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5-2-16 18:04:49

安徽大学设计专业导师信息汇总


谢亮,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环境设计)建设点负责人。2000年入职安徽大学,现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委员会理事、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大学“至诚至坚优秀人才”,现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安徽大学李世雄奖、中国优秀室内设计师等荣誉奖励。研究方向为设计学领域的文旅规划、城市更新、艺术乡建、非遗活化等设计研究与创作。
教学方面: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主持课程《室内设计》获第五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委托)1项,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主编教材2部。
科研方面:主持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设计作品曾荣获2009广州国际设计周“金羊奖”、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金奖、2021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匠心构筑作品”等国家级奖项10余项,设计作品入选第16届国际美术大会——设计作品系列展、新世纪首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安徽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1项。
咨询服务方面:2014年受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委托,担任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4大班子办公环境设计顾问。2021年受安徽省教育厅委托,主编《安徽高校服务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和“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曾担任合肥高铁南站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科大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室内设计等重大建设项目的评审专家。




苏媛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suyuanyuan@ahu.edu.cn
研究方向:
景观福祉、青少年儿童健康环境、微更新、绿色雨水基础服务设施。
教育背景:
安徽建筑大学,学士学位;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与教研:
主持2024年安徽大学本科质量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主持2020年省级教学示范课程《景观设计III》;主持2019年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主持2019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主持2019年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主持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主持数10项企业委托咨询类项目;主编教材《景观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参编教材《艺术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2020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实现技术成果转化;2021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多次指导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国家级)。多篇论文发表在CSSCI南大核心、SSCI、北大核心等刊物;
荣誉:
2024全国联合毕业设计“长宁行动”伯乐导师奖;2023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年会(ASLA)全球学生组社会服务类优秀奖指导教师;202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年会(ASLA)全球学生组社会服务类杰出奖指导教师;2020安徽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优秀作品线上评选金奖指导教师;2019年第一届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年安徽大学第四批青年骨干培养教师;2012-2013年度安徽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2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2006-2007年度安徽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陈泓
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hongchen@ahu.edu.cn
研究方向:社区景观,儿童友好城市与社区,景观感知与偏好
工作经历:
2023-至今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教授
2017-2023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副教授
2010-2017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讲师
教育背景:
2016-2017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景观建筑系         访问学者
2003-20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硕士
1998-2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学士
教研与科研项目:
2021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景观感知与偏好视角的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主持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主持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攻关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共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研究
2020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基于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一流线下课程”:景观设计I
主持省级教学示范课程:景观设计I
2016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社会单元图谱的徽州古村落景观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
主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创新创业驱动下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优化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5主持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徽州古村落园林的景观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教学成果:
2023指导学生社会服务项目:“共创花园”—关注城市边缘低收入社区的健康生活方式,获2023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学生组社区服务类荣誉奖(ASLA2023:Honor Award)
2021指导学生项目:“蔬心花园”—乐享银龄生活,获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020指导学生社会服务项目:“蔬心乐园”—老年人与社区的幸福生活空间,获202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学生组社区服务类杰出奖(ASLA2020: Award of Excellence)
2018获《装饰》期刊(CSSCI收录)年度优秀投稿论文奖
代表性论著:
2024Li, M., Wang, J., ... & Chen, H.*, (2024). What combinations drive the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s/QCA methodology. Ecological Indicators, 166, 112190.(SCI二区,中科院TOP期刊)
陈泓,刘楠,李萌萌,“功能至上与人文情怀”—罗伯特·摩西与阿尔多·范·艾克游乐场计划的比较研究.装饰,2024(06).(CSSCI)
2023朱春晓,喻娟娟,曾燕婷,陈泓*.物尽其用,笃行不怠:阿文德·古普塔的儿童科学玩具设计研究.装饰,2023(04):98-103.(CSSCI)
Chen, H.*, Wang, J., Sun, W. et al. Do caregivers' perceived constraints influence children's outdoor play in urban public spaces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leisure constraint theory. Current Psychology, 43, 15227–15242 (2024).(SSCI Q2)
       Wang J, Liu N, Zou J, Guo Y and Chen H (2023) The health percep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its emotional impact on young adults: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ree cities in China.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11:1232216.(SSCI Q1)
陈泓,刘楠,李萌萌.邱园儿童花园的景观叙事途径探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5(04):341-347.
2022陈泓,孙文怡,王宇婷.“游戏计划”——纽约中央公园儿童游乐场的系统更新.装饰, 2022(09):100-105.(CSSCI)
陈泓,李萌萌,刘楠.疫情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与对策.工业工程设计, 2022,4(03):56-61.
2021 陈泓,李浩宇,孙文怡.以儿童友好促社区振兴——基于纽约“校园到游乐场”计划的研究.装饰,2021(11):26-32.(CSSCI)
2020陈泓,吕梦凡.景观公平视角下儿童游戏景观的通用设计实践.装饰,2020(11):23-28.(CSSCI)
Chuo Li & Hong Chen (2020) Culture and nature in conserving the indigenous water system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ancient village of Hongcun, 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5:2, 44-55.(A&HCI)
陈泓,罗云云.禁锢与关怀:徽州建筑遗存的女性主题演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05):127-132.
2019Hong Chen, Ling Qiu, Tian Gao,Application of the eight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as a tool for urban green space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in China.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40 (2019) 224–235.(SSCI Q1, SCI二区, 中科院TOP期刊)
陈泓,苏媛媛.从亚特兰大皮埃蒙特公园儿童游乐场看野口勇的游戏景观.装饰,2019(07):72-75.(CSSCI)
苏媛媛,陈泓*.可持续的培育——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儿童花园设计策略.装饰,2019(02):82-85.(CSSCI)
2018陈泓,科里·加洛,彼得·萨默林.创新实践教学践行社会服务使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景观设计系“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解析.装饰,2018(08):120-123.(CSSCI)
邱玲,高天,陈泓*.基于景观认知理论的《景观设计》教学实践.南方建筑, 2018(01):122-127.
2017陈泓,科里·加洛,汉斯·赫尔曼.雨水管理与社区服务——记Oktibbeha历史遗产博物馆景观更新项目.装饰,2017(09):84-87.(CSSCI)
2016邱玲,陈泓,高天.融合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认知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之研究综述.中国园林,2016,32(01):92-97.(北大核心)
陈泓.基于可供性理论的乡村社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8):148-149.
2015陈泓.生态适应下的黔东南传统侗族聚落.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2):93-96.(CSSCI)
陈泓.徽州古村落旅游差异化经营策略探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4(05):69-73.




