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11-6 15:10:36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硕导信息汇总


管少平
出生年月:1968年1月
籍贯:湖北蕲春县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群众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博、硕导
Email:shpguan@scut.edu.cn

个人简介
管少平,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博士学位,2011-2013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学院访问学者,202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Stuart Weitzman Shool of Design)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硕士导师,工业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专业分会理事;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副会长;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艾景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艾景奖”评审专家;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国际中国规划学会会员;广东省机械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副理事长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工业设计及其理论,景观规划与设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产学研、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等纵向科研项目多项及横向设计项目数十项,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获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30余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Red Dot Award(红点奖)等国际顶尖设计奖多项、各类其它奖项十多项以及指导学生获得包括“红点至尊奖”等国内外大奖二十多项等。

工作经历
2016.09-至今,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2010.09-2016.08,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2008.09-2010.08,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
2002.07-2008,08,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讲师
1990.07-1999.08,湖北省闻一多纪念馆,美术师
1989.07-1990.06湖北省大冶师范学校教师
其间:
1996.03-1997.12,深圳南方装饰设计工程公司西北分公司,设计总监

教育经历
2023.02-2023.08,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0.09-2018.0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
2011.09-2013.03,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学院,访问学者
1999.07-2002.06,广州美术学院,硕士

获奖、荣誉称号
2024年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 国际顶尖设计奖项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概念奖
2018年 国际顶尖设计奖项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概念奖
2018年 广东省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推广先进个人
2017年 国际顶尖设计奖项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概念奖
2016年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一等奖
2015年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一等奖
2015年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
2008年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
2003年 广东工业设计活动周暨2003广东工业技术进步成果展最佳展示设计奖
2003年 2003广东工业技术进步成果展先进个人称号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副会长
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艾景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艾景奖”评审专家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专业分会理事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
国际中国规划学会会员
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
工业设计及其理论(本硕培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设计历史与理论、设计管理与设计战略、产品开发设计、信息传达与交互设计、人因工程、体验与服务设计、设计研究方法等。
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博培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景观学理论、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健康城市建设(生态、工程、经济、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景观文化保护与传承、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等。

科研项目
2024年,面向健康城市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21年,绿色基础设施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途径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21年,东莞理工学院南峰书院室内外装修设计
2020年,面向健康城市构建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2020年,大型海洋构筑物损伤检测与修复智能作业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参与)
2020年,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横向项目
2020年,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横向项目
2018年,设计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017年,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4年,景观基础设施促进广东弹性城市建设的方式及途径研究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2013年,广州市广附设外语学校天鹅湖景观改造方案设计横向项目
2013年,广州国际设计创新中心建设基地培育 华南理工大学校级项目
2011年,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园文化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 横向项目
2011年,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阅览中心室内设计横向项目
2010年,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校园文化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横向项目
2009年,智能光声控电子礼品新产品设计与开发 省部产学研重点项目
2008年,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VI系统开发设计 横向项目
2008年,广州伊泰奇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集成吊顶系列产品开发设计 横向项目
2007年,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培教职业技术学校)VI系统开发设计 横向项目
2007年,广州市十一中VI系统设计 横向项目
2007年,广州市康亦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百闻”电解饮水机产品开发设计 横向项目
2006年,武汉三浦激光有限公司准分子激光美容机产品开发设计
2006年,佛山南海狮城中学校园文化视觉环境策划与设计 横向项目
2005年, 深圳市舒曼艺术学校VI系统设计 横向项目
2005年,东莞樟木头中学VI系统设计 横向项目
2005年,东莞第五高级中学VI系统设计
2004年,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VI系统策划与设计 横向项目
2004年, 深圳市大新小学VI系统设计 横向项目
2003年,2003广东省工业技术进步成果展策划与设计 横向项目
2002年,广东省热电联产VI系统设计   横向项目

发表论文
1.管少平,苏文盛.基于人机工学原则的中国安全禁止标志评估与再设计.装饰,2021(01):92-95.
2.李妮,管少平.基于业务流程重构法的无人便利店服务系统优化设计.工业设计,2021(05):114-116.
3.Guan Shaoping & Yu Hong.Research on 3D Analysis Method of Sight Line of Mountain Scenic Area Based on GIS—Taking Guangzhou Baiyun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 1228 CCIS, p3-18, 2020, Geoinformatics in Sustainable Ecosystem and Society -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SES 2019, and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AI 2019, Revised Selected Papers.(EI)
4.祝明建,管少平,陈康琳,余鸿.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韧性土地利用规划——以美国佛罗里达州马坦萨斯河流域为例.风景园林,2019,26(10):95-100.
5.管少平.管少平:设计要在驱动商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之间获得平衡.设计,2019,32(16):46-53.
6.Guan S , Cao R,Shen L .How to choose one sustainable design method over another: a Consumer-Product Optimizing Prototype: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IHSI 2019): Integrating Peopl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ebruary 7-10, 2019,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Intelligent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2019. Springer, Cham, 2019.(EI)
7.Guan S , Shen L , Cao R . Research on Design Strategy of Sorting Garbage Bins Based on the CREATE Action Funnel: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IHSI 2019): Integrating Peopl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ebruary 7-10, 2019,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Intelligent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2019. Springer, Cham, 2019.(EI)
8.Lv, Y. , andS. P. Guan . "Explo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Wetland Park---Taking Haizhu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277, 03016 (2019) ,JCMME 2018.(EI)
9. Lu C., Guan S. (2019) User Participatory Design Model Research Based on Hall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In: Chung W., Shin C. (eds) Advances in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in Industrial Design. AHFE 2018.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Computing, vol 790. Springer, Cham.(EI)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94601-6_11. (EI)
10.管少平.艺术进入自然与园林景观营造的如画途径[J].文艺研究,2016(8):141-152.
11.管少平,朱钟炎.两种如画美学观念与园林[J].建筑学报,2016(4):65-71 .
12.张嘉欣,管少平,李哲林,张晓明,姜立军.基于眼镜作用区域的头部形态参数研究[J].图学学报,2016(3):410-416.
13.管少平.契合自然的现代山地住宅形态设计[J].重庆建筑,2016(1):24-27.
14.Guan Shaoping and ZhangXi. The Construction of Neighborhood Unit System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Based on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J]. GeoJournal Library, 2015(113):49-68.
15.Guan Shaoping, ZhangXi and Wu Jingjun.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Green Infrastructure that will Promote China’s Urban Trans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guan National Wetland Park[J]. GeoJournal Library, 2015(114):43-61.
16.章文,管少平.厨房小家电产品的整合设计[J].大众文艺,2013(13):127-128.
17.徐平华,管少平.纵横家的经营谋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70-172.
17.管少平.论“自然主义”视野下的审美知觉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26-29.
19.管少平.提升设计能力的设计计划训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3):153-156.
20.管少平.设计:回到disegno再出发[J].艺术百家,2008(1):105-108.
21.管少平,田春.浅析向创造大国转变过程中的“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10-15.
22.管少平.室外空间意象的营造[J].装饰,2007(10):58-60.
23.管少平,田春.知觉研究与美学的创立[J].学术论坛,2006(9):39-41+46.
24.管少平.论展示媒介的特征[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2):76-78.

