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第九章语言艺术重点知识点整理
本帖最后由 环艺考研狗 于 2023-3-7 21:32 编辑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艺术
答: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因而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特性,集中体现为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2. 诗歌
答: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曾把不和乐者称为诗,和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他创作了古代最早一篇抒情长诗《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3. 格律诗
答: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又如,欧洲古典诗歌中的十四行诗,也是格律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154首十四行诗。
4. 自由诗
答:白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
5. 散文
答: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它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放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
6. 小说
答: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外古今的小说数量众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①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爱情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
②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③根据容量和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主要区别。
答: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二者性质不同
①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叙事诗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2)二者塑造形象的表现方式不同
①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情緒。
②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化在叙事之中。
2. 诗歌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说明。
答: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的特征有:
(1)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在诗歌中,后者明显地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
(2)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环艺考研狗)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诗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练、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诗人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通过最精粹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运用美的语言,目的还是为了创造出美的意境。诗歌的意境由情景交融而构成,但相对说来,情处于主导地位,情往往由景触发而起,同时又使诗中的景色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诗歌的这种语言美和意境美,令人咀嚼不尽,滋味无穷,给欣赏者带来蕴藉隽永、无限丰富的美感。
3.作为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之一,散文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说明。
答: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它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以形散而神不散的突出特点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其主要特征有:
(I)自由灵活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灵活,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从散文的选材来看,它儿乎无所不包,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代历史、当代现实都可以作为题材。从散文的手法来看,手法多元化,虽然叙事、打情和议论都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不过在每篇作品里都有各自的侧垂点。从散文的风格来看,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还表现在它的不拘一格,文字可长可短,是最自由无所拘的文学样式。
(2)形散神聚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练的主题。由于其自由灵活的文学特点,在结构形式上会显得“散”。作者借生活中的人或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即“形散神不散”。
4.请简述中外小说的分类方法与类型。
答: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其分类方法与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爱情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
(2)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3)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大类:
1.长篇小说篇幅长,包含着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
2.中篇小说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片小说之间:
3.短篇小说容量小、任务少,情节和环境相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活的一个片段,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再现生活的局部。
5.为什么说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
答: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文学形象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形成对形象的完形和塑造。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原因
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等实用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的,它需要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作“想象的艺术”。
(2)文学形象的间接性的作用
1.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由于语言艺术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必须通过逼真、生动、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将人物和事物具体呈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人或如历其事。
2.此外,也是由于语言艺术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想象,有意识地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艺术空白,催促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加以填充,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讲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等。这些方法无非都是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局限性转化为优势和特长,从而使文学获得更加广阔的表现天地。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答:
(1)语言艺术的含义
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槊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2)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
1.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曾把不和乐者称为诗,和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散文
散文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其含义和范围随若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若不同的内涌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
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来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其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3.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环艺考研狗)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a. 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爱情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
b.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c.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4.剧本
剧本,可分为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剧本是戏剧、影视艺术的基础,还不仅仅因为它是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导演和演员进行再创作的依据。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戏剧文学剧本应当是戏剧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产物,影视文学剧本应当是电影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产物。戏剧文学应当考虑到舞台、场景、演出时间,以及观众在剧场中的欣赏条件等情况,设法使剧中的人物、情节、场景都具有集中性,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
2.语言艺术中的散文共有哪些种类?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答:中外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
(1)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堵,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殳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
