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后题整理第四章—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2.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意思?3.艺术家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艺术心理定势有哪些奇异的功 能?为什么说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4.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哪些基本阶段?5.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有哪些种类?它与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6.灵感有什么特征?灵感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艺术灵感的顿悟正好就是艺术家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产生灵感的条件的意义是什么?7.形象思维有哪些特征?形象思维逻辑有哪些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掌握形象思维逻 辑有什么意义?8.什么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9.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10.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 是艺术史的主流?11.什么是艺术思潮?什么是艺术流派?两者的关系怎样?研究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 精神?【参考答案】(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①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对平凡生活的真善美的一种提炼,是对社 会生活的一种心灵情感互动的反应。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生活的积 累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涉世的深 浅会直接影响看问题的深刻程度,这种思想情感与文化修养则决定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复,而是一种提炼和概括,当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 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这种行为已经对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某些推动作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②社会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艺术家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民族文化、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 素的影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就会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思想或不同的人生观。艺术家在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他的艺术作品都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艺术作品必定顺应着那个时代的潮流,也必然创作出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艺术 家必定与政治发生关系,从国家政策来说,它必定要对文化(包括艺术)制定政策,用以规 范社会文化(包括艺术)活动,不同的国家政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的管理可能采取 差别很大的政策,可以是民主宽容的,也可以是专制严厉的。③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典型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起到的作 用,即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艺术家的艺术思想、艺术形式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 寓教于乐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关于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归纳为艺术作品具 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 活和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 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认知现实、认识历史。过去的时代已经远逝,但只要 有艺术作品流传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2)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原因:艺术工作者要用艺术形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艺 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 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以改变其不足,以推动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即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
2.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 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是因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艺术作品命 运的主宰作用。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则是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经过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在各个阶段,艺术家必须亲自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寻 找艺术灵感,构思岀完整的艺术意象;而形成艺术作品,艺术家还需要运用艺术语言,将 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可见,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主宰艺术作品命运的作用。(2)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①艺术家所处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生活经历、艺术思想、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决定了艺术家具有不同的个性。②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决定了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③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不同,以及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也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
3.艺术家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艺术心理定势有哪些奇异的功 能?为什么说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参考答案】(1)艺术家的修养的内容:①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人们对社会、自然、人类各项活动的根本看法。 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结构,包括哲学观、社会观、政治观、伦理观、经济观、人生观、 美学观、艺术观等思想观念体系。世界观规定着人们对待生活的立场、态度,提供了人们 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制约着人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情感倾向和思想倾向。②广博的文化素养。艺术创作的火花,是艺术家深切的内心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相遇合、相碰撞而产生的。艺术家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就必须自觉地亲身参加社会生活实践,真正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参与生活,而不是做生活的客人和旁观者。所谓的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做,但所做自然也可以含在里面。当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参加社会现实的变革,个人的命运、前途和社会的命运、前途完全扭结在一起,饱尝人生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体验到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时,艺术家才具备创作真正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的基础。③丰厚的生活积累。艺术家必须长期地积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素材。首先,艺术家要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兴趣,力求广泛地了解生活,建立广博的生活知识库。其次,艺术家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要抓住一个或几个生活领域,作深入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在生活的某个点上长期地深入下去,这样才能发现别人忽略或未曾发现的东西。(2)艺术家审美创造能力的内容:①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感受力。艺术家要重视敏锐细致的观察和对物体内心的深刻感受的锻炼。艺术创作源于社会生活,所以,对世界的深入观察、对社会生活的热切体验, 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审视,做一个生活的发现者,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上进心的人,这是艺术家把握现实世界,进行艺术创作的必要准备。②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忆力。艺术家必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的丰富与贫乏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才能的标志。可以说,没有艺术想象力就没有艺术创作。黑格尔认为:“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也重申:诗人“必须天 生赋有创造性的想象,只有它才构成诗人之所以有别于非诗人的特长”。想象往往以感觉为基础,以记忆为材料进行重组和结构,记忆重于重复,想象重于创造。但是如果没有丰富 的记忆储备,想象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一个艺术家应该有非凡的记忆力。③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艺术的原创性首先需要与前人和传统打交道。艺术具有历史传承的性质,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头”,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创新。创新意味着超越别人,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正如著名导演张艺谋所说:“艺 术的本质是创造。我的每一次创作,都想方设法与自己的过去不同,与其他人不同。”(3)艺术心理定势的奇异功能:①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凭感官直觉得到的客观对象物最初的主观映象,所以它既不完全是感性认识,也不是无意识。其表现形态是感性的、不自觉的、非逻辑的和非功利的, 而本质内涵又常是和理性、逻辑、功利目的有内在联系的。②无意识。无意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4)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最高目标的原因:艺术心理定势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家的心理定势的强弱和优化程度决定了他对社会生活理解的深度、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强度,它为运用艺术语言创造艺术形象的技 巧和技巧做了准备,因此需要不断地优化它。