指导学生情况
1.2015年,红点奖(Red Dot Award)概念奖;作品名称:Stable Chopstick;设计者:吕国伟、余杰明、周绮扬、王捷、喻荍怡;指导教师:管少平 廖丹
2. 2016年,A-Design金奖;作品名称:VAGUER;设计者:余杰明;指导教师:管少平 廖丹
3. 2016年,A-Design银奖;作品名称:Fold to hold;设计者:余杰明;指导教师:管少平 廖丹
4. 2016年,A-Design银奖;作品名称:koinobori toothpaste;设计者:余杰明;指导教师:管少平 廖丹
5. 2016年,A-Design铁奖;作品名称:Stable Chopstick;设计者:余杰明;指导教师:管少平 廖丹
6.2017年, 红点奖(Red Dot Award)概念奖;作品名称:Diring;设计者:管少平 肖雪莹(学生);指导教师:管少平
7.2018年,红点奖(Red Dot Award)概念奖;作品名称:One-step USB Disk;设计者:陈星旭、管少平、杨境;指导教师:管少平
8. 2018年,红点奖(Red Dot Award)概念奖;作品名称:GHANGI;设计者:彭冉、潘雪曼、胡婉清、曹芮、谌露;指导教师:管少平
9.2019年,红点奖(Red Dot Award)最高荣誉“至尊”奖(Best of Best);作品名称:No-touch Timer;设计者:傅一博、文若愚;指导教师:管少平 廖丹
10.2019年,红点奖(Red Dot Award)概念奖;作品名称:Old clothes recycling service system design;设计者:李妮、苏文盛、刘玉肖、常奕嘉;指导教师:管少平 李育奇





黄修林
职称/职务:教授,硕士生导师最后学位:硕士荣誉: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社会兼职: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艺术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陶瓷文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馆馆长;江西省青瓷文化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艺术陶艺委会主任研究方向:陶瓷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景观艺术设计与规划研究;雕塑与绘画艺术创作研究等。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浅谈传统锔瓷工艺之美》,中国陶瓷;《浅析现代柴烧的美学价值》,中国陶瓷;《浅谈“镉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陶瓷学报;《宋 代女瓷的艺术之美与再设计》,陶瓷学报;《基于绿色设计理念的日用陶 瓷产品设计探析》,艺术设计等48篇学术论文。创作成果:举办个人作品展6次。2017年12月,“第五回黄修林陶瓷艺术作品展”,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12月“黄修林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展”(广州) 主办: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2010年10月“黄修林现代陶瓷壁画作品展”(亚运城) 主办:亚组委;2007年11月“黄修林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展” (佛山) 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2006年11月“黄修林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展” (广州) 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1991年9月“黄修林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展” (广州) 主办:广州雕塑院作品获奖:获国家级专业评比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 ,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中国外观设计专利31项策划展览:策划组织4次国家级展览。 2012年11月,策划组织首届“陶埏新语—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华南理工大学; 2.2014年11月,策划组织首届“陶埏新语—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三年展”。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华南理工大学 ; 3. 2015年10月,策划组织“2015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及华南理工大学’一带一路’陶瓷之旅启动展”。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华南理工大学 。4.2017年12月“陶埏新语-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培养硕士20多名,学生作品在省级比赛和全国高校学生艺术大赛中,获奖就有百余件,据不完全统计获“金奖”和“一等奖”有46项,获“银奖”和“二等奖”的有68项。
电子邮件:taociyishu@163.com




梁明捷
出生年月:1973年9月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博、硕导
行政职务:副院长
Email:1422538555@qq.com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设计协作中心负责人、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首届美育名师工作室(设计)主持人。 自1994年起24年间长期主持岭南园林历史保护与更新、岭南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岭南城市环境公共景观营造、岭南历史名镇保护与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规划、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实践和工程施工管理项目300余项。自2014年起应邀出席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一带一路”文化使者南亚行、世界外交官协会“中华文化朝圣之旅”、中宣部、文化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系列活动,开展“一带一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工作经历
1998-2001年 教师(助教)
2004-2011年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空间设计教研室主任、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
2011-2013年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导)
2013-2017年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硕导、分管本科教学与展览馆)
2017年-2023年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硕导、分管科研、研究生教学与实验中心)

教育经历
1990-1994年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美术
1994-1998年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本科
2001-2004年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 艺术设计学硕士
2007-2013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

获奖、荣誉称号
1、2006年《广州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生态餐厅》获中国第6届室内设计双年展暨设计大赛铜奖
2、2006年《豫粤文化—骏景花园复式居住环境设计》获中国第6届室内设计双年展暨设计大赛优秀奖
3、2006年《广州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生态餐厅》获广东省第2届室内设计大赛金奖
4、2006年《豫粤文化—骏景花园复式居住环境设计》获广东省第2届室内设计大赛铜奖
5、2006年《中国花都国际珠宝城广场》获首届两岸三地中南区生态创意设计大奖赛金奖
6、2006年《增城市派潭镇生态广场》获首届两岸三地中南区生态创意设计大奖赛银奖
7、2008年《广州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自驾车驿站》获第3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入选奖
8、2008年《广州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镇政府生态广场》获第3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
9、2010年《豫粤文化创意》获第4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入选奖
10、2010年《岭南低碳生活》获第4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入选奖
11、2012年《交互式网络产品展示空间服务平台研究》获第9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奖优秀奖
12、2012年《广州市紫薇丽都楼盘设计》获第6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优秀奖
13、2013年《映像宣星》获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铜奖
14、2014年《旧温泉新岭南》获第5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二等奖
15、2014年《迹忆》获第5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优秀奖
16、2014年《岭南国际-八相流溪》获第5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优秀奖
17、2015年《东盟十国唐密曼荼罗闭关洞建筑设计》获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优秀奖
18、2015年《东盟十国唐密曼荼罗金莲胎藏文化中心》获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优秀奖
19、2015年《从化市温泉镇宣星村美丽乡村规划》获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三等奖
20、2015年《从化市温泉镇平岗村美丽乡村规划》获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三等奖
21、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传播重要基地——广西金莲湖风景区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获第8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入选奖
22、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
23、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动漫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装饰分会副主任
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设计师委员会专家组委员
广州市天河区街区城市设计顾问

研究领域
岭南园林历史保护与更新、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理论、美丽乡村与历史名镇规划设计与理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

