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导师信息汇总
田密蜜
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电子邮箱:tmm518@zjut.edu.cn
个人简介
1997至2001年就读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设计,获学士学位。
2001至2004年就读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设计,获硕士学位。
2004至今任职浙江工业大学。
2016至2017英国法尔茅斯大学访问学者。
2019至今就读武汉理工大学,攻读设计学博士学位。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环境设计学科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城镇环境更新设计及历史文化村镇环境的保护传承。主持国家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浙江省哲学社科、厅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新美术》、《装饰》CSSCI期刊收录3篇,SSCI收录1篇。出版专著二部,教材三部。
论文获浙江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学会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论文学术奖。设计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入选奖,多次在国家一级协会主办的设计竞赛中获金奖。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多项学科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教学与课程
主讲课程:
本科生《环境设计手绘表现》、《景观小品设计》
研究生《城镇环境更新设计》
主持教学改革项目:
1浙江工业大学校教改课题《<建筑初步>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实践(JG1032)》
2浙江工业大学校级课堂改革项目《<专业绘画>开放型课堂教学改革(KG201747)》
3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设计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4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城镇环境更新设计》
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
1 《包豪斯教学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新西部》,2009年20期(总第147期),1/3。
2 《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发表于《消费导刊》,2009年11月,1/3。
3 《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制图语言训练》,发表于《华中建筑》,2010年08月总159期,1/2。
编写教材:
《设计概论》,编著,吉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86-3441-9,2010年03月出版,1/1。
育人成果
指导学生获奖:
12010、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获大学组入选奖和三等奖,本人获全国高校美术教育成果奖。
22020年指导本科生参加中国好创意第14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共享空间组作品《聚力再生——后疫情的思考》获银奖。
32021年指导研究生参加CBDA装饰设计奖,园林景观空间组作品《怡乐园——疫情背景下的老年心灵疗愈空间》、《日市夜戏—— 基于“后疫情”时期的台州集市空间更新》获银奖和铜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21年指导本科生参加中国好创意第15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数字视频组作品《双西合璧-慢性道景观设计》获三等奖。
52021年指导研究生参加亚洲设计学年奖,更新改造与转型组作品《一碗面、一座城——基于文化基因视角下四川省觉慧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获优秀奖。
科研项目
主持纵向课题:
1浙江工业大学校基金《探讨未来生态农村交通道路景观模式(20070141)》(2007.1-2008.12)。
2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探讨新农村景观建设—农村道路交通景观模式(07B07)》(2007.7-2008.12)。
3浙江工业大学校人文社科预研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市人居景观生态模式研究(1203118011708)》(2012.12-2014.12)。
4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市人居环境更新设计研究(Y201329762)》(2013.7-2016.10)。
5浙江省社科联年度课题《浙江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型进程中的街道环境更新设计研究(2013N227)》(2013.7-2015.5) 。
6杭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小城市培育”建设中的街道环境更新设计研究(A13WH01)》(2013.7-2014.7)。
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城镇街道景观演化特征、演进机理及其优化路径研究——以浙中地区为例(16NDJC215YB)》(2015.9-2017.9)。
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生态与文化双修的特色小镇环境设计策略研究(18YJC760078)》(2018.9-2022.9)。
9浙江工业大学文科实验室数据库建设项目《浙江历史文化村镇空间人文数据库》(GZ21681180011)(2021.12-2023.12)。
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时代创建长三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传承体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22BSH043)》(2022.9-2025.7)
科研成果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 《 Walking in 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Pedestrian Walking Behavior and Walking Experience》,《Land》, 2022, Volume 11, Issue 9, 1491,SSCI检索。
2 《英国法尔茅斯大学室内设计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发表于《新美术》,2020,41(05).
3 《中国城镇街道景观演变的研究 以浙江义乌为例》,发表于《新美术》,2017,38.
4 《“如画”观念影响下的英国乡村园林景观营造途径与方法》,发表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1).
5 《小城市建设中街道环境的现状与更新设计策略——以浙江为例》,发表于《杭州研究》,2015,(04).
6 《基于传统美学思想的浙江小城市街道环境更新设计研究》,发表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4).
7 《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特色文脉延续——以佛堂镇街景更新设计为例》,发表于《装饰》,2014,(01).
8 《江南古村落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发表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3).
9 《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制图语言训练》,发表于《华中建筑》,2010,28(08).
10 《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浙江地区古村落为例》,发表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38(04).
11《基于低碳生态经济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探析》,发表于《新西部》,2010,(06).
12《探索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生态观》,发表于《华中建筑》,2010,28(04).
1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未来农村道路景观模式探讨——以江汉平原地区农村道路为例》,发表于《新西部》,2009,(11).
14《包豪斯教学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新西部》,2009,(10).
15《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发表于《消费导刊》,2009,(20).
16《江汉平原地区农村若干景观元素研讨》,发表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17《探索城市的绿色空间——人工湿地园在城市立交地面景观设计中的营造》,发表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04).
18《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echnology in Urban Landscape Designs》,发表于Mechatronics and Intelligent Materials,ISBN-13978-3-03785-069-5,2011年05月,EI检索.
19《Study on Detailed Design of Kitchen and Bath in Small and Middle-sized Apartments》,发表于Frontiers of Green Building,Materials and Civil Engineering, ISBN-13978-3-03785-203-3,2011年08月,EI检索.
20《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Village Landscape In the Information Age》发表于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Electrics, Communic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Proceedings,ISBN978-1-4419-8848-5, 2011年3月.
21《 Exploration about the ecological model of road landscap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landscape》,发表于Frontiers of Green Building,Materials and Civil Engineering II,ISBN-13:978-3-03785-466-2,2012年6月,EI检索.
