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3-4-27 23:40: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高阳
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主持两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在《装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艺术百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辅导学生学科比赛多次获奖,获得清华大学优秀论文奖,参加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做主题演讲。
近5年主持和参与项目
1.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UI 设计在手机 APP 界面设计中的应用》,2021
2.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2021
3.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级课题《云游南京博物院:后疫情时期数字文旅产品微信小程序开发与设计》,2020
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明清绘画风格品评》,2018
6. 国家社科基后期项目《民族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元代艺术风格演变研究》,2017第一参与
7.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的传承与现代化转型:以云贵川为例》,2018
8. 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中国画品鉴史研究》,2016
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题《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咨询及服务》,2016
近5年发表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手工艺传承及现代化路径转型研究——以云南周城地区为例》,《戏剧之家》,2019.11,SCD
2、《传承与出新并行的艺术史进程》,《美术与设计》,2019(11),CSSCI。第二作者
3.《“隐含”的读者对中画画品鉴史的影响》.《艺术评鉴》,2018(24),SCD。
4.《中国画品鉴理论的跨文化传播》.《艺术品鉴》,2018年12月下。
5.《思想文化因素对中国画品鉴史的影响》.《艺术品鉴》,2018年12月上。
6.《中国画品鉴史的分期》.《艺术评鉴》,2018(21),SCD。
7.《榫卯元素数字交互体验装置的开发与设计》.《戏剧之家》,2018(1),SCD。
8.《明代绘画中的复古现象》.《美术与设计》,2017(3),CSSCI。
9.《跨学科与再融合》.《艺术百家》2017(2),CSSCI。
出版专著:
《生命 自由 本真》,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年。







韩帆
女,教授,英国获博士学位及做博士后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议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专家,江苏省数字艺术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指委江苏专家组专家,国际某期刊的审稿专家。指导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电子竞技、文化创意与游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过欧盟多国合作研究项目、英国国家和中国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几十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得过国家级一等奖、省级特等奖等几十项大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近期主要研究项目包括:
·“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游戏与虚拟现实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为核心的用户体验系统开发;
·走进“一带一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民族文化探索与开发;
·导师工作室制在艺术类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以气象变迁为主题的严肃游戏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球气候变迁模拟系统开发与设计;
·三维虚拟现实动画开发--华为Si3.0视频制作;
·导师制在艺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Hovercast气象科普游戏软件开发与设计;
·汽车液压混合动力节能装置宣传设计;
·行星环境模拟和大气仿真开发与设计;
·行星环境模拟与大气仿真;
·创意空间气象模拟;
·增强现实天气预报与预警系统;
·浅析体感控制在用户体验中的应用;
·适应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探索高校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交互式音乐的解码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行为和差异化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适应创新型动漫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及教学实验平台建设;
·分形艺术图像和音乐的视觉美学再现
·旨在未来的空中交通管制控制的革新概念原型和视觉展示技术的3D-in-2D展示项目;
·发展全球购物的电子商务的虚拟着装试验模拟的HomeTex项目;
·Fakespace系统的多维可视化显示;
·用于工业评判织物缝制质量的接缝皱褶评估系统;
·基于回旋体表面重构的编织模式设计;
·三维服装设计和动画中的织物变形行为的模拟和分析;
·旨在全球购物(通过网络)研究虚拟着装试验中的遥远在线虚拟人的重构系统;
近期主要论文和专利包括:
·智能设备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研究-以皮影戏为例
·虚拟现实游戏设计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析虚拟现实对于媒体传播的作用;
·理疗仪,外观设计专利;
·公交站台,外观设计专利;
·玩具(双头车),外观设计专利;
·一种可盆栽的加湿器,实用新型专利;
·户外指示牌,外观设计专利;
·跨文化视角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端UI设计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探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园色彩规划;
·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创新模式的构建;
·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虚拟现实电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严肃游戏应用于青少年灾害防护;
·新媒体环境下严肃游戏对气象产业服务多元化研究;
·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研究;
·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理工类院校艺术学院教学管理探索;
·与“气象”特色相符的艺术人才培养观与培养实践研究;
·动画角色身份和其服饰造型设计;
·气象行业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动画传播策略研究;
·Pinch-and-PullwithSpatial-TemporalEnergyTrajectory:newdisplayconceptforin-flightenergymanagement;
·基于工作室制的动漫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理工科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初探;
·Improvingfutureairtrafficpunctuality:‘pinch-and-pull’targetwindows;
·GradeAssessmentofFabricSurfaceWrinklingbyUsingImageAnalysis;
·AlternativeVisualizationDisplayforFutureAirManagementUsingNon-ConventionalDevices;
·ModellingandVisualisationTechniquesforDynamicDrapeofTextilesandGarments;
·ImprovingFutureATMPunctualitywithTargetWindows;
·3D-in-2DDisplays:DisruptiveTechnologiesforFutureDesign;
·Concepts,Content,ContainersandControlsfor3D-in-2DPlanarDisplaysforATC;
·3DVirtualVisualizationofaRealIndividualfromFastParametricReconstructionandDigitalCloning;
·GradeAssessmentofFabricSurfaceWrinklewithComputerVision;
·ReconstructionandVirtualCloningofaHumanHead;
·ParametricReconstructionandWalkingLocomotionofaHumanBody;
·SimulationoftheDrapeBehaviourofGarmentsUsingFabricMechanics;
·ReconstructionofPersonalisedVirtualHumanApparelSystemIncorporatingNovelFabricMeasurement;
·ACompletePersonalisedVisualisationApparelSystemIncorporatingNovelFabricMeasurement;
·3DVirtualHumanModellingUsing2DImage;
·The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ofNewComputerVisionTechnologiesforGlobalRetailing;
·3DModelling,SimulationandVisualisationofVirtualWearerTrialswithDigitallyClonedHumans;
·ModellingRealHumansforVirtualGarmentsforHomeShopping;
·ModellingRealHumansforVirtualGarments;
·InvestigationofARemote,OnlineVirtualHumanReconstructionSystem;
·ARemote,On-Line3-DHumanMeasurementandReconstructionApproachforVirtualWearerTrialsinGlobalRetailing;







韩玉婷
女,教授,艺术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指导方向: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会议展览业协会会员,深圳朱与王广告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主持和主研项目主要包括: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传统工艺传承与特色小镇培育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SB003)
2、艺术设计专业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132033、202101133021)