科研项目
1《岭南园林艺术研究》(国家级)15BG085 国家社会学科基金(艺术类)面上项目2015-2020年
2《环境设计开放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Y1161840(省部级) 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5- 2018年
3《五金产品交互式网络虚拟展示服务平台开发》(省部级)2012B091100327 广东省科技厅教育部产学研项目 2012-2014年
4《新常态背景下本科高校文化艺术与设计创意、创新、创业教学研究》(省部级)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创业项目2018-2020年
5《“纹漾”民艺与产品设计应用》(厅局级)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2016-2017年
6《岭南园林艺术研究(培育)》X2sjC2171080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015-2018年
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设计创新)》华南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2015年
8《岭南古典园林研究》2DXM115华南理工大学985项目2015-2018年
9《环境设计专业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Y1150500华工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2015- 2017年
10《广东省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基地总体规划设计》X2sjN6140470从化市规划局2014-2015年
11《基于艺术设计范畴下的教育及展示空间课程实践》Y1141370华工教研教改推荐项目2014- 2016年
12《园林景观展示环境课程多系统互动教学研究》Y2130220华工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013-2014年
13《环境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2gw-N910106a-WK15华工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基金项目2013-2014年
14《广州市花都区紫薇豪苑大堂与园林景观设计》N6120250广州市花都区纬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2- 2014年
15《园林景观设计》Y1110020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1- 2012年
16《基于空间设计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Y1110070华工本科教育产学研合作项目2011- 2012年
17《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研究》D2118070中央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011- 2013年
18《广州市花都区紫薇豪苑售楼部室内设计》N6111710广州市花都区纬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1- 2013年
19《岭南园林风格研究》D210037W中央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2010- 2012年
20《现代艺术展示空间课程互动教学探索与实践》Y1090200华工教研教改项目2008- 2009年
21《广州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街道立面装饰设计》Y1090090,华工本科教育产学研合作项目2008- 2009年
22《广州市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工程配套绿化景观》N6091520广铁集团客专维修基地2009- 2010年
23《增城市派潭镇客家民俗文化邨》 G08N606027增城市派潭镇人民政府2006年
24《广州市花都区新都城市花园园林景观设计》G08N605053广州市纬城房地产开发的限公司2005- 2006年
25《增城市仙踪台生态景区一期服务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后更名为:《广州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生态餐厅与生态广场》G08N005044增城市派潭镇人民政府2005- 2006年
(1)岭南园林项目: 1997年参与主持《岭南四大名园系列¬——顺德清晖园扩建设计与工程》;2003年主持《增城何仙姑风景区》,包括:何仙姑家庙广场、仙藤园规划。
(2)风景名胜区项目: 2003-2010年主持《广州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包括:广州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生态餐厅及广场(2006年)、增城绿道(白水寨段2006年)、自驾车驿站起点建筑与广场(2008年)、自行车驿站起点建筑与广场(2008年)、自行车驿站终点建筑与广场(2008年)、派潭镇政府电影院建筑与景观(2008年)、客家民俗文化邨建筑与景观(2006年)、派潭镇样板路外立面整饰与景观(2008年)、东江纵队17烈士陵园设计与工程(2008年);2008年增城何仙姑风景区乌榄公园景观规划;2010年主持《亚运会龙舟赛场》。包括:白湖生态公园(2010年)、鹤洲生态公园(2010年)、鹤洲公交车站景观(2011年)设计与工程。
(3)美丽乡村项目: 2003-2010年主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包括:增城市派潭镇东洞村委(2006年)、七境村委(2006年)、榕树下村委(2006年)、背阴村委(2006年)、东升村外立面及景观(2007年)、榕树下村农贸市场(2007年)设计与工程,北山村商业街及广场(2007年)、北山农村酒店建筑与景观(2008年);2013-2017年主持《美丽乡村系列》。包括:增城市小楼人家滨水景观(2008年)、云南省小水井村省级民族特色村(2013年)、从化区平岗村(2013年)、宣星村(2013年)、番禺区明经村(2017年)规划。
(4)历史名镇项目: 2012-2014年主持《广西桂林历史名镇规划系列》。包括:广西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2013年)、黄沙瑶乡(2013年)、资源县两水乡(2014年),阳朔县福利镇(2012年)、兴坪镇(2012年)、五通镇(2012年)、修仁镇(2013年)规划;2013年主持《从化温泉历史名镇规划系列》。包括:从化市温泉镇景泉大道景观规划(2012年)、广东省委宣传部从化大学生村官基地规划(2013年)、从化新城空间节点规划(2013年)。
(5)“一带一路”项目: 2014-2017年主持《“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基地-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金莲湖风景区》 ;包括东盟十国祈福坛景观(2014年)、东盟十国曼荼罗书画院建筑与景观设计与工程(2017年)、东盟十国曼荼罗精品酒店建筑与景观(2014年)、东盟十国曼荼罗雕塑院建筑与景观(2015年);2015年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区太平兴国寺复原建筑与景观;2016年北京文化传播基地王四营古塔公园景观规划、201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文化传播基地建筑与景观。
(6)楼盘景观项目: 1999年主持广州市天河区合景御华苑室内与景观工程、2002年主持花都区新都城市花园建筑与景观、2002年主持广州市天河区五羊新城鸿业大厦样板房室内与景观、2005年花都区紫薇豪苑室内与景观、2003年广州市骏景花园复式样板房室内与景观工程、2002年广州碧桂园样板房室内与景观工程、2012年增城锦绣半山御景样板房室内与景观、2014年广东韶关市颐华园景观。
(7)公共景观项目: 2000-2001年主持《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大厦》。包括:天台花园景观工程(2000年)、办公大楼周边景观工程(2001年);2002年主持花都区住宅建筑公司景观工程、2003年花都区新天地商业广场室内与景观、2003年中国(花都)国际珠宝城广场室内与景观工程、2003年花都区式艺家具厂景观、2003年广州市天河区沙河服装城建筑与景观工程、2005年派潭镇政府生态广场景观工程、2010年广铁集团武广高铁南站维修总部景观、2014年增城新塘镇政府室内与大院景观工程、2014年增城新塘镇新塘公园(新塘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景观规划、2016年江门金珂生态园景观规划。

发表论文
1梁明捷 岭南与北方、江南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5 期 第193页
2梁明捷 岭南园林植物配置风格的历史源流初探《兰台世界》2014年总441期 第96-97页
3梁明捷 清代岭南园林装饰艺术与同期西方设计艺术的比较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年第3期 第70-73页
4梁明捷 岭南古典园林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源流《求索》2014年第4期 第178页
5梁明捷家居产品系统设计的层次性规律《包装工程》2014年第10期 第33-36页
6梁明捷 岭南园林叠山探析《美术学报》2014年第2期 第82-87页
7梁明捷 岭南园林风格二重统一性特征形成的环境因素探析《南方建筑》2013年第6期 第9-12页
8梁明捷 粤东庭园的平面与空间布局特征探析《美与时代》2013年第2期 第36-37页
9梁明捷 浅析岭南庭园“微雕化”与“透雕化”的建筑立面表现《古建园林技术》2013年第3期总120期 第49-53页
10梁明捷 岭南庭园叠山的美学表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第78-83页
11梁明捷 岭南园林风格观点的统一认识《艺术百家》2013年第7期总135期 第146-148页
12梁明捷 岭南园林实用主义的风格特征初探《美术学报》2015年第1期 第24-26页
13梁明捷 岭南庭园的山水关系分析《艺术与设计》2018年第8期 第52页
14梁明捷 试论清代岭南庭园植物配置文化与岭南绘画艺术的相互影响《设计》2018年第3期第6页
15陈小斗 梁明捷 论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兴衰——以广州徐闻珊瑚石乡土建筑的兴衰为例《艺术与设计》2015年09期第66页
16梁明捷 岭南园林实用主义的风格特征初探 林蓝专著《因地而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选录)2015年7月 第167页
17梁明捷 极少主义产品设计《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7 页
18梁明捷 画家造园——赏老土的私家园林《画廊》2008年,第2期第 128页
19梁明捷 极少主义设计的历史演变《美术界》2008年,第1期第 59页
20梁明捷 家居产品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美术观察》2007年第12期第123页
21梁明捷 造园与绘画相通《时尚家居》2007年第5期第200页
22梁明捷 中等职业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框架体系初探《美术界》2008年第6 期第61 页
23梁明捷 论家居产品的整体设计《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8期第97页
24梁明捷 家居产品的动态设计《艺术界》2008年第6期第153页
25梁明捷 家居产品的有序性设计《艺术界》2008年第8期第139页