独著专著:
1 《当代艺术设计理论集——中国景观设计思辨》,河南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5-07102-5,2010年6月出版。
2 《女性视角下城镇街道景观的传承与更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ISBN 978-7-5170-9689-4,2021年6月出版。
外观设计专利:
《信息导视牌(专利号ZL201330298321.6)》、《自行车停放架(专利号ZL201330298319.3)》、《路灯(专利号ZL201330298529.2)》。
论文获奖:
1 论文《探索城市的绿色空间——人工湿地园在城市立交地面景观设计中的营造》获浙江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学会奖(证书编号2007005)。
2 论文《“如画”观念影响下的英国乡村园林景观营造途径与方法》获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主办的2021“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教学实践成果奖。
设计获奖:
1 设计作品《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生态景观模式研究》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为中国而设计”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银奖;获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入选奖。
2 设计作品《佛堂双林路建筑景观改造方案》获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等主办的“中国好创意第13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环境设计组金奖。
3 设计作品《云森智慧产业园建筑景观更新设计》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主办的“2018-2019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景观设计方案金奖。
4 设计作品《谭纶文化公园景观方案设计》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等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最佳设计作品金奖。
孙以栋
研究方向: 传统人居文化研究、传统文化创意设计研究
电子邮箱: 1837199559@qq.com
孙以栋.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966年12月生,高级工程师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浙江工业大学总支部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91年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毕业
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和山堂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浙江工业大学钱塘江流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智库主任
2020年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省域治理现代化高端研究平台)
主要学术兼职
2016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2016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浙江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
2020年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5年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浙江传统村落(镇)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秘书长)
2020年浙江省文创产业规划与技术评估中心副主任兼文创产业规划院院长
2018年浙江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院规划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课题评委,浙江、青海、广西等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等
主持重要课题
201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空间保护与更新》(16BG115)
2019年度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项目《金庸武侠地理资源开发与区域协同策略研究》
2018年度文化和旅游智库项目《乡村振兴与中国休闲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研究》(18ZK10)
子课题《中国乡村自然与人文生活空间资源保护与品质更新提升》
2013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 《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传统古村名镇的人居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浙江深奥古镇为例》(2013GH023)
2015年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基于3DGIS技术和动画电影手法的不可移动文物虚拟现实活化传承技术应用——以湖州市丝绸古镇南浔为例》
2019年文化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浙江杭州文化和科技融合数据采集》
2017年浙江省文化厅 《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年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历史环境保护研究》
2021年杭州钱塘江管委会、杭州发展中心 《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发展与实施策略研究及典型文化场景策划》
2018年杭州文化精品工程《杭州钱塘江流域传统村落影像志》
2016年度江干区百人计划创业项目《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创新性设计》
2017年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构建杭州记忆共享平台保护和传承杭州历史文化的研究》
2019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传承标杆区”建设策略建议》及《南宋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建议》
2018年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文化书院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研究》
2019杭州西湖博物馆西湖学研究课题《提升西湖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影响力研究》
2018年完成调研报告《钱塘江流域传统村落踪影》《钱塘江流域民俗文化掠影》(200万字近10000张图片资料)。
2018年余杭社科联重大项目《余杭城市雕塑规划设计》,成果获区委书记批示
2016年浙江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资助一般项目《中国青瓷工艺文化遗产的“活化”设计研究》。
2019年衢州文旅局《衢州南孔古城区域文化普查项目》
2019年白马湖管委会《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2020年贵州隆里乡政府 《隆里古城规划设计》
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报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浙江省十四五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浙江省加快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意见》
领导批示与提案
2020年《加快推动钱塘江流域文明体系构建与研究的建议》获浙江省时任省长袁家军、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副省长成岳冲、省发改委主任孟刚等领导肯定性批示。
2020年《关于助力浙江建设重要窗口加快推动钱塘江文明体系构建的行动建议》获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批示。
2021年《整体构建钱塘江文明体系是浙江新时代面临的重要使命》列为省“两会”民进浙江团队提案。
2020年《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民俗文化保护与重塑的建议》被民进中央民进组提案提交2020全国政协大会。
成果获奖
获民进中央2020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
民进浙江省委会2020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二等奖
陈炜
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
电子邮箱: 380024135@qq.com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教师、副教授、硕导。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IID-ASC)理事、浙江省环境艺术家协会理事。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实践24年,关注城市更新、建筑改造、空间艺术等设计实践与学术研究,完成相关课题项目3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依托传统建筑构件---牛腿,进行绘画记录和创作,探索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表现形式,在杭州、义乌、纽约举办个展5次、在杭州、上海、米兰参加艺术展10次。个人艺术经历先后被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每日商报、浙江经视、杭州综合、谷雨传媒、二更(更杭州)、杭州公交移动视频等媒体报道。专著《匠心随笔---牛腿》获”2014中国最美书”称号,个人入选杭州市文明办、每日商报出版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辑-------我的杭州我的城》。2021年入选10位年度杭州文旅新势力之一。
一、学历简况:
1993----1997 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学士)
2001----2003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课程研究生(同等学历)2006----2008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硕士(设计学专业)2013 ---2014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二、专业背景:环境设计
三、展览经历:
2022年11月,杭氧厂房———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参展
2022年9月,杭州万科LOFT49———灵感季,策展
2021年11月,谷田美术馆———小调,个展
2020年7月,宝龙艺术中心——无剧本艺术展,参展;
2019年3月,宝龙艺术中心——牛腿线体艺术展,个展;
2018年12月,中共义乌宣传部----牛腿线体艺术,佛堂镇新话剧院,个展;
2018年4月,杭州首届新紫砂跨媒介展----新生一季,三尚美术馆,参展;
2018年4月,牛腿线体艺术,上海设计周(小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参展;
2017.10~2018.1,艺术无界,杭州嘉里中心,个展;
2017.10,融当代设计展(牛腿铜盘),远洋乐堤港,参展;
2017.5.20—5.21,牛腿线体艺术,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个展;
2017.4.5---4.9,融当代设计展(牛腿铜盘),意大利米兰蒸汽工厂创意园,参展;
2017.3.24—3.30,牛腿线体艺术,丝绸博物馆(晓风书屋),个展;
2017.3.03—3.23,牛腿线体艺术,东信和创园(盐花空间),个展;
2017.1.25—3.02,牛腿线体艺术,富阳龙门古镇(龙门美术馆),个展;
2016.10.20—10.24,牛腿线体艺术,杭州第十届文博会(谷雨传媒),参展;
2017.4.5---4.9,融当代设计展(牛腿铜盘),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参展;
2016.7.19—7.30,牛腿线体艺术,美国纽约Ouchi画廊,个展;
2016.4.27—4.30,牛腿线体艺术,义乌第11届文化产品交易会,参展;
四、参加活动:
2022年3月,杭州万科“100%”艺术计划项目及樱花市集
2021年6月,西湖音乐节“飞鸟市集”,参与;
2020年11月10日,第15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博会”,E1“浙江非遗生活馆”,参与;
2017.3.25—3.26,樱花市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参与;
2017.8.19,小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参与;
2017.5.12—5.14,嘉里中心感知匠艺、杭州觅寻你我光采,杭州嘉里中心,参与
获奖荣誉:2016年12月,6件绘画作品被《国家地理-风物志》收录;2件绘画作品分别被国 ;
家地理和义乌佛堂镇旅游管委会收藏;
2014年8月,出版专著《匠心随笔---牛腿》,同年12月评为“2014中国最美书”称号;
武文婷
