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4-9-30 12:32:06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拟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
艺术学院1403
设计学(1)全日制
(2)非全日制全日制拟招收15人,
非全日制拟招收5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艺术概论
④921设计素描考试科目921 考试时要求携带绘画铅笔和橡皮,使用普通答题纸。
1357
设计(1)全日制
(2)非全日制全日制拟招收10人,
非全日制拟招收1人。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二
③336 艺术基础
④921 设计素描



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336艺术基础721艺术概论921设计素描《艺术学概论(第六版)》彭吉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设计素描新题解析》范川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5月



考试大纲
721艺术概论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对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的掌握,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艺术观念: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与艺术特性。了解中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马克思艺术观念的主要看法与科学理论基础。学习掌握艺术的审美特性
2.艺术功能:中、西方艺术功能的理论、艺术的主要功能。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以及审美体验功能。
3.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艺术创作过程。了解艺术创作方式中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特点。以及对艺术创作过程中动因、构思、物化的理解。
4.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媒介、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了解艺术作品媒介的类别与作用,认识艺术作品形式的特征与多样化。通过分析艺术作品中题材、主题、形象与情景的内容来阐述艺术作品的意蕴。
5.艺术接受:艺术接受的主体、艺术接受的特征。了解艺术接受主体主观条件以及接受主体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掌握艺术接受中体验性、过程性、异同性和再造性的四个特征。
6.艺术类型: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主要艺术类型、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理解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和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方式与艺术类型的划分原则以及对主要的艺术类型门类的再认识。了解各种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各类型艺术的分化与综合的关系。
7.艺术的发展: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发展进程。认识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思考艺术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依据。研究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与艺术发展的相关因素及主要问题。
8.艺术风格、流派与思潮: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了解艺术风格的类别、基本特点以及意义,认识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影响。通过对艺术思潮的产生与类型,理解艺术思潮的综合评述呈现。
9.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和意义、艺术批评的主体与主体构成、艺术批评的维度与方法。理解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和意义的,掌握艺术原则主体与构成关系。通过对艺术批评的维度与角度的研究,掌握艺术批评的方法。
10.艺术的当代嬗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状况、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当代媒体与艺术传播。
了解艺术中多样化与本土化关系,认识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特性与区别,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当代艺术市场与艺术营销的方式。对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的了解,掌握当代媒介的艺术传播中:电子媒介与网络媒介的应用方法。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180分钟
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一) 艺术观念
1、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
2、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
3、马克思论“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4、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5、艺术的审美特性
(二) 艺术的功能n
1、中、西方艺术功能理论论述
2、审美认识功能
3、审美教育功能
4、审美娱乐功能
5、审美体验功能
(三) 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主体
2、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
3、艺术创作过程
(四) 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的媒介
2、艺术作品的形式
3、艺术作品的内容
(五) 艺术接受
1、艺术接受的主体
2、艺术接受的特征
(六) 艺术类型
1、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
2、主要的艺术类型
3、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七) 艺术的发展
1、艺术的起源
2、艺术的发展进程
(八)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1、艺术风格
2、艺术流派
3、艺术思潮
(九) 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与意义
2、艺术批评的主体与主体构成
3、艺术批评的维度与方法
(十) 艺术的当代嬗变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状况
2、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
3、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
4、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

五、主要参考书目
彭吉象,主编,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336艺术基础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艺术基础》考试的学科范围涵盖艺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储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对艺术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如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创作、艺术审美以及艺术作品鉴赏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艺术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艺术实践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对艺术特征、艺术形象、艺术审美性
等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2.艺术的起源: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和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
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对美育有科学合理的认知,对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够通过具体实例论述。
4.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能够辩证的看待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等,能够通过具体实例论述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与影响。
5.实用艺术:全面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并掌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掌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以及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和审美特征,能够举例阐述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6.艺术创作:掌握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心理等知识,对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等概念有充分认知,并能举例阐述。
7.艺术作品:了解艺术语言,掌握艺术意蕴、典型和意境等概念并能够结合具体作品阐述,能够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并能列举相关实例佐证。
8.艺术鉴赏: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能够通过实例阐述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掌握艺术批评的概念,能够结合当下的文化思潮与艺术思辨等对艺术现象、艺术流派、艺术作品等做出学理性和科学性的批评。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180分钟
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一)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生产及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二) 艺术的起源n
1.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2.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
(三)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1.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
2.美育
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四)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2.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3.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4.道德与艺术的相关关系
5.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与影响
(五) 实用艺术
1.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2.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的审美特征
4.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的审美特征
5.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的审美特征
4.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的审美特征
(六)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2.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3.艺术创作心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意识与无意识
4.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七) 艺术作品
1.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2.典型和意境
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道、气、心、舞、悟、和
(八) 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地位和作用
2.艺术鉴赏审美心理基本要素:注意、感知、联思、想象、情感、理解
2.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
3.艺术批评的作用、艺术批评的特征