出版专著和教材
广东省教厅教材《环境艺术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版;在编《珠江流域人居环境(第三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5出版

教学活动
担任课程包括:本科《专业文化考察》、《园林景观设计(一)》、《园林景观设计(四)》、《建筑技术与园林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建筑美学概论》、《设计导论》;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研究》、《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博士研究生《岭南环境、文化与建筑园林》。指导学生设计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项33项(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5项、优秀奖23项)。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硕士研究生30名;指导博士研究生5名。





谢冠一
职称/职务:副教授;硕士导师;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最后学位:建筑学博士社会兼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广东设计师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建筑更新与空间设计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实践成果:深圳宝安体育场——2010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要场馆,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共建一等奖。广州南沙体育馆——2010广州亚运会场馆,获2010年度世界体育建筑设计铜奖、第五届海峡两岸室内设计大赛铜奖、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三等奖。广州电视塔——广州地标建筑,获2010 年度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优秀奖。广州烟草局物流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游泳馆、河源市民服务中心概念规划。
科研成果:粤港澳湾区建筑更新与空间规划研究空间形态视角下的岭南地区度假酒店地域性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空间设计训练方法研究信息矛盾状况下的室内设计控制策略研究上述课题在《装饰》、《建筑学报》、《华中建筑》、《室内设计与装修》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授权专利:于2011年8月24号取得挂扣式波纹铝板-实用新型专利
单位电话:13322803080
电子邮件:gyxie@scut.edu.cn/36095275@qq.com




郑莉
出生年月:1979年10月
籍贯:广东韶关市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导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Email:lizheng@scut.edu.cn
单位电话:87112227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访问学者
广东省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华南理工大学中意文化研究所 研究人员
中国住建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编写者
全国建筑专业设计参考《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编写者
研究领域:建筑设计,历史建筑更新改造设计,景观设计

工作经历
2020年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访问学者
2019年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会员
2009年 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设计学术访问交流
2007年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设计学术访问交流
2006年 意大利费拉拉大学   设计学术访问交流
2006年 广东省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2006年 华南理工大学中意文化研究所 研究人员
2006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规划师
2010年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系 教师

教育经历
2018年 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学位
2006年 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学位
2003年 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学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多次为广东优秀历史建筑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筑遗产优秀奖
获IFLA景观设计亚太地区年度奖
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获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优秀奖
获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国际青年作品展荣誉奖
获海峡两岸中南生态家具创意大奖赛银奖
获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最佳指导教师奖
获评中国建筑史学会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的优秀论文奖
多次获得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多次获得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的最佳指导教师奖
多次获得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多次获得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实践经验:
重庆大学城概念规划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虎溪校区概念规划与初步设计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
迎亚运模范工程《文津古玩城保护改造》
西关荔枝湾涌综合改造景观设计
汕头小公园片区历史建筑普查
新东园广场设计及周边地区更新规划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华南理工大学中意文化研究所 研究人员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评审委员

研究领域
建筑设计,历史建筑更新改造设计,景观设计

科研项目
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
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数篇,论文获EI和SSCI收录

实践经验:
重庆大学城概念规划 主创设计师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虎溪校区概念规划与初步设计 主创设计师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 主创设计师
迎亚运模范工程《文津古玩城保护改造》 主创设计师
西关荔枝湾涌综合改造景观设计 主创设计师
汕头小公园片区历史建筑普查 主创设计师
新东园广场设计及周边地区更新规划 主创设计师

出版专著和教材
编写住建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建筑安全》第二版
编写全国建筑专业设计参考《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教学活动
担任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方法论等专业课程及双语课程
在历史环境中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教育,近代城市研究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果





骆雯
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年9月职称/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最后学位:硕士
社会兼职:全国工程图学协会会员,全国建筑室内装饰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环境艺术、工业设计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建筑制图立体化教材的研究与建设(教材),获第六届广东 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并获第六届校级成果奖,获优秀教学奖。主持2004年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电子商务展厅设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目前在研有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排名第三。
主讲本科生课程《建筑制图》《设计制图》《展示空间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导的研究生参赛获奖:Reddot Award for Design Concept 2015 获奖级别:WinnerEV Mobility Design Contes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2017 获奖级别:Grand Prize(国际级最优奖)“Virtual Public Show”2019年IF新秀奖第二名“雪具租吧”,获第九届uxpa用户体验大赛全国二等奖电话:13632361435
电子邮件:Luowen@scut.edu.cn




薛颖
职称/职务:副教授/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最后学位: 博士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及其理论、岭南建筑历史与理论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近年,从事室内外环境实践及历史文化研究项目。主持省部级、厅局级各类科研项目及实践项目十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的专著《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电子邮件:xueying@scut.edu.cn




陈亚利
出生年月:1978年12月
籍贯:益阳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群众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导
Email:chenyali@scut.edu.cn

个人简介
副教授,建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地域性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乡土景观与民居聚落研究、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人居环境空间与景观研究、数字化信息交互技术研究。主持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一般课题项目、2020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获2023年中国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广东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SSCI、CSSCI、EI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工作经历
2016.9--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2005.6--2016.12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育经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学博士
湖南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工学学士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风景园林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风景园林学会专家
广东省绿色低碳协会专家
广东省乡村规划“三师专业志愿者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地域建筑设计及理论、传统聚落建筑与景观研究、人居环境空间与景观研究、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科研项目
主持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202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一般课题项目、主持2020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主持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SCI、CSSCI、EI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郭祎
籍贯:山东诸城市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艺术学博士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导师类别:硕导
Email:guoyi@scut.edu.cn

工作经历
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客座讲师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艺术研究所负责人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国际期刊审稿人
1、Global Journal of Art and Social ScienceEducation
2、Annals of Social Sciences &Management studies (ASM)
3、Journal of Fashion Technology andTextile Engineering

