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僧 发表于 2022-11-21 21:37:32

名词解释
1.哥特式建筑
【简析】
此題解答哥特式建筑的四个基本特征。
【參考答案】
①哥特式建筑已不是城堡式,变罗马式的半圆形拱为尖角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连结为整体,尖顶变得比较轻巧,从而使墙变薄,内部空间增大。
②墙上设计了许多高大的窗户,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门为“透视门”,即一层层地逐层递进。
③钟塔和教堂轻巧、高大、垂直,众多的垂直线给人轻盈升腾感,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充分体现宗教意识。
④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均饰有各种精美的雕刻,代表性建筑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等。


2.哥特式美术
【简析】
此题解答哥特式的概念、起源和发展戒点。
【参考答案】
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他们认为那都是“蛮族”哥特人所作,裂实上,这种艺术可以说与哥特人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哥特式艺术却无疑是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12世纪,法国出现J'强大的君1:政体.巴黎成为了一个新的、极富创造力的艺术中心,在艺术上也需耍产生新的风格。另外,随若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人们克服材料币•力的能力己相当成熟,这为哥特建筑和玻璃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哥特式2术起源于法国,开始于建籟方面,而后才逐渐波及雕刻和绘画.综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它的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建玖的效果而转向絵画的效果的:早期哥特式颱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晩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3.圣索菲亚教堂
image.png
【简析】
此題须解答圣索菲亜教堂教堂的建筑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是中世纪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建于公元532至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圣索菲亚教堂的废墟上重建的。
教堂在构思和技术上受罗马万神殿的影响很大,主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半圆穹顶,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穹顶,每个半圆穹顶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穹顶,南北两边则是圆拱形墙体,下面由两层列柱和厚实的墙体支撑,列柱后面又有侧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大宽阔、气势磅礴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间。
首先,它的平面结构、窗间壁柱外的飞梁仍能使我们想起巴西里卡式的特征。
其次,圆顶是在四个拱门之上,上面整个圆顶的重量都经过四个拱柱传达到四个角的方块柱上,而拱门下面的墙并没有负担重量的功能。拱门上方的圆是圆形和三角形的中间体,是方的门和圆的顶的过渡,它可以使圆顶建得更高、更轻、更经济。
从这两点上说,拜占庭的圣索菲亚教堂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我们从中能充分体会到圆顶在宗教建筑中的心理功能。圆顶似乎是浮在教堂上方,下面有一圈窗子,中堂两边墙壁上也都开着窗,光线与圆顶的组合,仿佛造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天堂。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景里。


4.镶嵌画
【简析】
镶嵌画是釆用彩色石子打磨成片,在墙面上用黏含剂粘贴作品的•种艺术形式,此题须解答拜占庭镶嵌画的四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1)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拜占庭镶嵌画以玻璃为主要材料,这是因为它能反射出强烈的光彩,好像是小型的反射镜一样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片非物质的闪光幕帘,达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效果。这时期最著名的镶嵌画在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在教堂的主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表现皇室参拜的镶嵌画,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
(2)拜占庭的艺术家已经开始改变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手法,被平面描绘的人物几乎化入了金色背景的抽象空间之中;对构图的处理使画面陷入静止状态;生活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动态被处理成机械的运动,艺术家的任务只是为了表现抽象的精神世界,而排除具体人物的个性刻画。
(3)镇嵌画的色彩不是模仿物体的自然颜色,而是取其象征性的含义。如∶基督用蓝色或樱桃红色,或为金色的衬底,圣徒用黄色,圣保罗用紫红色等,注意运动补色并列和色块对比。
(4)广泛地使用金色背景,并覆以玻璃片以获得平面的闪光效果,在闪烁的空间内,人们发挥无穷的想象,进入一个超凡的世界。


5.巴西里卡
【参考答案】
巴西里卡式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美术的建筑形式之一。
公元4世纪以后,欧洲由于基督教活动奉命合法化,各地相继兴建起了教堂建筑。最初的教堂建筑样式是利用当时原有的公会堂,称巴西里卡,这种公会堂原是古罗马时的交易市场,后又充做裁判的法庭。所谓巴西里卡,即是中央为一长方形中堂,两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设置出一个高于前面的台座,作为祭坛。室内的光线来自侧间上方的窗子,屋顶作平直的斜坡形。这种建筑从外表看来虽然朴素,然而内部装饰十分奢华∶在涂有灰面的墙上镶嵌彩色大理石或金银珠玉等装饰图案,这些壁饰在烛光与窗口采光的反射下,显得神奇炫目。公元320年前后开始兴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式教堂之一。


6.罗马式建筑
【简析】
此题须解答罗马式建筑的四方面特征。
【参考答案】
①罗马式教堂是从古罗马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并开始用石头屋顶代替过去的木顶,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显得厚重、简洁而庄严。
②拉丁十字形为罗马式建筑的主要代表形式,罗马式教堂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石墙很厚,窗户小,距地面较高。
③教堂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坚固、沉重,显示当时封建宗教的权威。
④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注重装饰性,带有地方色彩,较少写实风格。