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评价与优化
电子邮箱: wuwenting@zjut.edu.cn
个人简介:
2000年6月至今在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教学委员会委员,学院环境设计方向重点科研骨干,主要从事城市绿地评价与优化、环境可持续管理方向的研究。思想端正,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业绩突出。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优良,深受学生好评;主持了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被评为校级和院级优秀工作者。
教学与课程:
主讲的研究生课程: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研究
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园林设计;植物造景;住区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专项景观设计 ;造园与理景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纵向项目如下:
(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城市雨水花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主持
(2)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城市雨水花园优化评价的关键驱动路径研究,主持
(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般项目,LY18C160007,基于“供需复合指数”模型的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公平绩效评估研究——以杭州市下沙新城为例,主要成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优化评估的关键驱动机制研究,主持
(5)浙江省社科联专项课题,城市绿地植物的负面效应调查研究,主持
(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专家和公众角度的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和优化实证研究,主持
(7)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中庭植物景观模块化研究,主持
(8)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规划课题,城市集约化住区老年人景观环境心理和行为需求及其设计策略,主持
(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生态与文化双修的特色小镇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主要成员
(1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般项目,园林植物色彩谱系构建的研究,主要成员
(11)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型进程中的街道环境更新设计研究,主要成员
(12)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当代住区园艺空间DIY手册,主要成员
(13)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自然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之冲突与融合,主要成员
(14)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城市植物景观公众评价体系研究,主要成员
(15)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杭州新移民聚居空间现状、问题及其支持需求调研--以杭州城西若干移民社区为例,主要成员
(16)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杭州历史商业休闲街区开发新模式与民间商业品牌文化竞争力研究,主要成员
(17)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规划课题,城市老龄人口居住郊区化养老模式现状与居住环境支持研究,主要成员
主持的横向项目主要有温岭市东辉路街心绿地规划设计、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绿化景观设计、温岭市东辉公园系统调整方案、南屏小区三期环境设计、碧浪山庄环境设计、盾安精工办公大楼外环境设计、金清大港两侧沿河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开元小区一期沿河景观设计、徐州鼓楼生态园D地块景观设计、格林乡村公园标识系统、西湖花会方案设计等。
黄焱
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景观设计,景观美学
电子邮箱: huangyan@zjut.edu.cn
个人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先后任职于国内知名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现任职于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
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等纵向课题数十项。主持和参与重大横向和一般横向课题几十项,累计项目到款近千万。
指导学生获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亚洲设计学年奖、米兰设计周、CIID“新人杯”室内设计竞赛等奖项几十项。
在中央级出版社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近10篇。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乡村发展规划,乡村景观设计,生态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景观美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
教学与课程:
本科生课程
住区景观设计,专项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综合景观设计,设计竞赛,生活与艺术。
研究生课程
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学原理与景观设计研究,环境设计研究。
育人成果:
2021年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度优秀班主任
2021年度优秀本科生导师
科研项目:
在研:
主持. 景观驱动下浙江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 2021
参与. 浙江特色小镇生态设计的环境美学实证研究.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 2019.
参与. 城市雨水花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018.
结题:
主持. 乡村聚落语境下的生态美学实证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5-2019
主持. 环境设计中的生物生境(BIOTOPE)原理与技术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专项基金. 2014-2018
主持. 场所-文脉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生态美学研究——以浙江乡村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 2014-2016
科研成果:
专著
第一作者. 从乡村地景、乡村美学到乡村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第二作者. 乡村景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第三作者.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优化评估的关键驱动力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6
论文
自然科学类
第一作者. Living with floods and reconnecting to the water –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delta plai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Management. 2022, 30(1): 206-219.
通讯作者. Application of geodesign techniques for ecological engineered landscaping of urban river wetlands: a case study of Yuhangtang River. Sustainability. 2022, 14(23): 15612.
通讯作者.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performance of two urban constructed water quality treatment wetland engineering landscaping in Hangzhou, China.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85(5): 1454-1469.
第一作者. Applying biotope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design.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7, 21(5): 1614–1622.
第一作者. 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杭州三江汇消落带景观生态提升策略研究. 浙江水利科技. 2022, 50(6): 36-41.
通讯作者. 城市韧性理论下的河流断面形态设计策略. 山西建筑. 2021, 47(12): 158-161.
人文社科类
第一作者. 试论基于乡村聚落的生态审美发生机理.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3): 288-293.
第一作者. 乡村历史地景理论探索及其框架下的乡村活化设计研究. 住区. 2020, (01,02): 100-103.
第一作者. 生态美学的概念与范畴界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3(5): 30-35.
第一作者. 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 27-31.
通讯作者. 基于生态美学的人居环境景观反思——从思辨到实证. 建筑与文化. 2017, 163(10): 151-152.
第一作者. 乡村聚落的生态审美诠释——以浙江传统村落为例. 建筑与文化. 2016, 153(12): 102-107.
第一作者. 中东园林景观研究——以阿联酋为例. 园林. 2015, 4: 73-77.
教学类
第一作者. 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景观方向)研究生教育中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建筑与文化. 2019, 186(9): 32-33.
第二作者. 协同创新模式下环境设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建筑与文化. 2017, 164(11), 180-182.
社会服务:
1.杭州市委“双西”(西湖西溪)全域综合提升工程研究 2020 主持
2.浦江县杭坪镇薛下庄村“十三五”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工程方案设计研究 2017 主创
3.浙江黄岩富山乡半山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建设 2016年 主创
4.安徽广德县大王村小王村美好乡村建设设计方案 2015年 主持
梅欹
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感受、风景园林小气候
电子邮箱: meiyi@zjut.edu.cn
个人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现任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本科生专项办公室主任、环境设计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感受,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设计多项国内外景观项目。
教学与课程:
前后承担本科课程教学10门:《场地设计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设计作品赏析》《工作室实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概论》《传统园林》《综合景观设计》《专业绘画》《设计思维与表达》《认知考察》;研究生课程教学1门:《景观环境感受研究》。
育人成果:
(1) 班主任育人工作。2019年至今担任环境设计1803班班主任,班级班长担任2020年设计与建筑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班级一直保持优良的班风学风,学生勤恳努力,积极上进,学习成绩普遍优异。
(2) 指导本科生获奖情况。指导本科生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专业竞赛,分别在2019年获得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第三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2020年获得第二届“我为乡村种风景”乡村振兴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7项,第二届上海美丽乡村青年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2021年获得第三届“我为乡村种风景”乡村振兴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等奖项,第六届“筱祥杯”浙江省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其它竞赛奖项若干。