研究领域
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空间展示设计
数字化城市空间的创新研究
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交互设计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主持
一、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9年   已结题 (省级)
创新驱动引领下微观科学的跨界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GD19YYD08
二、广州市科技计划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2021年   在研(省级)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城市建筑模型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批准号: 202201010102
三、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2023年在研 (省级)
促进广州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项目批准号:2023GZGJ197
四、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2020年   在研(厅局级)
社会创新设计视角下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跨界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WQNCX001
五、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重点培育项目   2023年   在研(校级)
中国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地理研究项目批准号:QNMS202324
参与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2019年在研(国家级)
岭南道观园林空间演变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51978272
二、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2019年   在研(省级)
地域特色与绿建技术融合的广州乡村既有建筑改造研究与示范   项目批准号为:201804020017
横向项目
一、住建部国家区域战略咨询项目   2019年   主持 已完成
二、国家体育总局招标项目   2020年   主持(联合)   已完成
   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沉浸式科普体验馆设计
三、广州市政府委托项目   2019年   主持已完成
      广州白云区齐富路建筑立面与环境景观整治规划设计
四、企业合作项目   2020年   主持   已完成
      深圳大芬美术馆数字化艺术展厅设计
五、企业合作项目   2019年   主持   进行中
      广州越秀区同辉街22号地块改造项目
六、企业委托项目   2022年主持   进行中
      广州市启德高级中学校园规划设计项目;校园空间美育设计及制作
七、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中心   2023年主持   进行中
      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空间改造、数字化展示项目

发表论文
一、标题:The microscopic visual forms in architectural art design following deep learning
来源出版物: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发表日期:MAY 2021    语言:English   影响因子:2.474
2023年分区:JCR学科COMPUTER SCIENCE,HARDWARE&ARCHITECTURE
期刊分区:SCI Q2

二、标题:Recognition and Extrac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Remote Sensing Image
Building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来源出版物: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发表日期:MAY 2021    语言:English   影响因子:5.606
2023年分区:JCR学科COMPUTER SCI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期刊分区:SCI Q1

三、标题: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ideas in indoor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based on hybrid conformal prediction algorithm framework
来源出版物: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发表日期:JAN 2021    语言:English   影响因子:4.549
2023年分区:JCR学科ENVIRONMENTAL STUDIES
期刊分区:SSCI Q2

四、标题:花映绣裳鲜:传统刺绣的时尚传达
来源出版物:《美术观察》
发表日期:2020.12   语言:中文   影响因子:0.206
期刊检索: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出版专著和教材
《景观设计与建筑施工管理》,2020.4,ISBN 978-7-5465-2024-7
《现代美术教育方法论与教学实践》,2020.6, ISBN 978-7-5498-4477-7

科研创新
国家实用性专利5项,外观专利若干
ZL2002 2 3206 287.2
ZL2002 2 2339782.4
ZL2002 3 0321285.4
ZL2002 3 0341006.0
ZL2002 3 0662372.6

教学活动
研究生课程
《新媒体展示设计》《艺术美学》
本科课程
《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中外设计史》《设计素描》
《科技与现当代艺术跨界创作》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指导硕士生3名。指导参与科研计划项目SRP学生13名。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和省级各1项。





李莉
出生年月:1980年3月
籍贯:广西梧州市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群众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
技术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导
Email:563188440@qq.com

工作经历
2006- 2010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 环境艺术专业专业教师;
2010-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系   专业教师。

教育经历
1998-2003 本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
2003-2006 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理论与设计;
2019-      工程博士在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

获奖、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广东省高校建环设计专业毕设联展,获得多个奖项并获最佳指导教师奖称号。任教期间分别获得2009-2010年度、 2011-2012 年度、2013-2014 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

研究领域
景观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风景园林学;园林遗产保护及利用;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广东省科技厅公益与创新研究项目1项;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
校级教育技术改革项目2项;
校级产学研项目1项。
横向项目:
从化城市节点空间设计;
温泉风景区道路整治工程(景泉大道)景观设计方案;
阳朔县兴坪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阳朔县福利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临桂县黄沙瑶乡主干道立面整治;
临桂县黄沙瑶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资源县两水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临桂县五通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河北衡水∙琴瑟园客栈(安置房)工程;
河北衡水∙闾里项目琴瑟园建筑设计;
河北衡水∙琴瑟园客栈(二期)工程;

发表论文
1、*李莉/梁明捷,A Study of Lingnan Garden’s Adaptability to Hot and Humid Climate(会议论文),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DUXU 2019, held as part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International 2019,2019-07-26,61-73
2、李莉,建筑设计作品(科研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19-03-25,02 1003-3637 238
3、李莉、李俊刚,食农教育体验基地建设及示范应用(决策咨询类成果),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8-08-08,455414429--2015A020209018/01
4、李莉,Spatial pattern and fine design of community elders' canteen based on aging vision(会议论文),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in Social Science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AFSM),2018-11-17,327-332
5、李莉,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Cultures Shown in the Arcade Architecture in Guangxi(会议论文),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CCREM),2017-01-10,215-223
6、李莉,建立在信息媒介和合作网络上的智慧城市——评《智慧城市的演化:管理、模型与分析》(科研论文),
传媒,2017-04-15,08 1009-9263
7、李莉 ,建筑设计作品(科研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17-01-25,01 1003-3637 257
8、李莉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Using Native Materials in Eco-Villages: A Practical Example in Xiangyang Village(会议论文),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CCREM 2016,2016-09-29,715-720
9、李莉 ,老龄社会居住区外环境通用设计导则及评价标准(科研论文),建筑技术,2016-06-15,06 1000-4726 518-521
10、李莉、李俊刚,地铁车站出入口的规划研究(科研论文),低温建筑技术,2014-12-28,12 1001-6864 26-28





石拓
出生年月:1980年2月
籍贯:东光县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导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Email:sdtshi@scut.edu.cn

个人简介
2013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后留校任教至今。

工作经历
2013-12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

教育经历
2010-10至2012-09 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交换研究生
2008-09至2013-06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研究生
2003-09至2006-06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
1998-09至2003-06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大学本科

获奖、荣誉称号
2020年“生命仓”创新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设计大赛获得专业组银奖
2018年论文“云县危房改造工程的思考与技术探索”在“中国扶贫改革4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
“岭南传统建筑营建技术与保护修缮理论”获得2017年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广州南谯山莲花书院复原设计获得2016年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三等奖
参与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修缮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传统建筑二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17年至今 定聘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研究领域
设计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营造建筑技术与保护与利用等

科研项目
2017年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粤桂黔干栏建筑形制演变与技术适应机制研究” x2sjB6171100
2015-2016年主持中央高校项目“岭南干栏建筑形制与艺术研究” x2sjD2153090
2013-201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岭南传统建筑技术及其源流” 51278196项目
近年主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雷州市雷祖祠(2020年)修缮工程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澄迈县美榔双塔(陈道叙周氏墓、灵照墓部分)修缮工程设计(2018年) 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

发表论文
于《建筑学报》、《建筑师》、《华中建筑》、《古建园林技术》、《建筑与文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
惠州丰湖书院建筑复原设计,华中建筑,2020 (10)
传统民居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云县昔宜村民居改造为例,建筑与文化. 2020(05)
东莞明代祠堂若干特征试析之二—有关屋顶坡度、用檩、塾台、水束,华中建筑. 2020(02)
东莞明代祠堂若干特征试析之一—有关开间、进、路及屋顶形式,华中建筑. 2020(01)
德靖台地上的壮族干栏初探,建筑与文化. 2019(12)
千村一面--云县危房改造工程的思考与技术探索,建筑与文化. 2019(10)
云南云县传统民居建筑技术初探,古建园林技术. 2019(04)
多元文化下民居适应性初探—以云南云县传统民居为例,建筑与文化. 2019(01)
广州五仙观牌坊复原设计研究,华中建筑,2013 (09)
汉代陶屋所反映的岭南民居的变迁——试论“三间两廊”的形成,建筑师,2013 (03)
伊东忠太的广东建筑考察,建筑学报,2013 (S1)