7.巴黎圣母院
image.png
【简析】
巴黎圣母院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此题须解答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这座教堂建于1163年,充分显示出圣德尼教堂的直接影响。在平面的布局中它强调的是长度轴心,中堂的若干布局虽然保留了罗马式教堂的特点,但大气窗上的窗户、室内的采光和所有形体瘦长的造型等都创造了一种显著的哥特风格。教堂内部的所有细节都充满着上升的直线,这样的室内空间也相应地具有了哥特风格所有的“向上高升”的感觉,这与罗马式强调巨大的支撑力是大不相同的。圣母院内部分为三层,各层皆以尖拱相互呼应、统一。这种和谐而极具逻辑性的建筑语言,是基于经院哲学的体系和思维方式。巴黎圣母院的西面工程也别具一格,各个部分在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上极为成功,以中间圆形玫瑰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分布着门洞、窗户和未完成的塔楼(塔楼应该是尖顶的),达到了整体上的完美均衡。这一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把所有的细节都互相配合成为一个平衡、协调的整体,絮热当时所竭力强调的结构上的协调、数学的比例与韵律,在这里得到了比圣德尼教堂更完美的体现。


8.拜占庭艺术
【参考答案】
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主要盛行于5-15世纪的东南欧地区,对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美术也有重大影响。拜占庭美术保留有一定的希腊罗马传统,同时又受政教合一政体统摄,为宗教和王权服务。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总体特征是威严庄重又豪华富丽,形式上高度提炼和简化,具有程式化手法,赋予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拜占庭美术在教堂建筑、镶嵌画和圣像画等方面具有高度成就。拜占庭教堂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镶嵌画的重要代表作有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壁画∶《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与《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9.拜占庭建筑
【简析】
此题须解答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因名词解释分值较小,无需解析圣索非亚教堂。
【参考答案】
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殿式的圆穹顶。穹顶结构被加以变化,形成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到拜占庭帝国的中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


10.反偶像运动
【简析】
反偶像运动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此題解答反偶像运动的概念。
【参考答案】
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代表世俗权力,也象征神的意志,因此体现这种精神的拜占庭艺术形象总是威严庄重、动人心魄的。严格程式化的艺术形式经高度提炼和简化,更赋予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拜占庭的神像必须在天神与君王之间取得统一,皇帝有权干涉教会,不让教会利用神像过分地显示自己的力量,9世纪的反偶像运动就是这种斗争的结果。皇帝和东方行省的人民坚持反偶像,他们认为偶像会使宗教变为迷信,主张将宗教艺术变为抽象的象征,以植物或动物象征宗教人物。赞成偶像崇拜的是僧侣和西方行省的人民。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斗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政教双方对权力的争夺。


11.加洛林文艺复兴
【简析】
名词解释分值较少,此题仅解答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概念。
【参考答案】
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建立起加洛林王朝。查理曼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同时也希望借此恢复罗马帝国的封号,将辉煌的文化传统注入到这些半野蛮民族血液中的愿望使这位皇帝亲自领导了这次文艺复兴。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这次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北欧的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地融合在一起。


12.圣德尼教堂建筑
image.png
【简析】
圣德尼教堂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此题解答圣德尼教堂的建筑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圣德尼教堂亦译为“圣德尼隐修院教堂”。首次系统地应用了以肋穹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体系,内部有双层回廊,细长的拱门、肋架和支持拱顶的圆柱使其格外通畅、轻巧。这种轻巧首先表现在彩色的玻璃窗已扩大到整面墙,其次是内部结构在形体上优雅而富有韵律。在圣德尼教堂中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和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强调严谨的几何形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


13.祭坛画
【参考答案】
中世纪西欧宗教绘画形式之一,专门用于教堂正面的祭坛。其画像明显受当时神权统治、宗教秩序的制约,有严格的布局要求和程式化的形象刻画规范,充斥着禁欲主义的味道。祭坛画的代表作有14世纪西蒙·马蒂尼为锡亚那大教堂创作的祭坛画《天使报喜讯》。


14. 夏特尔教堂
image.png
【简析】
夏特尔教堂最能反映哥特式艺术雕刻成就。此题解答夏特尔教堂的建筑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亦译为“沙特尔主教堂”。最能反映哥特式艺术雕刻成就。在教堂的入口处两侧排列着的柱像是从建筑结构演变出来的雕刻装饰形式,这种柱像日益脱离建筑而成为独立的雕刻作品,人物形象不但从僵直而紧贴柱子变为高浮雕的形式,而且还表现出身体动态的左顾右盼,突破了建筑结构的限制,同时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立性,甚至是可以脱离支柱的。
它们代表着一种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重新恢复古典时代以来的三度空间的圆雕。显然这种尝试也只是刚开始,它们都是用圆柱作为人体的基础,比例也不甚准确,但由于是立体的,所以比罗马式雕刻更多一种独立存在感。在头部所表现出的温和特质中,充分显示出哥特雕刻的写实特征。这种所谓写实性特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与罗马式雕刻中幻想、变形的手法比较而言的,在这里出现的人物通常有着安静、严肃的表情和不断增加的体积感。教堂外部侧柱上的雕像将三个大门的景象连在了一起,它们分别代表圣经中的先知、皇帝和皇后。这样设计是为了强调现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



简答题
1.简述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33 金币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国美术简史第二章重点知识整理—欧洲中世纪时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