3、文化强省战略下安徽省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为视角(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90)
4、安徽省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SK392)
5、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06SK264)
6、城市群景观系统生态“双修”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YSB037)
7、当代西方左翼美学思潮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SJB0163)
8、产业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动漫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D119)
代表性学术成果及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包括:
1、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
2、“新冠”疫情主题创作《疫线》《喷洒》,《电影文学》2020年第13期
3、设计作品——T恤,《艺术百家》2019年第1期
4、设计作品——文创产品,《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
5、新媒体时代下的美学逻辑转变与控制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6、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
7、质而不俚、香远益清,《美术观察》2016年第10期
8、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8期
9、《谁不说俺家乡美》栏目展现林木花卉的艺术手法,《当代电视》2015年第11期
10、出版物数字化版式设计与制作探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1期
11、猫眼电影APP的情感化设计,《传媒》2016年第10期
12、掩映生姿、极目远眺,《美术观察》2016年第10期
1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设计,《设计》2016年第3期
14、奥斯卡动画短片研究,《电影评介》2015年第9期
15、外观设计专利《展示架》(专利号ZL201830513427.0),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2月
16、外观设计专利《浮雕装饰面硬壳笔记本》(专利号ZL201630651364.6),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年6月
指导项目:
1、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红色主题纪念馆空间展示设计研究》(省级重点,项目编号:202110300042Z)
2、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10300098Y)
3、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南京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910300071Y)
4、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气象科普线上的网页界面开发与设计》(项目编号:201810300129)
5、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古建筑保护的创新形式与空间功能再设计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10300055)
6、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全民健身科普图形形象开发与设计》(项目编号:15KF112)
7、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高校体育场馆的空间展示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00169)
8、2014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台风灾害的三维模拟研究》(项目编号:201410300223)
9、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与发展途径》
10、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智能化APP设计》
11、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气象灾害应急科普app设计》(项目编号:SJCX18_0328)
12、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虚拟现实黄梅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SJCX17_0266)
指导专业学科竞赛获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气象科普大赛、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级专业学科竞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韩郁涛
数字媒体艺术系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博士研究生,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
论文:
1.《梅兰芳与红楼戏》发表于《梅兰芳学刊》第一辑,2018年10月
2.《新编昆曲<梧桐雨>的戏剧美学探析》发表于《中国戏剧》2018年第10期
3.《清中期戏曲家王筠生平新考》发表于《国学》第六辑,2018年11月
4.《唯美诗意的跨界演绎》发表于《文艺报》,2018年11月30日
5.昆曲《乐羊子妻·断布劝夫》,发表于2018年《剧影月报》增刊本
6.《清中期女性曲家王筠传奇作品研究》发表于《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十四辑,2018年12月
7.《默默耕耘 含蓄耕耘——一代昆“丑”姚继荪》发表于《传记文学》2019年第2期
8.《第二届中国梵净山傩文化学术研究会会议综述》发表于《贵州傩文化》2019年第3期
9.《略谈张艺谋电影中的戏曲与曲艺元素》发表于《四川戏剧》2019年第3期
10.《20世纪南戏研究及方法——从钱南扬到刘念兹》(第二作者)发表于《艺术学研究》2019年10月
11.《梅兰芳贴旦表演艺术初探》发表于《梅兰芳学刊》第三辑,2019年11月
12.《一次越剧在小剧场形式下的创新与示范——观越剧<僧繇>》发表于《剧作家》2019年第11期。
13.《新世纪中国古代戏曲文献整理出版情况回顾》(第二作者)发表于《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9年第9期。
14.《戏曲评论的本体价值回归——评刘祯〈戏曲:批评与立场〉》发表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参与项目:
1.参与2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第一编,项目编号:11&ZD107,目前第一编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
2.参与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07)







刘风豹
男,汉族,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计艺术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兼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曾在德国凯泽斯劳滕理工大学进行短期学术访问。长期致力于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住房与社会空间、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收缩与转型发展等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先后在《Sustainability》、《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城市规划》、《城市问题》、《经济地理》、《现代城市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被SSCI/SCIE检索1篇、EI检索1篇、CSSCI扩展板检索2篇、其它核心期刊2篇),负责和参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类专项规划近20项。主要讲授《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础》、研究生《设计史论》等课程,曾获第五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
邮箱:fengbao_liu@nuist.edu.cn
一、纵向课题
1. 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2022),在研,主持;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2022r056),在研,主持;
3. 致公党四川省委2022年度调研课题(三类104),在研,参与;
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ASH003),在研,课题组核心成员(3/7);
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SH058),已结题,课题组主要参与人。
二、主要代表论文
(一)期刊论文
1. LIU Fengbao, ZHU Xigan, LI Jianshu, et al. Progress of Gentrifi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 Bibliometric Review . Sustainability, 2019, 11(2), 367.(SSCI/SCIE)
2. LIU Fengbao, ZHANG Fan, SONG Yun, et 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Form of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of North of Hena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584):322-329. (EI)
3. SUN Jie, ZHU Xigang, SONG Weixuan, LIU Fengbao. Poverty Decentralization or Reconcentr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llected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8, 27 (2):57-65. (CSCD)
4. HUANG Qinshi, ZHU Xigang, LIU Chunhui, WU Wei, LIU Fengbao, ZHANG Xinyi.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MaxEnt Gravity Model Approach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20, 30(4). (SCIE)
5. 刘风豹,朱喜钢,黄琴诗,李建树.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养老设施研究进展. 现代城市研究, 2020(06):33-40.
6. 刘风豹,朱喜钢,祝明伟,邬伟萍. 整体观在公共建筑群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基地项目为例. 华中建筑, 2019,37(11):72-76.
7. 刘风豹,朱喜钢,孙洁,黄琴诗. 从分散走向聚焦:国内养老设施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南方建筑, 2019(04):97-103.
