”博物馆以天津本土艺术代表展示。
画展举办:1、2022年11月、“乡村振兴·绘蓝图— 叶武教授水彩画作品展”,天津市静海区文化路45号2、2022年10月、“溢彩无边界— 叶武&五大道印象系列水彩画展”,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9号3、2022年9月、“水韵诗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叶武老师水彩画展”,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图书馆4、2022年8月、“天津城市影像艺术展”(水彩画展),天津滨海美术馆5、2022年7月、“风景这边独好— 水彩艺术作品展”(叶武水彩助展),天津滨海美术馆6、2022年6月、“城市画派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80周年美术作品展”(叶武水彩参展),天津青年宫、城市画派、中国青年美术网,天津市和平区哈尔滨道18号7、2022年6月、“幸福天津美术摄影作品展”(水彩入展),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天津美术馆8、2022年5月、“水彩无边界—叶武老师水彩画展”,天津创艺米兰博物馆展厅9、2022年3月、“水韵 · 无边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叶武老师水彩画展”,天津万象城艺术空间10、2021年12月、“盛世佳节迎奥运-全国水彩名家邀请展”,张家口市美术馆11、2021年11月、“水韵诗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叶武老师水彩画展”,天津大学卫北洋园校区图书馆12、2021年8月、“津门楼阁 · 水色斑斓—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叶武教授水彩画展(艺术周)”,金地集团天津阅千峯展厅13、2021年5月、“睿意人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叶武教授水彩画展”,天津五大道庆王府14、2020年10月、“流光溢彩— 叶武&五大道印象系列水彩画展”,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9号
学术兼职: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特聘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天津市科技专家库专家,天津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影像专委会委员、书记,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钢笔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滨海水彩画学会理事、顾问,天津市青年宫红色主题艺术传习室艺术顾问;首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评委,2020年戴森全球设计大奖赛中国赛区评委,2021年“星辰杯”全国少儿美术大赛评委,2022年“首届全国青年水彩人才培养高研班”导师。
赵伟
职 称:英才副教授单 位:环境设计系专 业:环境设计,设计学邮 箱:tjdxhy@163.com
专业履历: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201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建筑环境艺术专业博士(硕博连读);
本科生教学:建筑设计;视觉设计基础;
科研方向:1. 设计形态学;2. 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3. 设计研究方法论;4. 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
近期学术成果:专业论文:1. 董雅,赵伟,《以敞开的视界设计——论广义设计学的必要性和实在性》,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第13卷,第2期,129-132页;2. 赵伟,《设计何处安放:反思设计的位置与角色》,文艺争鸣,2011年第6期,50-52页;会议论文:1. Wei Zhao,New technology and expressive force:About the consolidation of design expression using LED,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 Yichang,2011:3540-3543;专著教材:1. 董雅,初冬,赵伟,译,作为美术的园林艺术:从古代到现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 陈学文,赵伟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业点评:写生与专业调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荣誉获奖:1. 2006,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2. 2007,中国环艺学年奖,铜奖;3. 2007,全国首届环境艺术大展,银奖;4. 2010,“海峡两岸5th全国大学生移动创意营”二等奖(大陆部分),最佳创意设计奖(一等奖,台湾部分);5. 2011, “中国营造”2011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铜奖;6. 教学论文2013-2014年连续获得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7.指导学生获奖:“中国营造”——2013年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银奖2项;2013年中国第三届“设计再造”创意展三等奖1项;2014年第16届全国设计大师奖优秀奖1项;ILIA2014本科组第四届艾景奖金奖(联合指导)1项。
张小弸
职 称:副教授单 位:环境设计系专 业:环境艺术设计邮 箱:xiaopenguhu@hotmail.com
教育背景:200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艺术设计本科200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环境艺术专业硕士2013年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专业博士
专业履历:2014- 今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本科生教学:建筑设计基础
科研方向:1、城市大尺度景观研究2、室内设计风格研究3、古城文化遗产保护
近期学术成果:专业论文:1.张小弸、赵博阳, Developing an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Competition Assessment System for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s Exploitation Vols.807-809.20132.张小弸、赵博阳、秦维,Research on the Scale and Platform of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for Area Scal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ustainable Citie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Vols361-363,2013.Accession Number: 201336167093583. 赵博阳、张小弸、秦维,Developing an Urban Design Competition Proposals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at Area Scale for China, Sustainable Citie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Vols357-360, 2013.Accession Number: 201336167049854.张小弸、赵博阳,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city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local social structure中国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开发对地方社会的影响,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 Advan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Vols.13-14.2012
王鹤
职 称:副教授职 务:天津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副秘书长单 位:环境设计系专 业: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邮 箱:Wanghetj@163.com
教育背景: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本科;200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文艺美学方向);
本科生教学:1主讲“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天津市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尔雅平台上线6个学期,学习人数7万人2主讲“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 天津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天津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大学慕课和智慧树平台上线,学习人数分别为15000人左右3主讲“中华五千年雕塑路”第一批新工科通识课4主讲“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A”专业核心课(2020秋季学期开始)
科研方向:1、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2、城市雕塑设计及理论;3、公共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理论;
