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770 设计学史论
一、适用专业、考核目标
适用专业: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各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
考核目标:考核考生对古今中外设计事物产生、发展脉络、发展规律、典型造物的工艺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考核考生对中、外设计历史中的设计思想、流派等的熟悉、理解程度;考核考生将设计和设计史置于文化整体中予以考量,与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美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设计文化研究拓展的能力;考核考生综合运用史论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考试期间不需要辅助工具。
三、题型和分数
试卷总分为150 分。考试题型及分数如下:
(一)填空题:10 题(空),共计20 分。
(二)判断题:15 题,共计30 分。
(三)简答题:2 题,共计40 分。
(四)论述题:1 题,共计60 分。
四、考试范围
(一)“中国设计文化史”部分
原始社会的设计文化;夏商周时期的设计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文化;秦汉时期的设计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文化;隋唐五代时期的设计文化;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设计文化;元代的设计文化;明清时期的设计文化;近现代的设计文化;新中国的设计文化。
(二)“外国设计文化史”部分
史前的设计文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设计文化;
古代东方的设计文化:古埃及、古西亚、古波斯、古代日本、古代伊斯兰、古代美洲等的设计文化;
古代西方的设计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等的设计文化;
早期的设计文化:工业革命时期、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新艺术运动”时期、早期功能主义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等的设计文化;
工业化社会的设计文化: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文化、“包豪斯”与设计文化、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文化、“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文化、欧洲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文化、美国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文化等;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文化:“波普”与反主流、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面向未来等的设计文化。
(三)设计文化的扩展研究部分
文化人类学、美学的相关知识,如田野调查方法基础知识,文化人类学、美学基本理论;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美学等学科与设计文化研究的结合思考。
870 设计与评价
一、考试要求
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学、设计专业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之一。
主要考核报考者设计表达的基本能力,基础理论知识、设计作品评析能力与设计研究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本科目注重考核报考者设计与表达能力,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是否扎实,对设计作品评析是否能紧密切合相关设计理论与应用实践,对设计作品、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现象,尤其是对当代设计的前沿热点问题,是否能站在设计理论与运用的高度上,表现出综合性专业视野以及学术逻辑分析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表现工具为钢笔或签字笔,在考点统一发放的答题纸上完成考试。
三、题型和分数
试卷总分为150 分。考试题目:1 个,题型:综合设计表达。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表达,共计90 分;
(二)对所做的设计进行文字评价与分析表述,共计60 分。
四、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的考核:
(一)综合设计:围绕给出的设计主题进行综合性的图形思考和视觉语言的表达,并作出相应的设计学理与价值分析,图文并茂,自行构图。
(二)综合设计评价:对综合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概念、理论、方法与历史进行考查。对设计作品相关的背景、特点、理念、趋势、价值、设计师及相关要素进行评议。对特定的设计现象、事件、思潮、热点及社会经济科技联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观点并进行系统探讨。
五、考试范围
(一)综合设计:结合专业属性,围绕给出的设计主题进行综合性的图形思考和视觉语言的表达,并作出相应的设计学理与价值分析,图文并茂,自行构图。
(二)综合设计评价:围绕综合设计,对设计主题的现象、事件、思潮、热点及社会经济科技联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观点并进行系统探讨。包括设计评价的基本理论模型及思路,设计评价的多维性;设计评价的层次;设计评价的方式等。
771设计史
一、适用专业、考核目标
适用专业: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专业各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
考核目标:考核考生对古今中外设计事物产生、发展脉络、发展规律、典型造物的工艺、各个重要时期的设计思想、流派及其相关知识等的认知、掌握程度,以及考核考生综合运用基本史论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考试期间不需要辅助工具。
三、题型和分数
试卷总分为150 分。考试题型及分数如下:
(一)填空题:10 题(空),共计20 分。
(二)判断题:15 题,共计30 分。
(三)简答题:2 题,共计40 分。
(四)论述题:1 题,共计60 分。
四、考试范围
(一)“中国艺术设计史”部分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元代的艺术设计、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近现代的艺术设计、新中国的艺术设计。
(二)“外国艺术设计史”部分
早期的工业设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新艺术运动”时期、早期功能主义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等的艺术设计;
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包豪斯”与艺术设计、美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欧洲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美国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等;