科研项目:
2019年至今,作为负责人获批省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4项,参与各类项目3项。在2020年第二届风景园林与小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主旨报告,获得好评。发表科研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通讯作者3篇。
科研成果:
一、论文
RESEARCH ON PLANNING METHOD OF URBAN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LANDSCAPE DEVELOPMENT PATTERN BASED ON EXTENSION ANALYSIS
环境设计实验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夏季户外空间小气候适应性微改造初探
杭州夏季户外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测定研究
杭州户外空间小气候环境改造策略与模拟研究
基于参数化统计方法的夏季户外开敞空间小气候对人群行为活动影响初析
景观BIM流程在户外小气候设计中的辅助应用研究
小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弹性景观微改造中的模拟应用初探
二、项目
西湖风景园林带夏季小气候机理与感应评价研究
校园户外空间小气候适应性研究
风景园林物理环境与感受评价研究
浙江杭州余杭区青山村未来乡村村大草坪概念设计
社会服务:
获2020年度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获2021年度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服务管理先进个人;
获2019年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曾齐宝
研究方向: 传统造型与公共艺术
电子邮箱: 80334764@qq.com
个人简介:
1982年生于浙江泰顺。
2002年9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6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7年9月考入中国学院雕塑系攻读硕士学位。
2008年赴法国研修。
2011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2013年9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6月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
现为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学院东方雕塑研究所成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塑绘一体”与中国雕塑本体美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主要展览:
1、雕塑作品《凤凰于飞》入选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2021“人与自然”中国·郑州雕塑展,获提名奖,2021年。
2、雕塑作品《飞夺泸定桥》参加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浙江省红色主题雕塑大展”,2021年。
3、雕塑作品《凤凰于飞》参加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主办的“气象-品空间2019雕塑展”,杭州,2019年。
4、雕塑作品《五台山记》参加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传承—转化——2019‘同道’”雕塑作品展,杭州,2019年。
5、雕塑作品《五台山记》,参加北京东方巨匠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共融”雕塑作品邀请展,北京,2019年。
6、个展:抚空抟相-曾齐宝佛教造像艺术展”,杭州,2018 年。
7、雕塑作品《导引之士》参加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主办的“《家园》——杭州城西休闲公园品空间雕塑展”,杭州,2018年。
8、绘画作品《天王》参加杭州佛学院主办的“杭州佛学院建校二十周年庆典”艺术展,杭州,2018年。
9、作品《导引之士》参加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拓界”2017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杭州,2017年。
10、雕塑作品《山林有鹿》参加,第五届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专题展之“城市之眼-----中国城市雕塑户外展”,长春,2017年。
11、雕塑作品《五台山记》参加青年倾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获优秀奖,上海,2017年。
12、雕塑作品《导引之士》参加“去往从来”——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学术论坛暨第二回展,上海, 2016年。
13、雕塑作品《五台山记·翠岩峰》参加“风口”——2016青年雕塑邀请展,武汉,2016年。
14、雕塑作品《夜游五台》、《岩间罗汉》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举办的“2016云冈国际佛教雕塑艺术大展”,大同,2016年。
15、雕塑作品《昆仑之上》参加2015中国西宁“昆仑神韵·天工开物”奖城市主题雕塑大赛,西宁,2015年。
16、雕塑作品《空谷梵音》参加“浙江风采”——浙江省首届雕塑大展,杭州,2015 年。
17、绘画作品《女子坐像》参加“国美之路·雕塑中国”——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85年系列活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校史陈列馆,2013年。
论文发表:
1、论文《雕塑的建筑——从汉代出土陶楼谈建筑教学中“雕塑感”的介入》发表于《建筑与文化》杂志,2021年。
2、论文《自然观之形塑——园林叠石对于景观教学之启示》发表于《建筑与文化》杂志,2020年。
3、论文《塑绘一体——论中国传统雕塑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发表于《中国雕塑》杂志,2020年。
4、论文《刀法即笔法——中国传统雕塑之线性表现与书画用笔》发表于《新美术》杂志,2019年第12期。
5、论文《中国传统雕塑之“塑列画苑”与“塑绘一体”》发表于《新美术》杂志,2018年第12期。
6、论文《保圣寺:佛教山水塑壁之意境》收录于《吴越佛教》,光泉主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
7、论文《措意同画——塑壁造境与山水画精神》发表于《学院雕塑》杂志,2014年9月,第22辑。
8、采访文章《寻觅华夏佛教雕塑的精神之旅》全文发表于《走遍世界》杂志,2011年10月,第449期。
科研项目:
1、2019年至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北朝晚期青州造像的独特价值与当代现实意义》,排名1\5。
2、2017年至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美学)项目:《“塑绘一体”与中国雕塑本体美学研究》,立项号:17BZX115。
3、2016年至今参与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龛窟造像史上最后的光亮——杭州飞来峰元代造像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批准号:16DF48,排名3/4。
4、2014年至今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课题:《具有水源净化功能的活动雕塑装置与浙江的“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立项号:LY14C030005,排名5/7。
研究方向:传统造型与公共艺术
主要课程:传统雕塑语言与公共艺术、意象造型设计、空间手绘表达
王一涵
研究方向: 人居空间环境设计、环境美学、当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与美学
电子邮箱: 1679002@qq.com
教育经历:
2012-03 至 2017-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博士
2009-09 至 201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 硕士
2005-03 至 20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艺术设计, 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22-01 至 今 , 浙江工业大学, 设计与建筑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
2020-01 至 2021-12, 浙江工业大学, 设计与建筑学院 建筑系
2017-07 至 2019-12, 浙江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
研究方向:
人居空间环境设计
人居空间环境美学
环境艺术设计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教学与课程:
1-设计基础
2-室内设计
3-建筑欣赏
4-中外建筑史
5-毕业设计
6-当代建筑空间审美范式研究
指导学生获奖:
1、2020-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竞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入围奖;
2、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亚洲设计学年奖,获得优秀奖。
3、2018-2019指导学生参加同济、哈工大等7所学校承办的中国“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多次获得优秀奖。
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8137,寒地文化建筑冻害与保护修缮技术研究,参与。
主持或参加的其他科研项目/课题:
(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探索项目, LY21E080019,基于目标分类的乡村营建策略方法谱系研究及其浙江乡村营建指导,参与;
(2) 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21NDJC046YB,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文化遗产景观的环境美学研究,参与;
(3) 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研究项目, 20YJAZH120, 乡村营造策略方法的历史谱系研究,参与;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18CZX067, 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美学研究,主持。
科研成果:
一、代表性论著:
(1)当代环境审美模式下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美学新拓展. 建筑与文化, 2022, (2) : 236-238
(2)论乡村原生景观形态保护与再设计的价值与意义——以浙江省萧南村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4): 406-410
(3)基于审美体验的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探究——以浙江省石壁湖村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293-297
(4)多元联合教学模式的探讨——由“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引发的思考.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北京建筑大学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推荐专业教学参考书“室内设计6+”2018第六届联合毕业设计 国粹赓续卷——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233-235
(5)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启蒙教学中的应用. 2018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11:291-293
(6)哈迪德近期作品的空间分形现象. 新建筑, 2017, (2): 88-9
(7)当代建筑空间形态的视觉属性研究. 城市建筑, 2016, (22): 121-123
(8)当代西方建筑空间形态创作的视像转译研究. 建筑学报, 2016, (S1): 65-70
(9)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从“老土木楼”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10)历史建筑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哈尔滨工业大学“老土木楼”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 2011中国室内设计论文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123-126
二、论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
(1) 老土木楼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室内设计研究项目, 国务院国评办核定 中国建筑学会主办, 中国建筑设计奖银奖, 国家二等奖, 2013
方茂青