1.冰心《往事》
冰心于1923年赴美留学期间创作散文《往事》,通过作者在三个晚上观赏月光的不同感受,抒发了自己身处异邦的思乡之情,本想在美丽的月光下摆脱乡愁,谁料想望月思归,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堵,在远隔重洋的情况下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因而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別具一格,可以说是乐景生哀,哀景生乐,抒写了作者这种独特的情绪感受。
2.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虽也是通过对月夜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但又俨然是另一种艺术风格。这篇散文在结构上采用了移步换景、情随景生的方法,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再到凝神遐思,逐步展开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将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清香的荷花、潺潺的流水,写得那么意境清幽、淡远恬静,与高洁的志趣相协调,抒发了作者摆脱朿缚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
(2)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于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1.夏衍《包身工》
夏衍于1936年发表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是一篇以翔实的材料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散文。作品通过包身工一日的几个场面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日本纱厂里一群失去人身自山的女工的非人生活,在饱含血泪的文字中凝聚着作者对女工们的无限同情。夏衍的这篇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创作成熟的标志。
2.柳宗元《小石潭记》
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游记《小石潭记》,通过绘形绘神、绘声绘色的笔法,将潭水、游鱼、岩石、树木等過真地再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这篇游记又寓情于景,含蓄地反映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寂寞失意之情。
(3)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它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以幽默、讽刺等为锐利的武器,进行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就具备了杂文的特征。在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3.为什么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答: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原因在于:
(1)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文学是人学。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虽然戏剧、影视等艺术种类也要刻画人物,但这些艺术种类往往只能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行动来实现。小说由于运用语言作为媒介,较之其他艺术种类有着更大的自由,它可以吸收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小说可以详细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对话、行动,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从其他人物的眼中来观察和表现这个人物,并且可以把笔触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深层心理描写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细腻深刻的心理描绘,是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也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企及的境界。特别是小说还可以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来描写,从而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复杂丰满的圆形人物或典型人物。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的首要任务。
(2)情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情节对于所有叙事文艺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种类和体裁的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叙事诗虽有情节,但更注重抒情,因此情节比较单纯:叙事散文也有情节,但往往夹叙夹议,所以情节不需要完整,戏剧与电影都离不开情节,但由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情节的设置.必须相对集中,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来刻画人物性格。相比之下,长篇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入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生动而深刻的情节,成为小说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的情节要求曲折生动,也要求真实感人。真实是小说情节赖以成立的根基,虚假的情节会使读者的审美情感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当读者发现作品中某-处情节或某一处细节是凭空编造时,也会顿时兴致大减。反之,只有入情入理的情节才会深深地吸引读者,使读者在赞叹之余心悦诚服地接受小说家的思想意旨。情节作为小说中由人物的行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
(3)环境对小说有重要作用
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部小说,其所描述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绝对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都具有极其(环艺考研狗)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起其他的文艺作品,小说的环境要求更加细致详尽、广阔丰富。环境和背景成为小说自由地表现现实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阔性不可缺少的艺术要素,对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以及渲染氛围和深化主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4.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具有广阔性的审美特征,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了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广阔性。
(1)文学天地的广阔性,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语言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儿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例如《战争与和平》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更是将笔触从沙皇宫廷到庄园贵族,一直伸向俄法战争中儿次浩大的战争场面,展示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精神面貌。可见,文学天地的时空广阔性,带来了作品巨大的容量和深刻的内涵。无论是浩瀚的大海还是茫茫的太空,不管是悠久的历史还是遥远的未来,凡是人类思维能够达到的时间或空间,都是作家描绘的广阔天地。
(2)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例如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就生动地描绘了于连这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小说中于连第一次占有徳瑞那夫人的那个夜晚,作品揭示了于连灵魂深处最隐秘的矛盾情感,于连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成功,正在于他的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被展现出来了。这样刻画和展现人物的心灵,只有语言艺术才能实现。
(3) 文学以外的所有艺术种类,其艺术表现力都要受到物质媒介的局限,只有语言这种艺术媒介既可以描绘物质世界,又可以描绘精神世界,直接展示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情绪和愿望。文学的这一个特点,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无法达到的。语言的这种特性,为语言艺术提供了最广阔的天地,使它具有最大的自由性和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5. 语言艺术具有哪些审美特征?
答: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各种体裁。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特性,集中体现为以下儿个方面:
(1)间接性与广阔性
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的,它需要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作“想象的艺术”。
文学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它儿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学的广阔性还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2)情感性和思想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謠出人物最夏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肅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3)结构性与语言美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所谓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结构,结构是构成文学作品有机整体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此外,结构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美成为文学作品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结构都能提供一种自身的美感。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具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审美特性,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同时,文学的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言美甚至构成了文学的特质美。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常常令读者回味无穷,获得一种唯有语言艺术才能给予的审美享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