8. 刘风豹,朱喜钢,陈蛟,孙洁,林晓群. 城市收缩多维度、多尺度量化识别及成因研究——以转型期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7):37-46.
9. 谭小芳,朱喜钢,刘风豹. 基于POI数据的休闲旅游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城市建筑,2021,18 (27):97-102.
10. 解芳芳,孙洁,刘风豹. 社区营造进程中的乡村地方性建构特征与机制——以台湾中和社区为例.热带地理,2020,40(06):1039-1050.
11. 余思奇,朱喜钢,刘风豹,孙洁,吴言. 社会公平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一一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2020(08):18-25.
12. 黄琴诗;朱喜钢;曹钟茗;孙洁;刘风豹. 国外康养旅游研究的转型与趋势:基于英文文献的计量分析. 林业经济,2020(02):48-58.
13. 王晨,朱喜钢,孙洁,刘风豹.增长联盟驱动下的乡村中产化特征与效应研究——基于南京两个典型乡村的调查.上海城市规划,2019(03):119-124.
14. 龙菲菲,朱喜钢,孙洁,刘风豹.旅游中产化驱动下的村庄公共空间重塑研究——以南京市汤岗村为例.中国名城,2019(04):38-44.
15. 孙洁,朱喜钢,刘风豹,余思奇. 从“打传”事件透视城郊新建封闭社区的社会脆弱性——基于合肥市一小区的实证. 现代城市研究, 2019(03):2-9.
16. 黄琴诗,朱喜钢,吴伟进,刘风豹,钭利珍. 社会区视角下的市民化空间结构与阶段特征——以杭州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18,38(9) :114-121.
17. 孙洁,朱喜钢,宋伟轩,刘风豹. 贫困分散还是再集中:收储公租房的效应研究——基于江苏常州的实证. 城市规划, 2017,41(10):31-38.
18. 肖慧,刘风豹.有机食品消费的价值认同与地点的重新连接. 江西农业学报, 2017(12):137-142.
19. 林晓群,朱喜钢,孙洁,刘风豹. 现阶段封闭社区的社会隔离效应分析——以北京市一小区为例. 城市问题, 2016(12):4-10.
(2)会议论文
1. 刘风豹, 李建树, 张帆. 基于县域城乡统筹理念的中国县域养老设施发展路径探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7:14.
2. 何格, 刘风豹, 朱喜钢. 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住房与社区规划).,2021:9.
3. Fengbao Liu, Xigang Zhu, Jie Sun, et al. Shrinking Cities: Huge Challenges of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ransformation Period.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Beijing, China, 2016.(会议宣讲)
4. Fengbao Liu, Xigang Zhu, Jianshu Li, et al. A successful step from urban shrinkage to urban growth: A case study of Jiaozuo, one of the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China.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 Urban Development, London, UK, 2017.(会议宣讲)
5. Huang Qinshi, Zhu Xigang, Liu Fengbao, Sun Jie. Assessment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Social In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 Areas: Taking Hangzhou as an Example, 25th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Society Conference, Nanjing, China, 26-28 June 2019. (会议)
三、负责或参与的主要横向规划项目
1. 《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2021-2035)》,2021;
2. 《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20-2035)》,2020;
3. 《云南省“十四五”住房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2020;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专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镇村体系规划研究,2019;
5. 《洛阳市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2019;
6. 《衢州市教育小镇发展定位与概念设计》,2019;
7. 《南京市江北新区发展规划大纲》专题:基于城乡治理理念的江北新区社会空间规划研究,2018;
8. 《洛阳市现代市场体系规划(2016-2020)》,2016;
9.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总体规划(2016-2030)》,2015;
10. 《常州市金坛月季主题乐园暨百花广场景区提升规划》,2021;
11. 《龙胜县龙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2012;
12. 《广西全州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4-2025年)》,2014;
13. 《广西临桂县黄沙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
14. 《广西临桂县两江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
15. 《广西临桂县两江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2;
16. 《广西临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2012;
17. 《广西临桂县六塘镇柚子湾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2012;
18.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北阳镇云梦如意新型农村社区规划》,2012。







梁家年
艺术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学者,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自2006年开始,先后担任设计艺术学及艺术管理、设计学、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类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及科学技术史(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方向)博士生导师。招生指导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设计)
兼任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评议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古建彩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学术委员会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首届江苏省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包装工程》等杂志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时代一流设计专业及其课程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民族艺术》杂志编委及栏目主持。
先后毕业、研修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期致力于设计学与美术学、景观生态学、心理学的融合创新,探讨人居景观环境生态、中国传统工艺(建筑彩画艺术、竹制技艺)、设计艺术心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倡导性提出了“城市户外广告景观”、“城市圈景观形象系统”等概念理论。
一、主持完成(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省社科基金及中国高教学会、教育厅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代表性项目:
1、城市群景观系统生态“双修”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9.10.16
2、传统建筑彩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8.1-12
3、武汉城市景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湖北省社科基金.2016-2017
4、室内设计原理新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2020
5、设计艺术心理学,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2020
6、行业特色高校数字艺术人才培养跨学科课程和教材建设,江苏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2021
7、武汉城市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调研重点资助项目.2015-2016
8、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调研资助项目.2012-2013
9、湖北地区仿古建筑彩画艺术现状与创新研究,湖北省社科联,湖北思想库课题.2015-2016
10、湖北城镇化建设中体现地域生态特色研究,湖北省社科联,湖北思想库课题.2016-2017
二、主编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等教材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报纸发表论文、美术与设计作品80余篇幅,其中CSSCI、CPCI及人大复印资料收录20余篇幅。取得国家外观专利20余项。代表性成果:
1、设计艺术心理学,主编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2014年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020入围首届中国教材建设奖评选)
2、室内空间设计,主编教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8
3、城市户外广告景观规划与设计.个人专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7