研究方向: 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电子邮箱: fangmq@zjut.edu.cn
个人简介:
1990年6月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并获工学学士,2012年12月获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1990年6月至湖北省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规划设计室副主任、主任、设计一所所长、规划所长、院副总规划师、总规划师;
1998年6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且为湖北省青年规划师委员会委员;
1999年调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2002年担任该院总规划师;
2004年调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工作至今。
教学与课程:
担任本科生教学:城市规划课程、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建筑改造与更新课程;
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
担任研究生教学:景观规划研究课程;
育人成果:
1、2010年中国设计师协会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三等奖;
2、2011年中国美术研究院全国高校美术教育成果奖;
3、2014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4、2018年设计作品“武宁西海新天地”获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教师组一等奖;
5、指导2015届学生徐若玲、王玲毕业设计“溯源新生---基于生态城市建设下的淮北东湖塌陷地区景观规划”获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奖、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奖、第三届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学生组二等奖;
6、指导2016届学生魏浩然毕业设计“湿地回响---杭州白马湖生态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获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奖;
7、2022年“如画观念影响下的英国乡村景观”获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教学实践成果奖 ;
8、指导2019届学生孙杨洋、耿鈺博等“三生于景衍于患---基于空间弹性思维的田园综合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获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
任彝
研究方向: 博物馆及商业展示体验设计、室内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理论研究
电子邮箱: renyi@zjut.edu.cn
个人简历:
1976.10 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7.9-2001.6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2008.9-2011.6 浙江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2014.8-2015.8 美国纽约时尚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展示与体验设计研究生部受邀访问学者
教学与课程:
研究生课程:实验空间与展览现场
本科生课程:设计思维展示与体验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 建筑制图与测绘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专业绘画 毕业设计认识实习
育人成果:
1)2021年指导学生:吴静月“呼吸不止”购书空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示设计获得二等奖
2)2021年指导学生:王冰馨《千岛湖配水工程展示馆展示与体验设计》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获得优秀奖
3)2016年指导(学生:张怡、罗忆)作品“光合作用——再生长”获得2016年(第四届)CIID“室内设计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展示与设施设计方向一等奖。
4)2020年浙江省第十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指导学生:陈妍熹、王可、万施岐、徐佳怡、张珂欣 获得2020年浙江省第十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会展项目非命题组二等奖
5)2018 年指导学生:周嘉晨作品蜻蜓——蜻蜓之眼偷窥主题体验性展示设计 获得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6)2017年指导学生:陈玫宏、胡安琪、洪朝艳、杨洁 作品“围炉共笙—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半山村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及展示设计”获得2017年(第四届)CIID“室内设计6+1”校企联 合毕业设计三等奖。
7)2013年指导(学生:梁梦)“光影的艺术”获得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 光与空间优秀奖
8)2011年指导学生:陈智超 “天水-177创意园区整体改造设计”获得2011年第九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建筑设计最佳工程方案奖
9)2007年指导(学生: 胡钦多,陈莉珊) “印迹——江山市印纹陶主题文化公园及滨河景观带设计”获得 2007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竞赛优秀奖
10)2006年指导(学生:韩振兴) “江岸绿语——城市滨水印象”获得 2006年中国环艺学年奖——第四届中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11)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荣获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CIID6+1第四届/第五届校企联合毕业设——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科研项目:
1)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创意产业衍生下的杭州创意园区空间发展模式策略研究(1/5)
2)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
省教育厅课题——城市植物景观公众评价体系研究(1/5)
3)作为主要参加者(前3位)参加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专家和公众角度的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和优化实证研究( 3/10)
4)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社会——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优化评估的关键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 3/10)
5)主持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展示与体验设计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1/4)
6) 浙江省五水共治重点项目——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展示馆总策划、展示与体验设计
7) 杭州灵山风情小镇展示与体验设计、景观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制作一体化工程
8)杭州皋亭单元城市界面提质升级——公共艺术规划概念方案、城市家具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
科研成果:
1)A类: 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新美术》 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2013.3 (1/2)
2)A类:城市开放空间模式下的创意园区景观意象研究 《新美术》 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2011.3 (1/2)
3)A类:激发艺术设计构思之联想式教学《装饰》 2009.5:(139-140)(1/2)
4)教材:担任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1+1 系列》中《展示设计》、《景观设计》
5)论文《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展示设计教学模式》获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竞赛——教学类论文竞赛一等奖
6)论文《具备基本设计能力后的再思考》2007年获得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学会奖
7)论文《漫谈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国符》2007年获得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科技厅颁发——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刘博新
研究方向: 疗愈环境;循证设计;景观设计
电子邮箱: lbx.000@163.com
教育经历:
2010/09-2015/1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
2005/09-2008/07,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
2001/09-2005/07,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城市规划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5/11-至今,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讲师
2013/09-2014/03,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建筑学院,健康系统设计中心(CHSD in Texas A&M University) 访问学者(合作导师:Susan Rodiek)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8498,养老机构失智老人疗愈性庭园设计导则:基于循证设计理念,2018/01-2020/12,28万元,已结题,主持
2. 横向项目,SKY-HX-20230018,绿道健康体育三生融合绩效评价关键导则模型开发与技术研究,2023/04-2023/10,12万元,在研,主持
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LY17E080024,基于资源集约共享视角的城市既有养老设施空间解析与设计优化研究,2017/01-2019/12,8万元,已结题,参加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613,城乡混合态下发达村镇低碳社区的要素组构、绩效解析与营建导控研究:以浙江为例,2019/01-2022/12,60万,在研,参加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0659,城市绿岛动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研究,2011/01-2015/12,62万元,已结题,参加
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Q19E080017,浙江省城中村拆后土地利用方式及路径设计研究,2019/01-2021/12,10万元,在研,参加
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YJAZH120,乡村营造策略方法的历史谱系研究,2020/03-2022/12,10万元,在研,参加
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
一、期刊论文
1)刘博新,戴伟*.老年认知症的绿色照料农场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中国园林,2023(39)06
2)刘博新,应明月,朱晓青*.老年人对旧城区社区绿道的使用偏好研究——以杭州市为例.新建筑,2023
3)刘博新,朱晓青*. 失智老人疗愈性庭园设计原则:目的、依据与策略,中国园林,2019(35)12:84-89.
4)刘博新,黄越,李树华*,养老机构庭园使用及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国园林,2015,31(4):37-42.
5)刘博新,李树华*,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康复景观设计探析,中国园林,2012,28(11):47-51
6)戴伟,刘博新*.NBS在城市雨洪韧性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园林,2023,(39)
7)苏珊.K.韦勒,刘博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康复花园.中国园林,2015,31(01):18-23.
8)刘博新,徐越,不同园林景观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研究,风景园林,2016,7:113-119.
9)刘博新,李树华*,康复景观的亲生物设计探析,风景园林,2015,5:123-128.