4.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哪些基本阶段?【参考答案】(1)第一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指艺术家在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刻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滑起创作的歌里和动力。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基础和前提。①材料准备,丰富的生活信息(包括前人的)的素材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作为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获得材料准备的途径又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获得途径深入生活和底层,体验和理解生活,通过个人经历获得创作素材和情感积累、切身感受和独特发现。间接体验获得途径,从间接的社会生活经验、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获得创作素材,拓宽视野,拓展艺术思路。直接体验是间接体验的基础,既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材料,又提高了艺术家的艺术理解力和想象力。②精神准备:是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欲望,是推动艺术家进入实际创作过程的实践动力。(2)第二阶段是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在特定创作动机的引导下,通过艺术思维,对杂乱无章的生活材料进行归纳、提炼、加工、虚构,并将其构思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自上而下传承艺术经验,自下而上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艺术构思过程分为胚胎孕育阶段和意象成熟阶段,基本类型是有序形成、先总后分和灵感爆发这三种。艺术意象的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是通过艺术创作来构思典型艺术形象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是将非典型的生活材料与个人表现的一般规律相结合,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3)第三个阶段是艺术表现。艺术家利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将构思中形成的艺术形象物化,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欣赏的艺术授象,成为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艺术构思是艺术表现的前提,艺术表现是意境的发展、深化和物化。艺术表现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和载体、运用手段和技能技巧、重视整体性和独特性、遵循艺术特殊规律和反复进行修改与完善的特点。
5.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有哪些种类?它与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意识的内涵。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狭义的意识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2无意识的内涵。无意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3)无意识的类型:①误差无意识,是指在言论和行动中本不应该产生误差而在无意识中发生了误差,如笔误、失言、失手、失脚、张冠李戴等。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记忆力逐渐减弱,加上杂事繁多,这种误差无意识便会频频出现。当然,也有一些误差是由于记忆不牢、认识不清、 动作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②病患无意识,是指疾病患者、相思病患者以及很多精神病患者出现无意识的精神状态。③梦幻无意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梦大体有三类:a.心上梦,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前有所思,后有所梦)。b.荒诞梦,即梦中所表现的场景显得怪诞、怪异、荒谬和不稳定。c.混杂梦,即心梦与荒诞梦的混梦,不仅将“日有所思” 的心理内容表达岀来,也表现了神经功能的紊乱。④本能无意识,是由于生理功能的驱动而产生的先天心理活动,包括觅食本能、性本 能、冷热反应等本能心理。它是人类心理活动最原始的起源。它们是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本能无意识在婴儿时代表现得最为突出。⑤习惯无意识,是指在意识的驱动和引导下,对某种心理活动或经过严格的规范和长期的反复练习的动作,形成了的熟练、自动的无意识表现。⑥集体无意识,是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之所以能遗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思想和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 关系》一文中提出。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同类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4)无意识与意识的关系。意识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无意识是主体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是由实践的发生发展过程决定的。
6.灵感有什么特征?灵感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艺术灵感的顿悟正好就是艺术家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产生灵感的条件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灵感具有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和易逝性的特征。灵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形象思维中进发的灵感多出现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二是在抽象思维中进发的灵感多出现在科学思维过程中。灵感产生的条件:①形成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历史观、社会生活经验信息量、创作经验信息量、艺术个性心理强度、科学文化知识信息量等基本要素,都已熟练到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的程度,形成了有机的艺术心理系统。②建立优势兴奋中心。兴奋中心可以调动起各种思维的积极性,寻找急需的材料解决关键问题,只要一触机,会立即进发出艺术灵感。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直觉、灵感和即兴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其本质是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习惯无意识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感是指一种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顿悟的心理状态,原因是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突然触机,从而建立起新的神经联系,做出创造性的突破,即长期困惑的关键问题突然因某一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顿悟所触发。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创作一首歌曲时,前面进展顺利,但只剩最后两句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曲调。两年后他去罗马游览,在一次不慎落水、被大家救起来的时候,嘴里突然哼出的两句曲调正是他百思而不得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创作著名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的创作冲动,竟是由一株野花激发起来的。托尔斯泰由牛蒡联想到哈泽·穆拉特的坚强性格,推动他进入了小说《哈泽·穆拉特》的构思,这就是灵感所起的作用。艺术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柏拉图把这看成是“神灵附体”;陆游说它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艺术理论家们通常认为这种偶然触发引起的顿悟便是灵感的爆发。它对于艺术创作是极其珍贵的。所以说艺术灵感的顿悟正好就是艺术家要急需解决问题。揭示和认识产生艺术灵感的条件及其神经来路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它可以破除灵感的神秘性,从而懂得艺术灵感是长期艰苦学习、实践和忘我探求之树结出的美丽硕果。习惯意识和各种习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能力及其神经生理机制,都是可以随着不断努力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而得到无止境的改善和提高的。黑格尔曾深刻地指出∶“要煽起真正的灵感,面前就应该先有一种明确的内容。""惟一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住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之下,天才的灵感就会不招自来了。”