出版专著和教材
于2016年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南方干栏及变迁》,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9.7万字,参编《五仙观论丛》(2013年),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0.5万字。

教学活动
(1)潜心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主讲必修课7门,选修课1门,建筑学基础(二)、园林景观设计(二)、园林景观设计(四)、专业写作、造型基础(三)、造型基础(四)、环境艺术设计、环艺设计(选修)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把思政和专业设计课结合起来,内容包括精准扶贫、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疫情影响下的环境设计、新农村建设等,不仅仅在课堂上讲解案例,还在专业设计课程,带领学生深入现场调研,感同身受,了解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及正在经历的巨大进步,学生们通过这些设计课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

指导学生情况
2014-2020年连续7年指导学生设计作品获奖,2015广东省岭南杯装饰工程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2组,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奖3组,2016年首届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三等奖2组,优秀奖1组, “室内设计6+1”2017(第五届)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二等奖1组,第六届“中国营造”2017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优秀奖1组,2018年中国“室内设计6+”2018(第六届)联合毕业设计良好1组,2019年第四届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优秀奖1组,2020年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奖1组。本人获2015广东省岭南杯装饰工程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2017(第五届)和2018(第六届)室内设计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王琛
出生年月:1981年12月
籍贯      江苏徐州市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群众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艺术学博士
技术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导
Email:wangchen@scut.edu.cn
单位电话:18820070700
个人主页:http://www2.scut.edu.cn/design/2019/0830/c21625a332007/page.htm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设计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硕士毕业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家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获得者,公派赴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原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培养联合博士兼访问学者。2007年至2010年工作于无锡市规划设计院,任建筑师。2015至2016作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任设计学助理教授。
长期以来从事空间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重点关注健康与可持续、数字交互空间、环境心理与环境行为三个研究方向。讲授《微环境设计》、《人因与环境》、《设计思维与表达》、《设计前沿》等本科课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的戏剧舞台设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多模态交互的岭南非遗展示体验设计策略与实践》等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重点课题《基于VR的具身认知式空间设计教学探索》等校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A&HCI、SSCI、CSSCI、北大等核心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设计作品曾获2008年《全国本土建筑设计大赛》佳作奖、2012《芬兰第四届国际生态设计(实物)作品展》、2021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银奖等国内外设计奖项或荣誉。
本课程教学方面,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6+’联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多次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亚洲设计学年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等国、省设计竞赛中斩获金、银、铜奖。
研究生培养方面,致力于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型设计(research-based design)为途径,交叉融合空间、交互、多媒体等多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创新。

工作经历
2007.06-2009.06无锡规划设计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师;                  
2009.07-2010.04北京土人景观,景观设计师;            
2010.05-2010.08《金陵十三衩》电影美术组,影视建筑设计师;                        
2010.09-2015.01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2013.07-2014.05阿尔托大学(芬兰),联合培养博士\访问学者;
2015.01-2017.0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设计学助理教授;

教育经历
2010-201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设计学)                                 
2004-2007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文学硕士(艺术设计)
2000-2004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学学士(景观建筑)

获奖、荣誉称号
1.设计作品“印象、印记:无锡南长历史街区五星级酒店”获《2008全国本土建筑设计大赛》佳作奖.颁奖单位:无锡市规划局、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政府.获奖时间:2008\05;
2.家具设计作品“卵石Pebble”入选芬兰第四届国际生态设计特别展.颁奖单位:芬兰国家博览局.获奖时间:2012\09;
3.中国“室内设计6+”2018(第六届)联合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颁奖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获奖时间:2018\06
4.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颁奖单位: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获奖时间:2020\12
5.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颁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获奖时间:2021\7;
6.第4、5届广东恒高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优秀指导教师.颁奖单位: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术委员会.获奖时间:2018\2019;
7.2022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颁奖单位: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获奖时间:2022\12;
8.设计作品“二砂厂工业遗产空间再生利用设计”获广东省《2021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展示陈列类银奖.获奖时间:2022\02;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健康与可持续环境设计、数字交互空间设计、环境心理与环境行为

科研项目
(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多模态交互的岭南非遗展示体验设计策略与实践》,2024\03起,主持人。
(2)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青年项目重点),《基于VR的具身认知式空间设计教学探索》,2021\04-2023\12, 已结项,主持人;
(3)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面上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民居生态性营造技艺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X2sj\C2181320),2018/03-2020/03,已结项(等级:优秀),主持人;
(4)广州市哲学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广府地区人居环境营造中的传统生态经验及当代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GZYB14),2018/03-2020/03,已结项(等级:优秀),主持;
(5)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的戏剧舞台设计》(项目批准号17YJC760087),2017/07-2021/07, 已结项,主持人;
(6)深圳市重点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 《深圳数字舞台表演机器人技术工程实验室》(项目批准号:深发改1507号),2014/11—2016/06, 已结项,数字交互舞台子课题主持人;
(7)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师科研启动项目《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环境设计研究》,2015/05-2017/01,已结项,主持人;

发表论文
期刊论文
(1)王琛,龚小榆,骆雯.吐纳呼吸:江南地区传统宅居营造终的湿度调节技艺探析.古建园林技术,2023(03).
(2)Luo Wen, Wang Chen(Corresponding Author).Research on the Visual Imagery of Posters Based on the Culture Code Theory of Desig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June2022.Volume13.
(3)王琛,谢欣.观演体验视角下虚拟现实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四川戏剧,2022(04).
(4)王琛,谢欣.VR应用于舞台空间与观演体验的创新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10).
(5)王琛.徽州民居用材技艺与生态智慧古建园林技术,2021 (05).
(6)王琛,谢欣.基于公共行为活动的北京金融街一二期公共空间品质比较及成因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20(04).
(7)王琛,郭文安,周浩明.人地矛盾背景下明清徽州传统宅居营造理念研究.古建园林与技术,2020(10).
(8)王琛,谢欣.沉浸式虚拟现实融入戏剧舞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哈工大机器人表演数字小剧场为例.四川戏剧,2020(04).
(9)骆雯,杨静,罗星宇,王琛(通讯作者).事理学在概念产品设计定位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20,4.
(10)王琛.限定的绽放——芬兰设计中环境意识的源与流.工业设计工程,2020(06).
(11)王琛,骆雯.适应性再利用废弃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建筑与文化,2020(09).
(12)王琛,朱逸龙.乡村振兴背景下“类古村落”微介入景观设计策略探究——以广东河源市灵江村为例.建筑与文化,2020(11).
(13)王琛,刘润泽.声景学视角下传统宅居声环境设计特色探究.设计艺术研究,2020(12).
(14)Zhou Haoming ,Wang Chen, A Study of Sustainable Techniqu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icro-environmental Design, Leonardo 2014, 47(03).
(15)杨茂川,王琛.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会议论文
(1)Wang Chen.Immersive and Interactive Digital Stage Design based on CAVE and Performance Experience Innovation. Design,User Experience,and Usability Design for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DUXU2021,PartIII:245-255
(2)Wang Chen. Pedagogical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Role Immersion in Interior Design Teaching. 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Case Studies in Public and Personal Interactive Systems. HCII 2020.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12202. Springer, Cham.566-577.2010
(3)CHEN Jue, WANG Chen(Corresponding Author).Restoration and Reuse Desig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ICDES2020).2019
(4)LIU Runze, ZHOU Haoming, WANG Chen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Use and Disuse Theor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 in Shanxi Province.丝路起点的新思路:为人的城乡:第十四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275-276