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波普”与反主流、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面向未来等的艺术设计。
命题写作
一、考试要求
《命题写作》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各方向的复试科目之一。《命题写作》要求考生在了解中外设计理论、设计史、设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设计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语汇对中外设计现象、设计作品、设计师等进行学术阐释、理论梳理和审美评价。
主要考核报考者的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作品评析能力与设计学术研究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本科目注重考核报考者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是否扎实,对设计作品评析是否能紧密切合相关设计理论与应用实践,对设计现象、设计思想、设计师、设计作品,尤其是对当代设计的前沿热点问题,是否能站在设计学理论的高度上,表现出综合性专业视野、学术逻辑分析以及表达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本科目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设计作品赏析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完成不低于2000 字的内容论述,考试期间不需要辅助工具。
四、题型和分数
试卷总分为150 分。
(一)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共计60 分。
(二)设计学术研究的综合素养,共计90 分。
五、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的考核:
(一)设计理论,对设计学相关的知识概念、理论、方法与历史进行考查。
(二)综合评论,围绕给出的论述题目,对特定的设计现象、事件、思潮、热点及社会经济科技联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能良好运用设计理论知识、设计案例进行综合评论,并能提出相应观点并进行系统探讨归纳。
六、考试范围
对中外设计现象的分析(设计作品分析、设计艺术家分析、设计风格和流派的分析等);对当代设计现象的反思与批评;对设计现象的人类学考察。
专业理论考察
一、适用专业、考核目标
适用专业: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各方向硕士研究生复试。
考核目标:通过对考生撰写完成的专业学术论文(包括毕业论文或在学期间发表的其他论文),考核考生对设计史、设计评价、设计审美及设计文化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程度,考核其对重要设计思想、流派等的熟悉、理解程度,考核考生运用设计理论阐释自我观点的整体水平。同时,通过现场学术交流、答辩的方式,直观地考核考生综合运用史论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现场答辩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0—20 分钟/每位考生;考生需要现场提交不少于2 篇(每篇不少于4 千字,发表或未发表的均可)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的设计类理论文章打印稿5 份及论文写作诚信承诺书1 份;考试期间不需要辅助工具。
三、题型和分数
考核总分为100 分。成绩分布如下:
(一)写作能力综合评价:共计60 分。
(二)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共计40 分。
四、考试范围
(一)“设计文化史”部分
史前东西方设计文化比较;古代东西方设计文化比较;近代东西方设计文化比较;现当代东西方设计文化比较。
(二)设计与文化研究部分
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AI 与智能设计、手工艺与产业设计、设计美学及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田野调查方法基础知识,文化人类学、美学基本理论;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美学等学科与设计文化研究的结合思考。
设计基础
一、适用专业、考核目标
适用专业: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专业领域各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复试。
考核目标:考核考生的图形视觉语言基本功与视觉符号的平时积累。一是考察考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写实图形、图像信息“转译”为特定的设计表达方式的能力;二是检验考生运用设计语言的重构、解构、联想、特异、正负形与归纳等手法的能力;最终考核考生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以图形设计为核心手段,以传播信息为根本原则,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表现工具为黑色铅笔或黑色炭笔。
三、题型和分数
考核总分为100 分。
四、考试范围
根据试卷所给出的文字描述及要求完成相关的图形创作。涉及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主要包含对形体、结构、空间、质感、构图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专业设计考察
一、适用专业、考核目标
适用专业:适用于报考设计学院设计专业领域各方向硕士研究生复试。
考核目标:通过对考生完成的专业设计作品(包括毕业设计或在学期间完成的其他设计),考核考生对设计实践思想、理论、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程度,考核其对设计行为的理解程度,整体考核考生设计实践能力所达到的综合水平。同时,通过现场交流、答辩的方式,直观地考核考生综合运用设计理论及方法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现场答辩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0—20 分钟/每位考生;考生需要现场提交不少于5 项完整的设计作品文本(设计作品可以是落地的真实项目,也可以是创意设计作品,但设计作品文本要呈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完整的设计过程)打印稿5 份及设计作品诚信承诺书1 份;考试期间不需要辅助工具。
三、题型和分数
考核总分为100 分。成绩分布如下:
(一)设计作品评价:共计60 分。
(二)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共计40 分。
四、考试范围
(一)考核设计作品背后的思想和理念表达方式
设计的目的、主题、风格等方面的表达,以及这些理念是否与设计需求相符,是否能够清晰地传达设计的意图。
(二)考核设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程度
设计作品的创新性、整体视觉效果、设计作品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等。
附: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4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注:今年大纲没具体参考书,可参见去年的。然后25年新增设计学(学硕)招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