高峰,安徽界首人,安徽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艺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入选安徽大学首批“优秀人才计划”——英才Ⅲ。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艺术鉴赏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
从事环境设计与理论研究、传统工艺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作品曾10余次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在《文艺研究》《装饰》《文艺争鸣》《民族艺术研究》《中国陶瓷》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




许凯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至2015年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环境艺术专业。现任国际美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学学会理事、安徽省陶瓷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主要从事建筑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及雕塑和当代艺术的实践和教学。主要成果包括主持省级、校级科研课题三项,参与教育部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二十余项,雕塑、装置数十件。




王猛,江西九江人,199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2006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员、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多项设计赛事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主持安徽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主持教研项目2项,精品课程1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生态特征及其当代意义》、《明清民间剪纸中文人化倾向探论》等三十余篇论文先后发表于《文艺研究》、《装饰》、《美术观察》《民族艺术研究》《艺术探索》等重要艺术类期刊;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白金创意设计大赛、高校数字设计大赛等设计赛事,荣获各类奖数百项。
2012年编写的《设计素描》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对设计基础教学的启示》荣获全国第二届高校艺术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安徽省一等奖,作品先后10余次入选国家及省市展览。




李姗姗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教学:
获“安徽省教坛新秀”荣誉称号。所授课程被评为安徽省教学示范课。辅导学生参加大广赛等多项专业赛事,并获奖。
科研:
多篇专业研究论文刊发于《装饰》、《艺术百家》等CSSCI期刊。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实践:
作品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23th. Trierenberg Super Circuit and 13. Special Theme Circuit、1nd OLYMPIC PHOTO CIRCUIT 2014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ic salon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在雅典希腊摄影家协会展出,并被该协会永久收藏。




郭延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设计学科建设委员。
电子邮箱:20106@ahu.edu.cn
研究方向:可持续设计、区域协同治理与设计、设计学理论、非遗保护与数字化等。
教育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博士(硕博连读),合肥工业大学艺术学学士,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后。
主讲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统计方法》《设计思维与创新》《论文写作指导》
社会兼职:教育部全国本科、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百青”人才,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专家库评审专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书画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旅创新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监事,安徽省当代文房四宝研究会理事,合肥市工业设计协会专家顾问,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合肥市政协智库专家成员等。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在《Ecological Indicators》《Heliyon》《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Buildings》《自然辩证法研究》《装饰》《科学与社会》《科技与出版》《中国陶瓷》等SCI、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参与3本国家蓝皮书撰写,参与《中国手工纸文库》(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共计1000万字,图书编委)撰写。
科研项目: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3项、合肥市哲学社科项目1项等。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安徽省教材建设项目1项,安徽大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安徽大学课程建设项目1项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专项基金、文旅部非遗专项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学术兼职:《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SSCI、Q1),《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SCI,Q1),《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SCI,Q3),《PLOS ONE》(SCI,Q2),《Buildings》(SCI,Q2),《Children》(SCI,Q1),《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SCI,Q1),《SN Applied Sciences》(EI),《Land》(SSCI、Q1),《Remote sensing》(SCI,Q1),《包装工程》,《北京创意文化》等10余本期刊审稿人,《中国传媒科技》青年编委。
获奖情况: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德国红点奖、入选捷克布鲁尔诺设计双年展、意大利-中国设计周优秀奖、韩国ADCK亚洲设计大赛优秀奖、墨西哥ESCUCHA MIVOZ国际海报展优秀奖、北京设计周优秀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台湾金犊奖金奖和铜奖、白金创意设计铜奖、靳埭强设计奖优秀奖等国际奖项20余项奖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奖项。
横向课题:参与安庆市文旅局文化规划项目、宣城市文旅局文化产业规划项目、安徽省文旅创新研究院项目、安徽省城乡绿色发展和城市更新研究院项目、科大控股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项目等10余项。




陈斯静
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视觉文化,数字交互设计
教育背景:江南大学学士,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硕士、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研究简介:主持省级、厅级等课题数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文物局项目等课题,以及2019北京世园会、孔子博物馆等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




汪天雄,安徽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wangtx_2018@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交互设计、智能设计与服务设计
研究经历:华东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2023年-至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大学设计专业导师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