近期学术成果:专业论文(独立或第一作者):高水平论文:1、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灵魂——关于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光明日报,2014-9-30;2、在防疫大考中答好课程思政建设这道题,光明日报2020-5-6(高水平)核心论文:1、近20年大型建筑室内空间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室内设计与装修,2018(5)核心(教育部学科评估文件附录)2、天津城市雕塑的原尺度易地复制延寿方案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3、试论生态美学在公共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论当代设计对蒙德里安经典作品的借鉴,包装工程,2011(12);5、城市雕塑双重寿命周期研究及其应用,民族艺术,2012(1);6、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快速演变背景下的环岛雕塑保护与设计,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 ;7、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中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4)核心8、天津市属高校艺术学专业科研创新策略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4)8、以规划手段促进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探讨, 建筑与文化2014(10)9、不计日用之权宜,但问经世之远略——对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根本性问题的多维思考,建筑与文化,2015(10)10、中国公路沿线景观雕塑设计科学化路径及策略研究,综合运输,2016(6)11、天津市属高校艺术学专业科研创新策略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4)核心(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纪要)12、(通讯作者)“后合校时代”温彻斯特艺术学院科研创新之路带来的启示。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核心(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纪要)1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雕塑跨区域规划探索,城市空间设计2017 3核心(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79次会议纪要)14、纪念性雕塑:英雄骑马像作为一种政治军事符号的形态演变史,中国文化遗产2017(6)(核心)(结合学科特点新增)一般与学术会议论文15、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2)16、从未来之花看欧美当代生态公共艺术实践,公共艺术,2014(6);17、公共艺术《贝多芬》形式生成方法优缺点辨析 ,设计艺术研究,2014(4);18、制约中国高校校园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19、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石质城市雕塑设计方法创新 ,设计艺术,2014(4)20、 公共艺术以大为美是否走到尽头 ,公共艺术,2014(6)21、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以馆陶公主湖景区《时光隧道》为例,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3).22、谈宾西法尼亚大学公共艺术建设的成功经验, 山西建筑2014(27);23、略论公共艺术与水体的一体化设计,设计2015(1)24、基于系统论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方法初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论雕塑艺术品修复与复制技术使用的伦理问题,雕塑,2015(1)26、小也是一种美 —— 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新形势下对日本经验的再认识,公共艺术,2015(3)27、天津城市雕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学与文化,2015(2)28、当代英伦大型公共艺术巅峰之作——《Slipstream》深度解读,设计艺术2015(2)29、碰撞与重构——论跨学科是公共艺术创意之源,创业设计源2016(2)30、植物仿生学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最新趋势探究,设计艺术2016(2)31、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以京、津、沪、渝为例,城市史研究2016(3)32、Correlation Study of Urban Sculpture Plann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Sculpture,《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Volume 1 Issue 3,201333、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Sculpture Planning in Chinese Cities,《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Research》 Volume 1, Number 1, July 201434、规划编制在城市雕塑动态保护中的作用,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论文集;35、艺术类科普读物形式创新研究及应用案例分析,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0(12);36、培养天津文化产业人才的机制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1(12);37、 有天津特色的会展文化体系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2(12)38、文化地标作为滨海新区宣传亮点的可行性分析,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12)39、现代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色彩运用的美学原理研究,2013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40、色彩在剪影型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研究, 2014年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41、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城市雕塑建设伦理探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5(12)42、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短命问题初探,理论与现代化,2010(5);43、中国中小型城市雕塑延寿方案制度化的可行性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10(1);44、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艺术建设及管理策略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12(2);45、论大型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全寿命期理念,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46、深度解读苏格兰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4)47、王鹤,动态公共艺术的新创举——谈悉尼中央公园的《光晕》,公共艺术,2017(6)48、王鹤,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共生现象——坎皮多利奥广场与《马可?奥勒里乌斯骑马像》,2017 年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49、王鹤、论高校学术支持系统对人文社科原创成果的助推作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50、王鹤、论“一带一路”在中外雕塑文化互动中的历史性作用,西北美术,2019(4)51、王鹤、泛化、转化和引申——后工业时代动态公共艺术发展新趋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3)52、王鹤(第一作者)、艺术学科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意愿的量化分析——以天津市高校为例,天津教科院学报,2019(8)53、王鹤、公共空间的像素化艺术,公共艺术,2019(5)54、王鹤、谁才是“看不见的敌人”——伦敦“第四基座”2018年新展出作品释疑,创意设计源,2020(1)教学论文:1、The introdu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and culture —— Contemporary Public Art” in Tianjin Universi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2014论文集;2、以方法、要素和主题为纲的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化探索,艺术教育2014年(12)3、Rhino、Sketch up、Solidworks,公共艺术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雕塑2015(4)4、天津大学公共艺术设计校际选修课程的创新实践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2015(1)5、立体构成与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紧密融合的创新实践探索, 美术教育研究,2015(1)6、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5(2)7、新形势下建设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设计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 