10)黎鹏志,刘博新*,高翼文,让设计决策有章可循:循证设计作为景观实践的方法论,景观设计学,2018.10:92-101
11)刘博新,黎鹏志. 景观设计推动殡葬改革——海口琼山区人文生态纪念园设计策略探讨. 建筑与文化,2022(5):233-236.
12)朱晓青,陈晨,刘博新*.基于未来社区中心的乡村微更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吉三山村委楼组团改造为例.建筑与文化,2022(02):107-108.
13)刘博新,黎鹏志.侨乡村落的乡土景观设计探析——以开平蚬冈镇东和村为例.建筑与文化,2021(12):100-103.
14)于泽坤,刘博新*,于文波.养老机构户外环境使用研究——采用行为观察与图片比选法.建筑与文化,2021(04):30-34.
15)刘博新,黎鹏志.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康复景观设计探析——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例.建筑与文化,2020(03):167-170.
16)殷天杰,刘博新*,张子昂.基于文化编码理论的文化表现方法建立及设计应用探析——以赤坎新区A2-1商业区空间装饰设计为例.建筑与文化,2019(11):47-51.
17)张善峰,程玲玲,刘博新,武文婷.社区公园适老性健康收益及其规划设计影响因子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建筑与文化,2020(06):46-49.
18)刘博新,黎鹏志.旅游开发型安置社区的康复景观设计——以广东开平赤坎新区为例.园林,2020(07):80-86.
19)黎鹏志,刘博新*,吴志国.健康环境系统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园林,2019(02):8-13.
20)刘博新,李树华*,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园艺疗法花园设计,现代园林,2012,1:31-35
21)刘博新,严磊,郑景洪.园艺疗法的场所与实践.现代园林,2012(02):5-13.
22)李树华,刘博新,康宁,修美玲,张文秀,黄越,李法红. 园艺植物与城市绿地康复保健功能基础性研究. 北京市,清华大学,2015-03-01.
二、会议论文
1)刘博新,失智老人疗愈性庭园研究进展及展望,2017中国园艺疗法研究与实践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8.
2)刘博新,养老机构康复性庭园循证设计,2015中国园艺疗法研究与实践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1.
3)刘博新,循证设计在康复景观中的应用,第五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市与景观.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编. 2013.1:91-101.
三、出版专著
刘博新,老年人康复景观的循证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63千字, 2017.
四、专利
1.刘博新,一种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可移动式园艺操作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2020266051.X
2.刘博新,黎鹏志、罗晓波、欧阳晖文,一种可防止异味散出的园林垃圾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1559044.4
五、会议特邀学术报告
1.刘博新,循证设计思路下的疗愈景观研究与实践,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长沙,2023.4.15-4.17
2.刘博新,老年人疗愈景观的研究与实践,园艺疗法与园林康养长三角论坛,南京农业大学,2022.11.12
3.刘博新,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康复景观设计探析: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例,2018亚洲园艺疗法联盟国际会议暨中国园艺疗法学术与实践研讨会,中国,北京清华大学,2018.9.14-9.16
4.刘博新, 不同园林景观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研究, 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高峰论坛暨2016园艺治疗学部学术与实践研讨会, 中国, 重庆, 2016.8.8-8.10
5.刘博新,养老机构康复性庭园循证设计,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高峰论坛暨园艺治疗学部第一届学术与实践研讨会, 中国, 北京, 2015.10.24-10.25
6.刘博新,循证设计在康复景观中的应用,第五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市与景观, 中国, 武汉,2012.11.16-11.18
近期主持设计实践项目:
1.上海杨浦大桥桥头公园景观设计,2016
2.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景观设计,2017-2018
3.广东江门赤坎新区城市设计,2017
4.广东江门赤坎新区A1-1商业区建筑及景观设计,2018
5.浙江台州神仙居生命主题园设计,2018
6.广东江门赤坎新区赤坎展览馆建筑设计,2019
7.浙江丽水壶镇滨河绿道一期、二期规划设计,2018-2019
8.广东江门赤坎新区A2-1地块居住区景观设计,2019
9.浙江金华光通天下园区景观及建筑设计,2020
10.浙江金华双龙宾馆建筑改造设计,2020
11.浙江金华石门农场入口区景观设计,2022
12.广东开平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廊道规划,2021
13.湖南长沙宁乡老年康养中心户外景观设计,2022
14.广东中山阜沙镇滨河绿道规划设计,2023
获奖:
(1)刘博新(2/6),开平赤坎新区安置区环境景观设计,年度优秀景观设计,第十届艾景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2020.11
(2)刘博新,入围40 UNDER 40中国(杭州)设计杰出青年(2020-2021)年度榜单,广州设计周,2020.
宋扬
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空间创意设计、公共艺术
电子邮箱:252903914@qq.com
个人简介:
1996-2001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9-2011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4-2016 匈牙利佩奇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1.9-2016.12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2016.12至今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现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
注册高级景观设计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劳动部认证)
注册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18北京奥运水上竞技项目场馆主体景观独立设计者
2019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大奖赛”,专业组/景观类别全国第一名
2019年度提名共青团中央光华龙腾奖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2019DDF光华龙腾奖设计金质奖章获得者
2010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优秀青年设计师top100”
2020浙江政府授予“南太湖经营计划”领军人物,获专项资助
2000.1-2003.12,兼任总装备部设计院京东设计院/综合设计室设计总监
2004.1-2016.12,兼任中国工艺集团/中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2020.6至今,兼任《家具与陈设》杂志编委
2020.10至今,兼任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2021.6至今,兼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2023.4至今,兼任中国建筑学会会刊“CIID中国室内”宁波编委会副主任
先后为国内6所高校,国外2所高校客座硕士生导师
教学与课程:
2018年《空间建构》系列教材获得首批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新形态教材认定
2019年《模型语言》获得首批浙江省“省一流”课程认定(第1排名)
2020年《创新工程实践》获得浙江省“省一流”课程认定(第2排名)
2020年《模型语言》获得首批浙江省“互联网+”课堂教学示范课程认定(第1排名)
目前负责课程教学:
1-模型语言(32学时,环境设计本科二年级/专业选修)
2-照明艺术(32学时,环境设计本科二年级/专业选修)
3-室内设计(32学时,建筑学本科三年级/专业选修)
4-工作室实践(本科二年级/专业选修)
5-创新工程实践(64学时,本科二年级/全校选修)
6-空间形态研究(32学时,研究生二年级/专业选修)
目前出版教材、专著20余册,译著10余册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设计素描》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立体空间造型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空间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动画原型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建筑的源代码》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
《世界绘画大师的绘画课》(全四册)中国画报出版社,2021
《水彩中的光影表现》中国画报出版社,2021
《空间建构-元素与构成》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
《形式构成》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形、色、空间与光》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科研成果:
【1】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材《空间构成实验》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著1/1,2005
【2】《构成形式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编著1/1,2011
【3】《设计素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著1/1,2012
【4】《立体空间构成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著1/1,2015
【6】山东省美术专业实验教材丛书《设计卷》,青岛出版社,编著1/1,2006
【7】《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著2/2,2004
【8】《世界101位设计师的几何图案手册》中国画报出版社,译1/1,2018
【9】《世界名师的绘画课》丛书4册,中国画报出版社,译1/1,2020
【10】《水彩画中的光影表现》中国画报出版社,校译1/1,2020
【11】《构成形式》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著1/1,2021
【12】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教材《空间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著1/1,2021
【13】《空间建构-元素与构成》,浙江大学出版社,著1/1,2021
【14】《建筑的源代码》(又名:建筑简史),中国画报出版社,译著1/1,2021
教学
【1】2018年《空间建构》获得浙江省首批“十三五规划”新形态教材立项(排名1)
【2】2019年“模型语言”课程获得浙江省首批省一流课程认定(排名1)
【3】2019年“照明艺术”课程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