4、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探讨.第一作者.装饰,2006(7)(中文核心、艺术权威期刊)
5、城市户外灯光广告—现代城市夜景规划建设新趋向.独著.装饰,2005(12)(中文核心、艺术权威期刊)
6、工科大学设计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生态构想,第一作者,高教探索2016(10)(中文核心、CSSCI期刊)
7、视觉景观与大学校园环境创新研究,第一作者.学习与实践,2016(2)(中文核心、CSSCI期刊)
8、现代仿古建筑彩画艺术设计述论.民族艺术.2008(4)(中文核心、CSSCI期刊)
9、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问题与创新战略探究,第一.湖北社会科学,2015(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0、工科大学艺术类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微,第一,高教探索2012(4)(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1、工科大学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第一作者,湖北社会科学2012(5)(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2、人工智能时代室内空间环境的生态设计,第一作者,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5)(中文核心期刊)
13、无题(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09(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4、梁家年美术作品选登(油画四副).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09(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5、仲春(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0(2)(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6、新夏(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1(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7、采荷之忆(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1(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8、冬荷(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2(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9、水仙之二(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2(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20、彩荷印象(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3(6)(中文核心、CSSCI期刊)
21、莲荷知秋(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4(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22、梁家年等传统建筑彩画小样选辑(工艺美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2)封二
23、仲夏、秋韵(油画).独立创作.艺术百家.2019(4)(CSSCI期刊)
24、彩云之南、印象风景(油画).独立创作.文艺研究,2020(2).(中文核心、CSSCI、权威期刊)
三、多篇智库成果得到省、市级主要领导阅示批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代表性成果:
1、关于推进湖北城镇化生态地域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第一.领导参阅(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15期,2018年6月1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肯定批示)
2、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设计研究.第一.咨询参考(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17期,2013年12月15日(原省委书记、副省长等阅示)
3、提质“香城泉都”形象,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第一.领导参阅(咸宁市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第2期,2014年10月30日(原咸宁市人民政府市长肯定批示)
4、加强城市家具建设,打造人居环境.第一.领导参阅(咸宁市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第9期,2017年11月6日
5、鄂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独著.鄂州政阅(鄂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02,2002年10月18日(原鄂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肯定批示)
6、打造咸宁生态旅游绿道,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领导参阅(咸宁市政府研究中心).2020第1期,(咸宁市人民政府市长肯定批示)
7、主动作为,警惕当前湖北暨武汉疫情防控中的“二次伤害”.咨询参考(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2020第25期
8、聚力打造“三绿”工程,助推咸宁公园城市建设.领导参阅(咸宁市人民政府研究中心).2020第8期,2020年6月1日(咸宁市委书记肯定批示)
9、关于加快建设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的建议,领导参考(咸宁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22第1期,2022年3月11日(咸宁市委书记肯定批示)
四、研究成果获发展研究奖、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省部级政府奖励7项,荣获国家省部级行业奖励10余项。荣获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会、省政府学位办等优秀指导教师奖励10余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类展赛获奖、发表作品等200余项幅。
代表性成果:
1、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湖北发展研究奖二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4.112、关于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实验区的调研与建议,湖北发展研究奖一等奖(排序第四),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2
3、提升“香城泉都”形象,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6.12
4、关于推进湖北城镇化生态地域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8.12
5、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创建研究(系列论文),第10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6.11
6、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湖北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序第二),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3
7、基于社会服务导向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构研究,湖北省第八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五),湖北省人民政府,2017.11
8、基于AI智能生成低模(lowpoly)科普可视化创新应用,科技创新奖·技术奖,中国电子影像行业协会,2022.12







罗灵芝
艺术与科技系副教授,艺术教育硕士。本科,研究生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建筑协会会员,江苏省会议展览业协会会员。
北京微观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主要研究方向:
体验性/叙事性展示设计研究
品牌空间设计、文创艺术品开发
活动策划及述行性空间设计研究
科研与获奖:
1,发表论文
罗灵芝.江苏省会展创意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改革与开放,2015(05):21-39.
罗灵芝.理工科院校开设家居装饰设计艺术通修课的教学实践思考.艺术教育,2015(05):96.
罗灵芝.探究我国对“包豪斯”的误读与扬弃——评《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中国教育学刊,2015(11):10.
罗灵芝.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媒介即讯息”.青年记者,2016(11):125-126.
罗灵芝,马骏,孙功伟.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下探讨艺术与科技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2016(08):116-117.
罗灵芝.视知觉理论下的肌理语言在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表现.福建茶叶,2018(11):83-84.
罗灵芝.叙事性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福建茶叶,2018(12):84-85.
罗灵芝.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气象科普展览品牌塑造.设计,2019(21):12-15.
罗灵芝.呼吸——“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标识系统设计.工业建筑,2019(08):212.
罗灵芝.博物馆空间设计.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24):178.
罗灵芝.版画《桥》.印染,2019.