工业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探索,创意设计源,2015(5)9、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强化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设计艺术研究,2016(1)10、公共艺术设计方案中的色彩运用教学方法及实例,流行色2016(1)11、解决当前两种“公共艺术教育”严重混淆现象的路径探索,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12、Exploration on public art teaching modes in design college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2012 年艺术工学与创意产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3、基于几何美感的构成型公共艺术教学内容探索,中国轻工教育,2013年(1) ;14、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编写模式创新及其应用,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4);15王鹤,基于特定环境类型的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探索,创意设计源,2018(3)16、A Case Study in Discipline Based Development of General Public Art Courses 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发表于2018年教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国际会议,He WANG(教学)17、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Teaching Materials for Art Gener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发表于2019年管理创新、教育改革与应用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He WANG(教学)18、王鹤、天津大学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公共艺术,2020(1)19、王鹤、混合式慕课中见面课设计原则的实证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创意设计源,2019(6);20王鹤,一次跨界的实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公共艺术教学实记,设计艺术研究,2017(5)21、王鹤,艺术设计课程的大规模在线学习实践——以尔雅平台“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为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4)22、王鹤,基于环境定性研究的公共艺术色彩设计教学研究,流行色,2017(12)23、王鹤,与时变 与俗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混合式教学的创新与思考,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在线发表,2020(7)科研项目:1、201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艺术学项目“世界范围公共艺术最新发展趋势研究”,(17FYS014)2017-9,金额20万。2、2011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系统论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方法研究”。11YJCZH1643、2011主持天津市艺术科学重点立项“全寿命期理念与中国城市雕塑建设与管理——以天津市为例 ”。YSCW104、2016年主持天津教委重大课题“文化地标提升天津软实力竞争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5、2016年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当前两种“公共艺术教育”严重混淆现象的危害、成因及解决路径探索”6、2012年主持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重点立项“多校联合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优化中的尝试”子课题“艺术设计教材的实用性研究”。专著教材:1、王鹤,街头游击——公共艺术设计专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1);2、王鹤,纪念性雕塑的建设行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12);3、王鹤,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3),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资助出版;4、王鹤,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3(5),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重点立项成果;5、王鹤,城市雕塑全寿命期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12);6、王鹤,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12)7、王鹤、闫建斌,装饰雕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12),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8、王鹤,界缘推移——非艺术专业本科生公共艺术设计50例,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8)9、王鹤、《科研高度决定学科视野——以天津高校艺术学科量化现状为样本》,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ISBN978-7-01-018856-010、王鹤、慕课时代公共艺术教育“通专融合”的案例实证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6月。ISBN978-7-01-018856-011、王鹤、《环境设计专业公共艺术教学实训》,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12、王鹤、生态公共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8月。978-7-111-63382-213、王鹤、公共艺术设计——八种特定环境公共艺术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三五规划教材。978-7-5680-4354-014、王鹤、公共艺术赏析——八种特定环境公共艺术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978-7-5680-5516-115王鹤、植物仿生公共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8月。。978-7-111-63703-216王鹤,中国雕塑史,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978-7-5618-6628-3
荣誉获奖:1、专著获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2、2013年研究报告获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3、2016年专著获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4、2013年艺术创作获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银奖(独立)。5、2014年艺术创作天津市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银奖(独立)。6、2010年论文获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独立)。7、2012年论文获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8、2016年论文获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独立)。9、2010年专著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10、2017年论文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7教学获奖:1、第二届卓越大学联盟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天津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3、第十四届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4、2017年天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负责人)5、教材《公共艺术创意设计》获天津市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6、2016年“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大赛”三等奖 指导教师7、2015年“第二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优秀奖 指导教师8、“未来契约”青年设计师大赛银奖(指导教师)9、201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0、2020年“你好,中国就好”公益作品征集活动优秀奖(指导教师)11、超级航天BANG SPACE工作坊创意作品征集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术兼职:1、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城市导向分技术委员会委员2、美国学术期刊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Research审稿人3、中国雕塑学会会员4、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6、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专家库专家7、天津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副秘书长8、天津大学课程思政理事会理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