出版专著和教材
《中国现代设计文化体系建构视域中的民国前期(1915-1937)设计发展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合著(二作)

科研创新
《基于CAVE的光学投影交互式虚拟现实舞台》实用新型专利

教学活动
本科课程:《微环境设计》、《人因与环境》、《设计思维与表达》、《设计前沿》
研究生课程:环境心理与环境行为(筹)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指导研究生共5人。每年招收工业设计工程、艺术专硕各1名。

我的团队
空间媒体工作室(Spatial Medium Studio,SMS)






云翃
出生年月:1990年4月
籍贯:海南文昌市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理学博士
技术职称:讲师
导师类别:硕导
Email:yunhong90@aliyun.com

个人简介
本人专业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现研究领域包括:1)历史街区保护利用;2)参数化设计;3)生态规划。当前研究旨在拓展前沿的机器学习技术在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本人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硕博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与理学博士学位。2018-2019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系学习,有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曾经参与过和哈佛大学、香港大学、首尔大学、隆德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多个国际工作坊。

工作经历
2021年9月至今:讲师,环境设计系,设计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2015年7月-2016年9月:景观设计师,上海循渐景观设计事务所,上海
2015年7月-2016年9月:技术顾问,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院,上海
2014年8月-2015年1月:助理景观设计师,丹麦SLA设计事务所,丹麦哥本哈根
2011年3月-2011年5月:助理景观设计师(实习),华润置地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上海

教育经历
2018年9月-2019年9月:访问学者 (CSC高水平项目资助),都市工学系(小泉秀树研究室),东京大学
2016年9月-2021年7月:理学博士,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方向),俞孔坚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
2012年9月-2015年7月:理学硕士,景观设计学(MSLA),俞孔坚教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大学
2008年9月-2012年7月:工学学士,景观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

获奖、荣誉称号
2023年: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年: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华南理工大学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
2021年:校级“优秀班主任”,华南理工大学
2019年:校级“优秀科研奖” ,北京大学
2017年:校级“社会实践奖” ,北京大学
2015年:优胜奖(Award of Excellence),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ISOCARP)
2015年:优秀奖(Merit Award),新都市主义大会(CNU)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委员,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
会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审稿人,《国际城市规划》期刊;
审稿人,《景观设计学(LAF)》期刊。

研究领域
本人的专业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现研究领域包括:
1)历史街区保护利用;
2)参数化设计;
3)生态规划。

科研项目
2023年至今,主持在研,《强化岭南文化因子的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化利用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省部级);
2022年至今,主持在研,《广州保持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共生的岭南城市特色风貌研究:历史街区的活态保护模式》,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省部级);
2022年至今,主持在研,《广州老城区存量城市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省部级);
2023年至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适应海平面上升和快速城市化的生态保护格局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2022年至今,参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地方性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省部级);
2018-2019年,主持,《日本重要传统建筑群保全区域制度下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区域再生评估》,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资助项目(省部级);
2017-2018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顶层设计》,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
2017-2018年,主持,《生态都市主义——海口市生态本底评估与生态规划》,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EUC联合实验室项目(校级);
2017年,参与,《城市水适应性景观的水文调控机制及其绩效评估》,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

发表论文
Haowen Lin, Hong Yun.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cosystem Services Driven by Human Modification over the Past Seven Decades: A Case Study of Sihu Agricultural Watershed, China. Land, 2023.
祝明建,童路琳,尚媛,易澳,云翃(通讯作者).社区花园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与碳中和举措——以深圳市南山社区共建花园为例.南方建筑,2022(07):90-99.
郑昌辉,云翃,王志芳,魏丹.基于多利益主体协同博弈的乡村振兴模式——以河北宽城柏木塘村旅游共建为例.装饰,2022(04):19-25.
谢梦云,云翃(通讯作者).废墟景观的当代美学价值.美术大观,2021(10):131-135.
云翃,林浩文.文化景观动态变化视角下的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国际城市规划,2021,36(04):91-98+107.
云翃. 当代景观设计生态探索的历史根源与哲学框架.城市发展研究,2019,(07):96-106.
宋昱,张林,云翃.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老社区景观改造——以镇江华润新村小区为例理想空间,2018,72:104-107.
云翃. 儋州古盐田——不经意间的沧海桑田.中国国家地理,2017,(09):170-177.
云翃,李迪华. 儋州古盐田的独特遗产价值与保护问题中国文化遗产,2015,(04):72-78.

出版专著和教材
刘悦,李嘉宁,赵克进,云翃,谢梦云.基于共享理念的传统村落振兴实践.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
苏珊•科恩,云翃(译). 灵感景观:追溯21位世界景观设计师的创意源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云翃,李璐颖. 大浪普工职业技能累积与转化可能性的现状研究.李迪华,李津奎,路露.打工深圳:从大浪看城市化
未来——“景观社会学”之深圳市大浪街道案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67-89.

教学活动
1)2021年,指导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学生参与由北京大学发起,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共同参与的“服务人的公交车站行动”,并取得优异表现;
2)担任环境设计系本科生《材料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1》、《数字化建模》、《数字化环境艺术设计》等课程的课程教师;
3)开设环境设计系研究生《参数化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指导学生情况
本人自2022年开始招收设计学(艺术)学术型硕士、艺术学专业型硕士和机械专业型硕士,现有指导:
1)设计学(艺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名;
2)机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名(其中1名为联合指导);
3)艺术学专业型硕士生1名。
4)指导2022届环境设计系毕业生8人,2023届环境设计系毕业生6人。其中,本人参与指导的毕业设计《方寸之心,海纳百川》获得“室内设计6+”2022年第十届联合毕业设计竞赛三等奖;本人参与指导的毕业设计《循迹钢厂,破解焕新》入围“未来·展”第七届广东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的终审。

我的团队
本人的科研团队现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人,机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人,艺术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人,主要从事中小尺度的城市街区更新改造研究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化设计研究。此外,本人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等国内知名学术机构的科研人员均有合作关系。





祝明建
出生年月:1982年10月
籍贯:黄冈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哲学博士
技术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导
行政职务:副处长
Email:zhumj@scut.edu.cn
单位电话:15101064315
个人主页:https://www2.scut.edu.cn/design/2019/0830/c21625a331966/page.htm