五、主要参考书目
彭吉象,主编,艺术学概论(第六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921设计素描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造型、创意造型、素描与设计技巧方法之间的关系,了解素描在设计领域中的作用,通过素描的分类和设计素描概述,引导考生进一步认识素描与设计的关系。考生应该掌握素描的基本造型规律,并对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形态机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以客观物象为依据,通过创意思维和素描造型技巧,完成突出主观个性化的素描视觉表现。素描与设计的结合,不仅扩展了素描的含义,也丰富了设计的内涵。
2、设计素描的创意造型表现: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形态的造型、质感、肌理进行细致观察、分析,以联想和创意的形式重新表现对象。在设计素描表现形式上,考生可以采用结构表现、平面表现、立体空间表现等不同方式进行,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创意风格各异的设计素描作品。
3、设计素描的意象图形表现:掌握图形的象征性和寓意,利用人们对图形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目的。掌握逆向思维、联想与想象、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充分利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设计素描的认识,更好的运用设计素描为未来设计服务。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 180分钟
2、设计素描试题类型:理论、绘画表现

四、考查要点
(一)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
1、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属性;
2、素描观念剖析: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
(二)设计素描的形态、肌理、观察与表现
1、形态的概念、特征及基本要素;
2、形态的机理与观察
3、形态结构的表现;
4、立体空间的表现;
5、平面空间的表现;
(三)绘画工具
不同绘画工具的特点及应用;
(四)设计素描的联想与创意
1、联想;
2、创意
3、创意的基本方式
(五)设计素描的创意造型
1、点的扩展与延伸;
2、线的扩展与延伸;
3、面的扩展与延伸;
(六)设计素描创作
1、把握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
2、设计素描的构图与布局;
3、设计素描的创意表现;
4不同风格设计素描的技法及应用;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设计素描新题解析,范川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5月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复试学院专业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备注
002艺术学院设计学设计(专业学位)设计概论《设计学概论》 (第三版)尹定邦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设计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同等学力加试

设计色彩《色彩设计手册》 (美)肖恩·亚当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同等学力加试


设计概论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设计概论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对设计历史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艺术的渊源;设计中的艺术手法;艺术对设计的影响;艺术的认识本质;科学进步对设计的影响;生产与消费中的设计。
2、中国设计的渊源:掌握中国设计从史前时期,至夏、商、周和战国时期,再至秦代到晚清时期的主要设计特征、艺术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
3、西方设计概观:了解从史前到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设计、洛可可设计的“前设计”时期的历史。认识工业革命下的印刷业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学习西方19世纪设计发展背景下的设计教育与设计改革的方法;理解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当代设计的发展现状:把握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在新时代下的设计方向。
4、设计的现代分类:了解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及设计领域。了解什么是产品设计、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基本要求、设计分类。了解什么是环境设计、掌握环境设计的类型与分类。
5、设计师:了解从工匠到专业设计师演变过程、掌握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以及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了解设计师的类型与分类:认识设计师的社会职责:服务意识与伦理道德意识。
6、设计批评:设计批评的对象及其主体:了解两者的范围与特征、批评主体的多元身份。设计批评的标准:了解设计评价体系的参考标准与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三、试题主要类型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一) 设计的多重特征
1、设计与艺术
2、设计与科学技术
3、设计与经济
(二)中国设计渊源
1、史前时期
2、夏、商、周和战国时期
3、从秦代到晚清
(三) 西方设计概观
1、前设计时期
2、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开端
3、西方19世纪设计
4、现代设计运动
5、当代设计的现状
(四) 设计的现代分类
1、视觉传达设计
2、产品的设计
3、环境的设计
(五) 设计师
1、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2、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3、设计师的类型
4、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六)设计批评
1、设计批评的对象及其主体
2、设计批评的标准