2,论著出版
《中国当代设计全集▪第九卷建筑类篇▪展示篇》商务印书馆 副主编
3,科研成果
2012.7--2013.7参与完成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文化科技一体化——江苏省会展创意产业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SWB-001;
2015.7--2017.6参与完成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时代江苏创意文化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5YSC001;
2015.7--2016.12参与完成江苏省文化厅科研课题《互联网应用与江苏创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5YB25;
2020年 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项目;
4,专利成果
2018.10.30外观设计专利--工艺摆件授权号:4884536
5,指导学生并获奖
2019年第七届NCDA全国数字艺术大赛国家二等奖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第七届中国装饰设计大赛银奖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第六届紫金奖-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赛大学生创业创新奖;
2019年江苏省科普作品设计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2017年“中国展示,展示中国”首届全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铜奖最佳指导教师奖;
2017年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老师;
201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5年第九届全国商科院校展示设计大赛金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南京设计周浦口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指导教师;
2014-2015年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园公共基础设施的开发与设计》;
2016-2017年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废弃物在低技术环境设施中的再设计利用研究》;
2013-2014年指导学生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年第十二届南京国际车展文化长廊展示设计》;
2015-2016年指导学生实验室开放课题《郑和健康主题公园标识系统设计》;
2016-2017年指导学生实验室开放课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文化产品开发》;
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获得省赛一等奖,国赛一等奖各2项;
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NCDA全国大学生未来设计师竞赛省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赛二等奖1项;
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会展设计项目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6,教研及科研获奖
2015年第二届“紫金奖”文创大赛作品《中国健康港——连云港生命健康产业园体验中心》优秀奖;
2015年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
2017年“中国展示,展示中国”首届全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职业组银奖;
2017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于国际化校企政联合培养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第三;
2017年作品参展天印造化——2017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美术与设计作品展;
2019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核优秀奖;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核优秀奖;
7,主持社会项目:
2012年传媒与艺术学院实验室改造项目——20万横向课题;
2016年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新校区雕塑景墙及喷泉设计——10万横向课题;
2012年金地房地产公司名京售楼处室内装置及公共艺术品设计;
2012年南京绿博园农业嘉年华展览策划及空间设计;
2012年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地区主展位设计;
2012年金地房地产公司金地自在城中心景观公共艺术品设计;
2013年金地房地产公司金地自在城销售空间软装设计;
2013年意大利品牌玛格丽特南京德基广场店品牌空间设计;
2013年金地房地产公司“科学住家馆”展厅设计;
2013年江苏常熟大学科技园展馆设计;
2014年南京高淳中华绒螯蟹展示馆设计;
2014年连云港生命健康产业园体验中心展厅设计;
2016年北京微观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品牌设计;微观艺术工厂办公楼品牌空间设计;被公司聘请为设计总监;
2016年寻魏美食工作室玄武店品牌空间设计;
2016年英国伦敦设计节南京周剑桥艺术双城展策划及设计搭建;
2016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改造项目设计;
2017年“寻魏-淮扬名灶”店品牌空间设计;
2017年“寻魏-金陵十二菜”店品牌空间设计;
2018年“寻魏-随园”店品牌空间设计;
2018年广州省中山市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博物馆及室内空间设计;
2018年广州省中山市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标志及VI系统设计,园区标识系统设计;
2019年南京藤梦教育培训机构办公空间设计;
2019年南京税务局文化展厅设计;
2020年“寻魏-随园”奥体店品牌空间设计;
2021年Oasis品牌策划、品牌及空间设计;
2022年江苏广电荔枝文创品牌空间设计;
2023年英鹿教育办公空间设计;







文苑仲
1982年生,安徽阜阳人,东南大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副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美学与艺术理论。
发表论文:
1.《民族共识与美术革新——桂林版《扫荡报》的美术传播》,《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20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2.《借鉴他山与卓然自立——方闻的中国艺术史研究》,《阅江学刊》2019年第5期,SCD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詹姆逊当代艺术批评的方法建构与目标设定》,《文艺争鸣》2019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4.《文苑仲设计作品》,《艺术百家》2018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5.《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2018年第23期,SCD来源期刊
6.《从后现代主义到奇异性美学:詹姆逊对当代艺术的阐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7.《成为“无知的教师”——高校艺术专业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SCD来源期刊
8.《全球化时代审美解放话语的重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三重论域》,《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18年第4期转载学术观点
9.《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一种政治美学的视角》,《艺术百家》2017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10.《走向歧感现实,回归审美之真——雅克·朗西埃论艺术的政治功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1.《国外政治美学研究的五种范式》,《理论月刊》2015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2.《安东尼奥·奈格里论艺术》,《艺术百家》2014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3.《论朗西埃的现代艺术观》,《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出版专著:
1.《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出版,2020年第二次印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主持项目:
1.“当代国外左翼政治美学及其现实价值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
2.“当代国外左翼美学思潮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新美术运动的艺术传播研究”,2019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校级教改课题,2019
5.“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2020
参与项目: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新美术运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9
获奖:
1.”校十佳班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
2.”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2019
3.”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教师公共艺术课程微课大赛决赛获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18
4.”第九届‘高等学校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
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







王丹丹
艺术与科技系副教授,建筑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撰写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评议专家。2005年至今专注于造型艺术历史与理论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已结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一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编著十二本,主编六本,参与编写、翻译、译审六本。已在建筑学一级期刊、核心期刊、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中发表论文与译文二十篇。已讲授《建筑设计》课程八年,《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六年,累计学时1100余,获重要教学奖三项。
1.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408301,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的“形式与材料关系”再研究——以1930年代南京和1950年代北京为主要对象,2015.01-2017.12,已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578275,基于设计和建造双重视角下的“传统复兴”式大学校园历史性建筑保护和更新策略研究,2016.01-2019.12,已结题,主要参与人。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200802861048,材料策略: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价值反思与方法重构,2009.01-2011.12,已结题,主要参与人。
2. 著作
王丹丹著,森佩尔三个文本的形式原则比较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12.
王丹丹编,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学年鉴15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2.
王丹丹编,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教学年鉴16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12.
王丹丹编,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学年鉴17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12.
王丹丹编,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教学年鉴18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3.
王丹丹编,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教学年鉴19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3.
3. 主要文章
王丹丹著.再论“彩饰之争”.建筑师,2013,(3):27-35.
王丹丹著. 《风格论》中显见的与隐含的学科关系.建筑师, 2013,(5):6-11.
王丹丹著. 19世纪结构形态和结构材料关系的两面性.建筑师, 2014,(2):6-13.
王丹丹著.西方木构起源说与“轻”的意义,建筑学报(CSSCI期刊), 2014.12, 555: 80-85.
王丹丹著.用“图底”分析建筑. 新建筑,2008,(3):125-127.
王丹丹著.“过时的”和“即时的”材料策略. 新建筑,2010,(1):20-30.
王丹丹著. 《森配尔与风格问题》导读.时代建筑,2010,(1):120.
(美)耶胡达·萨弗兰著.王丹丹译. 情感与思想.时代建筑,2004,(6):55-56.
(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著. 王丹丹,孙陈译.各民族面饰风格在文化史进程中怎样自成一家和转化演变的. 时代建筑, 2010,(2):128-135.
王丹丹著.模糊的清晰——建构的悖论.建筑文化研究(1),2008:288-297.
(美)米切尔·席沃扎著.王丹丹译. 建筑学的建构哲学.建筑文化研究(1),2008:27-49.
(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著. 史永高,诸葛净,王丹丹译.建筑艺术四要素(选段). 建筑文化研究(1),2008:197-227.
