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336艺术基础
一、考试性质
《艺术基础》(代码336)是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艺术基础》主要考查考生对艺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依据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评价与综合运用的能力等,选拔具备较高思想品德、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艺术专业人才。
二、考查目标
(一)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一般规律、艺术史和主要理论学说等。
(二)掌握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特征与功能、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分类、艺术思维、艺术创作、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艺术鉴赏、艺术接受、艺术传播、艺术批评等。
(三)运用艺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结合具体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等进行艺术批评。
(四)了解艺术的当代嬗变、新媒介艺术及艺术学的前沿动态。
三、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命题写作。
五、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艺术观念
1.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
2.关于艺术定义的现代争论
3.艺术的定义
4.艺术的特征
5.艺术的功能
第二部分 艺术创作
1.历史上的艺术创作观念
2.艺术创作的当代特征
3.艺术创作主体
4.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
5.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部分 艺术作品
1.历史上的艺术作品观念
2.艺术作品的媒介
3.艺术作品的形式
4.艺术作品的内容
5.艺术经典
第四部分 艺术门类
1.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
2.主要艺术门类
3.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4.艺术的跨界与融合
第五部分 艺术发展
1.艺术的早期发生
2.艺术的历史发展
3.艺术的当代发展与嬗变
4.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第六部分 艺术体制
1.作为观念语境的艺术体制
2.作为机构网络的艺术体制
3.权力空间与体制批判
4.当代中国艺术体制分析
5.艺术体制与兴辞
第七部分 艺术与文化
1.艺术的文化性
2.艺术作为人文之心
3.艺术的跨文化性
4.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八部分 艺术与社会
1.艺术的社会性
2.艺术社会史
3.艺术界
4.艺术与意识形态
5.艺术与身份政治
第九部分 新媒介艺术
1.新媒介、科技与艺术
2.数字媒质艺术
3.网络媒器艺术
4.在场跨媒艺术
第十部分 艺术接受与鉴赏及传播
1.艺术接受与鉴赏的主体
2.艺术接受与鉴赏的性质
3.艺术接受与鉴赏的过程
4.艺术传播的理论
5.艺术传播的要素
6.艺术传播的方式
7.艺术传播的效果
第十一部分 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和意义
2.艺术批评的主体与主体构成
3.艺术批评的维度与方法
4.艺术批评的种类与流派
5.中国艺术批评的演变
六、主要参考书
1.《艺术学概论》编写组:《艺术学概论》(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王一川主编:《艺术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王宏建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4.朱晓军等:《艺术概论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927设计基础
一、考试性质
《设计基础》(代码927)是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为设计专业各研究方向(创新产品与时尚设计、视觉设计与传播、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共同考试内容,核心考察考生的设计基础能力。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多元化的设计表现,考核学生能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设计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运用创新设计思维构思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设计表达与实践应用。
二、考查目标
(一)专业设计基础
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本科阶段设计专业所涵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这包括设计制图、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工艺技术等实践技能。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这些基础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记忆、理解、应用与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与表现技能的掌握
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考生应能基于设计需求,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并清晰地阐述设计思路和创意来源,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应能结合设计实践,把握现实设计领域的特征、规律、现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任务相结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对设计现象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三)综合知识及设计前沿运用能力
考查学生对设计领域综合知识、前沿知识的了解并运用。学生应能关注当前设计界的最新动态,理解新设计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对设计领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考查学生对智能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新兴设计领域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实践应用测试。
(三)考试工具
快速设计表达工具(可以使用非常规文具,非常规文具仅限铅笔、彩铅、马克笔、钢笔)。考试答题纸使用标准答题纸,不允许自带画纸。
四、考查内容
命题创作,分为创意思维设计与专业设计及设计说明。
1.设计思考能力:结合专业属性,围绕给出的设计主题进行综合性思考,聚焦热点和未来发展,有深度的主题表现、新颖的创意及构思,有合理的视觉语言表达,并做出相应的设计学理与价值分析。
2.设计表现能力:对设计主题的客观表现,对设计材质、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准确表现,对设计表现技巧的多维度掌握,对设计构图、版式的科学安排,对文字表述有较科学的逻辑关系。
五、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叶丹、张祥泉:《设计思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年版。
2. 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 浙江传媒学院25年为第一年设计招生。 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简介(135700)
01创新产品与时尚设计创新产品与时尚设计方向主要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责任与担当意识强,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能够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融入产品设计与时尚设计,能够引领潮流、推动行业发展的国际化融合创新产品与时尚设计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本方向培养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政治素质,熟悉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服务于国家创新战略和长三角地区时尚产业的蓬勃发展需求;系统学习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材料科学、数字科技应用等核心知识,提升产品市场价值和竞争力,对接当地产业集群,服务于创新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具备创新设计思维和时尚敏锐度,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融入产品设计之中;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资料,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设计趋势和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创新产品设计师、时尚设计师、产品经理等职业领域从事设计创新、品牌推广和市场运营等工作,或在产品设计、时尚设计、数智设计等领域继续深造。
02视觉设计与传播视觉设计与传播方向主要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责任与担当意识强,具有较好的全球视野、团队合作精神、科学的理性精神和刻苦的钻研精神,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文旅产业与传媒行业的多元化需求,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文旅产业和传媒行业,兼具深厚视觉设计与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方向培养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政治素质,熟悉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学习视觉设计理论、方法和技能,以及信息传播的原理和技巧;具备跨学科整合知识,将视觉设计与传播学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思维,创作出既具艺术美感又富含社会影响力的视觉传播作品;具备较强的表达、沟通、协同、管理、创新和研究能力。具备优良的人文科学知识综合素养和推动视觉设计与传播发展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资料,以了解国际视觉设计与传播的前沿动态。促进国内外设计理念的交流,拓宽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UI设计师等职业领域从事视觉设计与传播工作的能力,或在传媒、广告等领域继续实践深造的视觉设计与传播发展的能力优秀人才。
03 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方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责任与担当意识强,服务于数智设计、数字影视和艺术传播(智能媒体设计、影视媒体设计与未来媒体设计)等数字与传媒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应用领域的发展需求,具备数字内容创作能力,拥有创新思维,在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前沿阵地,在信息传达与交互、数字媒介文化、数字生成艺术等领域,具备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方向培养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政治素质,熟悉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学习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包括数字媒体、动画、影视和数字交互(交互产品、动漫游戏、影视媒体)等领域的设计与制作;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尝试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满足新技术变革对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资料,以了解国际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前沿动态和先进技术。毕业生就业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家、UI/UX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影视美术师(互联网产品、动漫游戏、影视美术、互动展陈)等职业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或在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游戏开发、数字影视美术设计与技术创新(数字媒体创新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数字影视美术设计)等领域继续深造。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创新能力,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领域的持续繁荣与创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