五、主要参考书目
尹定邦,邵宏 主编,设计学概论(第三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


设计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设计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设计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设计史发展脉络的总体把握,熟悉主要的设计运动、设计风格、设计流派,了解著名的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设计相关的基础性知识:掌握设计的内涵、设计的分类和范畴。
2、主要的设计运动、设计风格与设计流派:掌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设计运动、设计风格与设计流派,对设计的发展脉络有总体和概括性的认识。
3、著名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掌握相关设计领域中的代表性设计师及其作品。
4、设计与文化、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设计现象及设计作品进行恰当的评析。

三、试题主要类型
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一)、现代设计概述
1、什么是设计;
2、设计的分类;
3、设计的范畴。
(二)、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1、工业革命前欧洲的设计情况;
2、新古典设计运动。
(三)、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
1、现代设计萌发的时代背景和促进因素;
2、英国的设计改革和工艺美术运动;
3、新艺术运动。
(四)、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
2、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重要因素;
3、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特点。
(五)、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起
1、现代设计思想体系和先驱人物;
2、包豪斯
3、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4、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六)、消费时代的设计
1、批判设计理论的形成;
2、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3、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风格。
(七)、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1、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
2、英国的波普设计运动;
3、意大利的激进主义运动;
4、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其他各国的发展。
(八)各国当代设计状况
1、美国当代设计;
2、德国当代设计;
3、英国当代设计;
4、意大利当代设计;
5、北欧当代设计。            

五、主要参考书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2.


设计色彩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设计色彩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基础造型、创意造型、色彩与设计技巧方法之间的关系,了解色彩在设计领域中的作用,通过色彩的分类和设计色彩概述,引导考生进一步认识色彩与设计的关系。考生应该掌握色彩的基本造型规律,并对物象的色相关系、明度关系、纯度关系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以客观物象为依据,通过创意思维和色彩设计技巧,完成突出主观个性化的色彩视觉表现。色彩与设计的结合,不仅扩展了色彩的含义,也丰富了设计的内涵。
2、设计色彩的创意造型表现: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对象的属性、质感、肌理进行细致观察、分析,以联想和创意的形式重新表现对象。在设计色彩表现形式上,考生可以采用物体表现、空间表现、画面点缀的空间表现等不同方式进行,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创意风格各异的设计色彩作品。
3、设计色彩的意象图形表现:掌握图形的象征性和寓意,利用人们对图形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目的。掌握逆向思维、联想与想象、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充分利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设计色彩的认识,更好的运用设计色彩为未来设计服务。

三、试题主要类型
设计色彩试题类型:理论、绘画表现

四、考查要点
(一)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
1、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属性;
2、色彩观念剖析:基础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
(二)设计色彩的感知、规律、色彩平衡法则
1、从简单到复杂色彩的层次、递增关系;
2、色彩传递信息功能、色彩和谐的重要性;
3、互补色、冷暖色、深浅色、有色彩与无色彩的平衡对色;
(三)绘画工具
不同绘画工具的特点及应用;
(四)设计色彩的联想与创意
1、联想;
2、创意
3、创意的基本方式
(五)设计色彩的创意造型
1、抽象元素的扩展与延伸;
2、感情元素的扩展与延伸;
(六)设计色彩创作
1、把握基础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
2、设计色彩的构图与布局;
3、设计色彩的创意表现;
4、不同风格设计色彩的技法及应用;

五、参考书目
1、色彩设计手册,(美)肖恩·亚当斯(SeanAdams)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8月

Martells 发表于 2024-9-30 12:35:13

附: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24年招生专业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注:25年新增设计(专硕)招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