7.形象思维有哪些特征?形象思维逻辑有哪些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掌握形象思维逻 辑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形象思维的特征:①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 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 图像、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②非逻辑性。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步、首尾相接地、 线性地进行,而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 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平面性的或立 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 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③粗略性。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 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维 可以给岀精确的数量关系,因此,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巧妙结合,协同使用。④想象性。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 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 形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 极强的想象力。(2)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参见本章考点难点归纳相关内容。(3)掌握形象思维逻辑的意义。研究和掌握形象思维逻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形 象思维逻辑,可以把形象思维的理论水平提高到意识水平,可以自由地控制逻辑规律,把 艺术创作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8.什么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参考答案】(1)艺术思维的内涵。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 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 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 用。高尔基说“艺术靠想象而生存”,所以,艺术设计作品,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传达着 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思维所特有的双重加工,使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从而 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统一,最终诞生新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品。(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①转化的原因。塑造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艺术作品需要一个艰难的理解和概念过程,形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认识深化的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作者需要转化到认识不足的 方面。②转化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形象思维是主线,自始至终都在捕捉艺术意象。然而, 当他们对创作的性质、规则、目的、主题、结构、性格等缺乏了解,或遇到困难时,就会 随时转向抽象思维。一旦一个问题被解决了,便又转化到形象思维方面。即是否要转化, 主要取决于思维对象是否需要。思维的对象需要时,大脑会立即命令对方去变换,不断出 现需要,不断地互相转化。由此可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反复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相互 促进、相互深化直至概念和创作完成的认知运动过程。③转化的特点。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是严格按照艺术美的规律进 行的。遵循艺术美的规律转化包含以下三个含义:a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互相转化。不管是体验、艺术想象,还是深化主 题,都是必须严格按照理想化原则进行转化。即: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 互配合,是为了使艺术意象实现理想化的目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科学思维相互转换的 目的是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遵循着表现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现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神韵的原则进行 转化。c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选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会显示出生动和精致。艺术语 言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和对艺术语言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会让创作者选择更恰当的艺术 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9.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艺术创作方法,又称“艺术的创作原则”,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要求表达思想 感情和再现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同艺术家的立场观点、审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它虽也包含着艺术技巧的因素,但却不能归结为技巧,而是艺术思想性因素和艺术技巧性因素的有机统一。它同世界观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观、政治观、哲学 观以至对世界人生的基本看法互相联系。(2)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关系。①二者的联系。一定的创作方法往往更适合其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例如,现实主义 往往采用写实简单的艺术语言,沉着细腻的描写;浪漫主义经常使用激情的艺术语言,想 象、夸张的艺术语言等,从而构成了其创作方法的外部特征。②二者的区别。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创作方法具有全局性,表现手法有局部性。a创作方法是艺术家在作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普遍的原则,因此,它对 创作产生了全局性的影响。b艺术表现手法是塑造形象的具体方法,只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貝林的表现手段,如绘画中的皴、擦、点、染;音乐中的模进、反复、和弦等。它们往往只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刻画中起作用,所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片面的。
10.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 是艺术史的主流?【参考答案】(1)现实主义的特征:①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②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 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 创造岀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③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 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岀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 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 再明确、冷静地将它描写岀来的艺术主张。(2)浪漫主义的特征:①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 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②浪漫主义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浪漫主义倾向于华丽,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③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 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岀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 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11.什么是艺术思潮?什么是艺术流派?两者的关系怎样?研究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艺术思潮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反复出现的文学艺术现象。它是由于一定社会历 史运动与变动的推动,或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在一代文艺史中,一些文艺家出于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或对现实的感受大体相同,反响大体相似,进而形成的带有广泛社会倾向性的潮流或运动。(2)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某些艺术家艺术风格、艺术 主张、艺术方法和艺术思想相近或相似而形成的集合体。一个艺术流派往往有其代表风格、 代表人物和一定的艺术创作成果。(3)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的关系:①二者的区别:a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似或相近的创作群体的表现形式,艺术思潮倡导某种文艺思想 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b艺术流派往往是指某一艺术门类中的派别,艺术思潮却常常包容各个艺术门类中的 多个艺术流派。c艺术流派侧重于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特色的艺术派别,艺术思潮侧重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把握某种创作思想或创作主张。②二者的联系:a艺术流派的发展壮大,会推动艺术思潮的产生。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影响的艺 术流派,其标榜的艺术风格、追求的艺术目标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艺术领域,为整个艺术界所推崇和学习,并最终形成一种艺术思潮。b艺术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也与某一时期的艺术流派打破成规、锐意创新有关。宋代 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艺术思潮,便产生于黄庭坚等人走出唐诗阴影、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努力。(4)研究艺术思潮、艺术流派与创作方法的意义:①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 发展。②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③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现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