【4】2020年“模型语言”课程获得浙江省“互联网+”教学示范课程认定(排名1)
【5】2021年“创新工程实践”课程获得浙江省首批省一流课程认定(排名2)
设计实践
【1】2008年北京奥运水上竞技项目场馆主体景观独立设计者
【2】2009年北京联通3G体验及标准设计主要设计者
【3】2009青年莲花汽车4S店面标准化视觉设计主要设计者
【4】2021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系列城市景观设计者
荣誉及获奖
【1】2009年度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景观专业组,全国第一名
【2】2009年度共青团中央“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并获得“光华龙腾奖”金质奖章
【3】2010年度“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top30青年设计”奖牌获得者
【4】2011年度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资深室内建筑师”奖牌获得者
【5】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百名优秀设计师”奖获得者
【6】2016年度浙江省湖州政府授予“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物
金阳
研究方向: 景观规划研究;景观美学价值研究;室内外空间设计与更新
电子邮箱: jingyang84@zjut.edu.cn
个人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杭州市创意设计研究会理事;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地创业导师,杭州初舍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创办“初舍”设计品牌,创建本研一体化教学设计创新工作室。主持参与十多项国家省厅级研究课题,出版专著与教材多本,在SCI/S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指导研究生与本科生多次获得中国“互联网+”国家级、省级奖项;多次指导学生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亚洲环境设计学年奖等奖项。在科研领域主要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景观美学与空间形态研究、知视觉感知与群体福祉研究,在历史城镇空间保护与活化,老旧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
【主授课程】
场地设计分析(48学时,环境设计本科二年级/专业必修)
景观规划(64学时,环境设计本科三年级/专业选修)
景观规划研究(48学时,设计学研究生二年级/专业选修)
工作室实践(32学时,本科二年级/专业选修)
创新工程实践(64学时,本科一、二年级/全校选修)
【研究生培养】
每学年招收专业硕士2-4人
【指导学生获奖】
2019年指导学生《乡建社》项目
获2019年“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银奖。
2019年指导学生《再次生长》
获邀参展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设计再造”绿色生活展。
2019年指导学生作品《源》获2020年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2021年指导学生《玲珑》获“新人杯”室内大赛二等奖(中央美院主办)
2021年指导学生《景纳三生》获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
2021年指导学生获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优秀奖(设计学教指委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
【代表设计实践作品】
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古城风貌保护规划设计(已建成)
2012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西塘古镇风貌保护设计(已建成)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七都镇沿太湖生态湿地景观设计(已建成)
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全域景观风貌规划设计(已建成)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百年洞庭饭店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已建成)
2016年浙江省千岛湖文昌镇精品艺术民宿改造更新
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古瓜州渡历史文化空间与沿江景观设计(已建成)
2017年江苏省苏州双湾文旅空间整体策划规划设计(已建成)
2018年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瑶族特色村镇文旅规划设计(已建成)
2019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已建成)
2020年中国第十届花博会茶会展园规划设计((已建成,或2021年度中花协设计金奖)
育人成果:
教学荣誉
2019年度院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度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2019年度院年度工作考核优秀人员
2017年校优秀班主任
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胜奖
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2014年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012年校优秀班主任
基地建设
2019年度浙江工业大学产教融合实践教育示范基地 项目负责人
创意设计与设计专利保护实践基地,重点高校建设项目
2018年度设计艺术学院校外实践基地 项目负责人
浙江喜盈门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项目
2019年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参与者 课程名称: 模型语言
教改论文
基于“校企合作”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装饰,2010(07):137-138.DOI:10.16272
教改课题
2019年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GZ19571180004)
《景观规划研究》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
《联动创新视域下的设计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6年浙江工业大学创新性实验项目
《多元联动背景下环境设计创新性实验》
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协同创新模式下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竞赛获奖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 银奖
《乡建社——全国设计类大学生助力乡村建设领导者》
2019年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省级银奖
《云联设计》
2020年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省级银奖
《乡创引导者》
2015年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乡村创意设计竞赛 三等奖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 本科生组 优秀奖
2021年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 本科生组 铜奖
2021年CIID室内设计“新人杯”优秀奖
2022年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 本科生组 优秀奖
2022年第二十届亚洲设计学年奖 本科生组 铜奖
科研成果:
主持/参与课题
2022年浙江工业大学共同富裕专项基金
《共同富裕理念下乡村生活空间“社会-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
——以长三角核心区为例》
2019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党建专项)
《基于3DVR技术的高校“云端党家”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社科项目(Y20163596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更新活化研究》
2019年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21NDJC046YB)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文化遗产景观的环境美学研究》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16BG115)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空间保护与更新》
2012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Z20120136)
《浙江古镇、古村落窗饰研究》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467)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优化评估的关键驱动机制研究》
2015年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基于3D-GIS技术和动画电影手法的不可移动文物
虚拟现实活化传承技术应用——以湖州市丝绸古镇南浔为例》
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Z20150133)
《协同创新机制下古镇村落人居文化保护研究》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4YJA760020)
《基于中华文化场所感营造的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策略与模式研究》
2013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Z201401452013)
《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传统古村名镇的人居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以浙江深奥古镇为例》
出版专著
大运河文化遗产景观审美体验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ISBN 978-7-112-28061-2
景观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ISBN978-7517006978
发表论文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performance of two urban constructed water quality treatment wetland engineering landscaping in Hangzhou, China.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85.5(2022). doi:10.2166/WST.2022.063.
浙江古村落民居窗饰艺术的研究.建筑与文化,2019(09):220-221.
瓜洲诗渡--基于传统园林艺术的历史空间的情境活化研究.建筑与文化,2019(5):2.
基于共享与品质理念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设计研究——以临安滨湖新城景观风貌规划为例. 建筑与文化, 2019(11):2.
随方制象,承古继今——传统人居环境的意匠对当代城市人居文化建设的启示.浙江工业大学,2011.