(美)约瑟夫·里克沃特著. 王丹丹译.森佩尔与风格问题. 建筑文化研究(1),2008:228-240.
(美)罗伯特·C.旺布利著. 萧玥,王丹丹译.社会主义视野下的资本主义城市. 建筑文化研究(2),2009:371-377.
(意)曼弗雷多·塔夫里著. 王丹丹译. 重建的年代.建筑文化研究(4),2012:204-253.
(英)威廉·柯蒂斯著. 王骏阳,王丹丹译.十九世纪现代建筑思想. 20世纪世界建筑史(第一章),2012年第一版:20-31.
(英)威廉·柯蒂斯著. 青锋,王丹丹,贺勇译.工业化与城市. 20世纪世界建筑史(第二章),2012年第一版:32-49.
(英)威廉·柯蒂斯著. 王丹丹译. 民族神话与古典变革. 20世纪世界建筑史(第八章),2012年第一版:131-145.
(英)威廉·柯蒂斯著. 王骏阳,王丹丹译.十九世纪现代建筑思想. 20世纪世界建筑史(第一章),2012年第一版:20-31.
4.奖项
2016年“全国高校建筑设计教案/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优秀作业指导老师奖(1/1)
2016年“全国高校建筑设计教案/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优秀作业优秀教案奖(3/3)
2019年“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前100名入围奖指导教师奖(1/1)







杨飞飞
数字媒体艺术系教授,女,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指导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学习经历:
1999.9—2004.6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设计艺术学,学士
2004.9—2007.6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
2009.9—2012.6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2015.9—2019.6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艺术学
二、科研方面:
主持3项省部级、2项教育厅课题、1项横向课题。其中包括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一项;一部专著2018年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论文《文化资源视角下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思路》《苏州非遗特色小镇与苏绣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分别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第七次与第九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的艺术评论文章被多家主流报刊媒体转载;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等,并做主题发言;
部分发表论文如下:
1.《网络艺术视觉形象塑造与文化价值的开发——以“荫余堂”网站为例》,发表于《美术与设计》2014年第06期。
2.《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保护探索——以惠山泥人、常州梳篦、苏绣为例》,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4年第05期。
3.《江苏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开发与设计方法探析》,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5年第04期。
4.《科普动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于《设计艺术研究》2015年第5期
5.《多元民族文化遗产与城市形象品牌建构研究——以“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为例》,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6年第02期
6.《新媒体时代气象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发表于《青年记者》2016年第12期
7.《新媒体艺术对数字生态城市理念的传播》,发表于《设计》2016年第08期
8.《“互联网+”背景下气象创意文化产业平台构建研究》,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7年第01期
9.《文化旅游开发下南京古镇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以“淳溪镇”为例》,发表于《美术与设计》2017年第06期
10.《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思路》,发表于《文化产业研究》2018年第19期
11.《非遗传承与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以浙江非遗主题小镇为例》,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9年第04期
12.《苏州非遗特色小镇与苏绣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20年第01期
三、教研情况:
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教学竞赛奖五项,其中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与二等奖各一项;指导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两项;指导学生获得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等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二十余项。







张可明
中国国家特聘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端人才,MXII创意创新院院长,首席特聘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博士毕业于英国,为一位横跨人文社科、媒体科技与设计创新的交叉型科研学者,以年度最优荣誉,获得世界排行前100的国际知名院校的数字媒体、设计策略、信息科技与知识产权法、信息与科技管理、语言学、教育学、音乐、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共10个专业学位。
在英国、澳洲生活工作17年,于世界著名大学及业界担任终身教授、研究院总监、首席科研专家、设计总监、系主任、课程总监、大学高层领导团队成员等职位。科研及专业领域为策略传播、视觉传意、数字媒体、体验创新,从事有关的教学、科研、实践与管理20余年, 领导了200多名员工和2,500名学生。
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一类拨款科研项目共30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SCI、SSCI、AHCI收录24篇,以一区为主,荣获国际最佳论文奖3项,担任国际大会主旨发言人和特邀演讲嘉宾65次。主张跨学科、重科研、联产业,荣获大学传奇教授美誉,以及卓越教学奖4项。
兼任多所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业界人才培训专家顾问, 媒体科技专家顾问, 亦曾担任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香港等多个设计学会、传播协会、教育联盟的国际顾问、理事会委员、公共关系主席, 著名SSCI国际期刊编委, 国家基金评审委员, 国际会议大会主席, 教師英語能力評核委员, 多份国际学术期刊和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评审委员, 以及多家高等院校的课程审批委员会主席、外审委员等。
部份科研成果:
1.Cheung, Ming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xperience Design. Oxfordshire, UK: Routledge.
2.Cheung, Ming, & Chen, Z.T. “Power, freedom and privacy on a disciplinary and control Facebook: implications for Internet governa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65 .
3.Cheung, Ming, Smith, N., & Craven, O. “The impacts of public art on cities, places and people’s lives”, 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52, 37-50 .
4.Chen, Z.T., & Cheung, Ming “Consumption as extended carnival on Tmall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social semiotic multimodal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banner ads”, Social Semiotics, 32, 163-183 .
5.Cheung, Ming, & McCarthy, W. “Authentically Disney, distinctly Chinese and faintly American: the emotional branding of Disneyland in Shanghai”, Semiotica, 226, 107-133 .
6.Chen, Z.T., & Cheung, Ming “Privacy perception and protection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WeChat”,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279-289 .
7.McCarthy, W., & Cheung, Ming “The first and last signs of Main Street: semiosis and modality in California and Hong Kong Disneylands”, Social Semiotics, 28, 443-471 .
8.Cheung, Ming “User experience design in digital service innovation”, in P. Sparke and F. Fisher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Design Studies, pp. 330-338. Oxfordshire, UK: Routledge.
9.White, R., & Cheung, Ming “Communication of fantasy spor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by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wri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58, 192-207 .
10.Cheung, Ming “Copyright challenges facing the website design industry: a survey with creative directors in Hong Kong”, The Design Journal, 17, 291-313 .
11.Cheung, M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nd the dream of glocalisation”, Social Semiotics, 24, 225-242 .