个人简介
祝明建,1982年生于湖北,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资产管理处副处长(挂职)。2017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景观设计系。获佛罗里达大学博士论文奖和杰出国际留学生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出版全英文专著1部,译著1部,现主要从事韧性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和地理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经历
2018/10-现在,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
2015/09-2018/10,北京交通大学,城乡规划系,助理教授,硕士导师
2009/03-2011/08,意格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部,项目经理
2007/07-2009/02,AECOM,建筑规划设计,环境规划师

教育经历
2011/09-2015/05,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设计、建造与规划学院,景观设计学博士
2005/09-2007/0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景观设计学硕士
2001/09-2005/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1)"Planning for Sea Level Rise and Land Use Change: Adaptive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Reserve Design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授奖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年6月
(2)应对海平面上升和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适应性规划与设计获“2021 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授奖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021年10月
(3)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班主任,授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2019,2020,2021,2022,2023年
(4)获奖名称:城乡协同—北京市郊野公园现状调研及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授奖单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16年12月
(5)获奖名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论文奖,排名第一、授奖单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14年6月
(6)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杰出国际学生奖,排名第一、授奖单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14年11月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2)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援外培训专家
(3)《风景园林》、《国际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学》杂志审稿人

研究领域
(1)气候变化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
(2)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3)地理设计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271735,粤港澳大湾区适应海平面上升和快速城市化的生态保护格局优化研究,2023/1-2026/12, 54 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600437,我国滨海保护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研究,2017/1-2019/12, 20 万元,结题,主持
(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4CYS34,广东省生态保护优先区识别及保护策略研究,2024/01-2026/12,3万元,在研,主持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A1515011072,海平面上升对广东省沿海栖息地的影响及适应性策略,2019/9-2022/9, 10 万元,结题,主持
(5)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国内外顶尖高校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分析及其对广东省高校的借鉴,2019/6-2021/05, 3万元,在研,主持
(6)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市郊野公园社会化运营现状及发展建议,2017QNRC21,2017/07-2018/06,4万元,结题,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004,海岸带城市绿色空间的韧性驱动机制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2021/1-2024/12,在研,参与
(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2246,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减灾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2021/9-2023/12,在研,参与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29,基于BIM和GIS的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建设数据集成理论与方法研究,2017/1-2020/12,结题,参与
(10)国家重大专项(民口),2014ZX07202-011,浑河流域沈抚段水生态建设与功能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2014/01-2016/12,结题,参与
(11)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培育,2016jdzd02,宜居生态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2017/1-2019/12,50 万元,结题,主持
(12)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启动经费,2015RC082,北京市生态绿道网络规划研究,2015/11-2017/11,5 万元,结题,主持
(13)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一等奖励,城乡协同—北京市郊野公园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2017/1-2018/1, 1万元,结题,主持
(14)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NA09NOS4190153,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城市规划: 评价沿海栖息地脆弱性及适应性规划研究,2012/08-2015/07,结题,参与

发表论文
(1)Lin Fengze,Zhu Mingjian*,Chen Fengming.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assessing the Florida 2070 Planning Project with Spatial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Land,2022,11(12).
(2)祝明建,童路琳,尚媛等.社区花园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与碳中和举措——以深圳市南山社区共建花园为例,南方建筑,2022,213(07):90-99.
(3)Chen, Fengming, Zhu, Mingjian, Yuan, Lulu.Urban Planning in Response to Sea Level Rise and Future Urbanization in Southern Florida.IEEE,2022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ENERGY AND APPLICATIONS (ICGEA 2022).
(4)尚媛,祝明建,陈风名.海平面上升对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建筑与文化,2022,218(05):123-125.
(5)Lin F,Chen F,Zhu M .User Experience Centered Application Design of Multivariate Landscape in Kulangsu, Xiamen. Springer, Cham, 2021.
(6)祝明建, 吴莹,栾博,尚媛.景观保护设计——美国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景观保护设计项目案例, 中国园林, 2020, 2:70-75.
(7)祝明建, 黄怡菲,徐健,栾博,余鸿.美国和澳大利亚海洋类国家公园管理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园林, 2019,12:74-79.
(8)祝明建, 吴莹,刘倩. 美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 中国园林, 2019, 07:88-92.
(9)祝明建, 管少平,陈康琳,余鸿. 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韧性土地利用规划-以美国佛罗里达州马坦萨斯河流域为例, 风景园林, 2019, 10:95-100.
(10)祝明建, 韩辉,刘剑,余璇. 基于公园管理者视角的北京市郊野公园运营管理研究, 中国园林, 2019, 01:123-127.
(11)陶彦利,奚雪松,祝明建. 欧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园林, 2018, 08:107-112.
(12)祝明建, 佘高红,施丽宣. 美国佛罗里达州2070年土地利用情景规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华中建筑, 2017,35(11):59-64.
(13)孙硕, 祝明建*,徐天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华中建筑, 2017,35(10):109-114.
(14)祝明建, 奚雪松, 李胭胭. 适应海平面上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美国佛罗里达州瓜纳-特罗马特-马坦萨斯国家级河口研究保护区案例. 景观设计学, 2017, 5(4):21.
(15)Mingjian Zhu*, Tom Hoctor, Kathryn Frank, Mike Volk, Paul Zwick, Peggy Carr and Anna Linhoss, Spatial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in Response to Sea Level Rise and Land Use Change in the Matanzas River Basin, Northeast Florid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5,144: 103-118.(SCI/SSCI)
(16)Mingjian Zhu*, Tom Hoctor, Mike Volk, Kathryn Frank and Anna Linhoss, The Conservation Value of Elevation Data Accuracy and Model Sophistication in Reserve Design under Sea Level Rise,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5, 5(19): 4376–4388.(SCI)
(17)Mingjian Zhu*, Xuesong Xi, Tom Hoctor, Mike Volk, Integrating Economic Concepts in Sea Level Rise Adaptive Conservation Planning,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 2015,4: 48-62. (SCI)

出版专著和教材
全英专著:Planning for Sea Level Rise and Land Use Change: Adaptive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Reserve Design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年1月

教学活动
研究生课程:
《学术论文写作》                                                       设计学院研究生一年级 32学时
《GeoDesign》全英课                                                设计学院研究生一年级 32学时
《Ecological Design》全英课                                       设计学院研究生一年级 32学时
《Landscape Conservation Design》全英课               设计学院研究生一年级 48学时
本科生课程:
《设计思维与方法》                                             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本科一年级 32学时
《园林与室内设计史》                                          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本科二年级 32学时
《材料与工艺》                                                      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本科二年级 48学时
《景观设计III》                                                      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本科三年级 80学时
《专业实习》                                                         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本科四年级 32学时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指导硕士生8名,毕业研究生6名, 所指导的研究生连续两年参加加州伯克利大学(全球公立大学排名第1)的校级交流项目。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项目SRP学生24名,深受学生好评。

我的团队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报考,可同时招收(130500|设计学),(135100|艺术)和(085500|机械)三个专业的研究生,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可持续景观设计研究组的大家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硕导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