曹志奎
研究方向: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电子邮箱: czk@zzjc.edu.cn
个人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环境设计系主任,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小城镇学委会委员、绍兴市社科院智库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累计到款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等。
教学与课程:
主讲课程
《景观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设计实践课题》《环境设计研究课题》《环境设计概论》《学科启蒙》
育人成果:
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省级:“裕农通杯”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田园乡墅,悠然乡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1.12(排名1/3)
省级:“裕农通杯”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玉龙人家庭院设计,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1.12(排名1/3)
省级:“裕农通杯”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戏咏茶歇”,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1.12(排名2/3)
省级:“裕农通杯”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探索星空,探索未来”,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1.12(排名2/3)
省级:“裕农通杯”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铜奖,明岙片区生态旅游精品路线规划设计,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1.12(排名1/3)
省级:“裕农通杯”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铜奖,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1.12(排名1/3)
省级:第六届“筱祥杯”浙江省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2021.11(排名1/3)
省级:“农信杯”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铜奖,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20.12(排名3/3)
省级:第五届“筱祥杯”浙江省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2020.11(排名1/3)
省级:202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最佳人气奖,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2020.11(排名1/2)
省级:“农信杯”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2项,铜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2019.11(排名1/2)
指导研究生:
彭静瑶,审美视角下钱塘江诗路文化场景营造策略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05(二导)
科研项目:
纵向研究项目:
主持:浙江省哲社科规划“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钱塘江流域农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2022.12-2024.12,在研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钱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活化创意设计师资培训(220600899023832),2022.11-2023.11,在研
主持: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从摇篮到摇篮”的绍兴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145056),2021.03-2022.12,已结题
主持:浙江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江南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路径再研究——以绍兴市为例(FX2017004),2017.12-2019.03,已结题
主持: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绍兴南部山地古村落精品民宿开发研究(135J042),2017.03-2018.03,已结题
主持: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校企政用”(SCGC)模式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SXSJG201904),2019.09-2021.09,已结题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面向纺织品考古的三维动画创新研究(16YJAZH065),2016.03-2021.03,已结题横向研究项目:
主持:物流产业园生态技术研究及应用,2022.09-2022.12,73.1万,已结题
主持:白露河生态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2022.05-2023.05,13.5万/45万,在研
主持:城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2022.04-2026.04,30万/122万,在研
主持:桐庐县横村镇产业风情带乡村振兴规划,2021.06-2021.06,47.2万,已结题
主持:浙江省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现场会项目,2021.04-2021.12,18万,已结题
主持:桐庐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2019.10-2021.10,100万,已结题
主持:新疆阿恰勒特色小城镇规划,2017.12-2018.12,40万,已结题
主持:桐庐富春江科技城风貌设计,2017.03-2018.03,50万,已结题
主持:桐庐富春江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12-2015.12,40万,已结题
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
曹志奎,陈雪萤,武前波,吴孔路. 场景理论框架下的未来乡村建设要素与场景类型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大路村为例.规划师,2022(12):125-130.
曹志奎,吴孔路,陈雪萤,李肖锋.产业链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凤联共富区为例.小城镇建设,2022,40(11):32-40.
曹志奎,李肖锋,吴孔路,孙以栋.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桐庐县瑶琳镇运动休闲带规划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7):107-110.
曹志奎,赵家恒.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建筑与文化,2020(05):189-190.
曹志奎,朱斯斯.江南丘陵地区旅游规划与开发路径研究——以绍兴南部山区为例.建筑与文化,2018(08):96-98.
曹志奎,朱斯斯,钱云.不止“乡土”——丽水缙云下洋精品民宿村规划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4):435-438+445.
曹志奎,黄元福,周健.可持续理念的新困境与新阶段——“从摇篮到摇篮”的解读.装饰,2011(02):135-136.
孙以栋,曹志奎,陈炜.厚德健行,创新创业——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装饰,2009(02):104-105.
韩林飞,曹志奎.从摇篮到摇篮:可持续新理念评析.城市环境设计,2008(04):87-91.
孙以栋,曹志奎,潘海浩.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从沈阳·北国之春景观设计谈起.装饰,2007(06):127-128.
隋艳
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城市色彩
电子邮箱: suiyan@zjut.edu.cn
教育背景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毕业,中国美院博士城市色彩设计方向毕业,现任公共艺术系教师,执教十余载;
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园林植物设计、城市色彩设计;
主讲课程:
设计初步、栖居空间营造、植物艺术设计、建筑概念设计等。
指导学生获奖:
1、2009年至今指导学生参加浙江工业大学“运河杯”科技立项,并获得多项奖项;
2、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国青杯”获得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
3、2020年指导学术参加“互联网+”获得校级铜奖;
4、2020-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优秀奖若干;
指导学生获奖:
1、2009年至今指导学生参加浙江工业大学“运河杯”科技立项,并获得多项奖项;
2、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国青杯”获得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
3、2020年指导学术参加“互联网+”获得校级铜奖;
4、2020-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优秀奖若干;
科研项目: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杭州公共艺术空间吸引力研究》浙江省教育厅课题 1/6
《园林植物色彩谱系构建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1/6
《城市色彩语境下植物色彩图式语言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浙江省教育厅虚拟仿真项目1/6
论文发表:
1、《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发表于《装饰》杂志2007.1
2、《基于格式塔组织律的景观空间设计浅析》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2011.12
3、《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中的公众重要度研究》发表于《生态经济》杂志2016.10
4、《以植物色彩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发表于《建筑与文化》杂志2029.06
书籍出版:
1、《景观设计》(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环境设计专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城市色彩》中国科协科技民生报告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与项目:
2005.04 临富义仓博物安青山湖雅庄农居点详细规划
2005.06 杭州富义仓景观设计
2006.04 杭州运河公园江涨桥至夹城巷段扩初
2006.06 乳山银滩赢丹开天辟地博览胜地旅游总体规划
2006.07 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滨水休闲度假项目景观方案设计
2007.05 安徽省旌德县城徽水河白沙河滨河带规划
2007.09 华阴市旅游总体规划
2008.01 郑州新郑机场候机楼站前广场概念规划设计
2008.03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总体规划
2008.06 常州华夏龙文化博览园初步设计
2008.08 嵊州市(环堤路以西)沿江绿化工程(扩初、施工)
2009.08 下沙经济开发区人才公寓投标
2010.04 江西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设计
2012.06 江西省人保局景观设计
2013.07 温州银行庭院设计
2014.05 青田小舟山乡梯田大地艺术设计
2016.05 长田漾湿地大地景观
2016.09 帆米励早教中心整体形象设计
2017.03 长兴人行天桥造型设计
2017.04 湍口停车场景观建筑设计
2017.05 天荒坪旅游景观概念设计
2017.06 袁花镇长啸村乡村景观设计
2019.07 乌尔禾区白洋河景观桥设计
2019.08 下大陈岛建筑风貌色彩提升规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