12.Cheung, Ming, & Fan, J. “Carbon reduction in a high-density city: a case study of Langham Place Hotel Mongkok Hong Kong”, Renewable Energy, 50, 433-440 .
13.Cheung, Ming “When mind, heart, and hands meet: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design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22, 489-511 .
14.Cheung, Ming “The branding of a quality liquor as a symbolic effort toward bringing China forward culturall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uliangye and Absolut Vodka”, Semiotica, 2012, 471-499 .
15.Cheung, Ming “Design thinking in healthcare: innov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PD Process”, The Design Journal, 15, 299-324 .
16.Cheung, Ming “Shanzhai phenomenon in China: the disparity between IPR legislation and enforc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 43, 3-20 .
17.Cheung, M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sign of electronic direct mail messages: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communica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54, 279-298 .
18.Cheung, Ming “Sales promotion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 thematic analysi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3, 1061-1079 .
19.Cheung, Ming “Creativity in advertising design educ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structional Science, 39, 843-864 .
20.Cheung, Ming “The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ersuasiv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 cross-linguistic socio-cultural analysi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2, 354-376 .







朱言坤
女,汉族,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毕业,研究生学历,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戏剧与影视学,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艺术百家》《江苏社会科学》《南大戏剧论丛》等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主要讲授《传播学》《学术规范》《动态图形设计》《游戏概念设计》等课程。
代表作:
吉加·维尔托夫与百年中国电影——以《持摄影机的男人》《延安与八路军》《马大夫的诊所》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20(6)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21.4)全文转载
论中国电视剧符号学的理论建构及其功能意义.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爱森斯坦对中国现代电影理论的影响.南大戏剧论丛,2022(2)
联系方式:003371@nuist.edu.cn







高明珍
女,数字媒体系副教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国巴黎六大、加拿大女王大学访问学者。指导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一、部分获奖
1.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第七届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3.第五届、第六届江苏省科普公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奖(2/6)
5.2020江苏省“艺融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6.2017年优秀班主任奖
7.20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8.2012江苏省第八届大学生文化节“影像青春”校园微电影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
9.20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10.编剧气象动画《逃走的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最佳中国动画短片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吉林国际动漫大展“吉林动画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奖、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白杨奖”竞赛单元动画类决赛奖。
二、主持完成研究课题
1. 2020年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气象影视人才培养研究”(2020ZZXM43,在研)研究起止时间:2020.02-2021.02
2. 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项目“互联网时代江苏创意文化开发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7.12
3. 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培植江苏文化产业新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5.12
4. 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7.6
5. 2015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互联网应用与江苏创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6.12
6. 2015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互联网应用与江苏创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6.1
三、近五年代表性学术成果
1.高明珍,漫威电影对立“身体图式”叙事美学分析2020(08):68-70
2.高明珍,谢倩玮.皮克斯动画电影国际化叙事探析.电影文学,2018(22):146-148.
3.高明珍.漫威电影的类型化叙事及反类型变奏.四川戏剧,2018(07):109-112.
4.高明珍.国产IP电影“内容为王”的重构路径.电影文学,2018(10):24-26.
5.高明珍,胡昆.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电影跨媒介发展策略.青年记者,2017(18):74-75.
6.高明珍,光唯.电影《心迷宫》之结构主义叙事学解读.四川戏剧,2017(05):76-79.
7.高明珍.抢抓互联网+机遇发展江苏创意文化产业.唯实,2017(05):74-75.
8.高明珍,光唯.微电影开放性叙事分析.电影文学,2016(20):14-16.
四、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指导学生创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奖、江苏省科普公益大赛、全国气象科普创意大赛、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紫金展等等国赛、省赛一二三等奖共几十项。
2.指导学生获得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立项多项。







高原
艺术与科技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景观建筑学双硕士。招生指导方向:环境设计。分别毕业于学位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建筑系(UNIVERSITA’DEGLISTUDENTIDIGENOVA,ITALY)。
------------------------------------------------------------------------------------------------------
2019年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工作营特聘导师;2019、2022年设计马拉松特聘评委、指导教师;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特聘专家;向阳计划公益设计志愿服务公益导师;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HIGHLANDSTUDIO社区研究工作室创始人。
------------------------------------------------------------------------------------------------------
EMAIL: 326224844@qq.com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历史区域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传承与创新;
儿童友好型社区景观服务设计;
全龄化背景下的包容性设计研究;
心理空间营造与设计方法创新研究。
------------------------------------------------------------------------------------------------------
参与研究项目:
环境景观类
2010.10意大利都灵周边地区区块景观价值分析
2011.02意大利热那亚LAVAGNA城市废旧区块改造修复项目
2011.03意大利热那亚绿博会风之花园设计方案
2011.10意大利热那亚GENOVABRIN工业区老城区景观规划改造设计项目
2011.11意大利米兰COMASINA老年居住区调研
2011.12意大利米兰PIAZZAAPRILE25广场圣诞主题设计
2012.01意大利MONGTEPENNA山区CASAFORESTALE森林接待区景观改造设计
2012.05德国BESUCHERBERGWERK区F60采矿基地废弃空间规划修复与设计
2012.07毕业设计《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区景观修复设计---老城南门东片区空间的设计与思考》
2015.07X-STREEPLAN南京城市街道空间概念设计
2015.06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文科图书馆后花园休读点改造工程
2017.09 《故城》中国水慢城历史区域景观地标方案
2018.07南京大油坊巷老旧民居社区景观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2018.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藕坊园校园历史景观更新方案设计
2018.10设计马拉松《银发老人生活---老年人宜居生活空间调研与设计》
2019.02兴化市海南镇社区文化景观设计
2019.10X-PLAN青岛里院改造计划
2019.10设计马拉松《请坐--社区活动空间调研及解决方案》
2019.11平安巷历史性地块社区人居环境微更新设计研究
2021.12南京梅园新村社区人居环境微更新设计研究
2022.07南京科技馆“双碳”科普主题园区景观设计
2022.08   护梅山坊---基于生活视角下的黄金井村在地性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类
2017.03亲近母语南京紫东儿童学堂文化氛围提升及室内设计
2017.052017年南京文交会“阿里巴巴”展厅及“321人才”展厅
2017.11“南京周”金鹰人文客厅展厅设计
2018.05英国伦敦“禾”餐厅设计
2018.06亲近母语扬州金都会儿童学堂文化氛围提升及室内设计
2018.11美国联合国“南京味道”晚宴厅及南京周文化展厅设计
2019.05国家电网南京总部智能输变电管控中心设计
2019.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IC信息共享空间方案设计
2019.10南京审计学院江苏省大学生心理服务咨询空间设计
2020.02亲近母语儿童分级阅读馆推广模块空间设计
2020.07国防科技大学心理空间环境提升设计
2021.07鼓楼城市管养展示空间设计
2021.07特殊教育学院心理空间环境提升设计
2021.09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环境提升设计
2021.08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办公空间环境提升设计
2022.08长三角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环境提升设计
2022.09锁金村社区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空间环境提升设计
------------------------------------------------------------------------------------------------------
科研与获奖
1、发表文章
高原.城市自然灾害性废弃空间的景观改造分析与研究——以意大利LAVAGNA(拉瓦尼亚)市城区防汛河道废弃空间景观改造为例.美与时代(上旬刊),2014,000(009):58-61.
高原.黑白反转图像中的城市肌理——街道与建筑空间平面构成形态分析.美与时代(上旬刊),2014,000(010):80-81.
高原,汪瑞.从“图象”到“图像”的转变——浅谈历届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的演变与启发.美与时代(6):57-60.
汪瑞,高原.关于适老型智能卫浴空间的探索.美与时代(上),2015(07):90-92.
高原,张俊义,李林炜.气象类产品APP界面中的色彩与图形运用分析.美与时代:创意(上),2016.
高原,汪瑞.自然教学法在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中的运用与思考.戏剧之家,2018.
高原;杨皖;李奕文;汪瑞.历史性民居群落空间老年人群宜居要素分析——以南京老城南大油坊巷片段为例.戏剧之家(28):179-182.
高原.高原[设计作品].艺术百家,2020:1.
高原,汪瑞,杨于晴,秦梓云,蒋俊杰,缪佳琦.城市历史地段人居环境幸福指数的界定及研究——以南京老城南平安巷为例.城市住宅.2020:63-67.
高原.金陵古运渎片区遗产保护与文旅资源协同发展研究.城市住宅.2020:11.
高原.重构复兴 多元共生——青岛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更新策略研究.2020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0:45-48.
2、教材出版
汪瑞、曾莹莹、高原著,环境艺术设计制图,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
高原、吕瑶磊、平凡,数码摄影后期处理秘笈:PhotoshopCC抠图、合成与特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第一版.
3、相关科研
2021年度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市打造全国一流数字历史文化名城对策研究”(21YB31);
2021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秦淮河明代文化景观遗产发掘与数字化文旅建设研究”(2021SJA0162);
2019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资助《遗产廊道理念下南京六朝运渎遗脉文物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保护研究》(19YB58);
2020 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 MARS 虚拟仿真技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2020 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 BIM 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实 践基地建设项目》;
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实训 及激光加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指导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重点项目 :“十里秦淮”城市微展空间设计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00059Z)
指导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心舍—大学校园“心理+”盲盒空间开发与设计
指导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字孪生MARS技术下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研究——以老城南历史片区为例”(项目编号:XJDC202110300505 )
指导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GIS的全龄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为例(项目编号:202010300256)
指导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城市历史地段人居环境幸福指数的界定与研究——以南京老城南平安巷为例(项目编号:201910300153)
指导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老年人需求下的南京大油坊巷老民居空间改造研究(项目编号:201810300008Z)
4.指导获奖
2021-2022年期间
指导获奖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国奖三等奖 2项
指导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目;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指导第13届大广赛 全国总评审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
指导2021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指导2021全国大中学生第十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组国家级银奖
指导2021(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
5.个人获奖
2022获校级青年五四奖章
2022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全国高校优秀组织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1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江苏赛区 优秀指导教师
2021首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大赛公共艺术教育组个人全能二等奖
2019北京设计周DESIGNDAY设计马拉松大赛(银奖)优秀辅导教师
2019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铜奖)优秀辅导教师
2018第十二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环艺设计组银奖
2018北京设计周DESIGNDAY设计马拉松大赛银发社区组银奖
2018优秀教师表彰颁奖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绚丽年华第十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评一等奖
2016优秀教师表彰颁奖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第九届全国商科院校展示设计大赛(银奖)优秀辅导教师
2015全国大学生第四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优秀辅导教师
2015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组委会(铜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5第五届中国营造2015年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专业组铜奖
2015第二届紫金文创设计大赛环境艺术组入围作品奖
2014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工艺设计展(银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4传承与创新.“宝庆银楼杯”南京金银细工创意设计大赛(银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4全国大学生第四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优秀辅导教师
2014优秀教师表彰颁奖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程娟
女,副教授,艺术设计方向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字媒介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移动多媒体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武汉大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硕士,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传播、新媒体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方向等。在计算机类和传播类国际期刊和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以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担任国际EI期刊审稿人,并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数字艺术专业教材,指导学生参加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和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并获得最佳指导老师和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1、论文成果: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少儿图书创新设计策略. 出版发行研究, 2015(7):44-46.
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阅读推广持续意愿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18, No.317(04):68-73.
ConstructionofInteractiveTeachingSystemforCourseofMechanicalDrawingBasedonMobile
AugmentedRealityTechn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ofEmergingTechnologiesinLearning, 2018, 13(0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煤炭开采场景与过程的模拟实现. 煤炭技术, 2012, 031(006):98-99.
提升品牌陶瓷营销中的包装设计策略. 中国商贸,2011, 30(v.21;No.127):47-48.
竞赛制与双证制结合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53-54.
陶瓷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利用.兰台世界,2012
2、项目成果:
第一主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智能终端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开发数字映射技术研究”
第一主持省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计算机影视多媒体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创新”
第一主持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资格与竞赛选拔”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复合型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二主持省教学改革项目“高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研究和实践”
第一主持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文化资源三维保护及展示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第一主持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